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260900000032

第32章 回族谚语

一般来说,民间谚语、歇后语、谜语、绕口令、顺口溜、隐语、方言土语、古语和俚语等统称为俗语。俗语是各民族民众最惯常使用,也是最贴近他们的生活化言语之一。与其他民族的俗语类型相比较,回族民众惯常创作和使用的俗语的类型有谚语、歇后语和经堂语。尽管,回族民众也非常喜爱谜语、顺口溜、绕口令等,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借用它们来表达自己所思所想。但是,这些体裁形式已经形成了固定体式,即使是从内容上,也很难作出明晰的界定。因此,在回族民众口头流传的,比较成熟的回族俗语有谚语和歇后语。

谚语,也称里谚、俚谚、鄙谚、野谚、俗谚等。谚语累积了民间社会中广大民众的最广博的知识和经验,它是民间知识的大百科全书。在回族民众中流传着“最干净的水是泉水,最精练的话是谚语”。回族谚语是一种富有音韵节奏、定型了的短语。它是回族民众根据生产与生活经验与知识的高度凝练性总结,富有很强的哲理性。

回族谚语的形成与古代的波斯、阿拉伯、西域以及汉、蒙等民族的谚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至今,在许多回族谚语中,依然还能寻找到他们的痕迹。回族谚语“摇篮到坟场,习学不中断”、“少年愚昧不习学,老年愚昧贪趸亚(尘世)”、“谦逊是穆民的美德,傲慢是舍以拖乃(恶魔)”与汉族谚语“活到老,学到老”、“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内容非常相似,这是各民族间相互影响的结果。

一、回族谚语的类型

回族谚语的的句式短小,结构严谨。大都是二句一首,也有三句或四句一首。根据回族谚语的内容来分,可分为五大类:一是自然现象类谚语;二是劳动生产类谚语;三是时政类谚语;四是民族、宗教类谚语;五是生活类谚语。

(一)自然现象类谚语

自然现象类谚语是历代回族民众通过观察自然现象逐渐总结、归纳出的一些经验认识的总结。它包括时令谚、天文气象谚、物候谚。

1、时令谚

时令谚是回族民众对四季更替、节气变化以及天文气象现象的归纳和总结。一般来说,时令谚对农业生产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性作用。在古代科学技术还不是十分发达的时期,时令谚成为指导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指南。在回族民间社会中就有“百姓不念经,节令记得清”、“时节乱,无好田”、“千节气,万节气,背了节气无节气”等时令谚。时令谚包括四季谚、节气谚和年月日谚。

四季谚是对四季更替时所呈现的自然现象的总结。一年的四季的更替变化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因此,回汉族民众在反复观察和总结的过程中,创作了大量的反应季节性变化的谚语。这些谚语短小凝练、通俗易懂,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如“一场春风一场暖,十场春风换上单;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说明随着春雨下的次数越多,就越意味着夏天来临了。而秋雨下的次数越多,冬天也就来临了。还有“春天回暖早,夏天雨不少”、“冬天越冷,夏天越热”、“秋里有二十四个火老虎”都是说每一季节更替时出现的一些自然现象会直接影响到另一个季节的冷暖。“秋里二十四火老虎”也就是民间所说的“秋老虎”,是指立秋后还要热二十多天。

节气和年月日谚,我国古代把一年分为十二个月纪,每个月纪又分二个节气。前半月为节历,后半月为中气。后人把节历和中气统称为节气。我国汉族根据一年中的自然现象与农事季节特征共划分出二十个节气,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节气对回族民众的影响也很大,尤其是在回族的农事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回族民众也能非常熟练地吟诵二十四节气歌,而且,他们也与汉族一样,按照各节气谚来安排生产和生活。因此,许多的节气谚在回汉民族中共同流行,如“谷雨杏开花,收拾种白菜”、“土旺一十八,土满就立夏”、“小满种胡麻,到老不还家(不结籽)”、“过了芒种,不可强种”、“小暑不管田,等于没有田”、“夏至三天,肚子吃哩个鞭杆”等等。

