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241800000029

第29章 桃在仙翁旧苑傍,暖烟晴霭扑人香(1)——晚唐至北宋时期道与术

汇聚阶段的道教

臣爱睡,臣爱睡,不卧毡,不盖被。

片石枕头,蓑衣铺地。

南北任眠,东西随睡。

轰雷掣电泰山摧,万丈海水空中坠;

骊龙叫喊鬼神惊,臣当恁时正酣睡。

闲想张良,闷思范蠡,

说甚曹操,休言刘备。

两三君子,只争些小闲气。

怎如臣,向清风岭头,白云堆里,展开眉头,解放肚皮,且一觉睡,

管甚玉兔东升,红轮西坠。

——陈抟《睡歌》

晚唐至北宋时期道教与政治的关系

安史之乱对道教经籍、宫观的破坏是比较大的,因而成为唐代道教的转折点。此后李唐王朝对道教的崇盛有所减弱。但总体上来说,唐玄宗之后的肃宗、代宗、德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僖宗等历代皇帝仍然崇奉道教。如武宗李炎是一个热烈的崇道者,由于佛教僧尼人数过多和寺庙经济严重影响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在道士赵归真等的耸恿下,他在会昌五年(845年)酿成会昌灭佛事件。这是对佛教的一次比较大的打击。

公元907年朱温称帝,为后梁太祖。从这一年到公元960年赵匡胤取代后周建立赵宋王朝,是五代十国时期。这一时期,帝王中崇信道教者也有不少。后唐明宗李嗣源“期上玄之福佑”,祈盼道教的神灵保佑他的江山永固,曾经于天成(926~929年)年间大力修复道教宫观。后晋高祖石敬塘也“崇尚玄元”,曾拜道士张荐明为师,请他讲解《道德经》。后周世宗柴荣曾于显德二年(955年)诏令废寺毁佛的同时宠信道士,如向陈抟问飞升黄白之术。前蜀高祖王建和其子王衍同样推崇道教,优宠道士杜光庭。王衍仿效道教神仙世界大兴土木,沉浸在快活神仙的迷梦中而亡国。

契丹国主也颇重视道教。

中唐以后至五代十国时期,与初盛唐时代统治者从神道设教的角度关注道教不一样,统治者和一部分官僚士大夫关心道教,基本上是出于满足自己个人的生存欲、享受欲和贪欲。所以他们往往或陶醉于外丹服食以求长生,或为了聚敛财富而热衷于“点化金银”,或为了当快活神仙,等等。

五代战乱,道教的宫观、典籍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好在持续时间不长,960年赵宋王朝建立后,道教再次邀宠、攀附皇帝一举成功,得到了北宋诸帝的褒崇。

赵宋王朝从产生之日起就面临着契丹、辽、金、元的威胁,所以对外来的佛教不甚感兴趣,对土生土长的道教则很推崇。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都与陈抟、苏澄隐、王昭素等道士有颇多交往,褒扬黄老道家思想,推重养生术,搜集道教经籍,大力扶持道教,使得道教从五代战乱后的颓丧局面中迅速得以恢复。这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宋太宗利用道士张守真为自己登基造舆论,张守真则利用太宗大建宫观,搞斋醮祭祀活动,扩大道教在社会上的影响。景德元年(1004年)宋真宗赵恒亲征,宋军同仇敌忾,胜利在即,他却因为怯懦接受会盟,断送了胜利的果实,与契丹订立了屈辱的澶渊之盟。为了掩盖自己的失利,“镇服天下”,他亲自与奸臣王钦若、道士王捷等串通,假造了天书符瑞、天神下降等奇迹。此后,真宗亲自导演了赵姓天尊下降并以之为祖的闹剧。宋真宗咸平元年(998年)

以轩辕为圣祖,称昊天玉皇大帝,大中详符八年(1015年)又上尊号。真宗又大修玉清昭应宫、天庆观等道观,设宫观提举或宫观使,开此后有宋一代由官员提举宫观的祠禄制度的先河。天禧三年(1019年)普度道释。

