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047400000025

第25章 呼唤人文教育(2)

我从北京大串联回来的时候,走廊里挂满了大字报。我看到我的语文老师庞盈,从厕所出来,被剃了鬼头,脸已经浮肿,一手拿着水勺,一手拿着小桶。我不是她最喜欢的学生,但我那时的反应就是退后几步,深深地鞠个躬说:“庞盈老师,你好!”她愣了一下,我听到小桶掉在地上,她退到厕所里面哭了。多少年以后她在给我的信中说:“梁晓声,你还记得当年那件事吗?我可一直记在心里。”这也只能是我们在那个年代的情感表达而已。那时我中学的教导主任宋慧颖大冬天在操场里扫雪,没有戴手套,并且也被剃了鬼头。我跟她打招呼,“宋老师,我大串联回来了,也不能再上学了,谢谢你教过我们政治,我给你鞠个躬。”这是我们只能做到的吧,但在那个年代这对人很重要。可能有一点点是我母亲教过我的,但是书本给我的更多一些。

正因为这样,再来看那些我从前读过的名著时,我内心会有一种亲切感。大家读《悲惨世界》的时候,如果不能把它放在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里来思考,那么我们还为什么要纪念雨果?他通过《悲惨世界》那样一些书,使人类文化中举起人文主义的旗帜。他的这些书是在流亡的时候写的,连巴黎的洗衣女工都舍得掏钱来买。书里面最重要的话语就是当米里艾主教早晨醒来的时候,一切都不见了,唯一的财产也被偷走了。而米里艾主教说:“不是那样的,这些东西原本就是属于他们的。穷人只不过把原本属于他们的东西从我们这里拿走了。没有他们根本就没有这些。银盘子是经过矿工、银匠的手才产生的。”这思想就是讲给我们众多的公仆听的。正因为雨果把他的思想放在作品里面,一定会对法国的国家公仆产生影响,我们为此而纪念他。人道精神能使人变得高尚,这让我们今天读它的时候知道它的价值。

我们在看当下的写作的时候,会做出一种判断,那就是我们的作品中缺什么?也就是以我的眼来看中国的文化中缺什么?我们经常说,我们在经济方面落后于西方多少年,我们要补上这个课,要补上科技的一课,要补上法律意识的一课,也要补上全民文明素质的一课。但是你们听说过我们也要补上文化的一课吗?好像就文化不需要补课。这是多么奇怪,难道我们的文化真的不需要补课吗?

五四时期我们进行人文主义启蒙的时候,西方的人文主义已经完成了它的任务。也就是说我们的国家进行初期人文启蒙的时候,西方的文化正处于现代主义思潮的时期。他们现在可以为文学而文学,为艺术而艺术,为形式而形式,甚至可以说他们可以玩一下文学,玩一下文艺,因为文学已经达到了它的最高值。我们不会理解现代主义,因为我们从来没有完成过。尽管五千年中我们的古人也说过很多话,其中比较有名的如“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这时人文到了一种很高的境界,可它没有在现实中被实践过。当我们国家陷入深重灾难的时候,西方已经在思考后人文了,关于和平主义,关于进一步民主,关于环保主义,关于社会福利保障。

我和两位老作家去法国访问,当时下着雨,一辆法国车挡在我们的前面,我们怎么也超不过去。后来前面那辆车停下了,把车开到路边。他说一路上他们的车一直在我们前面,这不公平,车上有他的两个女儿,他不能让她们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我突然觉得修养在普通人的意识里能培养到什么程度。

前几年我认识了一个德国博士生古思亭,中文名字非常美。外国人能把汉语学成这样的程度是相当不易的。那天一位中国同学请她吃饭,当时在一个小餐馆里,那位同学说这个地方不安全,打算换个地方。走到半路,古思亭对她说:“要是面好了,而我们却走了,这是很不礼貌的。我得赶紧回去把钱交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文到底在哪里。

人文在高层面关乎到国家的公平、正义,在最朴素的层面,我个人觉得,人文不体现在学者的论文里,也不要把人文说得那么高级,不要让我没感觉到,“你不说我还听得清楚,你一说我反而听不明白了”。其实人文就在我们的寻常生活中,就在我们人和人的关系中,就在我们人性的质地中,就在我们心灵的细胞中,这些都是文化教养的结果,这也是我们学文化的原动力,而且是我们传播文化的一种使命。

我最后献给大家一首诗:

我是不会变心的

大理石

雕成塑像

铸成钟

而我

是用真诚锻造的

假使

我破了

碎了

那一片片

也还是

忠诚。

2.论大学

大学是人类之一概文明的“反应堆”。举凡人类文明的所有现象,无一不在大学里有所反映并进行反应。这里所言之“文明”一词,还包含人类未文明时期的地球现象以及宇宙现象;当然,也就同时包含对人类、对地球、对宇宙之未来现象的预测。

