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469000000003

第3章 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2)

2.人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人和人类社会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从自然界演变、发展而来的,是物质世界长期进化的结果,是物质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客观的。

(1)人和人类社会的形成是客观物质过程

人类的祖先古猿原来生活在茂密的森林中,后来地球气候发生了巨大变化,热带森林面积不断缩小,一部分古猿因依旧有森林可居,继续向猿类方向发展,变成了现代类人猿,还有一部分古猿来到地上生活。下到地面上的古猿,在同大自然长期斗争过程中,前后肢的分工日益显着,逐渐摆脱用前肢帮助行走的习惯,渐渐直立起来。直立行走使人类祖先的视野扩大了,也促进了脑髓的发达,并使手获得了极大的解放和发展,甚至可以完成任何猿手所不能完成的几百种动作。古人类由于集体劳动,过着群居的生活,需要相互协作,表达感情,迫切要求说话,于是开始产生了简单的语言。在劳动和语言的推动下,猿脑逐渐变成人脑。当灵活的双手逐渐学会了制造工具之后,人类祖先才最终从动物界中分离出来,猿变成了人,猿群也转变为了人类社会。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由此可见,人和人类社会的产生是在劳动推动下的一个客观物质过程,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产物。

(2)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人类社会要存在和发展下去必须具备一定的自然环境、人口和生产方式。自然环境、人口和生产方式构成整个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物质要素,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自然环境是指与人类社会所处的位置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如气候、土壤、山脉、河流、矿藏等等,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经常的、必要的前提条件。人类社会只要存在,就必然处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之中,脱离自然环境的社会是不可能存在的。自然环境为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自然条件,人类通过劳动,从自然界中获得必要的生活资料。

人口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它包括人口的数量、质量、构成、分布密度和增长速度等。社会是人的社会,离开了人就谈不上人类社会。人口的数量和质量,人口的增长率和分布状况,都从不同方面对经济、社会和发展产生影响。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特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方式,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要生存,要从事任何其他的活动,都要先解决吃、穿、住、行的问题,就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而生产必须在一定生产方式下进行,所以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面构成。

生产力具有客观性,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力量。生产力既是前人实践活动所创造的客观成果,又是人们现实活动的出发点。构成生产力的实体性要素,无论是劳动者、劳动资料,还是劳动对象,都首先是作为物质实体而存在的。生产力是现实的物质力量,一定时代的人们都无法自由地选择生产力。

生产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关系。一个社会采取什么性质的生产关系,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该社会现实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决定的。比如,由于目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较低、发展不平衡,就必须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总之,生产方式的两个方面,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都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生产方式也是客观的。

(3)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运动发展的复杂的体系。社会历史尽管有人的活动参与其中,但社会发展同自然界的发展变化一样,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和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支配社会发展的两大基本规律。它们贯穿人类社会始终,推动着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当然,不同国家、地区或民族由于历史条件和国际环境的文化传统不同,由低级社会形态向高级社会形态转变时所采取的具体形式和走的具体道路各有特点,但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总趋势是不会改变的。

总之,人和人类社会的产生是客观物质过程,人类社会的存在发展必须具备包括自然环境、人口和生产方式在内的物质生活条件,人类社会发展遵循客观规律,这都表明人和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是客观的。

第二节意识的本质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一、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1.意识的起源

关于意识的起源问题,曾经是科学和哲学的最大难题之一。辩证唯物主义依据科学发展的新成果,对意识的起源问题做出了科学的回答,从而同一切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这就从意识产生的角度论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基本观点,从而与一切形式的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辩证唯物主义强调意识是社会的产物,是劳动实践的产物,揭示了意识产生的社会基础,阐明了意识不仅依赖于自然物质世界,而且依赖于社会这一特殊物质形态,从而全面地解决了意识的起源问题,同旧唯物主义和庸俗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产生既离不开外部的物质世界,也离不开人脑这一特殊的物质器官,这就在意识起源问题上彻底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科学研究证明,银河系大约有150亿年的历史,地球年龄有45亿年以上。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地球上只存在无生命的物质,没有生命,更没有人类,因而也没有意识。只有在30亿年以前,地球上才出现了生命,经过几十亿年的进化发展,才产生了人。考古发现,人是在300万年以前才诞生的,有了人,才有了人的意识。

