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452000000003

第3章 经典研读(2)

综上可见,《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所述内容,涉及到中医辨证的各个方面。全面收集望、闻、问、切所获得的资料,结合现代物理和实验室检查,四诊合参,综合分析后辨明病性,分清疾病类别,辨别疾病的性质,同时进行病证的鉴别,并在此基础上审证求因,求得疾病的症结所在,明确是哪一个脏腑或一种病理变化在其中起主导作用,以为临床治疗提供确切的依据,这是中医辨证的基本方法,也是辨证论证治中的“理”。“病机十九条”十分重视“审证”,在诊察方面,合理取舍,言简义骇;在辨证过程中审证定病位,审证辨病性,且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在求因明本方面,审证求因,治病求本。尽管其内容不十分全面,不能包罗万象,临床应用时也不绝对按这样的顺序进行,加之上述方法彼次之间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有时也会相互并用或者结合运用,但却给我们临床分析证候和探求病机提供一种很好的思路。故在学习运用时必须领会其精神实质,触类旁通,灵活应用,只有这样,才能学以致用,取得满意疗效,亦正如原文所言“疏其气血,令其条达,而致和平”。

(刊登于《中医研究》2006年第4期)

三、《黄帝内经》“三因制宜”在小儿泄泻

治疗中的应用

三因制宜指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它源于《黄帝内经》,是祖国医学治疗特色之一。泄泻是小儿时期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兹结合学习,就三因制宜在小儿泄泻治疗中的应用体会浅谈

如下。

1因时制宜

《素问·五常政大论》曰:“必先岁气,无伐天和”。《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亦曰:“顺天之时,而病可与期”。宋代《小儿药证直诀》确立“泄泻”之名,并论及“五月十五以后,……小儿脏腑,十分中九分热也。……玉露散主之。六月十五日已后,……脏腑六分热四分冷也。……食前少服益黄散;食后多服玉露散。七月七日已后,……三分热七分冷也。……食前多服益黄散;食后少服玉露散。八月十五日已后,……身冷无阳也。……当补脾,益黄散主之。不可下也”。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幼科·吐泻》亦指出:“有数岁小儿忽患吐泻,始自夏秋,昼近极热之地,解衣乘凉,夜卧当风所致。盖先感热,后感冷,阴阳相搏,气射中焦”。并提出“夏秋治里”、“冬春治表”的治疗原则。皆说明诊治疾病必须“法天之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泄泻在儿科发病率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小儿藩篱不密,卫外不固,易为外邪所侵;且小儿脾常不足,受邪则困,运化失健,升降失职,清浊不分,合污而下,而致泄泻。故外感为小儿泄泻之主要病因。外感风、寒、暑、湿、火邪均可致泻。最为常见者,又为暑湿(热)侵袭与风寒(湿)外感。《素问·金匮真言论》曰:“长夏善病,乃为洞泄”。夏秋季节,天暑下逼,地湿蒸腾,酿成暑湿之邪,尤于感受暑热,或淋雨涉水后,更易犯于脾胃,困遏中焦而作泻。《素问·生气通天论》曰:“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感受风寒者,既可见于冬春季节,亦常见于夏季贪凉而遭受风寒者,风伤肺卫,寒伤中阳,若与湿相合,留连脾胃,则为洞泄。现代研究表明:“气候因素是小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因”[1]。黄九龄也提出治疗季节性腹泻“春泻者,逍遥散疏肝健脾;夏秋泻者,胃苓汤运脾利湿;冬泻者,四神丸温补下元”[2]。故治疗小儿泄泻,必须因时制宜。

湿热泄泻,夏秋季节最为多见。一般便次多,如水注,色黄褐,气臭秽,夹粘液;若发生在炎夏酷暑季节,症见身热烦渴,头重自汗,脉濡数,为夹暑。治宜清肠解热、化湿和中,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夹暑者,佐用香薷、豆卷、鸡苏散(包)、荷叶、藿香等。风寒泄泻,多有冒受风寒,饮食生冷史。一般便清稀,臭气轻,夹泡沫,腹痛重,且常伴风寒表证。治宜疏风散寒、化湿和中,藿香正气散加减。又因“无湿不成泻”、“湿多成五泻”,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遵元代朱丹溪《丹溪心法》“湿用四苓散加苍术,甚者苍白二术同加,炒用燥湿兼渗泄……”之旨,常获显效。

