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247100000025

第25章 文学与传媒艺术(1)

■张晶、于隽

一、引言

在大众传媒成为社会文化主导因素的今天,文学和文学理论的命运究属如何?这是近年来人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也是人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当美国的希利斯·米勒教授发出了“文学的终结”惊世骇俗之语,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国内一些著名文艺理论家的反驳,却又不能不使我们忧心于文学的命运与未来。视觉图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尤其是年轻人的主要审美方式,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流溢于各种日常生活中的符号美感和浅表华采,使“日常生活审美化”成了几欲取代文艺理论的核心观念。于是,“文艺学的边界”也就成了令人争论不已的问题。文学理论队伍中的很多学者,也将“文化研究”当成了自己的主业。文学似乎已经成了被人怜悯的“明日黄花”。但是,如果要坦然地面对这个时代的文学和文化状况,建设和谐的文化体系,内在地、客观地认识文学和传媒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也可能是解决问题的理性出路。

如果以为在当今时代文学扮演了与以往时代截然不同的角色,直白地说是从“骄傲的公主”沦落到了“丑小鸭”,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评价,或是出于对于文学命运的判断,或是出于对文学的怜悯和固守,我们觉得都还停留在“皮相”的层面。宣告文学命运的“终结”或怀疑它存在的合理性,固然是夸张有余;悲壮地坚守文学的原有疆界,为文学今天的风光不再而痛心疾首,其实也是底气不足。我们的看法是:在大众传媒时代,文学借传媒艺术的风帆达于天下所能达之处,从未有今日这样传播之广;传媒艺术以文学为内蕴,为运思之具,得到了深刻的滋养。文学不同于传媒艺术,二者自然不可混同,但是互补共济,却有美好的前景,事实上也是如此!

二、文学的属性与其形态变迁

当今电子传媒已成为媒介的主流,更多的人醉心于电视和网络的世界,传统意义上的文学,受到强有力的挑战,文学的生存和发展都似乎成了令人忧心忡忡的问题。

雅克·德里达声称:“在特定的电信技术王国中(从这个意义上说,政治影响倒在其次)整个的所谓文学的时代(即使不是全部)存在。哲学、精神分析学都在劫难逃,甚至连情书也不能幸免……”这种可怖的预言,已经在我们这些从事文学研究的人的心头罩上了乌云,也引发了我们对文学命运的思考。而在我们看来,文学并未因为电子传媒的大行其道而面临灭顶之灾,但却由此而产生了其存在形态的重要变化。

从米勒的方式来看,似乎文学的危机是与其赖以传播的印刷文化让位于视觉文化的产物,并且由此而打破了人的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之间的二分法。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颇有价值的看法。从我们这个时代回望:文学的传播方式,当然是以印刷业的普遍发达为前提的。在米勒看来,文学似乎是与印刷技术共生的,印刷文化的主导地位让位给电子传媒,文学也就走到了末路。米勒说:“印刷技术使文学、情书、哲学、精神分析,以及民族独立国家的概念成为可能。新的电信时代正在产生新的形式来取代这一切。”如果从媒介的角度来看,这种观点是有它的客观依据的。文学作为主要的审美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依托于印刷文化而发达的。但是,如果认为因为电子传媒的盛行而终结了文学的命运,并且连同文学研究的时代也成为了过去,这就未免对于文学的本质特征及审美属性理解得过于褊狭与浅表化了。在这里,我们愿意用赞成的立场来引述现象学美学家罗曼·茵加登的话:“印刷品(被印刷的文本)不属于文学的艺术作品本身的要素,而仅仅构成它的物理基础。”无论是印刷媒介,还是电子媒介,其实都是文学的载体而已。

