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12700000063

第63章 唐纪(2)

玄武门之变发生的时候,唐高祖正带着大臣、妃子在海池中乘船游玩。忽然看见岸上有一个全副武装的将军匆匆赶来,他便问:“来的是什么人?”只见那位将军跪在地上说:“臣是尉迟敬德。”高祖问:“你来这里干什么?”尉迟敬德说:“太子、齐王叛乱。秦王担心陛下受惊,特地派臣来护驾。”高祖大吃一惊,忙问:“太子、齐王现在何处?”尉迟敬德说:“秦王已经将他们杀死了。”高祖非常难过,吩咐游船靠岸。回头问裴寂等人说:“想不到会有今天这样的事发生,你们看怎么办?”

大臣们听说太子已死,眼前尉迟敬德又持矛而立,只得劝李渊改立秦王为太子。李渊无奈,只能乖乖从命,下令今后一切国家大事都由新太子李世民处理。八月,高祖被迫让位,自称太上皇。李世民当上皇帝,就是唐太宗,第二年正月改年号为贞观。

李世民是在唐统一全国后,通过“玄武门之变”而夺取帝位的。李世民功名日盛,李渊却立长子建成为太子。李建成随即联合李元吉,排挤李世民。李渊的优柔寡断,也使朝中政令相互冲突,加速了诸子的兵戎相见。当时的主要矛盾只有一个,那就是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之间的储君之争,而作为皇帝和父亲的李渊在玄武门之变前后都持消极态度。当李世民闪电般同时杀死李建成和李元吉后,这个矛盾就解决了,李唐王朝未来的继承者注定是李世民。当时形危势格,所有参与事件的人物皆命悬一线,内心的道德谴责与生死存亡比较起来是显得微不足道的。

魏徵直谏

魏徵,字玄成,河北巨鹿人,祖籍四川省广元剑阁。其时,唐太宗以虚怀纳谏著称,贞观朝谏臣云集,魏徵最为杰出。

魏徵从小失去父母,家境贫寒,但喜爱读书,不理家业,曾出家当过道士。隋大业末年,魏徵被隋武阳郡(治所在今河北大名东北)丞元宝藏任为书记。元宝藏举郡归降李密后,他又被李密任为元帅府文学参军,专掌文书卷宗。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李密失败后,魏徵随其入关降唐,但久不见用。次年,魏徵自请安抚河北,诏准后,乘驿驰至黎阳(今河南浚县),劝说李密的黎阳守将徐世归降唐朝。不久,窦建德攻占黎阳,魏徵被俘。窦建德失败后,魏徵又回到长安,被太子李建成用为东宫僚属。魏徵看到太子与秦王李世民的冲突日益加深,多次劝建成要先发制人,及早动手。

“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民找来魏徵,询问道:“你为何挑拔我们兄弟之间的关系?”魏徵却不慌不忙地回答说:“要是皇太子早听我的话,就不会遭受今天的杀身之祸了!”左右大臣都替魏徵捏了把汗,没想到李世民竟然转怒为喜,器重他的正直,任命他做了谏议大夫。谏议大夫的职责就是当皇帝的顾问,提出意见,帮助皇帝改正行政上的过失。常言道,“伴君如伴虎”。一不小心,逆了龙鳞,捋了虎须,惹恼了皇上,就可能丢脑袋。因此,历史上很多谏议大夫只会明哲保身,顺着皇帝说话。可魏徵不是这样的人,他为人正直,忠于职守,常常在朝廷上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他认为不对的事,总能当着李世民的面直说。

有一次,李世民问魏徵:“君主为什么会有明君和昏君的区别?”魏徵回答说:“君主能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就是明君;偏听偏信,便是昏君。所以君主要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这样,亲贵大臣就无法阻塞言路,便可以得知民情。”李世民听了非常高兴。

