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230700000004

第4章 宣先王教化,弘人道文明(1) ——教之创始

孔子创教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的祖先,可上溯到商代的末数第二位天子帝乙。他是帝乙的长子启的后代。

按照正常的情况,孔子的境遇不应象既成的那样差。不巧的是,启的母亲生启时尚未为正妃,到生纣时始为正妃,所以启年长是庶出,纣年幼是嫡出。后来,启封子爵于微(今山东梁山西北),纣作了天子。纣王是有名的暴君,他重蹈了夏桀的覆辙,断送了殷商五百年江山。微子启见商朝将亡,曾数谏纣王,而纣王不听,遂出走。周武王灭商时,启向周乞降,后封于宋,为宋国君。续殷祀。后来启的第四代孙弗父何把君位让给了弟弟厉公,自己一系做了宋国的公卿。弗父何的后代有正考父者,曾为宋戴公等三世的佐臣,作有《商颂》十二篇。正考父的儿子公孙嘉,字孔父,他的后代遂以孔字为姓,这就是孔姓的来源。孔父官至司马,因内乱身亡,其子被迫适鲁,从此失去卿位,从贵族下降为土族。由宋迁鲁的孔父之子叫木金父。他生了睾夷,睾生防叔,为鲁防大夫。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叔梁纥为鲁陬邑宰,他就是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先娶施氏,生有九女。为了要一个儿子以传宗接代,叔梁纥晚年又娶颜氏征在为妻。老夫少妻曾往尼丘祷神求子,野合而孕,后生孔子。或许是祷神时感受了尼丘之气,孔子出生时头顶状若尼丘,外高内低,因而取名叫丘,字仲尼,姓孔氏。

孔子出生于鲁昌平乡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南,时间是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自幼丧父,母亲颜氏带他来到当时鲁国的都城曲阜,住在阙里。

其生活之艰辛不言而喻。或许是帝王之后的缘故吧,孔子很小就极重视先王之礼。“为儿嬉,常陈俎豆,设礼容。”大约在孔子十几岁时,颜氏也去世了。颜氏生前不让孔子知道其父的葬处,孔子只好谨慎地把她殡于五父之衢(当时鲁国城内的街道),陬人挽父之母见孔子可怜,便把叔梁纥的墓地告诉了他,孔子这才把颜氏和父亲合葬于防山。孔子还在披麻戴孝期间,有季氏飨士。孤苦零丁的孔子以士族身份去参加,却遭到了阳虎的贬黜:“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孔子吃了闭门羹,只好返回。此事尤其能反映当时的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孔子一生讲说仁爱,鼓吹先王时期的礼乐文化,大概多少与他少时的经历有些关系。

“天欲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以增益其所不能。”早年的不幸没有使孔子消沉下去,反而使他更坚强了。“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正所谓人穷志不穷,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自从立下为学之猛志,孔子非常刻苦。他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也,不如丘之好学也。”“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中国有一个古老的成语,用来形容发愤图强的程度,叫做“废寝忘食”,大概就是从孔子这儿来的吧。通过猛志精进,孔子很快就取得了较大的成就。鲁大夫孟厘子病重将死,诫其子说:“孔丘,圣人之后,灭于宋。吾闻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既没,若必师之。”孟厘子死后,懿子与鲁人南宫敬叔果真找孔子学礼。“桃李不言,下自成溪”。信夫!

鲁昭公二十年,孔子三十岁,适逢齐师伐鲁,齐景公和晏婴来到鲁国后,慕名而来拜访孔子。齐景公问:“昔秦穆公国小处僻,其霸何也?”孔子回答说:“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僻,行中正。举用百里奚,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听了颇以为是。于此可见,三十岁时,孔子的确已以学识而见称于世了。

