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05300000026

第26章 大唐王朝全面解读(6)

尚书省是朝廷的最高行政机构,主要负责具体政务的执行。龙朔二年改尚书省为中台,光宅元年改为文昌台,垂拱元年又改为都台,不久又恢复旧称。尚书省置令一人,正二品,掌典领百官。由于太宗李世民曾在即位前任此职,故此后不复置,即以原副长官左右仆射为本省的实际长官。左右仆射各一人,从二品,唐初也是当然的宰相,总理六部,纲纪庶务。另有左丞一人,正四品上;右丞一人,正四品下,主持省内的日常事务。有左右司郎中各一人,从五品上;员外郎各一人,从六品上,为丞之助手,分判本省六部诸司的事务。以上都是尚书都省的官员,尚书省下设有六部二十四司,分别由左右丞来统摄。

唐代宰相名号是什么?是如何演变的

唐代宰相名号之多,为历代所仅见。唐承隋制,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皆为宰相。中唐以后,同平章事和同中书门下三品成为正规的宰相名称,三省长官若不带同平章事(或同三品),也就不是宰相。

三省长宫中书令(中书省)、侍中(门下省)和尚书令(尚书省)在唐初皆为宰相,但尚书令因位高权重,并不轻易授人,有唐一代仅李世民未登基前曾为之。这样,武德(618~626)、贞观(627~649)年问,尚书省副长官仆射不仅是尚书省长官,与中书令、侍中同为相职,而且在众宰相中还具有超出他相的首席地位。

武德年间还没有以三省长官之外的官员任宰相的。太宗时期,以他官参预宰相事的记载逐渐增多。这包括两种情况,一是资历较浅的官员加“参议朝政”、“参知政事”之类名号行宰相之权。另一种情况是给一些老资格的功臣元勋加“平章事”或“同三品”的名号,使其继续参与宰相事务。

高宗时期,以参知政事、参预朝政等名号行宰相事的逐渐减少,安史之乱后则几乎绝迹。而“同中书门下三品”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高宗时则相继成为正式固定的宰相名号。高宗后期,“同平章事”的使用更加广泛,而“同中书门下三品”则渐渐减少,代宗之后,“同三品”的名称最终绝迹了。高宗后期,三省长官作为宰相职官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武德贞观之世,左右仆射具有实际首席宰相的地位。高宗即位时,李勣以太子詹事同中书门下三品,谓同侍中、中书令。仆射本来是从二品,为宰相正官。高宗此举开了一个先例:此后,凡除仆射者,必须加同中书门下三品方为宰相。也就是说,官员只被任命为左右仆射而不加“同中书门下三品”称号便不是宰相,不能参与宰相事务。

开元(713~741)、天宝(742~755)之后,中书令和侍中也不再轻易授人,“安史之乱”后,两省长官已基本停止单授。大历二年(767),中书令、侍中升为正二品,只有藩镇勋臣才带此称号,但只具有荣誉性质,已失去作为宰相职官的意义。

综上所述,尽管唐代宰相名号,纷繁复杂,大约在代宗大历(766~779)以后,已基本统一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上来了,终唐之世不变。不论是哪一种职官,只要有“同平章事”之号,均为宰相之任。

什么叫“宫市”?为什么当时人对它大加指责

白居易的《卖炭翁》云:“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黄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这正是中唐之世扰民的宫市的真实写照。什么是宫市呢?我们都知道京城的皇宫住着皇帝、皇后、皇子、皇孙,还有数不过来的妃子、宫女、宦官,这么一大帮人每天肯定要消费很多东西,吃、喝、用等等,而这些东西皇宫内不可能全部自产,也不可能全靠贡献,所以就要派人到集市上采购。起初有专门负责为皇宫置办物品的官员,但从天宝末年开始出现宦官代为采买的现象,而且随着“安史之乱”以后宦官势力的逐渐扩大,到德宗贞元末年正式改由宦官为宫市使,负责为宫中采购物品。宫市使采购多压价强买,仗势欺市,因此“宫市”就是指唐时宦官承办宫中用品、在市场上以低价强购掠夺商品的方式。后来宫市使干脆又设置“白望”数十人于长安东、西两市及闹市区,凡见所需之物,则强迫卖主送到皇宫,所付价钱甚至不到十分之一。卖主把货送到宫门口时,还要被征收进门的钱。名为宫市,实为劫掠。

