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363200000013

第13章 仁宣之治,大明的“文景之治”(3)

等到戴纶和林长懋被押解到京后,朱瞻基又下诏由自己“亲审”。没想到的是,戴纶、林长懋他们二人毫不畏惧,竟然又在百官面前大胆谏言,斥责朱瞻基的种种过失,这一举动更激得朱瞻基龙颜大怒,立即下令将戴纶就地处死。本来朱瞻基是想将戴纶全家都满门抄斩才解恨。但经过杨士奇等人的苦苦相劝,力言此举恐怕会引起众人的非议,朱瞻基执拗不过眼前这些大臣,只好再次“虚心纳谏”,杨士奇等人也因此救下了无数无辜的性命。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戴、林二人的父亲——河南洛阳知府戴贤,太常寺卿林希文都被打入了大牢,终究没能忍受住牢狱之苦,惨死在了牢中。

事情到这儿还没结束,不知道朱瞻基是不想留下任何祸患,还是认定戴纶真的犯下了滔天大罪,他又再次下令:凡是与戴纶家有联系的“十族”,其家产全部充公。对于青年男女,比如未婚男子、未婚女子都被发配宫中,一辈子为奴为婢;对于弱势群体,比如老人、妇女都被流放边疆。不幸的戴纶终于没能逃过一劫,被判处死刑。而他的好友林长懋,也被判入狱。但他比戴纶幸运一点儿,原因是他在广西任职的时候一向为官清廉、造福一方。事发后,当地的百姓组织到京城“上访”,为了不扰乱民,朱瞻基只得对他“网开一面”。但终究却未能逃过十年牢狱之灾。直到明英宗朱祁镇即位后,才赦免了林长懋,命他继续担任郁林知府,在当地颇有政绩,印象也很好。

戴纶作为一代帝师,本应该宦途似锦,但可惜的是,他却因为直言遭来杀身之祸。而当年与戴纶一起辅助朱瞻基的陈山、张瑛二人,却以逢迎谄媚一再得宠,后来陈山、张瑛都官拜内阁大学士。后来,虽然明宣宗朱瞻基以陈山、张瑛品行不端、性格怪异,而有意疏远了他们。但与戴纶的不幸遭遇比起来,已是天壤之别。

南北取士,大明王朝的“高考”

提及“科举考试”四个字,很多人将其比喻为如今的“高考”。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不久,于洪武三年(1370年)正式开科考试。这对于“马背上打天下”的朱元璋来说,守业更比创业难。要想长治久安,就要施以教化,推进经济文化发展,才能让黎民百姓过上好日子。国家要发展,关键在人才。为此,朱元璋专门做出规定,以后选拔“公务员”,全部由科举考试来选拔。

自古“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未来局势的发展正如朱元璋所预料,士子们想当“公务员”,就像朱元璋当年想当皇帝的心情是一样的。自实行“科举考试”以来,天下读书人纷纷为之响应,人心思定,社会发展,稳定了政权的同时,也为朝廷选拔了诸多优秀的人才。后来,由于国内和周边局势的各种影响,中间停考了好几年。直到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再一次恢复了科考制度,而且正式颁布了新的“科举考试”,为大明王朝的“南北取士”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南北取士”其实是在仁宣年间确立的,但它的“导火索”却是洪武三十年(1397年)的“南北榜之争”。

洪武三十年(1397年)二月,明王朝迎来了其“三年一度”的科举会试。在主考官的选择上,有点强迫症的朱元璋经过反复斟酌,终于圈定了78岁高龄的翰林学士刘三吾为这次考试的主考官。

刘三吾,在当时可谓大儒士,是元朝的旧臣。在元朝末年,他就曾担任过广西提学。明朝建立后,他更是贡献多多。比如,明王朝的科举制度条例由他制订,还有明初的刑法《大诰》也由他作序。此外,他还主编过《寰宇通志》,这本书可以称得上是人们了解当时中国周边国家的“百科全书”。同时,他还与汪睿、朱善三人并称为“三老”,当时的人们对他印象很不错,说他是“为人慷慨,胸中无城府,自号坦坦翁”,可谓是人品才学俱佳的领袖人物。这一次,朱元璋选择他为主考,不仅是对他的认可和信任,也是对这次科举的莫大期望。

