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860700000020

第20章 附录

马修·阿诺德(Matthew Arnold)

基亚(Marius-Franois Guyard)

波斯奈特(H.M.Posnett)

科赫(Marx Koch)

伯恩海姆(Charles Bernheimer)

苏珊·巴斯内特(Susan Bassnett)

乔纳森·卡勒(Jonathan Culler)

韦斯坦因(Ulrich Weisstein)

厄尔·迈纳(Earl Miner)

阿尔蒙多·尼兹(Armando Gnisci)

萨缪尔·亨廷顿(Samuel P.Huntington)

汤因比(Toynbee)

克劳迪奥·纪廉(Claudio Guillén)

维尔曼(Uilemain)

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n)

梵·第根(Paul Van Teighem)

卡雷(Jean Marie Carre)

勃洛克(M.Block)

巴登斯贝格(Fernand Baldensperger)

谢弗莱尔(Yves Chevrel)

雷马克(Henry H.Remak)

艾德礼(Alfred O.Aldridge)

艾金伯勒(Rene Etiemble)

刘若愚(James Y.Liu)

弗莱(Northrop Frye)

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格林兄弟(Jacob Grimm,Wilhelm Grimm)

孔德(Auguste Comte)

布吕纳尔(Ferdinand Brunetière)

麦考利(Thomas Babington Macaulay)

韦勒克(Rene Wellek)

勒萨日(Alain René Lesage)

波德莱尔(Charles Baudelaire)

左拉(Emile Zola)

狄更斯(Charles Dickens)

马洛(Christopher Marlowe)

拉辛(Jean Racine)

夏多布里昂(Franois-René de Chateaubriand)

大仲马(Alexandre Damas père)

马克·吐温(Mark Twain)

欧文(Robert Owen)

傅立叶(Charles Fourier)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

薄伽丘(Giovanni Boccaccio)

拉伯雷(Franois Rabelais)

乔叟(Geoffrey Chaucer)

塞万提斯(Miguel de Cervantes Saavedra)

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

达尔文(Charles Darwin)

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

兰姆(Charles Lamb)

斯特恩(Laurence Sterne)

爱伦·坡(Edgar Allan Poe)

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

诺瓦利斯(Novalis)

果戈理(N.Gogol)

显克微支(H.Sienkiewitz)

安特列夫(L.Andreev)

威廉斯(T.Williams)

劳伦斯(D.H.Lawrence)

卢梭(J.J.Rousseau)

理查逊(S.Richardson)

海涅(H.Heine)

丁尼生(A.Tennyson)

屠格涅夫(И,С.Тургенев)

马若瑟(J.Maria de Prémare)

沃茨(J.Watts)

凯夫(E.Cave)

帕西(T.Parcy)

哈切特(W.Hatchet)

阿尔央斯(M.d'Argens)

哥尔斯密(O.Goldsmith)

沃尔波尔(H.Walpole)

怀德(W.Whitehead)

泰纳(H.A.Taine)

斯达尔夫人(Madame de Staёl)

塞肯多尔夫(Seckendorff)

杜赫德(J.B.du Halde)

默尔(Murr)

汤姆斯(P.P.Thoms)

锐默萨(A.Reémusat)

德卫士(M.M.Davis)

比德芒(Biedermann)

瓦雷里(Paul Valéry)

里尔克(R.M.Rilke)

叶芝(W.B.Yeats)

艾略特(T.S.Eliot)

庞德(E.Pound)

蒙塔莱(E.Montale)

加尔多斯(B.P.Galdos)

亚历山大·布洛克(А,А.Влок)

二、比较文学主要参考文献

(以作者名拼音为序,同一作者以出版时间为序)

(一)教科书

1.阿布都热苏力主编,比较文学原理,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8

2.[法]布吕纳尔等著,葛雷等译,什么是比较文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3.曹顺庆主编,比较文学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

4.曹顺庆主编,世界文学发展比较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曹顺庆等,比较文学论,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6.曹顺庆等,比较文学论(修订本),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7.曹顺庆主编,比较文学学,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8.曹顺庆主编,比较文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9.陈惇,刘象愚,比较文学概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10.陈惇,刘象愚,比较文学概论(修订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0

11.陈惇,孙景尧,谢天振主编,比较文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12.陈挺,比较文学简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13.[日]大冢幸男著,陈秋峰等译,比较文学原理,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

14.[法]梵·第根著,戴望舒译,比较文学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

15.方汉文,比较文学基本原理,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2

16.方汉文,比较文学高等原理,海口:南方出版社,2002

17.[瑞士]弗·约斯特著,廖鸿钧译,比较文学导论,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8

18.[美]亨利·基弗著,李有成译,比较文学,台北:成文出版社,1980

19.胡亚敏主编,比较文学教程,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0.[法]基亚著,颜保译,比较文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21.金宽雄,金秉活编,比较文学概论,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03

22.梁工,卢永茂主编,比较文学概观,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0

23.刘圣效,比较文学概论,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9

24.刘献彪主编,简明比较文学教程,北京:文津出版社,1990

25.刘献彪,刘介民,比较文学教程,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

26.卢康华,孙景尧,比较文学导论,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

27.[法]洛里哀著,傅东华译,比较文学史,上海:商务印书馆,1931

28.孟昭毅编著,比较文学通论,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29.孙景尧,简明比较文学,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8

30.孙景尧,简明比较文学——“自我”和“他者”的认知之道,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

31.王福和,比较文学原理与实践,沈阳:辽海出版社,2002

32.王福和,比较文学读本,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33.王向远,比较文学学科新论,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

34.吴家荣主编,比较文学新编,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35.[美]乌·韦斯坦因著,刘象愚译,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2

36.[法]谢弗莱尔著,冯玉贞译,比较文学,台北: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1

37.徐志啸,中国比较文学简史,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

38.[罗]亚历山大·迪马著,谢天振译,比较文学引论,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

39.杨乃乔主编,比较文学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0.叶绪民,朱宝莹,王锡明主编,比较文学理论与实践,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41.乐黛云,比较文学原理,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8

42.乐黛云主编,中西比较文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43.乐黛云,陈跃红等,比较文学原理新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44.乐黛云,比较文学简明教程,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45.[美]约翰·迪尼著,刘介民译,中西比较文学理论,北京:学苑出版社,1990

46.张铁夫主编,新编比较文学教程,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

47.张弘,比较文学的理论与实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8.朱维之主编,中外比较文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

(二)专著和论文集

1.[德]艾克曼辑录,洪天富译,歌德谈话录,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

2.[法]艾田蒲著,许钧,钱林森译,中国之欧洲,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

3.白海珍,汪凡,文化精神与小说观念——中西小说观念的比较,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

4.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编,中国比较文学研究资料:1919—1949.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5.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编,多边文化研究,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1

6.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研究组选编,比较文学研究资料,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7.蔡茂松,比较神话学,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3

8.蔡先保,文学与其他艺术比较研究,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

9.曹顺庆选编,中西比较美学文学论文集,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5

10.曹顺庆,中西比较诗学,北京:北京出版社,1988

11.曹顺庆主编,比较文学新开拓,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6

12.曹顺庆主编,东方文论选,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

13.曹顺庆,中外比较文论史,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14.曹顺庆,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研究,成都:巴蜀书社,2000

15.曹顺庆主编,中外文学跨文化比较,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6.曹顺庆主编,迈向比较文学新阶段——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6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选,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17.曹顺庆,跨文化比较诗学论稿,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8.曹顺庆,跨文明比较文学研究,成都:巴蜀书社,2005