意识的产生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第一,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自然界的一切物体包括无生命物质都具有某种能以一定状态回答环境影响的属性或功能,即物质的反应特性。比如,漓江风光这一着名美景,是水对于日光的物理反应;日常用的铁器生锈,是铁对于水和空气的化学反应;石头的风化则是石头对空气、阳光、水分等机械的、物理的以及化学的反应等等。

无生命物质的长期发展产生了生命,出现了生物有机界,与此同时,物质的反应特性也发生了质的飞跃,出现了生物的特殊的反映形式,即刺激感应性。所谓刺激感应性,是指生物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作用的应答能力。比如,含羞草只要受到轻微的触动,就会使它的叶子低垂;植物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等条件,它们的枝叶就朝着向阳的方向伸展,它们的根就扎向有水分的地方;向日葵的花盘随着太阳而转动;变形虫游近食物,而避开酸碱等等,都是刺激感应性的表现。这种刺激感应性已不是简单的、机械的、物理的和化学的反应,而是包含了感觉的萌芽,感觉是在刺激感应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第二,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生物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生物的反映形式也越来越高级,越来越复杂。

在原始单细胞那里以整个躯体对外界刺激做出反映。在多细胞动物那里,细胞已有明显的分工。在脊椎动物那里已产生出神经管;在两栖动物那里听觉、嗅觉、视觉器官已比较发达;在爬行动物那里,已出现了大脑皮层;在哺乳动物那里,出现了以大脑为指挥中心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高等动物的神经系统和外界发生联系的方式是反射。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动物机体对某种现实外界刺激物的直接“应答”。例如,阳光照射猫的眼睛,猫眼的瞳孔就缩小。这是一种低级的神经活动,是生来就有的反射。条件反射是指能够代表外物刺激的“信号”引起的反射。这是一种后天训练形成的神经联系。例如,每次喂狗时都给以铃声,经过多次反复,食物的刺激和铃声的刺激在狗的大脑皮层上形成暂时的神经联系,铃声就成了食物的“信号”,只要铃声响,即使不给狗食物,它也会分泌大量的唾液,如同吃食时一样。这种接受外部的具体刺激而产生的条件反射,叫做第一信号系统,这是人以外高等动物唯一的信号系统,是动物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能将两件事联系起来进行比较,产生联想,这就是高等动物的感觉和简单的心理活动。动物心理不仅包括感觉和简单的动机,而且包括知觉、表象和情绪,已具有初步综合和分析的能力,如一个汪汪咬人的狗,看见人弯腰摸地会调头逃跑。马戏团里各种动物的表演,概属此类。

第三,从动物心理到人的意识。

动物心理还不具有人的意识。意识是跟人和人类社会一同出现的。由猿进化到人,产生了更为复杂的人脑,人脑比动物脑更大,构造更加复杂,大脑皮层更厚,皱折更多更深,皮层中的区域定位也更加精细,出现了动物所没有的“语言中枢”和“前额叶”等等,人脑的出现是自然物质发展史上的伟大飞跃,从此出现了人所具有的高级反映形式——人类意识。

(2)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东北的一个叫米德纳波尔的小城,发现两个狼孩,大的7~8岁,小的约2岁。据记载,狼孩刚发现时是四肢走路,她们总是喜欢单独活动,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黎明时分引颈长嚎,她们没有感情,只知饥时觅食,饱时休息。人们花了很大力量试图使她们恢复人性,小女孩抚养一年后死去,大女孩2年后才会直立,6年后才艰难地学会独立行走,但快跑时还得四肢并用,7年后学会了45个单词,能听懂几句简单的话,在最后3年中,终于学会了晚上睡觉,抚养到16岁死去,但她的智力只相当于3~4岁的孩子。狼孩的事实,说明意识不是生来就有的,一开始就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首先,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在从猿转化为人的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可以从许多方面把人与动物区别开,但从根本上说,人与动物的区别是劳动。动物为了生存去适应环境,人为了生存和发展不是单纯适应环境、等待大自然的恩赐,而是去改造环境,使周围环境变得适合自己的需要,生产劳动就是改变环境的基本手段和基本活动。由于劳动,需要手的解放,于是在古猿那里偶然的直立行走变为必然的、经常的现象。

