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679000000014

第14章 见性后修的是什么(2)

问:悟到佛的智慧,就能满足自己世间、出世间的需求了,是这样吗?

师:那是肯定的。悟到佛的智慧就是佛了,怎么可能满足不了自己的世间、出世间的需求呢?但是凡夫永远不可能悟到佛的智慧。

问:不是说每个人都有佛性,众生都是佛吗?

师:你没有找到佛性,仍然是凡夫一个,纵有佛性也无用。佛门里有个比喻:你有一大笔存款,但找不到存款单,你仍然是个贫穷的人,仍然要饿肚子。你有佛性,没有明师指点,不依法而修,没有找到自己的佛性,仍然是一个凡夫!

我们每个人都有智慧,为什么我们现在没有“用”呢?因为我们没有找到自己的智慧。即使你找到了智慧,找到了佛性,你也未必会用你的智慧和佛性。有些人悟道以后仍然不会起用。并不是开悟的人都会生大智慧,都能起大用。

过去很多人开悟了,为什么没有开智慧呢?为什么他的“用”没有产生呢?因为还有距离。为什么有的人没有开悟,却很会做事,很会讲经说法,人们往往以为他开悟了呢?佛说这叫“世智辩聪”。为什么有的人悟道了,明心见性了,却不能像那些世智辩聪的人那样,讲经说法口若悬河,辩才无碍呢?因为虽然他明心见性了,但还没有产生“用”。

学佛的根本就是要产生“用”。你有了“根本智”,仍然玩不转“后得智”。何谓“后得智”?就是悟到根本智之后,出去参学,通过广学、博闻、经历、磨练而获得外在的智慧,把它融入自己的身心,与它同一体,变成自己的智慧,并产生“用”,这才是“后得智”。

在这方面社会上就有一些很典型的例子,比如有些博士生、研究生,你让他做事,他做得一塌糊涂。而有些目不识丁的人却很会为人处事。这种情况随处可见。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那些博士生、研究生是冒牌的吗?牌子绝对是真的。那么,为什么他们不能产生妙用,而那些目不识丁的人却能产生妙用呢?大家是否考虑过这个问题?

我们也见过很多自以为修行很高的人,说话办事一塌糊涂!从哪方面看像修行层次很高的人呢?哪一点像开了大智慧的人呢?

有的人,大家都说他是菩萨再来,某某祖师转世。既然如此,菩萨、祖师都是智慧无碍,神通无碍,一切无碍的,为什么在他身上看不到这些呢?既然你是菩萨转世,就意味着你是接着前世继续在修,不可能不如前世。哪有越修越不如前世的?只有这一世比前世更“厉害”,才证明你修得好,才证明你是菩萨转世!

佛门里讲体、相、用,一个明心见性的人虽然已经掌握到了“体”,见到了“相”,但只有继续修下去才能产生“用”,才能把握住用,否则都是口头禅。当“四大”分裂的时候,平时的体、相都一概无用!

过去很多人认为自己已经把生死看透了,把一切放下了,可是到临命终时,仍然表现得跟凡夫一模一样!即便平时你已经做到了念念能看,临终时,你也未必能在一念之中把握自己。

大家修行如果不出偏差,会快很多。因为你已经看到了前方的目标,方向已经不会偏差了,你的认识也不会进入误区,误以为太阳是从西边出来的。当你明心以后,就会面向东方等待太阳。当你熬过黑夜,迎来了黎明,再继续坚持,就会见到太阳!要想见到太阳,首先要明白太阳升起的方向。如果你面向西方,就看不到太阳是如何升起的,因为方向不对!

明心见性以后才是修行的开始。究竟修什么呢?除习气,离四大,来去自由。只有到了这时候,才能把自己的习气毛病看得清清楚楚,才能把它拔除掉,而且一拔一个准!

问:明心见性了,习气毛病马上就能断掉吗?

师:断不掉。

问:这时候的功夫该怎么做呢?

师:你能照顾住自己的念头,就是在拔除自己的习气毛病;你照顾不住自己的念头,就无法把八识心田里的习气毛病拔出来。

如果你是个大根器的人,可以在一念之间用自性之光把八识心田里的习气毛病全部照遍、照透,在刹那间全部超越!但是这样的人很稀有。就像六祖惠能一样,几千年也就出了一个,不识字就能讲经说法,而且还能注解经典!我们不能拿六祖的模式往自己身上套,为自己开脱。

所谓的“闭关”,只不过是把你“观”的功夫培养起来,让你“照”的功夫跟上。如果你观与照的功夫没有培养起来,还跟不上,你出去做事,功夫很容易就会断掉,也就是会“断线”。

即便你在洞里把自己观照的功夫培养起来了,出去做事,有时候还是会断线。因为你在洞里闭关,虽然切断了前五根,但是意根无法切断。当你走出山洞,前五根同时打开,再加上第六根一起收集信息,全部朝你扑来,你怎么能不乱掉阵脚呢?

