登陆注册
45459900000011

第11章 反神大论战

在南北朝历史上曾发生过两次反神的大论战中。范缜在这两次大论战中表现了较高的辩论艺术。

(一)第一次反神大论战

第一次发生在齐武帝永明七年(公元489年),挑起者与组织者是当时赫赫有名的的宰相竟陵王萧子良,参加者有西竟陵王萧子良的西邸邸“八友”中的名人,如沈约、王融等,还有部分僧侣贵族与世俗贵族也参与了这次论战。

萧子良所开设的西邸,名曰“招文学”,实际上可以说是崇佛者们活动的中心。西邸事实上也就是佛教者聚集的大本营。竟陵王萧子良是“信佛尤笃”的虔诚信徒,他招致的各地讲论佛法的名僧,有据可查的就有14人之众。而经常出入西邸的人,大多也都是皈依佛教的同道中人,其中最著名的是沈约。他在《广弘明集》中所收录的维护佛教的文章,就有33篇之多,可见他对佛教信仰的浓烈。

范缜虽然也在西邸出入,却不信佛,与众人在思想上是格格不入的。这样的相处,就不能避免矛盾,有了矛盾,就会有斗争。于是,由萧子良挑起的第一次大论战开始了。

据《梁书·范缜传》中的记载:“初,缜在齐世,尝侍竟陵王子良。子良精信释教,而缜盛称无佛。子良问曰:‘君不信因果,世间何得富贵,何得有贫贱?’缜答曰:‘人之生譬如一花,同发一枝,俱开一蒂,随第一次反神论战中范缜驳得众人哑口无言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于粪溷之侧。坠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粪溷者,下官是也。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子良不能屈,深怪之。缜退论其理,著《神灭论》。”

在这场论战中,开始由萧子良问“因果”。萧子良企图把人的贫富贵贱问题,用佛教中的因果报应之说来解释,他想以此来掩盖社会制度的不平。而范缜毫不胆怯,针锋相对,他客观地指出,人出生的富贵与贫贱,完全是出于偶然。人虽然有贫富的分别,但这并不是所谓的因果报应造成的。对此,萧子良没有更好的证据来反驳,只有“深怪之”。当然竟陵王绝不肯就此认输。这只是第一次大论战开始,初步交锋的胜利是属于范缜的。今天我们来看范缜的观点,虽然有存在一定偶然论的局限,但是他坚决地否定了因果报应论的说教,在当时是很有意义的。在范缜的认识中,人生贵贱的际遇,根本不能说明有神意。

论战的序幕既然揭开了,争论也必定会继续下去。而范缜所作的《神灭论》,就是在顺应这一斗争的需要中诞生的。由此可以看出,范缜在批判因果报应论中早已明白,要彻底驳倒这些神学谬说,就必须从理论上去否定神不灭论。因为历来的宣扬因果论的人,几乎都把神不灭论,即是灵魂不死的理论作为他们的基础,因为灵魂不死,才能在前世今生中承担轮回报应。这个神学理论,经过东晋慧远和尚的整理发展,在形式上更加系统化,因而影响也更为深远厚重。如果仅仅是“以牙还牙”,就报应论来否定报应论,就难以在根基上批倒它。所以范缜在与萧子良辩论因果报应的问题后,当即决定“退而著《神灭论》”。

范缜继承了他的先驱者们关于神灭论的积极思想,用前辈的资料和自己的组织整理了“形谢神灭”的观点,同时总结了前时代反神不灭论中的教训。以往的神灭论者大多把精神看作是一种精细物质(精气),而并不真正了解精神是物质的属性,由物质派生出的。范缜从“质用”关系的哲学出发,提出了“形质神用”、“形神相即”的新观点,并用“刀与利”的关系来比喻形神,(范缜第一次发表的《神灭论》中用“刀与利”之喻,第二次重新发表时才改为“刃与利”。)证明了“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他正确地解释了精神是由物质的形体所派生出的这个问题,进而从理论上阐明了形神一元论。

范缜写《神灭论》,进一步来阐述自己无神论的思想。他的先进性在于,他认为人的形体和精神是紧密结合的,只有有形体,才会有精神,如果形体不在了,精神也必定会消灭了。形体就像是刀刃一样,精神则是刀刃的锋利,没有刀刃,就不会有锋利,所以没有了形体,自然就不可能存在精神。范缜在当时已经认识到了形体的第一性,精神的第二性,精神是从属于形体的,这就是唯物主义的论点。所以说,范缜也是中国古代继荀子、王充等唯物主义思想家以后的又一位后继者。