除了节气谚,年月日谚也是与农事季节联系很紧密。谚语的内容从正月到十二月,甚至具体到某一日。如“头九二九,关门闭守。三九四九,冻死茬口。五九六九,渠边看抑。七九鸭子,八九雁,九九侧老满天转”、“正月十五看社火,七月十五看田禾”、“阳春三月不做工,十冬腊月喝北风”、“三月三燕叽叽飞过贺兰山”、“四月不热,七月如火”、“九月九,谁家庄稼谁家夺”、“十月初一刮北风,做好棉衣好过冬”等等

2、气象与天文谚。

气象与天文谚顾名思义是根据气象与天文的自然现象总结出的认识和经验。通过对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以及对人们生活影响的总结,直接地将前人的认识和经验传递给下一代,以此指导他们的生产、生活。如“下雨起泡,没完没了”、“云彩往西走,泡死鸡和狗”、“电光乱闪,无雨晴天”、“月亮带光圈,大风在明天”、“风刮大年头,一年少水流”等。此外,在回汉族民间社会中,气象与天文谚还有一定的科技普及的作用。如“北斗七星一杆旗,南斗六星一张犁”、“二十七八,日月齐发”、“太阳是宝,越晒越好”等。

3、物候谚

物候谚语主要是由于自然现象的变化导致某些动植物或天气等出现异常反应,以此预兆自然灾难即将来临,如地震、干旱、洪涝等。如“地震快来到,牲口圈里闹”、“鸡不进窝树上栖,鸽子惊飞不回巢”、“燕子高飞不闻声,入夏必定旱得凶”、“青蛙集中,大雨来临”、“糜头向南倒,秋霜来得早”等。

(二)劳动生产类谚语

回族民众的生活离不开劳动生产,它是人类得以生存繁衍的基础和保障。在劳动生产中回族民众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和经验,他们把这些知识和经验改编成了通俗易懂,又便易口头传诵的谚语,使之成为回族民众最喜闻乐见的口头文学。回族劳动生产谚语包括农林生产谚、工商贸易谚二类。

1、农林牧生产谚

农林生产谚语是回族民间谚语中最为集中的,内容最丰富的谚语之一。它涉及到农林牧业生产的方方面面,从春播、施肥、种子、农具、浇水、收割、收藏,到农业生产的管理、林牧业的种养、副业生产等各个环节都有详尽的总结。这些谚语构成了一部回族农林牧生产的百科全书。关于播种的“伏里深耕两三寸,强如种时加大粪”、“一寸浅,三寸深,种麦二寸正可心”、“麦种三年一根线,荞种三年一包面,糜种三年连根烂”等;关于种子的“种子是宝中宝,离它收不好”、“一年选种,三年好麦”、“选好种籽粮满仓,种不好来一包糠”等;关于收藏的“秋收四忙,割、打、晒、藏”、“麦垛不勤晒,好粮霉成牛粪块”、“下雨泥墙,刮风扬扬”、“麦熟八成动手割,莫等熟透颗粒落”等;关于农林牧业生产的“植树造林就是好,秃山变成囫囵宝(方言,指五十两重的银锞)”、“绿遍荒山,六畜兴旺”、“河边成了林,洪水难逞凶”、“畜是农家宝,时时离不了”、“要想富,养蜂又养兔”等。农林牧副谚语是回族民众劳动生产最离不开言语,它对农林牧业生产的指导性作用是其他语言不能替代的。

2、工商贸易谚语

回族是一个非常善于经商的民族。早在唐宋时期回族先民就到中国从事金银珠宝、饮食、异域物产等商贸活动。所以,至今在回族民间还流传着一些谚语,如“孟村街三大行,羊肉、馒头、贩粜粮”、“保定市两把刀,东头卖牛肉,北头卖切糕”、“拾街头,皮毛行,卖零食、宰牛羊,当经纪,闯五行”、“回回两把刀:一把卖羊肉,一把卖切糕”、“回回三大行:珠宝、饭馆、宰牛羊”等,这些谚语生动地反映了当时回族所从事的行业以及职业特点。

