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242500000017

第17章 道家的认识哲学(1)

中国古代的认识哲学不同于西方古代的认识哲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不是为知识而知识,为学问而学问,其认识往往是与政治、社会和人生密切不可分的,从其认识理论中既可以看出它的政治态度和社会观点,也可以窥见它的人生意识。尤其是,它视认识为人生修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途径和环节,认识过程和人生的修养过程原本就是一体的,原来就是一个过程。有论者说,中国古代从来就不曾有过独立意义上的认识沦。这一论断如果仅就上述特点而言,则显然不无道理。道家的认识哲学同样体现了这一特点。

道家的认识哲学也即道家的认识论或知识论。它除了具有为中国古代的认识哲学所共同具有的一般特点外,还有着不同于儒、墨认识论的独有特色。儒、墨皆尚智,道家则有着明显的反智倾向;儒、墨皆讲求认识的层次,讲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道家则表现出排斥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倾向;儒家注重为学,墨家注重概念的分析,道家则注重为道,并摒弃概念的分析;儒家常在是非问题上“叫真”,是就是是,非就是非,道家则认为是非无定准,主张齐同是非。此外,道家还特别就语言的局限性、人类认识的局限性作了揭示和探讨,这显然是为儒、墨所不及的。

下面,我们就道家认识哲学的主要内容和主要问题作出论述和评析。从这种论述和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它的特点和得失所在。

一、反智与真智

******先生曾着重从政治思想的角度就中国古代的反智论作出探讨,他认为反智论(anti—intellectualism)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迹可寻,并不仅限于政治的领域。但中国的政治传统中却一向弥漫着一层反智的气氛,或者说,在中国古代政治中始终存在着一种反智的传统则是确定不疑的。什么是反智论?确实不易于给出一个清晰的定义。照余先生的看法,一般地说,反智论可以分为两个互相关涉的部分:一是对于智性(intellect)

本身的憎恨和怀疑,认为智性及由智性而来的知识学问对人生皆有害而无益。他称抱此种态度的人为反智性论者(anti-intellectualisl.)。反智沦的另一方面则是对代表智性的知识分子(intellectuals)表现一种轻鄙以至敌视。他称采取此种态度的人为反知识分子(anti-intellectuals)。

在他看来,反知识分子和反智性论者之间的区别只存在于概念上,在实践上这两者却是难以分辩的。从此种认识出发,他对儒、道、法三家的政治思想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谓儒家是主智论者、道家和法家都是反智沦者。

根据余先生的考察,中国政治传统中的反智成分和儒家政治思想的关涉最少。“先秦时代孔、孟、荀三家都是本于学术文化的立场来论政的,所以礼乐、教化是儒家政治思想的核心。无论我们今天对儒家的‘礼乐’、‘教化’的内容抱什么态度,我们不能不承认‘礼乐’、‘教化’足离不开知识的。所以儒家在政治上不但不反智,而且主张积极地运用智性,尊重知识。”儒家重智性的态度具体表现在知识分子参政和议政的问题上。孔子是主张知识分子从政的,他自己就曾一再表示有用世之志,并赞成和鼓励他的弟子们有机会去改善当时的政治和社会,当然这种参政是有原则的,即“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同时,他强调当政者应当随时注意选拔贤才,而选拔贤才显然也是离不开知识修养的。孟子认为政治是知识分子的专业,“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提出“幼而学,壮而行”,主张“专家政治”。荀子则把儒者分为俗儒、雅儒、大儒三项,而认此三者的划分标准正在于学问知识的深浅,指出唯有“知通统类”的“大儒”,才能担负最高的政治责任,强调知识是政治的基础。儒家重智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则在于对政治批评所持的态度。孔子承继古代士、庶人议政的传统,而提出人民可以批评政治。“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这句话的反面意思即是说,“天下无道,则庶人议”。孔子不仅主张“庶人议”,而且他自己从来就不曾停止过“议”,他留下一部系统的议政的著作,即《春秋》。孟子的批评政治较之孔子,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孔孟的批评精神在其后的儒者那里,得到进一步的发扬光大,东汉的太学清议、宋代的太学生议政和明代的东林运动,都是此种精神的集中体现。明清之际黄宗羲指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是故养士为学校之一事,而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黄宗羲要人民不以天子的是非为是非,并且要天子不敢自为是非。他又认为学校不应仅为养士之地,更应为批评政治是非的所在。他担心知识分子变成天子所驯养的政治工具,要知识分子负担起批评政治的使命,这显然是古代“庶人议政”精神的进一步发挥。