“神灭论”的新观点已经深入到了佛教学理论的最高领域,威胁了佛教学存在的基础,这必然让崇佛者惊慌失措,因此在当时,“此论出,朝野喧哗”,“子良集僧难之”,针对范缜的对手开始组织围攻他,而此时的范缜独立作战,依然勇敢坚定。而在这一次的论战中,崇佛的阵营里,只有沈约与范缜实力相当。沈约在这个时期写了十几篇维护佛教教义和驳神灭论的文章,其中较重要的有:《形神论》、《神不灭论》《天道相续作佛义》《因缘义》《难范缜神灭论》等,都被收入在《广弘明集》卷二十二中。在《难范缜神灭论》这篇文章中,沈约抓住了“刀与利”的比喻,认为刀不同于利,刀体可以磨变为剑形,刀的形体变了,利却可以从刀之利转为剑之利。沈约用刀与利的不同,来说明形神相异:从刀体转变为剑体的刀,形体是消失了,但是原来刀的锋利却可以变为剑的锋利,这个利却没有消失。其实这样的说法,和论证火可由此薪传彼薪一样,证明了形神相异与神不灭是勉强和无力的。特别是在范缜用形神一元论证明精神是由物质所派生的情况后,沈约的这个观点就更见差强了。此正如《梁书》本传中所评:“子良集僧难之而不能屈。”

在这次论战中,还有一个小插曲,据说豪门太原王琰,他“著论讥缜曰:‘呜呼范子!曾不知其先祖神灵所在。’欲杜缜后对。”古人都很在意祖宗的灵魂是否安宁,所以王琰抬出了范缜的祖宗想来堵范缜的嘴巴。对此,范缜平静而客观地回答说:“呜呼王子!知其祖先神灵所在,而不能杀身以从之!”王琰对此羞愧而无言以对,这真是自取其辱。

后来萧子良感觉到采取理论上的围攻不是范缜的对手,转而想采取利诱的方式,利诱中还含有威胁的意思,他企图来以此迫使范缜放弃神灭论。史书有载:

“子良使王融(西邸八友之一)谓之曰:‘神灭既自非理,而卿坚执之,恐伤名教。以卿之大美(《通志》作“才美”)何患不至中书郎,而故乖剌为此,可便毁弃之。’”

将“伤名教”的罪名与“中书郎”的官职,同时摆出来送给范缜,这是何等的无耻而又可笑的举动!范缜大笑着:

“使范缜卖论取官,已至令仆矣,何但中书郎邪。”

这又是多么坦荡和响亮的声音!

在第一次反佛的论战中,无论是从真理上还是道义上,孤军奋战的范缜是最后的胜利者。

(二)第二次反神大论战

虽然无神论者的反佛斗争,在理论上取得了初步的胜利,但是宗教存在与发展的社会阶级根源与认识根源非常深厚,所以即使在从理论上进行了深刻的批判,短时间内也不能在社会意识里彻底清除它。而事实上,由于齐、梁统治阶级的政府需要和当权者的大力支持,梁武帝时代,佛学之风更加盛行。范缜反神学的斗争仍要艰苦而坚定地继续下去。

第一次论战结束后不久,范缜被转任为宜都太守。他“性不信鬼神,时夷陵有王相庙、唐汉三神庙、胡里神庙,缜乃下教断不祠。”这种坚定地反迷信的态度,使得他的行为过于偏激和简单化,但正是如此,才表现了一个无神论者的言行一致与坚定如初。

