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737300000020

第20章 思维集中投资——最好的股票组合获取最多的利润(1)

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发明了一个名叫“二八”的商业定律。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的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对二八定律,巴菲特非常赞同,他认为80%的投资利润来自于20%的股票,最多的利润来自于最少的股票组合。

集中投资:把鸡蛋放入同一个篮子,然后小心地看管

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句话是错误的。投资应该像马克·吐温建议的那样,“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然后小心看好它。”

——巴菲特

“一鸟在手,胜过百鸟在林。”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的年报里,引用古希腊《伊索寓言》中的这句谚语,再次阐述了他的投资理念——集中投资。事实上,这个用来评估所有为取得金融收益而购买资产的价值评估公式,从公元前600年的一位智者第一次提出后,从来就没有变过。这一奇迹就是伊索和他永恒的——尽管有些不完整的——投资智慧:一鸟在手,胜过百鸟在林。

一直以来,在投资界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投资策略:集中投资和分散投资。集中投资者主张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而分散投资者则主张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应该放在不同的篮子里。

分散化投资理论出自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马克维茨之口,并由此形成了以他为核心的一派。分散化投资者们认为:资产好比鸡蛋,增值方式好比篮子,人们应该把这些鸡蛋放在多个不同的篮子里,然后放到不同的地方,就算其中的一个篮子掉了,鸡蛋摔碎了,你也不至于损失掉全部的财产。

分散投资者们认为,这种投资策略能很好的规避风险,因为投资组合不断在高风险与低风险资产之间进行平衡,以确保它的收益不会低于某一个预定的最低标准。当投资组合的价值减小时,资金就由高风险资产(股票)转移至低风险资产(债券或现金)。相反地,在所持有的投资组合价值上涨的时候,资金就由低风险的资产转移到高风险的资产上面。这也就是说,不管什么时候,你都留有后手,所谓狡兔三窟,总有一条道路可以让你畅通无阻。

对这种投资组合能够避险的说法,巴菲特持反对态度。他说:“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句话是错误的。投资应该像马克·吐温建议的那样,‘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然后小心看好它’。”

在巴菲特看来,当你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时,那才是风险。对一个知道他在做什么的投资者而言,叫他放下最好的公司,而去买入排名第21的公司股份是不可能的。巴菲特解释说:“如果你有40个妻子,你不会对其中任何一个有清楚的了解。”

对分散投资,巴菲特说:“分散投资是无知者的自我保护法,但对于那些明白自己在干什么的人来说,分散投资是没什么意义的。”因为绝大多数投资者都是从为数不多的几只股票上获得巨额的资产,而不是“娶40个老婆,从每个老婆身上获取一点微薄的利润”。

为了体现“分散投资保险”的谬误,巴菲特要求他的读者试着去了解这样的一个地主思考模式。他在买进农田之后,因为发现附近的农田价格下跌,于是告诉他的不动产经纪人卖掉农田。这就如同一个基金拥有福特汽车的股票,仅仅因为最近的一个成交价下跌而出售它的股票,或因上一个成交价上扬便买进股票。

实际上,分散投资面临着很多的不足,第一,如果你把鸡蛋放进多个篮子里,一旦所有篮子都同时摔倒,那么就难以规避资产的大幅度缩水,一切无法挽回。例如,有人在1990年台湾加权指数位于12000多点的时候,“投资组合”式的购入所有的指数股。到1999年,加权指数只剩下6030多点,还不是一样没有从中获得利益。第二,这种分散思维6集中投资——最好的股票组合获取最多的利润首富真相:巴菲特投资思维作战的投资策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资产组合的利润提升能力。

其实,巴菲特也曾经采用过分散投资投资策略:由百种以上的股票构成投资组合。但巴菲特后来发现,他就像拥有了一座动物园,而不是股票的多样化组合。随后他开始向费雪学习,进行集中投资。费雪说:

“投资者为了避免风险,最后的结果却是许多篮子里装的全是破鸡蛋,而且,投资者也不可能照顾到所有这些篮子里的全部鸡蛋。由于投资者过于迷信多样化的投资理论,结果他们对自己所投资的企业的性质一无所知,或者知之甚少,这无疑是个悲剧。”