2因地制宜

《素问·五常政大论》曰:“一州之气,生化寿夭不同。……故治病者,必明天道地理,阴阳更胜,气之先后,人之寿夭,生化之期,乃可以知人之形气矣”。且曰:“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收而温之”。《素问·异法方宜论》又分别阐述了五方风土各异,人之禀受亦殊,故而病治不同,医生须全面掌握各种疗法,“杂气以治,各得其所宜”,以达到“治所以异而病皆愈”的效果。宋代《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吐泻论》指出:“吐泻所论冷热时月,此以中原之地言,今较之江浙则气候不同。……经所谓东西南北之异地,温凉寒热之异宜,况每发寒热,自随时令早晚,难以约定月日也。候之者,乘其至也,谓至其热则从热治,至其温则从温治,至其寒则从寒治,至其凉则从凉治,此乃随四时之气,各适其宜”。皆说明诊治疾病必须“用地之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小儿时期,特别是婴幼儿,脾胃虚弱,受纳运化力弱,加之乳食又不知自节,则易为乳食所伤,脾伤则不运,胃伤则不能消磨水谷,从而混杂而下,并走大肠而发泄泻。故在小儿泄泻中,伤于乳食者,最为常见。《素问·痹论》曰:“饮食自倍,脾胃乃伤”。《素问·太阴阳明论》亦曰:“饮食不节,起居不慎者,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脏,入五脏则月真满闭塞,下为飧泄”。婴儿时期,多以母乳或牛乳等食为主,若哺乳过量,超过小儿脾胃运化能力,则造成乳积吐泻,此即伤乳泻。也有因乳母饮食失调,病自乳传,母病及子者。若因婴儿骤然改变饮食,添加辅食过多过快;或小儿饮食无节,贪食无厌,进食过量等,皆可造成食积肠胃,脾运失司,产生伤食泻。中华地域十分辽阔,东、南、西、北、中各方的气候、水土、地势以及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都有很大的差异。如南方多以米食为主,饮食多清淡;而北方则多以面食为主,饮食多炙火寸(甫)味厚等。小儿伤乳、伤食泄泻也无不与乳食息息相关。加之经济日益繁荣,交通发达,婴幼儿期既异地生活者也不乏其人。亦如黎炳南教授所说:“北方常流行‘秋季腹泻’,而南方往往冬日才出现发病高峰,此因其冬日之气温,与北方秋季相近”[3]。故治疗小儿泄泻,必须因地制宜。

伤乳泄泻,一般便稀薄,色淡白,夹乳片,气味酸臭。治宜消乳化积、理气和胃,消乳丸加减。母病及子者,还可母子同治。伤食泄泻,一般腹胀满,泻后减,无气臭,夹有食物残渣。治宜消食化积、理气降逆,保和丸加减。另有异地生活而泄泻者,俗称“换水土”,则应在辨别寒热虚实的基础上,结合地域水土及饮食情况辨证论治。麦芽为消乳要药,含淀粉酶、转化糖酶、维生素B等,《药品化义》谓“生用力猛”,若用炒麦芽,取麦芽置锅内炒至黄色即可,勿炒至焦黄。伤于肉食重用山楂;伤于面食重用莱菔子;伤于谷食重用神曲。药理研究亦证实:“苍术、山楂、麦芽、鸡内金、神曲等药物,或本身含有消化酶,或有促进机体消化酶分泌的作用,帮助食物消化”[4]。

3因人制宜

《灵枢·寿夭刚柔》曰:“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阴有阳”。《灵枢·逆顺肥瘦》曰:“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素问·示从容论》亦曰:“年长则求之于腑,年少则求之于经,年壮则求之于脏”。《素问·五常政大论》还曰:“能毒者,以厚药;不胜毒者,以薄药”。《证治准绳·幼科·积》指出:“孩儿虚瘦长短黑白,南北古今不同,不可一概论也”。《古今医统·幼幼汇集·泻泄门》亦强调:“泄泻乃脾胃专病。……医者当于各类求之,毋徒用一止泻之方,而云概可施治,此则误儿,岂浅云尔?若不治本,则泻虽暂止而复泻,耽误既久,脾胃益虚,变生他证,良医莫救”。皆说明诊治疾病必须“从容人事”(《素问·疏五过论》)。

