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747100000012

第12章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新探(1)

在辩证唯物主义系统观和现代系统论看来,任何科学知识都不是零散的、各不相干的知识堆积,而是相互联结的知识系统。至于自成体系的理论,则是系统性更为显著,即理论各要素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结构水平较高,整体功能极强的知识系统。我以为,一个理论体系,应该涉及对象的各重要方面,其自身又应由相互作用的理论观点、理论方法和理论结构三大元素组成,并体现出较为鲜明的整体功能。作为社会文化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又是此前同类系统的辩证转化,并包含着向未来新系统过渡的内在契机。因此,对某一理论体系的把握,就不应仅仅孤立分析一两个命题,或仅仅展示其平面布局,而应在考察母系统基础上,对其观点、方法、结构、功能作辩证综合。对《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的探讨也应如是为之。

一、《文心雕龙》时代的审美图景

理论体系作为一个知识系统是相对独立的。但是,从更大范围来看,它又是特定文化环境乃至特定社会形态的子系统。了解母系统,将有助于认识子系统的性质和地位。研究《文心雕龙》的一般社会文化背景是必要的,但更直接影响这一理论体系的,却是特定时代的审美图景。

这里提出的“审美图景”,乃是借鉴自然科学史“自然图景”[1]一语而构成,指特定历史时期的审美总体框架。社会经济、政治形态,一般总是通过审美图景影响文艺创作和文艺评论。审美图景以一种富有时代表征的确定的审美思维方式,制约着人们对文艺现象的认识。文学评论提出什么问题,怎样提出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往往取决于它。因而,首先揭示《文心雕龙》产生时代的审美图景就至为必要。实际上,这也就和研究《文心雕龙》理论系统与外部介质的起源发生联系。

南朝之前的中国古代文艺史,以建安文学为界标,分为前后两大审美时代。建安之前的两汉文学,从总体和主流来看,是一种伦理功利的美。它与汉代士人的好“谈王道”[2]、多求“立功”[3],与学者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4],与号令文章的“粉饰治平”[5]都密切联系。这一审美框架,如借用郑玄《诗谱序》予以概括,就是“论功颂德,所以将顺其美;刺过讥失,所以匡救其恶”。因此,可以称它为美刺审美观。正是它,制约着整个两汉的文学创作和理论著述。以创作言,无论是那些辅政学士的散文,还是那些侍从之臣的大赋,都基本上是对封建功业的外在空间铺陈,有着鲜明的教化色彩。汉赋虽然因其“侈丽宏衍”[6]而发挥出“虞悦耳目”[7]的审美功能,有一种对讽谕的离心倾向,但从其制作动机和思想内容来看,又毕竟未越出应诏献纳、立足讽劝的框架,这才是汉赋的审美本质。说到文论,所谓“声音之道,与政通矣”(《乐记》),所谓“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毛诗序》),所谓“以昭劝戒”、“动鉴得失”[8],所谓“文人之笔,劝善惩恶”(《论衡·佚文》),无不是对这种审美的肯定和召唤。刘歆于汉赋,虽然有“没其讽谕之义”[9]的批评,而更多的却是对其讽劝基调的赞扬。班固称“大汉文章,炳焉与三代同风”、“抑亦雅颂之亚”,也正因为汉赋“或以抒下情而通讽谕,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两都赋序》)。总之,是未出美刺范围。而相反,对不应全盘否定的汉赋之“侈丽宏衍”的文采,时论却多持批判态度。

