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095700000014

第14章 论语(3)

【师说】

把事情做到极致,是很多人的想法。但是,细想起来,又有哪件事可以做到极致呢?不是最好的就是好,而是适合的才是好的。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要注意一个度,不要让这个度越了界,这才是真正的处世之道。过犹不及,就是对中庸之道最浅显的解释吧。

我国古代有两个寓言最能说明“过犹不及”的哲理:一个是“画蛇添足”,一个是“揠苗助长”。蛇画成功了是好事,故弄玄虚而添足,成为弄巧成拙的败笔;希望禾苗迅速生长是好事,急不可耐而拔苗,成为贻笑大方的败招。他们的失败就是因为操之过急而违背了规律,破坏了和谐。

【知识卡片】

心急吃不得热豆腐。

——中国谚语

宁可慢些,不要太急而错误;宁可笨些,不要太巧而败事。

——高尔斯华绥(英国作家)

先进篇第十一 回也其庶乎

【原文】

子曰:“回也其庶【庶:庶几,差不多。含有称赞之意。这里指颜回的学问、道德都好。】乎,屡空【空:指贫乏,困穷,穷得没办法。孔子曾说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见《雍也篇第六》第十一章。】。赐【赐:端木赐,即子贡。】不受命,而货殖【货殖:做买卖以增值财货。】焉,亿【亿:同‘臆’。估计,猜测。】则屡中。”

【译文】

孔子说:“颜回的学问道德都修习得差不多了吧,可是却经常贫穷得没有办法。子贡不接受命运安排,去做买卖,猜测(市场行情)却常常能猜中。”

【师说】

从孔子的角度,我们看到颜回修养到位,在生活上却常常十分贫困,但不听命运安排的端木赐跑去经商而取得了成功,获得了很多财富。他客观地指出了两种不同的生活状态,颜回是他最喜欢的弟子之一,不过在将两个人进行对比的时候,孔子对端木赐的赞赏之情是溢于言表的。

而人的选择要么在求“利”上权衡,要么在求“义”上挣扎,谁也不能有更多的选择。但是,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不能经商致富,不能治理天下,能够安安静静、平平安安地生活就是很好的了。

【知识卡片】

智者弃其所短,而采其所长,以致其功。

——王符

择才不求备,任物不过涯。

——元稹

【故事链接】

揠苗助长

春秋时期有个宋国人,他总觉得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太慢,于是就动手把禾苗一棵棵从泥里拔高了一截。晚上,他疲惫地回到家里,对家人说:“今天可真累啊,因为我一下子就让禾苗长高了许多。”他的儿子听到后,急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所有的禾苗都已经枯萎了。

先进篇第十一 论笃是与

子曰:“论笃是与【论笃是与:等于‘与论笃’。论笃,言论诚恳笃实的人。与,赞许。是,无实义,起帮助论笃这一宾语提前的语法作用。】,君子者乎?色庄【色庄:神色庄重。这里指做出一副庄重的样子。】者乎?”

【译文】

孔子说:“(人们)称赞说话诚实的人,但(要区分)这个人究竟是真君子呢,还是仅仅表面上伪装庄重正经呢?”

【师说】

这是孔子在阐述识人的方法。孔子再次告诫人们不要以貌取人、以言取人。某些人言谈举止似乎蛮忠厚老实的样子,可是要提防吃亏上当。这种人是君子还是伪善的小人,要靠事实、舆论和时间来勘破。我们观察一个人,要考验自己,有时候听人家讲的还不算,要看事实的表现。听其言还要观其行,然后再作判断。言行一致才是真君子。

【知识卡片】

在你有权利有名望的时候,卑鄙的人是不敢抬起嫉妒的眼睛看你一眼的;然而,到了你一落千丈的时候,显示最大毒辣的就是他们。

——克雷洛夫(俄国寓言家)

【故事链接】

识破伪君子

曹操在担任丞相的时候,任用崔琰(yǎn)、毛玠(jiè)俩人共同掌管选用官吏的事务。崔琰、毛玠不负曹操所望,以清廉正直为首要标准,录用了一批德才兼备之人,而那些平庸浮华之徒则受到了打击。朝廷官府风气大变,士人们都以俭朴廉洁自律为荣。为此,曹操十分得意。可是,不知什么时候,朝廷形成了这么一种舆论:文武百官,只要有谁穿件新衣服,坐辆新车子,就会受到非议,被指责为不廉洁;长官进出军营,形容不整、衣衫破烂,则被赞之为清廉。这样一来,连是非标准也搞不清了。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投机钻营者趁机混入官场、窃取高位。一时间,官场鱼目混珠,良莠难分。