小儿常因饥饱不一,饮食偏嗜不同,而逐渐形成相应的体质差异。若脾胃本虚,或因先天禀赋不足,如早产儿、疳症儿,或病后失调,或因寒凉药攻伐伤脾,皆能使脾胃虚弱,运化失职。《素问·藏气法时论》曰:“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由于脾胃虚损,运化无能,水谷不能化生精微,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水谷不分,并走于下而致泄泻。若不及时治疗,则可导致脾胃气虚下陷,成为滑泄重症。脾虚致泻者,一般先耗脾气,继伤脾阳,日久则脾损及肾,造成脾肾两虚;也有因胎禀不足及病后失调等原因形成脾肾两虚体质者。脾阳虚则水湿不化,肾阳虚则脾失温煦,水谷不能腐熟,以至产生虚寒泄泻。又因小儿肝常有余,土虚则木旺,故脾胃虚弱小儿,卒受惊恐,或暴怒悲愤,或所欲不遂,致肝失条达,横逆乘脾犯胃,发生惊泻。小儿发病容易,传变迅速,暴泻、热泻易劫阴津而伤阴;寒泻、洞泻最易伤阳而亡阳;甚则产生阴阳两伤之危候。清代《医宗金鉴·幼科心法》曰:“小儿泄泻以须清,伤乳停食冷热惊,脏寒脾虚飧水泻,分消温补治宜精”。故治疗小儿泄泻,必须因人制宜。

脾胃气虚泄泻,一般便稀溏,色淡不臭,夹未消化物,每于食后作泻。治宜健脾益气、助运化湿,参苓白术散加减。肝脾不和泄泻,一般便色青,受惊、啼哭则泻,肠鸣响,泄泻、嗳气后腹痛减。治宜抑肝镇惊、扶脾助运,益脾镇惊散合痛泻要方加减。在以上治疗中,宜遵江育仁教授提出的“健脾不在补贵在运”[5]之旨,常选用白术、茯苓、山药、陈皮、木香、丁香等,确能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汪受传,等.中医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683.

[2]黄九龄.慢性腹泻几种特殊证型的辨证施治.四川中医,1996;(1):12.

[3]黎世明,等.黎炳南儿科经验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35.

[4]汪受传,等.中医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694.

[5]郁晓维,等.江育仁儿科经验集.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37.

(刊登于《中医儿科杂志》2006年第5期,指导:张士卿)

四、《黄帝内经》“治未病”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

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经典著作,是中医学理论与防治疾病技术的渊源,长期以来一直有效指导着医家的临床实践。“治未病”学术思想来源于《黄帝内经》,它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特点之一,包括预防保健、早期治疗和既病防变三方面的内容。兹结合学习,对《黄帝内经》“治未病”学术思想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体会浅谈如下。

1根据生理特点预防保健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半而铸锥,不亦晚乎!”《灵枢·逆顺》亦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祖国医学在总结古代劳动人民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中,已充分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意义。小儿从出生到成年,一直处于生长发育的过程,无论在形体、生理等方面,都与成人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年龄越小表现越显著。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将小儿生理特点归纳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因此,了解小儿生理特点,对于掌握小儿生长发育规律,预防保健和疾病诊治等都具有指导意义。

1.1养胎护胎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妇人身重,毒之何如?……有故无殒,亦无殒也。……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言小儿预防保健,当从受孕怀胎开始。在孕妇精神调摄方面,《素问·奇病论》曰:“人生而有病癫疾者,……病名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癫疾也”。表明当时已认识到不注意胎儿养护,可造成小儿先天性疾患,从而为后世建立的养胎护胎学说奠定了基础。胎儿的强弱,禀受于父母,特别是胎儿在腹,与其母同呼吸,共安危,孕妇的健康、营养、环境、生活、情绪等,均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故胎儿期的预防保健,必须从受孕、养胎、护胎三方面着手。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提出适时婚育、近亲避婚、婚前检查、择时交合、交合禁忌等受孕要求,以及调摄精神、饮食调配、调节寒温、节制房事、劳逸结合、审慎用药、正确胎教等养胎护胎方法,均切实可行,且远远超出了现代医学所谓“围产期医学”的范围。

1.2初生养护

《灵枢·天年》曰:“人之始生,……以母为基,以父为楯;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灵枢·寿夭刚柔》亦曰:“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说明人之始生与父母关系密切,且每个人的体质都是有差异的。《灵枢·逆顺肥瘦》曰:“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则概括了小儿体质特点。小儿初生,乍离母腹,犹如嫩草之芽,幼蚕之苗,肌肤娇嫩,抗病力弱,对外界环境还需要逐步适应,故特别需要谨慎鞠养,精心护理。否则,稍有疏忽,即易患病,且多起病急骤,变化迅速,容易造成不良后果。对此,后世医家提出了断脐护脐、试口去毒、初生沐浴、初生乳哺、襁褓衣着、审慎药治等初生养护方法,体现了“防重于治”的预防医学思想。