公元502年,萧齐变萧梁,梁武帝的政权建立。这一年,范缜做了晋安太守,他在任期间清廉公正,四年,又被征召为尚书左丞。此间,他为王亮等被贬的人大鸣不平,后因为御史中丞任昉的劾奏,范缜谪徙广州。武帝天监六年(公元507年),范缜又被从广州召回,任为中书郎。范缜的从政是想有政治上的作为,但他的性格与权贵们始终不合,使得他“所怀未满,亦常怏怏,故私相亲结,以矫时云能”。范缜与以皇帝萧衍为代表的权贵之间的矛盾,存在着政治上与思想上两个方面的分歧。在范缜为王亮等人平冤狱,遭任昉劾奏。这场斗争中,实质蕴含了思想之间的斗争。因为,萧衍与任昉都是原竟陵王西邸“八友”中的人物,都是皈依佛教的虔诚信徒,而范缜从来就是“盛称无佛”,又著《神灭论》来反驳大家的观点,所以他们之间的矛盾不可化解,也必然发展为冲突。又因范缜坚持不卖论取官,坚定自己的神灭论,这必然导致他们的矛盾升级。另外,萧衍登上皇位后,更大力推崇佛教。天监三年,朝廷公开向天下发布“敕舍道事佛”,试图将佛教国教化,这样,崇佛派与反佛派之间的又一论场战,就不可避免了。萧衍此时将范缜谪徙广州,实际上就是想通过对范缜的打击和压制,来消除他推行佛教国教化的障碍。这一点可以在任昉的劾奏可得到证实。劾奏中说范缜“附下讪上”“妄陈褒贬”。又说:“尚书左丞臣范缜,衣冠绪余,言行舛驳,夸谐里落,喧诟周行,曲学谀闻,未知去代,弄第二次反神论战口鸣舌,只足饰非。”这是指责范缜不仅对上层不敬,而且还对下宣传自己的观点,引发了一些作用。这在任昉等权贵们看来,对宣扬佛教是非常不利的,他们怕百姓接受了范缜的观点,对自己的统治不利,所以就想方设法对范缜“肃正国典”。在天监六年,范缜被从广州召回,朝廷并没有给他其他官职,却偏偏让他做了“中书郎”。这里不难看出萧衍等人的居心叵测。因为“中书郎”一职,正是范缜不愿去卖论而取的,萧衍偏偏让范缜做了“中书郎”,这既是一种明显的讽刺,也是一种另类的收买,同时还包含着威胁,想使范缜就范。此时的范缜已经约58岁,但是他仍不屈服。范缜他接受了“中书郎”的职位,但是对神灭论照就坚持,我行我素,并且还在斗争中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他的神灭论思想。

第二次大论战开始。这个时候,萧衍一方面要推行佛教国教化;另一方面,范缜还是不放弃神灭论,坚持反对信佛。这样的矛盾基本不可调和,在这样的情况下,天监六年(公元507年),萧衍亲自“敕旨”发动了第二次论战,通过和尚法云作《与王公朝贵书》开始组织,神不灭论的信仰者们又向范缜大举围攻了。

萧衍的“敕旨”——《敕答臣下神灭论》,形式上要求辩论者“标其宗旨,辩其短长”,而“就佛理以屈佛理”,似乎表明对佛教教义及神灭与神不灭的问题,都可以自由讨论。其实不然:“敕旨”事实上就是对臣下范缜发的“训折”。萧衍一方面抬出三圣压人,说“三圣设教,皆云不灭”。同时又给《神灭论》定下了“妄作异端”“违经背亲”的评语,这就是要范缜“缴械”。然而,范缜面对暗藏凶机的“敕旨”,毫无畏色,他一接到“敕旨”就开始准备应战。范缜将在第一次论战时发表的《神灭论》,做了改动。其中他吸取了沈约抓住“刀与利”的比喻攻击神灭论的教训,把“刀与利”改成“刃与利”的比譬。仅这一字之动,就将神灭论的科学性提高到了一个层次,使论敌们再无机可乘。《神灭论》改动后的重新发表,强有力地回敬了萧衍的“敕旨”。这就是第二次论战中的第一个回合。范缜又胜利了。

论战的第二个回合,是大家对范缜发动的辩论围攻。参与围攻的人中间,包括萧衍、法云等共64人,大都是王公朝贵与僧侣,声势之大,足以见出他们对范缜的恐惧与不满,神不灭论者企图以势压人。而参加围攻者中,有不少人本来就是靠神学起家的。突出的有沈约与范云。《南史·沈约传》对他们的面目刻画得入木三分。本传记载,沈约与范云为了帮助萧衍登上皇位,制造社会舆论,沈约竟说:

“今童儿牧竖悉知齐祚之终,且天人人事表革运之征,永元以来,尤为彰著。谶云:‘行中水,作天子。’此又历然在记。天心不可违,人情不可失。”

这里的“行中水”即“衍”字,暗示萧衍代齐做皇帝是天意。对此,萧衍也“召范云告之,云对略同约旨”。二人狼狈为奸,配合默契,将戏演得有模有样。萧衍当上了皇帝后,沈约、范云也跟着直步青云。旧日竟陵王西邸“八友”小集团中的其他人物,还有任昉、陆倕、谢眺、肖琛、王融等五人,他们同沈约、范云一样,都是崇佛者。“八友”就是这个崇佛大本营的中心人物。他们依靠佛教发家,当然更要维护佛教的地位。其实更多的也是想保住自己显赫的地位和权力。这些当权显贵的人物,几乎可以说是“攀龙附凤者”,他们顺从梁武帝的喜好崇佛,是“以保其福禄”的丑角人物。