但是,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这一审美图景也在悄悄改变着颜色。东汉的抒情小赋和《古诗十九首》,已呈现出缠绵悱恻的咏叹和婉约清丽的文采。时至建安,量变酿成质变,掀起了“诗赋欲丽”、“文以气为主”、不重礼义训勉的艺术风潮。伦理功利型的审美图景,终于为心理抒情型的审美图景所取代。这一图景,又与当时士人的称情使性,治学的独拔自得,各阶层的普遍喜爱“外饰”等社会风气遥相呼应。由于这一图景的核心是重情扬采,因而可以称其为情采审美观。笼罩魏晋南朝的这一审美图景,制约着此间的文艺创作和文艺理论,也是直接孕育《文心雕龙》的社会母胎。在这个图景之下,文艺创作大多是主体人格内心情愫的吐露,并赋予炫人耳目、动人心魄的采丽形式。作品的讽谕倾向明显减弱,质木无文被视为耻辱。以文论而言,从曹丕《典论·论文》,到陆机《文赋》、葛洪《抱朴子》、钟嵘《诗品》,乃至沈约、萧子显、萧纲、萧绎、萧统文论,无不张扬文学的情、性、才、气和巧、艳、华、采。总之,剖析情、采,是其主旋律。如果抽去了这个审美图景,就不可能从总体上把握《文心雕龙》的理论性质和历史地位。

然而,这个由魏到粱的历时性审美图景,不能不因部分的质变而呈现出阶段性,《文心雕龙》也恰恰是一个特定审美阶段的产物。如果舍弃纷纭复杂的历史细节,从大处着眼,可以取太康(280-289)为界,把上述审美图景一分为二。以建安文学为标志的第一阶段,是“情采”审美意识在封建社会形态所允许范围内的合理、健康发展。其突出贡献,是对社会现实矛盾的关注,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华采服务于内容,并且较为质朴、清新、自然。正始之音虽然已是建安余响,但尚有“师心”、“使气”之作。人类认识对某一侧面的强调,本来就可能走向极端,而士族的腐朽统治使这种可能成为现实。以西晋太康文学为一大转折,机械模拟古人和一味追求丽藻、对偶的形式主义倾向恶性发展。张华“其体华艳”、“务为妍冶”(《诗品》)的诗作,陆机标榜“会章也尚巧”、“遣言也贵妍”的《文赋》,可为其标志。其后,虽有陶潜、鲍照等异军突起,但从总体看,情采审美图景是一直处于不断弱化的过程中,一直到走向反面。不过细察起来,这一过程也仍有不同的阶段。即以艺术形式的相对发展而论,刘勰所生活的南齐,似乎是文采发展与衰微的临界点。一方面,脱离内容、迷醉辞采形式的倾向日益严重,另一方面,象辞丽、声律等形式本身尚有发展余地,远未山穷水尽,以至后来还能出现庾(信)徐(陵)骈文,阴(铿)何(逊)律句。这个临界点,是易于回顾过去,预见未来、揭露矛盾、作出理论反思的时机。

而如果作横向观察,审美图景又呈现出多面性。正是阶段性和多面性的结合,使审美图景成为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和立体结构。前曾说及,上述审美图景对魏晋南朝的创作、评论具有普遍的制约性。但是,它对于不同类型的作家,制约的程度和表现方式并不相同。如对陆机、沈约一类作家,则侧重于“尚巧”、“贵妍”(《文赋》)的华采一面,虽然也并不排斥情志和讽谕。而对于挚虞、颜之推一类作家,则偏重于情志、讽谕一面,虽然也并不废弃辞令华采。时至齐、梁,两派立论趋向极端,殆有裴子野力倡“礼义”抨击华艳的议论(《雕虫论》),萧纲标榜“文章且须放荡”(《戒当阳公大心书》)的主张。有人曾称他们为“复古”、“新变”两派。这两派的辩难攻讦,是《文心雕龙》应运而生的触媒。