1.3饮食宜忌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素问·痹论》亦曰:“饮食自倍,脾胃乃伤”。小儿神识未开,乳食不知自节,往往见物爱物,食之无度,在短时间内进食过多,胃肠负担过重,必然损伤脾胃之功能,从而导致疾病发生。故在小儿,乳贵有时,食贵有节;吃好正餐,少吃零食;避免偏食,纠正厌食。《素问·奇病论》又曰:“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甘肥之物皆为小儿所喜爱,加之父母溺爱,每以甘肥任儿食之,殊不知肥甘之物最易积滞化热,故亦不能任儿恣食。此外,在温热病和危重症之后,余邪未尽,胃气尚虚或气阴两伤之际,更应按照《素问·五常政大论》“食养尽之”之旨,重视食疗,并防止食复和劳复。

1.4精神调摄

《素问·举痛论》曰:“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又曰:“惊则气乱,恐则气下”。《灵枢·口问》亦曰:“大惊卒恐,则气血分离,阴阳破伤,经络厥绝,脉道不通,阴阳相逆,卫气,禾耆留,经脉虚空,血气不次,乃失其常”。小儿虽少七情六欲,但神气怯弱,性多执拗。惊恐、恼怒乃是其常见病因之一。小儿受惊恐后,除表现惊悸不安、睡眠不宁外,甚至出现四肢抽动,多数表现为呕吐、不乳、腹痛、面色青暗等气机逆乱,胃失和降的证候。若所愿不遂,所欲不得,动辄哭闹要挟,久之则性情乖张,养成易怒易暴的恶习。七情伤人,惟怒为甚,成人如此,小儿亦然。暴怒伤肝,气郁化火;肝郁伐土,木火刑金;子病及母,肾气受损;肝阴亏虚,引动肝风。故对小儿除避免惊吓外,并应动之以情,明之以理,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使其从小养成开朗、活泼的性格,“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上古天真论》),防止“客忤”及“怒伤肝”等证的发生。

1.5避瘟防疫

《素问·刺法论》曰:“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症状相似”。并提出用药物或其它方法预防传染的措施。《素问·上古天真论》等也强调“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和“避其毒气”的预防观点。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抗病力差,故易感触时邪而发生麻疹、痄腮、水痘、喉痧、白喉、痢疾、伤寒、顿咳、暑温、春温等时疫病。罹患该类疾病之后,除采取隔离、熏烟消毒、涂敷及服药等传统方式预防之外,目前实施的有计划、有步骤、合理的预防接种,已成为预防小儿传染病的重要手段。

同类推荐
  • 感冒的防治问答

    感冒的防治问答

    感冒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几乎每个人都难以避免,正常情况下,一年也会有1~2次的感冒发生,身体虚弱者,一年可有5~6次,甚至十余次,严重者经年累月,反复不愈。尤其是小儿、孕妇及老年人容易合并各种并发症,患有其他慢性疾病者容易诱发或加重,严重者可危及生命。由于普及知识不够,广大人民群众缺乏对本病的科学、系统的认识,大多依靠自身经验进行治疗,其中存在很多不足甚至是错误之处,尤其存在滥用抗生素的情况。
  • 医学与生命

    医学与生命

    医生,所谓“付生死之托”之人物,其救死扶伤的对象——“病人”是活生生的有着七情六欲的社会中的人。在某种程度上,相较于“医学关怀”,“病人”甚至更需要“人文关怀”。基于身上神圣的责任,医生的本质应该是“圣者”,既要懂“技”(医术),更要懂“道”(医道),医学精神的核心,应是追慕苍生大医的风范,彪炳医学人文的本质。然而遗憾的是,在我们的医学教育中,在一般医生的认识中,重“技”不重“道”仍较普遍地存在着,这也是当下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源之一。因此,现阶段,我们的医生更需要补上的是“医学人文”之课!
  • 医心方

