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995000000048

第48章 告子章句下(1)

[原文]

任人有问屋庐子曰①:“礼与食孰重?”

曰:“礼重。”

“色与礼孰重?”

曰:“礼重。”

曰:“以礼食,则饥而死;不以礼食,则得食,必以礼乎?亲迎,则不得妻;不亲迎,则得妻,必亲迎乎?”

屋庐子不能对,明日之邹,以告孟子。

孟子曰:“于答是也何有?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金重于羽者,岂谓一钩金与一舆羽之谓哉?取食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奚翅食重?取色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奚翅色重?往应之曰:‘紾兄之臂而夺之食②,则得食;不紾,则不得食,则将紾之乎?逾东家墙而搂其处子,则得妻;不搂,则不得妻,则将搂之乎?’”

[注释]

①任:周初诸侯国名,故地在今山东济宁县境内。屋庐子:名连,孟子的学生。

②紾(zhěn):扭转。

[译文]

有个任国人问屋庐子说:“礼仪与饮食哪个更重要?”

屋庐子说:“礼仪重要。”

这个任人说:“娶妻与礼仪哪个重要?”

屋庐子说:“礼仪重要。”

这个任人说:“要是按照礼节去找食物,就得饿死;不按照礼节去找食物,就能得到食物,是否一定要按照礼节行事呢?要按礼迎亲就娶不到妻子,不按礼迎亲就能娶到妻子,是否一定得按礼迎亲呢?”

屋庐子不能回答,第二天到邹国去把这事告诉了孟子。

孟子听了说:“回答这个问题有什么困难呢?不度量根基而只去比较末端,寸把厚的木板搁在高处,可以使之高过尖顶高楼。我们说金子比羽毛更重,难道是说一个小金带钩的重量比一大车羽毛还要重么?拿关系重大的饮食问题与礼仪的无足轻重的细枝末节去相比,岂止是饮食的问题重要吗?选取娶妻的重要性与礼仪的轻微处相比较,岂止是娶妻重要?你去回答他说:‘扭伤兄长的胳膊抢夺他的食物,就可得到吃的;不扭伤没吃的,那你会去扭伤他的胳膊吗?翻越东边邻居的墙头去搂抱他家的姑娘,就可以得到妻子;不搂抱,就得不到妻子,那你会去搂抱她吗?’”

[延伸阅读]

以诡辩对诡辩,以极端对极端。这是孟子在这里所采用的论辩方法。

任国人采取诡辩的方式,把食与色的问题推到极端的地步来和礼的细节相比较,提出哪个重要的问题,企图迫使孟子的学生屋庐子回答食、色比礼更重要。屋庐子肯定不会这样回答,由于他落入了对方的圈套而不能够跳出来,所以就只好语塞而求助于老师了。

孟子一听便识破了对方的诡辩手段,并且生动而一针见血地指出:“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接着从金属与羽毛的比重问题过渡到分析任国人诡辩的症结所在。这实际上就是一个比较的方法问题。孟子的意思很明确,比较应该让比较的双方在同一水平线上,同一基准上,而不应该把一个对象推到极端来和另一个对象的细节相比较。这样比较出来的结果,当然是错误而荒谬的了。因此,孟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教给学生以诡辩对诡辩的说法,从而战胜论辩的另一方。

在这里孟子对礼进行了维护和捍卫,然而对我们来说,更有启发意义的却是他作为一个智者的思维方式与论辩艺术。

[原文]

曹交问曰①:“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

孟子曰:“然。”

“交闻文王十尺,汤九尺,今交九尺四寸以长,食粟而已,如何则可?”

曰:“奚有于是?亦为之而已矣。有人于此,力不能胜一匹雏,则为无力人矣;今曰举百钧,则为有力人矣。然则举乌获之任②,是亦为乌获而已矣。夫人岂以不胜为患哉?弗为耳。徐行后长者谓之弟,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夫徐行者,岂人所不能哉?所不为也。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子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是尧而已矣。子服桀之服,诵桀之言,行桀之行,是桀而已矣。”

曰:“交得见于邹君,可以假馆,愿留而受业于门。”

曰:“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人病不求耳。子归而求之,有余师!”

