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276200000011

第11章 心,人生的导演(1)

在人生舞台上,每个人都投入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起先,是父母的孩子;后来,又成为孩子的父母。与此同时,还担纲着形形色色的职业身份、社会身份。事实上,在这场无休止的连续剧中,我们有着演不完的角色。即使眼前这个角色命终,不过下场片刻,又会换上另一副面目登台。

戏中,多数都是敬业的演员,以至于入戏太深,完全沉溺在角色中,以为这是人生全部。于是乎,忙得想不起“我是谁”。或者说,根本不曾想过,角色以外的那个是什么。常常,我们会听到一个声音在向自己发号施令,但一入戏,就忘了回头看一看,这声音究竟来自哪里。其实,那正是一个隐形的导演,一个不断指使我们如何演绎角色的导演。

这个导演的名字,就是“心”。

心是什么?心与人生的关系如何?

一、心是什么?

1.心是多元的

佛法将心分为心王和心所。心王,是心灵世界的主人;心所,则配合心王的各种心理活动,包括善、不善、无记(非善非恶)三类。从这个角度说,心又像是个王国,有国王当政,百官辅佐,有忠臣卫国,也有奸臣谋私。

心的各个因素虽然独立,但心理活动却是复合作用,由诸多因素配合完成。正如国王行动必有臣下辅佐一样,心王亦非单独活动,必有相应心理与之配合。唯识典籍将之归纳为六位五十一心所,它们辅助心王完成各种人生活动。

其中,作意、触、受、想、思五种为遍行心所,心王活动时必随之生起,犹如不离国王左右的贴身侍卫一般。而善、不善心所的作用,则与忠臣或奸臣相仿佛。当意识与善心所(无贪、无嗔、无痴、惭、愧等)相应,便产生善(道德)的行为;与不善心所(贪、嗔、痴、无惭、无愧、自私、放逸等)相应,便产生不善(罪恶)的行为。

认识心理的各种因素,我们才能进行有效管理,增强善心所,抵制恶势力。而不像蒙昧无知的昏君那样,大权旁落,一任属下肆意妄为。如果那样,我们就失去了人生的基本自主权,幸福就更是遥不可及了。

2.心是缘起的

佛法是缘起论,认为万物由因缘和合而成,所谓“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心理活动同样如此,皆依因仗缘而起,绝非偶然。因,是心理因素;缘,是相关境界。

比如,见财起贪是贪心的作用,害怕黑暗是恐惧的作用,因作恶而内心不安是良心的作用,想起某个怨敌而咬牙切齿是嗔恨的作用,被人占了便宜而耿耿于怀是悭吝的作用,看到别人功成名就而失落难过是嫉妒的作用。其中,贪心、恐惧是因,财物、黑暗是缘。因缘具足,方能引发相应心理活动,任缺其一皆不得成熟。

尽管如此,因、缘仍有主次之分。虽然外境是引发心理活动的导火索,但内因才是根本所在。同时,意识本身具有极强能力,即使不曾面对外境,也可通过回忆分别引发相关心理活动。

认识因、缘的相互作用,我们就可以知道,改善外境固然对心行有一定影响,但关键还应从心的本身下工夫。否则,作用必定是暂时而收效甚微的。

3.心是行为之本

凡夫往往心随境转,从表面看似乎物质决定意识,其实这是由于对内心缺乏了解所致。古时,郑国有大夫名子产,有人赠其宝玉,他坚辞不受,谓:“尔以玉为宝,我以不贪为宝。”可见,没有贪心为因,即使面对诱惑也不会为之所动,丧失原则。

因,好比深埋于土壤的种子,由阳光、雨露滋润而生长壮大。种子虽隐没不见,却是作物成长的根本。人人皆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之理,所以然者,乃因所种分别是瓜或豆的种子。不同的种子,会在同样的阳光雨露下结出不同果实。