(三)时政类谚语

时政类谚语反映的是回族民众在特定的社会现实状况下,对时政现实最直接的描述,以此表明他们对现实的态度和评价。该类谚语带有明确的倾向性和讽喻性,折射出强烈的爱憎情感。时政类谚语有反映以家国天下为己任的“国泰民心顺,民和则安居”、“山是大海的哥哥,国是百姓的母亲”、“千里路上吃油嘴,不如在家喝凉水”、“顾国顾不了家,顾家顾不了国”等;还有反映不同阶层、敌我对立的“不要把杂碎当成鲜肉,不要把仇敌说成朋友”、“穷人封斋,财主过年”、“坐轿不知抬轿苦,富人不知穷人饥”等;还有讽喻性的“亲向亲,邻向邻,马鸿逵向的河洲人”、“干部搞了特殊化,莫怪下面不听话”、“集体田里养精神,自留田里打冲锋”、“不怕飞机大炮,只怕总结报告”等。

(四)民族、宗教类谚语

民族、宗教谚语是回族特有的、带有回族特色的谚语。它反映了在回族历史形成过程中,因******教、民族意识以及民族融合等因素,逐渐形成了一些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强烈的民族意识的谚语。这些谚语的流传对强化回族的民族情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回回的亲,扯不断的根”、“天下回回生得怪,根子来自天山外”、“十个回回九姓马,一个不姓纳就姓哈”、“是教门都得护,是回回都得顾”,等等。与此同时,回族还极力强调与各民族和睦相处、相互尊重、互敬互爱的重要意义。如在回族谚语中有许多反映回汉关系的“回汉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回汉是两教,理是一个理”、“文以穆(穆罕默德)为主,文以孔(孔子)为用”、“汉民有三纲五常,回回有五功六信”等。回族宗教类谚语最为独特,它们是信教的回族民众根据******教教义和仪式总结出来的。比如“五功是******的五根支柱”、“念、礼、斋、课、朝,五功不能少”、“人生自古谁无死,唯有安拉将永存”、“高念低念,念的都是古兰”、“净身是礼拜的钥匙”、“念经不专心,尔林(阿语,意思是知识、学问)不会深”等。在回族宗教类谚语中还有一些谚语是将宗教信仰与人的行为联系在一起,具有宗教与教化双重意义。如“敬主当敬父母”、“真主允许人做买卖,可不喜欢重利”、“背谈猜疑坏教门,推心置腹睦乡邻”、“修桥补路,等于礼拜五时(五次)”、“老回回没有隔夜的仇”、“口善心不善,枉把安拉念”等。

(五)生活类谚语。

回族生活类谚语是回族民众从生活实践中归纳和总结出的具有深刻的道德伦理价值、生活常识性知识的俗语。其内容涉及有衣食住行,以及生活上的为人处事、交朋结友、婚姻家庭关系、读书学习、医药保健等多方面,是回族生活的百科大全。包括衣食住行类、婚姻家庭情感类、人际交往类、医药保健类等谚语。