[注释]

①曹交:春秋时曹国君王的后代。

②乌获:古时候著名的大力士。

[译文]

曹交问道:“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有这样的话吗?”

孟子说:“是的。”

曹交说:“我听说周文王身高十尺,成汤王身高九尺,如今我曹交身高九尺四寸多,每天只是吃饭罢了,要怎样才能成为尧舜呢?”

孟子说:“这有什么关系呢?只要去做就行了。这里有个人,自以为力不能提一只小鸡,那就是没有力气的人了;如今他说力气举得起三千斤,那就是有力气的人了。那么,要是能举得起乌获所举的重量,这也就是乌获了。人所最怕的难道是在不能胜任吗?只是怕不去做啊。缓慢地走在长者之后叫做悌,飞快地走在长者之前叫做不悌。缓慢地走,难道人们不能做吗?是不去做啊。尧舜之道,也只是孝悌而已。你穿尧的衣服,说尧的话,做尧做的事,就是尧了;你穿桀的衣服,说桀的话,做桀做的事,就是桀了。”

曹交说:“我能进见邹君,可以借到一所客馆,愿意留下来在您门下学习。”

孟子说:“圣人之道就像大路一样,难道是很难了解的吗?就怕人们不去寻求啊,你回去自己寻求吧,能当老师的人多着呢。”

[延伸阅读]

人人都可能成为尧舜。这自然是源于“性善论”而鼓励人人向善,个个都可有所作为的观点了。

其核心问题还是一个:“不为”与“不能”。也就是《梁惠王上》里面所说的“挟泰山以超北海”和“为长者折枝”的问题。只不过从与梁惠王讨论的政治问题过渡到与一般人讨论个人修养问题罢了。所以,不管是君王从政治国还是个人立身处世都有一个“不为”与“不能”的问题摆在面前。认识到这一点后,就能够树立起我们每个人立志向善的信念,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不断完善自己,最终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人。

归根到底,还是反对人自惭形秽,妄自菲薄,保持既自尊又自责。同时,这也正是“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意义吧。

[原文]

公孙丑问曰:“高子曰①:《小弁》小人之诗也②。”

孟子曰:“何以言之?”

曰:“怨。”

曰:“固哉③,高史之为诗也。有人于此,越人关弓而射之④,则已谈笑而道之,无他,疏之也;其兄关弓而射之,则己垂涕位而道之,无他,戚之也⑤。《小弁》之怨,亲亲也。亲亲,仁也。固矣夫!高臾之为诗也。”

曰:“《凯风》何以不怨⑥?”

曰:“《凯风》,亲之过小者也;《小弁》,亲之过大者也。亲之过大而不怨,是愈疏也;亲之过小而怨,是不可矶也⑦。愈疏不孝也,不可矶亦不孝也。孔子曰:‘舜其至孝矣,五十而慕。’”

[注释]

①高子:孟子下文称其为“高叟”,可见其年长于孟子,显然与本书《公孙丑下》篇中孟子的弟子高子不是一人。

②《小弁(pán)》:《诗·小雅》中的诗篇名,旧说是讥刺周幽王的诗歌,或说是周宣王名巨尹吉甫之子因遭后母之谗而作。从下文孟子说“亲之过大者”来看,他们是取后说。赵注云:“怨亲之过,故谓之小人。”

③固:犹言呆板,赵注云:“陋也。”

④关弓:朱熹《集注》云:“‘关’与‘弯’同。”

⑤戚:赵庄云:“亲也。”

⑥《凯风》:《诗·邶风》中的诗篇,朱熹《集注》云:“卫有七子之母,不能安其室,七子作此以自责也。”

⑦不可矶:朱熹《集注》云:“言微激之而遽怒也。”

[译文]

公孙丑问道:“高子说,《小弁》是小人所作的诗篇。”

孟子说:“为什么这样说呢?”