我们所要指出的是,其一,印刷文化并非是电子传媒可以取代的,印刷作为传媒在今天依然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类文化的产品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还要以印刷品的方式传播与保存;即便同样是图像,通过印刷或是电子传媒,给人的感觉并非全然相同的;其二,文学的发生远远早于印刷术的发明,其生命也不会因为印刷文化的式微而“寿终正寝”。从文学的基本属性来看,文学是与人类情感的存在相始终的。在这个意义上,对于在电子传媒时代文学终结的断言,我们是持明确的否定态度的。如果说电子传媒的广泛运用,使文学的存在形态发生了与传统的文学畛域殊异的变化,文学在当代的传媒中与其他艺术产生了更大的共生性,这是我们的认识;而如果认为文学的生命走到了尽头,那无论如何也是我们所不能苟同的。如同童庆炳先生所言:“这里我们必须给出一个个不会终结的过得硬的理由。这理由就在文学自身中。在审美文化中文学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审美场域。这种审美场域是别的审美文化无法取代的。”这种审美场域,童先生的理解是:“文学独特审美场域的奥秘,还在文学语言中。”“这里所说的读者阅读欣赏的时候,所领会到的不是文字内所表达的意义,而是文字之外所流露出来的无穷无尽的意味。”“唯有在文学所独具的这个审美场域中,文学的意义、意味的丰富性和再生性是其他的审美文化无法比拟的。”这也就揭示了文学的语言美感所具有的特殊优势,也使我们悟解文学能够永久存在的理由。

从文学的发生来看,文学可以推溯到文字产生之前的口头谣谚,也可以延展到后印刷文化的任何时代!因为文学是无法终结的。电子传媒可以产生更多的文学样式,可以改变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的关系,也可以使文学得到更为直观的表演。原有的某些文学样式,在电子传媒时代淡化或边缘化,这是一个事实;但它并不能证明文学的没落与终结,倒是王国维在其《宋元戏曲史》中开宗明义的一句“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名言,颇能道出当今时代的文学存在状态。传媒时代自有传媒时代的文学形态。

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作为其特殊的“艺术语言”来表达人的情感和描绘客观情境。

茵加登称这种以审美价值为其主要价值的纯文学为“文学的艺术作品”,并说“文学作品首先指美文学作品”而作为“文学的艺术作品”,语言文字的形式美感及其独特的思维方式,是其他任何艺术门类和媒介都无法取而代之的。古人所谓“诗者,吟咏情性也”。“情性”可以泛指人的情感,而“吟咏”则是指通过语言的音韵之美加以抒发和表达。这可以推而广之地表述文学的一般性特征。即便是叙事性的文学创作,也同样是要有语言的美感的。孔子所说的“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便是对语言的美感要求。

文学创作不是人们的自然语言,而是语言的审美化。无论是叙事性的语言,还是抒情性的语言,都是通过语言的修饰,使之产生美感。刘勰在《文心雕龙》的首篇《原道》中说:“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惟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三才;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刘勰认为“文”作为“道”的外显,与“天文”、“地文”之美一样,是以语言美感而成为“五行之秀”“天地之心”的。刘勰的《原道》篇,是关于文学本体论的深刻阐明,也揭示了文学是以语言美感来抒写情性的性质。《原道》篇又说:“逮及商周,文胜其质,雅颂所被,英华日新。文王患忧,繇辞炳耀,符采复隐,精义坚深。重以公旦多才,振其徽烈,剬诗缉颂,斧藻群言。至夫子继圣,独秀前哲,镕钧六经,必金声而玉振;雕琢情性,组织辞令,木铎起而千里应,席珍流而万世响,写天地之辉光,晓生民之耳目矣。”也是从史的意义上指出文学是语言美感的自觉。由此来看文学,则文学并无“终结”的理由。无论大众传媒如何盛行,视觉图像成为人们的普遍审美对象,语言美感的追求,并不因时代变迁而消弭,恰恰是因文化发展而深化。即便是今天这样的视觉文化成为主要的文化类型,文学也没有失去它的魅力,而是以更多的新样式展示着生命的光韵。

