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747100000041

第41章 附编(5)

至此,我们可以对古典“意境”的本质作如下界定:意境,就是指有浓重抒情味的作品所呈现出的,能真切地抒情、写景的美好艺术境界。据此,我认为笼统地称“意境”为“诗歌基本审美范畴”,甚至把它与“典型”这个美学基本范畴平列等同起来,是并不确当的。

二、意境的基本要求

正如前述,古典意境,是以真切地抒情、写景为基本内含,“真”字是意境的核心。为达到“真”,“意境”说提出了三项基本要求:感情要真挚,形象要真实,语言要真切。

关于感情贵“真”,历代诗人和论家多有论述。刘勰就主张“为情要约而写真”。叶燮《原诗》外篇更讲得痛彻淋漓:“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使其人其心不然,勉强造作,而为欺人欺世之语,能欺一人一时,决不能欺天下后世。”袁枚力戒“伪笑佯哀”;黄宗羲深鄙“谄笑柔色”,也都是从反面强调感情的真。王国维的“意境”说正是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力主—个“真”字,而深恶“雕琢”、“敷衍”和“浅薄”。他颇赞同尼采关于文学要“以血书者”的观点,也无非是提倡艺术创作要倾心吐胆。而且,他还进一步要求诗词的“托兴”、“寄慨”,与人类的命运联系起来。综观他所称许的诗词,确也大都富有真情实感。他托名樊志厚而作的《人间词序》表明,他颇以其词作的“往复幽咽,动摇人心”而自负。他并指出,感情的真还包括“对一草一木,亦须有忠实之意”,也即《人间词话》所说的“能与花鸟共忧乐”。较之前人词论,这也是一种新识见。

如何才能达到情真呢?对此,古代诗论家虽无集中探讨,但也不乏颇有见地的零珠碎玉。如叶燮《原诗》内篇就提出“诗之基”的命题。他解释道:“诗之基,其人之胸襟是也。有胸襟,然后能截其性情智慧”。由他对杜甫诗的评论观之,他之谓“胸襟”,即指诗人的“思君王、忧祸乱、悲时日、念友朋、吊古人、怀远道”等深广思想内容。赵翼有“深人无浅语”之说。所谓“深”,即指思想的深刻。只有具备“胸襟”,诗作才会寄慨遥深、情真意切。有“胸襟”的真情从何而来?何绍基《与汪菊士论诗》有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凡学诗者,无不知要有真性情,却不知真性情者,非到作诗时方去打算也”,只有平日“平平实实,自家体贴得性情,时时培护”,有胸襟的真性情才能“时刻流落出来”。王夫之“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的话,更是发前人之所未发。在这个问题上.,王国维也发表了些正确意见。他认为,东坡、稼轩之所以“词豪”,就由于他们有胸襟;如“无二人之陶襟而学其词”,则无异于“东施之效捧心”;而“大家之作”之所以动人心魄,则“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本乎此,他高度评价了元曲“写当时政治及社会之情状,足以供史家论世之资”。但遗憾的是,由于阶级立场、政治态度、生活道路、文化教养等复杂原因,他未能将这些积极的识见贯彻到底。最明显的一个弊病,是他主张“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囿此偏见,他把“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视为李后主“不失赤子之心”的“长处”。这就与他前述的卓识形成不可调和的矛盾。次者,他有时还把“真”仅仅理解为抒写真情,而不顾这“真”的品格如何。他斥“昔为倡家女”、“何不策高足”两首情诗为“淫鄙之尤”故然大谬,但“无视为淫词,鄙词者,以其真也”的断语,也同样未为确论。这里,透露出他将情与理割裂开的意向。《元剧之文章》认为“元剧最佳之处,不在其思想结构,而在其文章”,毫不掩饰地表露了这种不良倾向。

“真”的第二义,是形象的真实。所谓“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所谓“哀乐之意宛然”,即指此种要求。张戒《岁寒堂诗话》十分赞佩“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回还”两句诗,就在于它们“能写出天地愁惨之状,极壮士赴死如归之情”。而王国维则在前人基础上拈出“不隔”二字,真可谓妙手偶得。所谓“隔”,就是空泛、枯燥、呆板,“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所谓“不隔”,则具依、形象、生动,“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出其口”。《人间词话》所列例证,也大多较能服人。如“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二句,或表其惜春之思,或达其怀旧之情,均极活泼灵动,因而赞为“不隔”。而“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高树晚蝉,说西风消息”,就较平淡,干枯,故而说“终隔一层”。