论战的队伍中还有一些人,他们原来并不信佛,如韦睿,他是梁武帝时期的辅国将军、豫州刺史、领历阳太守。他在“高祖(梁武帝)方锐意释氏,天下咸从风而化”的时候,“睿自以信受素薄,位居大臣,不欲与俗俯仰,所行略如他日。”就是这样一个“不欲与俗俯抑”的人物,在接到梁武帝的“敕旨”之后,迫于皇帝的压力,也不得不加入其中,这个队伍中,这样的人也不少。

神不灭论中的支持者如“八友”之流及其他王公贵族,他们对抗范缜是自愿积极的,如权臣曹思文,在他还没有接到法云送出的“辱送敕书”以前,就已经先在萧衍面前“亲奉其旨”,还“就周孔以为难”,写好了《难神灭论》,后在论战中,他又写出《重难神灭论》,和范缜针锋相对。而韦睿一类的人,则属于被迫对抗型,为保住自己的名誉地位而无奈参与围攻。自从佛教传入中原之后,期间所发生的神灭与神不灭的争斗,从来没有停止过。而在历来的争斗中,反对神不灭者总是居多。然而,在皇帝颁布的“敕旨”的压力下,史料记载中,当时竟然没有一个人敢于挺身而出支持范缜。我们可以想像范缜所要面对的困难,而在这样的情形下,范缜始终坚定自己的信念,坚持真理,孤军奋战,这是非常不容易的。由此也可以看出范缜精神的可贵。

第二次论战的围攻的队伍是相当庞大的,就是讨伐的文章也多达75篇。然而在围攻者中,他们大多对皇帝的“敕旨”只会鹦鹉学舌般的随声附和,并找不出什么有实际意义的证据论证自己这方的观点。只好搬出“外道”“异端”“妨政”等一堆政治大帽子威吓范缜(参见《弘明集》卷十)。权臣曹思文与肖琛倒是写出了3篇驳神灭论的文章。但他们的观点依就是翻来覆去地讲形神相异,形灭神在。相比之前的神不灭论是大同小异的,他们甚至举出“形静神驰”的比喻来加以论证。

范缜对那些教条式地反驳和近乎无理取闹的辱骂,置之不理。只针对当权者东宫舍人曹思文所作的《难神灭论》,写了《答曹舍人》给予回敬。范缜针对曹思文等人所说的做梦现象,而宣扬的“形静神驰”的形神二元论,用客观事实与科学逻辑,推理证明了梦境不是现实,是虚幻的。范缜说梦中的“梦为牛”,“梦为马”,“明旦应有死牛死马,而无有其物何也?”范缜科学地指出梦中处于“神昏于内”而所“安见异物”都不是真实的,既然这些是虚妄的,而用来证明形神分离当然也就是不成立的。至于曹思文文章中的其他一些论点,在范缜看来,不仅证明不了他们的神不灭论,反而可以给范缜所用,作为神灭论的论证,所以史料记载中,范缜笑:“子意本欲请战而定为我援兵邪”。总而言之,肖琛与曹思文的驳文,都不能驳倒范缜神灭论的科学依据。而范缜“辩摧众口,日服千人”,最后论敌曹思文都不得不承认自己“情识愚浅,无以折其锋锐”。虽然后来曹思文迫于形势又作了一篇《重难神灭论》,而这篇文章更多是无稽之谈,只能用来自我安慰。

由于参加第二次论战的论敌,都一一败下阵来,最后只有梁武帝萧衍亲自出面。他没有说服范缜的能力和学识,但他有手中的权势。萧衍只能斥责范缜及其神灭论是“灭圣”“背经”和“乖理”,最后,皇帝也只能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以皇权钦定的方式不光彩地结束了这场论战。那么,这场论战的胜利属于哪一方呢?我们不难回答。梁武帝做为皇帝,有权挑起和组织论战,当然也有权用他的方式强行结束论战,做为一国之君的他,当然还有权将佛教确立为国教。但自古以来,权势就不等于真理,真正的真理是不会被权势而压倒的。而这场有名论战的最后胜利,当然只属于代表真理和正义的范缜。