《文心雕龙》正是“情采”审美图景的纵向、横向交叉发展的产物。在南齐文艺情采日趋弱化而又尚未僵化的临界点上,刘勰立足现实,回顾过去,瞻望未来,力挽颓风,呼唤新的审美理想。在“复古”、“新变”两派激烈争执的交接面间,刘勰择善而从,力戒偏颇,主张将充实的情志内容与华美的艺术形式有机结合,从而提炼出有别于传统“文质”论的“雅丽”、“情采”范畴。裴子野《雕虫论》称扬《诗》的“形四方之风”、“彰君子之志”,反对“兴浮”、“志弱”,“箴绣鞶帨”,自有合理一面,并不完全是倒退。其弱点在于轻忽艺术价值,并求救于“六艺”、“章句”。批评浮艳的指向,使刘勰更加接近裴氏。他比裴氏的高明处在于“两手抓”,一手高举“兴、观、群、怨”和“诗言志”的旗帜,一手又高擎“诗赋欲丽”的大旗。这就使他在补偏救弊的战斗中,处于更加有力的地位。而“新变”派文学观,则将时代与文学、修身与创作、内容与形式分离,沉溺于脱离现实的感情体验,陶醉在游离情志的蜚靡弄巧,恃风流以蔑弃搏练,逞怪奇而抹煞规范,是刘勰主要的攻击目标。《文心雕龙》就是在与这一文学观的对立中展开论证。

二、《文心雕龙》理论体系鸟瞰

考察了时代审美图景与《文心雕龙》的起源发生间的联系,为对该著的总体把握指明了大体方向,就可以进而对理论体系本身作鸟瞰式的概括描述。

(一)思想体系

理论体系中的思想观点为范畴所概括,由命题推导而展开。它作为理论体系的心脏,赋予体系各元素以生命,是产生体系整体功能的基本动力。思想观点体系,是由基本观点、重大观点和细小观点构成的综合系统,其核心是基本观点,在文艺论著中就是基本文学观。

由上述审美图景分析可知,《文心雕龙》撰述的现实动机,是抵制浮艳文风。为此,刘勰对儒家经典加以改造,作为一面战斗旗帜树立起来,在旗帜上辉映着《文心雕龙》的最高范畴——“雅丽”。这一范畴的展开,便是“衔华佩实”,进一步的具体化,则是“宗经”的“六义”,“一则情深而不诡,二则风清而不杂,三则事信而不诞,四则义贞而不回,五则体约而不芜,六则文丽而不淫”(《宗经》)。这种以“雅丽”范畴予以高度概括,经过逐步深入发挥,并表现出鲜明是非态度的思想观点,就是《文心雕龙》的基本文学现。由六个“不”字,可见它主要针对当时的讹滥文风而发。由“六义”涉及文学“华”、“实”之“情”、“风”、“事”、“义”、“体”、“文”各重大方面,又表明了它向各论域渗透的潜在可能性。“六义”的全面概括,“衔华”、“佩实”的互相制约,使“雅丽”基本文学观成为《文心雕龙》这一复杂动态系统的控制中心和稳定点,并充分体现了《文心雕龙》理论系统的现实针对性。

“雅丽”文学观对其他重大问题的制约和渗透随处可见。诸如文体论,刘勰就认为,各类文体特征,都在华实的交应中呈现。古代经典就因“或简言以达旨,或博文以该情,或明理以立体,或隐义以藏用”(《征圣》),而构成不同文体。“论文叙笔”的二十篇,无不从华实相扶的角度予以阐释。刘勰认为“万趣会文,不离辞情”(《熔裁》),并以“情”、“辞”关系为线索展开创作论。创作论就是研究“衔华佩实”、娱人视听的“断章之功”(《总术》)。说到风格论,刘勰也是以“辞为肌肤,志实骨髓”(《体性》)的思想为指导,从华实结合上考察风格类型和作家风格。在刘勰看来,文学鉴赏就是“披文以入情”的过程,而文学评论则是对“质文交加”的文学作品作出公正评价。所谓“六观”(《知音》),也无非是从“华”、“实”的几个角度分析作品。在文学发展观中,作者提出了“质文代变”(《时序》)的命题,并强调“通变”要以“丽而雅”(《通变》)作为最高标准。刘勰所理想的作家,是“志足而文远”的“通才”(《议对》)和“贵器用而兼文采”的“梓材”之士(《程器》),而鄙弃那些“务华弃实”的“近代辞人”(《程器》)。上述种种,都充分体现了“雅丽”文学观的渗透和统辖。但是,决不能把各重大观点看作基本文学观的消极注脚。它们不仅自身具有相对独立性,而且是基本文学观得以确立的基础和丰实内容。即以创作论而言,艺术构思、布局谋篇、语言运用、积极修辞、完善逻辑、修改锤炼等多种理论,既与“衔华佩实”文学观呼应,又具有各自的价值。有了各重大观点及其统领下的具体观点的充实,基本文学观就不至流为空洞的抽象,而构成包含多种规定性的思维具体。从而使《文心雕龙》文学思想体系成为一个多层次、多侧面的有机整体,大大超过了传统“文质彬彬”文学观的笼统表述。

