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254100000024

第24章 田野

周佩红

田野。记忆和冥想中我最早看见、最先降落的地方。久违了。

仿佛第一次看见它。仿佛百年后它仍会这样。湿润的泥土,黑色中夹杂着黄褐色。走近能看到它深处的黑——刚被犁刀翻出时,简直泛着漆般的油光。接触光和风之后,土慢慢变成褐色,转黄,干硬,就像人中年以后头发经常发生的变化那样。

它总在冬末春初闲歇。就像蛇要蜕皮,它也要呼吸和休息一下。但绝不荒芜——这种奢侈从未有过。(但据说现今有大片土地闲置着,没人耕种,因为耕种它的壮劳力都到城里打工去了。还有些土地被城市蚕食。)

一年中要耕耘不止一次。犁耙、锄头、镢头将它摆弄成一片片,一垄垄,一墒墒。不平整不规则的地方,与丘陵连接的坡地,旮旮旯旯,也要这样地修整。每个坷垃都用锄根敲碎,细细的,松松的,让种子有一个宽松的床。然后,粪肥、雨水、阳光,人和大自然默契的配合,让它发酵并催发生命。

一个农民躺下来,一侧耳朵紧贴着泥土,像一个怀孕女人的急性子丈夫。我一时叫不出他的名字,但必定嘲笑过他这土行孙般的行径。他笑了,不是对我笑,他的嘴角慢慢地弯向耳朵。他听见了什么?植物的细胞在分蘖时发出的声响?细嫩的骨骼在黑暗中拳打脚踢?农民们充分了解大地内部隐藏的秘密,我却没有学他的样子也听一听。

仿佛一夜之间,庄稼呼啦啦长出一大片来了。一面面绿色的小旗帜。嫩苗和叶片。田野上最顽强也最矜贵的生命。

田野并非无边无际。山坡和村庄会截断它。但相对于村庄来说,田野仍是广大的,没有遮蔽,平坦。

我仍在用这个书卷气或文艺腔的词:“田野”。这个词当地农民无一个说过。他们若说“田野”,肯定像小学生咬着舌头别扭而夸张地表演朗诵。乡村八年,我听着当地农民亲昵地叫着他们的土地命根子:“到田里去……”“下地喽……”“那块稻田……”“那墒山芋田……”话音和语调里活动着一个个特别的小漩涡。我终究没有学会那样的口吻。话生于心,田野之于他们,和之于我,毕竟是不同的。

对于他们,那还有点儿神的意味——朝夕相处的土地神。或者爱人——磕磕碰碰却永不离弃。“田”。“地”。简单而又含混的发音,醉醺醺的,馥郁温柔,像催人入睡的蜜蜂嗡嗡。对我,则像一块微颤的软垫子,在夏天的午后还会散发出一阵阵热的气息——人过中年的母亲的气息。确有几次我躺在田野上想到了远在城市的我的母亲——再怎么劳累,她也会把你拢在怀里。她汗湿的头发,她肌肤下凸出的筋脉。感受或有共通之处,也有差异,我们是用了各自认为含有爱意和依赖感的表达。

麦苗初看时很像韭菜。然后我知道了两者的区分:麦苗有挺拔的中心躯干——茎,而韭菜没有,所以容易倒伏。农作物和野草的区别也大致在此。麦苗在冬天不怕冰雪覆压,农民把它撂在田野里,兀自拢着棉袄袖管,在屋子里烤玉米芯取暖,聊天,开会,过年。天转暖化冻,麦苗长成了麦稞,挺得很直(而高大的茅草东摇西晃),到秀穗、灌浆、饱满时才略略弯下头。这时麦子由青绿转向金黄。风掠过,麦田发出轻微的喧哗,像是麦穗们在碰头时亲昵地打招呼。所谓麦浪滚滚,真是很确切的(尽管这形容比较陈旧):麦田金色的表面在风的吹拂下有着大面积的起伏波动,从高处看尤为壮观。

麦地不用锄草。但麦茎质地坚硬,挥镰割麦十分累人。磨快的镰刀必须紧贴麦茎根部,猛地拉割——至少我们被教的关键动作就是这。成熟的麦穗美丽异常,在阳光下旋动,麦芒是一根根金针,瞬时汇成炫目的金光。

田野里有大片大片麦地。走近前去,闻得到青涩的麦香——与烤粑粑的香气完全不同。大部分香气来自麦茎的汁液,与土地直接相通。

海子在一首诗(《答复》)中写道,“麦地/别人看见你/觉得你温暖,美丽/我则站在你痛苦质问的中心 被你灼伤/我站在太阳 痛苦的芒上”,“麦地/神秘的质问者啊”。

那时,我们就是那样一些“别人”,只被那“美丽”、“神秘”