19.曹顺庆主编,跨越异质文化,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7

20.陈惇,跨越与会通——比较文学外国文学论文选,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

21.陈建华,二十世纪中俄文学关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2.[日]儿玉实英著,杨占武,侯玉海,陈建中译,美国诗歌与日本文化,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23.陈鹏翔,主题学研究论文集,台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83

24.陈蒲清,古代中朝文学关系史略,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

25.陈秋峰选编,比较文学理论辑要,上海师范学院中文系文学理论教研室,1984

26.陈铨,中德文学研究,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27.陈守成等主编,中国民族文学与外国文学比较,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

28.陈玉刚,中国翻译文学史稿,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9

29.陈元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世界,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

30.陈跃红,比较诗学导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1.程爱民,杨莉馨主编,跨文化语境中的比较文学(英文版),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

32.成良臣,外国文学与中外文学比较论,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33.[美]成中英,论中西哲学精神,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1

34.[日]川本皓嗣著,王晓平等译,日本诗歌的传统:七与五的诗学,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

35.[法]戴仁主编,耿昇译,法国当代中国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36.代迅,西方文论在中国的命运,北京:中华书局,2008

37.邓晓芒,人之镜——中西文学形象的人格结构,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

38.狄兆俊,中英比较诗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

39.丁成鲲,中西喜剧研究——喜剧性与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2

40.丁捷,时代与抉择——胡适和中西文化,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

41.[美]丁乃通,中西叙事文学比较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42.[捷]多莱热罗娃韦林格洛娃著,伍晓明译,从传统到现代——19到20世纪转折时期的中国小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43.董洪川,荒原之风:T。S。艾略特在中国,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4.[美]厄尔·迈纳著,王宇根等译,比较诗学,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45.范伯群,朱栋霖主编。1898—1949中外文学比较史,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

46.范存忠,中国文化在启蒙时期的英国,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

47.方汉文,比较文化学,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8.方汉文,东西方比较文学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9.冯川,人文学者的生存方式,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50.干永昌,廖鸿钧等选编,比较文学研究译文集,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51.高鸿,跨文化的中国叙事——以赛珍珠、林语堂、汤亭亭为中心的讨论,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

52.高建为,自然主义诗学及其在世界各国的传播和影响,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4

53.高旭东,生命之树与知识之树——中西文化专题比较,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

54.高旭东等,孔子精神与基督精神——中西文化纵横谈,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

55.高旭东,文化伟人与文化冲突:鲁迅在中西文化撞击的漩涡中,石家庄:河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56.高旭东,比较文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57.高旭东,中西文学与宗教——兼论刘小枫以基督教对中国人的归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8.高旭东,跨文化的文学对话——中西比较文学与诗学新论,北京:中华书局,2006

59.戈宝权,中外文学因缘——戈宝权比较文学论文集,北京:北京出版社,1992

60.葛桂录,他者的眼光:中英文学关系论稿,银川: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1.耿龙明,何寅,江文琦主编,中国文化与世界,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62.辜正坤,中西诗鉴赏与翻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

63.古添洪,陈慧华编著,比较文学的垦拓在台湾,台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76

64.古添洪,陈慧桦,从比较神话到文学,台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83

65.[德]顾彬著,曹卫东编译,关于“异”的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66.顾国柱编著,比较文学论丛,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

67.顾祖钊,郭淑云,中西文艺理论融合的尝试——兼及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研究,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68.郭延礼,中西文化碰撞与近代文学,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69.何德功,中日启蒙文学论,北京:东方出版社,1995

70.何云波等,跨越文化之墙:当代世界文化与比较文学,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71.何云波,弈境:围棋与中国文艺精神,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72.[美]亨利·雷马克等著,王润华译,比较文学理论集,台北:成文出版社,1979

73.侯健,中国小说比较研究,台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83

74.湖北美学学会编,中西美学艺术比较,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

75.胡令远,人的觉醒与文学的自觉:兼论中日之异同,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76.黄俊英,二次大战的中外文化交流史,重庆:重庆出版社,1991

77.黄维樑,曹顺庆编,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垦拓——台港学者论文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78.黄药眠,童庆炳主编,中西比较诗学体系(上、下),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79.[美]吉列斯比著,胡家峦,冯国忠译,欧洲小说的演变,北京:三联书店,1987

80.季羡林,中印文化关系史论丛,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81.季羡林,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北京:三联书店,1982

82.季羡林,佛教与中印文化交流,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

83.季羡林,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84.姜铮,人的解放与艺术的解放:郭沫若与歌德,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1

85.姜智芹,文学想象与文化利用:英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86.姜智芹,当东方与西方相遇——比较文学专题研究,济南:齐鲁书社,2008

87.姜智芹,镜像后的文化冲突与文化认同——英美文学中的中国形象,北京:中华书局,2008

88.蒋晓丽,中国近代大众传媒与中国近代文学,成都:巴蜀书社,2005

89.[朝]金柄珉,金宽雄主编,朝鲜文学的发展与中国文学,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03

90.[日]今道有信著,李心峰等译,东西方哲学美学比较,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91.金克木,比较文化论集,北京:三联书店,1984

92.金丝燕,文学接受与文化过滤——中国对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接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93.金吾伦主编,跨学科研究引论,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

94.金元浦,“间性”的凸现,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

95.靳明全,中国现代文学兴起发展中的日本影响因素,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96.[法]克劳婷·苏尔梦编著,颜保等译,中国传统小说在亚洲,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

97.赖干坚,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外国文艺思潮,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95

98.蓝凡,中西戏剧比较论稿,上海:学林出版社,1992

99.黎跃进,文化批评与比较文学,北京:东方出版社,2002

100.李春林,鲁迅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85

101.李春林主编,鲁迅与外国文学关系研究,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102.李达三,比较文学研究之新方向,台北: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78

103.李达三,罗钢主编,中外比较文学的里程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104.李明滨,中国文学在俄苏,广州:花城出版社,1990

105.李万钧,中西文学类型比较史,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95

106.李万钧,比较视野下的外国文学,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

107.李伟昉,英国哥特小说与中国六朝志怪小说比较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108.李幼蒸,历史和伦理——阐释学的中西对话,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109.梁宗岱,诗与真·诗与真二集,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4

110.刘柏青,鲁迅与日本文学,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85

111.刘华文,汉诗英译的主体审美论,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112.刘介民编,比较文学译文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

113.刘介民,比较文学方法论,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

114.刘立善,日本白桦派与中国作家,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5

115.刘龙主编,赛珍珠研究,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

116.刘若愚,中国的文学理论,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117.刘圣鹏,差异性研究与比较文学中国学派,济南:齐鲁书社,2006

118.刘守华,民间故事的比较研究,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

119.刘守华,比较故事学,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

120.刘守华,比较故事学论考,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121.刘西渭(李健吾),咀华集·咀华二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

122.刘献彪,林治广编,鲁迅与中日文化交流,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

123.刘献彪,比较文学及其在中国的兴起,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

124.刘小枫,拯救与逍遥——中西方诗人对世界的不同态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125.卢炳群,英汉辞格比较与唐诗英译散论,青岛:青岛出版社,2003

126.卢善庆主编,近代中西美学比较,长沙:湖南出版社,1991

127.卢蔚秋编,东方比较文学论文集,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

128.罗婷,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西方与中国,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129.吕叔湘,中诗英译比录,北京:中华书局,2002

130.吕伟民,郭英剑编著,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

131.[捷]马立安·高利克,中西文学关系的里程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132.毛信德,郁达夫与劳伦斯比较研究,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8

133.孟长勇,从东方到西方——20世纪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134.孟华,伏尔泰与孔子,北京:新华出版社,1993

