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867900000032

第32章 身正与心正

一、身正与心正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中华大地上的学校里开始了以“泥菩萨”、“机器人”的标准来塑造学生。一位长期驻欧洲的外交官写文章说,西方的幼儿教师看了中国孩子一连串整齐划一的动作和众口一词的答案,心里感到十分难受,认为这种教育不利于灵性的发挥、不利于培养下一代的创造性。这位外交官把这种塑造“泥菩萨”、“机器人”的教学方法批评为中国思维方式。

其实,“泥菩萨”、“机器人”的教学方法只是目前畸形教育的总结,而不是中华民族所固有的思维方式。因为,中华民族祖先所创造出的教学方法是启发式与引导式。

启发式与引导式的教学方法,最早起源于《周易》。《周易》六十四卦中,象征启蒙的《蒙》卦排列在第四的位置上,位于象征万物的《屯》卦之后,位于象征饮食之需的《需》卦之前。这个排列顺序告诉人们,有了人就有了启蒙问题,启蒙教育与饮食之需具有同等的重要性。《蒙》卦卦辞中有这样一句话:“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在卦辞里,首先强调的是“童蒙”——学童的积极主动性。在教、学两者关系中,应该充分调动“学”者的积极性,让学童主动求助于“教”者,即主动求教于老师。《周易·蒙·彖传》对这句卦辞的解释是:“‘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学童主动求教于老师,而不是老师“填鸭式”的强迫学童,两者之间有一个“志应”问题即志趣相通、心情相应的问题。启蒙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所以在《周易·蒙·彖传》中有这样一个评价:“蒙以养正,圣功也。”用启蒙的方法培养学童纯正无邪的品德,是圣人应该建树的功业。

孔子是最早的民间教师,孔子对学生的要求是求知认知上的心正,而不是课堂上简单的身正。《论语·先进篇》中有一节记述了孔子的教学方法,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最完整的课堂教学的真实记录:讲课时孔子诱导学生发言,抢先发言也可以,后面发言也可以;说错了也不要紧,和老师的意见不一致也不要紧;课堂上居然还有弹琴的。学生的认识不一致,理想也不一致,孔子做总结时说:“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自由发挥、自由发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积极性,孔子所开创的启发式教学法一点也不比现代西方的教学方法落后。身体姿势上不要求整齐划一,问题答案中不要求整齐划一,培育学生的纯正之心、正直之心以及对问题的独立见解,这才真正是中国的思维方式。

二、《周礼》论教

《周礼·地官》中有专门论教育的记载。这里的教育有三项重要内容:第一项是品德教育。品德教育分六个方面:智慧、爱心、预见性、判断力、忠诚、中和。第二项是伦理教育。伦理教育表现在六方面的行动上:对父母行孝、对兄弟友爱、对亲族和睦、对姻亲亲密、对朋友信用、对贫穷的人怜悯。第三项是技能教育。技能教育表现在六个方面:礼仪、音乐、射箭、骑马驾车、书法、数学。

祖先这里的教育,教在做人与学问两个方面。育人育出一个理性而文明的人,育人育出一个有学问、有实际能力的人。祖先这里的教育,内容丰富而有趣,教学严肃而活泼。这样的教育,是正心的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教育,更不是什么应试教育。

三、“中庸”之教

《礼记》中有一篇重要的文献名曰“中庸”,“中庸”里的教育思想是顺应天赋人性来进行教育。

性、道、教,是《中庸》一开篇所提出的三大问题。何谓性?何谓道?何谓教?人天赋的气质叫做“性”,顺从本性称之为“道”,修明道——“明明德”的方式方法就叫做“教”。例如,流动是水的天赋本性,大禹治水时引导水往低处流,是顺从了水的本性。大禹的父亲鲧,逆流治水——用堵的办法治水,是违背了水的本性,也就违背了“道”,所以失败了。好动,是孩子的天赋本性;联想与幻想,是孩子的本性。面对孩子的本性,正确的教育方法是引导、启发,而不是把孩子填在一个固定的“模具”里,把孩子挤压成一个失去灵性的、只知道用标准答案去进行考试的考试机器。

教育的目的仅仅是考试成绩的高分数,文科考试中实行标准答案,这种教育方法所产生的危害实际上比鸦片的危害更严重。因为鸦片危害的仅仅是少数人,而愚蠢的、八股式的教育方法危害的却是一代人、几代人。

同类推荐
  • 西方政治哲学史(第三卷)(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政治哲学史)

    西方政治哲学史(第三卷)(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政治哲学史)

    《西方政治哲学史(第三卷)》集结了国内政治哲学界的顶尖学者,摆脱传统的意识形态束缚,克服哲学史教材化的通病,用大论文的方式深入剖析以赛亚·伯林、列奥·施特劳斯、卡尔·施米特、约翰·罗尔斯、尤尔根·哈贝马斯等20世纪著名政治哲学家或者思想流派的观念,在精神源头和哲学根基处重新审视和考察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内在逻辑和动机资源,辨析西方现代性的动力与不足、优势及缺憾。
  • 胡适人生讲演集·博爱

