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057500000020

第20章 书画(1)

《平复帖》作者之谜

《平复帖》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书柬手迹,如此有名的一幅作品,究竟是出自何人之手?从古人对《平复帖》的题词看,曾被认定是陆机的手迹。可是另有一种观点认为,《平复帖》是托名之作,不过是借用了陆机的名字。更有人认为帖的内容和陆机所处的时代不符合,而且在流传过程中有一段时间不知所踪,所以不宜过早下定论。

陆机(261-303)是西晋大文学家、书法家,字士衡,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他出身于名门,祖父是吴的丞相,父亲是吴的大司马,“世皆奕奕,为当代显人”。曾经做官到平原内史,人们为了尊重他,故称“陆平原”。他才华横溢,于当时以文学闻名。同时代人张华有“人之为文恨才少,而机患其多,至有见文而自欲弃其所学”的感叹。他擅长书法,尤其是章草。但同他的文学成就相比,书法成就略为逊色。《平复帖》传为陆机所书,是他听说好友患病,慰问病情,遥祝病体康复的一封信札,整幅帖长不足一尺,纸本,无款,共九行八十四字,字形朴质,介乎章草、今草之间,是我国古代法书墨迹出自名家之手最早的字帖,比王羲之的手迹还早了六七十年,于宫廷民间流传了一千七百多个春秋,历代奉为至宝。卷前有宋徽宗亲书标题“晋陆机平复帖”,并钤有双龙圆玺,前后钤“宣和”、“政和”印玺及多位鉴藏家藏印。信札卷后有董其昌、溥伟、傅增湘的跋文,上面有自唐、宋、明、清不同朝代流传有序的鉴藏印几十方,朱印累累,满卷生辉,被天下视为“墨皇”。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馆。书法家启功是第一个将它全文释读出来的人。《平复帖》一直以来都认为是陆机所写,但近年来有的学者对此帖提出质疑,认为是陆机同时代的其他人所作,只不过是借了他的名。于是产生了《平复帖》作者之谜。

《平复帖》最早由北宋宫廷收藏,元以来流传足迹不可考,清初归梁蕉林侍郎家、安仪周递藏,后进入内府,归乾隆皇帝的母亲圣宪皇后所有。后来乾隆皇帝又把它赐给成亲王永同治、道光年间转入恭亲王府,民国时转到了恭亲王后代溥儒手里。溥儒,字心,恭王府的袭爵将军,近代着名书画家、收藏家,与张大千齐名,近人有“南张北溥”的称法。溥儒虽说是皇子皇孙,但家道已经中落,可是身上八旗子弟的习气仍然不改,坐吃山空,手头也逐步开始拮据起来。日军占领北京后,千方百计想掠去中华文明的传宝。在时局动乱的情况下,溥儒感到祖传的宝贝留在家中不安全,加之又急需用钱,就想把宝贝变卖。当时有一姓叶的上海古董商,看中了溥儒手中的《照夜白图》(“照夜白”是唐玄宗所宠爱的御马,为唐代韩所画,是我国的传世之宝),从他那购得后又将其转卖给外国人。“照夜白”从此流落海外。

当时的收藏家张伯驹得知《照夜白图》流入洋人之手后痛心疾首,便呼吁国民政府出资收购流入民间的文物,但遭到政府的拒绝。他担心《平复帖》也将流失,心神不安。溥儒素与琉璃厂悦古斋古玩商韩博文交好,张伯驹听说后,便通过韩博文向溥儒转达,要求把《平复帖》转让给他。溥儒要价20万大洋,张伯驹无力出资,却并未善罢甘休。第二年他又通过张大千向溥儒传递心声,溥儒仍坚持非原价不让。直到抗日战争爆发那年的春节,溥儒的母亲突然病故,急需钱用,作为孝子的溥儒只好卖《平复帖》来换钱以安葬母亲,降价到4万元。虽然溥儒的要价比较低,但是张伯驹为收购流入社会的古代书画,已是囊中羞涩,只好四处筹钱。张夫人潘素为让丈夫藏宝于室,变卖了自己的首饰,勉强凑够了4万元,终于如愿以偿!张家驹得到《平复帖》后,曾遭到日本人雇佣的白姓中国古董商登门索购,遭到拒绝。后来张家驹又被汉奸汪精卫手下师长丁雪山绑架,面对“撕票”的威胁,他也没有把帖拿出来。1956年张家驹将《平复帖》与其他几件珍贵文物一起无偿捐献给了国家。