正因为宦官打着为皇宫采购的旗号,光天化日之下在街市行抢、勒索,致使怨声载道,所以顺宗皇帝即位后,在王叔文等人的建议下,罢去宫市,长安市民为之欢呼雀跃。

史馆制度始于何时?有什么历史影响

史馆始置于太宗贞观三年(629)。南北朝时,修史之任属秘书省著作曹,并有了“史馆”之称。唐太宗重视修史工作,于是别置史馆,以宰相为监修,隶属门下省,开元(713~741)时又改隶于中书省。

史馆置修撰四人,其资格较老者为直馆。天宝(742~755)以后,以他官兼史职者称修撰,初入馆者称直馆。元和六年(811)又规定朝官领史职者为修撰,以高官一人判管事,未登朝官者皆为直馆。天祐二年(905)又改修撰为兼修国史,以祟其名。另外还有楷书手二十五人、典书四人、亭长二人、掌固六人、装潢直一人、熟纸匠六人。史官掌修国史,不虚美,不隐恶,直书其事。但天地日月、山川封域、昭穆继代、礼乐师旅、诛赏废兴等事,都以起居注、时政记所记为准,以编年为其体例。唐代史馆荟萃了当时史界之精华,组成修撰集体,利用丰富的资料等优越条件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修撰人员责成事功,分工合作,开创了修撰国史的一种较好模式,它具有私人修史不可比拟的优越条件。

我国自古就有设立史官的传统,但官修史书的制度化则完成于唐代,自此以后历代政府都有为前一王朝修撰史书的责任,成为一个优良的传统。史馆最主要的职责还是撰修本国国史,即当代人修当代史,并成为一种制度,保证了历史记载的延绵不断。

唐朝的科举都包括哪些科目

科举制是一种允许士人自愿向官府报名,经过分科考试根据成绩从中选择人才任官的制度。此制创始于隋,至唐趋于完善。自唐代开始,科举分为“常科”和“制举”两种。所谓常科,就是根据制度定期举行的考试;制举,则是根据需要临时和不定期举行的考试。

常科的科目设置如下:

进士科:科举中最主要的科目,始置于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唐代最重进士,被看做是仕途中的正途。考试内容有:试策(对时事发表议论)、帖经(对儒家经典的掌握程度)、杂文(即吟诗作赋的才能,由于这一考试内容,进士科又被称为“词科”或“辞科”)。

秀才科:唐以博识高才、强学博闻者为秀才,此科最为难考,士人多不敢报考。唐高宗时废除。

明经科:主要考查士人对儒家经典的掌握程度。又细分为五经、三经、学究一经、三礼、三传等。唐代以《礼记》、《春秋左氏传》为大经;《诗经》、《周礼》、《仪礼》为中经;《易经》、《尚书》、《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为小经;而《孝经》与《论语》则要求凡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均须熟习。凡通三经者为明经。

明法科:属于法律科,选拔法律人才。

明算科:选拔精通数学的人才。

史科:唐穆宗(820~824)时置,分一史与三史两科,选拔具有史学才能的人才。

开元礼科:唐德宗贞元(785~805)年间置,考唐玄宗开元(713~741)年间修定的《开元礼》,选拔礼仪人才。

道举: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置。考试内容为《老子》、《庄子》、《列子》、《文子》等道家经典,及第后待遇同明经。

童子科:凡童子十岁以下,通一经及《孝经》、《论语》,每卷诵文十道全通者,授官;通七者,赐童子科出身。

制举的科目设置极为繁多,大致可归纳为文词、军功、吏治、长才、不遇、儒学、贤良忠直七科。属于“文词”科的如辞殚文律科、文以经国科、文辞雅丽科等。属“军功”科的如将帅科、武足安邦科、军谋宏远堪任将帅科等。属“吏治”科的如详明吏理达于教化科、清廉守节致术可堪任县令科、达于吏理可使从政科等。属“长才”科的如文艺优长科、绝伦科、茂才异等科等。属“不遇”科的如才高位下科、才高沉沦草泽自举科、才高未达沉迹下僚科等。属“儒学”科的如抱儒素之业科、文儒异等科、风雅古调科等。属“贤良忠直”科的如志烈秋霜科、疾恶科、贤良方正科等。