你在洞里,前五根全被切断了,只剩下一根——“意根”在收集信息,你怎么可能不感到自己很清净呢?你在洞里,只有一个“人”给你传递信息;你出去以后,有六个人给你传递信息,吵闹你,你怎么招架得住呢?你必须训练到在洞里能六根关闭,出了洞也能六根关闭。除此之外,没有第二个方法!

(问:……)程序是这样。但是在闭关之前没有明心见性,你坐在洞里怎么用功呢?能做什么呢?你说打坐、拜佛,这些严格来说与“道”不相干。不过对于凡夫而言,这些也算是修道。等你真正悟道、得道以后,就会知道这些与道不相干。

就像小时候我们喜欢捏泥人,把那些小车子当真车子。在那个年龄里,我们以为那些就是真的,不会把它们当成假的。而现在我们之所以知道那些是假的,是因为我们长大成人了,智慧打开了。

为什么我们现在会误以为烧香、拜佛、诵经、打坐就是修道呢?因为我们现在还是小孩子,绝对会把这些当成真的!等到有一天我们开悟得道了,回过头来想一想,就会发现我们过去的所作所为很可笑,简直是闹着玩的!

大家都认为自己目前是在修行,是在与“道”打交道,实际上根本不是在修道,而是背道而驰!

问:师父,您现在是怎么修行的?

师:我也不打坐,也不诵经,累了就睡觉,饿了就吃饭。有时候我也逢场作戏地盘盘腿,打打坐,诵诵经。如果是形势所逼,到了其他寺庙,我也去参加早晚课。但是我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并不认为是在修行。只是用心在做,安住在当下。

从功夫上讲,我在做这些事情时是全身心投入,不考虑其他事情。譬如今天我陪大家打坐,我就会把我所有的事情都放下,不再考虑。当我出了这个洞,就会考虑我今天还有哪些事情没有做完,我就会接着白天的事情继续考虑下去,做下去。

当一件事情来到我面前时,我会全身心地扑到这件事情上,不再考虑其他事情。当这件事情做完以后,我就会把它扔到一边,让它结束,不会再把它装进心里,而是去承接下一件事情。我绝对不会打坐的时候还在考虑寺庙的工程,考虑明天如何接待哪位来客。

如果我们能把自己训练到每时每刻活在当下,一心一意地做一件事,这就是最好的修行方法。即便你做不到,也要做到当你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再考虑其他事情。

我们每个人一天当中都是一心多用。何为“一心多用”?我们现在坐在这里打坐,一个念头在打坐、念佛、参禅、观想,还有一个念头在想着菜地呀,厨房啊,家庭啊,还有一个念头在想着师父的某段开示,还有一个念头在想着某段经文,还有一个念头在想着……我都不知道大家在想什么了。因为大家的念头太多了!

问:“三心不可得”是什么意思?

师:“三心不可得”指的是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哪一个心也不能保持一个不变的状态。我打个比喻:你不可能做到一天就一个念头,譬如“吃饭、吃饭、吃饭……”你做不到,绝对做不到!如果能做到,也能成就。

何为无念?何为无住?何为一心不乱?它们三个是一个意思,当念头产生以后,不要跟着念头跑,不要去迎合这些念头,满足这些念头。譬如“贪”的念头肯定会出现,出现不是错,错就错在出现以后,我们还不知道,还想尽一切办法去满足它。

问:“妄想、分别、执著”是什么意思?

师:散乱心就是妄想,不实际的想法也可以叫妄想。分别,谁不会分别?是活人都会分别,有智商的人都会分别。所谓的无分别,不是什么都不分别,而是无住,无住就是无分别。今天天气冷不冷,难道你不知道?今天的菜你说太咸了,我就说你分别,怎么不像个修行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肯定会分别。分别而无住,即是无分、无别。

要想把自己的大智慧修出来,而且产生妙用,靠你自己一个人绝对不可能。即使你认为修出来了,也绝对产生不了妙用,尤其是大用!要想产生大用,唯一的办法就是与人、事、物、理打成一片,不断地训练自己,否则你的大用不可能产生。所以说你的“根本智”找到以后,不修“后得智”,仍然无用。

“后得智”决定了你的层次,“根本智”决定了你的见地。你花一年时间掌握了“根本智”,“后得智”至少要花十年时间才能圆满。除此之外,没有第二条路。

为什么开悟得道的人必须出去行脚、参访呢?目的何在?就是为了获得后得智,把它建立起来,充实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大用。

锻炼自己的后得智要比锻炼自己的根本智严峻十倍、百倍!你经得起根本智的修炼考验,未必经得起后得智的修炼考验。所以老佛爷告诉我们:大修修于闹市,小修隐于山林。大贤大圣都是隐于红尘,小贤小圣才隐于深山。

