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117000000027

第27章 读《于丹〈论语〉心得》(3)

铁凝,1957年出生在一个艺术家庭,父亲是一名画家,母亲是一名音乐教师,家庭的艺术氛围给她的成长以良好的熏陶,她对文字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对自己的文学天赋也充满了自信,她对文学的自信使她在十七八岁时就选定了作家的路。高中毕业时,第二炮兵文工团决定招她当文艺兵,这是当年年轻女性最羡慕的职业,而她却作了惊人的决定,放弃当文艺兵的机会,选择了去农村当一名知识青年。因为在她看来,要当作家就必须深入生活,她把当知识青年作为深入生活的最好方式。尽管我们把知识青年同伤感,艰苦、悲惨连在一起,而铁凝怀揣作家的梦想,以昂扬、兴奋的情绪面对农村的新鲜环境。这段知识青年生活影响了她日后的文学以及生活的基本走向。

1975年—1978年,铁凝的社会身份是知识青年,但她内心认同的身份是作家,可以说她从这里开始了文学生涯。

知道铁凝和听到铁凝的名字已经是多年以前的事了,曾在看电视时见过她一面,知道她是当代著名的女作家。后来在书店转悠时,看到《铁凝精选集》,便买了一本。

读了她的文章,被她文笔的清丽,感情的真挚,文风的质朴,观察的细致,感悟的深刻,内心的力量所感动、感染,感受的比较深的是《哦,香雪》、《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午后悬崖》、《秀色》、《永远有多远》等。

特别是80年代初发表的《哦,香雪》,《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午后悬崖》,把我带入了我的青葱时代,青涩年华,忆起了当年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亲身感受。

《哦,香雪》,写的是一群住在大山深处台儿沟小村里的十七八岁的漂亮姑娘,她们很少见过汽车,更没有见过火车。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火车开进了深山,并设站在台儿沟村停留一分钟。这一分钟,搅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特别是成了这些漂亮姑娘的盛大节日。每到这一刻,姑娘们连吃饭都慌神,心不在焉,生怕错过这一分钟,扔下饭碗,就开始梳妆打扮。她们洗净蒙受了一天的黄土、风尘,露出粗糙、红润的面色,头发梳得乌亮,比赛着穿出最好的衣裳,有人换上了过年时才穿的新鞋,有的人还悄悄地往脸上涂点胭脂。虽然火车到站时已经天黑,她们还是按照自己的心思,刻意斟酌着服饰和容貌,然后她们就朝村口,朝火车经过的地方跑去,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

七点钟,火车才喘着气向台儿沟滑过来,姑娘们总是像看电影一样,挨着窗口观望。只有香雪总是躲在后面,用双手捂住耳朵。在它跟前,她简直就像一叶没有根的小草。回去的路上,她们就七嘴八舌地争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她们看到了火车里有人头上别着金圈圈,有人手腕上戴着指甲盖大小的手表,有人还听见了“北京话”,一个会说北京话的白脸小男孩。

五彩缤纷的一分钟,包含了台儿沟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日久天长,五彩缤纷的一分钟更加的五彩缤纷,就在这一分钟里,她们挎上装满核桃,鸡蛋,红枣的长方形柳条篮子,站在窗下,抓紧时间跟旅客们和和气气地做买卖,还换回了台儿沟少见的挂面,以及自己的发卡,香皂,还有纱巾,和带松紧的尼龙袜,有时候换回的东西还得冒着回家挨骂的风险。

香雪平时话不多,胆又小,但做买卖却是最顺的一个。旅客们爱买她的货,因为她是那样信任地瞧着你,那洁如水晶的眼睛告诉你,站在车窗下的这个女孩,还不知道什么叫受骗,让你不忍心跟这样的姑娘耍滑头,在她面前,再爱计较的人也会变得慷慨大度。

