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672900000010

第10章 科技(9)

陆羽的生平

陆羽(733—约804),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唐复州竟陵人,也就是今天的湖北天门人,一生嗜茶,精于茶道,编著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

唐·三彩贴花炉陆羽的贡献是巨大的,却有着一个离奇、神秘而又不幸的童年。原来他是一个被遗弃的孤儿,据文献记载,他3岁时遭遗弃,一个秋末冬初的日暮之时,被竟陵龙盖寺的一个智积禅师捡到了,那时他连什么名字都不知道。智积禅师就根据《易经》给陆羽算了一卦,卦辞上说:“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于是他的姓、名、字就都这么出来了,姓“陆”,名“羽”,字“鸿渐”,可是为什么陆羽在襁褓之中被养育到3岁之大而遗弃?这是陆羽身世的千古之谜,也许永无披露之日了。

陆羽虽然是身在佛门,但是并不愿意皈依佛法。9岁的时候,智积禅师让他抄经念佛,陆羽不但不安分抄经,反而问禅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那出家人是没有兄弟姐妹,没有后代子孙的,算是有孝吗?”并公然宣称想学孔圣的文章。主持听了以后,非常的恼怒,用繁重的体力活来惩罚他,想让他悔改,但是陆羽却不屈服,还与他展开了一场佛儒两道之争的大辩论。小陆羽在这场辩论中,表现出了惊人的胆识和雄辩的口才,以及宁折不屈的坚强个性。师徒两人针锋相对,互不相让,最终还是各持己见,不欢而散。

陆羽在禅师的阻止下,不但没有减少对儒学的渴求,求知欲望反而更强了。当时没有纸写字,他就在牛背上写字,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了一篇张衡的《南都赋》,尽管不认识上面的字,但是还是念念有词。智积禅师知道后,怕他沉浸于儒家典籍,就派人把他禁闭起来。就这样过了3年,陆羽12岁的时候,趁别人不注意的时候逃出了龙盖寺,还到了一个戏班子当了戏子,他长得并不好看,而且还有口吃,但是却幽默机智,演丑角极为成功,据说后来还编写了三卷笑话书。

陆羽的身世可怜,但是吉人自有天相。唐天宝五年,一次聚饮中遇到了他的伯乐。当时陆羽出众的表演,让竟陵太守李齐物十分欣赏他的才华和抱负,认为他日后必成有用之才。当即赠以诗书,并在学习和生活上给孤苦无依的陆羽以亲切的关怀和照顾,这对陆羽后来能成为唐代著名文人和茶叶专家,是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的。之后他与被贬为竟陵司马的礼部郎中崔国辅相遇,两人经常一起出游,品茶鉴水,谈诗论文,成为忘年之交,并给予陆羽相应的帮助,使得其才华、品德和崭露头角的烹茶技艺为时人所赏识。以上是他前半生的经历。

后半生起安史之乱爆发,陆羽开始了另一段经历。他随着难民从山西渡过长江。沿着长江南岸对沿岸部分地区的江河山川、风物特产,尤其是茶园、名泉进行了实地考察。一路上,他逢山驻马采茶,目不暇接,口不暇访,笔不暇录,锦囊满获。他游历了宏伟壮丽的长江三峡,辗转大巴山,一口气踏访了彭州、蜀州、邛州、雅州等八州。唐760年时,又游览了湘、皖、苏、浙等地,于次年到达盛产名茶的湖州,在风景秀丽的苕溪结庐隐居,潜心研究茶事,闭门著述《茶经》。隐居期间,他常身披纱巾短褐,脚着蘑鞋,独行野中,深入农家,采茶觅泉,评茶品水,或诵经吟诗,杖击林木,手弄流水,迟疑徘徊,每每至日黑兴尽,方号泣而归,时人称谓今之“楚狂接舆”。

陆羽死前有一首《六羡歌》:“不羡黄金罂,不羡白玉杯;不羡朝人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充分体现了他的人品像茶叶那般清纯。