关于道家和法家对待智性及知识分子的态度,余先生认为,他们正好站在儒家的对立面。道家尚自然而轻文化,对于智性以及知识根本不看重。这一点在老子那里有显著的体现,老子说:“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他是公开地主张“愚民”,因为他深切地了解,人民一旦有了充分的知识就没有办法控制了,所以他提倡“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他不但不要一般人民有知识,甚至也不愿意为臣者有太多的知识,所以他主张“不尚贤,使民不争”,他不愿意看见因政府“尚贤”所造成的人民之间的才智竞争。余先生又认为,反智论在法家的系统中获得最充分的发展。无论就摧残智性或压制知识分子言,法家的主张都是最彻底的。虽说老子已具有明显的愚民思想,但以老子与法家相比,则前者只提出了一种高度抽象的原则,而后者则策划了一套具体的实施办法。韩非指出:“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生之语,以吏为师;无私剑之捍,以斩首为勇。是境内之民,其言谈者必轨于法,动作者归之于功,为勇者尽于军。”即是说,除了“法”以外不许有任何书籍存在,包括历史记载(先王之语)

都在禁绝之列,当然更没有人敢在“法”的范围以外乱说乱动了。韩非的言论不是空话,后来秦始皇和李斯根据韩非的主张而在全中国范围内开创了一个反智的新政治传统。“焚书”和“坑儒”便是法家反智论在政治实践上的最后归宿。

余先生关于反智论之内涵的解释,对于我们理解和把握道家的反智问题是富有启迪和借鉴意义的;同时,余先生关于儒、道、法三家对待智性和知识分子之态度的论述和看法,特别就儒、法而言,也是大体不误,可以成立的。不过,有两点值得商榷的是:第一,余先生坚持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仅是一种态度或政治态度。这是我们不能苟同的。我们认为,中国古代的“反智”既是~种态度,也是一种学说和理论,它不只具有政治层面的意义,还具有认识层面的意义,就是说,它既是一种政治态度和政治主张、学说,同时还是一种认识态度和认识主张、学说。并且这几者还是不可分割地结合在一起的。当然我们在探讨和论述时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第二,余先生将道家的“反智”言论归结为反智论的范畴,认老子是反智论的始作俑者。这也是我们所不能完全同意的。道家老庄特别是老子确实说过许久表面看来属于“反智”的言论,这是客观的事实,没有否定的余地和必要。问题的关键是,这些言论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意义上说的?或者说,老庄所反的究为什么样的“智”?对此却是必须特别加以辩析的,否则势必会因误解而冤屈了老庄。固然,道家的“反智”言论与法家的反智论存在着思想上的渊源关系,但我们似乎也不能因此而反证老庄就是反智论者,因为事实上,后者不过是从前者出发,作出表面性的理解,而向右的方面加以发展所导致的一种结果。这种结果显然是一种“恶”的结果,它在历史上所产生的影响无疑也只能是一种“恶”的影响,但这就不能归咎于道家了。