公元5世纪,游牧民族向西狂奔冲入罗马,罗马帝国随之被淹灭了。游牧民族洗礼了罗马文明后,在罗马旧地上崛起了许多新的国家。这些游牧民族建立的国家,在以后的岁月里,形成了有别于罗马文明的新文明。

——西方概略

盖撒里克作为汪达尔民族的首领,在公元429年带着不足3万的本族士兵征了大半个北非,被称为北非之王。此后,他又称霸地中海,打败了东罗马帝国,成为一代枭雄。

汪达尔王盖撒里克是5世纪诞生的一位了不起的大英雄,盖撒里克或许不如阿提拉那么出名,但是实际上他的武功和业绩甚至比阿提拉更加引人注目。盖撒里克可以说是民族大迁徙数百年里,各游牧民族领袖中的第一英雄。

骁勇的汪达尔士兵

汪达尔人也是从北欧来的日尔曼民族,原来不是一个强国。在那个年代,游牧民族的国家以及国王是没有固定疆域的限制的,一个民族作为一个国家,他们到处流浪,到了一个固定的地方就占地为王,打了败仗以后就一起逃难,有时也可以依附别人,甚至有时全族屠灭。盖撒里克出生比阿提拉还早一点,428年他当上了汪达尔王,当时汪达尔民族还是一个弱小民族,经常在西班牙南部受西哥特人欺负。当时举族人数不过8万人,能作战的士兵最多也不可能超过3万。就凭这点兵力,他在429年带着族人渡海进入北非,两年之内征服北非大部分地区,获得西罗马皇帝的承认,成为北非之王。

以后的30年里,当阿提拉和埃提亚斯在欧洲大陆上作战的时候,盖撒里克的汪达尔海军是当时整个西地中海的中坚力量,将撒丁、科西嘉、西西里这些大岛全部收入自己的囊中。其实盖撒里克是个瘸子,有人说他选择作海上霸主,就是因为他不便选择马上作战。

阿提拉和埃提亚斯死后不久,455年,盖撒里克已经不甘心只作他的海上霸主,于是率兵登上意大利半岛,像当年的阿提拉里克一样,再一次让罗马这座“永恒之城”臣服于自己的脚下。再过13年,东罗马皇帝利奥发兵10万向盖撒里克挑战,先声夺人地占领了黎波里,但是却让盖撒里克用火船在北非邦角外海一阵追杀,打得一败涂地,此后东罗马帝国再也没有能力集结起如此大规模的军队。477年,西罗马帝国正式灭亡,第二年,87岁高龄的盖撒里克死去。

盖撒里克死亡

不论西方人是否愿意接受这样的观点,事实上是匈奴帝国促成了欧洲历史发展的转折。上帝之鞭响彻了欧洲大地,他们把丛林里的日尔曼推上了历史舞台,并与后者一起如摧枯拉朽般地结束了罗马人的时代。罗马帝国消失在历史深处,多元化的封建国家政治开始了。

同类推荐
  • 讲给孩子的历史故事系列丛书:世界史(上)

    讲给孩子的历史故事系列丛书:世界史(上)

    本书精选了从古埃及文明到十五世纪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50多个经典故事,通俗生动地介绍了世界历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
  • 不义之忠

    不义之忠

    “感谢你教会了我许多,但你我终将为敌。”“我不会留手,抱歉了。”这是叶昭与聂瑾分别时的话,也不知是何缘故使两名挚友转而为敌,他们的结局究竟为何?
  • 一路山程

    一路山程

    平凡的少年没有完成高中学业无奈被开除,之后经一系列磨难与打拼,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业大亨的故事。青石板留着谁的梦啊一场秋雨又落一地花旅人匆匆地赶路啊走四季访人家如同昨夜天光乍破了远山的轮廓想起很久之前我们都忘了说一叶曲折过后又一道坎坷走不出看不破山谷的薄雾吻着烟霞枯叶之下藏多少情话划破天空的归鸟啊它不问你不答如同昨夜天光乍破了远山的轮廓想起很久之前我们都忘了说一叶曲折过后又一道坎坷走不出看不破潺潺流水终于穿过了群山一座座好像多年之后你依然执着白云是否也听过你的诉说笑着你笑着我白云是否也听过你的诉说笑着你笑着我
  • 汉末之横扫三国

    汉末之横扫三国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我为黑山张燕,编练百万精兵;纵横天下逐鹿,横扫天下群雄!……
  • 龙凤大唐