香雪的这种买卖经历,在我少年时代的生活中也曾经经历过。记得那大约是上世纪60年代初期,我已经是初中学生了,家里有棵杏树,结出的杏子又大又甜,但我们自己不舍得吃,母亲让我去村头的岔路口卖杏子,以换回买盐,买灯油的钱。那个三岔路口有条小溪,溪水两旁的土埂上长满了各种野草野花,是我们小女孩喜欢戏水的地方。我篮子里的杏子就摆在小溪旁,那时的钱值钱。一角钱可以买十个大杏,有的人就在溪水边吃杏子,以杏核的多少付钱。那时我十分胆小,清楚地看到吃杏的人将三个杏核扔进溪水中,但我不敢说。那个人吃了八个杏子,只给了我五分钱。记得那时把去三岔路口卖杏当作一件丢人的事,坐在溪边连头都不敢抬,觉得那是被生活逼迫无奈而干的事了。

铁凝笔下的香雪,把我又带回到我的青葱年代,青涩年华,至今想起,还飘出点酸涩。

香雪一直想得到一个可以自动合上的铅笔盒,因为她同桌有一个。她的铅笔盒是当木匠的父亲为她考上中学时特意制作的。但与同桌的自动铅笔盒相比,显得那么笨拙,陈旧。同学们早就知道那只木盒是香雪的,但有的看见还是吃惊地问是谁的。香雪第一次意识到因为贫穷,她买不起自动铅笔盒,同学们才敢明知故问。

那天,她在火车上看到一只自动铅笔盒,她不知道它的价钱,她想,30个鸡蛋换得来吗?还是40个?50个?

深秋,尽管山风凛冽,天黑得也早,但香雪和她的姐妹们,对7点的火车,是照等不误的。

香雪在车窗下发现一个中学生模样的姑娘面前放着一只她渴望已久的自动铅笔盒,就果断地跑过去敲起了玻璃,女学生转过脸来,抱歉地摆摆手。不知怎的,她朝车门跑去,想以最快的速度跑进车厢,以最快的速度用鸡蛋换回铅笔盒,因为她的篮子里有40个鸡蛋,当她还没有走到女学生身边,火车就开动了。

列车无情地载着香雪一路飞奔,台儿沟刹那间就被抛在后边。下一个站叫西山口,距台儿沟30里。

在这里下车的只有一位旅客,那就是香雪。在车上,当她红着脸告诉女学生,想用鸡蛋换她的铅笔盒时,女学生不知道怎的也红了脸。她一定要把铅笔盒送给香雪,还说她在学校食堂吃饭,鸡蛋带回去没法吃。她怕香雪不信,又指了指胸前的校徽“矿业学院”。就在火车停顿前发出的几秒钟的震颤里,香雪还是猛然把篮子塞到女学生的座位下而迅速地离开了。

就这样生活中的小事,在铁凝的笔下,写得生动感人,既让读者同情怜爱香雪们,又被她们感动振奋;既觉得是细小生活,又反映重大的社会现实;既有生活的变迁,又有人们内心的渴望向往;既有城乡的差别,又有人们心灵的相通,相互的理解,让人感动,感慨。

在《没有纽扣的红衬衫》里,铁凝以中学生最平常的生活,如逛街,穿红衬衫,跳绳,学英语,评三好学生等为内容,写了中学生青春的萌动、家长的担心、中学生的自我、叛逆;学校对奇装异服的排斥、禁穿;甚至因为穿没有纽扣的红衬衫(是用拉链的那种,相当于现在的夹克衫)而影响对三好学生的评定等。当然也写到教师受时代和潮流的影响而违心地处理某些问题等。既让人觉得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又让人感受到人性的丰富、微妙;既有时代现实的烙印,又有人们内心的抗争。她笔下人物性格鲜明,内心丰富,她的笔触似乎穿透了她笔下人物的灵魂。读她的小说,感觉似乎写的是读者本人曾经有过的心路历程,与她笔下的人物在思想上,感情上产生深深的共鸣,至少这是我在阅读她的小说时的感受。

