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276200000021

第21章 大乘佛教的慈悲观及其在心理治疗中的转化作用

心,是佛教和心理学共同关注的重点所在。在我们的内心,既有良性潜质,能够发展出高尚人格,带来幸福安乐;也有负面心理,并由此滋生心理疾病,制造痛苦烦恼。当身体出现疾病时,我们都会及时治疗,以免延误病情,损害健康。而当心灵出现疾病时,同样需要重视,需要积极对治。虽然这种疾病是无形无相的,但若掉以轻心的话,其危害绝不亚于身体病变,发展到极致还会使人走上绝路。据有关资料显示,因心理问题致病乃至死亡的人数正在逐年上升,不容忽视。

在治疗范围上,心理学比较偏向心理疾病的治疗。它所关注的主要在于病态的、非常规的心理,至于人类共有的贪嗔痴等烦恼习气并不在其解决之列。而在佛法修行中,不仅要解除负面心理,同时也重视正面心理的建立。在佛陀成就的三德中,断德是由断除烦恼而成就,是对负面心理的彻底解脱。而智德和悲德分别代表大智慧和大慈悲,是人类潜在的良性心理品质的完全展现。其中,智慧偏向自利,而慈悲偏向利他,它们共同构成了大乘佛教自利利他、自觉觉他的内涵。尤其是对慈悲的修习和实践,更是大乘佛教不共声闻的殊胜之处。以下,将从三个方面简单介绍一下大乘佛教的慈悲观及其在心理治疗中的转化作用。

一、何为慈悲

1.慈悲

慈悲,是生活中经常提及的一个词。我们评价某人富有爱心时,会说“他很慈悲”,这时的慈悲,是德行的象征。我们希望博得他人同情时,会请求对方“发发慈悲”,这时的慈悲,又代表一种实际帮助。

至于慈悲和佛教的关系,很多人可能会知道“出家人慈悲为怀”这句话,但并不知道,慈悲一词本就出自佛典。慈,是慈爱众生并给与快乐;悲,是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两者虽然有着不同侧重,但其实是相通的。因为究竟的给与快乐,必然包含着拔苦;而真正的拔苦,必能带给对方快乐。

在佛教中,慈悲既是一种实践的法门,如慈心观等,同时也是佛菩萨所成就的悲智两大品质之一。作为佛菩萨品质特征的慈悲,并不是一个泛泛的概念,而有着特定的内涵和考量标准。那么,佛菩萨的慈悲又有什么特点呢?

2.大慈大悲

佛菩萨的慈悲,特点就在于大慈大悲。所谓大,即慈悲的无限扩大。这种慈悲的对象,包括亲人,也包括冤家;包括人类,也包括动物,包括六道一切众生。换言之,只要还有一个众生是我们不愿利益的,是我们漠视甚至敌视的,就不是佛菩萨所成就的大慈大悲。而从另一方面来说,佛菩萨的慈悲又是长远的,是尽未来际永不改变的。所以说,这种慈悲是有着量化指标的,是可以对照心行进行检测的。

而我们平时所说的慈悲,也许只是针对某个人,比如母亲对儿女的慈悲,虽然强烈,但并不普遍,不能扩展到儿女以外的其他人;也许只是由重大灾难所激发的情感,如四川地震时全国上下所表现出的关爱之情,虽然普遍,但并不持久,不能一以贯之地保持下去。原因是什么?因为凡夫是有“我执”的,这种执著蕴含着强烈的自我重要感,使我们本能地关注自己而忽略他人。父母对子女的关爱,看似忘我,但多半只是对“我”的一种延伸,所以这种慈悲无法继续扩展到其他众生。也正是因为有“我”,我们才难以对“我”以外的“他”保有持久关怀。即使因特定事件使这种情感被激发起来,但一段时间后,又会习惯性地转向对“我”的重视。如果不通过禅修加以纠正,这个“我”将始终占据主导,使我们忽略甚至忘记,世间还有许许多多需要帮助的人。

3.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佛菩萨之所以能成就无限的慈悲,关键就在于,他们已证得空性,已体认无我,已消除自我和众生之间的对立和隔阂,所以这种慈悲又称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所谓无缘,就是没有任何亲疏、爱憎之分,没有哪个众生是菩萨舍弃的,是菩萨不愿施以援手的。所谓同体,就是将众生和自己视为一体。就像你的脚扭伤时,手自然会去抚摸以减轻疼痛,这种帮助是身体的自然反应,是不需要加以考虑的。而在疼痛没有解决之前,这种帮助决不会半途而废,也不会去分别手是施恩者而脚是受惠者。