少年孔子胸怀大志。由于出身低贱,家道中衰,孔子不得不干一些当时被贵族们看作是很下贱的事情。据说他当过吹鼓手,曾为鲁国的权臣季氏家族作过管理仓库和放牧牲畜的差事。低贱的劳动生活锻炼了孔子的意志,并使他较为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孔子成年后“身长九尺六寸”,人呼其为“长人”。十九岁时娶宋氏女为妻,次年生子,名鲤,字伯鱼。孔子生逢乱世,礼崩乐坏,庶民议政,各种遭际激起他满腔的救世热忱。他向往和平安宁的社会生活,向往天下有道的清明政治,希望重振礼乐以恢复先王时代的盛德大业。

对于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沦丧和礼乐制度混乱不堪的现状,孔子表现出极度的不安。当时鲁国权臣季氏窃用天子之礼,八佾舞于庭。孔子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孟孙、叔孙、季孙三家在祭祀祖先时僭用天子的礼仪,唱着《雍》诗撤去祭品,其中有这样的诗句:“相维辟公,天子穆穆”,意思是说,有诸侯们前来助祭,天子主祭,庄严肃穆。孔子说:像这样的诗句怎么能用到三家祭祖的庙堂上呢?为了挽救礼崩乐坏的混乱局面,孔子每次人太庙都要向人们问礼,以便警戒统治者。季氏家人讥讽孔子说:“孰谓陬人之子知礼乎?人太庙,每问事。”孔子却说:“是礼也!”义正辞严。孔子的学生子贡想把每月初一祭祖庙的那只活羊取掉不用,孔子说;“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孔子因好礼与授徒而名声远播,有位边防官想拜见孔子,便说:“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他见过孔子后,对孔子的随行弟子说:“你们何必担心没有做官呢?

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老天将要以夫子为木铎来警醒世人!”

为了使自己匡正天下的理想得以实施,孔子努力投身到当时的政治生活之中。孔子三十五岁时,避鲁乱而人齐,做了高昭子的家臣,并希望有用于齐景公。他曾与齐太师论乐,闻《韶》乐而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善。景公曾向孔子问政,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意思是说,你齐景公做君主要像个做君主的样子,不可胡作非为,违了君道;只要君臣父子各守其礼,不同的社会角色各安其分,天下没有治理不好的。无奈统治者的自私本性使齐景公完全误解了孔子之意,他说:“善哉!

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后来齐景公又向孔子问政,孔子只好换一种说法:“政在节财。”意思是你齐景公不可过分奢侈浪费,许多老百姓还吃不饱饭呢!

齐景公曾有任用孔子之意,但被晏婴所阻。孔子本对晏婴评价不错,说他“善与人交,久而敬之。”可是政治家固然善与人交,而他们的心思却未必是仁者之心所能测度。他说:“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倨傲自顺,不可以为下;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游说乞贷,不可以为国。自大贤之息,周室既衰,礼乐缺有间。今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累世不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君欲用之,以移齐俗,非所以先细民也。”经此一番弄舌,齐景公改变了主意,他对孔子说:“奉子以季氏,吾不能。”遂以中卿之职待之。即便为中卿,齐国的大夫仍欲加害于孔子。齐景公说:“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只好启程,返回鲁国。

当时的鲁国,其政治一片混乱。阳虎轻季氏,季氏僭公政,陪臣执国命,大夫以下皆僭正道。在这种情况下。孔子若去从政,便只能与季氏一道背离公室。所以尽管阳虎有请用之意,他却退而不仕,修诗书礼乐,以教弟子。与此同时,他也不忘用“议政”的方式严抨悖乱。他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白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在他看来,政者正也,“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现在晋国的统治者自己不崇德守礼,以身作则,反而用刑法来强制百姓,社会怎么能安定呢?孔子居鲁不仕,有人便问他:“子奚不为政?”孔子说:“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可见对孔子来说,从政只是手段,推行仁义、复兴礼乐才是目的。

孔子五十一岁时,阳虎之乱结束,为了平息国人对这次内乱的不满情绪,三桓只好任用颇有声望的孔子。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