制科的考试是在内殿举行,皇帝亲临现场观摩。被录取的待遇是成绩优异者直接授官,其次则给出身(即做官的资格)。唐末五代,制科渐趋废弛。

此外,武则天在长安二年(702)创立专为选拔武官而设的科目,称为武科,亦称武举,由兵部主持。贞元十四年(798)至元和三年(808)武举曾一度中断,此后则定期举行。

“开元通宝钱”是何时铸造的?为什么这种钱流传颇广

唐朝建立时,仍沿用隋朝的五铢钱,但流通中劣币充斥,亟待整顿。唐高祖武德四年(621)七月,宣布废除五铢钱,开始铸行“开元通宝”钱。新钱径八分,重二铢四絫,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这种新钱名“开元通宝”,或称开元钱。开元即开国,作为钱文有爰创轨模,创立一种新的钱制的意思;通宝,即流通的宝货之意。这种钱的行用很成功,终唐之世,除高宗及肃宗时偶铸以年号为名的“乾封通宝”、“乾元重宝”钱外,钱文均以“开元通宝”为定制。

此钱流传范围比较广,在我国新疆各地的唐代遗址中,几乎都能发现。此钱流通广的原因,一是铸造方法比较科学,有了铸造成色的标准;二是它的轻重大小比较合理;三是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货币意识增强,货币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唐开元通宝钱的创制,在我国钱币形制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自此以后,历代的铜钱都不再以重量为名,而皆名之曰“通宝”、“元宝”等,金属铸币便全然脱离了以量名钱体系,而发展成为高一级的铸币形式了。这种“通宝”钱制,不仅是唐朝一代的定制,而且在唐朝以后还持续流行了近千年。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是从何时开始的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从唐代中期开始的。“安史之乱”以后,黄河流域成为藩镇割据混战的角逐场所,社会经济发展比较缓慢。但江南地区却比较安定,又有不少北方人因避乱迁到江南,给江南增添了劳动人手。因此古代人物在唐朝后期,江南地区的社会经济仍能保持迅速发展的趋势。此外,在唐后期,江南人民掀起了一个兴修水利的热潮,大量陂塘堤堰的修整和兴建,不仅增加了灌溉面积,而且也使许多荒废的土地开辟成为肥沃的农田。唐代修筑的水利工程,前期北方多于南方,后期南方则显著多于北方,这种升降变化反映了唐后期长江流域经济逐渐超过了北方。

除了水利的兴建外,生产工具也得到改进,这都促进了江南的粮食生产的发展。在唐后期,江南地区的粮食生产已居全国首位,漕运粮食到关中成了维系唐政权的命脉。江南的手工业生产,在唐后期也有突飞猛进的发展。以丝纺织而论,这时南方已超过北方。吴越是江南地区的丝纺织中心,贞元(785~805)以后,越州向朝廷进贡的丝织品达数十种之多,因而当时有“辇越而衣”的说法。荆州(今湖北江陵)和宣州(今安徽宣城)也成了丝织物的重要产地,荆州的贡绫、宣州的红线毯,都居全国的上选。

唐后期的商业也有显著的发展,特别是长江流域的商业更为活跃。唐后期的扬州,是漕米、海盐、茶叶等货物的集散地,故而富甲天下,商业更加繁荣。商人在这里从事珠宝一类的奢侈品买卖。益州是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西南地区出产的各种货物,多在这里运销外地,所以商业也非常繁荣,时人称“扬一益二”。可见在唐后期,扬州、益州的经济地位已超越长安和洛阳。东南地区的杭州,到唐后期也发展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广州、泉州、明州是著名的对外贸易城市。大历五年(770),外国商船到达广州的有四十多艘。它们载来丁香料、药品、象牙、犀角、珍宝等货物,从中国贩走瓷器、丝绸等物品。唐朝廷在广州设立市舶使,管理对外商务。唐末在广州居住的外国商人数以万计,在泉州也有不少外商居住。明州则是对日贸易的重要港口,许多商船从这里出海前往日本。江南地区的经济繁荣发展与北方社会的残破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遂使这里的经济逐渐超过了北方,成为唐王朝的经济命脉。所以说从唐代中期以后,全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如何评价颜真卿的书法成就

颜真卿(708~784),唐代著名书法家,书法端庄雄伟,独树一帜,人称“颜体”,传世很多。墨迹有正书《自书告身》、行书《祭侄文稿》。碑刻有《多宝塔碑》、《颜勤礼碑》、《麻仙姑坛记》等。后人辑有《颜鲁公文集》。