故大学里,“文明”一词与在词典中的解释是有区别的,也是应该有区别的。后者是一个有限含义的词汇,而前者的含义几乎是无限的。此结论意味着人类文明的现实能力所能达到的非凡超现实程度。而如此这般的非凡的超现实程度的能力,只不过是人类文明的现实能力之一种。

这里所言之“反应”一词,也远比词典中的解释要多义。它是排斥被动作为的。在这里,或曰在大学里,“反应”的词意一向体现为积极的,主动而且特别生动特别能动的意思。人类之一概文明,都会在大学这个“反应堆”上,被分门别类,被梳理总结,被分析研究,被鉴别,被扬弃,被继承,被传播,被发展……

故,大学最是一个重视稳定的价值取向的地方。故,稳定的价值取向之相对于大学,犹如地基之相对于大厦。稳定的科学知识和丰富的科技成果,乃是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稳定的人文理念和价值观,乃是社会科学发展的前提。

相对于自然科学,价值取向或曰价值观的体现,通常是隐性的。但隐性的,却绝不等于可以没有。倘居然没有,即使自然科学,亦必走向歧途。

例如化学本身并不直接体现什么价值观,但化学人才既可以应用化学知识制药,也可以制毒品,还可以来制生化武器。于是,化学之隐性的科学价值观,在具体的化学人才身上,体现为显性的人文价值观之结果。

制假药往往不需要什么特别高级的化学专业能力,但那也还是必然由多少具有一些化学知识的人所为的勾当,而那是具有稳定的人文价值观的人所耻为的。故稳定的价值观,在大学里,绝不可以被认为只有社会学科的学子们才应具有的。故我认为,大学绝不仅仅是一个传授知识和教会技能的地方,还必须是一个培养具有稳定的价值观念的人才的地方。考察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它的大学的关系,是具有决定性的一点。首先,大学教师们自身应该是具有稳定价值观念的人。对于从事文科教学的大学教师们,自身是否具有稳定的价值观,决定着一所大学的文科教学的品质。

因为在大学里,再也没有别的什么学科,能像文科教学一样每天将面对各种各样的价值观问题。有时体现于学子们的困惑和提问,有时是五花八门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反映到、影响到了大学校园里。

为了达到一己之名利的目的不择手段是理所当然的人生经验吗?大学文科师生每每会在课堂上共同遭遇这样的问题。大学教师本身倘无稳定的做人的价值观念,恐怕不能给出对学子们有益的回答吧!

倘名利就在眼前;倘某些手段在犯法的底线之上(那样的手段真是千般百种、五花八门、层出不穷,在有的人们那儿运用自如,不觉为耻反觉得意);倘虽损着别人的利益却又令别人只有吞噬苦水的份——这种事竟也是做不得的吗?

窃以为,这样的“问题”成为问题本身便是一个问题。然而,无论在社会上还是在大学里,其成为“问题”已多年矣。幸而在大学里有一位前辈给出了自己的明确的回答——他说:“我不是一个坏人,我在顾及个人利益的同时,也很习惯地替他人的利益着想。”不少人都知道的,此前辈便是北大的季羡林先生。倘无几条终生恪守的德律,一个人是不会这么主张的。倘无论在社会上还是在大学里,不这么主张的人远远多于这么主张的人,那么“他人皆地狱”这一句话,真的就接近“真理”了。那么,人类到世上,人生由如此这般的“真理”所规定,热爱生活也就无从谈起了。

但我也听到过截然相反的主张。而且不是在社会上还是在大学里。而且是由教师来对学生们说的。

其逻辑是——根本不替他人的利益着想是无可厚非的。因为任何一个“我”,都根本没有责任在顾及自己的利益的同时也替他人的利益着想。他人也是一个“我”,那个“我”的一概利益,当然只能由那个“我”自己去负责。导致人人在一己利益方面弱肉强食也没什么不好。因而强者更强,弱者要么被淘汰,要么也强起来,于是社会得以长足进步。

这种主张,有时反而比季老先生的主张似乎更能深入人心。因为听来似乎更为见解“深刻”,并且还暗合着人人都希望自己成为强者的极端渴望。

大学是百家争鸣的地方。

但大学似乎同时也应该是固守人文理念的地方。

所谓人文理念,其实说到底,是与动物界之弱肉强食法则相对立的一种理念。在动物界,大蛇吞小蛇,强壮的狼吃掉病老的狼,是根本没有不忍一说的。而人类之所以为人类,乃因人性中会生出种种不忍来。这无论如何不应该被视为人比动物还低级的方面。将弱肉强食的自然界的生存法则移用到人类的社会中来,叫“泛达尔文主义”。“泛达尔文主义”其实和法西斯主义有神似之处。它不能使人类更进化是显然的。因而相对于人类,它是反“进化论”的。