请看道家的“反智”言论: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智慧出,有大伪。

绝圣弃智,……绝巧弃利,……绝学无忧。人多伎巧,奇物滋起。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按胡哲敷先生的解释,此“明”字是“智”之动词,与别处所云“明”字其义不同)民,将以愚之。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上诚好知而无道,则天下大乱矣。何以知其然邪?夫弓弩毕弋机变之知多,则乌乱于上矣;钩饵罔罟罾笱之知多,则鱼乱于水矣;削格罗落冒罘之知多,则兽乱于泽矣;知诈渐毒颉滑坚白解垢同异之变多,则俗惑于辩矣。故天下每每大乱,罪在于好知。功利机巧,必忘夫人之心。

举贤****相轧,任智****相盗。

这些言论表面看起来,他们是在反对智慧,提倡愚民。通常人们正是这样去认识和把握的。然而照笔者的理解,老庄所反对之“智”并非真智,它乃是指枝枝节节的机巧智谋的意思;老庄所提倡之“愚”也非真愚,它乃是指人类固有的天真素朴的意思。按老庄的意见,机巧伪诈之智的泛滥,必将导致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无尽的争斗,弄得鸡犬不宁、天下大乱,以至奇物滋起,人民不得安息,人性受到极大的伤害。

对于此类残害人性的巧诈之智,老庄当然是要予以竭力反对的。

老庄一方面反对巧诈之智,一方面又突出一个“明”字。由这“明”字的提倡,亦可知他们并不是要泯灭真知,并不是主张愚民。且看老庄论“明”: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计不用筹策,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知和曰常,知常日明。

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

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故曰莫若以明。是故滑疑之耀,圣人之所图也。为是不用而寓诸庸,此之谓以明。

彼人含其明,则天下不铄矣;人含其聪,则天下不累矣;人含其知,则天下不惑矣;人含其德,则天下不僻矣。胡哲敷先生解释说:“‘明’就是我们本性中固有的聪明,当其寂然不动未起作用的时期,就叫它做‘滑疑之耀’,或者叫它做‘葆光’。起了作用,就叫做‘明’。智者知人,明者自知,这是智字与明字的显著分辨。明是因其自然而有之作用,故日‘袭明’,日‘以明’。都是承袭因任之意,而没有人工作为,智则不免于作为了。所以无辙迹而名日善行,不用筹策而名日善计,无关键无绳约,而名日善闭善结,此中奥妙并无其他,只是因人固有之‘明’,大公无私,与物无忤,就可以体此境界。惟是此理至微,人所易忽,故日见小日明,小即微渺之意,所谓戒慎乎其所不祝,恐惧乎其所不闻,又日:智机其神乎?又日:智者见于未萌。‘不者见’,‘不闻’,‘知机’,‘未萌’,都是此处‘小’的意思。然虽如此微渺,究其理有一定之常,故又日:知常日明。人能复归其明,自然知道是非本无,而不致铄乱了。如此还能说他们是倡导愚民政策吗?”胡先生的解释和说明可谓深得老庄之意。总之,老庄讲求的“明”乃是依人类固有的天真素朴而自然生发出的一种作用,这种作用虽名之日“明”,实亦就是老庄所说的“真知”或“大知”,它与作为巧伪之智和小聪明的世俗之智立于截然相反的境地,不可以混为一谈。此种“明”,此种“真知”或“大知”,就表面看来,似乎“若愚”,然“若愚”却非真愚,老子谓“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成语“大智若愚”即本于此。因此,说世俗所谓智为大愚,说老庄所谓愚为大知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同类推荐
  • 吕氏春秋(中华国学经典)

    吕氏春秋(中华国学经典)

    《吕氏春秋》作为一部包罗万象的杂家著作,系统地反映了吕不韦的政治思想主张,但在秦王政统治时期,和崇尚法家的赢政有所冲突,遭罢相而不被重用。但其主张的“无为而治”的政治智慧启发了汉代的统治者,在汉初的几十年里,由于施行“无为”政治,保证了民众休养生息,经济恢复发展,社会平和稳定。可以说,汉帝国正是吕不韦施政纲领的执行者。因此,大历史学家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给予了吕不韦和《吕氏春秋》以很高的评价,将其视为在逆境中诞生的不朽之作。为了方便读者了解深邃博大的思想,《吕氏春秋》配了注释和译文,能帮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他们的思想。
  • 伊儒合璧的回族哲学思想

