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260900000007

第7章 唐宋时期的回族先民民间文学

回族民间文学是从回族先民的口头叙事文学逐渐演变、发展而来的。它包括由回族先民带入中国的阿拉伯、波斯、突厥、回纥等民族的神话、传说和故事,还包括他们将中国内地的汉族神话、传说、故事带回本国、本地区,并在当地产生一定的影响,使之成为具有世界性,广泛影响的神话、传说和故事。总之,唐宋时期,是回族民间文学萌发、酝酿的时期。唐宋时期,汉族文人用“杂集”、“笔记小说”、“传奇小说”等形式,塑造或记录了许多性格鲜明、极富商业才华的回族先民形象,以及各类阿拉伯、波斯和西域等地的口头文学。同时,还有一些曾到过西亚、中亚和西域等地游历的中国人或来华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写下的“游记”、“见闻录”等,比较详尽地记录了他们的所见所闻。尤其是中国人对阿拉伯、波斯、西域神话、传说的记录,对认识、研究回族民间文学源起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因此,回族民间文学是指回族先民和其后裔们,以及后来不断汇集、融合进来的各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集体创作和传承的口头叙事性作品及行为。现代回族民间文学是在传承回族先民的口头文学的过程中,在逐渐融和了中亚、西亚和西域等地信仰******教的各民族口头文学的过程中,在与周边的汉、蒙古、维吾尔、撒拉、东乡等民族的相互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它是中国民间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回族民间文学经过了阿拉伯、波斯以及中亚多民族口头文学与中国本土口头文学汇合的时代,再经过回族民众有意识地“回族化”的改编,回族民间文学得到迅速发展。明清时期,回族族源传说《回回原来》在回族民众的广为流传,孝子丁野夫、清官海瑞、航海家郑和,以及河湟事变歌等等,都是回族民众的自觉创作的结晶。

回族民间文学的源头来自阿拉伯、波斯、突厥、回纥,以及汉、蒙、维吾尔等民族的口头创作。因此,一般意义上,人们把唐宋元时期,来自阿拉伯、波斯、中亚和西域等地,信仰******教******人,称之为回族先民。而把明代以后的回回人,称之回族。即回族的形成是经过唐宋以后的七、八百年间,回族先民与居住地的汉、蒙古、维吾尔等民族通婚繁衍,逐渐形成了回族民族共同体。回族先民最早可追溯到唐宋之际,来自阿拉伯、波斯和中亚等地的被称为“蕃客”、“胡人”的******人。

一、回族先民及其民间文学的起源

古代中国阿拉伯之间的往来始于公元前二世纪,即西汉武帝时期,张骞通西域。当时,中国史书把阿拉伯被称之条枝(或条之)。公元7世纪,******教兴起后,迅速在阿拉伯半岛推进,并建立阿拉伯国家。中国史书称之大食。据《通典》记载,唐永徽年间(650——655年),大食遣使来华,向唐高宗介绍大食国的基本情况和******教的基本教义。关于这件史实,在回族民间传说《回回原来》(或《西来宗谱》)中进行了叙述。只不过,回族民众把唐与阿拉伯国家的第一次交往推到了唐太宗时期。回族先祖宛嘎斯是一位虔诚的******教的信仰者,贞观年间,他来华传播******教(详细内容请参看回族民间传说)。

唐代初期,居住在唐王朝统辖下的各地的“蕃客”、“胡人”有多少?历史上没有进行统计,据武则天在位的天授年间(690-692),仅广州、泉州、扬州的“胡人”多至数以万计。而长安、洛阳的“胡人”合计在一起也应该不会少于万人。后来,这部分人中的许多人不仅留居中国,有的还与当地的汉族女子通婚,生子,因此,历史上将这部分久居不归的胡人,称之“住唐”。这些“住唐”中有许多人是信仰******教的******,他们就是最早的回族先民。