以财务利益的观点来看,巴菲特认为采用集中投资的方式,比分散的投资方式更为容易。巴菲特说:“假如我们做一个每年成长1倍的一块钱投资,那么当我们在第一个年度结算时出售,我们的净收益为0.66美元(假定累进税率为34%)。如果我们继续以每年相同的动作投资,并不断出售且支付税金,同时将收益转为投资,20年后我们的获利数额将是25200美元,所支付的总税金为13000美元。但是,如果我们做了这项每年成长l倍的一块钱投资,尔后放在手中20年都不动,那么我们的总收益将高达692000美元,所付的税金为356000美元。如果我们把资金集中到这些股票上,获利将更加丰厚。”

正因为分散投资既不能规避风险,也不能提升获利能力,所以巴菲特采用的是完全相反的集中投资策略,他说:“我们的投资仅集中在几家杰出的公司上,我们是集中投资者。如果你是一位学有专长的投资者,能够了解企业的经济状况,并能够发现5到10家具有长期竞争优势且股票价格合理的公司,那么传统的分散投资对你来说就毫无意义,那样做反而会损害你的投资成果并增加投资风险。我不明白,为什么那些分散投资的信奉者会选择一家在他喜欢的公司中名列第20位的公司来进行投资,而不是很简单地只投资于他最喜欢的公司——他最了解、风险最小、并且利润潜力最大的公司。用预言家梅伊韦斯特(MaeWest)的话来说:好事多多益善。”

但是,有一些评论指出,散户与像巴菲特这样的大机构投资者竞争,如果不采用分散投资策略,会对其非常不利。巴菲特不赞同这样的说法,他认为,机构投资者与散户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散户可能被迫在不适当的时机,出售手中的股票,但散户只要能够坚守企业的基本因素,即十分容易获利。对散户来说,应该采用集中投资的另一个理由是:如果你的钱并不太多,分散它还有意义吗?

巴菲特是这样说的,他也是这样做的。下面。我们就看看巴菲特的篮子里到底装了多少鸡蛋。

1973年,巴菲特花费1000万美元购买华盛顿邮报公司的股票,这是伯克希尔公司的第一个重点投资对象,到1977年,巴菲特的这笔投资已经翻了三倍。在这段时间内,巴菲特还投资了广告代理公司与广播电视公司。1978年,巴菲特收购了一家名叫SAFECO的公司,这家公司是全美经营得最好的财产与意外保险公司,与政府雇员保险公司相比,过而无不及。该保险公司的股票加上伯克希尔在政府雇员保险公司的投资合在一起,总共占了伯克希尔普通股组合的29%(其余部分被广告、广播以及出版公司占据)。在上世纪70年代末,伯克希尔公司的普通股近三分之二都集中在保险与传媒上。

1980年是伯克希尔公司投资公司个数最多的一年,达到18个,其中主要包括保险公司、广告公司、广播公司、出版公司、银行、食品公司、矿业公司、零售公司、服务业公司和烟草公司。这就是巴菲特最多元化的投资组合状况。

1986年,伯克希尔公司只投资了五只普通股,这五只普通股是:

首都/美国广播公司、政府雇员保险公司、华盛顿邮报公司、汉迪·哈曼公司(主要从事银制品制造)和利·西格勒公司,其中利·西格勒公司只为套利而用,而汉迪·哈曼公司只占巴菲特投资组合的2.4%。而首都/美国广播公司、政府雇员保险公司以及华盛顿邮报公司三只普通股占了巴菲特投资组合的93%。

1987年10月,纽约股市崩溃,很多股票都下降到了有吸引力的价位,但巴菲特没有逆势投资,而是把超过20亿美元的投资金额全部压思维6集中投资——最好的股票组合获取最多的利润首富真相:巴菲特投资思维在了首都/美国广播公司(投资10亿美元)、政府雇员保险公司(投资7.5亿美元)以及华盛顿邮报公司(投资3.03亿美元)三只普通股上。