    伊儒合璧的回族哲学思想

    《伊儒合璧的回族哲学思想》为《中国回族历史文化》丛书之一。赡思丁、赡思、马哈麻、扎马鲁丁、海瑞、李贽、王岱舆、刘智、马注、马德新、蒋湘南、丁竹园等思想家的思想闪烁着人类聪慧、睿智的理性光芒。
  • 我给庄子做专访

    我给庄子做专访

    《我给庄子做专访》从紧守心斋、悠闲自适、适时无为、养身养心等八个方面对庄子的处世之道、心灵之道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并辅之以古今经典事例,同时采用浅显易懂的叙述进行讲解,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各种处境去感悟庄子的人生智慧,从而为自己的人生之路平添出更加绚丽的华章!
  • 心态即命运

    心态即命运

    本书是一本通过传统文化进行心理建设的图书。全书分成了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纠正心理失衡、克服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化解压力、实现幸福人生等几大主题,是作者多年演讲的精华结晶,非常适宜年轻人阅读。
  • 鬼谷子一日一谋

    鬼谷子一日一谋

    产生于战国中期的《鬼谷子》是一部由鬼谷子讲授,后经苏秦、张仪等人补充、修改而成的集纵横家、兵家、道家、阴阳家等思想于一体的政治理论著作。鬼谷子的生平已无确考,最早提到他的《史记》认为鬼谷子是苏秦、张仪的老师,那么鬼谷子与苏秦、张仪同时代而稍前是可以肯定的。本书在对《鬼谷子》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不同的观点,多角度、全方位地对这部奇书进行了较为精确的诠释和解析,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系统而详尽的阐述,使我们能更轻松地领略到《鬼谷子》谋略的精髓,用最简单的方式知晓成功的哲理。事实上,也只有拨开人生的迷雾,才能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远。
热门推荐
  • 绝世雨浩

    绝世雨浩

    再续绝世前缘,无敌雨浩,斗罗乾坤,神界大难
  • 明月逍遥游

    明月逍遥游

    宋朝年间,一份藏有“秦皇宝藏”秘密的羊皮纸突然在江湖上流传,引起江湖一场新的腥风血雨。各派暗自争夺蟠龙剑,寻访宝藏的踪迹。夺宝风波过后,江湖刚太平没多久,国家又出现危难。金兵大举进犯中原,百姓苦不堪言,最终一帮武林正义人士协助官兵击退金兵,保卫中原的和平。
  • 试问神在何处

    试问神在何处

    疏念离开神域后回到了神御大陆,并在神示的指引下来到了奈落学院,不料在这里遇到了自己的师兄,在一次次的试炼中,俩人之间原本巧妙的平衡被打破。二人在探险的过程中,也逐渐揭露出了神的秘密。
  • 重生八零之全能女神

    重生八零之全能女神

    重回八零,钱小山得一宝,名为噬仇。自从有了它,物资匮乏?不存在的……“收账”的同时还能海陆空肆意而行,各种技能学的不亦乐乎……直到噬仇吃饱了,她才发现原来人生不止是眼前的苟且,真的还有诗和远方……这不,那个先她一步回来等她的人此刻正在她耳边轻声唱着“爱就一个字,我只说一次,你知道…”
  • 冷酷总裁溺宠出逃萌妻