公孙丑说,“因为这首诗怨恨。”

孟子说:“真呆板啊,高老先生如此解《诗》。有个人,越国人拉弓去射他,就谈笑着讲述这事,这没有别的原因,因为关系疏远;他的兄长拉弓去射他,就哭泣着讲述这事,这没有别的原因,因为关系亲密。《小弁》的怨恨,是亲近亲人。亲近亲人是仁。真呆板啊!高老先生如此理解《诗》。”

公孙丑说:“《凯风》为什么不怨恨呢?”

孟子说:“《凯风》是由于亲人的过错小,《小弁》是由于亲人的过错大。父母亲的过错大却不怨,是愈加疏远他们;父母亲的过错小却怨恨,是不应该的激怒。愈加疏远他们是不孝,不应该的激怒也是不孝。孔子说:‘舜该是最孝了吧,五十岁还慕恋父母。’”

[延伸阅读]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是自古以来很有价值的忠告。现实生活中却不都是如此,那些父亲还能劳动,还可以给他们带来某些利益的人,就会把父母当做“宝”;而一旦父母卧病在床,需要侍奉,就会把父母当成“包袱”、“累赘”而嫌弃他们。这是有违孝道的行为。

一位年轻的寡母含辛茹苦把两个儿子拉扯大。大学毕业后,老大分配到地委,老二成了县立中学的教师。但从此母子成了陌路人。大儿子生了儿子,老母亲去看望,已是地委秘书科科长的儿子嫌丢人,不认她,还对同事说:“是来上访的,烦死人了!”几年后,大儿子回家乡当上了副县长,老母亲因穷困潦倒求救于副县长儿子,谁知大儿子像打发乞丐似的给了她20元钱。老人四处流浪,一年后,终于饿死街头,副县长不得不前去料理后事。面对记者,他不承认死者是自己的母亲,相反还操着官腔说:“这是本县的一位孤寡老人,我是代表政府来处理后事的。”

像这位副县长这样的不孝之子,不仅应该免去官职,更应该绳之以法。如果做子女的都像他那样,我们的社会文明在哪里?进步在哪里?

慈是做父母的义务,而孝是做儿女的义务。唐朝诗人孟郊在《游子吟》中写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首诗以纯朴的笔调,写出了出行在外的游子思念慈母的心情,写出了亲子之爱,反映了人伦的准则。小草尚知报答春天的恩泽,何况为人子呢?

[原文]

宋牼将之楚①,孟子遇于石丘②,曰:“先生将何之③?”

曰:“吾闻秦楚构兵,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楚王不悦,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二王我将有所遇焉。”

曰:“轲也请无问其详,愿闻其指,说之将何如?”

曰:“我将言其不利也。”

曰:“先生之志则大矣,先生之号则不可④。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利以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利也。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先生以仁义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仁义而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仁义也。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何必曰利?”

[注释]

①宋牼(keng):宋国人,名径(亦作“钘”),当时的著名学者。

②石丘:地名,今地未详。

③先生:赵注云:“学士年长者,故谓之先生。”按,孟子与宋牼均曾在齐稷下学宫讲过学,原就相识,宋牼又年长于孟子,故孟子呼之为先生。

④号:赵注释为“所称名号”,译为提法、说法。

[译文]

宋牼要去楚国,孟子在石丘遇见他,说:“先生要到什么地方去?”

宋径说:“我听说秦楚交战,我要去进见楚王劝说他罢兵,如果楚王说不服,我要去进见秦王劝说他罢兵,两个君王中我将会遇上听从的。”

孟子说:“我不想询问进说的详细内容,但希望聆知它的大要,你将怎样进说呢?”