文学作为审美对象,其审美途径并非只是阅读,而是通过阅读,而产生视觉和听觉的两类意象。这一点,恰恰又在传媒艺术中得到了最为现实的搬演。文学是通过语言文字为欣赏者创造出成为审美对象的内在视像,无论叙事或抒情者皆然。著名的现象学美学家杜夫海纳称之为“表演”。他所说的“表演”,其实就是根据作品的语言文字基础而在头脑中形成视听的审美意象的过程。杜夫海纳说:“作品正是要求表演才能把自己呈现为审美对象。所以我们这里讲的是真实性,而不是现实性。作品的现实性是指它根据表演与否而所是的东西;作品的真实性是指它想要成为而通过表演恰恰成为的东西:即审美对象。”在这个“表演”的过程中,视听美感是综合在一起的。刘勰在论“情采”时指出文学意象有三:“一曰形文,五色是也”,“二曰声文,五音是也”,“三曰情文,五性是也”。“形文”和“声文”,都可以视为文学作品内在审美意象物质性的审美要素。“形文”主要构成视觉美感,“声文”主要构成听觉美感;“情文”,乃是指交织着喜怒哀乐等情感变化的精神性机理。在刘勰看起来,意象的物化,不仅是以文字构形,将心中的视像传写出来,同时,还应该有和谐悦耳的声律,这是意象审美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换言之,刘勰认为意象的审美要素不是一维的,至少是形、声二维的。他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所说的“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正是揭示了意象的视、听二维性质。我们今天的传媒艺术是声画的综合体,视觉图像必须配合以声音美感。文学中的语言美感,对于传媒的视听美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基础。

大众传媒艺术难道是扼杀文学命运的罪魁?因为大众传媒的盛行而使文学放逐于无家可归?我们当然不作如是观!但问题是对于文学在今天的存在形态要有一个新的观念。如果仅以传统的文学样式是否还是大受人们青睐作为尺度,那就只有慨叹文学的式微了。而如果以语言美感作为文学的根本属性,就不难看到文学在今天的文化舞台上大展身手。其实,问题不应该是这样的提法,因为文学压根儿就不存在终结的问题。但是,文学在以电子科技为技术条件的大众传媒时代变换了很多“身形”,也许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以往的传统形态了。其实,这对文学来说并非是“第一次”,自然也非“最后一次”。以中国古代而论,古近体诗曾经是人们最主要的审美方式,而从近代以来,它们早就退居其次了。小说在其初起被视为“旁门左道”,现在谁又能否认小说作为文学的主要样式的地位呢?传媒艺术的盛行给文学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使文学的存在形态较之以往大有不同,传统的文学样式有些在人们的审美活动中淡出了,而一些新的文学样式又凸显出来,这些新的文学样式基本上都是与传媒艺术融合在一起的,但又不可以忽略它们的文学属性。如电视剧本、综艺晚会的解说词等等,都可以视为新的文学样式。

三、传媒艺术与文学的审美运思

传媒艺术,指大众传媒系统中以电视传播方式为主要载体的艺术创作、作品与接受的总称。它所包括的样式是多种多样的,如电视剧、电视音乐、电视舞蹈、电视戏曲、电视散文、小品、综艺晚会、MTV,甚至广告也可以进入此列。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传统的艺术形式借大众传媒以传播之,却由此而产生了不同于传统的该样式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效果的新质。比如MTV,传统的音乐主要是以旋律之美诉诸听觉,而MTV则是通过画面来表现那些美妙的歌声和乐曲所供人想象的内容。

电视舞蹈,突出了电视传播适合于舞蹈的某些方面,使欣赏者在欣赏过程中得到一种特殊的审美享受。传媒艺术是以动态的图像和声音的有机结合为其基本元素的,各种艺术形式进入大众传媒系统,一方面得到了最大化的传播效果,另一方面也必然产生与原来的效果不尽相同的变异。这种变异是统一于传媒艺术的总体性质的。大众传媒成为当今时代最具能量的传播载体,同时,又有着整合统领其他艺术样式的重要功能。

大众传媒无疑是以通过视觉直观来取得其最大化的审美诱惑的,当然与视觉图像相配合的音响也是其重要因素。视觉文化在当今的文化格局中占据了首屈一指的王者地位,以电子技术乃至数字化技术为其基础的大众传媒,自然是始作俑者。但是真正能够成为审美对象的图像,却不可能是纯然感性的和表层的,必然有着内在的意蕴和灵思,有着叙事的逻辑,也有着语言美感的框定。大众传媒不可能只是依靠无逻辑的图像来获得受众的,而是要以内在的灵思和叙事逻辑来结构图像。从这个方面来说,文学对于传媒艺术而言是须臾不可离开的。文学是必须运思的,而这种运思是以内在视像作为基本元素的。大众传媒在很多时候是以直观的图像来传达这种运思的,或者说大众传媒的图像表现是以文学的运思为其联结方式的。尽管时隔千余年,刘勰关于“神思”的论述,仍然是非常能够说明文学的运思性质的,其云:“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