《茶经》的内容

《茶经》就是陆羽创作的,成书于公元8世纪,距今已经有12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是中国茶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重要标志,是唐代茶业发展的需要和产物,是当时中国人民关于茶的经验的总结。作者详细收集历代茶叶史料、记述亲身调查和实践的经验,对唐代及唐代以前的茶叶历史、产地、茶的功效、栽培、采制、煎煮、饮用的知识技术都作了阐述,是中国古代最完备的一部茶书,使茶叶生产从此有了比较完整的科学依据,对茶叶生产的发展起过一定积极地推劫作用。《茶经》全书7000多字,分止、中、下三卷共十个部分。其主要内容和结构有: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上卷三节:一之源,论述茶的起源、名称、品质。介绍茶树的形态特征、茶叶品质与土壤的关系,指出宜茶的土壤、茶地方位、地形、品种与鲜叶品质的关系,以及栽培方法,饮茶对人体的生理保健功能。还提到湖北巴东和四川东南发现的大茶树;二之具,谈有关采茶叶的用具。详细介绍制作饼茶所需的19种工具名称、规格和使用方法;三之造,讲茶叶种类和采制方法。指出采茶的重要性和采茶的要求,提出了适时采茶的理论。叙述了制造饼茶的六道工序:蒸熟、捣碎、入模拍压成形、焙干、穿成串、封装,并将饼茶按外形的匀整和色泽分为八个等级;四之器,写煮茶饮茶之器皿。详细叙述了28种煮茶、饮茶用具的名称、形状、用材、规格、制作方法、用途,以及器具对茶汤品质的影响,还论述了各地茶具的好坏及使用规则;五之煮,写煮茶的方法和各地水质的优劣,叙述饼茶、茶汤的调制,着重讲述烤茶的方法,烤炙、煮茶的燃料,泡茶用水和煮茶火候,煮沸程度和方法对茶汤色香味的影响。提出茶汤显现雪白而浓厚的泡沫是其精英所在;六之饮,讲饮茶风俗,叙述饮茶风尚的起源、传播和饮茶习俗,提出饮茶的方式方法;七之事,叙述古今有关茶的故事、产地和药效。记述了唐代以前与茶有关的历史资料、传说、掌故、诗词、杂文、药方等;八之出,评各地所产茶之优劣。叙说唐代茶叶的产地和品质,将唐代全国茶叶生产区域划分成八大茶区,每一茶区出产的茶叶按品质分上、中、下、又下四级;九之略,谈哪些茶具茶器可省略以及在何种情况下可以省略哪些制茶过程、工具或煮茶、饮茶的器皿。如到深山茶地采制茶叶随制,可简化七种工具;十之图,提出把《茶经》所述内容写在素绢上挂在座旁,《茶经》内容就可一目了然。

陆羽的《茶经》是茶叶生产广泛发展的产物,饮茶成为当时一种风习。我国的茶叶于5世纪传到亚洲邻国,17世纪输入欧美,对世界做出了宝贵的贡献。

玄奘西行

大家都知道《西游记》中有个唐僧。这个唐僧心怀慈悲,一心向佛,为求真经,带着他的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也就是今天的印度半岛取得了真经。在我国的历史上,也有一位法名叫玄奘的和尚到“西天”取经。应该说,玄奘是《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

玄奘,俗名陈祎,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县缑氏镇)人。隋文帝仁寿二年(602)出生于一个世代儒学之家,出家后法名玄奘,敬称三藏法师,俗称唐僧。幼时在洛阳净土寺诵习佛典,后来为了研究佛学,遍访四川、湖北、河南、河北、陕西等省的佛门大师,同时做了国内的地理考察。随着学业的日益长进,玄奘的疑问和困惑也越来越多,而这些疑惑又非中国佛典和高僧所能解决的,于是他下决心去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取经求法。

但当时唐朝立国才不久,内乱也未平,所以唐政府暂时不许大唐的子民随便出国,各主要道路关隘的稽查也很严。可是玄奘意志坚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他从长安出发,孤身踏上万里征途,开始了他的西行。

他途经秦州(今甘肃天水)、兰州、凉州(今甘肃武威)、瓜州(今甘肃安西县东南),偷渡玉门关,历5天4夜滴水不进、艰难地通过了800里大沙漠,然后取道伊吾(今新疆哈密),年底时到达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在那里受到高昌国王麴文泰的礼遇和赞助。之后沿天山南麓继续西行,经阿耆尼国(今新疆焉耆)、屈支国(今新疆库车)、跋禄迦国(今新疆阿克苏),翻越凌山(今天山穆素尔岭),沿大清池(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西行,来到素叶城(即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西南),在这里巧遇西突厥叶护可汗,并得到可汗的帮助。