1、衣食住行类谚语

衣食住行是人类为了生存的需要必须展开的一系列的生产活动,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回族民众逐渐形成了固有的生活习俗和生活经验。这些生活习俗和生活经验就被编成通俗、易于流传的谚语一代代传承下来,成为回族民间社会中最好的教育素材。可以说,回族衣食住行类谚语不仅起着指导回族民众生活的作用,同时,还有一定的警示和教育意义。如“回回家里三件宝,汤瓶盖碗白帽帽”、“金茶银茶甘露茶,比不上回回的盖碗茶”、“吃油香要掰呢,喝盖碗茶要刮泥”、“回回妇女讲锅灶,蒸炸烹调有绝招”、“不抽烟,不喝酒,盖碗子不离手”等反映回族生活习俗的谚语,形象的描述了回族生活习俗。“饥不饥,带干粮,冷不冷,带衣裳”、“饱时莫忘饥时苦,有衣莫忘无衣难”、“五谷杂粮,吃上身强”、“在家靠娘睡,出门靠墙睡”、“光吃不干,吃到泰山”、“由着肚子,穿不上裤子,由着肠子,盖不上房子”等谚语描述了回族民众未雨绸缪、精打细算的生活态度。这些谚语都是对生活的高度提炼中得来的。

2、婚姻家庭情感类谚语

婚姻家庭是人类生活最打动人心的主题,它也是每个民族最不可或缺的情感要素。这类谚语的内容涉及回族民众情感的诸多方面,有父子、兄弟、姊妹关系、婚恋爱情、婆媳关系等。总之,婚姻家庭类谚语是围绕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家庭关系网,并以此构建出带有倾向性的俗语,它能起到调剂人们生活的作用。如“家有十条心,穷断骨头筋”、“只有瓜(傻)女婿,哪有瓜外母”、“夫妻不揭短,能好到百年”、“忙婆娘嫁不了好汉,心急吃不了烫稀饭”、“男人是耙子,女人是匣子;不怕耙子没齿子,就怕匣子没底子”、“结婚三天没大小,不耍公婆不热闹”,等等。

3、人际交往类谚语

人际交往类谚语在生活实践中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它们是回族民众在长期的生活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带有普适性的经验。如“走不完的路,维不尽的人”、“吃米不忘种谷人,穿衣不忘缝衣妇”、“家有五十万,还缺一个闩门担”“千金买宅院,八百买邻居”、“好汉不欺好邻”、“柴干萎子松,日久见人心”、“亲帮亲,邻帮邻,亲邻团结一家人”,等等。

4、医药保健类谚语

医药保健类谚语是回族民众医药保健知识的总结,具有一定科学性。它也是回族民间社会普及医药保健知识最佳载体。在科技还很落后时期、在一些偏远的、缺医少药的地区,这类谚语对回族民众的作用是不言而喻。因此,医药保健类谚语最受回族民众喜爱,流传也十分广泛。“有病没病,防风通肾”、“行针三分冒虚汗,急忙问清补一针”、“肚痛扎合谷,再疼加按摩”、“艾灸三里熏,感冒能减轻”、“多吃蒜和葱,百病不见面”、“要想疾病少,天天做早操”、“细嚼慢咽有滋味,狼吞虎咽伤脾胃”、“思多血气衰,早起精神好”,等等。

总之,回族谚语的类型非常丰富,在近些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回族生活内容和范围的不断扩大,在一些回族聚居地出现了一些新时代气息的新谚语,如“脑袋空空,钱袋松松,没有科技行不通”、“三餐鱼肉只长膘,读书看报财神到”、“家有科技保姆,庄稼丰收不愁”、“买摩托,建新房,不如送孩子上学堂”、“攒金积银,不如留书给子孙”等。

二、回族谚语的艺术性

回族谚语是回族民众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最广泛的民间文学样式。它深入浅出、概括性强、生动形象,寓教于文,给人启迪,具有独特的文学艺术特色。