的表象吸引。身处麦地我从未站在它“痛苦质问的中心”,而仅站在自己的痛苦中心(尽管这似乎不应被苛责)。我在旁观,纵有“灼伤”也没有那种大面积的痛感。“质问”则在更晚的以后。在今天。

有关稻田,记忆中全是场景,就像芥川龙之介所写的《浅草公园》的分镜头剧本:静态,漠然,无声。

一片片浸着水的田,像一方方浅池塘。风吹过,灰色的泥水起了波纹。

水放走了。特制的平耙来来回回地将稀泥整得平坦。

一个老农,挟一个装满稻种的笆斗在腰间,光脚进去。右手一把把播撒稻种,且播且退,转着圈子。姿态舒展而有节奏,像在跳着缓慢的舞蹈。

淡金色的雾在他身旁呈扇形飘散,缓慢地,缓慢地,每一粒稻谷都均匀细密地落在泥床上。

稻谷变成嫩绿的秧苗,被坐在秧凳上的农人拔起,扎成小捆,放进簸箕,挑往其他水田。

秧捆一把接一把飞向空中,均匀地分落在水波荡漾的田里。

泥水四溅。

农人们裤管挽到大腿上,走下水田。早春冰凉的泥水(或还有水蛇、蚂蟥)啮咬着他们****的肌肤。

插秧。

粗糙的手,左手握一把秧苗,右手的拇指、食指、中指将秧苗飞快地分出一小撮一小撮,分插在浅水下的泥里。娴熟得就像发扑克牌。

笔直地站立在浅水中的秧苗,每行五六撮,一行行整齐地排开。

肩并肩的插秧竞赛。参赛者在水里后退着,后退着,看谁最先退到最后,而他面前的秧株最笔直挺拔。

背景伴奏是秧歌调,人的哄笑。但声响已从热闹中被分离出来,被时间吸走。因而是被更大的寂静笼罩,像那种徒有动作的默片。布景在连绵细雨和暴烈的阳光之间来回转换。

快镜头:秧苗迅速地拔节,长成稻稞,茁壮,抽穗。由青转黄。

终末的长镜头:先前播种的老农又出现了。他摘下一穗稻谷,石磨般的两片手掌一压一转,碾去稻壳。他弯身一吹,稻壳消失,掌中只留几粒微青泛白的半透明米粒。他用手指撮起米粒,放进嘴里,细细咀嚼,把粉渣和浆水全部咽下。他微微点头或摇头,在心里决定稻谷收割的时间。

每年情景相似。重复倒片,又重放。因而类似于永恒。

玉米被称为“大芦粟”,像一个人的昵称,“大呆子”、“小友子”般的可爱。玉米的躯干粗壮高大,容易成活,对生长地不挑剔。当它蹿出个子时,一片玉米地就成了一片疏朗的小树林,遮不全人影,但能挡住风。那是燥热难耐的地方。而你仍会在突然安静时听到玉米茎里汁液的哗哗流淌,像人的血液在奔涌。拔出一株玉米,断开它碧绿的枝干,可以嚼出淡淡的腥甜。热渴的人常这么做。我尝过。它比南方的甜芦粟干涩,因它的汁液大部分流向了玉米棒子。它也构不成北方所称的“青纱帐”,要有人影晃过,几米外还是能够看清楚。

有人影晃过吗,在黄昏或夜半时分?据说那是经常的。玉米地常有扭打、搏斗、翻滚的痕迹。到了白天,有经验的人看到倒地的玉米棵,失踪的棒子,凌乱的脚印,会在心里或嘴上把故事一路铺陈下去。偷窃,偷欢,约会,强暴,他们会遮遮掩掩地说一半,让另一半里的欢乐、有趣、蹊跷、可怕缠绕着、伸展着,变成另一概念的“青纱帐”。

我听不懂。也无意听懂。我对周边世界的好奇心远不如现在强。人可能只有在安下心后才会去关心其他。生活在我身边以另外的超想象方式进行着,这或许是我深入它的机会。我错过了。我活在自己的茫然和虚无中——如果不能把目光投向未来,那就只能投向自己脚下,那儿有一株具体的类似于杂草的玉米,我必须用锄头的一个角小心地锄去它周边的杂草,让草横躺在刨松的土上,在阳光下迅速软塌。一株接着一株。没有未来。我的脚在田野上步步向前,实际却与它擦身而过。

山芋的藤蔓像绿色的小蛇,蜿蜒在垄墒尖耸的脊背上。揭开它,向上提,藏在土墒里的山芋蛋就被一起带出,像一串巨型葡萄。这似乎有了点儿欣喜的气氛。成片收割时是用犁刀将墒犁开,效率大大超过手工刨土。我尝过刚出土的山芋,鲜嫩甜脆如生鲜板栗。