《平复帖》虽然被大家公认为晋陆机的手迹,但也存在不少有疑点的地方:《平复帖》本来无款,不知是何人所作,到宋时宋徽宗才开始题为陆机所作。陆机没有其他的真迹传世,在没有比较互证的前提下,我们怎么可以断定是晋陆机所作?还有的人把帖的内容和陆机所处的时代历史背景进行了比较,发现两者存在出入的地方。如果真是陆机所书,帖的内容应该和他所处时代的历史背景相吻合,为什么会出现不相符?对于这样的情况,应该如何作合理的解释?最大的疑点是此帖流经乾隆皇帝手里时,他既没在此帖上题跋也没有内府诸玺,《三希堂法帖》中也没有录入。乾隆皇帝喜欢在一些名画和名帖上题跋是众所周知的。特别是他叫臣下选择内府收藏的一部分历代名家书法作品编成的《三希堂法帖》里面竟然没有《平复帖》,实在令人费解。《平复帖》如果是陆机所作,年代比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还要早,并且名气上也不逊色,为什么《三希堂法帖》里却看不到,是出于什么原因?《平复帖》从元到清前这一段时间里流传足迹不明,乾隆皇帝拿到手时是否发现了什么问题?基于上面这些疑问,有的学者认为《平复帖》不是陆机所作,而是出于同时代他人之手。但这些都是猜测,没有足够的证据,《平复帖》到底是陆机所作,还是他人笔墨,这仍是一个难解的谜。

《兰亭集序》下落之谜

王羲之是我国着名的书法家,有“书圣”之誉,他的字自然是千金难求。《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书法的代表作之一。唐太宗对王羲之作品的喜爱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会不会把《兰亭集序》带进昭陵?如果是这样的话,后来有人盗掘昭陵时,是否把它偷走或者毁坏?也有人说,《兰亭集序》没有被唐太宗带走,而是被武则天得到了,且就枕在乾陵中武则天的脑袋下边,或许会有重见天日的时候。

东晋永和九年(353)三月初三,正值“禊节”这天,王羲之邀集谢安、孙绰、郗昙、支遁等41位士族名流到兰亭过禊节,饮酒赋诗。那天共得佳作三十余篇,合编为一集,王羲之用鼠须笔、蚕茧纸为该集书写了序,即有名的《兰亭集序》。当时此文并无题目,故后世标题亦不一致,有称作《兰亭序》者,亦有叫作《临河集》、《兰亭宴集》、《禊序》或《禊帖》者等等。全帖共28行,324字。这帖是王羲之信手写来,字体潇洒流畅,气象万千,其中二十多个“之”,千变万化,无一雷同,成为中国行书的绝代佳作,后人把它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相传王羲之后来又写了几遍,但都不及这一遍好。他曾感叹说:“此神助耳,何吾能力致。”因此他自己也十分珍惜,把它作为传家之宝。唐太宗后来得到了《兰亭集序》。在他死后,《兰亭集序》被当作陪葬品埋进了昭陵。但乾陵周围的老百姓却有另外一种说法:《兰亭集序》不在昭陵,而是被武则天设法弄到手,如今就枕在武则天的头下边。这样就产生了《兰亭集序》下落之谜。

《兰亭集序》是王家的传家之宝,唐太宗是怎么得到的呢?东晋以后,《兰亭集序》为王羲之七世孙僧智永所有,智永临终前又交付给他的弟子辩才收藏。唐太宗在购求王羲之的遗作时,知道了《兰亭集序》的下落,但辩才矢口否认《兰亭集序》在他手中,只是说师父在世时他见过此物,师父去世后不知失落在什么地方。为此唐太宗征求左仆射房玄龄的意见,房玄龄建议说:监察御史萧翼是梁元帝的曾孙,智慧超人,可遣他出使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智取《兰亭集序》。唐太宗召见萧翼,面授了使命。萧翼领受任务后带了几件王羲之的真迹,以书生身份前往越州。

萧翼于一天傍晚到了辩才所在寺院,见了辩才后自称是北方人,并说明到此的目的是为了销售蚕种。两人首先共谈文史,甚为投机。接着萧翼常来寺内与辩才共同下棋、赋诗、弹琴,友谊日益深厚。萧翼为了让辩才拿出《兰亭集序》,故意把话题转到书法上,说他保全有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楷书,并于第二天带给辩才看。辩才看后也不甘示弱,声称手中有王羲之的佳作《兰亭集序》。萧翼故意使了个激将法:说数经乱离后真的《兰亭集序》早不知去向了,辩才手中的必是仿制的伪品。辩才为了证明自己不是信口开河,遂从屋梁上取出珍藏的《兰亭集序》,要萧翼观看。萧翼面对真迹,故意吹毛求疵地说是仿制品。两人各持己见,不能达成共识。自此以后辩才放松了戒心,不再把《兰亭集序》藏于梁上,而是把它和萧翼带来的二王真迹都放在几案上,每天临学数遍。