626年,唐太宗派人征兵。有大臣建议:有些男孩虽然还不到十八岁,可长得个儿大,身体壮实,也应该让他们当兵打战。唐太宗同意了。但是诏书却被魏徵扣住不发。唐太宗催了几次,魏徵就是不发。唐太宗说:“你如此大胆!竟敢扣住诏书不发!”魏徵神色自若地说:“军队强大不强大,不在于人多人少,而在于用兵得法。好比湖里的鱼和水,您把水弄干,可以捉到很多鱼,但是到明年湖中就无鱼可捞了,把树林烧光捉野兽,也会捉到野兽,但是到明年就无兽可捉了。如果把那些身强力壮不到十八岁的男子都征来当兵,以后还从哪里征兵呢?国家的租税杂役,由谁来负担呢?”唐太宗虽觉得有理,可还是不服气。魏徵不顾一切地说:“陛下,您已经好几次说话不算数,失信于民了!”唐太宗大为恼怒,说:“你胡说!我什么时候说话不算数?”魏徵说:“陛下即位之初,曾经下诏:拖欠官府东西的一律免除,然而直到现在官吏们还在催收,这难道不是说话不算数吗?您曾经下过命令,只征十八岁以上的男子当兵,可您这回又要征不到十八岁的,这又是什么?如果老是像这样说了不算不讲信用,百姓还会拥护您吗?”魏徵一席话,使唐太宗哑口无言。于是唐太宗重新下了一道诏书,免征不到十八岁的男子。从此,唐太宗对魏徵更加信任与敬重了。

有一次,唐太宗从长安到洛阳,中途在昭仁宫(今河南寿安)休息,唐太宗认为对他的用膳安排不周。魏徵批评唐太宗说:“隋炀帝就是因为常常责怪百姓不献食物,或者嫌进献的食物不精美,遭到百姓反对,才最终灭亡的。陛下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小心谨慎。如能知足,今天这样的食物就应该满足了;如果贪得无厌,即使食物好一万倍,也不会得到满足。”唐太宗听后猛然醒悟,说:“如果没有你,我就听不到这样中肯的话了。”

还有一次,太宗得到了一只捕捉小鸟的鹞鹰,爱不释手,就让它站在自己的手臂上玩耍。忽然侍从报告魏徵来到,唐太宗吓得赶紧把鹞鹰藏在怀里,免得魏徵看见又要讲他玩物丧志,又该提意见了。其实,魏徵已经看见了太宗的举动,可他假装没看见,坐下来向太宗奏事。魏徵奏了一件又一件,没完没了。太宗心里十分着急,又不得不装作耐心听的样子。魏徵足足说了半个时辰才起身告辞。魏徵一走,唐太宗赶紧把鹞鹰从怀里取出来,一看,鹞鹰已经闷死了。

魏徵提的意见多了,难免与李世民发生争执。有一次,李世民想到泰山行封禅礼,来炫耀自己的政绩。封禅是由皇帝主持的在泰山祭祀天地的仪式。历史上,秦始皇、汉武帝都曾经举行过这种仪式。封禅无非是炫耀一番,铺排一番,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魏徵坚决不同意。李世民很生气,喝问道:“你不让我到泰山行封禅礼,是觉得我功劳不高,还是我德行不深厚,或者觉得天下并不安定呢?”魏徵回答说:“陛下功劳卓越,德行深厚,天下也太平。但封禅这种事情,劳民伤财,只是图虚名不务实际的做法,陛下为什么要做呢?”由于魏徵的坚持,李世民只得放弃了封禅的想法。

唐朝贞观后期,国家一天天强大起来,唐太宗在思想上逐渐松懈下来,可他自己还没有意识到。

有一次,他和大臣谈论国家生死存亡的道理。大臣温彦博委婉地说:“希望陛下能像贞观初年那样用心治理国家,天下就会更加太平了。”唐太宗不解地问:“难道我近来处理政事松懈了吗?”魏徵连忙接上话说:“贞观初年,陛下您十分节俭,虚心听取大臣们的意见。如今您下令修建的宫室比以前多了,您也不怎么乐意听大臣们的进谏了。这就是不如贞观初年的地方啊!”后来,魏徵又加上了一道奏章,他在奏章里一条一条地把不如以前的地方都列举了出来,一共举了十条。太宗看了这道奏章,认为条条都有道理,马上写了几句话给魏徵:“我要把你的奏章贴在屏风上,以便早晚都能看得见,帮助我改正错误。我还要让史官另外抄一份,让他记入史册,让后人都明白这些道理。”

643年,魏徵得了重病。唐太宗十分重视,不断派人带着药物去探视他的病情。从皇宫到魏徵家的路上,看望的人络绎不绝。有一天,唐太宗领着皇太子,亲自到魏徵家里去看望。看到魏徵没有多大起色,唐太宗心里一酸,禁不住流下了两行热泪。他擦干了眼泪,问魏徵:“您还有什么话要说吗?”魏徵的声音这时已经非常微弱:“我最担心的就是国家的危亡啊!如今国家昌盛,天下安定,希望陛下居安思危!”唐太宗边听边点头,表示一定记住这个十分深刻的道理。

643年,魏徵病故。失去了这样一位正直敢谏的大臣,李世民非常难过。他流着眼泪说:“人以铜作镜子,可以整理衣冠;以历史作镜子,可以发现王朝兴衰更替的规律;用人作镜子,可以知道自己行为言语的得失。魏徵去世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啊!”