135.孟华主编,比较文学形象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36.孟华,他者的镜像:中国与法兰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37.孟华等,中国文学中的西方人形象,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138.孟庆枢主编,日本近代文艺思潮与中国现代文学,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2

139.孟昭毅,比较文学探索,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1

140.孟昭毅,丝路驿花——阿拉伯波斯作家与中国文化,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2

141.[韩]闽宽东,中国古典小说在韩国之传播,上海:学林出版社,1998

142.钱林森,法国作家与中国,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143.钱念孙,文学横向发展论,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

144.钱念孙,重建文学空间,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145.钱钟书,管锥编,北京:中华书局,1979

146.钱钟书,七缀集(修订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147.钱钟书,谈艺录(修订本),北京:中华书局,1984

148.乔德文,东西方戏剧文化历史通道,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1

149.秦弓,觉醒与挣扎——20世纪初中日“人”的文学比较,北京:东方出版社,1995

150.饶芃子主编,中西戏剧比较教程,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151.饶芃子,文学批评与比较文学,广州:花城出版社,1991

152.饶芃子,中西小说比较,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

153.饶芃子,中西比较文艺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154.饶芃子主编,中国文学在东南亚,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

155.饶芃子,王琢编,中日比较文学研究资料汇编,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156.饶芃子,世界华文文学的新视野,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157.[日]山田敬三,吕元明主编,中日战争与文学——中日现代文学的比较研究,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158.深圳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编,比较文学讲演录,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159.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160.史景迁著,廖世奇等译,文化类同与文化利用——世界文化总体对话中的中国形象,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161.宋伟杰,中国·文学·美学——美国小说戏剧中的中国形象,广州:花城出版社,2003

162.孙景尧主编,新概念、新方法、新探索——当代西方比较文学论文集,桂林:漓江出版社,1987

163.孙景尧,沟通——访美讲学论中西比较文学,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

164.孙康宜,孟华主编,比较视野中的传统与现代,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65.索绍武,比较文学论要,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166.唐正序,陈厚诚。20世纪中国文学与西方现代主义思潮,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

167.陶乃侃,庞德与中国文化,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68.田本相,中国现代比较戏剧史,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3

169.佟君,陈多友主编,中日比较文学比较文化研究,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

170.童庆炳,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与美学,北京:中华书局,1992

171.汪洪章,比较文学与欧美文学研究,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

172.汪介之,陈建华,悠远的回响:俄罗斯作家与中国文化,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2

173.汪介之,唐建清主编,跨文化语境中的比较文学,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

174.汪介之,回望与沉思——俄苏文论在20世纪中国文坛,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75.王富仁,鲁迅前期小说与俄罗斯文学,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

176.王锦厚,五四新文学与外国文学,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89

177.王立,中国文学主题学,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

178.王宁,比较文学与当代文化批评,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179.王宁,钱林森等,中国文化对欧洲的影响,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

180.王宁,孙建主编,易卜生与中国:走向一种美学建构,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

181.王宁,文化翻译与经典阐释,北京:中华书局,2006

182.王润华,中西文学关系研究,台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78

183.王润华编,比较文学理论集,台北:成文出版社,1979

184.王向远,中日现代文学比较论,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185.王向远,中国比较文学论文索引,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

186.王向远,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二十年,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3

187.王晓平,近代中日文学交流史稿,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

188.王晓平,周发祥,李逸津,国外中国古典文论研究,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189.王晓平,梅红樱粉——日本作家与中国文化,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2

190.王正,悟与灵感:中外文学创作理论比较研究,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191.王佐良,中外文学之间,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4

192.王佐良,论契合——比较文学论文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6

193.卫景宜,西方语境的中国故事,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194.[美]韦勒克,沃伦著,刘象愚等译,文学理论,北京:三联书店,1984

195.[美]韦勒克著,丁泓,余徽译,批评的诸种概念,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8

196.[法]维吉尔·毕诺著,耿昇译,中国对法国哲学思想形成的影响,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197.卫茂平,中国对德国文学影响史述,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198.卫茂平,马佳欣,郑霞,异域的召唤——德国作家与中国文化,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2

199.温儒敏编,中西比较文学论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200.[德]沃尔夫冈·伊瑟尔著,陈定家,汪正龙等译,虚构与想像——文学人类学疆界,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201.吴格非,当代文化视域下的中西比较文学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202.吴结评,英语世界里的《诗经》研究,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

203.吴锡德主编,跨文化与比较文学,台北:麦田出版社,2003

204.夏康达,王晓平主编,二十世纪国外中国文学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

205.肖锦龙,中西文化深层结构和中西文学的思想导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206.肖明翰,大家族的没落——福克纳和巴金家庭小说比较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207.肖薇,异质文化语境下的女性书写——海外华人女性写作比较研究,成都:巴蜀书社,2005

208.谢天振,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台北:业强出版社,1994

209.谢天振,译介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10.谢天振,翻译研究新视野,青岛:青岛出版社,2003

211.徐新建,从文化到文学,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1

212.徐新建,全球语境与本土认同——比较文学与族群研究,成都:巴蜀书社,2008

213.徐扬尚,中国比较文学源流,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214.徐志啸,比较文学与中国古典文学,上海:学林出版社,1995

215.徐志啸,近代中外文学关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16.薛克翘,中印文学比较研究,北京:昆仑出版社,2003

217.严绍璗,中日古代文学关系史稿,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

218.严绍璗,[日]中西进主编,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文学卷,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219.严绍璗,比较文学视野中的日本文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20.严绍璗,陈思和主编,跨文化研究:什么是比较文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21.杨丽娟,世界神话与原始文化,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222.杨莉馨,异域性与本土化:女性主义诗学在中国的流变与影响,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23.杨乃乔,比较诗学与他者视域,北京:学苑出版社,2002

224.杨乃乔,伍晓明主编,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第1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25.杨乃乔,伍晓明主编,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26.杨乃乔,东西方比较诗学——悖立与整合,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227.杨武能编,席勒与中国,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9

228.杨武能,歌德与中国,北京:三联书店,1991

229.杨义,陈圣生,中国比较文学批评史纲,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

230.杨宪益,译余偶拾,北京:三联书店,1983

231.杨周翰,攻玉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232.杨周翰,镜子和七巧板,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233.叶舒宪选编,神话——原型批评,西安:陕西大学出版社,1987

234.叶舒宪,高唐神女与维纳斯——中西文化中的爱与美主题,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235.叶舒宪,原型与跨文化阐释,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

236.叶舒宪,文学与人类学:知识全球化时代的文学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237.叶舒宪,老子与神话,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

238.叶维廉,中国古典文学比较研究,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77

239.叶维廉,比较诗学,台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83

240.叶维廉,寻求跨中西文化的共同文学规律——叶维廉比较文学论文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241.叶维廉,中国诗学,北京:三联书店,1992

242.[日]伊藤虎丸著,孙猛等译,鲁迅、创造社与日本文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243.殷国明。20世纪中西文艺理论交流史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44.应锦襄等,世界文学格局中的中国小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45.于长敏,中日民间故事比较研究,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

246.于语和,庾良辰主编,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论,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247.余虹,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北京:三联书店,1999

248.[美]宇文所安,他山的石头记,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249.[美]宇文所安著,王柏华,陶庆梅译,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250.[美]宇文所安著,程章灿译,迷楼:诗与欲望的迷宫,北京:三联书店,2003

251.郁龙余编,中印文学关系源流,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

252.郁龙余编,中国印度文学比较论文选,杭州:中国美院出版社,2002

253.郁龙余主编,承接古今,汇通中外——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八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8

254.乐黛云,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255.乐黛云,王宁主编,西方文艺思潮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256.乐黛云等主编,世界诗学大辞典,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3

