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605400000042

第42章 五老汉解劝木头人 众乡邻扇风又泼油

五老汉和张榆生几个人从南门出了张家大院。岀了门往西拐路过五老汉的家,老五爷有心想留他们去家里坐,走到家门口时,就将众人让进了自己的家。众人乐得前往,就一同跟着进了门。

五老汉的院子在张家大院的西墙外。沿南墙往西,再往北拐,走几步上个土坡就到。这所院子背靠北坡,建有三孔土窑洞。窑洞外用砖砌了门头和墙,看上去仿佛一排整齐高大的砖瓦房。院子周围原砌有围墙,已坍落了一段,坍落的地方高低不平,有一段只留有两三尺高的墙基。坍落处已用土坯垒砌,外用糜草和着泥抹平。南墙正对着窑洞处砌有隐壁和院门,院门的顶部也已坍落,只留下两边的门框还在原处。门洞两侧有的砖块也已剥落,显得不甚齐整。那正中的隐壁还甚完整,刚刚挡住人们的视线。隐壁的正面原用砖镶砌着一个斗大的福字,只是左边一半已剥落,只留下右边一半,像是刻了一只花瓶悬在那里。穿过没有安门的门洞,绕过隐壁,走进院内,却见这小院虽甚破旧,可整理得干净利落。院内除用砖砌过的三孔窑洞外,一侧砌有存放杂物的小房,另一侧搭有夏日做饭用的灶棚。那三孔窑洞和两侧的房、棚虽已修整过,却也协调。只是院子里脚下的砖铺地面没有一处完好,原铺的砖块大多已破碎,有的已深深插入土中。砖块深陷和碎落的地方已用黄土填过。这半是黄土,半是碎砖石块的院落整理得倒也平整。透过这青灰色和黄土色,仿佛能感觉出来,这院子的主人许久之前的日子一定是殷实和恬静的,而眼下却是那么苍凉。

五老汉把大伙让进院子,从腰带上取下一把铁制的钥匙,打开了中间窑洞门上的铁皮锁,反过身来招呼大家进屋:“来,进屋吧。我这里可没炕毯坐,只有两条旧毛毡。”

大家说笑着进了窑门,有的笑着说:“嗨,早知道刚才把张家老太太炕上的毯子扛过来就是了。”

“嗯,那可是一件好宝贝。你看那酱青色的底子,织了鹿呀,松柏呀,梅花呀,还有甚鸟啊。”

“嗨嗨,甚鸟,那是鹤。你看人家讲究的是甚,可我们想的是这张肚皮怎填饱呀。”

张榆生走在最后。他进了门随手闭上屋门,也没听别的人说笑的话,接口说:“哎呀,我说五叔,你这窑门上的锁,锈得窟窿眼窍,用根铁丝就捅开了,还能防住个人?”

五老汉正听几个人说笑,插不上嘴,这会儿听张榆生说他门上的那把锁,笑着说:“嗨,我这窑里又没鹿呀鹤呀那些东西,不怕贼进来。再说呢,那个铁圪垯也就是锁君子不防小人。”

那几个说笑的听张榆生和五老汉说话,接过去又取笑道:“啊呀,你说做甚事就怕有心人,榆生兄弟一进门就看出门道来了。五叔,你今儿可得好好招待一下我们几个,我们几个给你看着,有谁,比如榆生兄弟,手上拿着铁丝棍棍,咱就去吼叫你。”

五老汉见众人拿张榆生说笑,不由笑出了声,说道:“哎呀,我说榆生啊,你那手里可不敢拿甚东西了,免得惹嫌。不过我这锁既不管用,就不上它了。上了它,还得你们寻找个棍棍。”

四二众人和张榆生取笑了一阵,话题又转到五老汉身上。有的说:“唉,我还想着出几文份子钱,打个平伙(过会的时候,几个人在一起合买一只或半只羊吃,钱由大家平摊)也没个地方了。要是五叔招待大家,可连平伙钱也省了。”

五老汉平时一个人,平时有谁家要帮忙的,或是闲了转到哪一家,总要留他吃一顿饭。这阵儿留他们到家来,也正是要请他们在家吃一次饭。就笑着说:“快坐着不要动,也快到吃饭时间了。咱们就吃羊肉臊子荞面圪托儿。不过就是没个当家做饭的,可得自个儿一齐动手,也算是打平伙了。”

