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747100000013

第13章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新探(2)

由以上简介可知,“情采”观、“自然”观、“通变”观、“才学”观四大元素,构成了《文心雕龙》思想体系的四大支柱。它们在“雅丽”基本文学观统摄下,表述了与所谓“新变”文学观相对立的美学理想,即倡扬情采并茂而又反映现实,顺乎自然而又不离规范,继承传统而又富于新变,致力博学而又宝爱才情。这种表述虽然业经我的清理,但或不至于违背刘勰的根本宗旨和内在思路。

(二)方法体系

科学方法,如从水平方向看,可分为研究方法、论证方法、结构方法,如作层次分析,则有哲学方法、一般方法、学科方法。这里探讨的《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的方法,属于学科方法,但自然也与哲学方法和一般方法相联系。从横向看,侧重于研究方法,即考察对象的思维方式,但也密切联系到论证方法。方法作为主客体之间的中介,在理论研究中“是最主要和最基本的东西”,“研究的严肃性如何,就完全依赖于方法,依赖于行动方式。一切都在于良好的方法”。

从总体来看,《文心雕龙》的研究方法富有两大特色。一是综合性,二是经验性。

所谓综合性,是指更重视对文艺现象的整体把握,而不满足于局部剖析。汉代文论本已作简括综合。其特色是与“天人感应”的早熟型系统论宇宙图式息息相关,既注重整体关系又较为笼统。魏晋期间的文论,如《典论·论文》、《文赋》、《文章流别论》等,则冲破了汉代思维图式束缚,以对文艺局部规律的剖析见长,但同时又流于琐碎。《文心雕龙》不满于它们的“各照隅隙,鲜观衢路”,以“弥论群言”(《序志》)为己任,在新的高度上实现了宏观综合,其概括的深广度可谓前无古人。如果把文艺现象比作一座高山,那么汉代文论是在远处瞭望,魏晋文论是入山浏览,而《文心雕龙》则是深入山林之后的顶峰俯瞰。

所谓经验性,是说《文心雕龙》基本上不是一个纯粹思辨的体系,而是一个经验归纳的理论形态。重视实际经验,为我国古代传统的思维特点。但一般说来,先秦、两汉对经验方法的运用尚缺乏较高的自觉,经验列举也多支离破碎。刘勰继承并发展了王充的征验方法,自觉贯彻“捃理须覈”(《事类》)原则,力求将其全部论证建立在确凿的文学事实之上。这在“论文叙笔”中的“选文以定篇”(《序志》)部分和《明诗》、《体性》、《时序》、《才略》等篇中,均有突出体现。就全书而言,“论文叙笔”的上篇,正是提供了下篇“文术”论的经验根据。马克思认为,一切真正的理论,都应“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在事实基础上,经由一定的条件,就有可能把握事物本质。这一方法特色,使《文心雕龙》整个立论获得坚实的唯物论根基。在这两大特色的辉映下,如下几个方法原则特应注意。

一是“寻根”、“索源”。

刘勰在《序志》篇中批评了前代文论“并未能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就透露出他论文寻根索源的雄心。他确实在著作中实践了这一点。刘勰的经验方法,不停留于罗列事实,而是能进而把文学现象作为一个历史过程加以描述、概括,即所谓“原始以要终”(《时序》)、“援古以证今”(《事类》)。“不述先哲之诰,无益后生之虑”(《序志》)的“宗经”口号,虽然带有一定保守色彩,但“援古”毕竟为了“证今”,达到“矫讹翻浅”(《通变》)的目的。因此其本质并非复古,而是革新。考之实际论证,文体论中的“原始以表末”(《序志》),叙述各类文体渊源发展,合起来可视为一部文体发展史。《通变》和《时序》对历代文学演变的概括,或简或繁,却都阶段分明,特征突出。在这里,“通变”观就同时转化为历史方法,鲜明体现出观点与方法的相互作用。“通古今之变”是汉人最早提出的口号,但历史论证的大量实践却至晋为烈,刘勰正是从这时代的潮流里吸取了历史感。思格斯曾经称赞黑格尔“他的思维方式有巨大的历史感作基础”。早于黑格尔一千多年的刘勰,其历史感当然无法与之相比。但黑格尔是唯心的思辨猜测,刘勰是唯物的经验归纳。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又各有千秋。