等到三月殿试时,陈获得第一名,尹昌隆获得第二名,刘仕谔获得第三名,是为春榜。据统计,此次科共录取宋琮等进士一共52人,有点凑巧的是,这次录取的居然全部是南方人,故又称南榜。那些北方举人不知是何原因,全部落选了。待公布完录取榜单后,一瞬间舆论哗然,尤其引得那些北方举人的强烈不满,他们纷纷指责主考官刘三吾,说他因为自己是南方人,就包庇南人,毫无节制地压抑北方人。六天过去了,会试落第的北方举人依然不肯泄愤,反而变本加厉,联名上书,跑到明朝礼部鸣冤告状。而在南京街头上,还有数十名考生沿路喊冤,甚至拦住官员轿子就跑上去告状。一时间,街头巷尾各种传言纷飞,有人说主考是收了钱的,也有人说主考在搞“地域歧视”,各种说法让主考们自己也有口难辩了。

坏事传千里,很快消息就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朝堂上下为之震撼,先后有10多名监察御史上书,要求朱元璋务必要彻查,还那些落榜的北方举人一个公正。这时候,朱元璋的侍读张信等人,也怀疑此次科举考试有鬼。朱元璋本人为此也很是恼怒,马上下诏,成立了12人的“调查小组”,特命侍读张信﹑侍讲戴彝﹑右赞善王俊华﹑司直郎张谦﹑司经局校书严叔载﹑正字董贯﹑王府长史黄章﹑纪善周衡和萧揖,以及已经殿试取录的陈﹑尹昌隆﹑刘仕谔等人,在落榜试卷中每人再各挑选十卷进行阅读,增录北方举人入仕。然而,调查小组经过数日的复核,到该年四月末终于做出调查结果。但是,这次的结果再一次让朱元璋瞠目结舌,经复阅后上呈的试卷,真的文理不菲、无可挑剔。可以断定的是,这次考试所录取的51人皆是凭自己的才学录取的,没有任何问题。

结果一出来,再次引起各界的哗然。那些落榜的北方举人依然不服气,再次上疏朱元璋,有人上告说张信与刘三吾相勾结,故意挑出北方举人的劣等试卷送呈皇上,并且严厉指责这是一种欺君罔上的行为。朱元璋大怒,五月突然下诏,指斥本次科举的主考刘三吾和副主考纪善、白信三人为“蓝玉余党”,尤其抓住了刘三吾在10多年前曾上书为胡惟庸鸣冤的旧账,再次认定刘三吾是“反贼”,随后便把他发配到了西北。其他涉案的诸官员也未能逃此一劫,都受到了严惩。曾质疑刘三吾的张信更惨,因他被告发说曾得到过刘三吾的授意,最后落了个凌迟处死的下场。其余诸人也被朱元璋毫不留情地被发配流放,只有戴彝、尹昌隆二人幸运免罪。原因是他们在复核试卷后,列出的中榜名单上有北方举人,这才救了自己一命。

尔后,朱元璋决定亲自阅卷,录取了任伯安等61名为进士。同年六月殿试,黄观获得第一名,韩克忠获得第二名,王恕获得第三名,是为夏榜。因录取的61人全是北方人,故又称北榜。这就是著名的明代“南北榜之争”,又被称为“春夏榜之争”。

朱元璋的一系列作为,虽然暂时缓解了科考矛盾,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到了明仁宗时期,录取名额不均衡、不公正的问题依然没能消除。为了能够彻底地缓解矛盾,明仁宗征求了大学士杨士奇的意见,决定以后实行“南北分省取士”。又过了不久,明仁宗去世了,刚刚登上宝座的明宣宗又继续采用了明仁宗的政策,分省取士,分配名额,力求做到“一碗水端平”。这看似“一碗水端平”的做法,其实也凸显了当时潜藏已久的不正当竞争。

明称贤相,必首“三杨”

明朝曾经流传这样一句话,“明称贤相,必首三杨”。所谓“三杨”,就是指明朝前期内阁大学士杨士奇、杨荣和杨溥三个人。他们都是历任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明英宗四朝(1403-1449年)的重要权臣,在朝臣中德高望重、声誉卓越,是股肱之臣,可称得上是明朝前期政坛上的“元老级”人物。