我们的心,便是引发各种行为的种子。有怎样的心,便会导致怎样的行为,导致怎样的人生结果。很多人向往成功,但往往只关注外在条件,如文凭、能力、资金、人际关系等,却忽略了对内心的训练。当然,不能否认外在条件的作用,但就目前的发展趋势,已很难将文凭、资金作为个人的特有优势。在全球化到来的今天,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农人在播种时,都会选择优良品种。若选种有误,即使辛勤耕种,也会事倍功半,乃至颗粒无收。这些优秀种子,正是通过精心培育而来。同样,我们想要在人生收获成功,也应努力调整心行,去除其中所有不健康元素。如是,无论遭遇得失、荣辱,还是挫折、障碍,皆能从容面对。自身问题解决了,再辅以相应的外在条件,才能成为真正的成功者。否则,即使一朝暴富,侥幸领先,没有正确心态,也难以长久保持。

4.心是苦乐之源

在这个物质化时代,人们习惯以财富决定一切,并将苦乐维系于此,一味向外追逐。但随着条件的不断改善,痛苦,似乎仍是有增无减;快乐,多半还是昙花一现。原因何在?正是忽略内心所致,不知心在苦乐感受中的重要作用。

烦恼,是人生痛苦之源。烦为扰义,恼为乱义,是扰乱内心的不安定因素。究其根源,则是无明和执著。失恋之痛源于对感情的执著,破产之苦源于对金钱的执著,失败之恨源于对成功的执著。执著有多深,痛苦就有多大。若心不曾陷入种种执著中,对失恋、破产、失败乃至生死就能淡然处之了。所谓的“苦”,也就不会轻而易举地将我们抓个正着,将我们再三折磨。

放下这些苦因,我们就能以从容的心感受自然,品味人生。对于这样的心,快乐是无处不在的。有道是,世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世间不是缺少快乐,而是缺少感受快乐的心。如果说发现美的眼睛须经专业训练,那么,感受快乐的心同样需要经过相应调整,那就是断除无明,放下执著。

二、心非常非断

19世纪末,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率先提出“意识流”之说,认为思维活动如流水般连绵不断。这一学说不仅成为西方心理学的重要理论,并极大影响了文学、影视等艺术领域的创作。

其实,相关思想在佛典中早已有之。《成唯识论》云:“阿赖耶识为断为常?非断非常,以恒转故。恒,谓此识无始时来,一类相续,常无间断……转,谓此识无始时来,念念生灭,前后变异,因灭果生,非常一故可为转识。熏成种故恒言遮断,转表非常犹如瀑流,因果法尔如瀑流水。”认为心理活动如瀑流般刹那生灭、相似相续、不常不断。

流水永不止息,此为非断。但此刻的流水又非之前、之后的流水,此为非常。了解这一原理,可帮助我们纠正断、常二见。这是世人在认识中的两大误区,非此即彼。

1.心非永恒

持常见者,认为在物质领域有独存不变的原子,在精神领域有永恒主宰的灵魂或神我。

佛法以缘起看世界,否定世间有独存、不变之因,从而提出无常、无我的思想。我,为常(永恒)、一(独存)、不变(坚固不坏)、主宰(具有绝对力量)之义。佛法认为,无论外在世界还是内在心灵,都没有恒常不变的实体。

在我们心中,储藏了无量生命经验。意识的活动,正是以阿赖耶识的种种经验为基础,六尘境界为所缘,不断分别,引发各种心理。在伦理上,与善心所相应,即成善心;与不善心所相应,即成不善心。在感受上,因所缘境界的顺逆变化,而引发苦、乐、忧、喜之情。

正因为心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才有被改造的可能。否则,凡夫心就永远无法断除,更没有成就圣贤品质的可能。

2.心非断灭

持断见者,则认为人死如灯灭,一切将随死亡化为乌有,这是比常见危害更为严重的错误观念。须知,心的活动虽缘生缘灭、念念无常,却不会彻底断灭。事实上,每个起心动念都将在内心留下痕迹。

