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846800000014

第14章

阿姜查说过:根据苦行僧的传统,一位比丘至少应花五年的时间跟随他的老师。有些时日,你必须禁语,不允许自己多言,不阅读书籍,但去读你自己的“心”(见《法赠礼》)!

这对需要掌握知识、报效国家的年轻人来说,就更不合适了。长身体、长本领的大好时期,怎能花五年时间去苦行而不读有用的书籍?

我们劝说年轻人不要学佛修道,绝不是让年轻人拒绝优秀的传统文化,更不是拒绝修身养性,拒绝努力向善。而是让他们首先努力做人,做一个名副其实的人,做一个优秀的人。

既然要做人,就是“入世”;既然要入世,就不能不沾一点红尘,就不能不受一点灯红酒绿的诱惑。名利呀,美色呀,富贵呀,几乎时时在缠绕着你。

这个时候,你一定要清醒,要明智,要高尚正直。要懂得人生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所在:

人生在世,就是要奋斗一辈子,奉献一辈子。不要为了利益和升迁,学会点头哈腰,世故圆滑,阿谀奉承,吹牛拍马。更可怕的是“少年老成”,过早地学会搞阴谋施诡计,口是心非,两面三刀,为了自己的功名富贵,不惜致人于死地——这类人不管他多么聪明,多么能干,违背了做人的准则,不会有好结果。

“注意一种倾向掩盖着的另一种倾向”,我们劝年轻人不要学会卑鄙,也不该变得呆傻。尘世复杂,多有陷阱,有时还有欺诈在前、暗算在后的危险。遇到这种情况,不要相信“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的怂恿,这多是骚人墨客的感慨,听的人可不能过于轻率,硬充好汉;也不要轻信“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鼓动,还是三思而行,讲一点政策和策略。总之,年轻人该注意保护自己。只要你学走正道,努力向善,志在服务民众、奉献国家,在遇到风险时,容忍、退让、躲避,不算奸猾和窝囊。

三十四

尘世看重的是这一辈子,认为做人不易,仅此一生,希望过好这一生的生活,写好这一生的历史。最好是生前幸福,死后留下英名。

佛家则认为现世恶业,前世种因;今世福报,前世修得。若这一逻辑成立,我国历史上的一些残暴荒淫的帝王、阴险狠毒的将相,上一辈子种了什么善因,修了什么功德呢?为何会变得这么可恶呢?如前秦的符生就是一个典型。这人“力举千钧,手格猛兽,走及奔马,击刺骑射,冠绝一时”且智力出众,也算得文武双全之主了——按佛家之说,前世不修,何以能有这样的才能和福分呢?可这家伙残暴好杀。他刚上台一个月,因“天象告变”,大臣们提醒符生修德免灾,可他说:何必要我修德,杀死皇后和大臣顺应天象不就行了?

符生上台周年时,下了一道诏书,委屈地说:“我上台以来,做了什么不好的事呢?

但是毁谤的言论传播天下,杀人还没有一千个,就说是残虐。街上行人肩挨肩的,并没有稀少嘛,假如我真的严厉一点,那会怎么样呢?”

符生还“洞察秋毫”。他问下属:“你说我是个什么样的人?”胆大的臣子说:“你稍稍有些好杀。”这无疑是“诽谤”,必须当场杀掉;胆小的臣子说:“您圣明无比,行为合度,达到了天下大治。”这肯定是献媚拍马,也必须立马斩首!若是他再“聪明”一些、精力再充沛一些,来一个全国性的拷问运动(多设一些机构,多招几个来俊臣那样的官员),前秦国就真的要街上不见人影了。

符生不只是有狰狞的一面,也有堂皇的一面,常常是很讲道理的样子。他还派出使节到处宣讲“道合二仪,仁施四海,信义交孚,不分中外”,真是“说的比唱的还好听”,好一个“英明仁慈”的君王!