回族先民主要聚居在广州、扬州、泉州和江浙沿海城市,以及长安、洛阳等地。他们自立“蕃坊”,坊内建有建清真寺,开办蕃学,设番长管理日常事务,成为名副其实的“借居”异国的“蕃客”。直至宋代。这些“蕃客”在中土安家落户、娶妻生子,最后长眠于中华大地上。在泉州、海南的“蕃客墓“就有许多回族先民安葬在此。在福州的一位波斯人墓碑上,刻着一首波斯诗人欧玛尔·海亚姆的四行诗。刻诗的时间是1304年。诗曰:“从地底深处直达土星之巅,/我已解决宇宙中的一切疑难。/如今,没有什么问题使我困惑,/但是,面对死亡之结我仍感茫然。

唐宋时期,回族先民们所使用的语言很杂,有阿拉伯语、波斯语、突厥语和汉语等。语言使用的杂乱,极不利于回族先民与居住地民族的交流,其内部交流也受到一定的限制。但随着来华定居人数的增长,回族先民为了便于交流,许多人开始学习、使用汉语。有的人汉语的造诣很深。据文献考证,在唐宋著名诗人和词人里,就有李彦升、李珣、李舜弦和蒲寿宬四位波斯人、阿拉伯人的后裔。其中,李珣、李舜弦兄妹是出生于蜀地的波斯人后裔。其先祖是随唐僖宗入蜀。其妹李舜弦为后主昭仪,也是一位能诗能画的才女。李珣著有《琼瑶集》一部,后亡佚。后蜀赵崇祚编辑《花间集》收录李珣的词37首。李珣的词作多以“南国山光水色,风俗民情”为主,被后人誉为“在花间派成一派而立温(庭筠)、韦(庄)之间。”由此可见,唐宋时期,回族先民以及后裔开始学习、使用汉语,而阿拉伯语或波斯语仅限于其内部之间使用。由于语言障碍的破除,加速了回族先民与居住地人的交流与融合,也使得许多的阿拉伯、波斯以及中亚、西域的神话、传说、故事能直接地被唐宋文人记录在各类的笔记、札记,以及历史典籍中,还有的被一些文人加以改编,成为中国化的神话、传说、故事。比如,唐代孙頠的《幻异志》中有一则《板桥三娘》故事与阿拉伯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中的《白迪鲁·巴西睦太子与赵赫兰公主》的基本情节完全相同。《板桥三娘》里说,三娘子“不知从何来”,“更不知所之”,说明她和故事本身可能就不是中国的产物,而是道听途说得来的。而讲述这一故事的人,大概就是回族先民,是他们把阿拉伯故事或波斯故事带到了中国,再由汉族文人的改编,使之本土化。

唐宋时期,回族先民民间文学源头有三个:一是阿拉伯、波斯以及中亚的神话、传说和故事。这些神话、传说和故事;二是一些曾经到过阿拉伯、波斯和中亚等地的中国人写作的游记等;三是一些没有到过阿拉伯、波斯、中亚和西域的汉族文人根据“道听途说”记录或改编的有关“胡人”、“番客”和异域的“奇闻轶事”。

二、回族先民的神话、传说和故事

盛唐时期,随着回族先民来华人数的剧增,在长安的西市和春明门至曲江池一带,胡人经营的各类店铺比比皆是。而广州、扬州的胡商里以波斯商人最多,而且也最为富有。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在《杂纂》中记录了一首民谣叫“不相称”:穷波斯,病医人,瘦人相扑,肥大新妇,先生不识字,居家念经,社长乘凉轿,老翁入娼家。“不相称”是一种颠倒话,也叫反正话。意思是说,说波斯人穷,好比说,瘦人去相扑,读书人不识字一样,让人不能相信。

唐代,回族先民在唐的活动日趋活跃。他们的言行举止、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经商活动也引起许多唐人的好奇,尤其是那些小说家们以其敏锐的目光,关注着来自异域的“番客”与新奇的事物,并记录下“蕃客”的活动。因此,在唐代历史典籍、传奇小说中有关“蕃客”在中国生活、经商的描述,异域风情、物品的描绘以及奇闻异事,既满足人们的幻想和期待,也扩大了唐代小说的题材范围,成为唐代的小说创作的一大特色。