佛教认为,生命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无始无终。生,不是最初开始;死,更不是就此结束。今生,只是漫漫生命旅程的一个片段。现有色身虽会消失,生命洪流仍将继续。人生的一切努力,尽管终成泡影,但由此形成的业力及内心经验,将成为未来生命延续的潜在力量,尽未来际地影响着我们。

这也是改善人生的意义所在。如果死亡会结束一切,将曾经的善恶行为划上句号,那么,止恶行善又有多少意义?正是这种错误观念,导致了功利主义的盛行,为了眼前利益不择手段,无视未来后果。而了解生命真相的人,绝不以明天的巨大不幸来换取一时之乐。因为善恶行为是功不唐捐的,多行不义,不仅要付出代价,更会成为未来生命的阴影。

3.生命起点

生命有两大系统,一是受之于父母的色身系统,一是来自个体生命延续的心灵系统。生命因往昔积累,造就今生的不同起点,形成人间的种种差异。即使同胞骨肉,也存在智力、性情乃至相貌的差异。此外,更有种族、国家、宗教、经济形成的诸多差异。有人生于王室豪门,有人生于乞丐之家;有人从小智力超群,有人生来弱智低能。可以说,世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佛教认为众生平等,为何世间存在这许多差别呢?

须知,这种差别正是来自平等。在因果法则面前,众生是平等无别的,行善必得乐果,作恶必得苦果。人生的一切差别,无不取决于曾经造作的善恶行为,自作自受,无人替代。

4.把握现在

同类推荐
  •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洒脱些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洒脱些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洒脱些》分为八个部分,用最简单的文字转述了最深奥的佛家智慧。每天为生活加一点禅,经营幸福人生的必修课。
  • 读禅阅世

    读禅阅世

    苏曼殊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作家。他精通中、日、英、梵等几种语言。在小说、诗歌、散文、绘画等领域,他都取得很大成绩。
  •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本书以佛教关于出世与入世的思想精髓为核心,融合了道教和儒家的思想,阐明了什么是“出世与入世”,全方位解析了“该怎样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共分八篇,分别是:在出世中入世,在入世中出世;出世是佛法,入世是世法;出世在度己,入世在度人;以无为之心出世,以有为之心入世;以禅心出世,以分别心入世;以出世无我之心,行入世利他之事;以出世之心境,过入世之生活;以出世之心低调做人,以入世之心高调做事。
  • 禅定养心

    禅定养心

    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它渗透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观念和习惯。其中,佛教对人体医学、生活保健的认识博大精深,对身心调和与健康生活的具体要求比比皆是,它们,涉及到我们日常的饮食和呼吸,涉及到我们的道德修养,涉及到我们的情绪调节,也涉及到我们精神生活的达观和纯净……
  • 光明大手印:智慧人生

    光明大手印:智慧人生

    《智慧人生》写大手印文化对世界和人生的诸多智慧“看法”,分为两个部分:人生方向——智慧路标,人生选择——智慧问答,内容涉及怎么在工作中兼顾修行,怎么读书、怎么处理家庭矛盾、怎么影响家人、怎么对待爱情、怎么处理人际关系、修行人怎么面对日常纠纷、怎么看待社会热议的一些问题,等等。第一部分为散谈随笔,第二部分为问答形式。问答多临阵相遇,直面“交锋”,机锋外露,流于自性,妙趣盎然。本书有两个特点,一是直指人心,一针见血,切中“要害”,二是鲜活生动,包罗万象——因为问者的年龄、性别、身份、职业、行业、心病不同,问答之间便显出了一种大海般的宽广,集结了当下生活和修行中的方方面。
热门推荐
  • 南心似铁

    南心似铁

    那一年,皇权更替,她是幕后的掌舵人。她是只手搅动风云的重武帝国摄政王。“秦儿…”那风华绝代的少年在她耳边低喃,“你何时给本宫一个名分…”南秦轻倚在少年怀中,把玩着少年乌黑的发丝,“等天下太平之日,盛世华服,万里红妆,我嫁你”
  • 守护甜心:花开半夏