在“雅丽”基本文学观统摄下的众多重大文学观中,“情采”观、“自然”观、“通变”观和“才学”观尤为引入注目。“情采”是刘勰独创的标志时代审美思潮的范畴。由刘勰的称文学为“情文”,认为“五情发而为辞章”,“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可知他已意识到“情”、“采”为文学两大质素,是“实”与“华”的精髓。从某种意义上说,整部《文心雕龙》基本上就是“剖情析采”(《序志》)。“情采”确实能比“质文”、“华实”等词语更准确地表述文学特质。“情”、“采”有机结合的论断,分明与“衔华佩实”的基本观点遥相呼应。对“为情而造文”、“述志为本”的强调,则显露出抨击浮艳的斗争矛头,是“诗言志”传统文学观在新形式下的螺旋复归。尤应注意的是,刘勰以“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解说“为情而造文”(《情采》),表明他之“述志”说在实质上有别于汉代以歌功顷德为主的美刺审美观,并隐隐透露出时代的忧愤。“序志”、“述时”相提并论(《通变》),并以“达政”、“纬国”(《程器》)为指归,又表明“情采”观具有鲜明的政治指向和现实针对性。

在《文心雕龙》中多次出现,借鉴并改造玄学范畴而成的“自然”范畴,表述了情采要顺乎自然,不落矫饰的思想。书中“随性适分”、“因利乘节”(《定势》)、“自然会妙”(《隐秀》)、“率志委和”(《养气》)、“师心”、“使气”(《才略》)、“自铸伟辞”(《辩骚》)等观点,可以看作“自然”范畴顺理成章的引申。这意味着刘勰痛恶矫揉造作、雕章琢句之文。但是“自然”决非绝对自由和放任自流,而是顺应法则和规范化的自由。这规范,首先是“雅丽”基本文学观的约束,其次是各种文体法式的制约,即所谓“曲昭文体”(《风骨》)。文章的矫饰故然在于“真宰弗存”(《情采》)、丧失天真,同时也在于“厌黩旧式”(《定势》),蔑弃法则。更准确地说,往往是由于违背了必要的规范而失去了合理的“自然”。但认为《文心雕龙》就是以“自然”为核心,建构其文论体系,则未免夸大了“自然”的覆盖面。不能把《文心雕龙》视为一种“自然”理论体系。它毕竟还是以“衔华佩实”的“雅丽”观为核心。

而“雅丽”又与“通变”互为因果。刘勰认为,“通”与“变”相辅相成,“九代咏歌”的演化就是“通变”的结果。但实际上却重在论“通”,或说是重在提倡不离传统的“变”。因而标举“商周丽而雅”,强调“斟酌乎质文之间,櫽括乎雅俗之际”。可见“通变”处于“雅丽”基本文学观的有力控制之下,以“跨略旧规”(《风骨》)为大弊。反观之,以“宗经”相号召的“雅丽”观,也可能得力于“通变”观的思路。好在刘勰也承认“变”的必要,并推重“日新其业”、“望今制奇”的自然“颖脱”之文。“凭情以会通,负气以适变”的命题,证明“通变”观确与“自然”观暗暗相联。尤为可贵的是刘勰并未把“变”的范围局限于“文辞气力”(《通变》),而进一步提出了“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时序》)和“物色尽而情有余,晓会通也”(《物色》)的命题。这就使“通变”观超出了单纯救弊的范围,而呈现出广阔的理论视野。