颜真卿的书法吸取了前代和同时代书法家的艺术精华,茶神陆羽称他的字体得王羲之之筋骨心肺,笔法师承了唐代书法家张旭,并请教过名僧怀素。颜真卿对笔法很有研究,曾作笔法十二意。他擅长于正书、行书,尤以正书而名闻后世,字形具有蚕头燕尾的特点。

他的书法遗迹一直为后人珍爱,并得到了极高的评价。他的高超书法和他的高尚品格一样,可以并传而不朽。

骆宾王在文学上有什么贡献

骆宾王(627~687),字观光,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七岁就能够作诗。高宗显庆(656~660)时,为道王李元庆的属官。闲居齐鲁十余年,后赴京对策中式,授奉礼郎,兼东台详正学士。因事被贬,从军于西域。后又调赴姚州平叛,并奉使入蜀。后返回京师,历任武功主簿、明堂主簿、长安主簿,迁侍御史。不久被诬陷下狱,遇赦获释。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徐敬业起兵讨武则天,军中书檄,皆出其手,著名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一文便是这时写成的。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被杀,一说逃亡后落发为僧。

骆宾王写诗擅长于七言歌行,《帝京篇》当时被认为绝唱。《畴昔篇》五七言间用,洒洒洋洋,可见其生平行迹及嵌崎磊落之气,对以后歌行颇有影响。其五言律诗亦时有佳作,在《在狱咏蝉》一篇中,托物兴怀,至今犹为人所传诵,吴之器称赞他的诗:五言诗则气象雄杰,构思精沉,包罗万象,卓然不群;七言诗则字字珠玉,气吐山河。《帝京》、《畴昔》是他的代表作,而《灵妃》、《艳情》也是不可多得的极品。他还擅长撰写骈体文,他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据载武则天看了后,曾经感叹到宰相怎么会让这样一个人才流失呢?他与王勃、杨炯、卢照邻等齐名,世称“王杨卢骆”。

初唐四杰的作品,在诗歌的发展上,起到了承先启后的重要作用,杜甫在《戏为六绝句》中称之为“不废江河万古流”,可见也是承认他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的。

王勃是什么人?在文学上有什么成就

同类推荐
  • 重生武大郎

    重生武大郎

    穿越了!没有成为王侯,没有成为神仙妖怪,悲催的成了武大郎!幸好是少年,于是侏儒式的武大郎经由现代菜鸟调教,长成了八尺大汉!上梁山,战土豪,斗官僚!现代人在战火纷飞的乱世能否成就一番霸业?
  • 寻御

    寻御

    《穿越时空的爱恋》的后续,朱允文失踪后,引来大明朝一番轰动,诸人怀揣着各自的想法,去寻找这个被后人称之为历史之谜的皇帝。寻找期间展开一段啼笑皆非,为爱痴狂的奇幻旅程,那是朝堂与民间的交织,也是亲情与爱情的纠葛,更是对美好生活的追逐与向往。
  • 有人说:二十四史

    有人说:二十四史

    《有人说》以《二十四史》为史料素材,全书共12篇故事。故事的写作视角为一些历史事件中的人物,以他们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经历过的故事。比如以秦舞阳为视角去看待荆轲刺秦王的《秦舞阳说》;以屠岸贾为视角去看待赵氏孤儿的《屠岸贾说》;还有以赵祯为视角去还原“狸猫换太子”这个离奇传说背后真实历史的《赵祯说》等。全新的视角描述,在严肃的史料内形成和传统历史观大反差的新观点,激活读者对固有思想的新思考。
  •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5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5

    古代皇帝们的枕边书,今天领导者的工具书!《资治通鉴》突然变得很好懂!基业长青,全靠滴水穿石!翻开本书,看刘秀白手起家,建立两百年东汉王朝,读懂基业长青的智慧。通篇大白话,拿起来你就放不下;古人真智慧,说不定你一看就会。《资治通鉴》从战国写到五代十国,生动展现了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说是中国政治和文化遗产的“大数据”和“超级案例集”。讲透《资治通鉴》中对21世纪普通人真正有用的智慧——让人看一遍就会,看完就能用得上。像读小说一样津津有味读懂《资治通鉴》!畅销书作家华杉全新力作!
  • 后三国风云(下)