《午后悬崖》通过在烈士陵园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遇,把当代一些人的社会公德、行为规范、生活状态、思想境界、穿着打扮以及丑恶行为一一地写入她的作品。其中又通过主人公韩桂心之口把1958年大炼钢铁,超英赶美的大跃进一一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如今,我还清楚地记得1958年的大炼钢铁和超英赶美的大跃进时,我还是五年级的小学生,我们为大炼钢铁去离家20里外的县城搬煤砖,到处寻找废铁上交,那时交废铁是有任务的。实在上交不上废铁,只好把家里还能用的小铲子,旧锄头上交。记得大跃进时我们十二三岁的少年儿童,也被组织起来去深翻土地,为亩产超万斤做贡献。记得那时的土地,被翻得乱七八糟,难以下种。还记得母亲曾经说过,这样深翻土地,庄稼会长不好的。因为把熟土翻到下面,上面长庄稼的都是生土……尽管农民知道怎样种地,才能收成好,但仍然身不由己地按上面的精神“科学种田,合理密植”……也写到“文化大革命”对知识的蔑视,对人性的摧残,对知识分子的迫害及他们生活,工作的大起大落……她笔下人物的经历,都是我曾经亲身经历过的。现在回过头再看,再读再想再忆,都有一种不堪回首之感。等合上小说,回望现实,不能不对铁凝对社会的深刻认识,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感悟,对人性的深层挖掘和理解感叹叫绝。

同类推荐
  • 昆仑山的爱情:王宗仁散文,报告文学选

    昆仑山的爱情:王宗仁散文,报告文学选

    《昆仑山的爱情》这本书中的散文,象《昆仑桥》、《情满不冻泉》、《月落沙滩》、《女兵墓》、《昆仑雾》等,都是作者自己的故事、自己的情感、自己的发现、自己的联想。作者不用采访,不用四处奔波搜集素材,就从自己的口袋里随手拿材料,随心所欲地运用。二十多年前作者在青藏高原经历的那些事情,有不少当时并没有发现它有什么值得可写的,但是还是把它们存放在生活的仓库里,过了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对这些库存进行“反刍”,嚼出了新味,写出了具有新意的散文。对生活进行多思,对过去的积累进行反思,这是关键,《戈壁滩一夜》便是这样写出来的。
  • 老上海,旧时光

    老上海,旧时光

    本书是作家程乃珊和连环画家贺友直联袂完成的“老上海画卷”,图文并茂地讲述了上海开埠至今150年来的小资情调、人情世故、风俗名物、海派风情等。从旗袍到包包,从冰激凌到自助餐,从弄堂到亭子间,从茶馆到电影院……无所不包。出生于上海金融世家的程乃珊,对上流阶层的生活有着丰富自然的感受,她的文字细致入微,被夸赞为“触摸到了老上海的灵魂”。2013年4月,程乃珊病逝;有人说,程乃珊是张爱玲的“传人”,程乃珊走了,张爱玲式的上海也缺了一角。同样身为“老上海”的连环画泰斗贺友直,为本书配图45幅,他的画被誉为“老上海社会文化记忆中的珍宝”,常常一幅画就可以让人联想起一个时代的上海记忆。
  • 读者精品(心灵倾诉)

    读者精品(心灵倾诉)

    如今已是午夜人静,望望窗外,天上只有孤清一弯新月,地上白茫茫满铺的都是雪,炉中残火已熄只剩了灰烬,屋里又冷静又阴森;这世界呵!是我肠断心碎的世界;这时候呵!是我低泣哀号的时候。本书收集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心灵倾诉的故事。
  • 中国比较文学百年史(第6卷)

    中国比较文学百年史(第6卷)