大家说笑取乐,却并没有要在五老汉吃一顿饭的意思。这阵儿家家艰难,五六个人饱吃一顿,就少了一个人十天半月的口粮,谁能忍心吃得下去。见五老汉真要留大家吃饭了,反而不好意思,赶紧说,大伙儿逗乐呢,不吃,不吃。有的推说还有事,就要往出走。五老汉拉住他们,一个个硬推到炕上坐下,对他们说:“看你们一个个生分的样子。兴我五老汉平日里走东家串西家,时不时蹭上一顿,就不兴你们到我这窑洞里动动筷子?我一个人,好对付着呢,吃我一顿,也饿不坏我。咱们一边吃饭,五叔还要说事呢。”

五老汉说着从地下墙边摆放的旧躺柜上抱过二尺高左右的纸坛子,揭开纸盖让大家看:“怎个样,这些面够吃吧?”大家凑过来一看,雀跃起来:“哎呀,五叔,你一个人可是不嫌操忙(劳累)呀,这面怕还是用水磨磨得吧?这可是上好的荞麦面,雪一样,比谁家的女娃娃的脸蛋都要白嫩啊。”

“嗨,这也不费事,去了皮,水泡到了,磨起来快。只是磨好后要赶紧把水渗出去,赶紧晒干,不要捂了就行了。好,咱要不就动手和面吧。臊子是现成的。”五老汉说着取过来一个瓷盆,回过身来对张榆生说:“这臊子肉还是你家巧巧两口子半年前送的。我把它腌起来放着。年前还是巧巧姊妹俩过来,说我一个男人家肯定做不了,帮着我把肉炖了一些,炒了一点。你们说那面好,其实各家的面也差不了许多。这肉做得可是香,你们都做不来。一会儿尝了就晓得了。”

“嗯,晓得,晓得。过会时,就巧巧那铺子吃饭的人红火。”那边开始和面捏圪托儿,这边五老汉把话题扯到巧巧和玲玲上。他顿了顿对张榆生说:“榆生呐,你那两个娃娃可是两个要强的娃。五叔今儿留你到家里来,是想和你说几句咱叔侄间才能说的话。我说你榆生不要糊涂了,可不要成天给她们脸色看。你说巧巧吧,年轻轻的,怪可怜的。大半年挺着个身子,还得伺候一个躺在炕头动不了的老人。如今呢,一个人带着个吃奶的娃,跟前连个帮手也没。大人受操忙不说,心里更苦。你怕感觉不来,也不晓得。可怜那毛蛋(娃娃)一落地也得跟着遭了难,不晓得有奶水没。要是没奶水,怕难了啊。她们母子俩虽说是韩家的人,可这个时候你不能把她们当成旁人啊。那玲玲呢,还没过门就跟着受了惊怕,这个时候你们做老人的为娃排解排解,分些担忧才是。娃娃性子强,可不是不懂得礼数,当老人的不敢给娃娃的伤处撒盐啊。”

五老汉的两句话说到了张榆生的痛处。他的心里头像打翻了五味瓶,辛的、涩的、苦的、酸的、辣的一齐拥了上来。那辛的、涩的、苦的是他这辈子没生下一个顶门立户的,出来进去让人瞧不起;那酸的、辣的是两个女儿寻了两门亲,没有一个如了自己的意。只要有人提起儿女后代的事,他就恨不得挖地三尺,钻到地缝里去。这时张家老辈的人和他说话,他只得硬着头皮听着,脸色一时涨得如紫茄子般。他不晓得如何回答五叔的话,良久语塞。五老汉看出了他的心事,也不等着他回话,沉吟了一会儿,又说:“你肚子里头那几根蛔虫,五叔清楚着哩。今儿这屋里没外人,我就挑明了说,也没甚大不了的。也就是巧巧那儿冯家那娃这些日子跑得勤了些,你那老脸上挂不住。那孤儿寡母的,日子过得恓惶,有人去看看,说几句话,帮个忙,也不为过。没人帮着,连水也喝不上。你忍心让你那宝贝背上背着娃,大冷天的,天天去沟里寻水?家里没炭烧了没盐没调和了,忍心让她自个儿跑十里八里地去买?即便是两个人走到一处,旧情难忘,说两句两个人的话,也不打紧。巧巧娃不会做出格的事。有别人劝的份,没你当老子的给脸色的理。那玲玲娃呢,就是不乐意你悔了刘家的亲事,父女两个打别扭。临到过年了,娃说是招呼她姐姐离不开,实是躲着你。你那亲家刘喜贵一个人年前说是去寻儿子,离家走了。我看是叫你缠得心里烦乱,也躲出去了。依我看,刘家的娃既是有人送出去了,那肯定安全着哩。娃又没犯下大过,学堂里的人没把人送回来,可把人送到外处去了,那说不定是遇上贵人指引,往后兴许会做大事呢。你们家的老老少少可倒好,早早把人家看偏了。短见。让人笑话。”