“真”字的第三义,是语言的真切。诗、词是语言的艺术。真挚的感情,鲜明的形象,只有通过精粹的语言,才能和盘托出。历来对语言的要求原则甚多,但人们多标“真切”、“自然”以为宗。这个原则恰恰与情真景真的原则相应和。王国维继承了这一传统,倡导“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赞扬“语语明白如画”,甚至一反传统偏见,肯定元曲的“多用俗语”。这都是些合理意见。当然,这并非说,诗可以照搬生活中的原始语言。诗是高度精炼的艺术,较之其他艺术样式,它特别注重于语言的锤炼。又由于古汉语单音词甚众,因而我国古诗论在强调“炼意”的同时,又多讲究“炼字”。诗话词话对“诗眼”中“字眼”的剖析,就是对“炼字”的研究。王国维《人间词话》就多有此类条目。他对“闹”字和“弄”字的称许,就是一例。这两个字之所好,就在于它们在各自的规定情景中,化静为动,或写出了盎然的春意及游人的愉悦,或写出了幽丽的夜景及旅子的孤寂。但无可讳言,古诗词例话也往往脱离整体立意,过分夸大“炼字”、“炼句”的作用,表现出寻章、摘句.抠字眼的破碎、烦琐特征。通观王氏词论,此弊也未能幸免。说稼轩《贺新郎·送茂嘉十二弟》“语语有境界”,即是一证。比较冯延己“柳外秋千出画墙”和欧阳修“绿杨楼外出秋千”两句诗中的“出”字,判定“欧语尤工”,也颇支离牵强。

以上说的是“不隔”,是构造意境的主导的一面,否则艺形象就不可能鲜明。但是,“不隔”决非穷情尽物,一泄无余。相反,历来的诗话家都忌讳“情意失干太详,景物失于太露”,主张咏物“要不即不离,工细中须具缥缈之致”,言情“必须若隐若见,欲露不露”。我国的山水画论认为“笔笔写到便俗”,也与此相通。这种艺术创作“详”与“非详”、“露”与“不露”、“到”与“未到”的辩证法,是我国古典文论的一宗宝贵遗产,很值得我们深入发掘。王国维自评其词为“快而沈,直而能曲”,可知他也领略了此中奥妙,但惜其未能予以充分发挥。这或许是由于他主要针对“兴趣”说、“神韵”说的浮虚、朦胧之弊立论,故不得不特别强调“不隔”的一面吧。

三、意境的基本形态

情与景这两个“原质”,经过诗人的匠心独运,便呈现出千变万化的意境风采。但是,经过长期的创作和鉴赏实践,人们也终于发现,情与景的交错为用,有若干基本形态。对这些形态,诗论家们曾作过诸如此类的表述:王昌龄称之为“物境”和“情景”;周济称之为“鎔情入景”、“鎔景入情”;吴乔称之为“寄情于景”、“融景入情”;李重华称之为“一是将自身站立旁边”、“一是将自身放顿在里面”;施补华称之为“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兼到”;王夫之称之为“景中情”、“情中景”,“妙合无垠”;况周颐称之为“以境胜”、“以意胜”、“以度胜”;刘熙载称之为“前景后情”、“前情后景”、“情景齐到”。而王国维,则借鉴前人诗论,吸取西方美学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对情景配合的表现形态作了集中论列。他据情景在艺术形象中的不同比重,分为“景语”和“情语”;据意与境的配合形式,分为“意与境浑”、“以境胜”、“以意胜”;据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态度,分为“写境”和“造境”;据主观感情的体现方式,分为“无我之境”、“有我之境”。用今天的眼光看来,第三种和第四种分法,虽力图融汇中西艺术理论,但在表述上,却显得不够明豁和确切。

许多研究者都根据《人间词话》第二条,断定“写境”与“造境”的区分已接近于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并立。我觉得,这样理解或许有些夸大。这里的“写实”与“理想”虽义甚含糊,但第五条却为我们提供了解决疑难的钥匙。本条说:“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写实家,亦理想家。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则。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揣度上下文意,可知“写实”即是对客观现实原原本本的如实描写(近于自然主义方法)。《人间词话·附录》中有“常人皆能感之,而惟诗人能写之”的话,“写”字即表记录、摩写、反映之意。而“理想”,则是指扬弃客观事物的某些非本质“关系”,凭借想象,进行艺术概括。所谓“造境”,就是“虚构”之境,实质上正是现实主义的“写境”也即艺术概括。此处论及的内容,颇近于现代文论中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关系。《人间词话》中的“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命题题,也可与此相印证。它决不是作为创作方法的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对应。