257.乐黛云等主编,多元文化语境中的文学——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四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4

258.乐黛云,[法]勒·比松主编,独角兽与龙——在寻找中西文化普遍性中的误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259.乐黛云,张辉主编,文化传递与文学形象,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60.乐黛云,跨文化之桥,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61.乐黛云,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十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262.乐黛云,比较文学与中国,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63.乐黛云,王向远,比较文学研究,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264.乐黛云,陈惇主编,中外比较文学名著导读,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265.乐黛云等主编,跨文化对话,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266.乐黛云,金丝燕主编,编年史:中欧跨文化对话(1988—2005)——建设一个多样而协力的世界,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67.曾思艺,文化土壤里的情感之花——中西诗歌研究,北京:东方出版社,2002

268.曾小逸主编,走向世界文学——中国现代作家与外国文学,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

269.翟世镜,音乐·美术·文学——意识流小说比较研究,上海:学林出版社,1991

270.张承举主编,东西方跨世纪作家比较研究,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

271.张法,中西艺术的文化精神,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272.张法,互看的灵思,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

273.张国刚,德国的汉学研究,北京:中华书局,1994

274.张汉良,比较文学理论与实践,台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86

275.张弘等,跨越太平洋的雨虹:美国作家与中国文化,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3

276.张隆溪选编,比较文学译文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

277.张隆溪,温儒敏编选,比较文学论文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

278.张隆溪,道与逻各斯,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279.张隆溪,走出封闭的文化圈,北京:三联书店,2004

280.张敏,冰点的热度: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论集,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2

281.张沛,隐喻的生命,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82.张荣翼,杨从荣主编,中国文学对外国文化的选择,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83.张石,《庄子》与现代主义,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

284.张思齐,中外文学的比较与共生,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

285.张铁夫主编,普希金与中国,长沙:岳麓书社,2000

286.张卫中,母语的魔障——从中西语言的差异看中西文学的差异,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

287.张颐武,在边缘处追索:第三世界文化与当代中国文学,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

288.张玉安,陈岗龙主编,东方民间文学比较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89.张哲俊,东亚比较文学导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90.张哲俊,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日本形象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91.张政文,杜萌若主编,中西文学与文化论稿,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3

292.赵新林。IMAGE与“象”——中西诗学象论渊源,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293.赵毅衡,远游的诗神,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

294.赵毅衡,周发祥编,比较文学研究类型,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3

295.赵毅衡,诗神远游——中国如何改变了美国现代诗,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296.郑朝宗主编,管锥编研究论文集,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

297.郑树森,周英雄,袁鹤翔编,中西比较文学论集,台北:时报文化出版公司,1980

298.郑树森,文学理论与比较文学,台北:时报文化出版公司,1982

299.郑树森,中美文学姻缘,台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83

300.智量主编,比较文学三百篇,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

301.智量等,俄国文学与中国,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302.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编,欲望与幻想——东方与西方,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

303.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等编,面对世界——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三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

304.中国散文理论研究会,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编,中外散文比较与展望,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

305.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鲁迅研究室编,鲁迅与中外文化的比较研究,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

306.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编,比较文学论文选集。1982

307.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编,中西比较诗学论文选。1985

308.[日]中西进,王晓平,智水仁山——中日诗歌自然意象对谈录,北京:中华书局,1995

309.[日]中西进著,王晓平译,水边的婚恋——《万叶集》与中国文学,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

310.周发祥编,中外比较文学译文集,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88

311.周发祥,西方文论与中国文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312.周发祥,李岫主编,中外文学交流史,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313.周珏良,构设普遍诗学——周珏良比较文学论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314.周宁,比较戏剧学,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3

315.周英雄,结构主义与中国文学,台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86

316.周英雄,比较文学与小说诠释,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317.朱光潜,悲剧心理学——各种悲剧快感理论的批判研究,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318.朱光潜,诗论,北京:三联书店,1984

319.朱徽,中英比较诗艺,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

320.朱徽,中美诗缘,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321.朱谦之,中国哲学对欧洲的影响,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

322.朱维之,方平等,比较文学论文集,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

323.朱维之编著,基督教与文学,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2

324.朱希祥,中西美学比较,上海: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1998

325.朱耀伟,当代西方批评论述的中国图像,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26.宗白华等,歌德之认识,南京:钟山书局,1933

327.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三)中国比较文学主要期刊

1.Comparative Literature:East and West(比较文学:东方与西方),曹顺庆,成都:巴蜀书社(2004年起改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2000~

2.比较文学报,曹顺庆,1989~

3.中外文化与文论,钱中文,曹顺庆等。1996(1)~1998(1),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2)~,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

4.文贝——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孙景尧,[美]马克·本德尔主编。1983~1988

5.中国比较文学,谢天振主编,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4~

6.中国比较文学年鉴(1986),杨周翰,乐黛云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7.跨文化对话,乐黛云,[法]李比雄主编,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8~

8.中国比较文学教学研究会通讯,中国比较文学学会。1996~

9.中国比较文学通讯,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1981~

10.东方丛刊,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梁潮,王杰,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

11.中国比较文学年鉴(2008),曹顺庆,王向远主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四)主要外文论著

1.[法]艾金伯勒(Etiemble,Rene)

《比较不是理由:比较文学的危机》

(Comparaison n'est pas raison:la crise de la littérature comparée.Paris,1963)

2.[德]奥尔巴赫(Auerbach,Erich)

《模仿》

(Mimesis:The Representation of Reality in Western Literature.Bern,1946)

3.[美]奥尔德里奇(Aldridge,A.Owen)

《比较文学:内容和方法》

(Comparative Literature:Matter and Method。Champaign: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1969)

4.[法]巴登斯贝格(Baldensperger,Fernand)

《比较文学书目》(与Friedrich,W.P.合作)

(Bibliography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Chapel Hill: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1950)

《比较文学的名与实》

(Littérature comparée,le mot et la chose.In:Revue de littérature comparée.Michigan:University of Michigan Library,1921)

《总体文学与国别文学》

(Littérature générale et littératures partiulières.French Review,1932)

5.[法]巴柔(Pageaux,Daniel-Henri)

《总体文学和比较文学》

(La littérature générale et comparée。Paris:A Colin,1994)

6.[英]巴斯内特(Bassnett,Susan)

《比较文学导论》

(Comparative Literature:A Critical Introduction。Oxford and Cambridge:Blackwell,1993)

7.[英]柏拉威尔(Prawer,S.S.)

《比较文学研究》

(Comparative Literature Studies.London:Gerald Duckworth&Co Ltd,1973)

8.[法]毕修瓦和罗梭(Pichois,Claude and Rousseau,André-M)

《比较文学》

(La littérature comparée.Paris,1967)

9.[英]波斯奈特(Posnett,H.M.)