宣公十年春,齐鲁于夹谷会盟,孔子相礼。齐人周密计划,欲用蛮人劫持鲁宣公,孔子识破其机,面责齐景公说:“两君合好,而裔夷之俘以兵乱之,非齐君所以命诸侯也。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于神为不祥,于德为愆义,于人为失礼,君必不然。”景公无奈,只得退兵作罢。

在国内政事上,孔子同样导政以德,为国以礼。宣公问政于孔子说:“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回答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宣公的用意显然是要加强自己的权力,以君位威压臣民,孔子的回答切中要害,强调君必须以礼使臣,才能要求臣下报之以忠;所谓忠,也只是按礼的规范尽职而已。

孔子仕鲁的另一政绩是堕三都。三都乃三桓之采邑,名属三桓,实际上却为其邑宰所把持,成了陪臣执国命的根据地。孔子经过全面准备而付诸实施。在堕费的过程中,公孙不狃乘子路出兵于费之际,率兵袭击空虚的鲁都。孔子镇定自若,指挥国人击败公孙不狃的部队,堕费取得了成功。可是,孔子仕鲁并未因此而长久。三桓任用孔子本来动机不纯,更况孔子严格地以礼办事对其构成了危险。困境一旦过去,他们便不再支持孔子。孔子无奈,只好借口季桓子三日不朝之事辞职而去。

孔子离鲁适卫,曾拜见卫君的夫人南子,或许是想通过她的帮助有用于卫君,结果不但毫无结果,反而引起了子路的不满,他只好发誓表达自己的清白。孔子多次滞留于卫国,并且往来于郑、宋、曹、蔡、陈等国,多次遭受围困、驱逐和迫害之苦,栖栖遑遑,累累若丧家之犬,但他始终不屈不挠,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他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师徒一行被困于陈蔡之野,断粮七日,从者病而不兴,孔子仍讲诵弦歌不衰。

孔子一生饱受风霜之苦,虽然未能见用于统治者,使他不能通过行政手段以达其志,但我们不能就此而认为他失败了。正如他自己所说,他的活动本身就是为政,何必一定要“为为政”?

孔子通过自己的言教和笃行表达了社会的良心,伸张了正义,他的教化遍天下。有讥孔子为保守、迂腐、不识时务者,盖法家思想之遗毒也。

倘若孔子以学界领袖而“识时务”,投统治者所好,追随其攻伐征讨,则人民岂有宁日?春秋末年,五霸争雄,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夫子岂不为木铎乎?孔子鼓吹德政与仁义,广施礼乐教化于天下,栖栖遑遑,不辞辛苦,正所谓知天命也。

西周以降,由于王权的式微和朝政的衰败,出现了文化下移和学在四夷的现象。王权的衰微造成中央文化机构的废驰,文职人员和文物典籍流落四野,民间的文教事业日益兴盛起来,从而出现了与官学不同的私学,知识分子以个人身份讲学授徒,教育成为一种私人职业。较早从事私人教育的人物有叔向、壶丘子林、邓析和少正卯等,孔子也是其中的一位。由于渊博的文化知识、强烈的人文精神和救世热情,使孔子成为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古代教育家,被后世尊奉为“大成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他的学派成为中国最早的学派——儒家学派,孔子也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

在春秋时代,受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古代的文物典章和礼乐知识,孔子本人就专门去周室向老子问过礼。他说:“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我于老彭”。“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子本人的特点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他的教育方针是:以四教——文、行、忠、信;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不语四——怪、力、乱、神。授徒标准是:有教无类;自束修以上,吾未尝元诲焉。《史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而诗教和礼教为最根本。孔子对其子伯鱼,即以诗礼为教,他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籍载子路乃无恒之庸人,未人孔门时,戴鸡佩豚,勇猛无礼,闻诵读之声则摇鸡奋豚,扬唇吻之音以聒贤至之耳,甚至凌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之。子路乃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卒能政事,序在四科。此事不仅说明了礼教的重要,也表现了孔子有教无类的仁者胸怀。关于学诗的意义,孔子曾说:“小子何莫若学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可见,诗教的功能是多方面的。