    守护甜心:花开半夏

    是命运本该如此,还是她上一辈子本该有错。她宁愿一辈子都不要出现在这个世界上,这个伤人伤心的世界。她一世风流,暗地里却殇人忆泪。她是否永远这样,过的不踏实,过的不安宁。她伤了哭了想走了,可却被命运挡着。命运就是她的一堵墙,永远的挡在她的面前,无法自由。
  • tfboys之我们永远爱你们

    tfboys之我们永远爱你们

    咳咳!本文是我写的第一本关于三只的小说!希望大家要多多支持偶哦!谢谢!【情节纯属虚构,不喜勿喷!谢谢!四叶草,行星饭理智粉大大滴欢迎哦!么么哒!黑粉勿进!!!】
  • 我同影帝成眷侣

    我同影帝成眷侣

    朱色在她一千零一百岁的时候,开始学做人。但是做人是一门挺高深的学问。太出格不行,太普通不行;太直白不行,太内敛不行;太随心所欲不行,太唯唯诺诺不行;太……朱色觉得,做人真难,她还是想回不周山做一块不思、不想、不动的五彩石。周言若:游戏、光脑、快餐店,它们不香吗?朱色:香!真香!
  • 两面江湖

    两面江湖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纵然江湖险恶,每日都是在刀尖上起舞,却依旧想拼尽全力护家人周全。为圆此愿,只能让自己变得更强大,甚至于去扮演另一个见不得光的角色。出生不到三日就被抛弃,时隔七年,机缘巧合下重回家园,怎奈遭遇家道变故,再次被送走。他已心灰意冷。十年后再次归来,他不会再向命运屈服。我是一个小白,因为一直喜欢这个故事,但自己文笔不好,今日鼓起勇气将它写下来,希望朋友们喜欢。大家只看故事,别在意文字,绝对让你遇见另一番不同以往的武侠际遇。表达欠缺多多体谅。
  • 鹿晗的呆萌小青梅

    鹿晗的呆萌小青梅

    四年后,她再次回归,定要让他后悔一辈子!可是在无意中却再次沦陷……痛与爱的交织,早已物是人非。她安汐妍一生就解不开鹿晗这个魔咒!四年前,他伤她到心死;四年后,他却宠她如他命。【本文实力打脸!不喜勿喷!请勿把小说与现实结合!请勿上升爱豆!】【另一本小说:《鹿晗少爷别太宠》】
  • 中二病在异界

    中二病在异界

    “我就是主角!我顶着金闪闪的主角光环!我来到这里,就是为了缔造一个奇迹!”面对着这样一片陌生的新世界,洛米修热血沸腾了。看中二少年,如何在异界缔造辉煌!谢谢支持。【作者是学生,所以一天一更。更新时间是晚上八点,嗯,八点档。】
  • 当七喜遇上可乐

    当七喜遇上可乐

    她爱蓝天白云,爱星星爱月亮,就是不爱他。她会数着银票流哈巴拉子,却不会垂涎他的美色。时空的震荡,让她失去了作为国际刑警的记忆。在这个陌生的世界,路上一不小心拾了块免死金牌,意外失身,成为王爷家的侧王妃。且看一介平民女孩如何俘获王爷心!
  • 再见我的柏拉图

    再见我的柏拉图

    全世界都知道许木槿喜欢江沐寒,却没有人知道,江沐寒也喜欢许木槿。听闻,浅兮一中的江学霸高冷,无情还毒舌,是聊天的终结者。许木槿:假的,江沐寒就是只披着羊皮的狼,老无赖。江沐寒:哦~木木是在说我吗?许木槿背后一凉“没有没有,你人见人爱,花见花开,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全宇宙最帅……”
  • 废土拾荒者

    废土拾荒者

    上面是废土,下面是城市,楠竹在两地游走。一边是权利,一边是友情,他该如何选择。熟悉的人叫他一声楠子。知道他的人叫他拾荒者。这一个关于亲情,爱情,友情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力量,权利,位面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