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03800000036

第36章 比较文学论(6)

但是,20世纪中国文坛,民族化派大多对西化派采取势不两立的态度,西化派强调向西方学习,民族化派就强调向“自己”学习,例如萧三[ 萧三:《论诗歌的民族形式》,《文艺战线》,第1卷,第5号,1939年11月16日。]就曾把新诗的成就不如小说、散文的原因归结于诗人们“一下子从古诗的各种形式和体裁‘解放’了出来”,全没有了章法,另一方面,鄙视中国旧文化旧文艺,只顾模仿西洋文艺,“中了‘洋八股’的毒”。针对这种情况,他提出“新的形式要从(中华民族的——葛红兵注)历史的和民间的形式脱胎出来。”为此,他作出了解释:“这些一切是不是说我们顽固,自大,甚至陷于狭窄的、反动的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呢?不是!我们是国际主义者。我们细研古今中外的文艺作品可以得到一个真理;愈是民族的东西,它便愈是国际的。愈有民族风格、特点的,便愈加在国际上有地位。”“愈是民族的东西,它便愈是国际的。”这是民族化派的典型逻辑。这个逻辑实际上是以“民族的”概念消解了“国际的”概念,把“国际的”看成是各个孤立民族的“并列体”,而不是世界各民族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融合体”,这就实际上取消了“国际的”概念。

实际的道理是:“国际的”必须建立在世界各民族互相融合、理解、沟通,进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而不是相反;各个孤立的民族主义文化是不可能构建一个全球化的世界文化的。从长远看,世界文化将融合大于割裂、联系大于断绝,它将在各个民族文化的大融合、大联系、大借鉴中产生。

如何从要么西方化、要么民族化的二元思路中解放出来,这是摆在当今文艺理论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命题。我们的观点是:摒弃二元对立思维,建立超越西方化又超越民族化的世界化文学。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规范、行为准则、宗教感情、审美心理等有很大的差异甚至对立,过去千百年来,人类为这差异已经付出了极为承重的代价,有的时候甚至是血的代价,原因就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缺乏沟通和理解,东方弱势民族、文化要么对西方强势民族、文化俯首称臣,采取西方化的策略融入西方之中,要么采取民族化的策略,一方面自我封闭,另一方面敌意、嫉恨西方,在民族、文化上把鸿沟拉得越来越大,这方面的的例子在人类史上不胜枚举。国外这方面的研究也非常多,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汤因比的《文明经受着考验》、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等等都曾指出冲突只能带来悲观的未来。那么,如何避免这种冲突,使不同、民族文化走向融合、互信、互补的未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市场共同的形成、国际互联网的诞生、全球卫星电视的播送等等,这些将人们结合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紧密,人们之间的交流、对话、沟通也变得更加便捷,在此基础上,构建一种既不是强势文化吃掉弱势文化,也不是弱势文化反抗强势文化的新的世界性文化,建构一种既不走“西方化”路子又不走“民族化”路子的“世界文学”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

而这正式比较文学可以大显身手的地方。

本章附录

布吕奈尔等论“何谓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是通过相似关系、亲缘关系和影响关系的研究,对文学和表达以及认识的其它领域进行比较,或者在时间和空间中相隔或不相隔的,只要属于同一传统的几种语言或几种文化的文学成就和文学作品之间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描述、理解和欣赏它们的一门自成系统的艺术。……比较文学:分析性描述,系统的和有差异的比较,通过历史,批评和哲学综合阐述语言间或文化间的文学现象,以便更好地理解作为人类精神的特殊功能的文学。

——布吕奈尔等:《何谓比较文学?》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51-152页。

叶维廉论“东西比较文学”

东西比较文学研究是,或应该是这么多年来(西方)的比较文学研究所准备达致的高潮,只有当两大系统的诗歌互相认识、互相关照,一般文学中理论的大争端始可以全面处理。

——叶维廉:《寻求跨中西文化的共同文学规律》,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25页。

韦勒克批评“狭隘意义上的比较学者”

这种狭隘意义上的比较学者,只能研究来源和影响、原因和结果,他甚至不可能完整的研究一部艺术品,……因为艺术作品是由自由的想象构思而成的整体,如果我们把它分为来源和影响,就会破坏它的完整性和一歘,所以孤立地找出艺术品中的原因是根本不可能的。

——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危机》,《比较文学资料》,北京师范大学1986年版,第59-60页。

中国学者论“援用异国文学理论与方法以研究该国文学的‘阐发法’”

(阐发法)是一种跨文化地借用文学理论模式的比较文学研究策略和方法。它是在充分理解、审慎选择和适当调整的基础上,采用某种具有跨文化适应性的理论和方法来比较、印证、概括、解释别国文学,由此使研究成为一种介质、一种对话、一种融合,并为进一步的跨文学对话提供可交流与可理解的话语。