    后三国风云(下)

    公元534年,北朝的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与南朝的梁三国鼎立。随后,东魏被北齐高洋所篡,西魏为北周宇文家族继承,梁朝也经侯景之乱后被陈霸先所取。新成立的三国,开始了新一轮的互相攻伐。公元577年,北周在宇文邕的带领下攻灭北齐,随即却被外戚杨坚窃取,最终隋朝于公元589年消灭陈朝,三国归隋。
热门推荐
  • 天上掉下个闷骚仙人

    天上掉下个闷骚仙人

    当五百万彩票即将到手时,一个貌美如花的仙人突然出现。某仙人(抱大腿)两眼泪汪汪,“年轻的女孩呀,你掉的是我呢,是我呢,还是我呢?”孙笑笑按住这个不断往身上扒拉的仙人,“我掉的五百万,不是你!还有,你可是仙人,注意形象!
  • 灵蕴魔尊

    灵蕴魔尊

    万物生长,幻世灵蕴。人族以武者自称,以武学自傲。九级五阶之分,九五至尊之尊!这里是人族的主场,是灵士的天下,是强者的舞台!若超乎神洛,必灵帝尊循!一场世纪之战蓄势待发!你准备好了吗?(望各位读者可以多多支持!收藏、推荐,上榜吧!)
  • 不朽殿堂

    不朽殿堂

    来自不朽殿堂的神秘力量,冥冥中主宰一切。陈赫突然发现,自称是儿时伙伴的超级美女何碧晨,真实身份并不简单。要解开过往谜团,立足于乾坤破碎之时,他没有任何选择,只能将七尺之躯,投身于浩荡洪荒之流。QQ群:314371917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苍云凌天

    苍云凌天

    苍茫如画,一景一星辰,荒宇如书,一页一乾坤。我非佛祖,步步莲花,若看我为魔,那我就是魔,若敬我成神,那我就是你永恒的保护神。凌天,一个家族的废物成神的历程。凌天说道:“谁也不知道明天是什么样子,唯有睁开眼,握住剑,仔细看。”
  • 潋妳十里桃花

    潋妳十里桃花

    物理的尽头是数学,数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神学!这本书,更新快,写的好,装B爽,妹子萌,男主强,作者穷。
  • 这一次我们改变世界

    这一次我们改变世界

    献给上古世纪的玩家们一份美好的回忆。这不是游戏,这是个真实的世界,千万别把它当成游戏,因为你的生命只有一次,上古世纪等你来改变。
  • 坍塌的救赎之路

    坍塌的救赎之路

    我向着迷不可知的未来前去……慢慢的走……
  • 炎黄简

    炎黄简

    只有手放在键盘上的时候,体内的某个灵魂才会觉醒。这一刻,莫道才是最完整,最完美的!平淡,沉默,隐形人统统消失不见。在各种电子竞技大赛上他是不折不扣的王者,剑锋与大军铁蹄所到之处无不臣服。霸道、锐利、气吞山河!大赛结束之后,作为冠军队伍的领队他不再是联盟王者。似乎那个隐身侠又回来了!在其他队友各种活动各种接的时候他已经消失在别人的视线中,甚至在他所在的公寓被莫名其妙的大火焚毁后的三天大家才知道。这位带领国家队拿下无数个世界冠军的王者已经葬身火海!他在这世界上所有存在的痕迹都已经变成灰烬,当然更没有人知道这场火焰送他到了另一个世界。也没人知道在那边他缔造了怎样的传奇!
  • 高冷男神又软又甜

    高冷男神又软又甜

    “上学不许翻墙!上课不许偷吃!下课不许睡觉!”盛年诺冷脸寒霜的看着苏欢,一连说出三个不许。苏欢歪头眨巴眨巴眼,看着盛年诺一本正经的样子,噗嗤一下笑了。对着他张开双臂,“举高高要抱抱。”盛年诺脸一下就红到脖子跟,俯身轻轻的抱了苏欢一下,小声在苏欢耳边补充:“你……你也不许对别人这样!”苏欢抬眼看着对面脸色微红却认真等着自己回答的男孩,一股暖流从心中淌过。原来喜欢一个人的时候,眼里真的会有满天星辰,苏欢忍不住就想要给盛年诺一个抱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