在唐宋典籍中,有关回族先民神话的记载比较多。最典型的是杜环的《经行记》中,记载的大食树上生小人的神话。神话讲述了大食王遣人海外探险,找到一棵长着小人的树。小人长约六七寸,能笑,不会说话。人手一摘,手就变干变黑了。(唐中后期,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也提到在大食的西南部,有一个国家的山间长着一种树,能“化生人首如花”,会笑,不会说话。尽管杜环与段成式所记载的大食神话略有差异,但神话的出处都源自大食。由此可见,回族先民在传播阿拉伯文化的功绩是不能泯没。而且,这一神话还影响到了明代吴承恩《西游记》的创作。《西游记》里的“人生果”就有阿拉伯神话的影子。这一神话还被《新唐书·西域传》引用,可见影响之大。

此外,段成式的《酉阳杂俎》是唐代比较有代表性的笔记小说。其前集《诺皋记上》记载了《波斯王女》、《阿主儿降龙》、《突厥先祖射摩》、《昆仑先祖非狼种》等神话。其中《阿主儿降龙》神话讲述了,古龟兹国国王阿主儿神力过人。一天,其境内数百家的金银财宝,一夜之间化为灰炭。他向僧人询问原因,僧人告诉他,这是龙在作祟。于是,阿主儿持剑来到龙居住的地方,与龙展开了搏斗。最后,阿主儿打败了龙。龙自愿给阿主儿当坐骑。阿主儿降龙神话对后世回族民间文学的影响很大,现代回族民间故事《李郎降龙》、《锁蛟》就保留了西域神话的影子。只不过故事的主人公换成了李郎、赛典赤,降龙的起因也由龙偷金银财宝变成了龙作恶多端,它要么不降雨,要么降雨淹城。但故事核心母题,仍被保留下来。回族先民神话的影响力至今都影响着回族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

再次,回族先民求宝经商的活动及技巧给唐宋小说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尤其是唐朝时来内地的胡商特别多,他们拥有巨资,精通买卖之道,博学多识,善于识宝。因此,唐代小说中经常出现他们的形象。《任氏传》写到郑六从任氏的宅院里出来,天还没亮,他便来到里门旁休息,等待天亮。门旁便有西域胡人,正点着灯、生着火,制作胡饼,以供这一带人们的早点。《续玄怪录·杜子春》中,贫困的杜子春在长安东市遇见一位老人,老人约给他钱说:“给子今夕,明日午时侯子于西市波斯邸,慎无后期。”可见胡商在内地做小吃店、钱庄等生意的情景。最让人注目的是胡商与珠宝有关的小说故事。《广异记·径寸珠》曰:“近世有波斯胡人,至扶风逆旅,见方石在主人门外,盘桓数日。主人问其故,胡云:‘我欲石墉帛’。因以钱二千求买。主人得钱甚悦,以石与之。胡载石出,对众,剖得径寸珠一枚。以刀破臂腋,藏其内,便还本国。随船泛海,行十余日,船忽欲没。舟人知是海神求宝,乃遍索之,无宝与神。因欲溺胡,胡惧,剖腋取珠。舟人咒云:‘若求此珠,当有所领’。海神便出一手,甚大多毛,捧珠而去。”波斯商人慧眼识宝,出高价购买后,用刀割破自己的臂腋处,将宝物藏在里面。结果乘船回国途中,宝物被海神索去。这则故事一波三折,波斯商人识宝、买宝、藏宝、失宝的过程,充满了曲折、传奇和玄想。

在唐宋传奇故事中,有关胡商与珠宝的故事极多,如《广异记·宝珠》、《广异记·青泥珠》、《广异记·至相寺贤者》、《广异记。句容佐史》、《纪闻·水珠》、《集异记·李勉》、《独异志·李灌》、《宣室志·严生》、《宣室志·玉清三室》、《宣室志·任项》、《续玄怪录·刘贯词》、《原化记·姆饼胡》等等。这些文人笔记小说,有的是他们从“番客”那里听到后记录下来的,有的是他们自己到阿拉伯国家游历的听到的,还有的是他们根据“番客”的生活方式和在华经商活动的情况虚构创作出来的。如高仙芝得宝故事,讲述的是高仙芝征伐大食国时,获得一个宝物叫诃黎勒,长五六寸,可治愈百病。后高仙芝兵败大食,被唐玄宗诛杀,宝物失踪。这一传说带有极强的虚构成分,应该是唐代文人戴君孚根据高仙芝的事迹创作而成的。总而言之,大食树上长小人、波斯王女神话、胡人识宝传说等,都是与“胡人”相关的最早的回族先民的民间文学创作,也是回族先民对中华民族民间文学的一个贡献。