“才学”观是与上述观点相联系的另一重大文学观,体现了对作家的基本要求。刘勰意识到“情采”为文学特质,“吐纳英华,莫非情性”(《体性》),因此便重视作家才、气、情、性的作用,甚至提出“才为盟主”的论断,而认为“才馁者,劬劳于辞情”(《事类》)。这与他提倡“师心”、“使气”的“自然”文学观也灵犀暗通。然而,《文心雕龙》又主张“序志述时”,文学反映现实不能脱离“事义”,这就需要博学、博练,因为“学贫者迍邅于事义”(《事类》)。而且,该论着意在补偏救弊,为此拈出了儒家经典这一武器,而“宗经”就要“学”。为了除讹驱滥,“摹体定习”(《体性》)、“曲昭文体”(《风骨》),加强规范,也需要“学”。因此,刘勰虽然极为重视“才”的作用,但在全书中更为强调的还是“学”。他力图把二者统一起来:“文章由学,能在天资。才自内发,学以外成”,“才为盟主,学为辅佐,主佐合德,文采必霸”(《事类》)。这里虽然表现出“才”与“学”的坚硬对立,以及唯心的天才论倾向,但毕竟看到了二者的互相依存。

同类推荐
  • 万事吉祥通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万事吉祥通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住宅的吉祥、家居的吉祥、养花的吉祥、起名的吉祥、饮食的吉祥、睡眠的吉祥、保健的吉祥、日常的吉祥、处世的吉祥、用药的吉祥等。
  • 用破一生心

    用破一生心

    一提起智慧,一谈到哲学,人们往往津津乐道于柏拉图与弟子们散步其中的古希腊阳光下的花园。可是,洛阳宫长生殿的镇殿金狮子,似乎却被很多人漠视。
  • 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礼仪大小事

    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礼仪大小事

    本书介绍了中小学生在社会生活、家庭和学习中的各种礼仪,以及与人相处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 外国经济学家的小故事

    外国经济学家的小故事

    《外国经济学家的小故事》终于定稿了。该书能够最终定稿并付梓,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和汗水,编者们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的王正好、沈军两位老师给我们提供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出版平台。
  • 中国人本色(最新最全译本)

    中国人本色(最新最全译本)

    《中国人本色》是一本关于晚清中国社会的全方位、大视角、内容丰富的作品,涉及晚清政治制度、法律制度、语言文字、家庭生活、官民关系、礼仪习俗、商业等方面,是近代西方人观察中国的代表性著作。美国外交官何天爵结合十几年亲身经历,勾勒出了晚清中国社会全景,精辟地分析了中国人的特性。
热门推荐
  • 从货币看明白世界经济

    从货币看明白世界经济

    从汇率暗战、长期通胀到债务危机,诸多因素盘根交错、催化演绎,左右着世界经济的走势。也晃动着你的钱袋。蝴蝶效应日益彰显其威力,甚至国家债务也变得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一系列的货币危机将如何影响你我?世界经济将何去何从?其间的危险和出路又在哪里?这已不再是宏观经济问题,而变成与你我切实相关的一等现实问题,每一个人都无法对此视而不见。《从货币看明白世界经济》是了解当今世界经济走势的一本绝佳入门书。作为资深民间经济学者,作者从民间立场出发,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勾勒出一张世界经济走向的真实地图,有危险警示也有应对策略,掩卷之际,令人迁思回虑,恍然大悟。
  • 迷爱的森林

    迷爱的森林

    七年之痒,男友的再三背叛,让她结束了那段曾经刻骨铭心的恋情。自此,钱婧蓝只爱钱,不信了真爱。初恋女友的离弃,让他的人生失去了爱情的动力。自此,高翊轩成了酒吧的常客,one-night-stand的拥护者。于是,两个不信了爱情的人,选择用‘只做不爱’的方式来温暖彼此空虚的身心。
  • MC高武

