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230700000005

第5章 宣先王教化,弘人道文明(2)

孔子曾把其教育内容分为德行、政事、言语和文学四科,而德行居首,德行的中心就是仁。所以,仁学既是孔子儒学思想的核心,也是孔子教育内容的核心。把德行排在政事的前面,表明孔子已有内圣重于外王、德行重于政事的思想。德行在政事活动中主要表现为对礼的遵从和践履,所以仁德的修养成了践礼和政事的基础。他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可见仁德的培养是贯穿于诗书礼乐四教之中的灵魂和根本。

孔子的教育思想,主张学而知之。他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三人行,必有吾师焉。”“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对于学生,他也以好学来要求。他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他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智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不耻下问。敏而好学,是以谓之文也。”同时,他还主张学习的态度要求实、要学思结合。

他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言其余,则寡悔。”“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知、求实、慎思、明辨,是孔子对为学的基本要求。

在教学方法上,孔子极强调启发式教学和因材施教。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所谓“悱”,是思考问题而没有想通的状态;所谓“愤”,是想说而说不出来的状态。只有到这个时候,孔子才加以启发,让学生的思想得以通达顺畅。所谓启发与灌输的区别,不仅是一个方法问题,而且是一个对受教育者主体性和人格的尊重问题。帮助受教育者畅发其主体性、尊重受教育者人格独立的教育只能是启发式教育。而灌输式教育则必然带有教育者的主观性和强制性,实际上是一种强加的不平等教育,是一种****。

有一次,子贡思考出一个做人的道理,便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说:“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既有肯定,又有提升。经这么一启发,子贡马上引《诗》来表明:“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欤?”孔子见学生能举一反三,便马上表彰说:“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在此,首先是子贡经过深入思考之后主动提出问题,其次是孔子给予引导,尤显其“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之意。

孔子教学方法的另一特色是因材施教,绝不用一个固定的模子铸人。

正因为这样,孔门弟子人才辈出,各色各样,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桃李满天下。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而不同的弟子问仁,孔子的回答便不同,皆有针对性。勇敢进取的子路问孔子:“闻斯行诸!”孔子说:“有父兄在,如之何闻斯行诸?”而行为退缩的冉有问同样的话,孔子便说:“闻斯行诸!”他的指导思想是:“冉有退,故进之;子路兼人,故退之。”务必使弟子都能补偏救蔽,向健全的方向发展。

孔子儒学思想的核心是仁学。仁学的内容非常丰富,仁为天地之道,圣人之德,君子之性,庶民之归,其核心是爱人。孔子生活在奴隶解放的春秋末年,他把“仁”作为核心范畴,建立其儒学体系,是对人自身的觉醒和伟大发现。

仁字从二从人,表示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一男一女,二人相爱而结合,则产生了社会的细胞——家庭。由家庭而有父母和子女,进而产生慈孝友悌等伦理关系,推而广之则有君臣上下等政治关系,这就是社会。孔子正是从这一点看到了“仁”对于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地位。更进一步,孔子看到,天虽然不像人一样有言语,却能“四时行焉,百物生焉”,仿佛有感情一样。天地合气,阴阳感应以相与,而万物化生,仿佛也是一种仁爱。与老子以“天地不仁”相反,孔子把天道之健生也看作是一种仁德的体现,从而确定了“与命与仁”的理想。

孔子常把爱好仁德与爱好美色联系起来,希望人们能像爱好美色一样爱好仁德,这种联系不是偶然的。人之爱色,是秉受白天的自然本性,是天地阴阳之气的感应力量,往往沛然莫之能御,是人类最纯真的一种感情冲动,绝不容半点虚伪。天地之道,因阴阳相摩而生生不已仁德流行;男女之间,亦因异性相感而产生爱情,以至于子孙繁衍。孔子把这看作是天地间最美好的事情,希望人们能从这一点上推广开去,泛爱所有的人,以期天下归仁。当然,孔子所说的仁爱,绝不是一种短暂的冲动,而是一种持久、深沉的内在修养,是君子知天命之后的一种自觉修为。人伦之爱起源于男女夫妇,进而扩展到家庭、社会的各个方面,需要主观的自觉和努力。颜回能够三月其心不违仁,是遵从孔子教化,长期修持的结果。