面对这种局面,朝廷中一些正直之人,虽十分担忧,但慑于曹操的威严,谁也不敢多说。只有和洽抱着舍得一身剐的精神,直接去觐(jìn)见曹操,及时向曹操指出这种时弊。和洽说:“任用一个人,要从多方面去考察他的品德和才能,不能偏重于某一环节。过分俭朴,用以立身持家是可以的,若以此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那就会造成很大的过失……古来教化,在于务必疏通人情。凡是过激的行为,都不免包含着虚伪的成分。”

曹操听了十分赞赏,立即让有关方面完善用人的考核标准和制度,识破那些假装节俭而包藏钓誉祸心的伪君子。

先进篇第十一 闻斯行诸

【原文】

子路问:“闻斯行诸【闻斯行诸:听到以后就去实践它吗?】?”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求:即冉有。】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退:退缩。】,故进之;由也兼人【兼人:一人能兼作两人的事,意思是胆大,敢作敢为。兼,信,胜过。】,故退之。”

【译文】

子路问:“听到了就立刻去做吗?”孔子说:“有父亲兄长在,怎么可以(不请示父兄)听到就做呢?”冉有问:“听到了就立刻去做吗?”孔子说:“听到了就立刻去做。”公西华问(孔子):“仲由问‘是不是听到就做’,您说‘有父兄在’;冉求问‘听到了就立刻去做吗’,您却说‘听到了就立刻去做’。这使我实在迷惑,所以大胆地问一问。”孔子说:“冉求生性畏缩,所以要鼓励他;仲由勇气过人,敢作敢为,所以我要抑制约束他慎重地退后一步。”

【师说】

这是孔子把中庸思想贯穿于教育实践中的一个具体事例。他要自己的学生不要退缩,也不要过头冒进,要进退适中。所以,对于同一个问题,孔子针对子路与冉求的不同情况作了不同的回答。因人施教,要子路不要勇猛过头而有生命危险,应该考虑还有年老的父、兄在。非常具体,通情达理。这就是孔子的教育,不只是空谈心性,而是结合具体心性而施教。

【知识卡片】

《论语》也有自己的糟粕或消极之处,但它所反映出来的两千多年前的社会人生精论,富有哲理的名句箴言,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历史展示。

颜渊篇第十二 克己复礼

【原文】

颜渊问仁。子曰:“克【克:克制。儒家指约束自己。】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目:纲目,条目,具体的细节。】。”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敏:聪敏。】,请事【事:实践,从事于。】斯语矣。”

【译文】

颜渊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行都符合礼的要求,这就是仁。只要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是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哪能靠别人呢?”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具体细节是什么。”孔子说:“不符合礼的不要看,不符合礼的不要听,不符合礼的不要说,不符合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愚笨不聪敏,也要照您说的这样去做。”

【师说】

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主要解释。“克己复礼”是一种约束能力,孔子认为要适时地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在礼的范围之内,也就是通过自身的道德修养来遵守礼、符合礼,克制自己,不做违背礼的事。人之所以为人,乃是自觉保有一种理性的克制力,在是非得失的关口上,不要让自己思想感情的堤防决口。对己多一份自律,对人就多一份光辉!

【知识卡片】

《颜渊篇第十二》主要记述了孔子对君子的评判标准以及怎样才是“仁”的见解。

颜渊篇第十二 仲弓问仁

【原文】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大宾:职位高的外宾。宾,指其他诸侯国派来的使者。】,使民如承【承:承担。】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邦:指诸侯统治的国家。】无怨,在家【家:卿大夫管辖的封地。】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

仲弓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接待贵宾一样谨慎,对待百姓如同举行重大的祭祀一样严肃,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做到在诸侯国做官,没有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家也没人怨恨自己。”仲弓说:“我虽迟钝,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师说】

仲弓比孔子小二十九岁。孔子认为,他年轻气盛,奋发有为,具有领袖气质,孔子对他寄予厚望,特地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教诲对他叮嘱再三,因为孔子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仅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更是治国安民的重要法宝。孔子的这一论断,早已被无数史实所验证。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功绩虽然不可抹杀,但是,由于他暴戾(lì)恣睢(suī),焚书坑儒,推行集权统治,将“己所不欲”强“施于人”,致使包举宇内、囊括四海的强大的集权王朝顷刻化为“可怜焦土”。

【知识卡片】

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增广贤文》

爱是理解的别名。

——泰戈尔(印度诗人)

【故事链接】

以邻为壑

战国时期,魏国有一个相国叫白圭,他治理过水患,自以为对治水很有一套,就向孟子吹嘘说:“我很会治水,而且治水的功绩恐怕还要胜过大禹呢!”