--杜卫:《中西比较文学中的阐发研究》,《中国比较文学》1992年第2期。

中国学者论“主题学研究是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个部门”

主题学是比较文学中的一个部门(a field of study),而普通一般主题研究(thematic studies)则是任何文学作品许多层面中一个层面的研究;主题学探索的是相同主题(包含套语、意象和母题等)在不同时代以及不同的作家手中的处理,据以了解时代的特征和作家的"用意"(intention),而一般的主题研究探讨的是个别主题的呈现。最重要的是,主题学溯自19世纪德国民俗学的开拓,而主题研究应可溯自柏拉图的"文以载道"观和儒家的诗教观。

——陈鹏翔:《主题学研究论文集》,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3年版,第15页。

中国学者论“比较故事学”

在中国学术领域中,比较神话学、比较故事学和比较文学学科之间有着密切关联,已成为学人的共识,两者相得益彰。比较故事学研究的”富成果,将使比较文学园圃更为多姿多彩。比较故事学注重实证的学术传统和通过编纂故事类型索引、母题索引来处理大量资料的方法,以及在世界范围内探索民间故事原型和传播演变历史的研究成果都值得比较文学家认真借鉴吸取。

——刘守华:《比较故事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第74页。

艾田伯论“比较翻译学”

翻译的比较研究能使我们从深度上识破诗人的艺术奥秘;……使我们发现在翻译中什么东西在一种语言中失落了,而在另一种语言里得到了保存。有时,译作偶而也会有助于人们对原作的理解,或者由于译作比原作更出色,结果背叛了原作。

——艾田伯:《比较文学的目的、方法、规则》,《比较文学研究译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第112-113页。

郑伯奇论“中西浪漫主义之不同”

19世纪初期英法德俄各国平民那种那种放荡的精神,古代追怀的情致,在我们的作家是少有的。我们所有的只是民族危亡,,社会崩溃的苦痛自觉和反抗争斗的精神。我们只有喊叫,只有哀愁,只有呻吟,只有冷嘲热骂。所以我们新文学运动的初期,不产生与西洋各国19世纪(相类)的浪漫主义,而是20世纪的中国特有的抒情主义。

——郑伯奇:《<寒灰集>批评》,《洪水》第3卷第33期。

霍斯特·吕布隆论“比较文学的类型学转向”

比较文学研究现在已不再满足于确定“影响”,而把注意力集中于由精神力量所起的作用,集中于独特的、在文艺美学上可以把握的接受类型和方式,也就是集中于被接受了的促进因素所发生的变化。

——《比较文学译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第20页。

日尔蒙斯基论“‘平行现象’研究”

不同的民族文学中独立地、完全没有文学接触的情况下表现出来的类似的文学思潮,体裁或者个别的作品——这些在新时代文学中的例子,作为文学发展共同过程的规律性的一种说明,是最有说服力的。……只有把文学过程的统一性和规律性理解为全部历史过程的组成部分,才有可能建立揭示其独特规律性的总体文学。这必须依靠对文学进行比较研究,或者,按照通行的说法,依靠‘比较文学研究’,它既估计到文学发展的平行现象和由它引起的文学之门类型的相似,也考虑到存在着这种平行现象制约并与它紧密相联的国际间文学相互作用,‘影响’和“借用’。

同类推荐
  • 灿若秋叶:一个乳腺癌患者的手记

    灿若秋叶:一个乳腺癌患者的手记

    你体验过确诊前的惶恐吗?你体验过确诊后的绝望吗?你体验过失去乳房的自卑伤感吗?你体验过术后治疗的艰辛苦痛吗?也许有,也许没有,也许你是患者也许你还是个健康人。本书作者既是作家也是乳腺癌患者。她以跨界写作的手法,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极大勇气,给癌症患者们写出了这样一本书!不仅写出了整个治疗过程中的经历,也写出了感受;不仅写出了孤独、痛苦,也写出了对人生的思考;不仅写乳腺癌,也涉及其他癌种;不仅涉及医学常识,也有文学审美意义;其感染力是同类题材的作品所不能比的。《灿若秋叶》是写给乳腺癌患者的,也是写给整个癌症群体的;是写给非健康者的,也是写给健康人的。它告诉你如何解脱痛苦,战胜自我,勘破人生,正常生活。甩掉种种身心压力,在绝望中诞生出一个新的自我!
  • 苍茫的留恋