孔子自己“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要求弟子要“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在他看来,仁虽为一种内心修养,却必须与实际行动结合起来,于人事上磨练和体现。他认为,为仁的根本是孝悌,只有先对自己的父母孝顺,尊敬自己的兄长,才能谈其他的礼节。父母与兄长有生育抚养之恩,由于他们的仁爱才有了我,所以对他们报以仁爱是自然的事情,也是为仁的第一步。把家庭中的仁爱推开去,泛爱一切人,是孔子仁学思想的基本思路。他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子贡问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去践履,孔子说:“那就是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要求君子要成人之美,处处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用子夏的话说:“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孔子强调礼乐教化,但以为礼乐的根本在于仁德的修养。他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把仁看作是调节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在爱人的基础上,仁德还包括许多内容。他说:“仁者乐山”、“仁者静”、“仁者必有勇”、“仁者不忧”,“仁者寿”。强调一种安泰、达观、不忧不惧,又勇往直前、率性而行的精神修养。

孔子把礼看作是调节社会关系的基本规范。“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所以他要求弟子“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克己复礼以为仁。

子张向孔子问仁,孔子说:“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那就是:恭敬、宽厚、诚信、机敏、慈惠。他认为,“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在五者之中,孔子更强调信的重要性。他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民无信不立。”“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同时,孔子还强调守死善道,杀身成仁的精神。他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者,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又要求保持和而不同、坚守正义的君子之操。他要求弟子“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总之,以爱人为核心的仁学思想是很丰富的,仁爱思想成为历代儒者的基本精神,是儒家学说的精华所在。

诸贤仰圣

《史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于此可见,春秋私学之盛,莫甚于孔门者。

孔子说:“六艺于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道义。”六艺几乎囊括了古代所有的文化知识。孔门能有七十二人身通六艺,实在很不简单。《儒林传》说,自孔子死后,七十子之徒散游于各诸侯国,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有的则隐居不仕。故子路居卫国,子张居陈国,澹台子羽居楚国,子夏隐居西河,子贡终于齐国。另如田子方、段木干、吴起、禽滑厘之属,皆受业于子夏之门,为王者师。孔门弟子如此英才汇聚,诚可观也。

孔门弟子中有曾氏父子二人,父亲曾晰名点,曾发表其志向说:“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闻言喟然而叹:“吾与点也!”曾点所志,为师儒尔。曾点的儿子曾参,比孔子小四十六岁,孔子以为能通孝道,故授之业。史载《孝经》为曾参所作。

据说曾参至孝通神,后世奉为“孝圣”。孔子曾说:“参也鲁”,谓曾子天资鲁钝,不够聪明。惟其鲁钝,所以不尚浮华,践履笃实。孔子曾说:“刚、毅、木、讷,近仁。”“仁者寿。”曾子正好具备这些特点。曾参的长寿,或许与仁德修养较好有关。有一次,孔子对曾子说:“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没有追问,而只说:“是!”门人们不解地问:“何谓也?”曾子解释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看来他对孔子的思想领会很深,所以能一点即通。

曾子有很多名言流传下来,他说:“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可见他尤重笃行。他还说:“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可见他不仅善学,而且坚强弘毅,修养极佳。曾子重病时对弟子说:“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这大概是他的遗教和心传吧。

《新语》载,曾子孝于父母,昏定晨省,调寒温,适轻重,勉于麋粥之间,行之衽席之上。《汉志》云:“《孝经》者,孔子为曾子陈孝道也。”

谓《孝经》为孔门孝义真传。《孝经》开宗明义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中华民族有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与曾子的教化分不开。

史载汉代曾有《曾子》十八篇,今亡佚。

孔子十九岁时娶宋国并官氏女,一年后生子名鲤,字伯鱼。

孔鲤也是孔子的弟子,孔子曾以“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来教育他。孔鲤恪守庭训,鲁哀公以币召之而不仕,不幸先孔子而死。据传孔鲤的前妻无德,“妻不可化,乃出之。后妻贤,生子及。”孔及又称原宪,字子思。子思出生不久,伯鱼去逝,其母守节抚孤。子思的遭际类似孔子。子思享年六十二岁,曾困于宋,作《中庸》。《中庸》发挥孔子的中庸思想,颇为宏富,后儒谓得圣学神髓。

孟子曾受业于子思之门,后来成为亚圣。子思承上启下,后儒奉为述圣。

有人认为《礼记》中的《表记》、《坊记》也为子思所作。《汉书·艺文志》著录《子思》二十三篇,今亡佚。

子思早年亲承孔子教诲。有一次,孔子正独自喟叹,子思问:“您是否担心子孙不加强修养,将来对不住祖宗?或者是羡慕尧、舜之道,而又恨达不到呢?”孔子说:“小孩子怎能知道我的心志呢?”子思回答:“我曾听了您的教导,正在不懈努力呢。”由此可见,孔鲤后妻或有孟母之贤,其善教若此。孔子晚年得此贤孙,当不胜欣慰。