我想,人类中的强者,与动物界的强者,当有人类评判很不相同的方面才对。

陈晓明是北大中文系教授,对解构主义研究深透。

据我所知,他在课堂上讲解构主义时,最后总是要强调——有些事情,无论在文学作品中还是在社会现实中,那是不能一解了之的。归根到底,解构主义是一种研究方法,非是终极目的。比如正义、平等、人道原则、和平愿望、仁爱情怀,等等。总而言之,奠定人类数千年文明的那些基石性的人文原则,它们是不可用解构主义来进行瓦解的。也是任何其他的主义瓦解不了的。像“进化论”一样,当谁企图以解构主义将人类社会的人文基石砸个稀巴烂,那么解构主义连一种学理研究的方法也就都不是了,那个人自己也就同时什么都不是了。

像季羡林先生一样,我所了解的陈晓明教授,也是一个不但有做人德律,而且主张人作为人理应有做人德律的人。

我由是而极敬他的。

我想,解构主义在他那儿,才是值得认真来听的一门课程。

又据我所知,解构主义在有的人士那儿,仿佛一把邪恶有力的锤。举凡人类社会普适的德律,在其锤下一概粉碎,于是痛快。于是以其痛快,使学子痛快。但恰恰相反,丑陋邪恶在这样的人士那儿却是不进行解构的。因为人类的社会,在他看来,仅剩下了丑陋邪恶那么一点点“绝对真实”,而解构主义不解构“绝对真实”,只解构“一概的虚伪”。

我以为虚伪肯定是举不胜举的,也当然是令我们嫌恶的。但若世界的真相成了这么一种情况——在“绝对的真实”和“一概的虚伪”之间,屹立着那么几个“东方不败”的坚定不移的解构主义者的话,岂不是太不客观了吗?

当下传媒,竭尽插科打诨之能事,以媚大众,以愚大众。仿此种公器之功用,乃传媒之第一功用似的。于是,据我所知,“花边绯闻”之炒作技巧,也堂而皇之地成为了大学新闻课的内容。

报刊这一种传媒载体,出现在人类社会少说已有三百年历史;广播已有百余年历史;电视的出现已近半个世纪了——一个事实乃是,人类近二三百年的文明步伐,是数千年文明进程中最快速的;而另一个事实乃是,传媒对于这一种快速迈进的文明步伐,起到过和依然起着功不可没的推动作用。故以上传媒既为社会公器,其对社会时事公开、公正、及时的报导功用以及监督和评论责任;其恢复历史事件真相的功用以及通过那些事件引发警世思考的使命,当是大学新闻专业不应避而不谈的课程。至于其娱乐公众的功用,虽然与其始俱,但只不过是其兼有的一种功用,并不是它的主要功用。而“花边绯闻”之炒作技巧,不在大学课堂上津津乐道,对于新闻专业的学子们也未必便是什么学业损失。因为那等技巧,真好学的人,在大学校门以外反而比在大学里学会得还快,还全面。在大学课堂上津津乐道,即使不是取悦学子,也分明是本末倒置。传媒专业与人文宗旨的关系比文学艺术更加紧密;法乎其上,仅得其中;法乎其中,仅得其下;若法乎其下,得什么也就可想而知了。播龙种而收获跳蚤,自然是悲哀。但若有意无意地播着蚤卵,日后跳蚤大行其道岂不必然?

大学讲虚无主义,倘老师在台上讲得天花乱坠,满教室学子听得全神贯注——一个学期结束了,师生比赛着似的以虚无的眼来看世界,以虚无的心来寻思人间,那么太对不起含辛茹苦地挣钱供子女上大学的父母们了!

大学里讲暴力美学,倘讲来讲去,却没使学子明白——暴力就是暴力,无论如何非是具有美感的现象;当文学艺术作为反映客体,为了削减其血腥残忍的程度,才不得不以普遍的人们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艺术方法的再处理——倘这么简单的道理都讲不明白,那还莫如干脆别讲。

同类推荐
  • 现代新闻写作:框架与修辞

    现代新闻写作:框架与修辞

    《现代新闻写作:框架与修辞》出版以来,出人意料地获得了同行专家与广大读者的好评,一些专业性著述甚至将它视为重要参考,征引观点与部分论述。这些都让作者颇受鼓舞,深感人性的温馨。陈寅恪《陈垣(敦煌劫余录>序》称:“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
  • 教育政策与法规

    教育政策与法规

    《教师职业素养阅读丛书:教育政策与法规》中穿插了相关的案例分析以及延伸性思考和阅读,对于教师掌握相关的政策法规很有帮助。
  • 做一个像样子的梦:谈人生

    做一个像样子的梦:谈人生

    《做一个像样子的梦:谈人生》收录了不同时期胡适对人生问题的思考,是本极具指导性的青年读本。周恩来说:“胡适先生是我们所敬爱的一个人,他的思想和言论很有些令我们佩服的地方。”好的思想和科学不会被时间遗忘。
  • 校长的管理创新与策略(上)