    龙凤大唐

    【起点第四编辑组签约作品】盗墓贼误打误撞回到唐朝,居然成了高宗皇帝,在太宗贞观之治完美的阴影中,在女强人武则天的咄咄逼人的感情攻势和政治手腕面前,父子情,兄弟谊,夫妻爱和皇帝无上的权威,何去何从。是顺应历史做一个受后人诟病的懦弱庸主,还是奋发图志成就一代明君?穿越者迷茫在了深邃未知的时空中..........
热门推荐
  • 超能力开发

    超能力开发

    拥有超能力的英寻与他的伙伴一同生活在“学能都市”,坚定的美好向往使他们不畏黑暗,共同面对未知与未来!
  • 虚妄之志

    虚妄之志

    世界,充满了谜团。每个人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当克服重重艰难险阻,最终站在真相面前。我们只能感慨,命运真的存在。
  • 周亚喜

    周亚喜

    阐述天才中国数学家周亚喜的学术成果和研究过程
  • 法影下的中国

    法影下的中国

    本书主要收录作者近年来发表在媒体的法律评论文章,从法律的视角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专业评论,分三辑。第一辑“法治的真谛”,主要是从相对宏观和法律制度的角度,结合具体事例讨论和说明法治的真谛乃是限制公权力、保护私权利;第二辑“正义的呼唤”,是在个案日益成为社会热点的情况下,对具体个案的分析解读,其中不少文章都蕴含了对个案正义、司法正义的呼吁和呐喊;第三辑“为幸福而来”,主要是对与民生结合较紧的一些法律热点的解读,展示了法律人的关怀扎根于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为幸福生活护航是法律人共同的责任和追求。
  • 都市最强行人

    都市最强行人

    郑烨告别之前的巅峰生活,不经意间流落到一家小银行,开启了他传奇屌丝人生
  • 二世的我爱上一世的你

    二世的我爱上一世的你

    小鬼苏珊得到白衣仙人的‘拯救’穿到天下第一美人夏锦悦的肉身。头天做人就逢恶狼王爷摧残,她生不逢时,倍感悲催。她想要逃出夏锦悦的交际圈,却屡屡遭遇夏锦悦前度现任的威胁。一个逼着她刺杀皇帝,一个逼着她做好王妃。他说她是他今生挚爱,却将她送上敌人的床为细作。他说她是他唯一的王妃,却动不动以夺取性命要挟。最悲催的是苏珊没有一点夏锦悦的记忆,善良如她,屡中圈套。而动荡的琉璃国风起云涌,老皇帝一朝驾鹤西归,留下了一个烂摊子。皇子间夺位之争越演越烈。他许诺她,愿意还她自由,却要她以一颗项上人头作为交换的筹码。她犹豫了。
  • 幻游无限

    幻游无限

    某个平行世界里,有个家伙叫吴夏限,他的好基友叫宋仁投。吴夏限是个私人侦探,兼职游戏主播,重点是兼职收入更多。宋仁投则是个开了间宠物美容院的兽医,而他开美容院的原因更是令人泪奔。一个名叫《无限世界》号称要开启一个网游新时代的浸入式网游正式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无限》里有代替了背包的空间戒指,有快穿专用的任意门。百万人级的屠龙战役,巅峰对决的无尽能源争夺战……时空混乱的游戏背景下,你会发现许多NPC的乱入。乱入当然算bug,可你见过会处理bug的NPC吗?难道现实中就是一派祥和吗?无数的坑等待着你去发现……新人新书,请多指教。
  • 一个人的人生旅途

    一个人的人生旅途

    人生就像一辆公交车,有起点,有终点,有上车的人,也有下车的人
  • 青帝大陆

    青帝大陆

    当他醒来发现已经来到了另一个世界,一个充满神魂与魔兽的世界。作为新世界的旅客他没有任何能力去征服这世界,直到那青莲降世他开启了自己的强者之路。青莲降世,王者归来!征服了一切的他突然发现一切都是个阴谋。一个巨大的阴谋。。。。。。
  • 萌宝助攻追妈咪

    萌宝助攻追妈咪

    五年后,三宝中的一小包子离家出走,来到了A国,某女无奈之下戴着三宝来旅游,说几个月后回国,谁想,某男:“你睡了我,要对我负责”某女看着他死皮赖脸的待在家里不走,想回国,萌宝却是间谍,三宝:嘿嘿,妈咪,我们再为你的未来着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