玄奘继续前进,经昭武九姓中的石国、康国、米国、曹国、何国、安国、史国(皆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翻越中亚史上著名的铁门(今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布兹嘎拉山口),到达睹货逻国(即吐火罗,今阿富汗北境),由此又南行,经大雪山(今兴都库什山),来到迦毕试国(今阿富汗贝格拉姆),东行至健驮罗国(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城),进入了印度。

当时的印度小国林立,分为东、西、南、北、中五部分,史称五印度或五天竺。玄奘先到北印度,在那里拜望高僧,巡礼佛教圣地,跋涉数千里,经历十余国,进入恒河流域的中印度。在中印度,历史悠久的摩揭陀国《今印度比哈尔邦)拥有全印度规模最大、长达700年、并居印度千万所寺院之首的那烂陀寺,这是当时全印度的文化中心、玄奘西行求法的目的地。寺中僧徒常有万人,聚集了精通各项学术的精英,还收藏着佛教大、小乘经典、婆罗门教经典及医药、天文、地理、技术等书籍。玄奘在那烂陀寺留学5年,向寺主持、当时印度佛学权威戒贤法师学习《瑜珈论》等,又研究了寺中收藏的佛教典籍,兼学梵文和印度很多的方言。后到中印度、东印度、南印度、西印度游学,足迹几遍全印度,再返回那烂陀寺,戒贤法师命他为寺内众僧讲解《摄大乘论》等佛典,赢得了极大声誉。

玄奘的学识受到印度僧俗的极大敬重,也引起了许多国王的景仰,其中有羯若鞠阉国的戒日王。戒日王召见玄奘,下令在国都曲女城(今印度卡瑙吉)举行盛大的法会(学术辩论会),命玄奘为论主(主讲人),五印度十八国国王、官员及僧人6000人前来与会,大家倾听玄奘的议论,深为他的精辟而渊博的知识所折服,玄奘因而获得了“大乘天”的尊称,名震五天竺。

贞观十七年(643)春,玄奘谢绝了戒日王和那烂陀寺众僧的挽留,携带657部佛经,取道今巴基斯坦北上,经阿富汗,翻越帕米尔高原,沿塔里木盆地南线回国,两年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首都长安。玄奘此行,行程5万里,历时18年,是一次艰难而又伟大的旅行。

唐太宗得知玄奘回国,在洛阳召见了他,并敦促他将在西域、印度的所见所闻撰写成书。于是玄奘口述,由弟子辩机执笔的《大唐西域记》一书,于贞观二十年(646)7月完成了。

该书以行程为经、地理为纬,记述了玄奘在十多年中经历的当时的110个国家和地区,以及传闻中的28个国家的历史沿革、风土人情、地理交通、气候物产、文化宗教、政治经济等。他所记述的地理范围,西抵伊朗和地中海东岸,南达印度半岛和斯里兰卡,北至中亚南部和阿富汗北部,东迄中南半岛。此书是研究佛教,研究新疆、中亚、南亚地理和中西交通的珍贵文献。所记屈支(库车)、波谜罗川(泊半尔)、恒逻斯城(江布尔)等,多为史传所不载,有益于西北民族与史地研究。

《大唐西域记》距今已1300多年了。随着时光的流逝,更加显示出这部著作的灿烂光辉。对于具有悠久文明的印度古代地理、宗教而言,此书是基本史料,七世纪前后印度混沌的历史地理,赖此书得以在幽暗中略睹光明、散乱中稍有秩序。该书已有英、日、法等译本。

玄奘是勇敢的,即使没有像《西游记》中三个厉害的徒弟的保护也能单枪匹马,为求真经,独自西行。

孙思邈与《千金方》

在隋唐时期,有位活了102岁(有的考证活了141岁),人们把他当作“神仙”,同时又被尊称为“药王”的人,就是孙思邈。这位神奇的人物是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孙家塬)人,约生于隋开皇元年(581),卒于唐永淳元年(682)。他从小勤奋好学,7岁读书,每日背1000多字,有“圣童”之称。到了20岁,已精通诸子百家学说,既“善谈庄、老”,又“兼好释典”,学问非常渊博。隋文帝诏他为国子博士,唐太宗授他以爵位,唐高宗拜他为谏议大夫,他都固辞不受,甘愿做一个民间医生。他小时候,体弱多病,要经常请医生诊治,“汤药之资,罄尽家产”。周围贫苦百姓,也跟他一样,因患病穷困不堪,有的竟得不到治疗而悲惨死去这些事,使他感到:“人命至重,有贵干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千金要方》自序)。因此,他18岁开始,就“志于学医”,并下了很大的苦功,所谓“青衿(古学子所穿的衣,后称入学的生员)之岁,高尚兹典。自首之年,未尝释卷”(《千金要方》自序)。经过这样长期刻苦的钻研,他的医学造诣很深,成为隋唐时期医药界的佼佼者。宋代林亿称道:“唐世孙思邈出,诚一代之良医也”。