《比较文学》

(Comparative Literature.London:Kegan Paul,Trench&Co,1986)

10.[美]伯恩海姆(Bernheimer,Charles)

《多元文化主义时代的比较文学》

(Comparative Literature in the Age of Multiculturalism.Baltimore: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95)

11.[丹麦]勃兰兑斯(Brandes,Georg)

《19世纪文学主潮》

(Main Currents in Nineteenth Century Literature.Charleston:Nabu Press,2010)

12.[法]布吕纳尔和谢弗莱尔(Brunetière,F and Chevrel,Y)

《比较文学概要》

(Précis de littérature comparée。P.U.F,1989)

13.[美]布洛克(Block,Haskall)

《比较文学中的概念:影响》

(The Concept of Influence in Comparative Literature.In:Yearbook of Comparative and General Literature.Bloomington: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58)

14.[法]戴克斯特(Texte,Joseph)

《卢梭和文学世界主义的起源》

(Jean-Jacques Rousseau et les origines du cosmopolitisme littéraire.Paris,1895)

15.[意]法利奈里(Farinelli,Arturo)

《拉丁世界的浪漫主义》

(Il romanticismo nel mondo latino.Torino,1927)

16.[法]梵·第根(Teighem,Paul Van)

《比较文学论》

(La littérature comparée。Paris,1931)

17.[美]弗里德里希和马隆(Friederich,Werner and Malone,David)

《从但丁到奥尼尔的比较文学大纲》

(Outline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from Dante Alighieri to Eugene O'Neil.Chapel Hill: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1954)

18.[法]基亚(Guyard,M-F)

《比较文学》

(La littérature comparée。Paris,1951)

19.[美]纪延(Guillén,Claudio)

《作为体系的文学:文学史的理论》

(Literature as System:Essays toward the Theory of Literary History.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70)

《比较文学中影响研究的美学》

(The Aesthetics of Influence Studies in Comparative Literature.In:Comparative Literature。Chapell Hill: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1959)

《比较文学的挑战》

(The Challenge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Cambridge and London: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3)

20.[德]库尔提乌斯(Curtius,Ernst Robert)

《欧洲文学和拉丁中世纪》

(Europ ische Literatur und Lateinisches Mittelalter.Bern,1948)

21.[美]雷马克(Remak,Henry H.H.)

《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用》

(Comparative Literature:Its Definition and Function.In:N.P.Stalknecht,H.Frenz,ed.Comparative Literature.Carkondale: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1971)

22.[美]列文(Levin,Harry)

《比较的基础》

(Grounds for Comparison.New York: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2)

《折射:比较文学论文集》

(Refractions:Essays in Comparative Literature.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6)

《批评的来龙去脉》

(Contexts of Criticism.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57)

23.[德]吕迪格(Rüdiger,Horst)

《民族文学和欧洲文学:比较文学的方法和目的》

(Nationalliterature und Europ ische Literatur:Methoden und Ziele der Vergleichnedem Li-teraturwissenschaft.Schweizer Monatshefte,1962)

《比较文学的理论》(编)

(Zur Theorie der Vergleichenden Literaturwissenschaft.Berlin,1971)

24.[德]缪勒(Müller,F.M.)

《比较神话学》

(Comparative Mythology.London,1856)

25.[法]佩尔(Peyer,Henri)

《古代文学对法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L'influence des littérature antiques sur la littérature franaise moderne:état des travaux.New Haven,1941)

26.[法]冉纳(Jeune,Simon)

《总体文学与比较文学》

(Littérature générale et littérature comparée.Paris,1968)

27.[苏]日尔蒙斯基(Виктор Максимович Жирмунский)

《文学理论问题》

(Проблемы Теории Литературы,1928)

《拜伦和普希金》

(Байрон и Пущкин,1924)

《俄国文学中的歌德》

(Гете в Русской Литературе,1937)

28.[德]施特里希(Strich,Fritz)

《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史》

(Weltliteratur und Vergleichende Literaturgeschichte,Philosphie der Literaturwissensch-aft.Berlin,1930)

《歌德和世界文学》

(Goethe und die Weltliteratur。Berne:A.Francke,1946)

29.[美]斯托尔克奈特(Stallknecht N.P.)

《比较文学:方法和观点》(与Frenz,H。合编)

(Comparative Literature:Method and Perspective.Carbondale: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1961)

30.[美]汤普金斯(Tompkins,Jane P.)

《读者反应批评》

(Reader-Response Criticism.Baltimore: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80)

31.[比]特鲁松(Trousson,Raymond)

《比较文学中的主题研究和方法论》

(Un Problème de littérature comparée:les étude de thème,Essai de méthodologie.Paris,1965)

32.[法]托多罗夫(Todorov,Tzvetan)

《当代法国文学理论》

(French Literary Theory Today.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2)

33.[美]韦勒克和沃伦(Wellek,Rene and Warren,Austin)

《文学理论》

(Theory of Literature。Washington:Harvest Books,1984)

34.[美]韦斯坦因(Weisstein,Ulrich)

《比较文学和文学理论》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Literary Theory.Bloominton: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74)

35.[俄]亚·尼·维谢洛夫斯基(Веселовский,Александр Николаевич)

《情节研究》

(ПоэтикаCюжетов,1897—1906)

《历史诗学三章》

(Три Историческй Поэтикй,1999)

36.[瑞士]约斯特(Jost,Franois)

《比较文学导论》

(Introduction to Comparative Literature.Indiana:The Bobbs-Merrill Company,1974)

(五)重要参考论文

1.丰华瞻,艾米、洛厄尔与中国诗,外国文学研究,1983(4)

2.周珏良,河、海、园:《红楼梦》、《莫比迪克》和《哈克贝里·芬》的比较研究,文艺理论研究,1983(4)

3.[法]艾金伯勒著,罗芃译,比较不是理由:比较文学的危机,国外文学,1984(2)

4.[美]厄尔·迈因纳等,中美双边比较文学讨论会美方论文摘要,文艺理论研究,1984(2)

5.萧兵,世界神话传说里的英雄弃子:比较文化学的一个实例分析,国外文学,1984(3)

6.曹顺庆,论西方文学现代派文艺表现说与中国古代文艺表现说,学术月刊,1984(8)

7.袁可嘉,西方现代派诗与中国新诗,读书,1985(5)

8.曹顺庆,含蓄与朦胧:中西文艺理论比较研究札记,文艺评论,1985(6)

9.乐黛云,比较文学的名与实,读书,1985(10)

10.李子贤,东西方女儿国神话之比较研究,思想战线,1986(6)

11.刘建华,阿城的《棋王》与加缪的《局外人》,外国文学研究,1987(1)

12.苏其康,比较文学与文学批评,比较文学研究,1987(2)

13.刘介民,比较文学的性质与范畴,社会科学辑刊,1987(3)

14.远浩一,比较文学是跨文化的文学研究,比较文学研究,1987(3)

15.曹顺庆,中国的“文学自觉”与西方的“文艺复兴”:比较文化与比较诗学研究札记,社会科学战线,1987(3)

16.刘介民,文学与人类学,比较文学研究,1987(4)

17.王宁,超学科比较文学研究,人民文学,1987(12)

18.[西德]波兰特著,方维贵译,文学与疾病:比较文学研究的几个方面,深圳大学学报,1987年增刊

19.徐扬尚,柏拉图与庄周的文艺观比较,江汉论坛,1988(1)

20.王昌松,西方现代派的影响与新时期小说结构艺术的多元走向,外国文学研究,1988(1)

21.葛雷,再论马拉美与中国诗,外国文学研究,1988(1)

22.钱林森,纪君祥的《赵氏孤儿》与伏尔泰的《中国孤儿》:中法文学的首次交融,文艺研究,1988(2)

23.张玉书,鲁迅与海涅,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4)

24.杨周翰,维吉尔与中国诗歌的传统,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5)

25.范军,老子与柏拉图的艺术本体论比较,外国文学研究,1989(4)

26.[美]托马斯·芒罗著,欧建平译,中西艺术的比较研究,文艺研究,1989(6)

27.[美]孙筑瑾著,刘介民译,中西比较文学研究中的“近视”与“远视”,文艺理论研究,1989(6)

28.钱炜,中西古典小说僧侣形象比较,外国文学研究,1990(1)

29.袁鹤翔,东西比较文学:可能性探讨,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2)

30.[美]丁乃通著,陈建宪节译,人生如瞬梦:亚欧黄粱梦型故事比较研究,民间文艺季刊,1990(3)