二是“擘肌分理”。

《序志》云:“同之与异,不屑古今,擘肌分理,惟务折衷”。这表明,刘勰对古今文论均采取分析态度,以抓取文学规律为准的。通观全书可知,刘勰对一切文学现象都能“擘肌分理”,辩证然否。这正是他发扬魏晋文论分析特长的结果,也是能在新的高度上实现综合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屈原《离骚》的评价,是这种细致分析的典型例证。汉人往往对《离骚》采取或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的偏激态度。而刘勰却能区分出“同于风雅”、“异乎经典”的两面。这种区分虽然带有儒家诗教的局限,但他确又未为传统所囿,高度评价了《离骚》的“自铸伟辞”、“惊采绝艳”(《辩骚》)。对三代经典以下的作品,刘勰也多能分析其优劣短长。对事物的分类既是一种归纳,也是一种分析。汉代的文体分类还十分模糊。自《典论·论文》起,文体分类日见细密。《文心雕龙》则集大成而发展之,将文体划为三十四类七十三种,虽难达全部剀切,但毕竟大为深入。特别应当指出,一般说来,刘勰对文学现象的分析,总是力求“兼解以俱通”(《定势》),十分注意事物间的依存和联系,而竭力避免“各执一隅之解,欲拟万端之变”(《知音》)的片面性。如基本文学观:“衔华佩实”、“华实相扶”和重要观点“通变”观的提出,就是运用这一方法的成果。这又一次证明方法与观点的相互作用。也正是这一方法原则的普遍贯彻,使书中充满了丰富的对应范畴,诸如“质”与“文”、“华”与“实”、“奇”与“正’、“雅”与“俗”、“古”与“今”、“神”与“物”、“意”与“言”、“才”与‘学”等。乃至创造出一些复合范畴,如“情采”、“通变”、“雅丽”等,其义素也联立对应。

三是“宜体于要”。

《序志》首先明确提出的这一方法原则,大大增强了经验归纳、历史考察、联系分析等方法工具深入掘进的力量。在书中也常将这一方法称之为“贵乎体要”(《序志》)、“晓其大纲”(《史传》)、“宜撮纲要”(《诸子》)、“治繁总要”(《奏启》)、“贵乎精要”(《书记》)等。它实际上也就是在复杂的矛盾中抓主要矛盾,在众多矛盾方面中抓主要方面,以“迹坚求通,钩深取极”(《论说》)的方法。诚如刘勰所云,“贵乎体要”是古代经典早已重视的原则。但是,那还只是极为粗略的经验直观。汉代学术的驳杂综合,又往往有意无意忽略了它。汉末《人物志》、《中论》等著作,开始较多地用“本”、“末”术语品评人物、议论政事,魏晋玄学则借用这些术语作本体探讨。继而本体论转化为普遍的方法原则,“举本统末”成为剖析事理的一柄利剑。认识这一广阔的思想背景,才能看到这个似乎取自儒家思想库的方法所闪烁的时代光辉。对《宗经》篇提出的“正末归本”口号之成为贯穿全书的线索,也就完全可以理解。由此可知,“雅丽”基本文学观,又是“体要”方法的结晶。在全书的总体设计上,刘勰也作了“务总纲领”(《附会》)的安排。作为“文之枢纽”的前五篇,就是全书的总纲(总论),而“以驭群篇”的《序志》则是纲中之纲,为理解全书的钥匙。上篇“诠次文体”,下篇“驱引笔术”,亦各有“要”。文体论部分的“敷理以举统”就是运用此法概括文体要领,而全书每篇后的“赞曰”正是“体要”的篇章大意。刘勰对各对应范畴、对应命题的剖析,也多能根据事物性质和现实针对性强调一个方面。在辩析实与华、情与采、正与奇的关系时,就强调了实、情、正的重要。显而易见,这一方法的自觉运用,极有利于把握文学现象的本质,大大增强了《文心雕龙》的理论深度。

总之,《文心雕龙》的研究方法,力求从事实出发,在多方面联系中抓住决定事物性质的关键,从整体上把握文学现象,从而体现出朴素的唯物色彩、一定的发展观点和初步的辩证因素,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南朝朴素辩证思维水平的明显提高,在这些高层方法的统领下,还结合运用了逻辑定义、归纳推理、分析与综合、假譬取象等多种具体方法,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汤用彤先生曾深刻指出:“新学术之兴起,虽因于时风环境,然无新眼光与新方法,则亦只有支离片断之言论,而不能有组织完备之新学。故学术,新时代之托始,恒依赖新方法之发现”。《文心雕龙》之成为体大思精的理论体系、“组织完备之新学”,实也得力于上述之“新眼光与新方法”。