宋牼说:“我将陈说交战是不利的。”

孟子说:“先生的志向是宏大的,先生的说法却不可以。先生用利来劝说秦、楚的君王,秦、楚的君王因为喜欢利而停止了三军的行动,这样,三军官兵会由于乐于罢兵而喜欢利。做臣属的怀着利来侍奉自己的国君,做儿子的怀着利来侍奉自己的父亲,做弟弟的怀着利来侍奉自己的兄长,这样,君臣、父子、兄弟之间完全去除了仁义,怀着利来相互对待,如此而不灭亡的还从未有过。先生用仁义来劝说秦、楚的君王,秦、楚的君王因为喜欢仁义而停止了三军的行动,这样,三军的官兵会由于乐于罢兵而喜欢仁义。做臣属的怀着仁义来侍奉自己的国君,做儿子的怀着仁义来侍奉自己的父亲,做弟弟的怀着仁义来侍奉自己的兄长,这样,君臣、父子、兄弟之间都去除了利,怀着仁义来相互对待,如此而不称王天下的还从未有过。何必说利呢?”

[延伸阅读]

孟子认为,作为君子来说,更要注意到动机的纯正性。在孟子看来,和平当然是很重要的,所以,他也非常支持宋牼维护和平的行为。但是,和平的前提是仁义,而不是利害关系。如果用利害关系去换得一时的和平,早晚也会失去和平,不仅失去和平,还会失去国家,失去天下。可见,人生中,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抱着一种求真的态度。我们之所以追求代表真实的人和事物,因为它代表着最崇高的美德——仁爱。以仁义为前提赢得和平,则会保持长久的稳定与发展,不仅不会失去和平,而且还会使天下人心归服,安定统一。

[原文]

孟子居邹,季任为任处守①,以币交,受之而不报。处于平陆,储子为相,以币交,受之而不报。他日,由邹之任,见季子;由平陆之齐,不见储子。屋庐子喜曰:“连得间矣②。”

问曰:“夫子之任见季子,之齐不见储子,为其为相与?”

曰:“非也。《书》曰:‘享多仪③,仪不及物曰不享④,惟不役志于享⑤。’为其不成享也。”

屋庐子悦。或问之,屋庐子曰:“季子不得之邹,储子得之平陆。”

同类推荐
  • 大学论·学习创新论

    大学论·学习创新论

    事实与价值认同是每个生命体思想理念与行为发生的前提,所不同的是思想理念产生是以事实理性为基准,而行为的发生却是以价值性为前提的。
  • 庄子的智慧

    庄子的智慧

    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与老子合称老庄。谈起道家,最难懂的当然是这个道字。道并不是我可以客观加以界定的对象,而是包含一切客观与主观之物的整体。整体是唯一的,我们身在其中,又怎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我们看待任何事物,只要走出自我中心的狭隘范围,那么随着观点的提升与扩大,眼界与心胸也将不同凡响。如果抵达道的境界,亦即可以从道的角度来观察万物,则将觉悟一切都很好。
  • 跟随南怀瑾品读百家诸子

    跟随南怀瑾品读百家诸子

    品读国学大师之言;解读古代圣人之道;领悟智慧人生真谛国学大师南怀瑾一生学问的精髓集合,让你在闲暇之际享受一份逍遥,在得意之时谦恭淡然,在失意之时镇定泰然。人生就好比是下棋,高手往往能看到十步、几十步,乃至更多,但普通人却只能看到两三步,有的甚至是走一步看一步。高手往往能够顾全大局、从全局中进行布阵、从细微处逐个击破。而普通人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寸土必争,最后辛苦半天却也是落得个惨败。那么,在人生这盘棋局中,如何能够步步为营、走向成功,这是很多人都在苦苦思索的问题。其实,这各种真理,中国古代圣人早已为我们找到了方法。
  • 我说参同契(上册)

    我说参同契(上册)