31.魏善浩,世界文学中悲剧性格的两极和两座高峰:哈姆莱特和阿Q的比较研究,外国文学研究,1990(4)

32.杜卫,比较文学的性质、功能和内在矛盾:兼与《比较文学消亡论》商榷,文学评论,1991(1)

33.杨慧林,基督教精神与西方文学,文艺研究,1991(4)

34.吴锡民,西方文学与音乐,外国文学研究,1991(3)

35.季羡林等,比较:必要、可能和限度,读书,1991(2)

36.[法]皮埃尔·布吕纳尔,对比较文学的一点看法,国外文学,1991(2)

37.孙景尧,为“中国学派”一辩,文学评论,1991(2)

38.韦遨宇,中国古典文论与法国后结构主义,国外文学,1991(2)

39.乐黛云,比较文学与文化转型时期,群言,1991(3)

40.曹顺庆,比较文学发展的反思,文艺理论研究,1991(3)

41.[美]屈夫著,张子清译,论中美诗歌的交叉影响,外国文学评论,1991(3)

42.谢天振,没有“比较”的比较文学,暨南大学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1991(3)

43.王富仁,民族文学、比较文学、总体文学、世界文学,文学评论家,1991(3)

44.朱徽,中英诗歌中的“变异”与“突出”,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3)

45.张德明,东西方两种灵魂的终极追求:《西游记》和《浮士德》的母题、叙事模式与文化价值观比较,外国文学评论,1991(4)

46.曹凤,“兴”与“隐喻”——中西诗学比较,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5)

47.乐黛云,中西诗学中的镜子隐喻,文艺研究,1991(5)

48.刘波,夏冬红,比较文学中可比性原则的探讨——兼论中西文学可比性原则及实践,社会科学家,1992(1)

49.张世君,中西小说庭园模式与旅程模式比较,外国文学研究,1992(2)

50.尹邦良,中西“命运”观念在文学中的影响比较,暨南大学研究生学报,1992(2)

51.吴瑞裘,《伊里亚特》和《诗经》中的至上神比较,外国文学研究,1992(3)

52.汪介之,俄罗斯文学精神与中国新文学总体格局的形成——中俄文学关系的宏观考察,国外文学,1992(4)

53.蔡镇楚,中国诗话与日本诗话,文学评论,1992(5)

54.蔡钟翔,谈中西文论的比较研究,学术研究,1992(6)

55.乐黛云等,重建中国学术个性,文学自由谈,1993(2)

56.魏荒弩,涅克拉索夫在中国,国外文学,1993(2)

57.[日]松浦友久著,刘维治译,中国古诗与日本和歌“猿声”比较,古典文学知识,1993(2)

58.胡韶华,戴望舒的诗歌与法国象征派,外国文学研究,1993(3)

59.舒天,基督教与中世纪的西方文学发展,国外文学,1993(3)

60.徐志啸,比较文学在中国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社会科学,1993(6)

61.钱林森,卢梭与中国二题,文艺研究,1993(6)

62.李万钧,《史记》与荷马史诗——中西长篇小说源头比较,文艺研究,1993(6)

63.陈跃红,阐释的权利:当代文艺研究格局中的比较诗学,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1)

64.张合珍,美国自然主义文学在中国,国外文学,1994(1)

65.童庆炳,苏联文论与中国当代文论建设,文艺理论研究,1994(1)

66.李郊,从《格萨尔王传》与《罗摩衍那》的比较看东方史诗的发展,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2)

67.钱林森,长眠在悖谬里的铜像:马尔罗与中国,外国文学研究,1994(2)

68.袁荻涌,郭沫若与德国浪漫主义文学,郭沫若学刊,1994(2)

69.[加]梁燕城,西方后现代主义与中国儒家哲学,社会科学战线,1994(2)

70.王泽龙,西方现代主义诗学与五四时期中国现代诗学,外国文学研究,1994(2)

71.金炳珉,影响、接收与互补:19世纪中朝文人的文学交往,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2)

72.孟昭毅,中越神话传说比较谈,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4(2)

73.文楚安,金斯伯格及其在中国的接受,外国文学,1994(5)

74.曹顺庆,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基本理论特征及其方法论体系初探,中国比较文学,1995(1)

75.萧兵,文学的人类学研究,文艺研究,1995(2)

76.[俄]柳德米拉·索罗金娜,徐家荣,中国主题在俄罗斯诗歌中的体现,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2)

77.向天渊,论波德莱尔与李金发诗歌中死亡主题的差异性,外国文学研究,1995(4)

78.曹顺庆,论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渊源,求是学刊,1995(5)

79.程翔章,中国近代文学家对托尔斯泰的认识和介绍,外国文学研究,1996(1)

80.曹顺庆,庄子与叔本华生命悲剧意识比较,中国比较文学,1996(1)

81.曹顺庆,李思屈,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基本路径及其方法,文艺研究,1996(2)

82.曹顺庆,文论失语症与文化病态,文艺争鸣,1996(2)

83.徐颖果,比较文学研究中的影响与借鉴,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3)

84.叶舒宪,文化对话与文学人类学的可能性,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3)

85.姜岳斌,中西文学中个体意识主题初探,外国文学研究,1996(3)

86.曹顺庆,思想反叛浪潮的起落——十四至十六世纪中外文化与文论思潮比较,外国文学研究,1996(4)

87.程依荣。20世纪法国文学中的中国神话,法国研究,1997(1)

88.刘象愚,比较文学的危机和挑战,社会科学战线,1997(1)

89.叶舒宪,比较文学:从本土话语到世界话语,社会科学战线,1997(1)

90.曹顺庆,阐发法与比较文学“中国学派”,中国比较文学,1997(1)

91.胡全生,“仁”与“智”的撞击——美、法女权主义批评之比较,国外文学,1997(1)

92.曹顺庆,是“泛文化”,还是“跨文化”——世纪之交比较文学研究的战略性转变,社会科学战线,1997(1);新华文摘,1997(4)

93.郁龙余,黄帝与梵天,外国文学研究,1997(2)

94.[美]余宝琳著,王晓路译,间离效果:比较文学与中国传统,文艺理论研究,1997(2)

95.周均美,谈中外“画中人”的形神关系,中国比较文学,1997(2)

96.曹顺庆,寻求比较诗学研究的新路径,中国比较文学,1997(2)

97.周天,中西神话同异论,中国比较文学,1997(2)

98.曹顺庆,从比较文学角度看重建中国文论话语,文化中国(加拿大),1997(3)

99.刘庆璋,金圣叹与黑格尔:叙述文学理论的两座高峰,文艺理论研究,1997(3)

100.周启超,类型学研究:定位与背景,中国文学,1997(3)

101.吴家荣,魔幻现实主义与寻根文学之比较,外国文学研究,1997(3)

102.查明建,是什么使比较成为可能?——乔纳森·卡勒对“可比性”的探讨,中国比较文学,1997(3)

103.曹顺庆,蒋晓丽,中西早期和谐论比较,人文杂志,1997(3)

104.钱林森,李健吾与法国文学,文艺研究,1997(4)

105.张国安,影响源文本论,中国比较文学,1997(4)

106.曹顺庆,道与逻各斯:中西文化与文论分道扬镳的起点,文艺研究,1997(6)

107.蒋晓丽,野草,战乱中的兴盛与消沉——公元3~6世纪东西文化与文论比较,求是学刊,1997(6)

108.乐黛云,比较文学与21世纪人文精神,中国比较文学,1998(1)

109.谢天振,重申文学性——对新世纪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思考,中国比较文学,2000(1)

110.曹顺庆,跨文化:21 世纪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主潮,中国比较文学,1998(1)