其次,劳动产生语言。语言也是在劳动中产生的。在共同的劳动中,由于协同动作和交往的迫切需要,由于表达胜利的喜悦和危机时的求援的需要,这些正在形成中的人,已经到了彼此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了。它们原本不发达的喉头,慢慢地发生变化,逐渐学会了发出一个个清晰的音节。语言的产生,使大脑能够用词语来概括各种感觉材料,并进行抽象思维活动,使人类有了交流思想的工具,从而推动了意识的发展。

再次,在劳动和语言的推动下,猿脑变成了人脑。随着劳动的进步和语言的产生发展,人脑日益完善,其容量日益增大,结构日益复杂,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我们打开黑猩猩的脑,发现它的脑表皮非常平滑,像馒头一样;而打开人脑会看到,脑表皮有好多沟回和褶皱,结构要复杂得多。正是在劳动的推动下,人的脑容量不断增大,脑结构趋于复杂化,人的思维能力不断提高。

总之,意识的产生既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又是一个社会历史过程。

2.意识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总结科学发展的成就,运用辩证思维,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上,科学地说明了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这一高度发展的物质的机能;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1)从产生的物质基础来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意识的器官,人脑之所以产生意识,与人脑这个特殊的物质有关。

人脑的重量大,脑与身体的比重也大。人脑的绝对重量大大超过其他高等动物的脑量。如黑猩猩的脑量大约400克,大猩猩的脑量大约是540克,猿人的脑量在850~1000克之间,现代人的脑量约为1500克。当然有的动物脑量比人的大得多,但脑量与身重的比例却较小。人的脑重约为体重的1/50,黑猩猩约为1/150,大猩猩的则为1/500,鲸的则是1/10000。

人脑细胞高度分化,脑组织严密。人脑皮层的沟回深、皱折多、面积大、神经细胞多。大脑皮层厚度约为3厘米,面积约为2600平方厘米。人脑由两个半球组成,中间由胼胝体等神经束连合,左半球具有语言、抽象思维、数学计算和形成概念的能力,而右半球则具有图像感觉、几何空间作用、音乐感知等形象思维的能力。

人脑具有复杂的“等级式”结构。人的大脑是由100~150亿个神经元组成的复杂网络,具有“等级式”的结构。简单的分析、综合和调节行为的职能,是由神经中枢的低级部分——脊髓、延髓、中脑和间脑执行。更简单的反映是由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和各器官分别做出。最复杂的心理和意识活动由大脑执行。

意识活动的生理基础是人脑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现代生理学研究证明,人脑产生意识的过程是在反射基础上进行的。

同类推荐
  • 鬼谷子智谋全解(第四卷)

    鬼谷子智谋全解(第四卷)

    《鬼谷子》立论高深幽玄,文字奇古神秘,有一些深涩难懂。为了让广大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其中深刻的思想内涵,易于好读和好懂,编者在编著本书时,根据《鬼谷子》分章分段集中逐个立论阐述的特点,进行了合理分割划分,再一一对应地进行了注释、译文和感悟,还添加了具有相应思想内涵的故事,以便于广大读者阅读理解。
  • 菜根谭(第三卷)

    菜根谭(第三卷)

    本书是明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成书于万历年间。作为一部富有汉民族生活伦理思想的著作,它深刻的体现了汉族传统道德生活化的倾向。儒家通俗读物具有儒道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 世界上最美的哲学课

    世界上最美的哲学课

    爱哲学就是爱智慧,人的一生就是哲学的体现和体验。正如西方中世纪伟大哲学家阿伯拉尔所说,“寻找,你将会发现;走近,它向你敞开。”那些天才哲学家的天才思想犹如百年难遇的流星,不经意间就点亮了彻暗的夜空,打开我们无数的困惑,让我们豁然开朗。像哲学家一样思考,你就懂得了智慧,懂得了人生。
  • 中国古代哲学史

    中国古代哲学史

    《中国古代哲学史》首次使用现代学术研究方法系统梳理中国古代哲学史,它的出版甚至被视为中国哲学史学科成立的标志,不仅在中国哲学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成就和特色也为后世哲学史家树立了良好的典范、开出了全新的境界。
  • 印度近代瑜伽之光:辨喜的生平、思想与影响