五老汉一口气说了个不停,屋子里的人谁也不插话,想听五老汉说个究竟。五老汉说到这时觉得该说的话都已说了,抬头看了看张榆生,想听听他对自己方才说的话有甚想法。张榆生憋着一肚子的闷气,见五叔不再往下说了,不由“哎”了一声,长长地呼了一口气,并没有开口说话。五老汉见他只叹气,不开口,就又说:“嗨,也许五叔的话不中听,言辞重了。不过这儿都是几个本家的人,也不用有甚顾忌,有甚排解不开的,说了大家也好帮着想想主意。”

五叔说到这份上,怎么地总得有两句话。张榆生涨红着脸,终于开了口:“哎,老张家丢人啊,人说是家丑不可外扬,如今呢,咱在清水川可有名了。那冯家子弟欺着张家没后了,也欺着韩家没人了,三天两头往上院跑。闺女没出息,月子还没出,由着外人进进出出。五叔你说谁家媳妇生娃娃没出月,别的男人能去坐月子的窑里去?这不是打我的脸是做甚。至于玲玲的事,玲玲娘娘就不乐意。成天唠叨着,说是和官家做对,从古到今没好下场,说我把娃推到火坑里了。我们也是为着她好。要是等上三年五载人不回来,再后悔就晚了。我是年前对刘喜贵说了,过年人回不来,这亲事拉倒吧。他出去寻娃那是他比我更心慌。这不,过年还没回来,一准有事。我们就是个受苦人,担不起那沉。往后人家发达了,那是人家的造化,咱不眼红。”

这边两个人对着话,那边几个人静悄悄谁也不出声。这会儿面已捏好,和大炕连在一起的灶台炉口里炭火燃了起来,大家七手八脚,在生火的前炉上坐上了锅,把放在炉边解冻的一个小盆里的肉倒进锅里。又给连着生火炉的后炉锅里添了水。不多一阵,后炉锅里的荞面煮熟了,前炉锅里的羊肉也翻滚了。五六碗荞面浇了羊肉摆到了炕中间,一股炖羊肉的浓香在窑洞里弥漫开来。

“嗨,五叔,面好啦,你俩的话该告一段落啦,我们可闻着这香味,流口水啦。”

五老汉赶紧扭过身来说:“哎呀,今儿可劳你几个动弹了一阵子。好了就都吃吧。来,榆生,端起碗,吃。”

几个人一人一碗面。大家一边吃,一边夸荞面好,有咬头,滑溜。感叹羊肉嫩,入口香,回味悠长。说着说着又扯到巧巧的话题上。

“榆生老哥还是你和五叔有口福啊。你看谁家能做出这么香嫩的羊来。榆生兄弟把娃娃惹急了,谁再给你做这么好入口的羊肉呀。”

“嗨,榆生兄弟,想开些。人一生哪,甚样活法都有,就是不能生气。千万不要和自己过不去。其实年轻人的事你当老子的不必过于顶真(认真)了,睁一眼,闭一眼不就行了。有甚事没甚事,遇上这种事,最好两只眼全闭住,没看见,两只耳朵塞住,没听见。要不,以后你们爷俩还见面不?女娃娃家多难堪啊。”

“你说那冯家小子进了你家巧巧月子的窑里,他不嫌月子里的秽气,就由他去。不过呢,我倒觉得冯家日子过得也还算不错。平时人家有油房磨房,门口还有几棵海红子树,年时那么旱,没误挂果。人们说,家有三苗海红子,赛过一个亲儿子。年前人家套了牛车,拉了一车,到口外就卖啦。一样的逃荒,人家赶过年前早早把粮也换回来了。让他帮衬些你可怕个甚。”

“是啊,是啊。今儿里有五叔在场。五叔是咱张家在这寨子里辈分靠前的了,论说五叔说了话那就是张家祖宗族长的意思。咱不能过于较真了。较的真了逼出个事来也不好看。”

五老汉听他们解劝张榆生,听着倒怕几个人说得走了样,反而让张榆生下不了台,就说:“让榆生好好把那一口饭吃了吧。巧巧也该出月了吧,这娃娃艰难,保不住有个甚事要出外边来,跟前没个男人不行。榆生不能不管,你们也叼空帮衬帮衬。我想还给你们说一件事,就是才在老太太那儿说得张家安葬老人办丧事和舍饭的事,到时候你们几个人都得上手帮忙。办事呢,时间不长,来来去去也就三五天。舍饭怕得月把时间。你几个就顶到底吧。”

“可不晓得甚时候办。”

“依我看大抵在二月底三月初。如今已是正月尽了。早了,远处的亲戚朋友通知不及;迟了,一个月的舍饭不好安排。”

“哎呀,二三月前后正是地里忙的时候,耽搁上个把月,地怎下种呀?”

