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178700000059

第59章 郑梓英奋进40年

今年是我的老伴郑梓英去世10周年。我不由得想起我俩共同度过的艰苦而美满的生活。她对我帮助很大,不仅是照管家务,而且对我的过失常常直言批评。

1982年,她开始患病,先后由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北京天坛医院、中日友好医院诊治。住院期间,李阳、郑华、郑芳、顾小青、田银絮等日夜陪护。虽然按国家有关规定:对瘫痪的离休干部,组织上应付给一个陪护人员的工资,可我没有要求组织上发给这份工资,全由我家自理。

在“烽火岁月”那部分里已写了郑梓英参加了解放军。现在叙述她参军前后的情况。

一、参加抗日斗争的情况

郑梓英参加解放军时,问我“我们的队伍是哪部分的。”我告诉她说“我们是贺龙领导的一二○师独四旅十三团,你牢牢紧记,不要记错。”因为团以下的部队全是男兵,没有女兵。我便在1946年8月,把她送到后方留守处。

后方留守处主任郭成功见她还年轻,就让她到贺龙中学上学。之后,分配她在留守处当见习会计。

我团到中阳担负任务时,离后方留守处只有20多里路。我请示上级批准后,回到留守处和她结了婚。婚礼很简单,没有摆宴席,没有请宾客,只有留守处的10多个人参加了我们的结婚仪式。留守处主任讲了几分钟的话,大家热热闹闹地谈了一阵儿就完成了结婚仪式。那是1947年,她22岁,我26岁。

胡宗南调集兵力进攻延安,我们部队在3月间西渡黄河,保卫延安。郑梓英在郭成功领导下,和同志们一块为前线指战员采购油盐、毛巾、肥皂等送到前线,供战士使用。因为战事紧张,部队经常转移,郑梓英和我见面的时候很少。1948年夏季,我们在连续行军打仗后,奉令休整。她随后方留守处的运输队来部队。可巧第二天我就去旅部参加会议。我不由得对她说“你怎么这时候来前方1”她有点不高兴地说“我就回后方,不打扰你。这也是有命令才来的。”我去参加会议,她真的要回后方。刘副团长不让她走,不派人陪送,她走不成,只好住下。我回团部后,敌军又来侵扰。我就急匆匆地把她送回后方。当她们一行人走在半途,遭到敌军大炮轰击。当炮弹打来时,她们就卧倒在麦田里;在炮弹爆炸后下一发炮弹尚未打来时,就快步前跑。大约30分钟后,她们才跑到安全地带,没遭什么伤害。

1948年12月,我在永丰战斗中负伤,被送到韩城后方医院治疗。她闻讯赶来,一见我头部满满地包扎着纱布,就着急地问警卫员彭运喜我的伤势怎样?彭运喜告诉她,我的头部右侧中弹,动过手术,取出了几个弹片。曾昏迷了7天,现在清醒了口她昕后,紧皱的眉头才舒展开来。这时,我还不能下地活动,整天躺在床上。郑梓英给我洗脸洗脚,喂水喂饭,端屎倒尿,格外细心周到。我因失血过多,长久卧床,大便干结,医生乔林山用手一点一点往外抠,她在一旁帮忙。

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我的伤势开始好起来。她陪伴我聊天。

我问她“抗战8年,你是怎样度过的?做了些什么事?”她说“日本人打进来的头几年,我们村有抗日干部,成立了农救会、妇救会、青救会。我参加了妇救会。白天干活,夜间开会,昕干部讲打日本、救中国的道理。每月做一双军鞋,交给村上,慰劳八路军。年轻小伙子还成立了民兵排,学习打枪、投弹、造地雷。到了1942年,敌人在离我村2里远的中霍村修了稠堡住进了日本人和皇协军(即伪军)。他们经常到附近村子要粮要肉,查找八路军。村里的民兵轮流放哨,日夜监视日本人的动静。一看到日军要来我村时就发出信号,全村老人小孩和姑娘媳妇们就躲起来。如是夏天,就躲在庄稼地里,有时一趴就是一整白天,不能活动;如是冬天,就进村里挖的地道,黑洞洞地坐上一整天。民兵们就在房顶上想法打敌人。日本人也没什么办法。”我问没有遇上危险吗?