大中详符三年,开始校定道教经典。真宗对道士也给予了很优厚的待遇,赵自然、赵抱一、张无梦、王鼎等道士均受他的召见并得到了恩宠。真宗时还编成《大宋天宫宝藏》、《云笈七签》。仁宗继位后,鉴于真宗崇道烦扰政务、耗费国用过多之弊,崇道活动有所节制,但崇道政策并没有根本改变。英宗、神宗、哲宗时期仍然继续崇道,以神宗熙宁(1068~1077年)年间为甚。徽宗时,宋代崇道进入第二个,也是宋代的最高潮。政和六年(1116年),在林灵素的诱惑下,宋徽宗自封为“教主道君皇帝”,“令天下归于正道”,道教几乎成了国教。林灵素也被赐号为通真达灵先生。此后,在这位“通真达灵”先生的扶持下,他对道教的迷信更加狂热,崇道活动花样不断翻新,手段层出不穷,主要是:大兴宫观,为神仙人物赐号,追封庄子为微妙元通真君,列御寇为致虚观妙真君,普度道士,增加道官、道阶、道职,仿照朝廷官吏的品秩设立道官道职,提高道士的社会地位,多次诏令郡县搜访知道法、有道术的道士,倡导学习道经,设立道学制度和道学博士,编修道史,搜集道教经籍,继续编修《道藏》。在崇道的同时,徽宗还抑佛,宣和元年(1119年)诏令寺庙改名为宫观。在林灵素的建议下,改佛号为大觉金仙,菩萨改为大士,罗汉改为尊者,僧改为德士,尼改为女德。允许德士人道学,依道士之法。这一抑佛政策历时虽然只有一年多,但影响不小。徽宗不思励精图治,却委政于奸党,自己沉迷于神仙梦中,涣散人心,大量耗费了民力,终于沦为亡国之君和金人的俘虏。

北宋末年,道教大搞斋醮仪式,作鬼弄神,自欺欺人,把天下搞得乌烟瘴气,引起了士大夫阶层的强烈不满。灵林素权位显赫,居于万民之上,一人之下,目空一切,飞扬跋扈,不仅引起了儒家和佛教的不满,而且因为他影响皇帝,左右朝政,使得太子赵桓和朝中以蔡京为首的一班权贵有自危之感,遂多方刁难,使得他的道术在皇帝面前一而再、再而三地失灵,其骗人的把戏被曝光。林灵素很快失宠,灰溜溜地被迫离开京城,不久在惨淡的月光下咽下了最后一口气。陆游的《家世旧闻》记载了林灵素欺骗宋徽宗的手法。林灵素事先招募“京师无赖之徒数十人”,让他们装作驼背、哑巴、瞎子、瘸子,自称是患了几十年的痼疾,然后在宋徽宗面前“?水投符”,于是“伛者伸背,盲者舍杖,喑者大呼,跛者疾走”。

把宋徽宗哄得团团转。但这种骗人的把戏毕竟不能持久。据传说,一次林灵素步虚踏斗时,差一点被差役揍了一顿,幸好他跑得快,才免了皮肉之苦。又传说,吕洞宾多次现身戏弄林灵素,把他弄得狼狈不堪。其实,吕洞宾现身之说是假,士大夫阶层和老百姓对大搞斋醮欺上瞒下的林灵素一伙人不满是真。后世有人把北宋的灭亡归咎于皇帝的崇拜道教,这固然是夸张,但也不能说北宋的灭亡与此毫无干系。