    冷酷总裁溺宠出逃萌妻

    和一个冷酷美如冠玉的帅哥,同居一起,简直是岚馨最甜的煎熬。每日男神都这么甜蜜的对他。“岚馨你白痴吗?”听着他的奚落,岚馨一脸委屈,她哪里白痴了,她是个乡下女哪里懂那么多陌生器械。男神每天把她扑倒,累的她腰都直不起来,哭的求他饶放过。罪魁祸首的男人不淡定了,他都把她宠上天了,怎么这女人还摆着一副苦瓜脸,一定是嫌他不卖力。她误进男子澡堂,他出现抓她个现形,对她暴吼:“女人你太大胆了,敢给我偷人!片段一望着相拥的两人某男的肺差点气炸,拉她到自己怀中:“你敢当我面抱其他男人。”某女哭笑不得:“他是我师哥又不是外人。某男咬牙切齿:“除了我谁也不行!”如墨锐利的双眸,满是毋庸置疑的命令与霸道。片段二“听说你把凤家大小姐打了。”审核文件的某男抬头随意问这。“她骂我下卑,是勾引你的狐狸精。”不以为然随手抛进一块糕点到嘴里。“你是不是又心疼了她了?”嘟着小嘴满是不悦。某男腾地怒然站起拍着桌案:“她只眼睛看见你勾引我了,分明是我死缠着你不放。让正欲开会的众员人满是惊诧,总裁为了这个女人连起码的骄傲都不
  • 潜伏太子转正记

    潜伏太子转正记

    亡国皇子VS敌国公主【诛心版】甜言蜜语到头来,却是十里红妆,娶他人。南泠儿卑微至极:“洛岚轩!你到底......有没有...爱过我?男人讥笑:“我对你,只有利用!那一刻她万念俱灰。他灭她国,杀她兄。洛岚轩:“南泠儿,你这辈子都别想逃离朕。”她飞身一跃,终换他一滴清泪...我们的爱隔山海,而山海......不可平……【二货版】告白当日,南泠儿太过激动。却错把夫君叫娘子。从此二人走上反串人生。洛岚轩:“夫君,你怎么生气了?”“夫君,你怎么不说话啊?”“夫君你要是再不理我,我可就要生气了!”南泠儿左手拿着杀猪刀,右手拿着大菜板虎视眈眈的看着床上的男人咬牙切齿:“你要是再叫我夫君,信不信我当下就把你阉成娘子?”
  • 重生影后:总裁蜜宠小甜妻

    重生影后:总裁蜜宠小甜妻

    重活一世,江念安要做的只有两件事,一是手撕白莲花,二是嫁给慕南辰。望着欺负过自己的人身败名裂,江念安嘴角微扬,把慕南辰堵在门口。“你什么时候娶我?”闻言慕南辰看着这个把自己吃干抹净好几回的人,冷着脸:“应该问你什么时候嫁给我!”江念安顿时无语,难道自己表现的不够明显么?既如此,那就再明显一点:“走,去登记把证领了!”一年后,看着慕南辰怀里的一对龙凤胎,江念安有点发憷,现在后悔还来得及么?
  • 我真不是究极反派

    我真不是究极反派

    金丹真人:“我一看你就是个魔道中人,临死前提最后一口气也要除掉你!”瑶池圣主:“你天生就是个反派,我要代表天道消灭你!”大夏皇主:“此魔不除,九天十地再无安宁——”......穿越修仙界,风清虚发现自己的反派气运999+。他本以为自己是主角,长得人畜无害,眉清目秀,却被人称作大反派。他发现,随便来个修士,看他一眼,就认定他是祸害,要把他干掉!从此,老爷爷、神兽、千年美女等主角设定辅助,都成了风清虚的敌人。PS:本书又名《我明明是主角,怎么成了反派》,《长了一张主角脸,却自带反派属性》,《我这么人畜无害,不可能是反派》
  • 进阶娱乐圈

    进阶娱乐圈

    一场车祸的发生失去的记忆迷雾重重从底层龙套进阶娱乐圈女王且看她如何成功封顶是他啊!他一直陪伴在你的身边,你怎么能忘记他呢?
  • 顾此倾城

    顾此倾城

    最初情深,后来错过...如果有一天我们不在一起了,也要像在一起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