“有我之境”、“无我之境”的区分,杂有中外文艺思想的渊源。据王氏解析,“有我之境”即是“物皆着我之色彩”的“观我之境”,也即带有鲜明而强烈的感情色彩的境界。在许多情况下,这种境界表现为物的“拟人化”和人的“拟物化”。《艺概·诗概》曾以陶潜诗为例,对两种手法作了扼要说明:“‘吾亦爱吾庐’,我亦具物之情也;‘良苗亦怀新’,物亦具我之情也。”前者是拟物,后者为拟人。而类似“泪眼问花花不语”这样的诗句,则巧妙地将这两种手法融合在了一起。“拟物”和“拟人”,就修辞而论,与西方文论中的“移情作用”有些相近,即所谓“把原来没有生命的东西看成有生命的东西”、“多少和事物发生同情和共鸣”。但一般的触物兴情、借物寄兴不可称之为“移情作用”。朱光潜先生在《西力美学史》下卷(490页)中,把黑格尔提到的月夜和大海那一类“感发心情和契合心情的美”,等同于后来统治德国美学思想的“移情作用”,似乎稍有末合。

细味王国维的解说,他之所谓“无我之境”,似是指艺术家在一种特殊精神状态下,所创造的一种艺术境界。此时,诗家心境闲静空灵,类于一物,以此心境观物,似若以物观物。以此“造境”,我之感情便深稳物象之后,便似“无我”。看来,王氏是在力图科学地解释这种微妙的创作情绪。但因袭的思想重担却使他极难完成这一重任。相反,不仅“无我”、“以物观物”的表述不科学,易生混乱,而且“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的话语,也不如“万物静观皆自得”和“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以及李重华“将自身站立旁边”的表述,更为恺切、明析。它们更加符合审美主客体保持距离的美学原理。

比较起来,“以境胜”、“以意胜”、“意与境浑”的三分法,更为符合艺术创作的实际,也能体现我国古代诗论的传统。抒情艺术之所以具有这三种基本形态,是因为作家既能“观物”,又能“观我”,也即如歌德所说:“既能洞察到事物的深处,又能洞察到自己的心情的深处”。而由于自然物具有某些“可以指引到心灵因素的东西”,也即物的某些特征能引起人们对社会现象的联想,寄托某种思想和心情,因而就可能导致景与情的某种契合,乃至结成“血肉因缘”,从而呈现出意与境的浑融一体。王国维是十分推崇并致力追求意境两浑的艺术境界的。但他毕竟又准确地承认,只有诗杰才能达到这种境界,而且也不是他们所有的作品都能达到这种境界。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能构成“或以境胜”、“或以意胜”这两类稍“次”的意境。总之,古典“意境”说列举的是三种基本的意境形态。仅将意境浑融,情景交融作为意境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形态,并不符合古典“意境”说的本意。

这里还需顺便说及,是王国维把意境的基本形态与艺术风格联系起来。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但是,他提出了问题,却未能解决问题。生硬地将西洋美学中“优美”、“壮美”范畴引入“意境”说,未免有些不伦不类。在他看来,“无我之境”风格“优美”;“有我之境”格调“宏壮”。这种结论经不起艺术实践的检验。王评所引“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是典煎的有我之境,但何见其“宏壮”?“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圜”,按王氏的术语,是无我之境,然又何“优美”之有?王国维本人不也赞之为“千古壮观”吗?这不正是“宏壮”吗?承认并提倡艺术风格的多样化,是我国风格论的主流。王国维这种简单化的风格论,不能不说是一种令人遗憾的倒退。

四、意境的艺术效果

意境中的艺术形象,由于情真意切,既鲜明而又不直露,因而极有利于诱导鉴赏者探求那未露未尽之意,从而使人“不肯使人不知,又不可使人遽知”、“虽可想而不可道”、“只以意会,难以言传”的艺术效果。

