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989300000009

第9章 公而忘私,踏上仕途就要一往无前(1)

曾国藩说过:一旦踏上仕途,就要不畏艰险,投全部身心于工作中,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

做官之人,一开始就要坚定信念,做官就要争做最好。既然踏上仕途,就要公而忘私,一往无前。

立志不高,无以致远

无长远志向,便无长远眼光,无长远眼光,便无耐力与忍性,无耐力与忍性,事不成矣。

没有远大的志向,就意味着没有长远的眼光,没有足够的决心与耐心,而这些是做成大事最主要的因素,所以,立志不远,是无法致远的。

一个人不管做什么事情,首先要做的就是立志。因为不立志,就等于是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明确的目标,就难以激发自身前进的动力;没有明确的目标,就容易迷失方向,所以,立志是至关重要的。但是,仅有立志还不行,要立远志。这就好比你站的高才能望的远,当你的志向不够长远时,你也就无法走的更远。

尤其是对于做官的朋友来说,你没有远大的志向,就不会有为官的热情,没有热情,也就缺少了魄力,那么,你就只有在原地上踏步了。所以,我们一定要立远志、立长志。

曾国藩在谆谆教导子弟辈时说:“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我欲仁,斯仁至矣。我欲为孔孟,则日夜孜孜,唯孔孟之是学,人谁得御我哉?若自己不立志,则虽日与尧舜汤同住,亦彼自彼,我自我矣,何与于我哉?”说的就是:一个人只要立了志,那么上做贤人,下做小事,没有什么达不到的,我想立志行仁道,仁义就会来,如果自己不立志,即使是每天与尧舜等圣人一同来来往往,那也是各走各的。

此外,他还说过一句话:“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

这短短的一句话,道理之精要,意义之深刻,含义之广泛,很值得我们做官的朋友去钻研。从中可以看出,曾国藩是从气度(气质)与事业,内与外多个角度来阐述志的内涵。他所谓的量,是民胞物与之量,是一个能装下百姓天地万物的无限量。而这正是做好官的首要法则。所以,我们不妨用他的另一段话来解释: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这说的正是:只有秉承将天地万物、天下百姓与“我”融为一体的志向,才能有内圣外王之伟业,才具备升迁进阶之基础。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曾国藩的志向,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志向,才使他成了日后的曾国藩。所以,我们应该学习他的立志笃远,做一个无愧于历史,无愧于父母,更无愧于百姓的官。

上面我们说的是曾国藩关于人在官场应该秉承的志向。接下来,我们就看看曾国藩有关读书学习的立志故事,因为,只有有志于学习,才能得到步入仕途的机会,不然,一切都是空谈。

曾国藩一生勤奋好学,以勤劳与恒心来激励自己及他人。谓“百种弊病皆从懒生,懒则事事松弛”。所以,他抓住一切读书的机会,死前一日犹手不释卷。

曾国藩在1842年冬,曾给自己订下了每天读书的十二条规矩,它们是:

一、主敬:整齐严肃,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不沾恋;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

五、读史:念二十三史,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

六、谨言:刻刻留心,第一要紧工夫;

七、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八、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

九、日知其所无: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

十、月无忘其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的多寡,养气之盛否;

十一、作字:饭后写字半时;

十二、夜不出门。

曾国藩的这十二条读书规矩,有讲为读书做准备的;有讲怎样读书的方法;也有怎样让自己集中精力读书的,这些都是值得人们借鉴的。

咸丰八年(1858年)曾国藩在军务繁忙之际,犹定申、酉、戌、亥四个时辰温旧书,读新书,补旧书,写笔记。同治元年(1862年),他任两江总督,白天忙于军政事务,夜里仍温读诗文。他自道光十九年(1839年)正月初一起写日记,至同治十一年(1872年)二月初二止从未间断,数十年如一日。可见,正是因为有如此恒远志向,才让他走上了真正的仕途,最终成就了一番伟业。

“有志者事竟成。”古有愚公移山、孙康映雪、王冕学画,今有张海迪的楷模、******“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西晋“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曾说:“人无志,非人也。”的确如此,但凡古今成功人士,哪一个不是有志气、有追求的。古语说的好:“石看纹理山看脉,人看志气树看材。”可见志向是人立身之本。秋末冬至,大雁南飞,跋山涉水,漂洋过海,南方就是它的目标所在。动物尚且如此,何况人呢?