菩萨对众生的慈悲也是同样,观音菩萨之所以能“寻声救苦”,之所以能“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也正是因为体证到众生和自己本来就是一体。因此,这种帮助不需要任何条件为前提,不需要考量其中是否有利可图、能否得到回报。同时,这种慈悲是“三轮体空”的,不存在施者和受者之间的对立。正如《金刚经》所说:“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因为无我,才能无住;因为无住,才能无限。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将现有的这点慈悲扩大为佛菩萨那样的大慈大悲呢?这就需要通过相应的禅修训练。

二、慈悲的修习

1.开启慈悲心

在修习慈悲之前,首先要认识到,这一心理对生命发展的意义所在。相信很多人会对慈悲这一品质表示认同,表示赞叹,但未必愿意身体力行地去实践。因为在人们心目中,慈悲似乎就意味着奉献,意味着付出,意味着个人利益的损失。这种患得患失的心理,使很多人只是将慈悲作为一种说法。即使做一点,也无法像对待自己那么在意,那么投入。因为在我们心目中,他人始终被排斥在自己之外,而自利与利他也始终是彼此对立的。

但佛教告诉我们,慈悲不仅是利他的善行,更是一种使人格得到提升的自利行为。当我们对他人心怀慈悲时,内心是调柔而开放的。这种调柔能使我们感到安宁与祥和,而这种开放则能使我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这个角度来说,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如果能认识到这一点,慈悲就会成为主动自觉的行为。因为我们在付出的同时就在收获,这种收获不在于他人的回报,而是自身心理的改善。

但这种认识还是基于自利,或者说,是把利他作为自利的途径。一旦面对具体的、形形色色的众生时,新的考验又出现了。因为凡夫心是有好恶的,是不平等的,尤其是对那些我们没有好感的众生,即使当作任务去做,也是勉为其难的。这样的慈悲,往往会使我们感到沉重而退缩。那么,如何才能使慈悲快速成长,成为内心的主导力量?

2.慈悲的修习

大乘佛教中,主要为我们提供了三个修习项目,由此成就慈悲的广度、力度和纯度。

一是广度,通过发起菩提心,使慈悲得到扩大。菩提心,是觉悟而又利他的心,不仅要自我觉悟,更要帮助一切众生走向觉悟,究竟解除生命存在的一切痛苦。这种崇高的利他主义愿望,是慈悲得以扩展的强劲动力。但我们内心还有种种其他愿望,怎样才能使菩提心不因干扰而模糊?这就需要受持菩提心戒,通过庄严的宣誓对此进行确认,使这一愿望真正成为生命的立足点。当我们像誓言中所说的那样,时时心系众生并尽力给予帮助时,心量就会逐渐打开,慈悲也会随之增长。

二是力度,通过修习菩提心,使慈悲得到强化。受持菩提心戒,只是在内心播下菩提种子,但面对无始以来的串习,这种力量是微不足道的,这就必须不断为之提供养分。一方面,是在座上修习菩提心仪轨,每天提醒自己,以“利益一切众生”为使命;另一方面,还要将这种愿望落实到生活中,带着这种愿望去做每件事。通过正确而又持续的修习,使慈悲种子茁壮成长,成为具有绝对优势的主导力量,成为想忘也忘不了的强烈意愿,成为不受任何外在影响左右的终极目标。

三是纯度,通过修习空性见,使慈悲得到升华。凡夫心是错综复杂的,所以,我们在长养慈悲的同时,往往还伴随着自我、贪执、嗔恨等不良心理。比如有些人是为了博得名声而利他,有些人则会因行善不得理解而心生怨恨,这都会障碍慈悲的成就。因为我执,而难以无限;因为爱憎,而难以平等。所以就需要修习空性见,认识到自我及外在世界是因缘所生,其中没有固定不变的特质。我们执以为真实的一切,只是自我的设定和颠倒妄想,并非客观世界的真相。如果我们具备这种认知,不良心理将失去依托基础,并在空性见的观照下挥发一空。当夹杂于慈悲中的杂质被逐一剔除,才能成就佛菩萨那样广大而纯净无染的慈悲品质。