他们三个人因为居住地和郡望都不一样,为此,人们称有学行的杨士奇为“西杨”,称有才识的杨溥为“南杨”,称有雅操的杨荣为“东杨”。也正是在他们三个人的大力辅佐下,明朝在洪武之后的半个世纪内,呈现出“天下清平、朝无失政、中外臣民翕然”的大好景象。他们的功德和政绩,在杨家的族史上留下了最为光辉的一笔。他们三人的确是功德无量、居功至伟。

杨士奇,江西泰和人。在他年幼时,因为出生贫寒,父亲又早逝,孤儿寡母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难上加难。被逼无奈之下,母亲也改嫁了。为了能够生活自立,他便在湖广一带当了教书先生,过着平静的日子。直到建文初年,在王叔英的极力举荐下,他以布衣身份进入了翰林,充任编纂官,并参与了《太祖实录》的编修工作,正式开始了从政的生涯。到永乐初年,他又与明朝第一才子解缙等人被朱棣一起选入内阁。等到明仁宗即位以后,因为一直备受仁宗的信任与恩宠,他又以东宫旧臣的身份,被升为礼部左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并长期主持内阁,这也是他仕途最得意之时。明仁宗去世后,他继续成为明宣宗朱瞻基的首席顾命大臣。

杨荣,福建建安人。他警敏通达,善于察言观色,在文渊阁治事三十八年,尤其擅长谋划边防事务。然而,由于他恃才自傲、狂妄自大,总是容不下他人之过错,常与同事产生过节纠纷。甚至还经常接受边将的馈赠,惹得不少人非议。建文二年,杨荣考中进士,被授予翰林院编修。建文四年,等到朱棣进入南京之时,杨荣便和解缙、杨士奇等人一同迎附。永乐初年,因为他思维敏捷、足智多谋,深得朱棣的大力赏识,并多次跟随朱棣北征,规划边务、参决军事,他的贡献最为突出。明仁宗即位后,他又先后被升为谨身殿大学士、工部尚书。到了明宣宗的时候,又加少傅,赠太师。明英宗正统五年去世。

杨溥,湖广石首人。他和杨荣同为建文二年进士,同授编修,但是他们两人的仕途经历却大不相同。杨荣因其后被检入内阁,又跟随朱棣北征而成为永乐帝的近臣。而杨溥却在永乐年间被太子朱高炽封为洗马官,成为太子身边的官僚,也因此遭到汉王朱高煦夺嫡的再三陷害,一度为这场夺嫡斗争而入狱,一入狱就是十年。但是,他在牢房中依然读书不辍。直到明仁宗即位后,杨溥才终于获释,并主持修建了弘文阁。宣宗即位后,杨溥又进入内阁,开始与杨士奇、杨荣等大臣共掌机要,并升为礼部尚书。待到正统初年,“三杨”便完全以“三朝元老”而构成了一个稳定的“政治三角人物”。

“三杨”中,先来说杨士奇,他先后受到过明仁宗、明宣宗、明英宗三位皇帝的信任和重用,也因此引来其他大臣们的妒忌。仔细算来,他在文渊阁处理政事足有四十年,在明朝的任职时间算是最长的了。为官多年,他一直本着顾全大局、不计小处、兢兢业业的态度,不仅关心民情,请求减免赋税,缩减官田,审理积案,减汰工役,还想尽一切办法安抚逃民,惩治那些贪官污吏。为此,他深受广大百姓的爱护和拥戴。又因为他慧眼识人、善于选拔新人,他推荐的于谦、况钟、周忱等人后来也都成了明朝名臣,他的功劳的确不小。

再说杨荣,他在文渊阁任职的时间没有杨士奇长,好像只有38年,但也很不错了。他凭借机敏通达、善于观察、多谋能断的诸多优点,深受朱棣的赏识。人们都知道,朱棣一向脾气暴躁,每次遇到大臣议事未决,就总是大发雷霆,迁怒于朝臣们。但是,只要杨荣来到朝堂,朱棣马上就会变怒为喜。毫无疑问,议事自然也会有个好的结果。此外,杨荣曾五次随朱棣出塞,两次巡边,立下军事大功。皇室对杨荣的优遇可谓是厚重多多,这是其他人所不能比的。但他却从未因此恃宠骄矜,一直在坚持着他“事君有体、进谏有方”的本分。杨荣的一生竭尽才智、安定社稷、爱民亲仁,尚不失为贤相。