三、回族先民民间文学传播与传承

唐宋时期,回族民间文学的创作主体和传播主体——回回民族还没有形成。而且,回族先民们是以“客居”的形式在中国居住,还没有取得唐王朝的“合法”身份。因此,他们在主观意识上仍然保留着原来国家或地区的的民族意识,对中国文化还处于了解和熟悉的过程中,还没有形成自觉的、独立的民族意识,当然,也就谈不上创作意识和创作形式的独立性问题。他们更多地只是充当着原来国家或地区的民族口头文学的“传播者”。即他们将阿拉伯、波斯以及中亚地区的民间故事带入中国;或者把唐代传奇故事带回阿拉伯、波斯以及中亚等地。这一点可以通过阿拉伯文学名著《一千零一夜》和《凯里莱与迪木乃》与唐人留下的笔记、传奇小说和至今仍然在回族民众中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中得到印证。因此,这一时期是回族先民口头文学的非自觉意识、非独立创造的时代,也是回族民间文学酝酿、萌芽的时代。

唐宋时期,回族先民的民间文学是依靠什么传播与传承的?主要是通过二种途径:一是纵向传承。纵向传承是指回族先民对原来的国家或地区的民族口头文学有意识、有目的的延续、传承。他们在“番坊”内,在清真寺里,在家庭生活中,不断地重复着原国家(或地区)的古老的神话、传说与故事,在这些重复的口耳相传中,阿拉伯、波斯以及中亚等地的神话、传说、故事就成为回族先民最早的口头文学素材。二是横向传播。横向传承是指来自阿拉伯、波斯以及中亚国家或地区******人在中国定居后,或基于生存的心理,或出于对居住地文化的认同心理,或由于与汉民族通婚等因素,汉民族的口头文学被回族先民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了,并在回族先民的内部中得以传承。此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回族先民们也将自己的神话、传说和故事讲给汉族及其他民族听。比如,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卷18就收录了一个波斯神话—《波斯王女》。该神话讲述了波斯王女舍身帮助父王建社吐火罗王城,死后化为海神。总之,无论是横向传播和传承,还是纵向的传播和传承,都为回族民间文学的萌发奠定了丰厚的民间文学素材和文化基石。