三、慈悲在心理治疗中的转化作用

1.慈悲能加强人与人的沟通

对于心理治疗师来说,与人沟通也是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之一。但仅仅依靠技巧,未必就能真正走入对方的内心。比如“共情”的运用,要求治疗师从病人的视角看待世界,以此进行沟通。但正如心理学家欧文·亚隆教授所说的那样:“真正了解一个人的感受是极其困难的一件事情,太多的时候,是我们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在其他人身上。”

障碍这种“共情”的,正是我执,是强烈的自我重要感。这就使得我们总是带着自己的标准和好恶看待问题,无法做到真正的共情。而大乘佛教的慈悲,则是以强烈的利他主义愿望为前提,这是走近对方、接纳对方、包容对方的首要条件。在修习慈悲的过程中,要在空性见的观照下不断克服我执,摆脱自我中心感,这样才能消除自他双方的隔阂,走进对方的心灵世界,达到真正共情的效果。

大乘佛教有一部《入菩萨行论》,由寂天菩萨所造。这部论典为我们提供了一套“自他相换”的修法,其理论基础就是认识到我执的过患和利他的利益。具备这一认知,进而将对自我的重视转向一切众生,把对众生的漠视转向对待自己。换言之,就是将自我和众生在心目中的地位进行对换。这种修习可以帮助我们舍弃自我的重要感,建立利他之心,也是达成共情的善巧方法。

2.慈悲能化解各种心理问题

常规的心理治疗,往往是通过某种外在疏导帮助患者。这种方式确实也能解除一些心理问题,但未必能从根本上斩除病根。因为我们的生命是以迷惑和烦恼为基础,这将不断制造问题,使我们永远处在被动状态,疲于应付。

而佛教修行不仅是以正见解除病态心理,同时更重视正面心理的建立。这种正面心理,也就是佛教所说的正念,慈悲便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当然,普通人的慈悲也具有化解嗔恨等其他负面心理的力量,但作用毕竟有限。大乘佛教所说的慈悲,是建立在空性慧的基础上。这种空性慧代表心灵内在的觉醒,也是生命本具的自我解除烦恼的能力,是佛菩萨所以能解脱自在的根本所在。也正因为空性慧有如此威力,建立在空性慧基础上的慈悲,自然具备化解一切心理问题的能力。就像有着超强免疫力的身体,本身就能应对一切病毒的入侵,使之没有可乘之机。即使原本已经发生的病变,也能随着免疫力的提高而自我调节,恢复健康。所以说,这种力量才是化解心理问题的根本。

以上,主要从大乘佛教的角度,介绍了佛法所说的慈悲与世间慈悲的异同、佛教对慈悲的具体修法和完善途径,以及慈悲在心理治疗中的作用,希望我的发言对大家有所启发。

同类推荐
  • 星云日记7:找出内心平衡点

    星云日记7:找出内心平衡点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中的第七册。收录星云大师1990年9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的日记,记录了星云大师生活、工作、弘法度众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等,全书分为“不忘初心”、“如何自处”、“找出内心平衡点”、“皆大欢喜”四部分。这是一份特別的日记,内容不仅是大师个人生活点滴,也是人生的省思,它来自众生,属于众生,读“星云日记”,仿佛进入一个开阔的胸怀,一页内心最深层的省思。
  • 禅宗与道家

    禅宗与道家

    本书以专题研究的方式,系统阐述禅宗与道家的宗旨、源流、修持和影响。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禅宗与佛学”,对佛教产生的历史背景,大小乘佛教的基本教义,禅宗的传承,奠定后世禅宗思想基础的六祖慧能的事迹等,做了精湛的论述。下编为“道家与道教”,对隐士和方士的由来,养神、服气、饵药、祀祷的派分,老庄之学,齐燕之风,阴阳五行,神仙丹道,道教的形成与演化,以及道家与道教对古代天文、历算、地理(堪舆)、物理、化学、医药等自然科学的贡献等,做了深有见地的剖析。
  • 金刚经·心经·坛经(中华国学经典)

    金刚经·心经·坛经(中华国学经典)