    印度近代瑜伽之光:辨喜的生平、思想与影响

    辨喜是一个哲学家,但与我们所理解的哲学家不同,他有着长年的瑜伽修行的实践,因此又是印度瑜伽的圣者,而且正是瑜伽修行驱散了他早年的怀疑论倾向,他通过自己的方式使“东学西渐”,受到西方人的推崇,对中西方文化的连接做出了重要贡献。作者语言优雅,颇具古风。为读者提供了一本全面了解辨喜其人、了解印度文化、了解瑜伽世界化的通俗读物。《印度近代瑜伽之光——辨喜的生平、思想与影响》是少数研究辨喜生平、思想与影响的专著。作者从三个维度即宇宙、神和人,介绍辨喜的哲学思想及其立论的根本依据,以及所做的瑜伽实践。是一本了解近代印度哲学思想与瑜伽文化的读物。
热门推荐
  • 穿越到晋初

    穿越到晋初

    一个失忆学生回到了晋初,他的爱情,他的友情编制了一张巨大的网,将他罩住,既然你不要我活,那我就擎着手中这把沾满热血的冷剑杀出一个自我,那怕对面无意穿越到晋朝。
  • 爱Lee如初

    爱Lee如初

    这是一本关于李宇春和她的歌迷朋友的书。我不算写手,只是希望记录下一些热爱和思考,并见证她和我们共同的成长。愿这些文字能让你更了解李宇春和她的音乐,能焕发你的一点点你思考。
  • 末世重生之金大腿不好抱

    末世重生之金大腿不好抱

    重生以后,何梓易决定一定要好好抱金大腿,不要像上一世那样被人算计早早的死在了丧尸群
  • 地狱圣痕

    地狱圣痕

    回忆的流年,迷惘的身世,远古的封印,奇异的姐妹,乱色的眼眸。一切都只是一个谎言,最终的答案却无人知晓。瘦了流年,淡了红颜。许下一个人的承诺,却刻骨了三个人的烟火……
  • 如果哥哥是妹妹

    如果哥哥是妹妹

    如果有一天,活泼开朗的哥哥变成了柔弱可爱的妹妹……哦豁!想想都觉得激动啊喂!
  • 知识与智慧(漫漫求知路)

    知识与智慧(漫漫求知路)

    学会共处,不只是学习一种社会关系,它也意味着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入。从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传统到当代世界倡导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无不指明了学会与自然“共处”的重要性。这种学习,像其他学习一样,也包括了知识、技能和态度、价值观念的习和和养成。知识经济的时代,人人需要终身学习。学什么?怎么学?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从本质上来说,成人一生的发展模式和对待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兴趣模式都与三个月的孩子几乎相同。
  • 万劫雷帝

    万劫雷帝

    慕龙乃修罗大陆九大修罗元帝之一,只差一步便可飞升大梵天世界,只不过多年未突破瓶颈引来雷劫渡劫飞升,而在一处万年前就已经飞升大梵天世界的修罗元帝传承之中,慕龙偶然得到修罗元帝毕生传承以及一部《雷修圣典》,本以为飞升有望的慕龙,却在走出传承大墓的那一刻,被四大元帝围杀,最终无奈只能自爆元丹,用仅剩的力量撕裂空间,元神通过空间裂缝逃到其他大陆,,,
  • 洛天神主

    洛天神主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吾乃洛天神主,汝等还不快快投入吾的怀中
  • 名门盛宠:沈少宠妻365次

    名门盛宠:沈少宠妻365次

    “苏暖,烙上了我的印记,这辈子,除了我,你也只能是我的女人!”“我要的,从来就只有你一个人!”沈梓轩唇角的笑意邪魅深邃,他的心早就属于她了。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此生,他只想要她一个人。
  • 胡雪岩纵横商海的49个突破

    胡雪岩纵横商海的49个突破

    本书积已揭示文献,拨小说语言,采众家所长,阐述胡雪岩纵横商海韬略。在商潮汹涌的当今社会,本书提供给人们的不只是茶余饭后的消遣,更是一种实用的方略和工具。一千多年来,我们徽州人都是以善于经商而闻名于世,多半徽州商人以小生意起名,刻苦耐劳,逐渐累积资金而求发展,正因为此,才有了无徽不成镇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