此外,回族先民口头文学的传播具有极强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唐代在诗歌、传奇小说、文人笔记和杂集中描述最多的当属来自阿拉伯、波斯以及中亚的“番商”、“胡商”、“商胡”或“番使”、“番客”等。如唐诗里,李白的《少年行》:“落花踏进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元稹的《新题乐府·法曲》:“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等等。还有唐代的史籍、传奇小说、文人笔记和杂记中,记录了大食树上总长小人(见杜佑《通典》和段成式的《酉阳杂俎》)、大食国马解人语(段成式《酉阳杂俎》)、胡人识宝(崔铏的《传奇·崔炜》和牛肃的《纪闻·水珠》等)、诃黎勒(戴君孚《广异记》)等传说故事。唐代,回族先民为何能引起人们的高度的关注。究其原因有三,一是来华的******人多;二是他们在华的商业活动非常活跃,流动性也很大;三是******的异域文化成为唐代的时尚文化,引起越来越多的唐人关注和效仿。他们以穿“胡服”,吃“胡食”,听“胡乐”,看“胡舞”,女人扮“胡妆”为时尚。据史书记载:唐代开元后“太常乐尚胡乐,贵人御馔尽贡胡食,仕女尽衣胡服。”唐代的这股“胡风”不仅渗透到民间,也影响到宫廷。据《新唐书·张说传》记载:“自则天末年季冬为泼胡乞寒戏,中宗尝御楼以观之,至是因番夷入朝,又作此戏。”此俗始于波斯。据说,萨珊王菲鲁兹在位时,波斯长期干旱,于是菲鲁兹王下令免除百姓的徭役,并出卖祆教的庙产,赈济百姓,乞求神灵降雨。菲鲁兹王的诚心感动了神灵,天降大雨。从此,每到天降大雨时,人们都要泼水相庆,就有了泼胡乞寒戏。泼胡乞寒戏早在北周时传入中国,至唐代中宗时盛行。但由于这种游戏,要裸体奔走,不合中国的传统礼仪,到唐玄宗开元元年(713年)被下令禁止。另外,在唐代宫廷内盛行一种从波斯传入的“马球”,唐人称“波罗琯”,也称击鞠。即骑马击球的一种游艺。据近年发掘的章怀太子墓中的一幅马戏壁画里可以看出,不仅唐代宫廷贵胄们偏爱此项运动,文人雅士、军中将士、市井少年也都喜爱。这项运动在唐代早已相习成风。简而言之,唐人对“胡人”文化的最热烈的接纳和追崇,也促使了回回先民们很快地接纳了唐文化,并顺利地融入到其中。所以,在阿拉伯、波斯文学作品《凯迪来与迪木乃》、《一千零一夜》中,都可以寻找到“识宝”型故事、“蛇斗”型故事、“老鼠嫁女”型故事等中国文学的影响痕迹。而在唐传奇小说中《幻异志·板桥三娘子》、《博物志·苏遏》、《西京杂记·东海人》等中也能找到阿拉伯文学、波斯文学的影子。双方互相影响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阿拉伯人或波斯人把唐代的传奇小说介绍到阿拉伯、波斯以及中亚等国家和地区;另一方面是阿拉伯人和波斯人把阿拉伯故事、波斯故事带入大唐,在中国内地广为流传。无论是中国汉族文人是这些故事的原创者,还是阿拉伯人和波斯人,还有待进一步论证。但有一点是明确的,穿梭在阿拉伯、波斯以及中亚和大唐之间的“番客”、“番商”、“番使”们,他们有意或无意识地起到“传播”口头文学的作用,而这种“传播”看似是偶然,其实也是必然。因为,尽管回族先民们在主观意识上,还保留着原来国家或地区的民族意识,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还不是十分强烈。但在客观上,他们为中国与中亚、西亚的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促成了阿拉伯、波斯以及中亚等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的汇合,为回族民间文学的萌生铺就了丰厚的文化土壤。

同类推荐
  • 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心随舞动

    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心随舞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联系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
  • 思想课堂-儒学笔记

    思想课堂-儒学笔记

    为你的头脑镀金,为你的思想导航。思想笔记系列丛书包括:道德笔记、典籍笔记、婚姻笔记、家庭笔记、教育笔记、经济笔记、科技笔记、历史笔记、伦理笔记、论爱笔记、美学笔记、民俗笔记、农业笔记、情感笔记、人生笔记、人物笔记、人性笔记、儒学笔记、商业笔记、社会笔记、文化笔记、文学笔记、心灵笔记、修身笔记、养生笔记、艺术笔记、语言笔记、战争笔记、哲学笔记、自然笔记。
  • 美不胜收:九寨沟

    美不胜收:九寨沟

    九寨沟神奇的自然风光,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九寨沟独特的地域人文历史。随着九寨沟名气一天天增加,世世代代隐藏于这里的藏民族和羌民族的人文历史,也逐步向世人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 百家争鸣与大一统:春秋战国秦汉文化简史(中国文化简史)

    百家争鸣与大一统:春秋战国秦汉文化简史(中国文化简史)

    本套书稿是一部按朝代对中国古代文化进行梳理的历史类普及读物,分为春秋战国、秦汉卷,魏晋南北朝、隋、唐卷,宋、元卷,明、清卷,共4卷。本书是本套书中的一卷,内容为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中国文化。全书体例规范、内容翔实、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是一套中国古代文化入门级的读物,有助于读者快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
  • 最有趣的对联故事