隋炀帝杨广与符生大同小异。隋炀帝一方面绝顶聪明,见多识广,儒雅多情,有不同寻常的眼力、魄力,还能诗善文,且有很高的审美鉴赏能力,而另一方面却残暴好战,荒淫无耻,奸诈虚伪,刚愎自用。难道贤良明智与无耻昏庸,儒雅文明与残暴好战,明于事理与伤天害理,可以在一个人身上并存吗?

我总觉得,像隋炀帝这样的帝王,不仅是本性蒙蔽太深的缘故,应该说,他本质上是魔鬼,是毒蛇猛兽,而不是人。

其他如夏桀商纣等辈,这些人前世修了什么大德?为什么给他们这么大的福报让其来祸国殃民?如释迦牟尼或其他佛在世,睁开慧眼,会发现这些所谓的帝王将相,原是魔鬼道上来的凶神恶煞,或许是豺狼狐狸老鼠修炼多年投胎变成,为的是替老天爷治理种了恶因之民众——这样解释实在不能自圆其说。

为何人间有这么多颠倒?

历代有不少残暴无道之辈当上了帝王,历代还有那么多奸佞卑劣之徒窃取了高位;作恶多端的大盗,有时不也荣华富贵、寿终正寝?庸碌无能之人,不少还福禄双全哩!

怨不得司马迁会在《史记》一书中感叹,像伯夷、叔齐、颜回这样的善人、仁人竟然饿死、早夭,而一些恶徒“日杀无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人明明是阴险卑鄙之徒,但善于钻营拍马,很快能得到上级领导的赏识而高升;有的甚至尽管背后、当面群众一片骂声,他照样青云直上。是不是像曾国藩所说,“奸诈之人容易发达”呢?或许,如艾迪生所言,“一个善良的人总是使人怀疑他是否有才智,因为他容易为灾难和懦弱感动而生怜悯;邪恶的人在任何场合都巧言令色、声色俱厉,以此获得才智的声望。邪恶的人比善良的人容易成功,正如同一个使用歪门邪道的人比一个规矩的商人容易发财致富一样。”

在尘世里,确有一些邪恶之人得逞于一时,一些骗子的不太高明的骗术也往往将许多人骗得心悦诚服。

但是,我们相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英国首相丘吉尔这句至理名言:“可以一时地欺骗所有的人,可以永远地欺骗一部分人,但绝不能永远地欺骗所有的人。”

我们相信:阳光,谁也不能垄断!历史的车轮谁也不能阻挡!

我们相信:善因终会结出善果,善果终会带来甜蜜;恶因必有恶果,恶果必有恶报。如唐代房玄龄、杜如晦、狄仁杰等,确是为人贤良正直,公道正义,治国有方,为人钦敬的名臣,名臣家中出了为祸国家、为害民众的逆子,也是各有因果,不必有善恶难论报应难解的叹息。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泾渭分明,各有原因。

我们相信,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波诡云谲,没有尔虞我诈,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理想社会一定会实现。

不要因为尘世出现的颠倒混乱、罪孽不幸而悲观失望,甚或像海涅一样对共产主义也充满着忧虑和恐惧。同样,不要因为佛教二千五百年来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不要因为佛家也混进过一些不屑之徒,也有过失误和失败,就对整个佛教产生误解,甚至全盘否定佛家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利益他人,普度众生”的宗旨。

三十五

《金刚经》上说:“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可见,没有一个定法叫佛法,大可不必认为念佛才是佛法,参禅才是佛法,念咒才是佛法,拜佛才是佛法,或者造佛像及佛事活动才是佛法。这样理解和对待佛法,无疑是一种执着和片面。你只要思考一下:

阿难所纪录的佛经有无误差呢?有没有假传“圣旨”的现象?后世佛教里有显教、有密宗及其他各宗各派的说法和修持方法,究竟哪一种是真正的佛法?