收割的田野里什么都可以当场尝鲜,花生,豌豆,大豆,玉米棒,芝麻,梨子,桃……人们大模大样地掰开就往嘴里塞。没人管。不能吃的是油菜子(十分难吃),棉花(新采下来的棉花纤维有点儿潮湿,蚕丝一般韧,哧啦作响),苎麻(一收割下来就浸到水塘里沤,直沤到绿皮化油,塘水发臭,麻筋突显)。嚓嚓嚓嚓,农民的牙齿多么结实,像磨快的刀片。不一会儿,他们却朝地上连连吐着黄绿色浆水了。他们的肠胃不争气,总是被那饱含生腥汁水的果实弄得泛酸。

这是饿的。虽然六十年代初的大饥饿已经过去(农民忆苦思甜时总是停在那年代不肯往前),饿还是死缠着他们。他们想出了种种法子来治饿。

把刚起出来的山芋当场刨片,直接放在地上曝晒(田里像瞬间落下了大片雪花),晒干后弄碎,与玉米、碎米同煮成粥,味道粗硬如嚼粉笔,再也没有生烤鲜煮的柔软香甜。难吃,却经饿,一会儿就能把肚子撑饱。豌豆也生生地晒干了,玉米也生生地晒干了,晒去鲜嫩,变成干燥枯索的,好让人吃得胃口全无。

到了春天,田野泛青,省吃俭用的农民中却有人家里揭不开锅了。有人央求生产队开了证明,带一根打狗棍,一只碗,一条破麻袋往肩上一搭,离乡要饭去了。他的手上有长年劳作留下的硬茧和疤痕,皮肤粗糙焦黑,脖子后面凸出一块肉,像一只倒扣的碗(长期挑担子磨出来的)。这绝不是一个懒汉的形象,完全不同于如今城市里到处可见的职业乞讨者的样子,然而他去要饭。田野在他渐渐远去的背影后面徒然地绿着,带着生机勃勃的假象。

或许这并非假象。天没有下暴雨,地里也没有虫灾,风调雨顺,土地肥沃,可人们就是揭不开锅。

辛苦种出的粮食哪里去了?没有谁来质疑。公开场合从没人讨论。现在我想起“交公粮”的情景,有所恍然。也许还不止这些吧。更多的事情,肯定被人们咬碎了,烂掉了,连皮带渣埋在心里。或许他们也不明白。大家望着远去的人(他们要去哪里?哪里有富庶的粮仓,在七十年代的江淮大地?),不出声。一只黄蜂嗡嗡叫着,知趣地不来打扰人们。土地蒸腾着潮湿的气息,像人一样喘着粗气。到田里忙碌时,离乡的人就该回来了,还会带来一些新的故事,四处流传。“哪里都是一样啊”,这样的叹息也会传染。大家望着,望了一会儿,还是一个个抡起锄头,一放一收地刨着土地。

(选自散文集《我的乡村记忆》2008年版)

同类推荐
  • 问渠哪得清如许:那些扣击心灵的经典哲理美文

    问渠哪得清如许:那些扣击心灵的经典哲理美文

    185篇人生哲理美文,185段经典的人生哲理感悟。一篇美文就是一道独特的人生风景,让您品味生活的千滋百味一种感悟就是一泓深邃的哲理清泉,助您开启生命的智慧之光。这一篇篇充满智慧的美文,充满哲理的感悟,教会我们用心去拥抱生活,用爱去点燃希望。
  • 司马迁与《史记》概论

    司马迁与《史记》概论

    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贯通古今、网罗百代的纪传体通史,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鲁迅先生评价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涅克拉索夫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涅克拉索夫

    本套丛书用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形式向读者系统地介绍从古至今世界各国著名的文学作家和他们的优秀代表作品。这套丛书将引导青年朋友去漫游一番那绚丽多彩、浩瀚无边的文学世界——从古希腊的神话王国到中世纪的骑士、城堡;从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到五光十色的繁华都市;从奔腾喧嚣的河流、海洋到恬静幽美的峡谷、森林、农舍、田庄…它将冲破多年来极左路线对文学领域的禁锢和封锁,丰富青年朋友的精神生活,为青年朋友打开一扇又一扇世界文学之窗,让读者花费不多的时间就能游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浏览各国人民今天、昨天、前天直至遥远的过去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去体会他们的劳动、爱情、幸福、欢乐以及痛苦、忧伤、斗争、希望…
  • 李健吾译文集·第十四卷

    李健吾译文集·第十四卷

    福楼拜翻译第一人,莫里哀翻译第一人,创作、翻译、评论、研究全才李健吾先生译文全集;汇集著名翻译家李健吾存世的所有翻译作品,共十四卷,三百五十余万字,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学术意义;《在国内翻译界、文学研究界和出版界都有填补空白和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李健吾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翻译家、评论家和文学研究者,在创作、批评、翻译和研究领域都蔚为大家……
  • 风云大玉商