情景交应、含蓄无限的艺术形象,是这种效果产生的客观条件。面艺术鉴赏富有创造性的特点,鉴赏主体审美能力的差异,则是这一效果形成的主观根据。这也可以说是艺术鉴赏特别是抒情艺术鉴赏的一条规律,而且是至今仍在发生作用的艺术规律。著名诗人臧克家曾深刻指出:“文艺欣赏,是一种最高尚的精神享受,但同时也是一件冒险的事情。”他以鉴赏毛泽东诗词为例加以阐释:“读过之后,人人感觉它好,设若不是‘意会’而还要‘言传’出它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来,那就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了”。因为创造性地而且又是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未尽之意”,决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

这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是我国历代诗人和诗话家所孜孜以求的。我国古典诗论向来推许那种含蓄蕴藉的艺术境界,有时甚至标举“清空”。何谓“清空”?沈祥龙解释说:“清者不染尘埃之谓,空者不着色相之谓”。显然,其中有明显的出世和玄虚的倾向,但也多少具有反对过于实露的合理因素。张炎《词源》就明确指出:“词要清空,不要质实。”王国维所努力追求的,也正是这种境界。正是以此为标准,他称赞欧阳修《玉楼春》中的几句诗“于豪放中有沉著之志”,对马致远的《任风子》第二折,更给予“语语明白如画,而言外有无穷之意”[67]的高度评价。相反,对姜白石词的“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则提出尖锐批评,认为这正是“不于意境上力”的必然结果。由此可见,他已把这种艺术效果视为评判“意境”之有无、高低的—个重要尺度。不足的是,他对此并未作出超越前人的进一步发挥。

还应当指出,这种含蓄蕴藉的艺术境界,必须是具有一定生活经验和鉴赏能力的读者,通过一番品味和思索,才能体验到的。作品如果使人百思而不得其解,或只好不着边际地瞎猜,就会流于晦涩。含蕴而而不僻涩,方才见出诗家功夫。这就要求艺术语言,必须精炼,点到为止,为读者深入领略作品的底蕴提供必要的触媒和空间。就如画论所要求,不必笔笔俱到,但又应有必要的渲染和衬贴,所谓“宁可画不到,不可染不到”[68]。

同类推荐
  • 赫尔曼·麦尔维尔的现代阐释

    赫尔曼·麦尔维尔的现代阐释

    本书首先追寻美国作家麦尔维尔的创作思想根源,考察他同美国社会、文化、文学传统之间的关系,论述他的创作方法与世界观的关系以及他与英国传统文学之间的渊源,为解读他的文本世界搭建一个历史、文化和思想框架。再从主题思想、人物创造、创作方法等方面宏观研究麦尔维尔的创作和艺术成就,重新给他定位。本书从一个中国学者的视角对美国经典文学、文化现象进行审视,充分运用当下文化研究的最新理论,揭示麦尔维尔矛盾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 甘肃民间民俗美术

    甘肃民间民俗美术

    本书讲述了甘肃民间民俗美术不仅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底蕴,而且具有浓郁的各民族文化情调和特点,博大精深,异彩纷呈。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名家讲座·孟子讲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名家讲座·孟子讲座

    孟子是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在战国中期继承孔子思想学说并把儒学发展到新的阶段,被奉为“亚圣”。本书是作者在为研究生及本科高年级学生授课二十余年之课堂记录基础上,积极吸收百家研究成果,结合读书心得,边讲边充实、修订,不断完善而成。全书共十三讲,力求以较少的文字,对孟子的生平及学说的精华作简明扼要的现代诠释。每一讲都从阅读原文入手,附有译文,从仁政、理想人格、社会发展史观、教育思想、文艺思想等角度,分门别类作系统科学的讲解,是学习《孟子》理想的入门读物。
  • 老北京的服饰与穿著

    老北京的服饰与穿著

    本书主要介绍老北京城市建设的特点,以及居住在此的市井百姓的衣、食、住、行等。
  • 启蒙年代的秋千

    启蒙年代的秋千

    《启蒙年代的秋千》描述的是1980-1990年之间的中国内地文化。对1980年代文化时段里那些有代表性的切片,或善或恶,或喜或悲,都在“当代文化的演进”这一大前提下,给出的个人评价。人们习惯上,把处于中国改革开放初始阶段的整个1980年代,称为“当代中国文化的‘启蒙年代’”。本书所记述的,就是那个年代的人与事。
热门推荐
  • 九天之外是山花