    医心方

    《医心方》是日本的国宝,是中日医学交流史上的一座丰碑。撰者丹波康赖(912-995)系东汉灵帝之后入籍日本的阿留王的八世孙,他医术精湛,被赐姓丹波,累迁针博士、左卫门佐。他于公元984年撰成《医心方》30卷,这是日本现存最早的医书,成为后来宫庭医学的秘典,奠定了医家丹波氏不可动摇的历史地位。该书荟集中国医学典籍达204种,其中大半在中国亡佚,集当时日本汉医之大成,内容广及医学的各个领域,乃至于养生、房中(性医学),后者则导致它在中国大陆被视为准禁书达几十年。
  • 本草纲目1000问

    本草纲目1000问

    我国古代医学宝库中最珍贵的科学遗产之一——《本草纲目》,是由明代杰出的医学家李时珍花费毕生精力所著,可以说是中国医学文化史上的一部不朽巨著。它以精深的学术和丰富的内涵,赢得了国内外医学界和其他学术界的欢迎和珍视,对治疗疾病和促进人类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希望本书成为人们生活中必备的自我保健、自我医疗的家用手册,更能成为医务工作者和有志于中医学同志的参考书籍。
  • 食物医药百科大全

    食物医药百科大全

    本书参考了众多医学古籍,同时又结合了现代医学科学,力求言之有据、通俗易懂,从而指导大家合理采用饮食疗法,让无数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轻轻松松拥有健康,痛痛快快享受生活。
热门推荐
  • 武神再起

    武神再起

    诸雄争霸,逐鹿天下。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中州一个落魄家族的少年,因为身怀绝世神脉而被人陷害。遭人摧毁后,被流放发配到边荒燕州地区。不巧,让武起看到了他最不想到的一幕……
  • 穿成四个大佬的小作精

    穿成四个大佬的小作精

    专业饲养员陈云曦穿越了,穿到四大名著得西游记里。什么?孙悟空是个暴躁精分大帅哥?什么?猪八戒意外的很痴情?什么?沙僧总想着要以身相许?什么?观音(男)要娶她?陈云曦很淡定,因为她是唐三藏。当孙悟空顶着一张高傲英俊的脸扑向她时……陈云曦不淡定了:徒儿,你放肆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血浴苍穹

    血浴苍穹

    一口井,可穿越无尽苍穹;一滴血,可逆行万古。众生觉醒,万族争锋,群圣制霸,乱动寰宇。白痴纪凌,一朝觉醒,从此踩天骄,踏万兽,登临绝巅,浴血苍穹!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易烊千玺一生爱你

    易烊千玺一生爱你

    她们会在一起吗?夏花会同意千玺一起交往吗
  • 现在之前的日子

    现在之前的日子

    这是旧社会的故事,阿娣是个普通的农家妇女,也经历过再正常不过的离散和背叛。在世家的纷争中生存的故事。
  • 重生于1953克格勃

    重生于1953克格勃

    刘健,一个年少激进的理想主义者,重生到了1953年的苏联,成了内务部的学员,一场不一样的人生就此开始。北方巨熊的克格勃,白鹰之邦的中情局,绅士之国的军情处,浪漫之都的反间谍局……北约与华约冷战的背景下,刘健从一个懵懂的学生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千面人,以各种身份游历了世界,领略各地的风土人情,也经历了唐璜一样的精彩人生。处处悬疑的欧美,愚昧血腥的非洲,百年孤独的南美,阴云丛生的东南亚……他能否成为撬动历史进程的支点?能否以自己的方式慢慢改变这个世界?能否让那些本该在战乱中消逝的生命在另个世界享受到爱与家庭的温暖?能否开启那些落后之地的繁盛篇章?谨以此书,献给那些有着友谊,有着爱情,有着理想并为之奋斗的朋友。
  • 异界之新势力

    异界之新势力

    杨太祖因为诸事不顺又因病魔缠身遂自我了结,却因缘际会之下异界重生。看我太祖如何在异界激荡风云……
  • 无尽之怒

    无尽之怒

    一个蛮荒的时代,人族抱团奋斗,为了生存而同异族对抗。主角林沐,一个身怀天灵根,九阳纯元龙体的绝代天骄,在自身不懈努力之下,整合楚云大陆的人族修士,横扫六合八荒,开创一个新的纪元。人族绝代天骄修士开创新纪元。
  • 雷怒滚滚

    雷怒滚滚

    洛奇本一纨绔子弟,为了耍帅泡妞,找来一本《雷系魔法入门》开始学习魔法,从此与雷系魔法结下不解之缘……
  • 风吹沙流之东山

    风吹沙流之东山

    伊国时期,有东山异兽之闻,唯有一路麓脚商人敢入山求宝。“干我们这一行的,有了一次,再难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