她说“有一次,就在打日本5年的时候,日本人和皇协军悄悄地把我村四周包围了。天亮时,他们把各家各户几百人全叫到一个打麦场上,问谁是八路军,谁是民兵。没有一个人说话。有个汉奸指认一个姓董的青年是民兵,敌人就把他捆起来,让他说出村里还有谁是民兵,谁是八路军。他不说,日本人就用皮鞭抽,用脚踢,还把马刀架在他的脖子上威胁他,他还是一句话也不说。最后,日本人就放开狼狗扑上去,把那个民兵的肚子撕开,日本人上前挖出了他的心脏,并威胁村里人说:谁要当民兵,跟八路军走,就是这个下场!我目睹了这个民兵英勇牺牲的情况,当时想哭不敢哭。但是,敌人走后,村里的人和民兵还同以前一样,跟八路军一条心,对日本人恨得更厉害了!”我说:“以后情况好些吧?”她说“我们那一带出了个姓郑的大汉奸。他原来是抗日政府的干部,后来被日本人抓住了。听说上过好几次刑后就叛变了,给日本人办事。因为他认识我们村的抗日干部和民兵,日本人就让他带路来抓这些人。有7个人被抓走了,有的被杀了,有的没了下落。这个汉奸后来被人民政府镇压了。这种人没有什么好下场。1944年以后,民兵有了好枪,游击队也扩大了,八路军常来活动,日本鬼子不敢出调堡了。老百姓稍微安生了一些。这年,八路军和游击队又烧毁了中霍村的确堡,日本人和皇协军死的死了,跑的跑了。我们村时常有八路军来活动,卷百姓有了靠山,生活更安定了。不久,日本技降了,村上的老老少少,男男女女们高兴得不得了,打锣敲鼓,扭秧歌,唱小曲,以为太平日子来到了。不料想阎锡山部队又占了定襄城,又抓兵,又要粮,打八路军,抓共产党。我舅舅被扣上‘通匪’的罪名,被阎锡山抓去杀了。老百姓恨得要命,好多男人女人都跟解放军走了。我早想当解放军,就是不知道你的信息,等了几个月。你一回来,我就说什么也要跟你当解放军了。”我在后方医院养伤,正是隆冬腊月数九寒天,屋里不生火,温度很低,穿着棉袄早晚还觉得冷。吃饭没有菜,只吃小米粥。一天,我问郑梓英“你参加解放军两年多了,觉得苦不苦。”她说“不苦,比我在家时好多了。我爷爷活着的时候我们还有吃有穿。爷爷死后,因爷爷只有我父亲一个儿子,父亲又得了肺病,不能下地干活,还要花钱看病,家里的日子过不下去了。有几亩地自己不能种,还要纳税,后来都卖掉了。我父亲活了30多岁就病死了。一家二口,母亲、弟弟和我,全靠我和母亲做针线活过日子。我们村里的女人给人家做鞋、缝衣服,不要钱,只要些高粱面和小米。1个月下来,只能赚两斗(每斗约30斤)左右的米面,3个人就吃这些粮。有些财主挑剔得很,说针线粗啦,鞋底不结实啦,还要少给米面。自从参加了解放军,不愁吃,不愁穿,能干啥就干啥,还有什么苦,我觉得好得很哩!”1949年3月,我伤愈归队。跟随部队打西安、打兰州、进军新疆,马不停蹄地向前挺进。1949年11月底,我们到达喀什。郑梓英随着后方留守人员和家属眼着大军日夜紧迫,1950年2月他们才到喀什。这中间我们有将近一年的时间没有见面。

带领后方人员的柴科长来向我汇报他们行动的情况,我觉得他们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比战斗部队差多少。我表扬了他们之后问柴科长:郑梓英一路上表现怎么样?我是想了解一下郑梓英参军3年多来有什么进步。

柴科长回答说“从西安到喀什差不多有800多里路,我们都是坐着汽车前进的,没有徒步行军。但是,我们有个规定:凡带小孩的家属,不论坐车、住宿都给予优待。比如有小孩的家属坐车厢的前部,颠簸轻,灰土少;不带小孩的家属坐车厢的后部,颠簸重,灰土多。郑梓英没小孩,自然坐在后部,一路上颠得腰痛,到了宿营地,满身满脸都是尘土。但是,她没有任何不满的表示。宿营后,不带小孩的还要帮助炊事员烧水做饭,郑梓英也是一样,做起饭来还挺利索的。”我听后,感到郑梓英经过战争的锻炼,变得比以前坚强多了。柴科长还告诉我。1948年,郑梓英已在后方留守处经过规定的手续参加了共产党。他们编在一个党支部,在长途行军的一年中,经常开支部会,要求党员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郑梓英同样能起模范带头作用。