这样一想,你就不会执着于某一法了。何况《法华经》上也说:“一切世间法,皆是佛法。”又讲“一切治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总之,只要是劝人为善,符合佛家宗旨的,或者说使人高尚、使心纯洁的,都可以学,都应该修。学佛修道,也并不一定要脱离人世间,脱离家庭,跑到深山老庙里去当和尚。你“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或办工厂做买卖及采用其他任何正当的手段服务社会造福大众,都与佛的道法不违背,都能达到走正道成正果的目的。所以我们不必拘泥于一法而排斥其他。同样,我们若认为佛法伟大,佛经博大精深,但也不必排斥道家的道,儒家的道,也该承认老子、孔子一样伟大和博大精深;也不必排斥基督、穆罕默德,圣经和古兰经,这些圣人,这些经典,也同样伟大和博大精深。

不伟大的宗教也不排斥。即使是魔道,只要还有对的地方,只要人家还教人做好事,也该包容些。

包容,是佛的美德之一,也是人应该具备的美德。

平等待人,是佛的第二美德。

释迦牟尼为王太子,在古印度奴隶社会里,无疑是出身高贵。为了追求真理,他毅然抛弃金钱美女、荣华富贵,去过出身贫寒的人也难以忍受的修炼生涯。

他悟道后,第一句话就是“人皆有佛性,皆可成佛”,说出了众生平等的观念。

释迦牟尼成了佛教王国的“国王”以后,始终坚持一切众生平等,一切众生入世出世平等的主张。他办事从不以教主自居,从不装模作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像普通比丘一样步行一样乞食一样盘坐修炼,表现得平平凡凡。他用人不分贵贱,出身奴隶的优波离只因一心向善、悟性出众,照例提拔为管纪律的“大臣”。出身低贱的金舍尼曾经诬蔑陷害过佛陀,待恶行败露,金舍尼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释迦牟尼仍不歧视她,在她洗心革面,一改恶习,了悟妙心,发愤参修后,便不念前恶,谆谆指点,向她面授参修真法,使一个罪人因祸得福,依师传授,而开悟了正果。

谦逊,是佛的第三美德。

释迦牟尼从小就聪慧绝顶,经过长期艰苦的修炼,卓绝的参悟,得了道。可以说,他已将妄想心、贪欲心、嫉妒心、争斗心、欢喜心、显示心、骄傲心及其他一切不好的欲念统统去掉了,留下了宇宙一样宽广的谦逊。

谁能像释迦牟尼那样学问精深、道德高尚、神通广大呢?可他从不故作高深,从不自以为是。他说法四十九年,说出了宇宙、人生之大道,说出了事物的本来面貌和真谛,但总觉得还不够贴切,不够完美,总担心别人过于执着或错解其意,因此他再三告诫:“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要求学佛者只要领会真理的精神就行了。他早就视美女如粪土,早就超越了男欢女爱,早就走出了低级趣味。可当他饮了牧羊女的羊奶后,仍被最初跟随他的几位随从所怀疑;他成佛后,金舍尼“有根有据”地诬陷他,使他的一些稍有神通的弟子都开始心存疑虑了,可他仍然不急不躁,不辩不争,表现出一个长者的高洁品质。要说他的神通,确实是广大无边。知道过去透彻未来,千般变化万钧力量,正像《西游记》上描写的那样,一个筋斗可翻出去十万八千里的孙悟空,无论如何也翻不出他如来佛的手掌心。可他从不盛气凌人或以势压人,自己不显神通也不准有神通的弟子随便显神通。有一次,有位长者竖旗,用檀香木做了一个钵,放在旗杆的顶端,说:“哪位能以神通把此钵拿下来,我就把这钵送给他。”宾头卢颇罗堕尊者使用神通把钵拿了下来,佛知道后便批评他:“因为此檀香钵,你就生出贪心来,而用神通去取。你如此贪心,不可以入涅盘,应留在世间为众生的福田……”佛陀已经到了完全无我、彻底无私的境界。可二千五百年来,达到佛陀那样水平的,继承佛陀那般境界的,为何这样稀少?