人若无志向,就好比无航向之航船,无寄居之浮萍,虽也忙忙碌碌,但终是碌碌无为,终其一生。大诗人苏轼在《晁错论》中,曾说:“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

参加奥运会和残奥会的运动员们,他们哪个不是怀揣着报效祖国,实现自身价值的志向在台下勤学苦练台上挥洒汗水。有大志的人,在奋斗的道路中,全世界都会为他让路。向着目标前进,为了理想奋斗,才能采摘到胜利果实。但是若只有空志而无实干,只能是空有其谈而已,真正的志向是需要奋斗去填充、去浇灌的。志向和奋斗就是鱼与水的关系,离开了谁,人生都会平淡无奇。

当年玄奘以“宁肯西行而死,怎能东归而生”的坚忍不拔之精神,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到达天竺,取回佛经75部,达1335卷,弘扬了华夏之佛学。而李时珍以“心比铁石坚,至死不怕难”的壮志,历经27年的艰险,尝遍上万种类的草药,才得以写成《本草纲目》。还有拿破仑,或许我们大家都知道,在他的字典中没有“不可能”这三个字,他的成功是以必胜的信念和“没有不可能”的志向而获得的。

事实上,任何成就的取得,理想的实现,除了客观条件外,最主要的是靠自身的努力。人只要有志气、肯实干,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终究会成功。

所以,要想做一名好官,就要在现实与理想、当下与将来两方面立下长远志向,只有这样,才能在遥远而高深的仕途上踩出一片印迹。

无超人勇气,便无骄人业绩

勇气之于业绩,好比空气之于人。

成绩是需要创造的,而创造的过程中最需要勇气,无超人勇气,亦便无骄人业绩。从这一点出发,做官,也需要勇气。

勇气是一个人超越别人、超越自己的不二法则。一个没有勇气的人,是很难成就一番大事业的。古往今来,那些成大事者皆是勇气可嘉之人。勇气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倔强之气,然而,这里的倔强并非愚昧、固执己见,而是权衡利弊后的理智之勇、道德之勇。这一点,在曾国藩身上是体现得很清楚的。他曾说过:男儿欲自立,必须要有倔强之气。也就是说,那种属于你自己的勇气是不可少的。

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军攻破武昌,清廷告急,便下旨告知曾国藩,让他帮办团练对抗太平军,然而,此时的曾国藩因为母亲病故正在家中守制。大家都知道,儒家礼教有个规定,父母亲死了,不管职务高低,官员必须离职回籍守丧三年,如果朝廷特别需要这位官员在职,可以命他不必离职,以素服办公,或者在家守丧没有期满的时候,诏令复职。还规定,官员为了标榜“孝”心,在这件事上可以不听君命。而曾国藩所传承的正是这样的儒家传统,但是,他并没有依照儒家的传统来守孝期满,而是倔强的认为:国事大于家事,死者不能复生,而生民还要自立、自强,于是便当即上疏皇帝,表明自己要戴孝起兵平乱,当时,他的同乡好友郭嵩焘听说后赶来再三劝他:你有远大的志向不错,但是,儒家传统是必须要遵守的。曾国藩听了对他说:如果我不去迎战太平军,那么,儒家传统连带儒家文化都会毁在这些流氓身上的。于是,他紧接着写下了《讨粤匪檄》: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泉。凡读书识字者,又焉能袖手旁观,不思一为之所也?

如此,则使人不得不佩服曾国藩因大义而违反儒家固有传统的勇气。当时,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在家守孝以对儒礼,要么戴孝杀敌。但他毅然选择了后者。也正是因为这一次勇敢的选择,才使他开始了创立湘军的计划,所以,那些没有决断力的人,不妨向曾国藩学一学他的道德之勇。

晚清时期,地方官吏横征暴敛,所以,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日渐盛行。曾国藩虽说是儒家的忠实信徒,但他立志“自拔于流俗”,转移一代风气。可是,他的团练军仅仅是由山民组成的,根本不是什么国家的正规军,所以,面对社会顽疾根本不可能做到手到病除。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丧失勇气,更没有因为信奉儒家规范就纵容流氓,他在信中写道:“二、三十年来,应办不办之案,应杀不杀之人,充塞于郡县山谷之间……鄙意以为宜大加惩罚,择其残害于乡里者,重则处以斩,轻则立毙杖下。戮其尤凶横者,而其党始稍戢。诛其尤害民者,而良民始稍息。但求孱弱百姓略得安恬,即吾身得武健严酷之名,或有损于阴骘慈祥之说,亦不敢辞。”