宋代皇室崇道与唐代有共同点,如立道观、遏祠礼拜、度道士、设道场、与教主联宗、上封号、优礼道士女冠、封赏道士、搜集道经、编修道藏等,但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比较突出的是,由于唐朝历代皇帝多服食金丹致死,宋代皇室不再热衷于金丹烧炼,其崇道转而搞其它形式。他们把自家赵氏祖先强制封为教主司命天尊,尊玉皇大帝为最高教主。大搞斋醮符箓,自欺欺人,多次行真君降临说教和天书下降;大力强化********,徽宗自命神霄帝君下凡,自封教主皇帝。与强化君主****的中央集权相适应,强化对道教的管理,设立道阶二十六等,道职八等。以禁欲主义为核心整顿道教,禁止道士于宫观养妻蓄奴,向佛教看齐。

“欲罢干戈致太平”的皇道之宗

中唐至北宋时期社会、政治秩序的混乱引起了道教中人的关注,陆希声、无能子、李约、王真、强思齐就是比较突出的。经过他们的努力,这一时期道教的王道之术得到了比较大的发展。这几个学者对道教理论的建设是多方面的,由于他们的王道之术比较突出,所以把他们放在一起讨论,但不应因此忽视了他们在道教理论的其它方面所做出的成绩。

陆希声是晚唐时期著名的道教学者,唐昭宗乾宁二年(895年)曾召为给事中。他的著作有《道德真经传》等。他的思想以儒道调和为特色。

他对道教思想的阐发,比较有特色的地方,首先是在体用关系的阐发上。

他说:“夫道者,体也。名者,用也。用因体生,而体本无用。名因道立,而道本无名。体本无用,则用无不可,故日可道。所可道者,以体当用耳。以体当用,是物之理,非道之常,故日非常道。道本无名,则名无不可,故日可名。所可名者,以名求体也。夫以名求体,是物之变,非名之常,故日非常名也。始所谓道者,常道;名者,常名,非可道之道、可名之名。何则常道常名不可道不可名?唯知体用之说,乃可玄通其极耳。(《道德真经传》卷一)这里重在提出“体本无用”,“用因体生”,道为体,名为用的观点。本着这个观点,陆希声在道物关系上也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本来,道家学者们往往以道为体,以物为用。王玄览提出了道虚物实的观点:“冲虚遍物,不盈于物。物得道遍,而不盈于道。道物相依,成一虚一实。”(《玄珠录》卷下)这是以虚、实来理解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关系。同样以体用模式来思考这个问题,陆希声则着眼于道在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存在的全与偏的关系,兼顾人的运用,提出了道实用虚的观点。他说:“道体真精,本非无物。但不可视听博执而得耳。”(《道德真经传》卷一)“真精”即实际存在而灵妙。“道以真精为体,以冲虚为用”(同上),“冲虚”之用主要表现在生化万物上。“夫真精之体,生妙物之用,?形既具,万物生焉。夫阴阳相交而为冲?,冲?运化而成万物。”(《道德真经传》卷三)道体之“实”并非万物之“实”。他进一步说,就道而言,“夫纯粹谓之精,自然谓之真,至诚谓之信,故至诚为之用,精粹谓之体,体用玄合,则谓之自然。”(《道德真经传》卷三)这就是说,只有体用合一,道的功能才能真正发挥出来。那么,根据这个道的体用模式,人应该怎么做才能把握道呢?陆希声基于“道体名用”的本体论思想提出了“体道用名”的方法:“体道者,皇顺物之理也。用名者,帝适物之变也。顺理适变而下及其上者王,故上得之为神,中得之为圣,下得之为哲,偏得之为贤才,无所得为众人”(《道德真经传》卷一)。“体道”即循顺物之理,“用名”即适应事变。

这个体用模式还被他用以解释道与德的关系。他认为,道是“真精之体”,德是“妙物之用”。体可以兼用,用不可以兼体。道可以兼德,德不可以兼道(《道德真经传》卷三)道之体固然玄妙,德之用同样神妙难知。