三十六

尽管说,佛即是心,心即是佛,众生都有心,众生都是佛,毕竟佛和众生是两回事。

佛的境界非常高,已经没有了欲望,没有了烦恼,没有了痛苦,有的是永远的清净和欢乐。

众生生活在娑婆世界中,本性已迷失,与世浮仰,随俗浮沉,过着颠倒糊涂,坎坷挫折的生活,待到忏悔之时,已快到寿终之日;想要学佛修道,又苦于没有真佛引领。

一代又一代,谁曾见有人得道成佛了?

既生而为人,还是以做人为快乐,以做人为自豪。

既生而为人,就得遵照尘世的法则、要求、规律,努力做一个真人、好人。

假如人世间真是不折不扣地实行了有善必报有恶必罚好人得福坏人得祸的话,非常优秀非常高尚的人,该有多大的福报?付出一分便能得到一份,人生也该是多么幸福!

前面已经说过,尘世许多事是颠倒的。

“居陋巷,一箪食,一壶浆,不改其乐”的颜回,勤奋好学,善良忠厚,被孔子赞为贤者,可偏偏穷困潦倒且寿命很短。反之,与颜回同时代的盗跖,铤而走险,干些打家劫舍的勾当,倒还一辈子有吃有喝,逍遥自在且活过了古稀之年。

再说宋朝末年的岳飞,自幼好学苦练,成年之后确是不可多得的文武全才。他立志精忠报国,重整山河,可没想到他正要率领军队夺回失地、雪康靖之耻时,却被秦桧的奸计、徽宗的卑鄙送掉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与此不同的是,历朝历代有不少不学无术、庸庸碌碌之人,却也能高官厚禄、优游一生。最难理解的是魏忠贤。此人目不识丁,生性顽劣,原是一个吃喝嫖赌的地痞流氓,27岁上因打架不胜破财受辱后“忿而自宫”,到皇宫当了太监。由于他的鉴貌辨色、逢迎谄媚,也由于明末最高统治者的颟顸愚蠢,竟让这个十分卑劣险毒的小人变成了威震朝野的大人物。更为奇怪的是,魏忠贤竟主持重修了故宫三殿。他用三年时间修出了巍峨的殿宇,以浩荡的气势,显示了中国古建筑文明的最高水准,但同时也耗尽了明朝的国力,加速了它的崩溃——这么一个卑劣人物,为什么会成为明末的显要呢?

历史上类似这种平庸奸恶居要津,英雄忠义沉下僚的事,实在太多了。

当然,奸恶之徒也有报应在当朝的,但大多还是荣华一生;忠义正直之士,虽也有能够一生做官寿终正寝的,但大多是“自古忠臣无好死。”

谁能说清其中的因果?所以人间的有识之士更关心优越的制度、先进的体制,更关心民主和法制。优越的社会制度,无疑已大大减少了奸臣贼子的投机取巧,减少了正直之士的无奈悲剧,但也不是简单的“善恶有报”。尘世有尘世的规律,人间有人间的法则,它并不遵照因果报应的原则办事。

因此,我们的高尚正直的后辈不必过分地嘲笑我们在恐怖氛围里的畏缩、卑微、愚蠢和扭曲,不必过多地责骂我们一味地曲意逢迎和歌功颂德,不必因为我们不得已而说的空话假话而怀疑我们已经错乱和荒诞,更不该夸张地认为只因人性和良知的一度失落,人便会变成牛羊和野兽。

一个人很难超越历史,超越时代,超越环境,更难超越自己。

认为能够驾驭自己,超越一切的人,怕大多是不知天高地厚之辈。

娇柔做作地谦虚几句,言不由衷地感叹世事艰难,也不一定就是明智之士。

如今一些名女人或名男人不是说“做名人难,做名女人更难”,“或做人难,做名人更难”吗?可就是这些名女人名男人,写书刚有一个书名就能卖百十万,唱几支歌就有几千、几万元的进项,这不是名人效应是什么?真是得了便宜还卖乖!