唐太宗是历史上少有的开明君主,为了开创大唐盛世的局面,为了实现千古一帝的梦想,他给了魏徵“无限话语权”,让魏徵时刻提醒和劝谏自己。在国家大事上,魏徵像一位元老,旁征博引,口若悬河,好像在教诲一个没有主见的幼主;而在皇帝私生活上,魏徵像一位长辈,苦口婆心,声泪俱下,更像是在教育一个懵懂无知的孩子。据史料记载,魏徵在为唐太宗效力的十七年内,有史藉可考的谏奏前后达二百余次,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诸多方面,甚至连皇帝的私生活都要管上一管,很多时候都让唐太宗下不了台。贞观十八年,不听劝谏、一意孤行的唐太宗在攻打高丽受挫后,不由得发出了“魏徵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的长叹,立即“命驰驿祀徵以少牢,复立所制碑,召其妻子诣行在,劳赐之”。人,总是在受到挫折后,才明白“忠言逆耳利于行”的真谛,皇帝也不例外。

贤相房玄龄

唐朝著名的大臣房玄龄,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房玄龄是唐代初年著名良相、杰出谋臣,大唐“贞观之治”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他是一位出身“书香世家”的纯正儒生,跟随秦王李世民十年艰辛征战;是一位终生“效父清白”的饱学之士,辅佐唐太宗二十载稳任首宰。

他自幼就很聪明,博览经史,工于草书、隶书,善写文章,曾跟随父亲房彦谦到京城去。当时天下安宁,大家都认为隋朝国运长久。房玄龄避开左右对父亲说:“隋朝皇帝本无功德,只会迷惑黎民,不作长远打算。他混淆嫡亲和庶出,让他们互相争夺,皇太子与诸王又竞相奢侈,早晚会互相残杀。靠这些人国家将难以保全,现在天下虽然清平,但其灭亡却指日可待。”其父听后很吃惊,从此对他刮目相看。

房玄龄十八岁时,本州举荐他应进士考,及第后被授羽骑尉。吏部侍郎高孝基颇有知人之明,见到房玄龄后深加赞叹,对裴矩说:“我阅人无数,还未见过这样的才子。他日后必成大器,遗憾的是我恐怕看不到他功成名就,位高凌云了。”房玄龄的父亲久病历百余日,房玄龄尽心侍奉,总和衣而睡。父亲去世后,他五天不吃不喝。后来房玄龄被任命为隰城县县尉。

李渊举义旗入主关内后,秦王李世民率军向外拓地,房玄龄驱马前往军营谒见。李世民一见房玄龄,如同旧友相逢,任他为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房玄龄既遇知已,就竭尽全力,知无不言。每当讨平贼寇时,众人都竞相搜求珍玩,唯独房玄龄先去网罗人才,送到秦王幕府。遇有猛将谋臣,他就暗中与他们结交,使他们能尽忠效力。

不久,太子李建成见秦王威德功业比他更盛,产生猜忌。秦王曾到太子住所吃饭,中毒而归。秦王幕府人人震惊,但又无计可施。房玄龄对长孙无忌说:“现在怨仇已成,祸乱将发,天下人心无主,各怀异志,灾变一作,大乱必起。不但祸及幕府,还怕会倾覆国家,在此关头,怎能不再三深思呢!我有一计,不如遵从周公诛杀兄弟的故事,就能对外抚宁天下,对内安定宗族社稷。古人曾说:‘治理国家的人不能顾及小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比家国沦亡、身败名裂不是要好得多吗?”长孙无忌说:“我也早有这种打算,一直没敢披露出来。您现在所说的,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长孙无忌于是入见秦王献策。李世民召来房玄龄,对他说:“现在已经有了危难来临的迹象,该怎么办呢?”房玄龄回答说:“国家遭逢危难,古今没什么不同,只有英明的圣人,才能平定灾难。大王功盖天地,符合君临臣民的天象预兆,自有神助,不靠人谋。”