111.曾艳兵,诗的误读与诗无达诂——后现代主义诗学与中国诗学两个命题之比较,中国比较文学,1998(2)

112.张辉,文学对话:比较文学的方法论基点,中国比较文学,1998(3)

113.余虹,“中西比较诗学”:其名其实?中国比较文学,1998(3)

114.胡适著,任生名译,比较的文学研究,中国比较文学,1998(4)

115.熊沐清,中国学派:必要·可能·途径,中国比较文学,1998(4)

116.赵新林,从语言到思维——略议中西诗学差异的根源,当代文坛,1998(6)

117.[法]巴柔著,孟华译,比较文学意义上的形象学,中国比较文学,1998(4)

118.代迅,困惑与选择:比较文论视野中的中国文论,文艺评论,1999(1)

119.黄永林,中国的武侠小说与西方的骑士文学之比较,外国文学研究,1999(2)

120.熊沐清,比较文学:“扩张”的危机与危机的超越,外国文学研究,1999(4)

121.曹顺庆,从“失语症”、“话语重建”到“异质性”,文艺研究,1999(4)

122.徐志啸,近代中日文学的影响与交流,中州学刊,1999(4)

123.王宁,文学研究中的文化身份问题,外国文学,1999(4)

124.谢天振,重申文学性——对新世纪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思考,中国比较文学,2000(1)

125.陈建宪,论比较神话学的“母题”概念,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1)

126.方汉文,多元文化的中外文学比较:新辩证观念,外国文学评论,2000(3)

127.陈惇,论可比性——比较文学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0(3)

128.张哲俊,比较文学的实证研究时代过去了吗?中国比较文学,2000(4)

129.江弱水,卞之琳与法国象征主义,外国文学评论,2000(4)

130.杨博华。19世纪美国文学想象中的中国,外国文学研究,2001(1)

131.乐黛云,互动认知(Reciprocal Cognition):比较文学的认识论与方法论,中国比较文学,2001(1)

132.饶芃子,跨文化视野中的海外华文文学,汕头大学学报,2001(1)

133.曹顺庆,姜飞,比较文学:百年问题回顾,社会科学研究,2001(2);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1(4);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1(8)

134.王宁,全球化、文化研究和中西比较文学研究,中国比较文学,2001(2)

135.曹顺庆,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中国比较文学,2001(3)

136.徐敏,论日本文化对周作人女性思想的影响,外国文学研究,2001(2)

137.蒋述卓,闫月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西比较文论研究述评,学术季刊,2001(4)

138.曹顺庆,汉语批评:从失语到重建,求索,2001(4);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1(10)

139.李滟波,从《圣经》中的God到中国的“上帝”和“神”——兼论跨文化语境中的形象变异,外国文学研究,2002(1)

140.孟昭毅,接受美学对比较文学的浸润,外国文学研究,2002(3)

141.赵稀方,米兰·昆德拉在中国,外国文学研究,2002(3)

142.陈国恩,《堂·吉诃德》与20世纪中国文学,外国文学研究,2002(3)

143.吴笛,论东西方诗歌中的“及时行乐”主题,外国文学研究,2002(4)

144.曹顺庆,跨文明比较文学研究——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转折与建构,中国比较文学,2003(1)

145.曾艳兵,卡夫卡研究在中国,外国文学研究,2003(2)

146.刘燕,泰戈尔:在西方现代文化中的误读——以《吉檀迦利》为个案研究,外国文学研究,2003(2)

147.曹顺庆,比较文学的问题意识:以“和而不同”的尴尬现状为例,外国文学研究,2003(3)

148.曹顺庆,在对话中建设文学理论的中国话语——论中西文论对话的基本原则及其具体途径,社会科学研究,2003(4)

149.曹顺庆,蒋荣昌,从文学研究到文化研究:世界性文学审美特性之变革,河北学刊,2003(5);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3(6)

150.曹顺庆,张德明,跨文明研究:21世纪中国比较文学的理论与实践,外国文学研究,2003(5);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2004(1)

151.曹顺庆,“文明冲突”与跨文明比较文学研究,学术月刊,2003(5);新华文摘,2003(10)

152.杨莉馨,女性主义文论在中国,外国文学研究,2003(6)

153.侯传文,泰戈尔诗学与西方文论,外国文学研究,2003(6)

154.曹顺庆,支宇,重释文学性——论文学性与文学理论的悖谬处境,湖南社会科学,2004(1);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4(4)

155.乐黛云,帝国霸权·文化自觉·比较文学,中国比较文学,2004(1)

156.方坪,高尔基早期作品与尼采,外国文学研究,2004(1)

157.杨莉馨,女性主义诗学在中国:双重落差与文化学分析,中国比较文学,2004(1)

158.王晓路,比较的悖论与困扰——比较文学学科建设思考,中国比较文学,2004(2)

159.李滟波,基督教文化与冰心早期文学创作,外国文学研究,2004(2)

160.北塔,纪德在中国,中国比较文学,2004(2)

161.陈国恩,论俄苏文学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影响,外国文学研究,2004(2)

162.李玉平,“影响”研究与“互文性”之比较,外国文学研究,2004(2)

163.汪洪章,形式派的“陌生化”与《文心雕龙》的“隐”和“奇”,外国文学研究,2004(3)

164.葛桂录,刘茂生,奥斯卡·王尔德与中国文化,外国文学研究,2004(4)

165.曹顺庆,周春,“误读”与文论的“他国化”,中国比较文学,2004(4)

166.曹顺庆,王富,中西文论杂语共生态与中国文论的更新过程,思想战线,2004(4)

167.曹顺庆,谭佳,重建中国文论的又一有效途径:西方文论的中国化,外国文学研究,2004(5)

168.谢天振,比较文学:理论、界限和研究方法,中国比较文学,2005(1)

169.董洪川,邓仕伦,历史的关联:“九叶”诗派接受T。S。艾略特探源,外国文学研究,2005(1)

170.杨乃乔,论中西文化语境下对“比较诗学”产生误读的可能性,中国比较文学,2005(1)

171.林精华,写实主义潮流在现代中国如何可能——关于俄国文化对现代中国文学影响问题的研究,外国文学研究,2005(1)

172.李克和,张唯嘉,中西“空白”之比较,外国文学研究,2005(1)

173.曹顺庆,重新规范比较文学学科领域,中国比较文学,2005(2)

174.罗益民,岸与圈:一个天文学的隐喻——沈从文的《边城》与安德森的《林中之死》,外国文学研究,2005(3)

175.汪介之,俄国形式主义在中国的接受,中国比较文学,2005(3)

176.刘守华,佛经故事传译与中国民间故事的演变,外国文学研究,2005(3)

177.陈引驰,李姝,鸟瞰他山之石——英语学界中国文论研究,中国比较文学,2005(3)

178.曹顺庆,跨文明研究:把握住世界学术基本动向与学术前沿,思想战线,2005(4)

179.高鸿赛,赛珍珠《大地》三部曲里的中国形象,中国比较文学,2005(4)

180.朱萍,中西古典文学中的疯癫形象,中国比较文学,2005(4)

181.沈庆利,中国现代小说中的异域想像,中国比较文学,2005(4)

182.王晓平,《万叶集》研究中的中国话语,外国文学研究,2005(6)

183.曹顺庆,李卫涛,比较文学学科中的文学变异学研究,复旦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新华文摘,2006(13)

184.孟华,从艾儒略到朱自清:游记与“浪漫法兰西”形象的生成,中国比较文学,2006(1)

185.吴兴明,从消费关系座架看文学经典的商业扩张,中国比较文学,2006(1)

186.曹顺庆,再说“失语症”,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

187.刘象愚,比较文学的不变与变,中国比较文学,2006(2)