毋庸置疑地,没有其他任何一个专业的基金管理人会把20亿美元的资本全部集中在三种股票上。

在1988年—1993年期间,巴菲特逐渐增加了持股公司的总数,到1993年末拥有9家公司股票。这9家公司依次是:可口可乐公司(投资41亿美元,占巴菲特投资组合总额的37%)、政府雇员保险公司(17亿美元)、吉列公司(14亿美元)、首都/美国广播公司(12亿美元)、威尔斯·法哥银行(8.78亿美元)、联邦住宅贷款抵押公司(6.8亿美元)、华盛顿邮报公司(4.4亿美元)、通用动力(4.01亿美元)和健力士(2.7亿美元)。

可以说,集中投资策略是巴菲特取得巨大成功的最大原因之一。学习巴菲特的集中投资策略,或许对你的投资实践会有很大的帮助。

风险评估:发挥集中投资威力的关键

要是有人仅仅因为最成功的股票投资在组合中所占比重太大就建议他出售那部分最成功的投资,就好像是有人仅仅因为迈克尔·乔丹对球队来说实在是太重要就建议公牛队把乔丹卖出一样愚蠢。

——巴菲特

1993年,巴菲特在致股东的信中,深入的比较分析了集中投资与分散投资的风险程度。巴菲特说:“许多分析师可能会发表高论,强调这种集中投资策略一定比分散投资战略的风险大。我不赞同这种观点。

我相信,这种集中投资策略使投资者在买入股票前,既要进一步提高考察公司经营状况时的审慎程度,又要进一步提高对公司经济特征的满意程度的要求标准,反而更可能降低投资风险。”透过巴菲特的言语,我们可以看出他能够持续战胜市场的秘诀:集中投资少数的、自己非常了解的优秀公司,比分散投资于不太了解的一般公司来说,风险小得多。

巴菲特认为降低投资风险的最好办法就是准确评估风险。那巴菲特是如何评估风险的呢?首先我们看看巴菲特对风险的定义。在现代资本市场理论中,风险的标准定义是股价的相对波动性。但巴菲特不赞同这点,他认为学术界对风险的定义实在有失水准,以至于近乎无稽之谈。

那么巴菲特是怎样定义风险的呢?他认为,风险应当是指受到损害或伤害的可能性,它是企业“内在价值风险”的一项要素,而不是股票的价格行为。在《巴菲特股票投资策略》这本书中,巴菲特对这个定义做了解释,他说:“那些股票分析师们,利用数据库和统计技术,精确地计算出了每一只股票的β值——该股票市场价格的历史相对波动性——然后根据这些计算结果建立晦涩难懂的投资和资本配置理论。但是,在他们渴望用单一的统计来衡量风险时,他们忘记了一条基本的原则:模糊的正确胜过精确的错误。”

“对于公司所有者来说——这也是我们作为股票所有者的思考角度——这种对风险的学术定义(现代资本市场理论中的定义)远远偏离了实际,而且偏离得如此之远以至于显得非常荒谬。比如,在β理论下,一只相对于市场暴跌的股票——比如1973年我们买进的华盛顿邮报的股票走势——在低价位时相对于在高价位时‘更有风险’。那么,这种判断使那些有机会以大大降低的价格来低成本收购整个公司的人来说有什么意义呢?”

“实际上,职业投资者喜爱市场的波动性。本·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的第八章中对此作了解释。在他的书里也给我们介绍了一个非思维6集中投资——最好的股票组合获取最多的利润首富真相:巴菲特投资思维常热心肠的家伙‘市场先生’。他整天在你面前出现,只要你愿意,他就会从你那里买入或者卖给你任何一只股票。这个家伙越狂躁或越抑郁,投资者赚钱的机会就越大。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剧烈波动的市场意味着,经营稳定的公司的股价常常跌到不合理的低价位。很难想象这样的低阶形成的买入机会,对于完全忽视市场或者擅长利用市场的愚蠢的投资者来说,会增加他们投资的风险。”

巴菲特认为,投资必须确定的真正风险是他从投资(包括他的出售所得)中得到的总的税后收入,在整个持有期内,是否能给投资者带来至少与他开始投资时一样的购买力,还要加上原始投资股本所能带来的利息收益。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的风险主要取决于投资者是否能对以下四项主要要素作出正确的判断:

(1)企业长期经济特征是否可以给予肯定的评估;(2)管理层是否可以给予肯定的评估;

(3)管理层品质是否可以被充分信赖;

(4)企业的购入价。

在巴菲特看来,风险是难以用工程般的精确性来计算的,不过在特定的情况下,风险可以用一定程度的有效准确性来估算。与这种估算相关联的主要因素是:

1.可以评估的企业长期经济特性的确定性;

2.可以评估的企业管理层能力的确定性,包括他们实现公司所有潜能的能力以及明智地使用现金流的能力;

3.管理层值得信赖地能将回报从企业导向股东而不是管理人员的确定性;

4.公司的收购价格;

5.未来税率和通货膨胀率,二者将决定投资者取得的总体投资回报的实际购买力水平的下降程度。

这些因素可能会把很多分析师弄得晕头转向,为什么呢?巴菲特说:“他们不可能从任何一种数据库中得到以上风险因素的评估。虽然把这些因素进行精确量化是很困难的,可我们决不能就因此否定它们的重要性。同时也不能说明这些困难是不可克服的。正如大法官不可能使淫秽文字的检验标准化,但他仍然断言:我一看便知。同样,投资者也可以通过一种不精确但行之有效的方法,做到这一点,而不必参考复杂的数学公式或者股票价格历史走势。”可见,投资者是能够确定投资中的内在风险的。

但是,在进行一项风险评估时,那些β值的纯粹主义者,根本不考虑公司生产什么产品、公司的竞争对手有什么举动、或者这家公司使用的贷款是多少等等一切背景材料,他们基至不想知道公司的名字。唯一让他们感兴趣的是公司股票价格的历史走势。巴菲特对这种做法提出严重批评,他说:“很高兴我们根本不想知道公司股票价格的历史走势,而是尽心去寻找那些可以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公司业务的所有信息。”

同类推荐
  • 组织工作精细化操典

    组织工作精细化操典

    本书利用精细化的理念、对组织工作中的重点工作和程序多、环节多而且复杂的工作进行精细化。大体每部分都按照“综述”、“工作流程”、“工作流程图”、“参考例文”的体例行文。其中“工作流程图”部分简洁、直观、明了,是本书特色之一。
  • 商业银行业务经营风险研究

    商业银行业务经营风险研究

    本书深入探析商业银行的特性、财务政策、风险管理体系等诸多微观层面,从公司治理结构的一般理论入手,结合商业银行在组织架构、股权制衡、董事会结构等方面的特征,从内部风险管理视角研究公司治理和风险“防火墙”对商业银行综合经营风险的控制机制,提出从整体上构建完善的公司治理链条,以控制各级子公司风险的创新思路。
  • 识人用人管人

    识人用人管人

    如何察知人才的真才实学,如何让员工的知识能量得到最大的发挥,如何做到知人善任、各尽其才,如何用较简单的管理取得较大的绩效,如何驾驭员工、建立优秀的团队……这些问题都是错综复杂的,答案也不一丽足。关键是领导者要不断揣摩和总结。最终寻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办法。《识人·用人·管人(经典给力版)》借鉴了许多管理学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力图从实际出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简洁明了的道理,阐述三大领导艺术的一般规律和知识,既有传统管理经验,也有与时俱进的领导技巧。从而为读者献上了一份实用性强、操作方便的大众读物,并期待大家在自己的实践中掌握要领、融会贯通,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促进自己的事业走向成功和辉煌。
  • 竞争力(企业版)

    竞争力(企业版)

    企业需要竞争力,这是毋庸置疑的。企业想要发展壮大,找出自己的竞争力,发展自己的竞争力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功课。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企业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成熟的。如何能在企业中快速的露出头角,虽然没有捷径,但也是有经验可以遵循的。
  • 李嘉诚经商智慧全书