同类推荐
  • 清净

    清净

    在当今社会,我们整天为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所左右,为身外之物所烦扰,为名位所刺激,我们的心怎么净得下来呢?烦恼自然时刻也不会远离我们。生活要能事事如意、不受外界干扰,实在很不容易。既然人世问有这么多不如意的环境要面对。不如先自我净化,让内心世界保持清净。《清净》通过大量的禅宗故事,从慈悲心、平常心、随缘、舍得、放下、活在当下等多方面进行深入浅出的阐释,使尘世中忙碌的人们在禅的智慧中修清净心。只有内心清净,才不至被各种境遇所牵引,才能远离烦恼,这样的人生才是真正幸福的人生。《清净》由孟阳编写。
  • 佛理究竟:证严法师讲四十二章经

    佛理究竟:证严法师讲四十二章经

    佛法就像一颗很硬的糖果,对没有牙齿的人来说,这颗糖放在口中含着,能够尝到糖的甜味;对有牙齿的人来说,在口中咀嚼更能尝到那份甜味的质感。但是若不会运用,就像没有牙齿的人却硬要一口咬下糖果,牙龈可能会受伤、流血。所以,要深深去思惟、体会。魔是一种障碍,它有两种。一种是外魔,他会运用外境来扰乱修行者的心。另一种魔是内心自起的无明烦恼,它会扰乱、障碍自己的道心。人人本具佛性,只因被烦恼遮蔽而无法外露。就如铁器的本质原本就很坚硬,只要去除杂质就能制成精纯的器物。
  • 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

    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

    生本来就是活也苦,死也苦,有钱没钱都痛苦,但很多人就不明白这一点,遇到一点违缘就怨天尤人:“老天太不公平了!为什么我这么倒霉,所有的不幸全落到了我的头上?”却不知轮回的本性即是如此。《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是一本帮我们解脱生老病死之苦的珍宝之书,里面讲了很多藏传佛教中解决各种痛苦的不同方法,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经常串习,所有困难都会迎刃而解,消除痛苦轻而易举。无论是事业、家庭、爱情,全都变得一帆风顺。把它请回家,就好像与佛陀朝夕相处,一呼一吸都得到了加持,不仅今生拥有不可思议的好运,而且后世也会得到一份幸福的保险。
  • 祖师禅:做个不受惑的人

    祖师禅:做个不受惑的人

    本书将参禅的观念、方法和心态做了系统化的说明,旨在引导读者了解和参修祖师禅法,使读者可以在现实的环境和身心现象中,自由自在地活出精彩人生。
  •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释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释

    106岁高寿的本焕长老,在清明节前安详化归而去。总结他的一生,刺血写经、燃臂孝母;忘身求法、建寺安僧;弘法利生、行愿大千。世界浮躁,如何静定?生活的节奏那么快,烦恼那么多,如何解脱?对待名利财富,如何看淡、善用?对待生死,如何超脱?本焕长老给了一个答案:看得开,放得下。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哥阿东

    我哥阿东

    我哥阿东是个能人。我七岁的时候,师傅将她领进了门。现在我和他都成了角儿,京城大大小小的巷子都晓得我们!
  • 家教之倾城

    家教之倾城

    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碰到这个让自己头疼,但是又爱又恨的人,还何去何从呢?是加入。。。还是离得远远的。。。羁绊是怎样的存在呢。。。云雀恭弥cp
  • 邪总裁的天然萌妻

    邪总裁的天然萌妻

    又名《命里缺‘雨’》。 是小时候的羁绊,还是长大后的愧对,明明是那么不相配的人,却被上天缠在一起。 有时候,一段表白,一份关爱,总抵不过时间的变迁,想逃了,忘记所有关于你的记忆,我… 活的更好。 再次遇见,所有的记忆都是那么的苦涩,害怕对方再次不辞而别。 花开花落花满天,缘来缘去情随缘! 小时候,是她先舍弃他,现在轮到他抛下她,那么,自此互不相欠。
  • 印心佛敏讷禅师语录

    印心佛敏讷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真的是在吹牛

    我真的是在吹牛

    一事无成,只会吹牛的陈灿,获得了吹牛者联盟的吹牛系统。从此只要他吹,就一定能实现。上天入地,无所不吹,所吹即所得。
  • 爆笑旅程之穿越社会摇

    爆笑旅程之穿越社会摇

    一次一次进入到这些不正经的任务里,你想让我怎么做?怎么做?!好吧,既然你们不按套路出牌,那就别怪我也走不正经路线,给你们胡乱做!什么?让我把刀放下好好说?什么?让我把高跟鞋脱了再说?那怎么可以,有些事情必须要做了再说。——作者是个大懒比,更新就像来假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青涩情:独家爱恋

    青涩情:独家爱恋

    我不管,我不管,我也要浪漫一次,成为女主角。东方敖群,我告诉你,我也让你在流星雨下面对我许下承诺。不然的话,你这一辈子休想娶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