孙氏的医德亦是亘古模范。他在《大医精诚论》中说,医生治病必须专心致志,不能草率从事;病人不论贵贱、贫富、长幼、丑美、聪愚,不论亲友故旧,山野乡民,皆应视如亲人,一律看待;出诊应不避艰难,不辞寒暑,全力赴救;断病应不瞻前顾后,不自度吉凶,实事求是地判断;对酬资不能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务;治好了难症,不应昂首戴面,自谓天下无双,应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对传染病人和脏臭之症,不应厌弃,息疮痍下痢,臭秽不可视,人所恶见的麻风病人,他莫不一一亲自抚养。这些崇高的医德至今仍是从医者的座右铭。

孙氏特别重视妇幼保健,是创建妇科的先驱。他在《千金要方》中首例妇科三卷,儿科一卷,把妇儿科放在突出的地位。他还打破当时医学界“各承一业”的陋习,主张用综合疗法治病。他说:“良医之道,必先诊脉处方,次即针灸,内外相扶,病必当愈”。他本人用药、用针、用灸都很精熟,对病人,不问“贵贱贫富”,不分“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赶救”。一次,他在路止看到几个人抬着棺材在前面走,从棺材里滴出几点鲜血,后边跟着一个老婆婆,伤心地大哭。这种情况引起他的注意。一问,才知道棺材里的“死人”是老婆婆难产刚死的独生女儿。他告诉老婆婆,产妇并没有死。于是开棺抢救。一看,产妇脸色蜡黄,一丝血色也没有,同死人无异,但一摸脉搏还在微微的跳动。孙思邈选定穴位,只扎了1针,不一会,产妇就苏醒过来,胎儿也顺利下产。眼看母子得救,大家十分感激,齐声称赞他的医术高明。《历代名医图赞》称道:“唐孙真人,方药绝伦,扶危拯弱,应效如神”(《本草蒙筌》)。

由于孙思邈结合实践,虚心地广泛地学习各家之长,所以医学水平很高,有许多独特的贡献。其中,对脚气病的治疗最为擅长。脚气病是由于人体缺乏维生素B引起的。这种病多少年来折磨着江南一带群众。孙思邈在学习前人和总结群众经验的基础上,经过长期探索,终于提出一个有奇效而又简便的防治方案,那就是用防己、细辛、犀角、蓖麻叶、蜀椒、防风、吴茱萸等含有维生素B的药物来治疗,用含有维生素B的谷皮(楮树皮)煮汤调粥常服来预防,这在世界医学史也是非常先进的。欧洲于公元1642年,开始作脚气病的研究,而孙思邈早在公元600年左右,已经详加论述,并掌握了正确的防治方法,比欧洲早了整整1000年。

同类推荐
  • 兵书通览

    兵书通览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空谷足音:扬州八怪书法

    空谷足音:扬州八怪书法

    为利于广大读者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提高文化素质修养,全面触摸和感受中华文化之美的无穷魅力,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我们特别聘请了相关专家学者编撰了《文化之美》这套书。这套书包括自然景观、考古发现、艺术精品、珍贵器物、历史遗存、民风习俗和文化艺术等内容,可谓是洋洋大观,精彩纷呈。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名家讲座·孟子讲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名家讲座·孟子讲座

    孟子是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在战国中期继承孔子思想学说并把儒学发展到新的阶段,被奉为“亚圣”。本书是作者在为研究生及本科高年级学生授课二十余年之课堂记录基础上,积极吸收百家研究成果,结合读书心得,边讲边充实、修订,不断完善而成。全书共十三讲,力求以较少的文字,对孟子的生平及学说的精华作简明扼要的现代诠释。每一讲都从阅读原文入手,附有译文,从仁政、理想人格、社会发展史观、教育思想、文艺思想等角度,分门别类作系统科学的讲解,是学习《孟子》理想的入门读物。
  • 古代军事思想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古代军事思想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本系列图书介绍了医学,建筑,功夫,汉字文化,军事文化,儒家文化等多种中国元素文化。
  • 鲁迅与20世纪中国国民信仰建构