同类推荐
  • 生态与农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丛书)

    生态与农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丛书)

    生态农业的本质就是将农业现代化纳入生态合理的轨道,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这是依据区域资源优势及潜力,在开发农业主导产业的同时,通过农业生物种群多样化、农业产业多样化,实现绿色植被覆盖最大,光、温、水、土资源利用高效、合理,良性物质循环,少废弃物,以获得经济、环境效益同步增长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
  • 红崖湾的秘密——1978年陇西率先实行包产到户实录

    红崖湾的秘密——1978年陇西率先实行包产到户实录

    本书反映了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前那个特殊时代背景下,县委和公社领导顺应农民群众的生产要求,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率先搞包产到户的自觉尝试。
  • 中国农村的历史变迁

    中国农村的历史变迁

    本书内容包括:从村落到国家、新石器时代、史前先民的居址、古代聚落的内部结构、不同地区建筑的差异、建筑的进步、食粮等,从多个方面介绍了中国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
  •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开展活动教学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开展活动教学

    教学目的是从事教学工作所应达到的目标的具体表述,它规定了儿童、青少年发展的基本规格,如知识掌握的程度、能力发展的水平,以及态度、倾向形成方面的具体要求
  • 西夏地理志

    西夏地理志

    鲁人勇编著的《西夏地理志》是研究西夏地理的学术著作,填补了西夏史籍无地理志的缺憾,对西夏的疆域和边界划分,都城、州县建置,监军司的设置,交通运输,山川河流,在搜集大量文献及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予以系统归纳。都城及各州县之下,还列具历史沿革、西夏古迹、物产等与地理相关的内容。尤为可贵的是,对西夏沿边堡寨的具体位置,对照史籍和遗址,参考文物部门和方志界的研究成果,纠正错误,重新予以考订。《西夏地理志》末附录有《北宋沿边军城考》,便于研究人员参考。
热门推荐
  • 邪王心尖宠:妖娆甜妃

    邪王心尖宠:妖娆甜妃

    “萧墨羽,你敢碰我,我就毒的你七窍流血八孔生烟.....唔.....”沈甜甜的话还没有说完,小嘴就被某人堵住。一场意外,受害者居然成了别人的专属医师,明明是他夺走了她的清白,却要让她负责到底……于是,孽缘开始了。越宠越惯,越惯越犯,呆萌女王VS腹黑相公欢乐的生活。
  • 天才萌夫太傲娇

    天才萌夫太傲娇

    她是许从。十年前,她是家财万贯、立功无数、前途无量的军士长。在一个夜里,她在世人眼里是一夜堕落了。她不知道这是对或错,她只知道,她心里长久地住了一个人,她要自我!她要做一个普通人。她爱上了天才横溢的何宇镗。十年后,她是一个菜鸟网络写手,渣渣+龟速更新。他,何修瑭是一个热爱歌唱的,外形萌太的十八线歌手,歌唱是他的灵魂,命中注定他爱歌唱,也爱许从。他是她四年的书粉,他喜欢她的书,也喜欢她字里行间的热爱和坚持。为了接近她,他用了一点的小心机,但是……他一个空手道黑带居然打不过她?没关系,他就像一只无尾熊死死抱着她;她外形高冷却纯良至极,于是他有事无事就一副邻家男孩的模样,可怜巴巴地看着她,让她无法漠视他。他明明是个富二代,却偏偏说自己是十八线,一点钱都没有。他不介意家财万贯的她包养他。手指受了点伤就可怜巴巴看着她……她拒绝得了成熟帅气多金的国民暖男--许子顾大明星(艺名);漠视得了十二年挚友+老师+徒弟+势均力敌的对手的高级军官--蔡乌特;抵挡得了暗恋她十二年的富二代--程又辉……偏偏对这个国民弟弟无策,大概他和“他”太像了,一样的天才横溢,一样的坚持,一样的专注,心里住了一个美好的世界。---分割线---某天,何修瑭把许从背在背上。许从看着那宽厚的肩,原来他也没有那么的弱。何修瑭内心独白:肯定了!我好歹是个空手道黑带!从前还有老板挖角让我去当教练和比赛的!……许从看着手机,看着何修瑭十年前的照片,这里面分明就是另一个人啊!她不由在心里感叹年岁和化妆的魔力……何修瑭心里独白:是你自己眼瞎吧,这都没认出来!我们从前何止是见过?!……许从伸手把何修瑭脸上的泪擦去,随便把他嘴唇上的红色抹去。真是的,这么大一个人了,还哭!何修瑭傲娇的内心独白:我讨厌你!……许从从口袋里掏出一支唇膏,递给了何修瑭,他的嘴唇皮肤薄,容易干。这是她特意托意大利的小伙伴买了寄回来的。何修瑭颤颤巍巍的接过口红,然后一秒浮想翩翩+想入非非……许从看着何修瑭为她收拾床上的衣服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醉君之意在于卿