孔子一生的活动以救世为目的。具体说是推仁行义,重整社会的道德伦理秩序,变天下无道为天下有道。为此,孔子一方面对于统治者抱有极大的希冀和热忱,力求通过亲身的政事活动和对统治者的政治、礼仪咨询以达其志,另一方面则积极进行授徒讲学活动,通过教育活动来达到救世目的。这样,对仁德的培养和礼仪的践履就成为孔子教学的首要目标。

同类推荐
  • 笛卡尔的智慧

    笛卡尔的智慧

    而在本书中,我们将对笛卡尔在哲学研究上所取得的硕果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主要内容包括:方法论,笛卡尔认为,方法论本身就是一门具体的科学,并提出了笛卡尔“方法论”里的第一个内容——“普遍怀疑”。在“普遍怀疑”的基础上,笛卡尔进一步叙述了“直观与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归纳与枚举”等具体的方法论原则。
  • 哲学沉思录

    哲学沉思录

    《哲学沉思录》是何新多年来哲学研究与思考的集成之作,本书论及哲学基本概念、亚里士多德、柏拉图、黑格尔、康德、存在主义、《易经》、老子、佛教哲学等,真正打通了中西古典哲学的界限,通过对中西典籍的比较以及大量的实证,将二者做了纵深研究和参照互解,考证、质疑了我们以往对西方哲学的固有观念,可以说是一次从哲学视角重新梳理人类文明和历史的尝试。深入浅出的解说,让哲学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为我们对世界、历史、人生、命运等命题的理解,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视角。何新的哲学研究,涉及中国古典哲学、西方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扩及数学史、科学哲学、现代宇宙理论等诸多领域。他通过对黑格尔辩证逻辑体系的研究与阐释,由此创生了独立于古典形式逻辑和现代数理逻辑两大系统之外的新型逻辑学——泛演化逻辑学,在哲学领域研究导出了“新逻辑主义哲学”。这一新逻辑体系构想,曾受到钱学森先生的关注和重视。何新的哲学体系,指导了他在经济、政治、战略和国际关系研究中做出验证率极高的前瞻性预测。
  • 《易经》心得

    《易经》心得

    《易经》似乎深不可测,其实《易经》是来源于现实的,它必然也能指导现实。《易经》是对宇宙玄机的探索,对人生哲学的概括,对天、地、人之关系的总结。一千个人看《易经》会有一千种不同的解读,但也一定会有一千个不一样的收获。
  • 未读哲学小经典:瞧,这个人

    未读哲学小经典:瞧,这个人

    尼采曾以“炸药”自喻,是“与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对抗的‘狄奥尼索斯’”,也是进入本世纪才大放光芒的哲学家和诗人。尼采以第一人称的自问自答,在生平第一部自传和绝笔之作中,逐一点评了自己的代表作,对“尼采”如何成为“尼采”,做出了权威的诠释。这是一部以思想为核心的自传,也是阅读尼采其他著作,理解他的哲学思想的指导之书,为尼采的其他著作提供了某些心理学和传记性的材料。
  • 平民之道

    平民之道

    本书讲解了《道德经》的前26章,每一章包括原文、释文两部分,讲述了做人的道理。
热门推荐
  • 海贼王之七杀剑

    海贼王之七杀剑

    “我叫白世墨,我本来是一个沉迷漫画与小说的宅男,可是当我有一天睡醒之后,发现自己竟然在海贼王世界,还带着斗罗大陆的七杀剑武魂与一个七杀剑升级系统……我王大锤……呸,我白世墨不愧是天命之子”
  • 创武极