由于萧翼常常出入该寺,寺中的其他僧人也都不把萧翼视为外人,不加任何猜疑。有一天,辩才外出,萧翼单独前往辩才住处,对一个小和尚说他是来取回遗在这里的物件。小和尚遂为他开门,萧翼顺手拿起几案上的《兰亭集序》和自己从长安带来的二王真迹,扬长而去。萧翼来到永安驿,说明自己的身份和使命。当地都督齐善行派人找来辩才,萧翼向辩才表明了自己的身份,说是奉皇帝的命令来取《兰亭集序》,现在任务已完成,准备告别回京复命。辩才如雷击顶,昏倒在地,许久才苏醒过来,但也无可奈何。唐太宗得到了《兰亭集序》,喜悦异常,对萧翼加官晋级,给予丰厚的奖励。他将其视为神品,令当时的书法名家赵模、冯承素等人临摹数本,分赐给他的亲贵近臣。唐太宗生前对《兰亭集序》爱不释手,曾多次题跋,并且经常放在坐侧,朝夕览观。临终时唐太宗对太子(即后来的高宗)说:“我死后,你只要把《兰亭集序》随葬,就是尽孝了。”于是唐高宗依照遗嘱,将《兰亭集序》用玉匣贮藏梓宫,葬入昭陵。

如果《兰亭集序》确是在昭陵抑或是枕在武则天的脑袋下边,还有重现于世的那一天。这两处陵墓现今还没有挖掘,只要把它们挖掘开来,谜底就可以揭晓。可是昭陵曾经遭受过温韬的盗挖,并传说《兰亭集序》重新流入了民间。欧阳修在他的《新五代史》卷四十《温韬传》中曾记载唐末温韬盗掘昭陵的事情:温韬于陵墓中发现“钟、王墨迹,纸墨如新”,于是“韬悉取之,随传人间。”关于温韬盗发昭陵,《兰亭集序》重新流入民间一事,阙名的《江南余载》和宋人周密《志密堂杂钞》亦有相似的记载。温韬盗发昭陵,《兰亭集序》是否幸免于难?或是被温韬盗发,流入人间。如真的流入人间,茫茫人世,又到底为何人所据有?这就进一步加深了《兰亭集序》下落之谜。也许真如乾陵周围的老百姓所说,《兰亭集序》为武则天所得,那么武则天怎样处理?是否真的带进自己的坟墓抑或传给后世?或者把它彻底的毁掉?史书对此都没有记载。既然史书没有记载,为什么乾陵周围的老百姓却说为武则天所得,他们的凭证又是什么?也许武则天得《兰亭集序》这件事仅仅是民间的传说,不足以信。可是《兰亭集序》真迹下落何处?这真的成了不解之谜。

三希法帖御藏之谜

乾隆皇帝是清朝受汉文化影响比较深的一位帝王,在书法和诗词方面有一定的造诣,尤其喜爱收藏名家书法,“三希”墨宝就是他藏品中最珍贵的一部分。可是“三希”墨宝是别人为了奉承他而主动献给他的,还是他通过巧取豪夺手段得来的?谁也说不清楚。

东晋“三王”——王羲之、王献之、王是我国着名的书法家,他们的作品《快雪时晴帖》、《中秋帖》、《伯远帖》则是名扬中外的稀世之宝。乾隆皇帝对“二王”的书法十分推崇,特地把得到的王羲之《快雪时请帖》、王献之《中秋帖》及王《伯远帖》收藏在故宫的养心殿内,“易其名曰三希堂以藏之”。“三希”指的就是这三件稀世的珍宝。乾隆皇帝是如何得到这三幅帖的呢?于是产生了乾隆皇帝得三希墨宝之谜。