在喀什我和郑梓英一起生活了一个多月,算是结婚以后共同生活最长的一段时间。

二、学成一名医生

郑梓英在家乡上学只上到小学五年级。因日本侵略中国,学校停办,就没有升中学,所以,她渴望继续上中学,以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科学知识。1952年秋,她把只有一岁的儿子托付给一位可靠的姑娘照顾,就毅然到乌鲁木齐工农速成中学读书。3个月后,她给我来信说:“非常想念孩子。往往在上课时,想得走神,不能集中思想。可我不打退堂鼓。”我回信鼓励她坚持好好学习,孩子长得很好。放假时节,她早早回家,对孩子格外亲热,亲自照顾孩子穿衣吃饭,抱着背着孩子在院里街上玩,好像要补上她不在家时欠下的母爱。

郑梓英上的速成中学,原计划用3年时间学完初、高中功课,达到可以报考大学的程度。虽然她学习很努力,却出了意外的事。她害了肠结核病,一天天消瘦下来,食欲减退,精神倦怠,学校只好劝其休学一年,住院治疗。她在新疆军区医院治疗半年左右,控制了病情,身体逐渐得到恢复。在家又休养半年后仍回速成中学。这样,到1957年她才完成全部学业,获得毕业证书。有位医生曾对我说:像郑梓英得的这种病,生孩子就会引起复发,再加上上学读书,营养不好,就有生命危险。我也曾劝她不要再上学了,找一份工作较为稳妥。但是,她不接受,仍要坚持上学。我不能勉强。虽多学了一年,总算学完了规定的全部课程。

1958年,郑梓英已经32岁了,有了两个孩子。此时,她把自己的母亲从山西老家接来照顾孩子,又去报考新疆医学院。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居然考取了。

这个学院是苏联援建的。各种教学设备很齐全,学制为4年。学院的学生大都是20岁左右的青年,只有郑梓英和少部分维吾尔、哈萨克学生年岁较大。按说郑梓英的年龄已超过最佳的学习年龄,可她不怕家庭拖累多、记忆力较差等困难,坚持学完规定的功课,经过考试答辩,获得毕业证书,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

在学解剖课时,她曾对我说:初进那个挂着人体各部器官标本的大教室时,不由得就让人毛骨悚然,十分害怕。尽管有老师带着,也不敢动手解剖。后来一想到要当个合格医生,必须懂得人体的构造,不仅不害怕了,还积极地把那些头骨、心脏等标本翻来覆去地细看,还要做好笔记。有时,仅自己一个人呆在那间教室里,也没有任何紧张不安的感觉了。

郑梓英毕业后,学院想留她在附属医院门诊部工作,一方面当医生给病人看病,另一方面当党支部书记。她没有同意。有的党政机关的卫生所要她去,她也没同意。她选择了去乌鲁木齐市第一门诊部工作。我问她为什么到这个单位工作?她说“这个单位在大十字附近,周围居民多,老年人、小孩有病不愿到较远的大医院,而愿到,较近的这个门诊部。我到这个门诊部,能为更多的普通老百姓看病,一般的感冒发烧等普通病都可少花钱又省时间地在这个门诊部治好。”我说“这个门诊部还不是全民所有制单位,是集体所有制单位,要考虑好!”她说“我是革命军人出身。只要能给老百姓看病,哪个单位都愿意去。”有一年春节,门诊部韩主任到我家来走走。他对我说“郑医生是医学院毕业生,又是解放军军人,到我们这个小单位来实在屈才。我年纪大了,想把门诊部交给她负责。”我说“郑梓英临床经验少,你是老大夫,经验多,人也熟,还是你当主任好。”过了两年,郑梓英就被乌鲁木齐卫生局任命为门诊部主任。

乌鲁木齐市郊区有少数民族农牧民,生孩子没有医生接生,害了病本村也没有医生和药品,常牵着马来门诊部请医生。只要有农牧民来请,郑梓英不论白天还是晚上,不论寒冬还是炎暑,总是毫不迟疑地带上必要的药品,骑着马跟着来人出诊,有时出一次就是三四天。因为每到一地,不只给一个病人诊治,附近的病人都乘机求诊,所以不得不多住两三天。“文革”中,有部分职工离开门诊部,郑梓英等多数医务人员坚持岗位,一天都没有停诊,周围居民有些普通病都能得到及时治疗。他们受到群众的称赞。