188.曹顺庆,建构比较文学学科研究新范式,外国文学研究,2006(2)

189.区,李子丹,泰德·休斯诗歌中的道家思想倾向,外国文学研究,2006(2)

190.谢天振,翻译研究“文化转向”之后——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比较文学意义,中国比较文学,2006(3)

191.罗杰鹦,近15年来我国哈罗德·布鲁姆理论研究,外国文学研究,2006(3)

192.方爱武,生存与死亡的寓言诉指——余华与卡夫卡比较研究,外国文学研究,2006(3)

193.郑燕虹,论中国古典诗歌对肯尼斯·雷克思罗斯创作的影响,外国文学研究,2006(4)

194.陈建华,论中国俄苏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外国文学研究,2006(4)

195.陈训明,俄罗斯欧亚主义小说与中国儒家思想,外国文学研究,2006(5)

196.李俄宪,日本文学中子路形象的变异与《史记》,外国文学研究,2006(5)

197.曹顺庆,比较文学定义与可比性的反思与探索,江汉论坛,2006(7)

198.王宁,佛克马的比较文学和文化理论思想,中国比较文学,2007(1)

199.大卫·达姆罗什著,汪小玲译,后经典、超经典时代的世界文学,中国比较文学,2007(1)

200.姜智芹,美国大众文化中华裔男性的身份建构:以付满楚和查理·陈为典型个案,外国文学研究,2007(1)

201.王向远,中国题材日本文学史研究与比较文学的观念方法,中国比较文学,2007(1)

202.许钧,法朗士在中国的翻译接受与形象塑造,外国文学研究,2007(2)

203.黄晓燕,论中国文化对史蒂文斯诗歌创作的影响,外国文学研究,2007(3)

204.胡燕春,论雷纳·韦勒克的文学研究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中国比较文学,2007(3)

205.曹顺庆,中国学派:比较文学第三阶段学科理论的建构,外国文学研究,2007(3)

206.杨乃乔,边界的危机与学科的死亡——比较诗学在比较文学的“去边界化”中领受的本质,人文杂志,2008(1)

207.李伟昉,论梁实秋与莎士比亚的亲缘关系及其理论意义,外国文学研究,2008(1)

208.陈伯海,在互诠互动中确立自我与走向世界——中国比较文学继往开来之思,中国比较文学,2008(2)

209.蒋花,多丽斯·莱辛研究在中国,中国比较文学,2008(3)

210.龚刚,西方个人主义的东渐与“变形”:以张爱玲的小说为个案,中国比较文学,2008(3)

211.曹顺庆,变异学: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重大突破,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212.饶芃子,全球语境下的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南方文坛,2009(1)

同类推荐
  • 论道三国

    论道三国

    《论道三国》共有《谁是三国英雄》、《涿州结义考》、《刘关孰为兄》、《何进为何召董卓》等85篇,有的文章是着重从人物的特点反思其得失,有的是从小说故事的合理性出发,分析纰漏和考虑不完善的地方,还有的是着重研究探讨三国时期本地的一些历史状况以及三国由盛转衰的原因,并提出以史为鉴的反思意见,每一篇都是集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而且是历史和文学并重。
  • 唐诗宋词元曲(第二卷)

    唐诗宋词元曲(第二卷)

    唐诗、宋词是中国诗歌史上流芳百世的不朽丰碑,将我国的诗词艺术推向了最高峰。警句名篇被历代文人墨客所吟咏,以至名人评说“唐后无诗,宋后无词。”为了更好的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本着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兼顾,信达雅并重的原则,重新校订注释编纂了这部《唐诗宋词》,并配以清晰线描图,以飨读者。可谓“吟一首如遍品天下之敬醴,诵一句若尽阅华夏之圣观”!本书采取最为脍炙人口的经典选本,融合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作品,生动形象地阐发文学的主旨和意境,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 唐僧有话说

    唐僧有话说

    在这本书里,唐僧说东道西,说三道四,说得听众茅塞顿开、哑然失笑。受此鼓励,他除却羁绊,褪尽袈裟,低头作势,一路猛攻。男人听了嘿嘿嘿,女人听了嘻嘻嘻。你还等什么?
  • 妖娆罪

    妖娆罪

    本书是当代“新古典主义诗歌”代表诗人程维的最新作品集。这些作品既根植于地气之内,直面现实,有超越了地域性经验而于读者更丰富启示与想象,拥有了寻常诗歌中少有的叙事性细节元素与色差剥杂的奇妙画面感,包含了作者对生活与文学创作的诸多想象。
  • 走不远的昨天

    走不远的昨天

    这是一套老三届著名作家回忆性质的怀旧经典丛书,参与的作家有肖复兴、张抗抗、叶辛、赵丽宏、毕淑敏等,范小青着重的描写了自己的生平以及创作生涯。
热门推荐
  • 虚空world

    虚空world

    将一枚硬币抛向天空,落下之后,将我们能看见的一面将其定义为正面,而看不见的另一定义为反面。将世界比喻为硬币的话,在我们所看不到的一面有着什么?与正面世界相反的反面世界存在吗?这个问题没有人能回答。就像有人问灵魂存在吗?没有人知道。因为这个问题超出了我们的认知
  • 老公大人求抱抱

    老公大人求抱抱

    前世她竟瞎了眼放着身边的霸道总裁老公不爱,反倒是去爱一个渣男私生子?所幸老天有眼,给了她重生的机会,从此抱紧老公大腿,手撕绿茶和渣男。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亲爱的树洞

    亲爱的树洞

    一部写给树洞的青春序曲,一个女孩的成长经历。
  • 无限之颠覆

    无限之颠覆

    无限的热爱。这里没有悲剧,不可能出现爱上郑吒的詹岚,不可能出现爱上赵缀空的樱空,不可能出现被悲剧的大美女铭煙薇,而且还继续爱上张恒,这里就是没有悲剧的世界。当然,没有悲剧仅限与美女同学。在我手下的男性是没有人权的嘎嘎本书为自娱之作,因联系不到Z大,故未经授权.若Z大有意见,可联系我,我会立即停笔
  • TFBOYS仲夏梦微凉

    TFBOYS仲夏梦微凉

    在没有遇到易烊千玺之前,墨北潇的人生过得特别顺畅,但是,自从遇到了他,好像一切都变了…在没有遇到墨北潇之前,易烊千玺的世界很安静,但是,遇见了她之后,似乎安静不下去了…“最后的最后,你好就好!”“为什么我的记忆里,总会有那么一个背影,看不清模样,却很熟悉!”
  • 大唐辽东王

    大唐辽东王

    冥冥之中皆有定数,生活无忧,妻妾成群的他,却成为了反武势力的代言人,他将何去何从......
  • 剑仙之情缘

    剑仙之情缘

    不一样的等级系统,不一样仙侠系统,剑仙、剑魔、剑圣孰强孰弱.剑气一至九重谁能更胜一筹,八大宗门百年后谁主春秋,情、恨、爱、如何令人痛彻心扉.仇、灭、魔隐藏多大阴谋,百年前发生了什么?而百年是谁主沉浮,揭开一切,领悟人存在的真谛,一切竟在剑侠与情缘.
  • 绝封神

    绝封神

    天之骄子的主角,打破修真界的枷锁,一人力夺成仙契机,偏偏却不肯踏足仙界,硬是喜欢在下界吓唬老头,打劫门派,引得三界人神共愤
  • 缘来你好吗

    缘来你好吗

    人的命运早已在另一个次元注定。我们现在做的,无非是现实版的演出一场而已!如果有可能,我还希望你是我的妈妈。如果还有可能,我可不可以有机会选择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