(三)结构体系

广义地说,结构也是一种方法,是对理论观点时空秩序的合理安排。由于它带有极大的独立性和稳定性,因而也可以把它从方法中分立出来。一般研究《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多注意观点,而轻忽结构。但“理论是概念的有结构的体系”,结构是观点的等级秩序,二者交互为用。不理清结构,也难以讲清观点。在理论体系中,结构可分为内在逻辑结构和外在表述结构两方面。从理论秩序角度看,上述对思想体系的说明,也可谓内在逻辑结构分析。这里则侧重分析《文心雕龙》外在书面结构,联系到内在逻辑结构。探讨尽可能尊重《序志》自述的基本构架,进而作些阐释、发掘和清理。

《文心雕龙》全书五十篇,刘勰把它分为“以驭群篇”的序言和“其为文用”的正文四十九篇。这种结构方式,取鉴自“大易之数”。《易、系辞》曰“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传统儒家一般理解为“太极”衍化出天地人世的秩序,而玄学家则进而借以论证“无”对“有”的统宗。刘勰则“不屑古今”、“惟务折衷”,坚持《系辞》的唯物倾向,吸取玄学“举本”的辩证思想,借用此语,强调了《序志》对全书的概括、统驭功能。所以,拙文称《序志》为纲中之纲,理解全书的钥匙。说它为整个理论体系的蓝图也决不为过。

人们历来把《文心雕龙》五十篇划分为上篇和下篇两大部分。但细细揣摸《文心雕龙·序志》的说明,似乎不是如此。刘勰对全书内容,结构的介绍,运用了三个相似的并列句式,即“……文之枢纽,亦云极矣”,“……上篇以上,纲领明矣”,“……下篇以下,毛目显矣”。显然,他是把全书分为三部分,而不是分为两部分。“枢纽”部分并非上篇的内容。这就显示出“枢纽”论(文学总论)的重要地位和独立性,也与前述的“体要”方法相呼应。至于上篇和下篇的区分是明显的,前者“论文叙笔”,研究实际的文体;后者“剖情析采”,探讨抽象的文术,一实一虚,相映成趣。这样以实、虚性质划分上下篇的方法已有先例。晋代葛洪的《抱朴子》,内篇言神仙方术,属虚,外篇言人伦政教,属实,就是如此。

这么说来,《文心雕龙》全书,实分为“文之枢纽”,“论文叙笔”、“执术驭篇”三部分,也即文学总论、文体论和文术论三部分。如果再加上“以驭群篇”的序言,实际上四大部分,而决非上篇、下篇二分结构。“枢纽”范畴的提出,显示了“体要”的功能,和概括基本文学观的意图。“枢纽”五篇,又可顺序分为前三后二两部分。刘永济先生指出:“前三篇揭示论文要旨,于义属正。后二篇抉择真伪同异,于义属负”,此论甚明“枢纽”脉络。值得深入研讨的,是刘勰为何把《原道》置于“枢纽”首位。纪评认为“文以载道,明其当然,文原于道,明其本然,识其本乃不逐其末。”这就把后世的伦理之“道”与这里的本体之“道”混淆了。与抵斥讹滥的撰述动机相应,“文之枢纽”的重心,在于提出救弊的“雅丽”基本文学观,“雅丽”范畴才是实际的逻辑基点。只是为由“宗经”引出“雅丽”范畴,才前推两级,上溯到“征圣”、“原道”。说到底,“原道”不过是揉合儒学天道观和玄学本体论,而为“圣”和“经’涂上一层神圣的油采,给“雅丽”范畴奠定哲学根基。虽然“道”的内含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但决定一个文艺理论哲学性质的,毕竟是对文学基本问题即文学与生活关系的回答。通观全书,刘勰对此基本上做出了唯物的回答。

《宗经》明确指出,后世每类文体均以经典为“首”、“源”、“本”、“端”。这或是由“枢纽”过渡到“论文叙笔”的内在逻辑脉落。但是,文体论决不是各类经典文体的演化史。它虽然在重视文体渊源流变中过分强调了前代文体的影响,但实际上重点还在阐明各类文体特征。这是因为,“因情立体,即体成势”(《定势》)是写作的第一步;对各体文章写作要领的概括,又易于与“枢纽”论和“文术”论遥遥呼应。其目的还是树立标准,矫正文坛“讹滥”之弊。在此意义上,文体论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创作论。整个文体论,又分为“论文”、“叙笔”两大序列。每类文体的考察,一般又包括“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几部分。这既表明历史考索、逻辑界定、事实征验、理论概括等多种方法在文体论中获得综合运用,也表明不同方法的运用在这里转化为叙述结构,真可谓科条分明。