    校长的管理创新与策略(上)

    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采用一不定期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整体优化学校教育工作,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组织活动。
  • 教育文化禅

    教育文化禅

    本书为文化散文。作者长期行走在教育一线,本书记录了作者一路行走中的感怀,既有神州揽胜,也有域外漫笔,既有对历史的沉思,也有对现实的思考。本书内容丰富,描写手法独到,可作为阅读教学素材和写作教学范例,亦可给读者带来视野的拓展,思维的提升。
热门推荐
  • 拾剑问道

    拾剑问道

    世间有太多苦难,世人只道是天道不公而岁月流转,轮回更替终会有人想问一问这天道为何不公?
  • 王爷的娇俏小王妃

    王爷的娇俏小王妃

    一场意外,让她穿越。从一个21世纪的孤儿变成了一个有爹疼,有娘爱,还有哥哥姐姐宠的相府小小姐;可谁能告诉他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妖孽男是怎么回事?她走到哪里他就追到哪里,对她百般宠爱。某王爷:“夭夭,你躲不开我的”某女:“灼其华,我总有一天一定会让你找不到我”某王爷“哦?是吗?那就试试看”这是一个男女主1v1的甜宠文,不虐,但虐渣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遇见世界和你

    遇见世界和你

    三年前,顾典亲眼看着父亲从楼顶上跳下来,死在自己面前。她迫不得已放弃心爱之人,放弃理想,远走他乡。三年后,她重新归来,一无所有,孑然一人,却遇见了那道他生命里的光——沈未意。他爱她,信她,尊重她,更帮她重拾梦想。从一个代课老师到知名资深婚礼策划师,顾典往前走的每一步,沈未意都有参与。她说:“沈未意,我不想要你泛滥的同情,我想要的是相互比肩的婚姻。”沈未意只说了一个字,好。她说:“为什么是我?”沈未意答道:“遇见你之前,我的世界都是乱糟糟的,可是遇见你之后,就好像乌云都有了归宿。”遇见你,我就遇见了我的世界……
  • 多年以后你还好吗

    多年以后你还好吗

    原来的她精神分裂注定不能幸福。另一个人掌握她的身体。她不再是那个多愁善感,毫无头脑的人。混迹娱乐圈对她来说就是手到擒来。看她从三线小明星混成国际巨星。看她恋情从傻白甜变成。。。。。
  • 妖灵兽影

    妖灵兽影

    他只是一个孤儿他的梦想只是成为一名灵战师,然而就在梦想快要实现的时候,他遭到了大陆各方势力,包括自己同伴的追杀。。。。。。
  • 鉴魂

    鉴魂

    “你好,我是馗门捉鬼人”林靖元绷着脸。“你好,我是上官魅影”魅影咬着棒棒糖“我告诉你一个秘密吧”她神秘兮兮的凑近“其实,我是你的房东,你买的这所房子是我的,其实,你被骗了。”有一个坑队友是什么感觉呢?“上魅影,你是上天派来折磨我的吗?”“不是啊”魅影弯着眼睛笑的开心,其实我有时候还是很靠谱的。可是有一天,已经习惯了的坑队友变成了一个靠谱又能打的神队友……貌似很厉害呢?“啪”魅影毫不客气的抬手拍了他一巴掌“尊敬一点,我是你师叔”林靖元嘴巴张到足够吞下一个鸡蛋蹭吃蹭喝蹭住的小女鬼摇身一变成了师叔。“敢欺负我师侄?今天我就让你知道馗门弟子的厉害。”一个大招分分种送你去投胎。
  • 情侣手记

    情侣手记

    本书是残雪作品系列之一。该系列一共五种,是残雪2003—2013年间的短篇小说全集。本书共10篇,16万字。有《树洞》《袁氏大娘》《庭院》《盗贼》《枣村》《情侣手记》《龟》《暗夜》《末世爱情》《小姑娘黄花》《月光之舞》等篇目。这些作品是首次整体结集出版。残雪是以短篇小说打开与读者的沟通渠道的,这些奇思异想的篇什,短则几千字,长则一万多字。它们大多描写底层人们对生活充满独特性的体验。细细品味,可以感悟到残雪文字中浓郁的先锋意味和独特的文学情怀。
  • 签到辅助系统

    签到辅助系统

    苏辰:“签到!”系统:“恭喜宿主,获得签到奖励200万华夏币,一次普通转盘机会!”在系统的帮助下,苏辰走上了一条炫富的“不归路。”
  • 拯救世界的魔剑士

    拯救世界的魔剑士

    我所说的,并不是你们眼前的那个世界,是死亡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