子思少时,孔子便去逝了。从此,子思乃事学于曾子。《圣门十六子书》云:“子思从曾子受业,诚明道德,有心传焉。乃述父师之意,穷性命之原,极天人之奥,作《中庸》一书,以昭来世。”宋元以降,《中庸》成为四书之一,后儒奉为儒宗圣典。朱熹说,孔门中惟颜氏和曾氏得其宗传,曾子再传而得子思,子思担心时间久了会失却孔子真传,于是推本尧舜以来相传之意,质以平日所闻父师之言,互相演绎而作此书;“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于书,以授孟子。,”他还认为,此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善读者玩索而得之,则终身受用不尽。

子思说:“道伸,吾愿也。今天下诸侯其孰能载?与其屈己以富贵,不如抗志以贫贱。”其志节若此。鲁缪公多次求见子思,欲以为相国,皆遭拒绝。据孟子说,缪公屡派使者问侯子思,每送厚礼于他,子思很不高兴,反而把使者赶走。他以为这说明缪公不是喜欢他的才能,而是把他当犬马喂养。《论语》载:“子思问耻,孔子日:国有道,谷;国无道,谷,耻也。”孔子认为国家无道而出仕是可耻的事,所以子思终身不仕。史载子思读书怀独行君子之德,义不荀合当世,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不厌,死后四百余年,而弟子志之不倦。

孔子生前,曾以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为弟子分类,德行为四科之首,而颜回又为德行弟子之首。司马迁为孔门弟子作传,首列颜回。颜回字子渊,鲁人,少孔子三十岁,品格高尚,学识渊博,最得孔子之意,后儒推之为七十二贤之首,尊称“复圣”。

同类推荐
  • 老庄意境与现代人生(修订版)

    老庄意境与现代人生(修订版)

    老庄意境,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遗存,不但仍在影响着现代人生,而且对现代人生还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书旨在揭示和分析老庄意境,以便自觉地扬弃和借鉴它,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也可以增强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
  • 人本关爱铸造师魂

    人本关爱铸造师魂

    “教”意味着用文化渗透的方式让接受者“孝敬父母,忠诚国家”。“育”则意味着“成才”非一日之事,需要日积月累而成。爱是教育永恒的主旋律,作为教育执行者的老师本就应是爱的源泉。爱心的日渗月透,如春风化雨,让学生——这颗希望之种——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正是基于对“渗透爱心”的朴素理解和切身践行,便有了一批又一批学生成人、成才的成长经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孩子的故事。
  • 画者东西影:八大山人艺术中的生存智慧

    画者东西影:八大山人艺术中的生存智慧

    清初八大山人是独创派艺术家,也是一位深邃的思者。作为一位僧人艺术家,他所服膺的禅宗曹洞宗思想旨趣在其一生艺术创造中烙下深深印迹。曹洞宗以“渠正是咱,咱非渠”学说为宗旨,其创始人洞山良价一日过河涉水,看到水中自己的影子,豁然开悟。作偈中有“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的话。影子(渠)由我(咱)照出,而我非影子。良价在返自观照中,发现了真性。八大山人“画者东西影”的艺术哲学,正是以生命真性为中心而展开的。
  • 我生有涯意无尽:梁漱溟人生的艺术

    我生有涯意无尽:梁漱溟人生的艺术

    这本书收录了梁濑溟先生对人生、社会、历史、文化、宗教进行的深入探究与思考,为了解和研究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梁濑溟先生的人生经历、学术思想以及生活情操提供了丰富而详实的资料。书中的主题有人生的意义及态度、欲望与态度、人生观、道德观、儿童心理及青年修养问题、朋友与信用、择业、中国文化问题及构造问题、求学与不老、成功与失败以及谈佛、宗教等方面。该作品是哲学思想的总结,也是其一生精华作品的集萃。
  • 求学集

    求学集

    “求学”,既有作者对不懈追求学问的自励,也有对继续求学医院的表达。收入本书的文稿主要是作者于2008年1月至2012年7月期间的作品。其时,作者在北京联合大学和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任职。本书主要是对作者这段那时间工作和学习的一种记录,或一种既你那,包括论文、调研报告、读书笔记、讲稿等。
热门推荐
  • 拐个妖怪做男友