同类推荐
  • 工艺美术

    工艺美术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从关键词读经典·幽默版

    从关键词读经典·幽默版

    本书的历史经典于幽默调侃中展开,某些戏谑,似乎对经典“大不敬”。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亵渎经典,万不可取。但持这种观点的人犯了两个错误。一是曲解了读经典的意义。读经典本身是一种享受,“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阅读中获得愉悦,这正是经典的魅力之一。二是小看了经典。经典不怕冒犯,只有认识到经典的强大,才会真正敬畏经典,才能在经典面前放下各种包袱,走到经典的身边,轻轻松松和它交谈。
  • 帝王陵寝古典园林(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帝王陵寝古典园林(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本系列图书介绍了医学,建筑,功夫,汉字文化,军事文化,儒家文化等多种中国元素文化。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饮食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饮食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 老北京的休闲与娱乐

    老北京的休闲与娱乐

    本书主要介绍老北京城市建设的特点,以及居住在此的市井百姓的衣、食、住、行等。
热门推荐
  • 巧了唯宠你

    巧了唯宠你

    我们都从叛逆开始成长后来懂得了珍惜青梅竹马俩小无猜时间一直在变我们也在变败给了距离但最终不变的是那颗炙热的心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鬼才无双:天命之女

    鬼才无双:天命之女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王牌杀手。出得厅堂,下得厨房,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可,谁能想到强悍如斯的她灵魂竟然是残缺的。被一道雷劈到异世,因祸得福,灵魂竟然完整了。嫁给懦弱的废物?白痴配废物天生一对?很好!“做笔交易如何?”“我帮你得到帝位,你给我自由。”神志不清白痴一个?很好!看我如何运筹帷幄,夺了帝位,灭了宗门,收了龙界之王当小弟,抢了魔界的继承人当丈夫。不能修炼废物一个?很好!3天修炼到7阶,一个月步入赤幻,而且还是世界上唯二的音师。什么?另一位是谁?不好意思,另一位是我家佑尘,他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 念我易弋

    念我易弋

    多年暗恋的竹马和仅有一面之缘的女生突然消失。只是因为一个荒诞离奇的梦。那个女生究竟是谁?
  • 富贵满园之农女有巧手

    富贵满园之农女有巧手

    二十一世纪独立女性突然穿越到古代农村,家有破瓦一两片,屋内无良亲戚三两群。
  • 武绝星河

    武绝星河

    【热血爽文,一日十更】少年叶星河,出身卑微,意外得到不死龙珠,从此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武绝星河,独断万古!
  • 前夫又来了

    前夫又来了

    问及程暖对于失败婚姻的看法,她总结出一句大俗话:只怪当年太年轻,是人是狗分不清!前夫你好,前夫再贱!
  • 今天也很寻常

    今天也很寻常

    理想中平淡安稳的高中生活并没有降临。一点小事泛起的轻微波澜、不断出现的事件和两人逐渐纠缠的命运,一切都像镜花水月。冒险、异能、告别与重逢。“如果现在没有留念地方,那就一起离开吧,去开拓和创造前人未曾踏足的属于我们的新世界。”
  • 邪帝溺爱:溺宠逆天废柴丫

    邪帝溺爱:溺宠逆天废柴丫

    我,沐曦灵,21世纪的贵族千金,天天过着皇家公主一般的生活,人人羡慕。却莫名的死于非命,且死在自己的亲生妹妹手上。我,叶依依,古代天映国第一美女,虽是生的倾国倾城,却是个“废柴”,琴棋书画样样不通。天天遭受自家姐妹的虐待、欺辱,死于姐妹陷害。不料两人却灵魂互换了!穿越后,叶依依强势回归!复仇START
  • 血浓于水穿越修仙几亿年

    血浓于水穿越修仙几亿年

    尼玛!堂堂大侠之女,特莫跟一个叫花子穿越了,那男的简直就是帝王中的战斗机。还是长得超妖孽的那种。老天,这样穿越来穿越去的你妈妈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