    苍茫的留恋

    本书是由华东师范大学文学博士高恒文教授所著,收入本书的其实都是读书笔记。古今中外,长短不一,文体差异,可见兴趣驳杂。这些大都是公开发表过的篇什,其文包括对废名、孙犁、张爱玲等人随性地叙谈和著者本人独特的观点,以及部分篇目对《红楼梦》的精彩分析,闲时读来令人大有裨益。
  • 长满青苔的日子

    长满青苔的日子

    长满青苔的日子,作者郭成志。“春日春风动,春江春水流。”一缕东风拂过雪野,透过窗棂,吹散了小屋内的沉闷;一抹阳光停靠在屋檐下,跳入眼眸,点亮了心中的希冀;一声鸟啼挂在树梢,鼓荡着耳膜,驱散了心中的寂寥。
  • 红楼止梦

    红楼止梦

    作为资深媒体人,崔志刚借助其理工科背景和新闻从业理论及实践经验,第一个从逻辑、法理、传播的角度,对目前纷繁复杂的“《红楼梦》研究”进行评析解读,在客观肯定“《红楼梦》研究”现阶段成果的前提下,详加解剖出现于公众视野里的各种“奇说怪论”,理智而严肃的系统提出应该阶段性停止“《红楼梦》研究”的独家观点,倡导把“《红楼梦》研究”转向与时代契合的步调上来。作者文笔犀利,论证有据,同时不失风趣,可读性极强,此书不但是一本关于“《红楼梦》研究”的研究性作品,更是一本对于诸多“《红楼梦》研究”爱好者们来说不可多得的入门读物。
  • 传统的终结——清代扬州学派文论研究

    传统的终结——清代扬州学派文论研究

    本书特以清代扬州学派文论为题,深入考察有关问题,希望弥补现时中国文学史及文学批评史研究的不足。除了有助我们了解清代经家学文论的特色外,这项研究亦可以增进我们对传统儒家文论的认识,为其他类似的研究张目。
热门推荐
  • 剑道

    剑道

    《剑道》繁体版的出版已经接近尾声,我将按实体书的章节重新更新《剑道》,并且在起点VIP中发出全文,敬请喜欢这本书的朋友支持。
  • 红袖本色

    红袖本色

    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她,阮扬眉,样貌己无双,才华更是惊世偏偏天妒英才,她的身世悲惨。身子更是……黄昏的雪,深切切的,好象有千丝万缕的情绪似的,又像海水一般汹涌,能够淹没一切,还有一丝揭开藏头露尾般的裸露感.雪花形态万千、晶莹透亮,好象出征的战士,披着银色的盔甲,又像是一片片白色的战帆在远航……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芊笙陌月凝划霜

    芊笙陌月凝划霜

    花神寿宴上,白鹤少年与紫玉莲花神初次相遇,让两人的命运交织到了一起,本以为厮守终身.....终究是有缘无分。
  • 黄粱晓梦

    黄粱晓梦

    天明之前的梦终究都是空的,成功之前做的事情也终究都是空的。百武门,千绝宗,少林寺,冥府。一个个早已封山的势力接二连三的出现,平静不久的江湖再次掀起腥风血雨。而处在这场暴风雨中间的几个年轻人,究竟何去何从。没有跳崖,没有奇遇。每个人从小都会有一个武侠梦,区别只是什么时候醒来而已,而这个故事就是,我的武侠。ps:本书早上9点更新,下午6点更新,日更两章
  • 穿越皇城之弃后静妃

    穿越皇城之弃后静妃

    一朝穿越,无限花开。为情所困,为情所伤,渡的过江山无重压,渡不过这万事独孤灯。多情江山无情君王。当爱情来时无法拒绝,当爱走时却亦无法挽留!“你若不爱我,为何要立我为后……”“皇上,废掉臣妾后位吧……”
  • 南燕归北鹤川

    南燕归北鹤川

    她对我而言,从来都没有绝对。我欠她的太多太多这辈子都还不完
  • 重生校园之巅峰女王

    重生校园之巅峰女王

    上一世,父母意外离世,哥哥遭人陷害入狱,闺蜜与渣男在一旁冷眼旁观,落井下石,我懦弱,我无能,我无法为父母报仇,到最后的险遇贵人,成为人人害怕的杀手,正当我掌握一切证据之时,我却死了,我不甘心,这不,老天开眼,让我重回我的少年时期,这一世,看我如何活出自己的精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钞强战神

    钞强战神

    十一岁被家族追杀,被迫逃亡北境。十三岁从商,从零做起。十七岁时,产业遍布北境,财富富可敌国。十九岁时,用钱砸出一支强军,所向披靡。二十一岁时,因对抗妖兽获功,封于北荒战神、北境大提督……坐镇北荒一域。白夜,代号“牧荒王”,其财富富可敌国,军队所向披靡,功劳护国之功……为报当年之仇,白夜回到阔别十年之久的故乡——赤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