    醉君之意在于卿

    她的一生,受的罪太多。旁人说她绝情,某些人为她甘愿付出性命旁人说她不配,不配当那至高无上的魔族族长可他们不知,表面靠男人的弱族长她受的苦,遭的罪,做的事根本说不清又曾知,“绝情”的自己,见某人为她而死哭了整宿,在死牢里差点轻生……【深情男二与女主番外,将在本作完结发出】
  • 快穿之位面旅行社

    快穿之位面旅行社

    莫殇20岁挂在了医院,如何死的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她挂掉之后,灵魂被一个叫做位面旅行社的组织收留了,从此开启了做任务的苦逼生活……
  • 小忽悠大修仙

    小忽悠大修仙

    杨影本是一名普通的大学生,却意外地被几位修真者掳走。被迫冒充圣子,他作为一个凡人,将如何保住性命,找到回家的路呢?夏蝉冬雪,天道轮回,修道渡劫,所求何物?
  • 先天之气灵

    先天之气灵

    一个乞丐身上所觉醒的先天之气,误偷了陌生人的混沌之珠,觉醒了自身所隐藏的先天之气。
  • 陵后传

    陵后传

    大郇元安三年,先皇后禤陵氏殁,谥贤淑纯禧皇后。当陵若澄在三年前悠悠转醒时,午夜梦回,三更泪尽,一盏清茶灭去了承载着“焚香之处,必有禤郎”的梨蕊香,从此不过是彰显他尊贵身份的一样奢侈品罢了。不该有的念头就随香灭去吧,从今再没有痴心慕你的禤陵氏...香烟袅袅散去,月色沉沉里她清冷朦胧的眼眸浮起算计......
  • 辗转三生三世

    辗转三生三世

    简介第一世:他和她都是上古神族,她是父神母神的女儿,神族的神女。他是神族的第一战神,夜神。她深知自己生来的使命,愿为天下人和七界放弃自身的感情。他无欲无求,此生只求一个她。第二世:她是天族九公主,他是身负血海深仇的龙族之主。她爱的热烈,只求与他一生一世一双人,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他只知她是他的仇人之女,他不会爱上她,为了复仇只有利用。她身死魂灭,他才知真相,才知自己一直深爱,可一切却已来不及……第三世:她是沧海国战王之女,他是沧海国君王之子。她为人洒脱爱自由,随心而活,随想而做,却总是不知为何见到他就想绕道走,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感觉,不喜,却也不是厌恶,而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恐惧”,不知为何的“恐惧”亦不知“恐惧”什么。他天生腹黑,手掌乾坤,随心所欲。却不知为何,一见她就想缠着她将她永远放在身边眼前看着,如此,他便去做了。(本文男强女强,各自腹黑,思路奇特可供观赏。)
  • 六道I

    六道I

    成长并不只意味着遍体鳞伤那些冒险那些爱情那些友情那些亲情记忆的碎片现实的压力风雨之后有人还在原地她是年少气盛的梦让他永远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