孟子听了,不以为然地说:“人家大禹治水,是采取疏导的方法,把洪水引入河道,顺流入海,从根本上防止洪水的泛滥。而你只知道修堤筑坝,堵塞漏洞,加高坝深。魏国的水患是免除了,可是你把水患都引到邻国去了,让邻国人去受水灾之害,这算你会治水吗?你的做法,凡是有仁爱之心的人都会厌恶的,有什么好夸耀的呢?”

白圭听了孟子的话,感到非常羞愧,再也不宣扬自己的治水功绩了。

颜渊篇第十二 君子不忧不惧

【原文】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惧:恐惧,害怕。】。”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内省(xǐng):内心自我反省。】不疚【疚(jiù):久病,长病。引申指久悬不安的亏心事,长期抱愧的事。】,夫何忧何惧?”

【译文】

司马牛问孔子,怎样成为一个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忧愁,无所恐惧。”司马牛说:“不忧愁,不畏惧,这样就可以叫君子了吗?”孔子说:“内心反省自己而没有愧疚,哪里还有什么忧愁和恐惧呢?”

【师说】

做人要做到问心无愧。孔子认为真正的君子是内心坦荡而没有尘埃的,对自己所做的事情问心无愧,这样就能不忧不惧。做了亏心事,才会担惊受怕,整日内心惶恐不安。经常反省自己,心存善念,做无愧于心的事,这样就能成为君子,一个真正的仁者。

【知识卡片】

聆听自己的心声,知道自己真正的需要。

——廖凤明《真心的特色》

不必问现在要什么,只要问自己能做什么。

——鲁迅《致萧军·萧红》

颜渊篇第十二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原文】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亡:通‘无’,没有。】。”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患:忧虑,担忧。】乎无兄弟也?”

【译文】

司马牛很是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却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死生都是命中注定,富贵也是上天安排的。’君子只要严肃认真地对待所做的事情,没有过失,对人恭敬而有礼节,那么,天下人就都是你兄弟了。君子何愁没有兄弟呢?”

【师说】

孔子说过“道不孤,必有邻”的话。孔子认为,只要自己的行为合于仁义道德,千里之外都是兄弟。否则,就是两人对门住着也会不相往来。的确,一个人只要以道德为本,仁义为先,他就永远不会被孤立,就会做到“四海之内皆兄弟”。这种兄弟不是血缘纽带而是义结关系。兄弟之情不仅仅存在于血缘之中,也存在于志同道合的同志和朋友之中。共同的崇高理想和人生追求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它能使天下毫无血缘关系的人成为患难与共的兄弟。

【知识卡片】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唐代诗人)

友谊是把全世界的人连在一起的金线。

——伊夫林(英国作家)

【故事链接】

桃园三结义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张角组建黄巾军,发动了起义。皇帝连忙召令各地军官镇压起义军。幽州太守刘焉慌忙派人到处张贴招兵告示。

同类推荐
  • 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

    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

    学生德育是指学校按照一定的社会道德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观念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学生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使广大学生形成社会所需要的道德品质。学校德育教育的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学校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自然人文卷)小博士讲城堡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自然人文卷)小博士讲城堡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自然人文卷)”系列丛书,是一套介绍全世界自然人文地理的丛书。内容包括世界遗产、公园、城堡、瀑布、广场、剧院等。该丛书图文并茂,分类详细,更加方便学生的阅读,是一套很有实用价值的阅读读物。
  • 中华典故故事全集——爱国为民的故事

    中华典故故事全集——爱国为民的故事

    本套《中华典故故事全集》全部精选我国著名典故故事,并根据具体思想内涵进行相应归类,主要包括《爱国为民的故事》、《军事战争的故事》、《修身立世的故事》、《智慧谋略的故事》、《读书学习的故事》、《品质修养的故事》、《社会世情的故事》、《世事明察的故事》、《心灵情感的故事》和《悟道明理的故事》等十册,书中每个典故都包括诠释、出处和故事等内容,简单明了,短小精悍,具有很强的启迪性、智慧性和内涵性,非常适合青少年用于话题作文的论据,也对青少年的人生成长以及知识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是青少年阅读和收藏的良好版本。
  • 普希金诗选

    普希金诗选

    多年的流放生涯,使他有机会接触社会底层,也有更多的机会游览祖国河山,抒发自己的郁闷的心绪。但同时他也绘制了一幅幅祖国山川的瑰丽的风景画:广大的乡村,浩瀚的草原,茂密的森林,静静的顿河,雄奇的高加索群山,自由喧腾的大海,南方迷人的夜晚,北方漫天的风雪……在它的作品里,这样的画面随处可见。无怪当时就有人说,读了普希盘的诗,俄罗斯人的压抑的感情仿佛才得到了解放,俄罗斯人仿佛从普希金的诗中才以识了自己伟大的祖国,认识了祖国的美。这至少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心态。
  • 伴随小学生成长的寓言故事(小学生爱读本)