1970年以后,乌鲁木齐市委先后任命她为第三医院副院长、乌鲁木齐市卫生局副局长。她在局、院长领导下,负责医疗业务工作,在改善医疗设备、学习先进医术、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听取医务人员意见,提出改进办法,对局、院长的工作给予了大力帮助和支持。

1980年,郑梓英调来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文教办公室,担任卫生体育处处长。她仍然热心发展宁夏的卫生事业,积极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为宁夏人民的卫生保健事业辛勤工作。

三、勤俭持家,严慈教子

郑梓英从小和母亲靠针剪谋生,学下缝纫的手艺。虽不很精,家常衣裤全会缝制。我们的4个儿女童年少年时所穿的衣服,都是由她和她的母亲缝制,没有买过成衣。前面3个孩子都是男孩,所以确实是老大穿新的;拆拆洗洗,老二穿旧的;缝缝补补,老三穿破的。这样,我们家每年节省不少开支。

建国之后,粮食是定量供应。特别是遭受自然灾害的ω年代初,家里粮食不够吃。而我们的4个儿女都在长身体时期,郑梓英总是想办法让孩子们吃饱。她摘些野菜榆树叶,买很多土豆红薯,掺杂着玉米面、小麦面粉,做成既新鲜又可口的饭食,使我们渡过了3年的困难时期。

她经常要求孩子们按时上学,认真昕讲,遵守校规,完成每天的作业。如没有完成,不许玩耍。如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吵嘴打架,总是先责备自己孩子的不好处,从来不同别人争长论短。

大儿子李星参军后,她亲自去军营探望,嘱咐他要好好练武习文,安心服役。二儿子李阳在太行山服役,没有及时写家信,她很惦记,便派三儿子李亮去探望。当她得知李阳的身体和工作都正常后方才放心,并写信鼓励李阳要安心工作,学好本领。

我们只有一个女儿,排行最小,全家人都很关照她。郑梓英更是多方爱护,从来没有大声呵斥过她,总是循循诱导。一言一行间,充满了温暖的母爱。

小孙女李晶1-4岁间,由郑梓英亲自抚养。她天天关心着这个孙女的饮食起居,随时观察她的情绪变化,及时纠正她生活上的毛病,培养良好的习惯。

郑梓英受到儿孙们的孝敬和爱戴。她去世后,全家人都很悲痛,每年都要纪念她。在全家人的心目中,永远留下了她慈样的音容笑貌,牢记着她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心。

郑梓英的一生是平凡的,但却是努力学习、不断进步、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21002年1月5日)

同类推荐
  • 现代军车科技知识(上)(最具震撼性的装甲战车科技)

    现代军车科技知识(上)(最具震撼性的装甲战车科技)

    军事科学是一门范围广博、内容丰富的综合性科学,它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等众多学科,而军事科学则围绕高科技战争进行,学习现代军事高技术知识,使我们能够了解现代科技前沿,了解武器发展的形势,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并培养我们的忧患意识与爱国意识,使我们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以建设我们强大的国家,用以作为我们强大的精神力量。
  • 各国坦克科技知识(下)

    各国坦克科技知识(下)

    坦克是现代陆上作战的主要武器,具有“陆战之王”的美称,通常装有一门火炮和多门自动武器,有的带有穿甲弹,具有强大的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机动性和极强的装甲防护能力和突击能力,主要执行与对方坦克或其他装甲车辆作战,也可以压制?消灭反坦克武器?摧毁工事?歼灭敌方有生力量?
  • 我们是雇佣兵*突击日

    我们是雇佣兵*突击日

    他们有充足的弹药,源源不断的给养,欧洲进口的先进装备,却没有一面属于自己的战斗旗帜。我们有非洲雇主给予的粉钻,热带西非的金砂,大把大把的石油美钞,却没有一枚属于荣誉的勋章。为了金钱,他们放弃了属于军人的立场,成为了非洲大路上最强大的一支武装力量。西非丛林、中东沙漠、印尼孤岛,都成为他们搏杀的战场。他们是战场的游魂,他们是深入非洲的中国雇佣兵。
  • 心理战——争夺心灵与思想的战争

    心理战——争夺心灵与思想的战争

    本书共分六章,包括揭秘心理战、杜鲁门政府时期美国在西欧进行的心理战、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心理战略计划的调整、艾森豪威尔政府在西欧进行的心理战、美国在西欧目标人群中进行的心理战等。
  • 结束战争