“夫德用微妙,道体玄通,以其深隐难知”(《道德真经传》卷一)。虽然如此,德与道还是能够把握的。通过“用德”,“未失常德”,就可以“深识玄妙,消息盈虚”。

这个体用模式也是陆希声解释无为与无不为关系的工具。他说:“以无为为体,无不为为用,而统之以兼忘,始末相贯,而尽其体用。”之所以说要“统之以兼忘”,是因为人们往往寻迹而忘本,本着无为的原则去办事却往往变成了有为。为此,陆希声强调,接物而不为物所诱,处事而不为事所累,在通往道的路程上行走却不迷失、偏离,心中时时有道作为定盘针。正所谓:“将使心迹兼忘,则至于玄之又玄矣。夫能心迹兼忘,事理玄会,则天下各正其性命,而无累于物之迹焉。”(《道德真经传》卷二)

在心性论方面,陆希声也有不少独到之处。他看到,道“在于身心而已”(《道德真经传》卷三)。“故求道不远,在知其反,能反诸身心,则求而斯得矣。”(《道德真经传》卷四)反诸身心的实质是复性。因为道在身心的实质是道生万物和人,存在于人身中就是性。“情之所生,必由乎性”(《道德真经传》卷一),性静而隐,动则显为情。“性者,情之根也。

夫人生而静,天之性,感物而动,人之情。情复于性,……则天理得矣。(同上)得理与得道有什么关系呢?“通理谓之道。能修其道,则复于性矣。”(同上)总之,“化情复性,而至乎大同”。

如何在形而下的现实中把握道呢?陆希声提出了“事理冥会”的观点。事与理作为一对哲学范畴,起源于事与道这一对概念。关于事与道,《淮南子》和王充的《论衡》都进行了探讨。后来,王弼把它改造为事与理的概念,说:“夫事有归,理有会。故得其归,事虽殷,可以一名举。

总其会,理虽博,可以至约穷”(皇侃《论语义疏》引《论语释疑》)。王弼之后,张湛在《列子.力命》注中认为,理是先天之必然,事是后天之人为。这都有“理体事用”的思想萌芽。不过真正把这点破的是佛教华严宗。陆希声继承了道家前人的思想,又吸收了华严宗的思想,作了论述。

同类推荐
  •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贰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贰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这套书以胡适在北京大学的所有哲学讲义为母本,再综合胡适关于中国哲学的其他著作整理而成,力求为读者构建一个最全的胡适哲学体系,让读者最直接的感受哲学大师的风采。
  • 戴建业精读老子

    戴建业精读老子

    《老子》,又名《道德经》,是中国古代一部抽象的哲学著作,也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它被誉为“万经之王”,千百年来,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戴建业教授以深厚的学养、风趣的文笔、独到的视角,用随笔的形式深入浅出地为大众阐释老子的思想,解读古老智慧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逐篇精讲《老子》,讲透老子智慧。为读者解答:为什么高者应就低?为什么柔能胜刚?为什么拙能胜巧?……戴教授把老子请上前台,面对这个时代发言,拂去我们的孤独、焦虑、痛苦,帮助我们找回心灵的宁静。
  • 思维迷宫

    思维迷宫

    有一句格言说在社会中做事情,“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而在哲学中想事情,情况恰好相反,似乎应该说“正确地做事比做正确的事更重要”.这是一本关于哲学思想方法的书,内容包括基本的哲学思维方法,如诡辩、怀疑、剃刀、还原、分析、辩证、解释、消解、诗化、正名以及作者本人所主张的无立场方法等。
  • 康德历史哲学论文集

    康德历史哲学论文集

    康德的历史哲学长久以来一直为中文学术界所忽略,往往被视为过渡到黑格尔与马克思历史哲学的桥梁,而不是一套成熟的理论。康德本人虽未撰写一部讨论历史哲学的专著,但有八篇重要的文章直接涉及历史哲学。本书包括这八篇文章的译文及注释,并在书末附有详细的研究书目供读者参考。通过本译作,读者可以了解康德的历史观、对“启蒙”和“人类意志”的独特理解、对“永久和平”的追求,以及康德哲学系统中“自然”的终极目的。以研究康德哲学为志业的学者李明辉先生,留学德国获得哲学博士后,致力于康德著作之翻译,且不时核对三种英译本及何兆武先生的中译本,直接从德文精心翻译并修订译文,终以此译本贡献于读者。
  • 灵魂的最高处:亚瑟·本森哲思随笔集