    伴随小学生成长的寓言故事(小学生爱读本)

    孩子们都喜欢寓言故事,虽然它的篇幅不长,但其中却蕴涵着深刻的道理。寓言就像哆啦A梦的神奇口袋,看起来很小,却能取出各种有趣的好东西,而这些东西通常要比口袋本身大上好几倍。打开这个口袋,我们能够看到一个新奇的世界,透过它,我们看见了五彩缤纷的生活,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寓言很妙,妙在精彩、有趣、令人百读不厌,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奇的故事世界吧!
热门推荐
  • 遥风追南枝

    遥风追南枝

    江誉在大一时,就有了一个特别死的死对头,相见两厌的那种,家教良好的江誉也架不住那人的“死缠烂打”,就骂出了人生中第一句脏话,“草你妹” 然而,他没想到,他会喜欢上一个女孩。然后,江誉对人家死缠烂打,终于让女孩承认她喜欢他。然鹅,直到见了女孩家长的时候……江誉:“宋祁?!”宋祁:“江誉?!”江誉:论自己死对头变成了自家大舅子该怎么办。别人江誉不知道,但是,江誉放开自己牵着女孩的手,郑重的朝宋祁鞠了一躬,大声喊:“哥!”【事实证明,脏话不能乱说,万一成真了可就大发喽……】
  • 纨姝

    纨姝

    我想着母亲死前的嘱托,也觉得人生何苦只追求权柄富贵,不如平平淡淡,简简单单度过这一生。如若能嫁清风,又何苦为难风尘。
  • 纵横天下之中兴帝国

    纵横天下之中兴帝国

    以史为鉴,浮沉月轮,洛阳小公吏穿越过去,家世显赫又中落,刘氏一族,本跟他无瓜葛,又牵连于他,只想安稳过日子的他如何从中而起,挽救江山社稷,嫉恶如仇,亲近于人,带领千军万马,成就后世帝王霸业。以资治通鉴为坐标,史书为借鉴,后汉书为大体,光武帝一生宿遇,尽情描绘。一个绯绯无闻的政府小官员,杨瑜斐一次偶然的游览,不慎由古墓穿越过去成为一个刘氏贵族后人,成为刘家三公子刘秀,回不了现代的他安之自然,泰然若素,既来之者安之,融入刘家,成为一个种田主事,为刘家尽心尽力……
  • 超时空恋人

    超时空恋人

    公交事故,叶落像一片脆弱的叶子,真的落了。不过,天意弄人,使她来到了四十年后的世界。她是被时间遗弃的孩子,遇到了已经六十岁的爱人,只能默默注视着。她震惊的发现,她的时间,在倒退,她的第二天,等于别人的前一天。命运多舛,与叶落同病相怜的艾芝也是如此。她们,将如何一起面对已经被神抛弃的自己?
  • 九天之云上

    九天之云上

    九为极!九为尊!在这九天之上还有覆顶之云!云上是什么呢……余伤地球普通人,在机缘巧合之下进入三千宇宙中九极之地,从此踏上了不断变强之路......
  • 重生1994

    重生1994

    李惜,女,在20岁时经历了闺蜜与男友双双背叛,父母抛弃,众叛亲离等等一系列惨无人睹地遭遇后,准备身残志坚地离开此地重新开始生活,却被一场车祸带到1994年刚出生的时候……且看她如何避开渣男,找到真爱,与家人奔向小康的励(dou)志(bi)奋(ai)斗(qing)史!
  • 鬼笔记

    鬼笔记

    成精的大柳树,罗瘸子安详地死在了树干里。下乡的女支教半坡林遇害变成厉鬼,索命墓家三兄弟。神秘玄术师,解救幼儿墓长生,传其秘法。神秘男子白领他下了地府,被阎王,无常当爷供起来。然而......-------------------------书友群:156963746
  • 几番风雨人生路

    几番风雨人生路

    一个真实的故事,道尽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 以毒服人:医妃传

    以毒服人:医妃传

    她心本善良,一朝穿越,却附身暴妃,她成了昊日王唾弃的王妃。不爱她的人,她亦不会纠缠,在为他揭露了宫中的各种阴谋后,她毅然红杏翻出王宫墙。半路认师,学医的她改学毒,再度相逢,他懂得失去后的珍贵,不惜一切、仿若至宝般把她锁在身边,却在她说爱他之后,他又狠心的把她推离身边。
  • 上仙无名

    上仙无名

    大道无形,无情,无名,三道尊聚,风云骤起。轮回之下,凡人生则生,死则死,便如那遍地野草枯荣交替。便是那诸天仙佛,造化奇物,亦难脱诸般劫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