可见,曾国藩为了做好自己的官职,尽到自己的责任,已不再拘泥于儒家的那一套德治学说,而是对一切丑恶痛下毒手。所以,才使得无数小人个个胆战心惊,乖乖束手。其实只要细细思索,就会发现:对于一个官员来说,敢于惩恶比乐于向善更为难得。

而曾国藩正是因为做到了这一点,才得以位极人臣。

曾国藩早年带兵打仗并不像他早年考试升官那么顺利。当他开始与太平军交锋时,吃了很多败仗。这让他很灰心,甚至还投湖自尽,幸亏被身边人救了上来。但却因此而惹来朝中不少人的耻笑,于是,他又想到了自己的使命和众人对他的期望,最终得以振作起来。于是,他让手下向朝廷写奏折,禀报在湖南率军与太平军作战的情况。手下如实记叙战事“屡战屡败”,曾国藩看到了,提笔就改成“屡败屡战”,然后对手下说道:“我们可以丢掉性命,但是不能失了勇气!”就这样一句话,鼓舞了士气,最终使战局转败为胜。所以,我们从曾国藩的事迹中可以感悟到,真正的英雄,最不可或缺的就是勇气,勇气让一个人临敌不惧,受创不馁,只有如此,才能稳步前进,愈行愈远。

咸丰三年(1853年),湖广总督吴文镕被太平军围困在湖北省城,既不能攻出去,又不能安下心来练兵,于是只好每天开会鼓舞士兵坚持,说坚持就是胜利,但士兵看得很清楚,照这样下去只会饿死,与其如此,还不如拼死一战。但是,吴将军不同意,因为不舍得他们白白送死,或许救援几天就能过来。就在这时,怕饿死的崇纶扛不住了,向朝廷写了一封信说吴将军因为贪生怕死而等着被攻城,望朝廷速速将其处死。朝廷信以为真,当日将他处死。然而,太平军得知吴将军死的消息后,卸去了担忧,一举将城打了个稀巴烂,士兵死伤无数,可怜之极,而怕饿死的那个人独独活了下来,还被朝廷封为英雄。曾国藩看在眼里,实在做不到事不关己,于是开始到处搜罗资料,最终证明了“英雄”的罪行。从此,他在朝中的威望数一数二,引领了正义的风气。

可见,没有超人的勇气,就无法取得超人的成绩。没有超人的勇气,就无法在官场上驰骋。时至今日,曾国藩的诸般勇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积极精神的体现,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的。

站出来方能彰显才华

人活一世,皆求出人头地。携才出列,是成功之必须。

俗话说得好:酒香还怕巷子深!一个人即使再有才华,也要懂得表现自己,并且抓住表现自己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被人发现,施展抱负。

同类推荐
  • 虚幻与批判——马克思恩格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理论研究

    虚幻与批判——马克思恩格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理论研究

    本书在评价当前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理论研究中的两种倾向,即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政治理论或把他们的政治理论等同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批判理论对他们理论体系形成的作用和影响,以及这一理论在其整个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本书从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理论的基本内容,即分析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阶级理论和国家理论出发,把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论。
  • 人生是苦,苦就是福

    人生是苦,苦就是福

    看不开是苦,想开了是福。有欢喜心才合乎佛法,才合乎做人的意义。一个人在世间一年一年地过去,如果活得不欢喜那有什么意思?“欢喜”是佛法,欢喜是财富,有欢喜才能安住身心。如果做到欢喜?不管见到任何人都很欢喜,不管做什么事都很欢喜,不管在哪个地方都很欢喜,不管读什么书都很欢喜……能有越多欢喜,表示心中越有佛法,越有成就。保持欢喜的方法是:凡事皆生欢喜心。在本书中,星云大师具体而微地刻划出人间万象与众生实相,深入浅出的探讨世间的问题与人生的哲理,从家庭、工作、艺术、人际、生死等各个层面,分享了自在生活方面的智慧。
  • 尚书(中华国学经典)

    尚书(中华国学经典)