    最有趣的对联故事

    作为中国的国粹,对联因其具有独特的形式、丰富的内容、铿锵的节奏和优美的文采,始终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尤其能培养人们的优良品德和高尚情操,历来起着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热门推荐
  • 仙妻魔君

    仙妻魔君

    桑榆非晚,柠月如风。——轩辕晚柠良辰美景,一尘不染。——夜景尘
  • 初逢与君识

    初逢与君识

    与你分开好久,终于遇见你。我愿意舍去生命来爱你,你为什么不能够看我一眼。过了好久,冷血的她明白了他,想要留住他,而他已经伤透了心。但她知道自己的爱情已经错过一次,所以说自己必须追到那错过的情。于是倒追别人的那个高冷傻瓜让他苦笑不得。
  • 东莞民间传说

    东莞民间传说

    “城里的月光,把梦照亮,请温暖她心房...”,一起听听这种城市,莞少时的民间传说吧
  • 巴菲特投资真经

    巴菲特投资真经

    在投资世界中,沃伦·巴菲特的名字就意味着成功。巴菲特在他的整个投资生涯中所做的选择历来都被人们认为是明智的,他谨慎小心地挑选自己中意的股票,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讲述巴菲特人生哲学,下篇讲巴菲特投资真经,详尽阐述了巴菲特的取胜策略,记录了巴菲特的思想,其视角可以运用到生意中以及主导人们日常生活的决策,能让读者透视巴菲特的性格和人生,其中还浓缩了那些使其获得非凡成功和声誉的原则及理念。书中以真实的投资案例告诉读者,如何学习巴菲特的投资方法,如何直观地掌握巴菲特成为世界级富人的秘诀,学习如何通过这些信息实现自己的投资致富之梦想。
  • 回到过去更爱你

    回到过去更爱你

    一次提前的回家,导致了狗血的穿越。女身变男身,而且是占据了渣男的身体,汉子的身体女神的心。既来之则安之,15年前的自己,从此以后,不再让你受伤,让我好好爱你
  • 豪门独宠:七少别过来

    豪门独宠:七少别过来

    一向是高材生的黎冬灵从来都没有想过她会嫁给自己一直认为的蠢货,但天意弄人,她就这么“心甘情愿”的嫁了。被黎冬灵当做“蠢货”的齐氏总裁齐明煦从来都不想搞什么假结婚,但造化弄人,在前有狼后有虎的情况下,他只能先把人攥在手心里才行。黎冬灵:“可以离婚了。”齐明煦:“你说啥?我没听清。”黎冬灵:“离婚!”齐明煦:“我不!”黎冬灵:“我们说好了的。”齐明煦慢慢靠近黎冬灵:“灵灵,你别想了,这辈子你都别想离开我,乖,把结婚证给我。”黎冬灵惊恐:“七少,你别过来!”高智商冷漠女主VS暴脾气多金男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魔法塔的星空

    魔法塔的星空

    身为天文学的专科与爱好者,每每仰望着夜空那以亿万计的星辰时,很难想象在这庞大的数量中,人类却是孤独地生活在宇宙里。再次睁开眼,却已身处在以知识、力量、权柄、信仰、财富、灵巧、感知、神秘等八种权能为基础元素的魔法世界里。抬头仰望着异世界的星空,自己的家乡是不是也在这亿万星辰当中?搜寻着可能的回家道路。也许得花一辈子,也许是十辈子,但总是个盼望。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在古代是只鬼

    我在古代是只鬼

    她是一缕魂魄,靠吸食别人的梦魇为生。每吸食一个人的梦魇,她便看见一个人痛彻心扉的故事。她一直以魂魄之身在世间游荡,她尝尽不同心酸的爱情,却不知道其实她自己就是一个悲剧。本文以女主为主线,贯穿几个独立的故事,穿插的故事什么风格的都有,结局都是悲剧,但女主的故事是HE,女主有点二,男主腹黑,清雅。此文没有存稿,完全是想哪写哪,大家娱乐娱乐就好~
  • 足球之奇迹教练

    足球之奇迹教练

    我是一名从底层开始,慢慢往上爬,立志站在欧洲之巅的足球教练,弗格森爵士,温格教授,我会成为超越你们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