    MC高武

    啪叽!玩家“薛丞”掉出了这个世界......重生错误,正在寻找新的地图种子……薛丞:“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其实我是一名军师来着;不过生活所迫,我不得不兼职各种奇怪的工作……”“同学们,打开教材的第三页,今天我们来学习方学的基础以及应用……”在融溶状态的铜水中加入红石粉;恭喜!您得到了一条无信号损的导线……永动机并不科学!但是…很方学!薛丞点燃了一块TNT,奋力甩向后方……轰!世界核平!!将神奇的方块们带入现实,让世界变得更方,更美好!我就是我,不一样的MC史蒂夫!
  • 穿成Bug修补员

    穿成Bug修补员

    过五关斩六将,终于通过了大公司的面试,苏冉却接受了一个奇怪的任务,上一秒还在自己的超软大床上打滚尖叫,下一秒就被丢进自己看过的小说世界修补bug。嗯,还不小心拐回来了一个芝麻包。
  • 我要偷偷藏住你

    我要偷偷藏住你

    热搜:小花艾鲸被陌生男子秘密接送,疑似恋情曝光。那一夜,艾鲸的热搜挂了一夜。可是两位当事人却……艾鲸眼睛红肿:“沈遇!我命令你,爱我!”沈遇目光涣散:“可是AI和人类是不会有结果的”可是为什么他却会感到心痛?!……后文:艾鲸:“可是我他么的也不是人类啊!”沈遇:“你的确不是人”艾鲸(嫌弃):“但是沈遇你是真的狗!”沈遇壁咚艾鲸:“我这么狗难道不是为了和你在一起吗?嗯?”……人前:沈遇:“艾鲸好可爱吖!”艾鲸(翻白眼):……你装你再装人后:沈遇与艾鲸鼻尖靠着鼻尖,说道:“我告诉你,你这一辈子是我的,下辈子也是,下下辈子也是,生生世世都是。”哦!本文极少装逼打脸,有些日常化,娱乐圈内容也不少,不仅仅是AI和人类的故事,已提前预警!不喜勿看~
  • 铁血大汉

    铁血大汉

    在那些绚烂浩瀚的历史背后,总是有着不可思议的秘密。在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历史,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种历史,历史在每一个大脑中裂成了碎片,有些时候感觉只有人名才是真实的。如果有了不一样的董事长,大汉究竟会变成什么样的大汉?铁血大汉,想哪扯哪的大汉。。。
  • 受益一生的34种记忆方法

    受益一生的34种记忆方法

    好的记忆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首先要端正记忆的态度,树立信心。其次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只有不断的应用各种精彩的记忆方法到记忆中去,才能真正的提高你的记忆力。再次就是创新的精神和习惯。
  • 慕慕千羽录

    慕慕千羽录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 请跟我活下去

    请跟我活下去

    这儿是牢笼,是监狱,是炼狱。是攻与守,兵与贼的一场生死试炼熔炉,更是猫捉老鼠的猎场,死亡无处不在。但,谁又是谁呢,谁又是可以信任的呢?于是,这又是关于信任的故事,却是生死两难的选择、考验和豪赌,信对,活,信错,亡。雨尘,七岁被掳到杀手训炼秘境,且看他的如何“请跟我,活下去”!
  • 紫青双剑录(第五卷):血影 开府(经典系列)

    紫青双剑录(第五卷):血影 开府(经典系列)

    《蜀山剑侠传》为「天下第一奇书」,经过增删、续写之后,改名《紫青双剑录》,自成面目,情节曲折离奇,而在结构上,其大体上各自独立的特点,也使得每一本分卷独立成篇,不会有前后不连贯之感,都可以看得人津津有味。本卷开笔便是佛门高人芬陀大师,令两个「小人」,在极短的时间内,历劫三生;小寒山谢璎谢琳这一对可爱之极的双生女,和忍大师相会的一段,也大有禅意佛理在。而谢山和叶缤的关係,是本书中最隐晦的一段,后来二人双双归入空门,亦耐人寻味。作为主轴的「峨眉开府」,热闹得没有任何小说可以比得上,出场的正、邪各派人物目不暇接,当中,「血神子」邓隐倏来骤去,魔法匪夷所思,震人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