房玄龄在秦王府十余年,每当撰写奏章时,都是倚马可待,行文简洁,道理充分,不打任何草稿。高祖曾对侍臣们说:“此人深知事理,完全可以委任。每当他代秦王向我陈述事情时,我感觉就像与我自己的孩子对面谈话一样。”太子看到房玄龄、杜如晦如此被秦王信任,十分厌恶;于是,在高祖面前进谗言,房玄龄与杜如晦一起被贬斥。

太子将要变乱,李世民命令长孙无忌召来房玄龄和杜如晦,悄悄带他们入府阁议事。到秦王入主东宫成为皇太子,即提拔房玄龄为太子右庶子。贞观元年,房玄龄代替萧璃任中书令。太宗论功行赏,以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为第一。房玄龄晋爵邢国公。

贞观三年(629年),任命房玄龄为太子太师。他坚持不受,改任代理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后又代替长孙无忌任尚书左仆射,改封爵为魏国公,并监修国史。房玄龄既已总管百官事务,就虔诚恭谨、日夜操劳,尽量做到事事处理恰当;听到别人的长处,就像自己有长处那样高兴。他精通吏事,审定法令意在宽平,用人不求全责备,从不以自己的长处来衡量别人,随才录用,不拘贵贱,被当时人称为良相。有时因事被皇上谴责,他就连日在朝堂上叩头请罪,恐惧不安,好像无地自容一般。

贞观十三年(639年),房玄龄又被加封为太子太师。房玄龄再三上表请求解除尚书左仆射职务,太宗下诏书说:“选用贤能的根本,在于无私;侍奉君上的道义,责在当仁不让。列圣所以能弘扬风化,在于贤臣能协力同心。公忠贞庄重、诚信贤明,为我草创王业,助成帝道。执掌尚书省,使百政通和,辅佐皇太子,实众望所归。但是公忘记了那些大事,拘于这点小节,虽然恭敬完成教谕事务,却要辞去宰相职位,这难道就是所说的辅佐朕共同安定天下吗?”房玄龄于是带本官就任太子太师。当时皇太子要行拜师礼,已备好仪仗等待。房玄龄深加谦退,不敢进见,于是回家去了。有见识的人都推崇他的谦让精神。房玄龄认为自己居宰相位十五年,女儿是韩王妃子,儿子房遗爱娶高阳公主,实在是极为显贵,于是频繁上表,请求辞去官职。太宗下诏宽慰,但并不批准。

贞观十六年(642年),房玄龄又与高士廉等人一起撰成《文思博要》,赏赐丰厚,拜官司空,仍然总掌朝政,依旧监修国史。房玄龄上表辞官,太宗派遣使节对他说:“过去留侯张良让位,窦融辞去富贵,都是惧怕功名太盛而招惹祸端,知进知退,善察时势,及时止步,所以前代人加以赞美。公也想追随往日贤哲,实在应当嘉奖。然而国家任用公已久,一旦突然失去良相,就如同失去双手一般。公若体力不衰,就不要再辞让了。”房玄龄于是停止推让。

贞观十七年(643年),房玄龄和司徒长孙无忌等人的像被画在凌烟阁上。赞词说:“才能兼有辞藻,思虑化入神机。为官励精守节,奉上尽忠忘身。”

同类推荐
  • 大易师

    大易师

    这是一个卜噬盛行的世界。 这里最好的学堂不教四书五经,只教占卜算卦、风水面相。穿越到古代学占卜,不做秀才做神棍!吉凶祸福,一算便知。
  • 三国乱世之生存路

    三国乱世之生存路

    东汉末年,内乱不止,外患无穷。张歆为家人为自己为天下百姓寻求生存之路。本书节奏慢
  • 吴越王子

    吴越王子

    这一年,大周皇帝郭威带着遗憾挂了。这一年,晋王柴荣意气风发,初登大宝,虎视天下。这一年,南唐皇宫里依旧是笙歌燕舞。这一年,钱昱穿越成了吴越国的落魄王子。穿越成吴越国的落魄王子怎么办?开疆拓土,扫平天下,皇图霸业这些大事先不着急。别问为什么?万里江山又没长脚,跑不了。眼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娶老婆、娶老婆、娶老婆。第一美女周娥皇,必须赶紧想办法把你哄到手里。千万不能让李煜那个小子抢了先。这一年,是公元954年。
  • 大晋