首先,回族谚语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它善于通过简洁凝练、形象生动的语言来传递观点和哲理,使谚语极富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如“祸是福的根,福是祸的源”、“山高流水长,志大精神旺”、“鸟靠翅膀兽靠腿,人靠智慧鱼靠尾”等。由于,回族谚语是以韵文形式的创作的,一些谚语讲究工整对仗、押韵,由此,显现出一种特殊的诗意美。如“鸟飞千里靠翅膀,人攀高峰靠理想”、“空山回声响,天气晴又爽”、“日落胭脂红,无雨必有风”。这些谚语描绘出一种意境,并把诗意与哲理交融在一起,增强了谚语的文学性。此外,回族谚语还常常用比喻、拟人、夸张、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给人造成强烈的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如“两头带尖的不是好针,两头串话的不安好心”、“今天太阳脸发笑,明日晒得猫儿叫”、“丑婆姨养的好儿子,坷拉田种的好麻子”、“宁给好汉子牵马拽蹬,不给日襄松(方言,熊包)主谋定计”、“娃娃勤,爱死个人,娃娃懒,狼叼狗咬没人撵”等。

其次,回族谚语结构严密,句式比较整齐,音韵和谐。从结构上看,它比较讲究均衡和对称,句式构成也比较整齐。如“劝人是君子,扛人是小人”、“麦怕金,稻怕瘟”、“吃面喝面汤,强如开药方”等,这些谚语筒短,音韵和谐,读起来上口,人们在音韵的美感中得到知识,受到了教育。

复次,谚语语言精炼,风格多样化。谚语使用的语言是经过锤炼加工的,这种语言言筒意明,概括性强。从语言风格上看,有的庄重,有的真切、质朴,有的含蓄幽默,趣味横生,它三言两语就把深刻的哲理性、科学性和形象性密切结合在—书,使经验得到升华,为回族民众所喜爱。

同类推荐
  • 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

    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

    本书旁征博引,为你讲解近300条国人误用至今的文史常识,分析易错的文史常识的来龙去脉,辨析易错的礼仪知识、容易混淆的词语用法、讲述有特定含义的历史典故、揭秘丰富多彩的民俗……在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中,让你恍悟文史知识的真正用法,避免误用的尴尬,增加国学知识,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本书既是编辑、记者等文化工作者及学生的案头工具书,也是一本趣味盎然的历史枕边书。打开本书,带你进行一场充满奇趣的文化旅行,让你轻松掌握近300条文史常识的准确用法。
  • 三味书屋与寿氏家族

    三味书屋与寿氏家族

    本书试图以绍兴覆盆桥思仁堂寿氏家族作为首选的研究对象,力求全方位地搜集、发掘、梳理和研究这个家族史料,重点探究其清末民初鼎革时期的历史,感受其时代的风风雨雨,真实记录其文化传统的光与影,从而汲取我们所需求的思想、精神和其他有用的东西。在某种意义上讲,这个思仁堂寿氏家族就是当时社会的缩影,就是那个时代的缩影。
  • 实用对联三千副

    实用对联三千副

    本书包括春联、婚姻生育联、寿联、挽联、宅第联、待业店铺联、治学联、修养联、风景名胜联等20类。这些对联有吉祥联、阳光联、科技联、民间民俗联。这瞟对联即可用于民间年节办事书写,也可供楹联爱好者欣赏研究。文字优美、可读可用。
  • 重门天险:居庸关

    重门天险:居庸关

    居庸关,是京北长城沿线上的著名古关城,地势险要,且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居庸关的得失昭示着王朝的兴衰成败,更成为改朝换代的象征。此外,居庸关一带的汉族与关外游牧民族在此交汇,融合成具有居庸关特色的民俗文化。它雄伟的关城及众多的历史遗迹,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大门。
  • 吉祥对联2000副

    吉祥对联2000副

    本书收集吉祥对联2000副,包括福字联、吉字联、祥字联、红字联、喜字联;还包括一字联、二字联、三字联、四字联、五字联、六字联、七字联、八字联、九字联、十字联,一直到二十字联,还有横批,内容丰富,好记好用。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热门推荐
  • 穿越胜利奥特曼

    穿越胜利奥特曼

    宅男叶翔意外的穿越到了银河S的世界,并且获得了胜利奥特曼的传承,看他如何纵横于奥特世界。追寻前辈的道路,为了打败卡拉法尔大帝,叶翔不断的变强。战斗吧,胜利奥特曼!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璀璨的希望之光,就在你我心中!欢迎加入菜瓜小剑书友群,群号码:593095819
  • 魔行万古