“也正是早些给你们几个说说,今年地里墑好,可要往地里送的粪土并不多。你们早几天把粪肥送到地头,到要耕地的时候,或前垧,或后垧,起个早贪个晩,错开了去耕地,误不了下种。”

张榆生一句话也没再说。手上端着一碗荞面,听着众人你一句我一句说话,心里不是滋味。脸上白一阵,紫一阵。他有口说不出话来,想逃离这个地方,挪动了一下双脚,身子没敢站起来。待老五爷把话题转到安葬张家老先人的事上,才往嘴里送了一口面,含在嘴里,没嚼出味来。五老汉的话没听进去,众人的言语倒给他的心里浇了一勺热油。

同类推荐
  • 杏林风骚

    杏林风骚

    北方草药重镇,御医世家,药商药农,官匪僧道,侵华日寇,乱世传奇,色彩纷呈;华县杏林儿女,孪生兄弟,不同人生,救死扶伤,医道人道,风采风骚,发人深省;离奇红尘世界,异国情仇,同窗恩怨,聚散离合,生死碰撞,善恶人鬼,惊世骇俗;广阔社会舞台,东方皇帝,西方总统,人民领袖,名流苍生,异质文化,相映成趣……小说采取编年与断代灵活穿插的叙事手法,读来不仅具有较强的沧桑感,更具有鲜明的历史纵深感与厚重感。在讲述不落窠臼故事的同时,也令人信服地展示了我国民族医药文化国粹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这是一部文化品位与艺术张力俱佳的耐读之作。
  • 睡美人(上)

    睡美人(上)

    一个叫杜林的小镇,成了这种新型全球性传染疾病的重灾区。这种疾病被称作“奥罗拉流感”,只有女性会被感染。它的症状是:被感染的女人睡着时会被包裹在像茧一样的黏糊糊的薄纱里,宛如一大团棉花糖。更糟的是,如果有男人因为害怕而破坏了这层薄纱,他的母亲、姐妹、妻子或是女儿就会变成攻击他的杀手。必须有人在这种疾病蔓延到世界各个角落之前,找到疾病的源头,以及解决的办法。谁是那个被选中的人?只有一位女性——埃薇,没有被感染。她和别人不一样,她能和动物交谈。她仿佛冥界的使者,只身走进了男人们的世界。她是谁?为什么没有被感染?世界还能回到正轨吗?
  • 你本是狼

    你本是狼

    蔚蓝的天空白云朵朵,像一串串水飘飘向远方。翠绿的草原上跑过一只黑色的大狗,它像一道闪电掠过草丛,来到一座荒丘上。它轻轻地停下脚步,探下脑袋看着自己的腿.
  • 傩神

    傩神

    这是一部以反映古老神秘的池州傩戏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主人公傩傩从秋浦滩上一个懵懂调皮的孩童,经历双亲早逝、十年学艺、家族纷争、时代磨难等一系列人生坎坷遭际,但始终不渝的秉承对傩戏的热爱,一生执着于研究、传播傩戏。小说以家族敬祖请神的傩戏祭祀活动为线索,串起秋浦滩上金、钱、梁等几大家族在时代变迁中的沉浮,书稿架构完整,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叙述不疾不徐,充满浓浓的地方民俗色彩。
  • 中医不死!2

    中医不死!2

    1912年3月的一天,慈禧太后的御医——程汉卿,跪别已下岗一个月的大清宣统皇帝,失魂落魄地走出紫禁城,带着两个儿子回到辽西老家;1919年,大儿子程少伯,给李大钊看病时认识了毛泽东,之后服务毛泽东半个世纪,大跃进中因反对毁坏森林而被害;二儿子程少仲,1913年留学美国,曾为美国总统塔夫脱的夫人治好伤寒,后官至新中国卫生部副部长,1957年反右中叛逃英国;长孙程杏元,抗美援朝时期卷入志愿军假药案,1952年被枪毙;次孙程杏陵,出生于美国,学贯中西医,1957年成为牛津大学医学博士;曾孙程若东,1999年获得国际“二十世纪最杰出药学家”勋章;曾孙女程若西,执着于中医的传承与复兴,延续着家族100年来的宿命与传奇……翻开本书,看这个肩负中华医术绝学的家族,100年的聚散飘零、跌宕起伏;中医的智慧与哲学,闪烁在他们的言行举止间,闪烁在本书的每一页,时时令人豁然开朗。
热门推荐
  • 大唐王朝3