我们有时在身边发现,有的人梦寐以求地想当官,绞尽脑汁为当官,到处钻营,“见佛烧香”,终于如愿以偿且捞了不少好处后,却常常在别人面前表白:“升官有什么意思?真是太辛苦了。”待别人因为他的卑劣贪婪而有意见时,他欲擒故纵:“谁想干谁干去,我走!”可他硬是不走,且暗地里在下工夫谋晋升哩!

这类人也确有他的苦衷。他要竞争,要比别人活得强,不能没有一点虚伪和诡诈,不能不耍一点手腕,搞一点阴谋。只要他不害人,还是应该多原谅。

同类推荐
  • 在岸边

    在岸边

    济群法师:一代高僧用佛法智慧解读世人困惑,指导世人找到心灵的家,回归觉性的故乡《在岸边》(认识佛法的启蒙之音)人在岸边,却不能渡,皆因无指引。生命需要感悟,也需要引领,才能抵达。本书是济群法师随笔集,作者以朴实语言来表达个人对佛法奥义的理解,对人生的省悟;可谓字字珠玑,深入浅出,极富哲理,如一滴滴佛法甘露,滋润心房;是一本助人释疑解惑之书,一本感心悟性之书。
  • 佛家叫我们豁达点

    佛家叫我们豁达点

    本书分为八章,内容包括: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得失莫叹,随遇而安;忍辱为上,慈悲为怀;佛家的智慧与幽默;欲变其世,先变其身;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等。
  • 三一教研究

    三一教研究

    本书是“浙大人文青年学者文丛”之一,全书分为林兆恩与三一教的创立;三一教的分化和嬗变;莆田地区三一教的现状;三一教的信仰;三一教的制度;林兆恩思想与三教;林兆恩及其思想的性质定位及评价等数章内容。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 静心·舍得·放下之静心

    静心·舍得·放下之静心

    弘一法师经历了的两世人生集于一身,由风流倜傥的浊世才子,到重振南山律宗的一代宗师,一个转身,演绎了一个旷世传奇。红尘世俗中,世人追捧他的才情;佛门禅院里,世人景仰他的风范。读他的文,风骨、才骨、傲骨,尽显其中;品他的人,真挚、认真、脱俗,做到极致。
  • 当代妙用

    当代妙用

    本书阐述了作者对当下诸多文化和学科如超心理学、科学、哲学、人文、医学、文学、社学会等等的认识,体现了作者对现实的关怀。本书分为“对学者说”、“对学生说”、“对读者说”、“对都市精英说”四个部分,讲述了西部心灵文化在文化、信仰、人生、生存等诸多层面的“妙用”。这“妙用”,包括看世界的目光,包括应世的技巧,包括对其他文化的包容,包括对人生选择的阐释,包括一个人追求成功时应该注意的诸多问题等等,包罗万象。
热门推荐
  • 某剑灵的逆袭之路

    某剑灵的逆袭之路

    在一个遥远的世界,有一个天赋极差的剑灵,但是它却并没有放弃希望,十分坚决的要把握自己的命运
  • 重生西游送外卖

    重生西游送外卖

    张小天问:“猴子来份外卖”猴子:“。。。”唐僧:“紧箍咒走起。。。”猴子:“我给钱还不行吗”。张小天问:“猴子给我来一份签名”猴子:“。。。”唐僧:“紧箍咒走起。。。”猴子:“我签还不行吗”。张小天问:“猴子插播一段广告”猴子:“。。。”唐僧:““唵、嘛、呢、叭、咪、吽。。。”猴子:“天团外卖举世无双,才女佳人独一无二,你值得拥有。”
  • 查理九世之魔神之战