    《王向远著作集》全10卷,收录著名学者王向远教授的主要代表作12部,近400万字,是国内少见的、为中壮年学者出版的大规模文集。内容涉及东方文学、日本文学、中国现代文学、比较文学、翻译文学、侵华与抗战史、中日关系等多学科领域,均为学术界有定评的、填补空白的创新成果。可作为相关专业研究者与爱好者、大学生与研究生的参考书,是各级各类图书馆的理想藏书。本书为第六卷。
  • 流云散记

    流云散记

    本书是已故著名文史学家孟超先生的作品集,书中包含了孟超先生在解放前发表于各类进步报刊上的说文论史的文章共计49篇,包括对历史人物如李隆基、秦桧、武则天、杨玉环、黄天霸、贝多芬等人的解读;对京剧《珠帘寨》《四郎探母》《鸿鸾禧》等的评论;对当时时事的论说;对外国文学作品如《大雷雨》等的分析。
热门推荐
  • 我不清楚的

    我不清楚的

    我不清楚的日子,后来,生活都清楚的印证着…
  • 碧落之下

    碧落之下

    (签约失败,暂停更新)孤儿出身,血光之中苟延残喘,灾厄随行,魔改少年毅然踏上复仇之路。真相支离破碎,是在迷茫中自强不息,还是在挣扎里随波逐流。谎言与背叛交织,碧落之下如何成王。
  • 贵族公主:仙子下凡

    贵族公主:仙子下凡

    我们是仙界的三公主,见到了凝月、柠雨、雪玲惨遭女配们的毒手,于是气不过,向仙君请了旨,碰巧我们要下凡历劫,真是天助我也!女配们,好好尝尝我们的怒火吧!!虽说我们与她们不熟,但是,我们确实认识她们,说起来啊,她们家里的雕像,正是我们!!而另一边,在神界,王子们听到要和比自己强一百倍的女人结婚时,顿时懵逼,连夜下凡,可是,六人不知道的是,这是父母对他们的爱情考验
  • 介庵进禅师语录

    介庵进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尚武盛唐

    尚武盛唐

    一个祟尚武力的唐朝。有了武力便可做官封爵。有了武力便可降龙伏虎。连皇室选继位者也要以武论先后。
  • 萌学园之为爱奋斗

    萌学园之为爱奋斗

    继打败暗黑大帝之后,虽分散,但都回来了!没想到,一个更大的危机将来临!冰诺娃,奈亚守护者的出现,意味着什么?暗黑女王和暗黑帝王要出现了!他,她是谁?“如果要牺牲!就牺牲我,不要伤害他们!”为爱奋斗!
  • 谁家有女初长成

    谁家有女初长成

    一个叫巧巧的年轻女子,还没来得及看一眼灯红酒绿的城市,就被人骗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小站上。原来她是被工人花钱买来的媳妇,而且是兄弟两个人共享的。梦想、温情,以及最后一点尊严被现实残酷地撕碎后,巧巧举起了菜刀……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虚拟世界之无上至尊

    虚拟世界之无上至尊

    王牌队员,簇拥无数迷妹。屌丝张牧平凡的生活终于被新款游戏打破。一来就各种外挂,真的不要太爽。别人打怪升级,张牧求着怪打自己。我就静静看着你装逼,然后被我打脸。什么资源争夺战不拿冠军别回来,我可是要拯救世界的别给我谈这么庸俗的事。什么对方有挂,不要天真了,我以前可是徒手同时打败了几百个挂。什么校霸居然要拜我为师,人生真是平淡而枯燥。
  • 忽如晴天忽如雨

    忽如晴天忽如雨

    秦天,商业帝国时代集团的三公子。因为在美国间接把夏晓雨男朋友送进监狱,弄得夏晓雨对秦天恨之入骨。一年后,秦天回国,遇上了刚刚要出国的女流氓夏晓雨。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夏晓雨用惯用手法诬陷秦天非礼自己。因为这一闹,把两人的命运之绳连在了一起。秦天,被夏晓雨误会成美国黑帮成员。秦天也没有反驳,反而以这个身份进入了夏晓雨所就读金马大学,和同学们相处的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