    结束战争

    一位红色特工的惊世传奇,1941年9月至1945年8月发生在香港、广东的故事,演绎左右二战结束方式的历史秘闻,国际大视野中再现中英美通力合作的谍战风暴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白棉花(新版)

    白棉花(新版)

    1944年,逃难躲在乡下的克俭突然看见天边有一架飞机歪歪扭扭栽到田里,天边还开了一朵好大的白棉花。保安旅长沈沉说那是盟军的飞行员,是来帮中国人打日本人的,让乡亲们帮着找飞行员。乡亲们好不容易捞起来降落伞,才发现绳子被割断了,飞行员不见了……
  • 我们大五班

    我们大五班

    这是发生在临北市第九中学的故事,也是一个珍藏在我心底的故事。
  • 她是眼里的星光

    她是眼里的星光

    十八岁的少女在她生日的那天遇到了她人生中最大的惊喜!“你说为什么星星有那么多?”“就算有很多,我还是能找到你”“如果我忘了你怎么办?”“我会陪在你身边让你重新爱上我!”十八岁以前的悲惨人生,以后都会被这个人通通改变!
  • 仙剑奇侠传之剑饮星河

    仙剑奇侠传之剑饮星河

    或许在每个籼迷心中,都有一部属于自己的仙剑奇侠传。剑饮星河的内容仍是采用前一部作品偏游戏攻略的方式撰写,带领大家在游戏中游历冒险。剑饮星河的主题为“新生”,主要讲述自上古神魔之战后的一个复活蚩尤的法阵被终止引发了一系列变故,最终千年之后,几个来历各不相同的年轻人命运因此交织在了一起,一个心怀搏爱之心却背负着生生世世的恶毒诅咒,一个纯真善良却成为善与恶的枢纽,一个顽皮贪吃却对一人不离不弃,一个身为一派掌门却背负着不可能完成的使命,另外还有两人困于三生三世的情仇纠葛不知如何化解。且看主角团一同揭开了这场密布千年的疑云,给他们自己乃至纷纭六界都带来新的生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通灵师

    通灵师

    你相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鬼?信。亦或者不信。不过无论你信不信。一提到鬼魂,人们往往都会汗毛瑟立,心惊胆战。可是,这个世界上还有这么一类人——他们并不害怕鬼,鬼倒反过来惧怕他们。他们就是通灵师,一个独一无二的群体。他们行事低调,神秘且谨慎。他们不问世事,一直致力于通灵术的研究与修炼。那么,究竟是何种力量,让他们敢于挑战那些凶恶的厉鬼呢?且看年轻的通灵师赵辉,以超乎寻常的通灵能力,带你解决一个个不可思议的灵异事件。---------------------------------------------------------通灵师QQ群482856690欢迎大家加
  • 竹马相公:青梅娘子太腹黑

    竹马相公:青梅娘子太腹黑

    从小青梅竹马,分别五年又再次相遇,谢婉与他五年前定下的誓言,将再次履行。“阿陌,你爱我吗?”“爱。”某男伏案在灯光前,处理着朝廷政务。“有多爱?”“你有多爱我,我就会多爱你一万倍!”“我才不信,你其实是在敷衍我吧,你每天都在弄疼我!”某女委屈。某男终于抬起了头,站起身,打横抱起她,某女大惊:“你干嘛?”“我自然是要好、好、疼、你!”“……”(声明,本书绝对宠文,无小三,无虐,亲们可放心看,男女主绝壁身心干净,1v1)
  • 神话情话之人鱼奇缘

    神话情话之人鱼奇缘

    天若有情天亦老,天若无情又如何?天理,亦不外乎人情而已。所以神话也许是情话。修仙路上,一念成神,一念成魔。《神话情话》系列由金,木,水,火,土,冥,人,天八部组成。《人鱼奇缘》是第一部,五行属水。这是一本很难用男频女频来划分的小说,所苦苦追寻的,是一种人生思考。欢迎加入书友群663996419探讨。
  • 诉慕心苏

    诉慕心苏

    故事,在它刚开始的时候,并不会称其为故事。然而当一切终成往事,它就变成了——她的心中,他的笔下,以及观众们眼睛里的那么一段有过欢乐、哭嚎;也有过眼泪、微笑的故事。人生就是因为有过一段看起来或许短暂,但却能长久珍藏于心的回忆,所以,叫人舍不得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