    拐个妖怪做男友

    她,苏小璃,只是一个普通的高中生,原本在家准备着明天开学的她,偶然在自家门口救下了一只名为凛的狐狸男,他原本是狐族的一员,逃亡来到了这里,无处可去的凛只好住在苏小璃的家里,一只狐狸男和一个满脑子都是漫画的女生的同居故事就此展开。“喂,你是在cosplay吗?”苏小璃捏了捏凛的耳朵问道。“那是什么?”“诶,狐狸和狗差不多都是犬科动物那我给你吃狗粮应该也是可以的吧?”“我不是狗!”
  • 我叫苏苏不叫妲己

    我叫苏苏不叫妲己

    当苏妲己带着狐仙回到二十一世纪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古今碰撞幽默多,搞笑不断哈!注意:是苏妲己,不是狐狸精哈(故事围绕食疗养生学所讲,每卷都会有惊喜!本故事纯属虚构)这是我的第二部,第一部《缘来是真》已签约喜欢的朋友多多打赏啦!
  • 宫女难为

    宫女难为

    穿越为宫女,本只求平安一生。奈何皇族波谲云诡,将她拖入权力的漩涡。喜怒无常的宠妃,笑里藏刀的贵妃,佛口蛇心的皇后。阴狠毒辣的陷阱层出不穷,她步步为营,方能向死而生。偏偏老谋深算的皇帝敬她,神机鬼械的王爷爱她,可是皇权游戏里,是谁在做戏,又是谁套路了谁?待她终于恢复了自由,终于恍然大悟原来,她逃到哪里,都逃不过他的手掌心。也逃不掉那命中注定的缘分。
  • 雪莱

    雪莱

    本书收录了诗剧“希腊”、“普罗米修斯的解放”以及雪莱夫人有关《希腊》的题记、雪莱夫人有关《普罗米修斯》的题记等。
  • 明智盛安

    明智盛安

    人人皆知明智朝皇室有一对文武全才的姐妹俩全都大力提倡女子也能为官为工,这姐妹俩一个是正统当朝女王爷,一个是当朝女太子……这已经比其它国家与众不同了,更与众不同的是这姐妹俩还感情极深,哪怕她们并非一母所出,哪怕她们的母妃在后宫斗得你死我活……而且她俩长相一样,虽然她俩不是双胞胎,据说在选男人的眼光上也是毫无默契……简而言之,这是一部呼吁所有女性偏重事业,呼吁中国年轻人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呼吁理性看待应试教育和因材施教,呼吁理智对待学历等问题的作品
  • 英雌联盟

    英雌联盟

    (好寂寞啊)雄伟的宫殿中菲利斯望的天空寂寞道。(主人~和妾身啪啪啪吧~)白发萝莉泪眼汪汪的把洋装脱的露出白皙的肩道(吾主,释放一下对身体有益,吾愿意为主人身体献身。)迫不及待的骑士姬连忙卸下铠甲。(菲利斯,父亲要我和你回家结婚。)青梅竹马急忙拉住菲利斯说道(哥哥,父亲大人需要你的解释。)抚摸着微微鼓起的肚子小女孩一脸幽怨的道默默的流着不存在的眼泪,伟大的光辉之神请救我离开这群女汉子的魔爪...。----------------因为个人生活,更新很慢而且都是用手机更新的,虽然慢但不会太监。所以汝等把票票收藏给起来,余会给与汝等小说艺术的愉悦~
  • 棠红秋月白

    棠红秋月白

    一个平平无奇甚至还有点小透明的皇子,在经历了一连串的变故后被迫推上了皇位,真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在接手了父兄留下的江山后,只得负起重担往前走,前方要走的路,很艰难,也很漫长
  • 无尽梦旅

    无尽梦旅

    当荒诞的梦境成为现实,罪恶却诱人的利益变得唾手可得,意外成为梦旅的白潼,是否还能恪守底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修罗神帝

    修罗神帝

    千年前,天帝林元带领亿万强者,殊死搏斗,镇压魔族!但不料在他养伤期间,却被挚爱夏嫣然陷害,在他被斩首的那一刻,夏家夺其帝位,建立夏氏神朝,一统万界!千年后,林元逆天归来,怀着一颗仇恨的心,誓要逆天斩神,化身修罗,斩尽天下罪恶,以正天帝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