    大唐王朝3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繁荣昌盛、辉煌壮丽的时代。在长达两千余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中,历史沿着曲折的道路向前推进,并且呈现出波浪式的前进轨迹,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家强大的唐朝是一个公认的高潮时代。唐朝是古代重要的盛世,不但在经济、文化方面的成就光辉夺目,而且在对外关系的发展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 极品农民工

    极品农民工

    他从偏僻的小山村来到鹏城,原本是为了投靠自己在工厂打工的相亲对象,却莫名其妙的,成为了千金大小姐,贵族名嫒争相示爱的对象,更是阴差阳错的,卷入到影响整座城市,甚至整个华夏的事事非非当中……
  • 近在咫尺的爱恋

    近在咫尺的爱恋

    为什么你不来救我,任我在仇恨中沦陷;为什么你不爱我,仅仅因为我是个有钱人?为什么你爱的偏偏是她,而不是我?带刺的玫瑰娇艳却伤人,天真活泼的又傻得太天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迷你故事集

    迷你故事集

    写给自己看的小故事们w找个地方藏一下回头找不到了就不好了
  • 一裳落花一裳香

    一裳落花一裳香

    庶出之身,受尽欺凌。人情冷暖惯看,心若闲波止水,却……偏偏惹尘埃。心已丢,情已逝,风中人何往……---------------------------谁在流年里起身,掸尽满袖的尘埃谁又在轮回中停歇,埋首往事不肯回头是谁在寻觅人间最热的一滴血,最苦的一粒泪走走停停曾于车水龙马中回溯,听尽浅吟低唱喧嚣曾在电光石火间回首,望断人薄情淡茶凉当左眼是风,右眼是尘埃冷漠深处筑起的巢中,你不是你,我不是我当故事渐被岁月打磨成薄瓷易碎的结局里,你却还是你,我也还是我那么风烟流景皆分付了吗菊淡书远已经年了吧那些人那些过往是否已被深刻进木质的季节描摹一生的眷恋
  • 天选小使者

    天选小使者

    人畜无害的肖晗,却与地府产生关系。无缘无故的来到地府,毫无防备的被发布了任务。
  • 张角传承

    张角传承

    苍天当死,黄天当立。胆敢逆天违道者,唯我天公将军。得张角三卷天书,注定要逆天成道。
  • 魔女王妃是团宠

    魔女王妃是团宠

    大家好,我是扶苏,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的长子,本人有权有势,爱民如子,英俊潇洒,气宇轩昂,风流倜傥,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对我抱有爱意的男女上下至黎民百姓,上至皇亲国戚,你能找出我一百种优点,却无法找到我一个缺点,我虽是本作的男二,却是真正的灵魂人物。那日初遇,她是独自历练,医术高超,貌美倾城的刁蛮少女。他是身患癔症,家破人亡的俊美男子。他是义薄云天,侠肝义胆的商队首领。互相猜忌,互相帮助,互相尊重的三人每人背后都有一个天大的秘密。秘密揭晓之后才发现你是我的劫,我是他的劫,而他又是你的劫……******正剧简介:赢扶苏,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长子,一位谦逊的公子,曾是大秦帝国,最有前景的继承人……公子翩翩世无双。浩瀚的历史长河,有数不尽的英雄人物,也有说不完的传奇故事,还有道不清的千古遗憾。大秦长公子扶苏与华夏第一相管仲的后人联手能不能逆势而起,挽救自己和大秦二世而亡的命运……
  • 霸道校草:丫头,快到碗里来

    霸道校草:丫头,快到碗里来

    内容简介:女主夏梦儿因在三流高中称“王”,炸过实验室,骂过老师,扇过同学巴掌,无恶不作,最终,校导一致决定——开除。。夏梦儿不由得只能到爷爷开的贵族到顶级的学校读了,并且,隐藏身份,化身平民乞丐,有损贵族学院称号,但当她碰见他时,完全颠覆了她的世界观,她化作黑蔷薇,让他感受到自己的疼痛。越是爱得深,越是恨的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