最后说杨溥,因为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情感,以至于他没有杨士奇、杨荣那样优秀、那样卓越。但是也正因为他成熟、稳重的个性,朝中的许多大臣都从心底里佩服他、支持他。明宣宗也十分信任这位阁臣,对他提出的建议也总是认真对待、虚心接纳,君臣关系甚是要好、融洽。在“三杨”执掌内阁的这段时期,被认为是明朝国力最强、政治最清明的时期,也呈现出了“仁宣之治”的局面,这种盛世局面的形成,“三杨”功不可没。

他们三人,不仅在政治上有着极高的地位,在文学上也有着很高的造诣。明朝建立以后,随着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也逐渐形成了许多新的文学流派,“台阁体”就是明代出现的第一个文学流派,它的代表作家就是“三杨”。其中,杨士奇的代表作是《东里文集》,杨荣的是《杨文敏集》,杨溥则有《文定集》。多年来,由于“三杨”拥有较高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而且文学成就也突出,这使得那些追逐功名利禄的士人们垂涎三尺,也开始拼命学习。得官之后,他们又竞相摹仿传习,以致相沿成风,成为影响很大的一个文学流派。

同类推荐
  • 宋朝地主

    宋朝地主

    一个现代人经过磨难穿越回宋朝成为大地主的故事。
  • 明末之土地公的野望

    明末之土地公的野望

    明末,近代中国悲壮之根源,华夏五千年沉重的一幕。本书要做的不是重现历史,也不是派个现代人回去热热闹闹过把修改历史的瘾,而是借主角战刀之犀利,激荡迷雾中的十七世纪,发展出一个崭新的文明。不想在简介中写太多煽情的文字,只想洛列些将会遇到的情节:第一次亚洲大战,参战国超过二十个,参战士兵超过五百万;第一次世界大战,欧亚美最强国家之间的激烈冲突,光是中国投入的士兵数量就超过一千万人;第一次星球大战,参战者为......而这一切将会在明朝末年二十多年的时间内展开,将会波澜壮阔而扣人心弦。最近不少朋友在我这宣传自己的书,我本来都是置顶的,但是书评区篇幅有限,我只好把那些作品统一放在一起置顶并宣传了。<br>《死神启示录》《战国逆风行》《上海滩皇帝》【重生如梦】[以牙还牙]<云雨和绅传>
  • 谈闲说怪(下)

    谈闲说怪(下)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史、又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泱泱大国。中华民族早就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前赴后继,绵延百代。
  • 复汉

    复汉

    凿空西域,布威四极,穷天彻地,莫不宾服,自强秦而继两汉,越流沙而望瀚海,宇内八方,莫非王土,中华之强悍威武,至此已极。而自西晋八王之乱以来,五胡乱华,遍地膻腥,当浑身羊皮,透体肮脏的胡人横行中原,以汉人为“两脚羊”而食,以书籍为废纸而焚时,巍巍文明在辗转呻吟,煌煌历史在呼唤英雄。华夏民族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亡国灭种,近在眼前。现代人刘正穿越南朝,惊魂未定之际,便听到一个声音:大秦苻坚符天王,拥兵百万,投鞭断流,要攻伐南朝了……P.S.:这次紧跟潮流,专注主线,不搞POV了
  • 穿越在旧石器时代

    穿越在旧石器时代

    一个探险者,驴友,野外生存专家穿越在距今1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设置陷阱捕猎、编织渔网捕鱼、利用晒、煮法制盐、烧制陶器、种植五谷、圈养畜牧、......,创造文字、冶练青铜、建立旧石器时代最强大的军队、征服部落、建立帝国、创建文明。发迹于清池川,崛起于伊洛河,攻略河洛,向东逐鹿中原,向西西进关中平原,向南将文明发展到长江流域,建立一个疆域远大于商周,拥有高度文明的帝国。这是一本关于在旧石器时代种田、创造、征服、帝国、文明的爽文!请大家点击、收藏、推荐个。
热门推荐
  • 我的前世大有问题

    我的前世大有问题

    身为高中生的宁夜,某日遭遇了人生最大的惊喜,喜当爹了!一只萌萌哒的小女孩,突然冲过来抱住他的大腿,眼泪汪汪地道:“爸爸,终于找到你了!”自此,他的人生进入了无限崩坏模式——(同题材新书,《前世管理局》,欢迎前来品尝!)普群:533427458(无门槛)
  • 位面无限