    查理九世之魔神之战

    慕容雨薇真的很讨厌他!你想想,别人的搭档都对自己的搭档那么好,他呢?老是捉弄自己,不会安慰自己,茉莉老师为什么让自己和他做搭档?真讨厌!
  • 半生骨

    半生骨

    这世间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论个是非对错,那个最恨的人也是曾经最爱的。
  • 掘井记

    掘井记

    跨越千年的棋局,到底是人心叵测,还是欲壑难填。深藏不露的四大家族,飘忽不定的世外组织。还有身不由己卷入漩涡的求生者。世事如棋,自以为棋手的人,又何尝不是一枚弃子。深井之下,究竟隐藏了多少隐秘?挖开它!挖开它,你就能得到一切!
  • 抢救西游记之来去之间

    抢救西游记之来去之间

    银河之夜,流光绚烂,七个高大的黑影围成一圈,以石祭天盟誓:“愿以甚深法力,庇佑天选之人邪魔不侵,吉人天相;加持众神信诺不空,正果昭著;寰宇美轮美奂,气象万千!急急如律令!!”他们无不是星目含威,身形的轮廓如同剪影,眼神聚焦于刘雅身上,等待刘雅附和。那期盼的神态,一再烧灼刘雅的内心。时隔多年,现在刘雅想起来当时自己说了什么了。那是盟誓的最后一个环节。尽管朋友们急欲知道,刘雅也不能说。因为他隐隐觉得不安。他担心有谁像自己曾经身为幽魂那样,在自己和朋友们周围窥伺,企图洞晓惊天之密。这是属于自己的秘密,什么时候说出这个秘密,刘雅要自己作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大暗灭时代

    大暗灭时代

    末日世界,丧尸横行,怪兽遍地,杀戮与逃生;当幸存的人类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建立起一小块休养地时,又有谁能知道,丧尸和怪兽的肆虐仅仅只是大恐怖来临的序曲!一个与天斗,与地斗,与万物斗争的黑暗时代;一个朝不保夕,万物碾压,嗜血践踏的破灭时代!…………………………………………………………………………好吧,这其实是一个战斗力只有5的渣渣,成长为战斗力3000+的故事…………………………………………………………………………虽然工作比较忙,但我一定会加油码字的。祝大家开开心心,念头通达每一天,谢谢你们!
  • 错过的那场雨

    错过的那场雨

    伦家是新手,有很多很多的不足,请多多包涵。表打我
  • 原来是霍先生

    原来是霍先生

    文案一 钻石王老五之一的霍先生结婚了,听说霍先生这朵高岭之花是被一个出身普通,连样貌也平平无奇的草根女人摘了去!消息一传开,多少名媛在背后咬碎了牙,然后纷纷坐等霍先生喜提单身。一年过去了,那女人还稳稳坐在霍太太的位置上←_←两年过去了,还没妖艳贱货成功上位→_→三年过去了,霍先生还没厌恶霍太太那碗青菜白粥﹀<(-︿-)>﹀多年后,霍先生听说有人把爱妻比喻成青菜白粥,他唇角微微一弯,“太太于我一直是美味佳肴。”说这话时,霍先生目带柔光,语气缱绻。……文案二 “他们都投入了全部的热情爱着对方,澜汀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你知道放弃对他来说有多么痛苦吗?” 很久后,温宝笙退出了这场三人的纠缠。 她以为今后会嫁给一个搭伙过日子的男人,过着很平凡的生活,没想到遇到霍先生。 初见时,他眸光清冷,“救你非我本意。” 再遇时,他拧眉思考,“救我的补偿,你想要什么?” 后来,他抱她在怀中,低声呢喃,“我的所有都属于你,包括我自己。” …… 1:慢热,没有很多的打脸爽爽爽 2:男主出场比较晚,在第八第九章。 3: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