    创武极

    他是国之利器“天剑”的荣誉教官,是华夏武林一代剑圣的传人,洛辰,一个注定肩负着使命的年轻人,载誉归来。
  • 女配攻略史,抢男人我最六

    女配攻略史,抢男人我最六

    “咱们可爱的系统君,其实你告诉我,我到底是完成什么任务啊喂!”林漫小同学不爽的问。【叮!检测到人物方向———抢男人】“........可以拒绝吗,太没品了。”【叮!不可以】“........算了QAQ我去shi”【叮!任务载入————《袖子大爷你好帅》】“.........作者你走开!!!”
  • 大明星指南

    大明星指南

    一个梦想当明星的人,获得一本成长指南会怎么样?慕星,大学毕业,侥幸找到工作却又再次失业。前途无望的他无意中获得一次旅行成长的机会。这是在开普勒星球通过一本成长指南成为一个大明星的故事...
  • 无限之一切从寄生兽开始

    无限之一切从寄生兽开始

    在终结谷中一个身披黑色大衣周围弥漫着如朝阳般的生命气息的黑发男子站立在左边初代火影的雕塑上,若是仔细观察的话,可以发现他的左袖空荡荡的,而与他对峙的是一个身披白色大衣的左手,没错就是左手,那左手竟在掌心长了眼睛,那眼睛中是诡异的紫色的眼白与黑色的勾玉组成。灰幽:小左,难道你要抛弃我吗?我对你可是真心的呀。小左有些气急败坏:我已经不能容忍你那些试图让我变成所谓的二次元老婆的想法了。
  • 少年游

    少年游

    知名作家余言以古风小说横空出世,惊艳无数读者,创下古风小说期刊转载破百家的历史记录。以唯美古风的文字、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刻骨铭心的情感内核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古风世界,书中人物至纯至真至性,故事既有慷慨悲歌、又有诗意浪漫。只有少年时代沉湎江湖梦中的余言,才能写出这样肆意灿烂的江湖,写尽每一位少年心中的江湖。
  • 锋绝狼王

    锋绝狼王

    我只信奉一个道理:“拳头硬才是真道理。”秦锋,夏国的最强兵王。血狼雇佣兵里的“疯狼”。强势回归,一步一步踏上巅峰的故事......
  • 捉鬼游戏

    捉鬼游戏

    作为特招生进入亚尔维斯学院的梁秋实意外地成为了争夺特别名额的三十五名候选人之一,而候选人的任务只有,寻找隐藏在学院中,无视校规,到处捣乱、恶作剧的Ghost!什么?你不相信学校里有鬼?当然……这是不可能的。虽被称为Ghost,但他们却是真正的人,而并非鬼,可他们却像鬼一般神出莫测。不想被陷害于其中的唯一方法只有——抓住他们!
  • 顶级婚约:老婆离一归二!

    顶级婚约:老婆离一归二!

    结婚三年,盛宠三年!却是不料下午查出怀孕,他晚上就递给了她离婚协议,原因竟然是因为那个女人回来。慕薇伤心欲绝,拒绝他所有的补偿,钱,房子通通不要!只带着肚子里的孩子消失在他的世界。而她不知……,他爱她,宠她上天,宠到最后怎么也没想到她竟然是……!?五年后。她代表慕氏回来,成为他的强势对手,并对他未婚妻的娘家展开惨绝人寰的攻击!楚墨霆:“你就这么恨我?”慕薇:“楚总和五年前一样还是那样自以为是,你以为就凭你也配让我对那个女人出手?”楚墨霆:“自以为是?你不是很爱?”慕薇噗之一笑,内里却心酸,‘爱……?’深奥,又让人豪无出路!
  • 英雄联盟之全系玩家

    英雄联盟之全系玩家

    当全息技术席卷全球时,全民电竞时代正式到来,而传统的电子竞技游戏则是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曾经盛极一时的《英雄联盟》也没能幸免。在这时候,拳头公司也是顺势推出了全新版本的《英雄联盟Ⅱ》。玩家们能够亲身体验在召唤师峡谷的感觉,这让许多只存在于理论上的操作变成了可能。而同样的游戏,加入了新的游戏机制,再一次让英雄联盟这个游戏火爆全球。 Ps:新人,还望大佬们多多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