    位面无限

    2012,世界末日。不是丧尸病毒肆虐,不是全球核战争,不是地震海啸,也不是太阳突然消失,而是位面降临!存在于平行宇宙的各种人类幻想世界,通过位面重叠,降临到了真实世界。一个普通年轻人,在位面降临的那一夜,突然得到了一份来自未来的礼物......(现实版无限流,或者说无限版末世流)
  • 别离再续

    别离再续

    穿越?还是穿书?作为一个21世纪的职场小白,沈安然觉得穿越大神是看自己的生活太安逸,人家穿越都是穿越成女主,自带各项技能,带着男主走向幸福生活,而自己则是穿越成书中炮灰女配,这个女配就是衬托女主,幸福生活的反面教材,书中5岁的沈安然就因为一场意外失去父亲,从此开启悲惨的生活,在青春还没有萌芽的时候就失去任性的资本,和那些恶毒女配不同的是,她作为女主儿时的小伙伴,最后的最后生命止步于28岁,当自己穿越成书中的符号时,且看沈安然能不能活出自己的人生。
  • 暗客传说

    暗客传说

    他们是一群让警方束手无策的犯罪天才,政法机构眼中最凶残的邪恶化身,行走在黑暗中无与伦比的超能战士,上百年来,在这个貌似和平其实危机四伏的世界,与法警进行着水火不容的战争。较量,似乎永远没有结束的可能,这一天,一个刚被学校开除的男生,背负神秘的使命,来到他们中间,一切开始改变……
  • 居家生活的500个魅力科学

    居家生活的500个魅力科学

    健康的生机饮食几乎是现代追求健康饮食的人最后唯一选择,而这种健康饮食如何落实在我们的三餐中,却又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在健康的理念中,我们常听到“早餐吃得好、午餐吃得饱、晚餐吃得少”的口诀,事实上这是很重要的饮食原则。依照人体的生理时钟,早上时间身体的重点在排泄,下午时间重点在补充营养,晚上时间重点在分配营养及修补一天的损耗,所以一日三餐在餐饮的设计上,极其重要。
  • 宿命之城

    宿命之城

    他——拥有温柔的名字,温雅的面孔,实则不择手段,惨绝人寰。她——拥有曼妙的嗓音,倾城的姿容,实则不畏强权,冷倨傲骨。他们邂逅于烂漫的樱花下,那座开满樱花的宿命之城!疯狂缠绵的情网中,到底谁是谁的宿命!
  • 预言从赊物开始

    预言从赊物开始

    古有赊刀人,賒刀与人,留下谶(chèn)语,待预言应验后前来收钱。今有赊物系统,赊物与人,同时留下谶语,不过预言应验后,得到的可不仅仅是钱……章扬逸为女友治病欠下大量外债,可是女友病好之后离他而去,心灰意冷之下准备出售祖传古刀还债,却不料开启了系统,而第一个任务的谶语,就是小姐姐你印堂发黑,最近必有血光之灾……(本故事发生在平行世界,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真爱谛情

    真爱谛情

    现代女子江怡为了救已经没有心跳的心上人承歆,千方百计求系统,系统告诉他唯一的办法就是进入空间,找到真爱碎片,合成真爱之心,方能救承歆一命,但这真爱之心需要99个真爱碎片,意味着江怡要跑99个空间,江怡说过,无论什么付出什么代价,只要承歆能活过来,什么代价他都愿意承受.系统还告诉江怡,第一个任务里,会有一个叫许萦的人将真爱项链给她,里面有承歆的身体和灵魂,以便用来承载真爱碎片......
  • 我乃情报商

    我乃情报商

    九世重生,帝王做厌了,权势玩够了,挥霍过的金银,加起来可饶万古大陆三圈。这一世,这个逃了阎王爷一次又一次轮回的奇葩,竟然做起了情报商的勾当,混迹在黑市之中。“我是北小天,夺人钱包,是我的使命,坑蒙拐骗,是我的天职。我是情报商,我为自己代言!”
  • 哭泣的夏天

    哭泣的夏天

    为了躲避父母的逼婚宇轩带着女朋友毅然离开L市来到了D市开始了一段从未经历过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