    九天之外是山花

    一个从小把她抓来做了自己的“鬼护”,一个与她青梅竹马一起长大,她白天是是乖巧懂事、聪明伶俐的叶府千金,夜晚是杀人如麻的“鬼护”,一个不知她的白天,一个不懂她的黑夜,而她所做的一切只是想等无法摆脱的黑夜过去,在每个白天,她可以像普通人一样的生活,而这个平衡,也随着皇后懿赐的一纸婚书而打破……,蝴蝶的翅膀,最终煽动起了一整个风暴……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龙盟掌门都市行

    龙盟掌门都市行

    “哎呦,原来的龙盟掌门走了,掌门重任就交给了我;交给我就交给我吧,还让我去外面闯荡闯荡!啥?去外面闯荡闯荡?!像我这种高手,还要去外面闯荡闯荡!好吧......”龙辉无奈的说道。(此文纯属装逼休闲文,请无书看的朋友们,都来参观参观!另外在介绍另一本我的书:狂者实录,可以去看一下。那个,我是新手,写不好不要笑偶!!!)
  • 大佬她恣意嚣张

    大佬她恣意嚣张

    叶姝,被困在无妄海的上神,万年前差点将整个天界毁灭,万年后,司命仙君带来了系统99让叶姝开始了时空穿梭的旅程。自闭症少年:姝姝,别走,我不想再次陷入黑暗,没你的世界我害怕。叶姝冷漠脸:你把我当成灯泡了?我不会发光,喏,给你一颗夜明珠,绝对够亮!病弱丞相:姝姝,若是没有你,我宁愿一直拖着这病残的身躯。叶姝看着手中的药汤:算了,直接灌吧,灌完就走,这个试药小白鼠要反抗了。冷情仙尊:姝姝,为你,我愿成魔。叶姝看了看手中的伏魔剑:很好,又多了一个需要诛杀的魔,先去磨一下剑,然后……诛魔逃跑!***叶姝:说真的,这些碎片都是麻烦精,一个两个的总给我找麻烦。**碎片集结汇成一人,男人眯着眼语气危险:“你说什么?”叶姝:你耳聋了?我有药你要吗?成为千里耳不是梦,代价是自己多修炼修炼,别老扒拉我!清衍:媳妇儿是个直女怎么办?99:能怎么办?反抗呗,换一个也行!叶姝眯了眯眼,语气危险:嗯?99:能怎么办?受着呗,千万别反抗!青衍:……【1V1,治愈快穿文】,你想要的男神,我这里都有。
  • 猎奇风水师

    猎奇风水师

    三十年前,平静的小渔村中发生了一起灭门惨案,一家七口人被发现死在家中,除了右颈两个小孔外,全身上下再无半点伤痕,尸体内滴血不剩,调查后却发现案发现场并无血迹残留。三十年后,滨海大学灵异社的七名成员相约前往渔村探险,最后全部失踪……
  • 我有很多药剂

    我有很多药剂

    一个名为唐钰的恶臭青年在异父异母的妹妹要求下进入到一款名为《江湖》的网游之中。进入游戏的第一天,便被几个小混混逮着丢下了悬崖,然而运气逆天的唐钰却没有死,反而获得了药王李时珍的传承。且看唐钰如何在游戏中呼风唤雨,成为游戏第一人!
  • 乱武唐门

    乱武唐门

    唐墨,作为当代唐门的第八十八代传人,却因亲人去世而来到异世武林,且看他如何重振唐门,笑傲武林。
  • 弦尽

    弦尽

    晓筱与魏梦辰从小在一起,没了,自己看下去。
  • 火影之晴空物语

    火影之晴空物语

    随着第二、三次忍界大战的接连影响,蛰伏暗处蠢蠢欲动以宇智波斑为首,代号“晓”的神秘组织浮出水面,为此一场立志改变现状名为“晴空”的计划酝酿而生,经年累月无数忍者的牺牲,在即将到来的第四次忍界大战画上休止符。※※※※※※排除掉疾风传后期各种设定崩坏涉及到的玄幻发展主角原创非穿越,不知剧情主线剧情,无支线,时间跨度长伏笔略多,很多东西只有到结尾才揭晓
  • 神奇宝贝之重生不死鸟

    神奇宝贝之重生不死鸟

    人类世界神奇宝贝迷的墨子林穿越到了神奇宝贝世界,并变成了一只不死鸟,接下来,他该怎么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