    鲁迅与20世纪中国国民信仰建构

    国民信仰的重建,这是我国改革开放走向纵深、现代化转型成功与否的一个基本的保障,也是当前中华民族能否真正复兴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标杆。《鲁迅与20世纪中国国民信仰建构》通过对鲁迅信仰力形成过程的分析、鲁迅关于信仰的思想的阐释,以及在新时期初期的思想启蒙运动和世纪末人文精神重构等重大精神事件中鲁迅资源利用情况的考察与分析,树立起一个信仰力的精神品牌,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力,展示国民精神主体信仰力培养的珍贵资源。
热门推荐
  • 中国古代贪官传

    中国古代贪官传

    古今中外,治阮大铖国之道,治吏为要。吏治清则国脉旺,吏治浊则国势颓。毋庸置疑,吏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是社会政治生活中诸多腐败的源头,为害最烈。而吏治腐败的基本形式是贪污受贿。
  • 凤囚凰之无情

    凤囚凰之无情

    我是陈小天,我又修仙了,我又被抛弃了。一双轮回之眼带你走进修仙的世界。
  • 妖玄界

    妖玄界

    崔克从埋骨深渊爬出来在帝国边界忍辱偷生,重练功法只为了从牢狱中救出伙伴,推翻当今霸王政权!
  • 不做不行

    不做不行

    我是学工科的,文笔相当一般,但我会用心去写,抱着要写一本优秀的文学作品的态度去写。愿你我在书中遇见更好的彼此
  • 素银法师

    素银法师

    骑士守则人尽皆知:谦卑·荣誉·牺牲·英勇·怜悯·诚实·精神·公正。魔法师守则却有几人记得?
  • 钢之盾

    钢之盾

    “子弹打不穿,剑刺不透,摔也摔不死,砸也砸不晕。这简直就是作弊!”护盾学院的霍普因灾难被困虚拟世界数十年,醒来后物是人非,护盾科技成为了绝技,只剩霍普一人拥有,所有组织都向他抛出了橄榄枝。
  • 狐作妃为:妖孽夫君滚远点

    狐作妃为:妖孽夫君滚远点

    穿越成妖,青颜已经很不淡定了,还被一个红衣妖孽追杀,青颜很想吐槽,老天爷是在整她么?然而还有她想不到的,生活总是这般戏剧。她来到人界,勾搭上一个道家小帅哥,从此以后,青颜走上了捉妖的道路。作为一只妖,青颜也觉得自己这样做很不道德。但是这只总在她面前得瑟的妖是怎么回事,明明知道她是捉妖的,为什么还来故意招惹她?当她是病猫么?哼,那就让你见识见识我的厉害。本文高能,内容深奥,请18岁以下勿入。
  • 绿山墙的安妮(中小学经典阅读名家名译)

    绿山墙的安妮(中小学经典阅读名家名译)

    1.教育部推荐书目,语文新课标必读。2.特邀北京市特级教师王俊鸣老师为本系列图书撰写序言、著名翻译家李玉民老师撰写前言。3.多位名校特级教师联合推荐。4.本系列图书精选了国内近现代经典名著,以及宋兆霖、李玉民、陈筱卿、高中甫、罗新璋、李辉凡、张耳等多位著名翻译家的国外经典名著权威译本。深入浅出全方位解读经典,以专业品质为青少年打造高价值读物。5.提倡经典精读,引导青少年回归阅读本质。6.一个甜蜜少女的令人着迷的成长故事,田园诗一般的文字歌颂着生命的美好,天真、勇敢、善良触动着千万家长与孩子的心。
  • 成仙亦成魔

    成仙亦成魔

    九天浑沌,无上魔尊。泣血之时,颠覆乾坤。苍天无眼,日月同昏。如若负我,我定负人。
  • 这个反派有点儿甜

    这个反派有点儿甜

    叶千秋在看完《绝世仙途》之后感慨了男二的悲惨经历,结果却穿越到了书中,系统让她拯救男二,使男主的仙途更顺利,可谁知,她穿越的身份竟然是这个让男二变坏的女人,拯救反派之路可真是一波三折……本文1v1,大甜小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