    魔行万古

    仙魔自古对立,正邪两分。然,正邪在人心,而不是仙魔之分。万魔圣君觉醒,幽冥幽帝扰世,绝世丹王横空,妖王为情入世。汝之承诺,吾救万生,汝保护她,不受丝毫伤痛。今,汝既做不到,让她受伤,吾又何须遵守承诺?只要她好,天下苍生与我何干?三界苍生不如她一毫,万古河山不如她一分。为她,我可以名留青史,为她,我也可以遗臭万年。不求江山在手,只求有她相伴,此生何憾?
  • 自杀电台

    自杀电台

    世界上有一个自杀电台,每当有人选择自杀的时候,电台就会出现进行挽留。--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

    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魔潭残鉴

    魔潭残鉴

    家族的毁灭,各种势力的充斥,主角的离开,与回归!爱人的离去,朋友的逝去,这种伤痛一次次打击着他,让他成长,成熟,到最后的微笑以对,整个大陆上留下了他的足迹,不管是蛮族之地,还是盘族之地,还是鸾族之地,还是鲛人生活的南海等等种族,这是一个多彩的大陆!这是一个传奇的大陆……
  • 神奇宝贝之穿越旅途

    神奇宝贝之穿越旅途

    哇,我藤藤蛇终于进化完全了,皮神也到手了,冠军算什么看我打败他,好困啊。。。。。呜,天亮了吗,藤藤~,啊藤藤?,藤藤蛇。这是真的藤藤蛇?我这时在哪啊?我穿越了?
  • 封魂师

    封魂师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姬蓼知生之寂寞,所以对妖怪慈悲。因为痛过,所以冷漠。公子婴知过去之痛,所以对妖怪残忍。因为爱过,所以舍得。香川因为爱,所以愿意爱
  • 我就想写个日记而已

    我就想写个日记而已

    就是日记,还有就是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应该不会有人看,当然我还是希望有的,有想吐槽的还是什么,随便说,按我性格我可能会逃避,什么都不看的,所以,你们可以随便哈,言论自由哈????????
  • 帝后很嚣张:收购腹黑血帝

    帝后很嚣张:收购腹黑血帝

    经典小剧场:"不好了,不好了。血帝,帝后把人家的血麒麟打死了。"小厮爬摸打滚的到了大殿。"哦,是吗?我记得龙一好像还有一只,叫怜儿回来再打。"小厮扯扯嘴角,血帝你这样真的好吗?任性啊。"血帝,帝后把您的血狮给送人了。"龙三无奈.“哦?送了?要不要再给怜儿拿两只送呢?”龙血沉思。血帝,重点不在这吧。那血狮一只都差点要了我们兄弟的命,还两只?死了。死了。。龙三再是淡定也破功了。"血帝,帝后貌似想要砸龙鳞石。你看咋办呀?"龙四焦急的脸上带着请求只看龙血一个纵身就消失了总算要管管帝后了,龙四欣慰的想。结果。。。。"怜儿,你要砸,让我来啊。把你手弄伤了怎么办?"众人集体晕倒。。。。
  • 欢天喜地七仙女之朝白暮晚

    欢天喜地七仙女之朝白暮晚

    欢天喜地七仙女衍生文,主木吒太子,女主为天庭的第八位公主,可盐可甜,轻松文。虽然欢七里没有木吒,但我还是想写一篇关于木吒的感情线,无论是电视剧,还是小说,木吒的戏份真的是屈指可数啊,木吒真是太难了。主剧情还是根据欢七的来,不喜勿入,毕竟这只是我的一个脑洞,不想它荒废,所以决定写出来,接受不了的宝贝请绕道吧。ps:作者是佛系中人,两到三天更一章,如果心情好就一天一更。哈哈哈哈任性,哦吼吼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