    《参同契》是早期道教重要典籍,全名《周易参同契》。书中借用乾、坤、坎、离、水、火等法象,以明炼丹修仙之术。为道教系统论述炼丹的最早著作,道教奉为“丹经王”,是千古丹经之鼻祖。本书是南怀瑾先生一九八三年在台湾讲解《参同契》的记录,分上、中、下三册。南怀瑾先生认为:《参同契》参合了三种原则相同的学问,且熔于一炉——老庄、道家的丹道,还有《易经》的学问,是一本非读不可的秘密典籍。《参同契》不止是丹经道书,它既是哲学又是科学,也是古典文学之作,其中包含了中华民族最高深之承天接地的文化。《参同契》素有“天书”之称。这部因深奥而埋藏已久的天书,因南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而重新散发光芒。
  • 无为胜有为:老子究竟说什么?

    无为胜有为:老子究竟说什么?

    老子思想作为道家思想的源头,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也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其外儒内道、刚柔相济的观念,制约着中国文人的心理张力结构,规导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自身的完善。老子的思想不仅是中国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已经成为一种国际性的重要思想。老子的思想在当前全球的消费主义化和数字化生存浪潮中具有重要的警世意义。在生态平衡、竞争世界、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追求物欲等思潮面前,老子无疑是一座警世之钟,他告诉人们要以智慧之言看生命之道、社会之道和宇宙之道。
热门推荐
  • 总裁大人你飘了

    总裁大人你飘了

    一朝重生,白沐只想乖乖攻略男主,可现在男主都这么反套路嘛?没办法了,只能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天才了。然而,某总裁却深感无力:“夫人太强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梦龙游记

    梦龙游记

    本册抒发了一种作者对社会的一种深撤感悟。告诫我们一些真真切切的道德伦理观念。怀揣重情重义之恩德。
  • 一本我的故事

    一本我的故事

    生活千千万万的精彩,而我也终将活出不一样的故事。从小到大,从南到北……我依旧是我,即使身边人来人往.
  • 风流特工:代号001

    风流特工:代号001

    风流特工放荡不羁,猎取情报施美男计,苏联教官妖艳强悍,美女校长气质清雅,温柔妹妹欲迎还拒,漂亮上司如饥似渴,日本女谍娇喘吁吁……他是抗战时期的特工王者,风流倜傥,放荡不羁;他是令日、伪、军统头疼胆寒的虎胆英雄,征服日本女间谍,搞定军统女上司。富豪小姐、高官夫人、特工美眉,无不为之倾倒……曾血战绥远,驰援淞沪,纵横沙场;后隐蔽敌方,杀鬼子,甘愿血溅五步;除汉奸,不惜以身试险;在敌营,巧妙周旋,从容应付,为中共获取了大量有价值的重要情报……是龙,终要翱翔于九天,携风云之势,一路高歌猛进,谱写一曲中华儿女殊死抗战的悲壮诗篇。
  • 孩子,且行且珍惜

    孩子,且行且珍惜

    何青青和刘莲都是来自农村的孩子,上大学以后,因同寝的关系,结识了标嘉姿和百里语,四人会展开怎么样的人生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厨妃你留下

    厨妃你留下

    她,嫡女甘愿做侍妾,却被他羞辱摒弃,自力更生靠手艺将一手烂牌重新清洗,毕竟,拴住男人的胃就能拴住男人的心。使出浑身解数……
  • 遗世天祭

    遗世天祭

    祭印、遗弃之地、魔神、天匙、远古凶兽以及神,真是个混沌的大陆啊,秩序又在哪里?原来我就是秩序啊!
  • 网游之神兵天劫

    网游之神兵天劫

    纵横游戏数十载,肖楠手握绝世神兵——诛仙,已然是站在天地间最顶尖的人物之一。但是由于女友的背叛,以至诛仙易主。九天神雷劫下,诛仙剑出,肖楠的一切尽毁于神剑与天雷之下。带着无边的悔恨和愤怒,肖楠重生而回!这个世界,这片苍穹,终究会因我的剑而战栗、颤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