    李嘉诚经商智慧全书

    这是一本介绍经商经验的书。本书讲的是作为一个著名的成功商人李嘉诚对人生和事业的体会。艰难的人生道路,曲折的创业经历,使李嘉诚懂得了勤奋、信用和学习是人生的最大财富,而胆识、才气和运气也是他成功所不可缺少的因素。正如李嘉诚所指出的那样,贫穷是成功的老师,只有亲身体会挣钱的不易,才能做一个有心人,通过劳动去获得成功。确实,李嘉诚的事业正如他的名字一样,是以诚实和勤勉获得成功的。那些商业上辉煌的经历使他总结出了一系列闪光的思想:名利不是最重要的;做生意是无信不立;与人为善才能财源广进;耐心是致富的法宝等等。这些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热门推荐
  • 登仙记:妖王

    登仙记:妖王

    他是东普大陆至高无上的烈焰凤凰,却因天生异化被族人排斥在外,心高气傲,势必成为妖界之王!且看少年如何蜕变成令人闻风丧胆的北境妖王!!!
  • 星空上的帝国

    星空上的帝国

    我到底是谁?我从什么地方来,该往什么地方去?我到底是什么人?
  • 重生娇妻太逆天

    重生娇妻太逆天

    (甜宠爽文!男女主一对一!)江乔琳死了,带着无尽的悔恨死了。江乔琳活了,带着熊熊的斗志活了。重生的江乔琳立誓要报仇!要虐渣!要让所有人对她另眼相看!只不过,在她不亦乐乎的时候,突然出现了一个程咬金。江乔琳考虑了一下,这“程咬金”长得还挺好看的,也挺有钱的,不如就收为己用?让自己的报仇路多点乐子?从此,在江乔琳虐渣的道路上,便多了一个楚夜寒。她闯祸了,没事,有楚夜寒帮她善后。她没钱了,没事,楚夜寒会双手奉上。她饿了,没事,楚夜寒立刻下厨做饭。她累了,没事,楚夜寒是她的人肉枕头。某日。江乔琳嘴里叼着一根棒棒糖,一脸郁闷,:“你把事情都做了,那我做什么?”楚夜寒微微一笑,:“做好我老婆便行。”直到后来,江乔琳才知道,要做好,有多难。
  • 海贼之老实大将

    海贼之老实大将

    这是讲述一个叫亚当的穿越者如何一步一步成为世界最强的故事。写作老实,读作惹事。可能会去其他世界(看情况)
  • 恋春

    恋春

    在这个春天里,甜蜜的滋味洋溢在学校中,洋溢在每个人的心中……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灵之录

    灵之录

    因为爷爷的遗物让男主以及父亲这二人穿越到不知名的世界,父子两失散与异世界开始寻亲之旅
  • 仟晟愿

    仟晟愿

    这江湖浩大,我从未后悔遇见你。-----谢菩潇终是姑娘玲珑泪,小僧征战从未悔。终是小僧动了情,许她天下下世还。终是伊人胭脂醉,醉了天下他独醒。终是商子醉衣兰,伊人人去楼亦空。女追男,哪里隔层纱了,也是隔座山好不好,不然为什么自己追了这么久都追不到。菩潇一直坚信,无延会喜欢上自己的。
  • 王爷的阴阳宠妃

    王爷的阴阳宠妃

    阴阳师季凡穿越了,灵魂附在季府嫡女身上,亲爹不疼,后娘不爱。皇上圣旨指婚季府三小姐嫁与夜王爷,传说夜王爷有一个心爱的女子,嫁入府内的几个王妃都无故暴毙。为了自己的爱女,楼氏便让季凡代嫁与夜王。传说中的冷酷王爷居然是一个绝色美男。当他心中那心爱的女子回京时,季凡究竟该何去何从?当被他心爱的女子打伤时,他眼中的那份柔情却让自己心沦陷。渐渐的爱上这个男子,自己却要离开这个世界,究竟要如何她才能与相爱之人携手一生?
  • 北宋小吏

    北宋小吏

    【起点一组签约作品】李墨是一个平凡的人,却经历一件不平凡的事。他穿越了,穿越到了古代人气最高的北宋朝,还在开封府包大人手下当上了一个小小的衙役。衙役虽小,权利却很大……且看一个小衙役,如何改国策,泡美女,调教皇帝,带着羸弱的北宋虎视周边群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