《快雪时晴帖》是“书圣”王羲之所书的一封书札,纵23厘米,横14.8厘米,行书四行,28字,它的内容是作者写他在大雪初晴时的愉快心情及对亲人的问候。此帖以“羲之顿首”四字行草开头,以“山阴张候”行楷结尾。此帖笔法雍容古雅,圆浑妍媚,其中或行或楷,或流而止,或止而流,无一笔掉以轻心,无一字不表现出意致的流利秀美。乾隆皇帝对它推崇备至,称它是“天下无双,古今鲜对”。元代着名书画家赵孟曾称此帖为“天下第一法书”。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中秋帖》是王羲之第七子王献之的代表作,长28厘米,宽12厘米,草书尺牍。因原帖在“中秋”前有“十二月割至否”六个字,又被叫做《十二月帖》,后来这六个字被割失。该帖前后都有缺文,原来是5行32字,后来被割去2行10字,现有3行22字。原帖前有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题签“大令《十二月帖》”六个字。帖中的字几乎笔笔相连,即使字不相连但体势相连,气脉贯通,被叫做“一笔书”。宋内府《宣和书谱》、明张丑《清河书画舫》、《清河见闻表》、《清河秘箧表》、汪玉《珊瑚网书跋》,清顾复《平生壮观》、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吴升《大观录》、内府《石渠宝笈·初篇》等书都有着录。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伯远帖》是王羲之的族侄王的作品,墨迹纸本,行书。5行共47字,纵25.1厘米,横17.2厘米。原文为“顿首顿首,伯远胜业情期群从之宝。自以羸患,志在优游。始获此出意不克申。分别如昨永为畴古。远隔岭峤,不相瞻临。”此帖是王致亲友的一封书函,可能以短颖硬毫为之,故笔画瘦劲,转折也锋芒较露,多有侧锋笔意,结体开朗中寓严谨,以侧取势,俊逸而流畅。因不是勾摹复制,所以气息舒展自然,我们可以想象出当初作者临池挥毫时的自由松弛之状。北宋宣和内府曾收藏,明、清两代由董其昌、吴新宇、安岐等递藏,后入清内府。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在“三希”中,王羲之、王献之两人真迹已不复存世,《快雪时晴帖》经考证是唐朝摹本,《中秋帖》则可能为宋代米芾临本。这两帖是如何遗失以及何人手里遗失的,现在都找不到具体的记载,皆成为一个谜。惟独《伯远帖》是货真价实的晋朝真迹,是“三希”中惟一真正的“晋韵”,可以说是在丰富的书法艺术历史遗产中的头等宝贝了。

明朝灭亡后,许多宫殿旧藏流落到民间。清代康熙之后,便多次下诏搜讨。据清朝档案起居注记载:“康熙十八年,国子监祭酒冯源济以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墨迹二十四字,装成册页进献。”冯济源是什么人?为什么会有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原来冯济源是收藏家冯铨的儿子,冯铨家境富有,并且在明末天启时依附奸臣魏。明被灭亡后,他投靠了清朝,照样得到重用,位居高职。雄厚的财力加上官高位显,为他能聚敛到价值极高的书画名迹提供了方便,在他聚敛的书画中就有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但到他儿子冯济源时冯氏家族已经衰落,冯济源献出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是出于朝廷的压力还是想苟延仕途?或者还有另外的意图,现今只能是个谜了。

同类推荐
  • 乱世里的枭雄们之隋唐风云

    乱世里的枭雄们之隋唐风云

    隐忍、谋略、奇计、诡诈、忠诚,背叛、反戈、坚持、杀机、理想、欲望。。。论英雄,谁是真英雄!正史解读隋末唐初群雄争霸往事,再现隐忍的李渊,干练的李世民,机智的李密,狡诈的王世充,侠义的窦建德。
  • 唐朝慈善家

    唐朝慈善家

    又穿越了,又穿越了!唐安来到了贞观年间,是的,贞观年间!李靖三千破突厥继而大破吐谷浑侯君集再克高昌铁勒九姓率众降玄策一人破一国坚昆契丹奚内附是的,这是个赫赫武功的年代,雄哉汉儿阔步大江东西南北。横扫漠北,凿空西域,甚至中亚的沙漠地带也受其支配。身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莒国公唐俭的儿子唐善识,他该何去何从,是和众纨绔继续碌碌无为终日,还是好男儿投军再为大唐拓疆土,还是惊才绝艳大才子……欲知后事如何?请看《唐朝慈善家》。
  • 镜钰的旅行与健忘

    镜钰的旅行与健忘

    镜钰,一名患有失忆症的青年,看似衣衫褴褛却身怀一本能够帮助他化险为夷的华丽宝书。无尽的旅行看似毫无目的,但他的失忆却与王国的命运仅仅相连。在一次偶然的旅行中,他邂逅了一群形色各异的同伴,而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人物却成了扭转镜钰命运的关键因素。
  • 折戟沉沙