    《尚书》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宝库。《尚书》每篇并非成于一时,其中文句有着语法、词汇、方言的差异,又是现代语言学家们研究上古汉语演变的重要资料。如此等等,都说明《尚书》是具有着巨大历史文化价值的古代文献。
  • 毓老师说管子

    毓老师说管子

    本书是根据毓老师2000年在台北奉元书院讲授整理而成。《管子》虽非管子所著,但可体现管仲的主要思想。孔子特别赞赏管子,以管子为儒家,《论语》中有言:“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管子之德不同于匹夫匹妇的小诚小信,包含治国安邦的大智慧,对中国政治思想和实践有重要影响。毓老师认为《管子》,道约言要,晓合经义。毓老师讲《管子》,非讲管子学,而是要我们学习管子,着重在于学会怎么做事。
  • 庄子大全集

    庄子大全集

    在这个越来越纷杂的世界,我们于喧嚣和浮躁中寻求平和,也愈发不明白,为什么要想真正地笑一次是那么难?科技越来越先进,但烦恼越来越多;我们努力地生活,生活却越过越不快乐。寻觅那把打开快乐之门的钥匙,却原来早在两千多前,庄子便已通透人生的烦恼,留下解惑的“圣经”——《庄子》(《南华经》)。细读《庄子》,它告诉我们:人可以用另一种方式逍遥天地,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生命。
热门推荐
  • 热血虎贲

    热血虎贲

    “武王伐纣时,有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虎贲”,从此成为历代军队的最高荣誉。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流放之至暗纪元

    流放之至暗纪元

    在持续了三个月的自转衰减后,地球陷入了自转停滞。摩天高楼因失去自转后的惯性而陆续倒塌,海洋湖泊,也因离心力而持续得肆涌两极,沿途摧毁了所有文明聚集地与80%的生物。那是20年前的今天。人类,称地球停转这一天为——至暗纪元。曾贝,停转日出生的婴儿,带着身上潜藏着不可知的秘密游走在废土与绝地之间谱写着不平凡的历史。。
  • 那年时光与你同在

    那年时光与你同在

    自带霉运女孩时冉冉转入市重点中学与学霸男神许光源坐同桌,女孩时冉冉因长相丑陋在班级里面默默无闻,但她天生活泼开朗的性格给了他人生当中的第一束光.
  • 九命妖帝

    九命妖帝

    卫轩变成了一只黑猫?还是最普通的那种?卫轩究竟该何去何从?喵喵叫的成为别人的宠物?还是在这个绚烂的世界留下自己的猫爪印?这是个问题!
  • 傲世神偷废材三小姐

    傲世神偷废材三小姐

    她来自21世纪的鬼手神偷,一朝穿越到了废材,白痴身上。爹不疼,娘失踪。要这四大家族之一的徐家里真正对原主人好的恐怕就只有原主人的爷爷了。可尽管如此,那又能怎样?原主人不照样被欺凌致死吗?既来之则安之,这具身体竟然被她掌控了,那么她就一定会帮原主人报仇的。呵呵,废材是么?白痴是么?丑女是么?很好,难道不知道有一句话叫莫欺少年穷吗?一下子她从废材变成了全能了,普天之下这全能还没出现过呢。最高也只有三修罢了...还有谁来告诉她怎么就被邪王拐走了还宠她如命,为什么每次误打误撞签下了神兽?不是傲娇,就是呆萌。混血又是怎么回事?别人交的朋友个个都正常而她的朋友却全是逗比?好吧这是命。
  • 夜的拥抱

    夜的拥抱

    童年的灾祸,让林星儿永远失去了光明。从那一刻起,她的人生仿佛停滞,前路,是黑暗的,迷雾重重。周围人的冷眼相待,让星儿性情大变……孤僻,冷漠,易怒……直到那一刻,他,出现了。机缘巧合之下,彼此相遇,仿佛是一束光,照进了星儿的生命,将她拖出了谷底。在梦幻般的童年与青春中,殊不知,爱情的种子,已在心底发芽……这,是一场救赎。而这,又是谁对谁的救赎呢?
  • 一起长大一起经历

    一起长大一起经历

    本文讲述江佳沅作为一个重点中学AA班的学渣,主动用自己的方式使男生爱上自己,并在期间与班级四小花共同成长、经历的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不死不灭

    我不死不灭

    很多人想弄死我,直到他们坟头草老高了,我还没死!逍遥都市之中,我自不死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