    灵魂的最高处:亚瑟·本森哲思随笔集

    “我热爱生活,但没有成为它的奴隶;我向往自由,但它并没有成为我的羁绊。”“相比起那些忙于奔走应付各种社交场合的人,我更喜欢独自一人对着皎洁的月光,默默的品味思想,让精神与心魄碰撞出一次次火花,迎接来自过去、现在和未来思想浪潮的冲刷。”……诸如此类精彩的话语,在亚瑟·本森的著述中俯拾皆是。立足精华读本,本书精选了亚瑟·本森优秀作品中的精彩著述编译成集,在书中,亚瑟·本森结合自身经历,以理性的思维和生花妙笔,对于人生各个方面表达了自己独特而深刻的看法。希望这些穿越古今的经典话语,能激励浮躁世界中的我们静心思考人生并反思内心。
热门推荐
  • 大侠不义

    大侠不义

    那夜星如雨,年轻的史官遇到了个说书人。他说自己认识个大英雄。英雄错过了情,背弃了义,却将黑暗拽进了深渊。他说大侠不义,史官记下:“大侠不易。”后来那夜,千万树的梨花开了,只是说书人却不见了踪迹。连带那位英雄的故事,也被埋没在灯影酒光中的阑珊里。
  • 裂天强者

    裂天强者

    神州大陆人魔共存的大陆,混乱的大陆,天鑫偶然闯入这片大陆如何渐渐成长
  • 诡墓逢生

    诡墓逢生

    十八岁的我离开了北京,参军入伍成了云南反击战的一员,回到北京后,爷爷竟无故的失踪了,随着一封书信的到来,我被卷进了一条诡异的不归之路。四十年前土匪和国民军组织的大规模盗墓竟与我有着千丝万缕。古老的家族,凶残的异兽,恶毒的诅咒,骇人的墓穴。蛇藤魁尸,迦楼罗族,不死之国。
  • 恶魔之罪

    恶魔之罪

    自古以来,恶魔因为某种原因而身背罪名。他们在人界为了生存,大部分人选择了隐藏实力。但,罪是无法洗刷的。恶魔的孩子都拥有强大的力量,并继承了他们的罪。当然,这里边也有不知道自己真实身份的人……人类、神都对恶魔有偏见,并攻击他们……罪,到底何时才能去掉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家出门是末世

    我家出门是末世

    家门被撬,苏湛贪小便宜买了一个二手门,没想到这个门连通着外星科技休息舱,而休息舱外面是丧尸世界,高兴之余戴上拯救者游戏腕表才发现线上只有一个人,这是一款被外星科技遗弃的游戏,身为宅男的苏湛却乐此不疲,每天杀杀丧尸挣积分,欢快度过每一天,同时,也在不知不觉变强。
  • 慢寻世界

    慢寻世界

    青春不一定都是甜的,也许会带着一丝苦涩。
  • 末世之闲人

    末世之闲人

    末世希望基地三巨头、人类异能者五十强之一、神之领域者——薛若,在一次丧尸潮中丧生。再次醒来,竟然重回十年前,末世危机来临一年前,年轻的身体,苍老的灵魂……这一世,惟愿岁月静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东游释厄传

    东游释厄传

    如果把西游记倒过来看,其实更精彩。如来派师徒四人带上八部天书和小白龙去东土大唐传教,在一路上遇到了各种妖怪,打来打去发现他们都是有后台的,无论怎么作恶都不受惩罚,八戒和沙僧觉得太黑暗了。无奈一个躲进了高老庄,一个钻进了流沙河,只有悟空坚持正义一路斩妖除魔护送师傅东去传教。结果天庭对悟空实在忍无可忍就和如来达成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