    折戟沉沙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物离乡贵,人离乡贱,更何况是穿越?别人穿越都是虎躯一震,王霸之气一测漏,美女江山尽入囊中,再不济也有漫天神仙指点,最差也送神器什么的。主角王焕,穿越之后没有虎躯,也没有王霸之气,而是穿越到汉末,变成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婴儿,重走人生路。作为一个艺术生,穿越重生在汉末,白手起家造豪车,招兵买马征战天下。
  • 赘婿大唐行

    赘婿大唐行

    伫立在巍峨的大雁塔上,望古都长安,坐鼎关中。八水环绕,凝成辉煌之都;城墙屹立,诉说千年沧桑。扬的流星,划破长空;穿越时空的隧道,梦回大唐……本书又名《我的大唐无遗憾》
热门推荐
  • 在东瀛修仙的日子

    在东瀛修仙的日子

    修仙者李云泽受困于地球稀薄的天地元气,苦修多年仍然不得寸进。他孤注一掷,他强行破关,他打出了GG。本以为自己会身死魂灭的李云泽意外穿越到了平行世界的东瀛,变成了一个叫做结城明光的小婴儿……其实就是一个高中生日常打怪装逼的故事。 PS:本书的设定是灵气浓度不断增加,修炼者和妖魔鬼怪越来越多,不是末法时代。另外,本书的世界是以现实世界为蓝本构建的平行世界,许多地方与现实有较大差异。所以会有很多与现实不符的地方。
  • 倾邪无比

    倾邪无比

    墨倾邪,21世纪华夏国墨家的家主,年仅20岁的她,可算是文武双全。可是就是因为她的这个位置,让她得到了一番机遇……
  • 校园废柴格斗王

    校园废柴格斗王

    昨日校园废柴,今天格斗高手,看我快意恩仇,看我花丛遨游!
  • 唐斩

    唐斩

    男儿生来就爱刀/男儿生来好不平/腰挎三尺杀人刀/斩尽天下不平事/世间憎恶无计数/人生百年弹指间/痛快一日、胜过憋屈过百年/一刀斩的神鬼嚎/一刀斩的厌气消/一刀斩的正气升/一刀斩的眼宇清/斩/斩/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穿越重生之面具

    穿越重生之面具

    她,是古代大家闺秀,家族灭门而走投无路最终走进了后宫,被皇后所杀;她,穿越重生,变成21世纪娱乐圈一颗闪耀新星。看古代纯情女子如何一步步堕落到戴上面具,最终走向了娱乐圈的帝王之位吧!
  • 太平洋死书

    太平洋死书

    坚立国在太平洋海底深处发现一组神秘代码,通过破译发现是创造人类的更高等生命体遗留下来补全人类基因。按照文书上说一段人类补全计划开始那么对于普通人将是灭绝性开端……
  • 单亲妈妈向前冲

    单亲妈妈向前冲

    她们是父母眼中忤逆的儿女,她们是儿女眼中孤独的父母她们不是爱与婚姻的成功者,但她们用柔弱的肩膀背了双重的责任。她们不是剩女,因为她们有一个沉甸甸的称谓母亲。所以她说:男人是奢侈品,孩子是必需品!
  • 秦宇奇异录

    秦宇奇异录

    世上一切东西都不会凭空出现,也不会凭空消失。另一面的世界,有很多未知,本文纯属虚构,写的不是很好请大家海涵
  • 总裁有令,妈咪不准带娃跑

    总裁有令,妈咪不准带娃跑

    年少无知的楚乔错把谎言当真情,怀胎十月,却只是背叛一场。六年后,一个叫尚方彦的陌生男人出现在楚乔的面前,他说,只要她做他一年合格的妻子,他就让她的儿子回到她的身边。为了夺回儿子,楚乔毅然和这个才见过一次面的男人签下了婚姻契约。第二天,一个缩小版的尚方彦出现在楚乔的面前。楚乔指着孩子问尚方彦,“他是谁?”尚方彦挑了挑眉梢答,“我儿子,尚方叙。”一年后。楚乔一手拉着行礼一手牵着儿子,“儿子,咱们走。”尚方彦可怜巴巴地望着楚乔,“老婆,咱别闹了。”楚乔斜睨着尚方彦嗤了一声,指着桌上的婚姻契约书道,“先生,契约昨天已经到期了,所以,别乱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