    风云大玉商

    该作品描述了三个玉商家族“郑家”、“马家”、“王家”的恩怨情仇,以及主人公顾玉鹤与三个女人的传奇情感经历,再现了真实战争环境下小人物的坎坷命运。书中主角顾玉鹤的养父是一位闻名遐迩的玉雕高手,不料他在雨夜离奇被害。顾玉鹤为寻找真凶,带着妹妹月亮来到翠龙谷,随即两人的命运发生了离奇转变。误打误撞、李代桃僵、暗度陈仓、声东击西的怪事频频发生。随着顾玉鹤命运的起伏颠簸,《风云大玉商》中每个人身上都展开了一场真诚与丑恶,忠诚与背叛,放弃与坚守的博弈,在悬念叠生的布局中,最终引发出一幕幕爱恨情仇。
热门推荐
  • 初狼

    初狼

    为人?为狼?行善?作恶?为己?为国?是对?是错?在一个人狼共存的大陆上,怎么活下去?
  • 雄霸洛兰

    雄霸洛兰

    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掀起时代的浪潮?身处乱世,你是选择随波逐流,还是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 今天的异世界依旧太弱

    今天的异世界依旧太弱

    地球与异世界连通后,地球人同样拥有了神秘。两方建交,各国培养了大批专项人才送往异世界。一直向往着神秘生活的李锐,在结束培训后毅然决然的前往了异界任职。作为科学测创造出的最强魔法生物。我知道我很强,只是没想到这么强。地球对异界策略中心:A:我们一开始是不是把异世界想的太强了一点?B:不,我觉得是这个家伙太恐怖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施特恩巴尔德的游历:蒂克小说选(德国浪漫派文学丛书)

    施特恩巴尔德的游历:蒂克小说选(德国浪漫派文学丛书)

    本书精选了作者的一部长篇小说和五则中短篇小说。长篇小说《施特恩巴尔德的游历》叙述一个富于幻想的青年画家漫游的故事:施特恩巴尔德是丢勒的学生,一心想在艺术上有所造诣和创新,他告别恩师,前往意大利等地漫游学艺,途中他遇到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其中有贵族、骑士、商人、学者、农民、隐士、朝圣者、神职人员和流浪汉等,他们对艺术各有不同的见解,他从中得到很多启发。途经故乡,父亲在临死前告诉他,他们只是他的养父母,可他真正的父母在何处呢?他寻找童年时心仪的恋人,可她现在又究竟在哪里呢?两个疑团伴随小说的始终,也给读者留下悬念。小说由众多有趣场景组成:相逢相识,交谈争辩,恋爱奇遇,吟歌作画,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极具诗情画意的情调,使小说的浪漫气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其他五则中短篇,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与一般小说不尽相同,它们通篇充满别出机杼的诗意,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是德国浪漫派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大评级师

    大评级师

    一位C级的魔法师要想成为B级怎么办?一位读书人要想自己的知识得到更多人认可怎么办?一个饭店想要拥有更高的地位怎么办?一位官员想要获得晋升怎么办……请评级师啊,只要你的能力与想要的等级一致,并得到评级师的认可,那你不用多久,就会升级加薪,当上大文豪,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想想都有些小激动。我叫白源,只是一名普通的在校大学生,我以为我这辈子会找一份工作,然后孤独终老,如果不是我穿越成为了一名评级师,我差点就信了!
  • 时光储存器

    时光储存器

    生活中总有很多瞬间值得记忆,或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或所思所感,把这些记忆转化成文字,让它慢慢沉淀。当以后年龄大了,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冬日午后,泡一杯茶,半仰在躺椅上,胡乱地翻翻这些文字,或许会微微一笑,或许会轻轻一叹,谁知道呢?
  • 三国之我是刘璋

    三国之我是刘璋

    李文穿越了,无奈的成为了少年时代的刘璋,他能在刘备的手里守住基业么?能在战火连天的三国时代闯出一番名望么?一切的一切还不可知······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刘璋称霸巴蜀,精兵良将不可胜数,世家诚心归附,蛮王俯首,兼有陇右,此亦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为今之计,当连横孙刘,共抗曹操,伺机夺取天下以全将军之志。————诸葛亮《隆中对》
  • 黑道世家的迷糊公主

    黑道世家的迷糊公主

    她虽出生黑道世家,却从不认为自己有什么独特之处,父亲的一时兴起,将她的生活打乱。一次大陆彼岸之行,让她结识了这群天子骄子们。一场校园生活,揭开的居然是掩藏在天子骄子身世背后惊天的阴谋和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