    胡适人生讲演集·博爱

    《读点大师:胡适人生讲演集·博爱》收录胡适先生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关于人生问题的讲演实录,内容详尽充实,原汁原味地再现一代大师的讲演风采,还原当时中国社会的风起云涌,让我们领略特定时代风口浪尖上催生的伟大思想和智慧结晶。胡适先生主张修己以安天下:“为己而后可以为人,求学而后可以救国”,这种圆融的态度在当时曾引起轩然大波,但在今天看来,这种通达的思想未尝不是饱含着热情和希望,将民族的气节和精神有力地传承下去。他给读者带来的不一样的声音,足可以引起我们对人生更深层的思考。
  • 美学思考力——释放灵感的配色法则

    美学思考力——释放灵感的配色法则

    在色彩的世界里,我们常常被一个问题所困扰——什么样的色彩才是最美的?或许,这个问题就连享誉盛名的绘画大师都无法确切地回答。实际上,色彩的搭配没有绝对性,何为美的配色也没有具体的答案,只要采用一定的方法,搭配出的色彩具有象征意义、能够深入人心,那么就是优秀的色彩作品。为了帮助读者体会大师作品中的色彩运用,本书不仅挑选了众多西方绘画作品,还从图例的鉴赏和分析中,提炼出经典的配色技巧,帮助读者抓住色彩的特性,从而增长对色彩的领悟和运用能力。
  • 周国平尼采译著系列

    周国平尼采译著系列

    尼采代表作全集,探寻人生意义之书。哲学家周国平翻译并撰写长篇导读,准确、优美、流畅,带你读懂原著,走近真实的尼采——天才、狂人、世纪末孤独的漂泊者、20世纪最走红的哲学家。根本的问题只有一个:如何为本无意义的世界和人生,创造出一种最有说服力的意义来。《周国平尼采译著系列》收录《悲剧的诞生》《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教育何为?》《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偶像的黄昏》五部代表作品。
  • 我们偶尔也会歇斯底里

    我们偶尔也会歇斯底里

    本书详细讲解歇斯底里型病态人格的成因、行为模式以及如何调整。在文中将列举大量真实的患者案例,便于读者的理解。在事例中找到自身困惑的所在,从而抓住矛盾和恐惧的根本,以最为有效的间接手段解决生活中辗转反侧也难以通明的各种学习、工作、婚姻、社交的问题。通过了解人格心理理论,使我们更加理解社会问题,通达人情冷暖,学会回避社交风险,解决人际矛盾,成为高明的问题终结者和自己的心理医生。
热门推荐
  • 回到小渔村

    回到小渔村

    一个绝世高手都是从零开始的,一般的故事却又都发生在村落这种温馨却与世无争的地方,回到起点,从头开始,武侠世界又充斥着校园会是什么情景呢。
  • 天心残剑

    天心残剑

    为了帮助心爱的女人寻找恋人,经商青年踏上了修仙之路。本无欲修仙的他,却在修仙界这个身不由已的地方深陷。修仙与想像中实在差别太大,一系列想要的不想要的接踵而至,一场场阴谋中的阴谋纷至踏来,究竟应该如何应对?他苦恼不已。啊啊啊啊!爱咋咋地,想怎么玩,老子奉陪到底!
  • 贾雨村:奸雄之死

    贾雨村:奸雄之死

    这部作品写出了贾雨村这一奸雄人物的心路历程,重点记叙了贾雨村从孤儿到塾师,进而钻入官场,并步步高升至丞相,最终覆亡的故事。本书以红楼人物为人物,以红楼中故事为背景,以乱写乱,以假写假,腹黑冷峻动人。
  • 契约的交错

    契约的交错

    契约的交错,契约者的碰撞。飘散的契约洒落于元耀之中,绝对的能力不同的传奇。或许你有一天也正好与它擦身而过,落在你身后人的肩头。但是不要去羡慕,能被被契约选中的代价往往是你我所不能认同的......一张被遗忘的契约却不知为何飘落到了另一个世界,人群之中不断寻找着契约者。不过它所带来的除了能力以外却还带来了灾难、厄运与不幸......死神没有感情,可是他却不想失去感情。
  • 听说人们希望看到绝望的男女相爱

    听说人们希望看到绝望的男女相爱

    “最后变成这个样子我也不想的。”陈家贤说道。“是啊,你不想,可是除此以外的所有人都乐于见到。这时候,你想不想,做的对还是错就都不重要了。”“我们三个怎么会走到这个地步。”“因为你对我爱得太多,却了解的太少。”
  • 转学宝贝

    转学宝贝

    转学认识,是朋友,同学,‘姐弟’,两个妈妈相为好闺蜜。三人——TFBOYS
  • STORIES

    STORI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追夫记:男神,我们谈谈情!

    追夫记:男神,我们谈谈情!

    他是她半路捡来的一只奇丑无比的宠物,来历不明,修为不明,明明可以变成人,却偏偏喜欢做一只宠物,黏在她身上,要她摸摸抱抱,偶尔怂恿她屁颠屁颠的去抢东西,然后在告诉她这东西对你没用,我先收起来了。许多次之后,她终于明白……自己特么的这是被坑了啊。于是,她扑倒他,“敢坑我,那就肉偿吧!”
  • 最无赖的魔法老师

    最无赖的魔法老师

    一個無賴穿越到魔法老師的世界,找美女,混日子的生活
  • 加油吧人生

    加油吧人生

    一个人的大脑,只有所需要的养分和氧气都供应充足了,才能正常工作,可如果有一天,这两样东西无法再向我们正常供应了,那么在这种极端不利的情形下,我们该怎么去定位自己的人生,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