    大晋

    我尼古拉斯-姜尚,姜子牙的姜,高尚的尚。
  • 春秋争霸

    春秋争霸

    本书讲述了春秋时代的历史,内容包括:烽火戏诸侯、楚国崛起、伤心独有息夫人、卫懿公好鹤亡国、五羊皮百里奚、楚庄王一鸣惊人、王子朝之乱、吴楚争雄、晋国六卿争权等。
热门推荐
  • 读懂你,爱上我

    读懂你,爱上我

    他从小被心理医生诊断为阿斯伯格症候群患者,对周围人的表情、情绪推测能力极低……为了维护家族形象,他刻意伪装着自己,坚决不能让别人发现他的致命弱点!孤僻、才华非凡、少言刻薄、是他给周围人的所有印象。她是音乐世家的小公主。家庭的变故、感情的创伤让她坠入深渊,要强、任性、冲动却又善良、可爱。她是个很矛盾的人,却又无比真实。她是少年春心萌动时的梦中情人。他们在瑞士再次相遇…………文章情节丰富有爱,基本无虐吧,男主甜宠女主,女主养成男主。
  • 妖警事件薄

    妖警事件薄

    这个世界,很大。
  • 十七妾:腹黑王爷九等侍妾

    十七妾:腹黑王爷九等侍妾

    一朝醒来,外表懒散,实则有点腹黑的她,竟变成了瑞王府任人欺凌的九等侍妾,还排名十七!可怜她这受气包,因被王爷摸了一下小手,就被设计陷害,惨遭毒手。靠!当她是豆包,随便揉捏?她发誓,必定搞的他天下大乱!(内容纯属虚构)
  • 唐宋文醇

    唐宋文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来自远古星星的做梦男神

    来自远古星星的做梦男神

    某妃子:“皇上,人家都脱光了,你就从了人家嘛”女主角魂穿成的古代男帝~冷汗直冒。“我要跟所有妃子和离!”结果,妃子们互邀来场集体自杀,吓坏了某帝…某太监给某皇帝哥,安排了个住处,没想到,竟与做梦男神做了邻居。此时的男神已经知道皇帝哥便是他的星儿,于是夜夜去找他的星儿…“你变*态吗?没看到我也是个男人吗?还天天夜里来”变男变女的荷星惊道。“星儿,你不能不要我,我会想办法让你固定女性♀性别的”爱情结晶:包子们一出生就变男变女,一会变成男娃,一会又变成女娃,不是因为包子们会仙术,而是包子们遗传了女主角体内的外星基因原液,这种基因原液会导致人体内性染色体的消失,于是包子们悲催地按着某种外星规则变男变女
  • 双砚斋词话

    双砚斋词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凡人意识

    凡人意识

    什么是意识?是所有生物都拥有意识,还是人类独有?察觉杀气果断反杀,遭遇GANK提前离开,意识存在万物之间。在不断萎缩的世界反面,少年背负起旧神的灵龛,从灰暗的历史中走了出来,决定带给凡人们新生。
  • 绝世懒妃随心所欲

    绝世懒妃随心所欲

    她是亦正亦邪的千月宫宫主。随性,冷情,武功高强,擅医毒,擅琴棋书画,喜看各类史书,话本,唯怕那无形之物。他是一国太子,高冷孤傲,不近女色。第一次酒楼相遇,一世牵绊。
  • 重生之金牌卧底

    重生之金牌卧底

    凭借偷学而来的独门针法鬼门七星针,秦帅变身整蛊专家:强夺热辣校花初吻,暴打校园小霸王,调笑警队姐妹花;更为了一个绝世秘密,混入华夏第一神医身边当卧底,且看秦帅如何凭借独门针法雄霸都市,又如何跻身金牌卧底行列,坐享齐人之福!
  • 商帮传奇(第四部)——浙商纵横

    商帮传奇(第四部)——浙商纵横

    本书以浙商的传承开篇,梳理了明清、民国至今的浙江主要商帮的发展脉络,从早起兴盛的龙游商帮、湖州商帮和宁波商帮到今天遍地开花的“浙江模式”,着力勾勒浙商的性格特征,叙写他们的商道传承。书中选取老一代浙商和当今新浙商风头正劲的代表人物,以他们的传奇故事和为商之道为依托,书写浙商延续不衰的财富神话,体现他们的创富智慧和家国情怀。此外,本书还努力通过新浙商的第二代、第三代的继承和发展,揭示浙商未来的稳固前行之路和突破创新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