    《金刚经》全称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是初期大乘佛教的代表性经典之一,也是般若类佛经的纲要书。在中国佛教界,《金刚经》流行得极为普遍,如三论、天台、贤首、唯识等宗派,都各有注疏。尤其是自唐宋以来盛极一时的禅宗,更与《金刚经》有深厚的渊源。宋代,出家人的考试,有《金刚经》一科,也让我们从中看出《金刚经》的弘通之盛!
  • 金阊区志

    金阊区志

    本志上限追溯事物发端,下限止于1999年,重点记述了1951年苏州市金阊区建区以来的自然、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佛经故事

    佛经故事,总是带给人们深刻的启迪。佛经是佛教文化的源头,要想走近佛教文化,必须对佛经有所了解。但佛经卷帙浩繁,博大精深,别说我们普通人,就是得道高僧、佛学专家,穷其一生,也难识其万一。佛教故事选择了浩瀚佛学故事中的一些容易理解且有故事性的经文,用说故事的方式介绍给大家。佛经故事大多是以人物、动物,佛事、世事为主题,无不处处寓意学佛信佛,劝善向善,戒贪惩恶,而又不离开佛教的本意。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献世界

    献世界

    一个即将毕业的小年轻,突然面对天地巨变,他该何去何从?
  • 我会等你哪怕一辈子

    我会等你哪怕一辈子

    高三十五班李毅与高二十五班李雪的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秀丽江山·白虎卷

    秀丽江山·白虎卷

    刘縯遇害,在阴丽华情绪极为低落的时候,刘秀出乎意料地向她求婚。阴丽华冲破一切阻力,与刘秀结为连理,后女扮男装,执著地跟随刘秀去河北任职。刘林等人起兵谋反以后,四处捉拿刘秀,刘秀一行开始逃亡,历经艰辛磨难……迫于时局,刘秀与真定王刘扬联姻,娶其外甥女郭氏为妻。丽华心灰意冷之际却遭绑架,原来更始帝刘玄一直对丽华怀有复杂的情愫……赤眉军起兵之后,刘玄被杀,而阴丽华与郭氏的谋面无可避免……兵荒马乱的年代,一个寻常农夫如何登上帝位?巍巍汉宫内有着怎样的权力与爱情角逐?而千年一见的帝后深情结局又将如何?阴谋、政治、爱情、亲情交织成一部气势磅礴的华丽穿越经典——青龙卷、白虎卷、玄武卷、朱雀卷。
  • 如果没有叶

    如果没有叶

    她的眼睛通红一片,随着她的动作,身上的血管愈加明显,露出的胳膊,小腿,脸上脖子都是血管密布,犹如一个还在母亲肚里的婴儿,皮肤显得如蝉翼般薄。美丽的魔女,这是风阡叶的第一印象。那个无助,落寂的瘦小的背影,露出一截白皙,纤细的小腿,风儿扫落叶,吹树叶,吹起一层枯叶,扫下几床新芽。落在果儿肩上,睡在咕咕头上,记在阡叶心上。
  • 羽见风息

    羽见风息

    今穿古,架空!风息穿越成了草原小部落的小公主,过上了左手羊肉串,右手羊排的惬意日子。最后打算去汉人的边关拐个将军做夫君,哈哈!
  • 流氓王妃

    流氓王妃

    要问天下第一聪明人付丞相的小女儿是个什么样的人,那真叫一个众说纷纭了。“我们家小姐很奇怪,让人从来看不透的。”贴身丫鬟陌儿如是说。“零儿当然是最可爱,最聪明,天下无双的。”付家某个终极妹控如是说。“嗯,是个很聪明的棋子。”当朝皇帝如是说。“幸而为女儿身,若是男儿身,恐怕我西齐又该头疼了。”邻国的晋安侯如是说。而作为深受其害的安逸王,他只有一句话:“她根本就是个流氓!”--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那些年我们一起守护的世界

    那些年我们一起守护的世界

    由于战火的洗礼,城池惨遭破坏,家人都被杀死,唯独剩下主人翁穿越红色大陆,奇幻峡谷,练就绝世武功,却不曾想一个巧合由重新回到过去,开始新的人生
  • 我可是魔龙

    我可是魔龙

    身为魔龙之子,米诺·莱克斯·麦力多德,深深地相信着,这个世界出了问题。魔龙没做过恶;巨龙害怕公主;勇者总是跑来喝闷酒;……米诺:果然还是这个世界的问题吧!!!我果然还是待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