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057500000015

第15章 碑刻(2)

《天发神谶碑》的笔法不但受人推崇,更成为后世书法家学习的楷模。居于扬州八怪之首的金农那一笔着名的“漆书”正是他融合了《天发神谶碑》的笔法所创造出来的。正所谓以质拙朴厚为体、楷书中杂有隶意。这一点正好和《天发神谶碑》的非篆非隶相得益彰。而至近现代以来,篆刻家往往采用鸡爪篆的书写形式入印,很有特点。

《天发神谶碑》的卓越艺术成就影响着一代代的书法家,为爱好者所摹写。但当谈到此碑的最终的归宿问题的时候,却出现了一个难解之谜。关于《天发神谶碑》的下落存在着截然相反的两种说法。

最流行的是被毁说。《天发神谶碑》最早在南京天禧寺。宋元六年(1091)胡宗师将碑移至转运司后圃筹思亭,不知何时又移江宁学尊经阁,嘉庆十年(1805)三月校官毛藻在印刷《玉海》时候,不慎失火,此石尽毁。但在1986年的《南方周末》却又出现了一个截然相反地说法:《天发神谶碑》还存于世上。嘉庆十年(1805),尊经阁遭受火焚,此碑确是也被烧,但后人在清理瓦砾时,将其挖出,重新安置在夫子庙大成殿附近;文化大革命时期,此碑被有关部门收藏保护,但三段只剩下两段了;1982年剩下的两段被移入南京长江路290号江苏省人民政府西花园内的“夕佳楼”,嵌于碑廊西壁左右两侧。

如果说第二种说法是事实的话,那东吴奇碑《天发神谶碑》当还在人世且得到了妥善的保管。但奇怪的是此说虽已产生近20年,但第一种“被毁说”仍流行于世,且不绝于书,看来要探究《天发神谶碑》的真正归宿,还要亲自去看一看原碑是否还在,嵌于夕佳楼是否真的是原来的《天发神谶碑》。

瘗鹤铭的作者之谜

王羲之喜欢鹅早已为人熟知,正因为他爱鹅,所以留下了一连串的故事和遗迹。但很多人不知道,王羲之还喜欢高贵雅致的丹顶鹤,同样也留下了不少故事。焦山瘗鹤铭摩崖便是一个和王羲之有关的故事。虽然摩崖的来历同王羲之有关系,但说到摩崖的作者,“书圣”这次就不能专美了,因为有另一个名人来和他竞争;他便是有“山中宰相”之称的着名道家陶弘景。

焦山是镇江着名的一个景点,相传东汉的着名隐士焦光曾经隐居在此山中,故而有这个名字。焦山矗立在滔滔长江之上,不仅风光秀丽,松柏银杏,争奇斗艳,更兼有寺院楼台,各式楼阁点缀其中,为秀美的焦山平添了浓郁的人文气息。在这竹林掩映,幽静深远的焦山中有一座定慧寺,定慧寺中有一幅着名的对联:“龛收江海气,碑出玉龙渊。”对联是由清朝着名的书法家伊秉绶所书写,笔风不凡,而对联的内容也正好点明了焦山的两大景点,“龛”指的是佛龛,这里就是指定慧寺,而其中的“碑”则写的是焦山另一样国宝,着名的瘗鹤铭摩崖,并且顺便说了一下瘗鹤铭摩崖被两个从滚滚长江中打捞出来的典故。瘗鹤铭摩崖是南北朝时期一块着名的摩崖刻石,关于这块摩崖刻石的作者,至今仍然众说纷纭,没有一个定论。

讲到瘗鹤铭摩崖,我们自然要讲一讲一个典雅而又非常吸引人的传说。

东晋着名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字写得千古一绝,他的爱好也非常的奇特。世人都知道王羲之喜欢鹅,为了买老道士的鹅,还免费帮道士抄了一遍《道德经》。可是人们恐怕不知道,王羲之除了喜欢鹅之外,还喜欢另一样动物,那便是丹顶鹤。如果联系王羲之的字来看,我们就不难理解王羲之为什么喜欢丹顶鹤与鹅了。鹅走起路来摇摇摆摆,有一股雍容的气质,表现了王羲之字体大气。而丹顶鹤与松竹齐名,表现了一种高贵和雅趣,反映在王羲之的字上就是一股典雅的气质。书圣的字外表大气,内里飘逸、雅致。字如其人,所以王羲之特别喜欢鹅与丹顶鹤。

相传有一次王羲之到焦山来游玩,看上了一对丹顶鹤非常可爱,于是就买了下来,喜欢备至。但是由于丹顶鹤不便带回,所以回去之前王羲之特别委托他人代养。到了第二年王羲之想念这对丹顶鹤,于是又一次来到焦山,准备把这一对丹顶鹤一起带回家养。但是可惜的是当他来到焦山的时候,一对丹顶鹤已经病死了。深爱丹顶鹤的王羲之听到这个消息后痛惜不已,难过万分,来到埋葬丹顶鹤的地方独自神伤,并且挥毫为丹顶鹤作了一篇悼文,表达了自己的追思。《瘗鹤铭》就是埋葬丹顶鹤的一篇铭文。后来就有人把王羲之的这篇悼文雕刻在焦山西麓的岩壁上。

瘗鹤铭摩崖雕成之后,马上吸引了历代的无数文人雅士来此观读奇文,赏析书法。据说宋朝的大书法家米芾大热天还特地来焦山,顶着毒辣辣的太阳观赏《瘗鹤铭》。着名的文学家陆游也同米芾一样,被瘗鹤铭摩崖所倾倒,只不过他来观赏的时候是严寒飘雪的大冬天。陆游同一群好友“踏雪观瘗鹤铭……慨然尽醉。”宋代诗人吴璩在《春日焦山观瘗鹤》的诗中写道:“游僧谁渡降龙钵,过客尽摸瘗鹤铭。”可见历代文人对瘗鹤铭的喜爱程度。

瘗鹤铭受到人们的如此喜爱,但是正如定慧寺的对联中所提到的“碑出玉龙渊”。这块摩崖刻石曾经两次坠入江底。第一次是在北宋末年南宋初年的时候,由于打雷闪电击中了刻石,导致瘗鹤铭摩崖碎成五块沉入江中,后来据传被打捞了上来。之后又坠入了长江,直到康熙五十二年才又被打捞上来,打捞上来的是五块原石,残存有77个字。为了防止瘗鹤铭再次坠落,人们便把瘗鹤铭摩崖搬到了山上的定慧寺中,专门妥善保管了起来。

瘗鹤铭摩崖的命运坎坷。回到正题,瘗鹤铭的作者是谁,也正因为瘗鹤铭摩崖的坎坷而成了一个不解之谜。

如果从瘗鹤铭摩崖的典故出发,王羲之当仁不让的就是瘗鹤铭的作者。铭文的书法确实与王羲之的书法有一脉相承的特点,结体自然,文字排布浑然天成、气势飘逸,与自然相合成趣。同王羲之着名的《兰亭序》有异曲同工之妙。宋代着名的书法家黄山谷就认为这是王羲之的作品,称瘗鹤铭是“大字之祖”。

但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瘗鹤铭不是王羲之所书,而是由南朝的陶弘景所书。陶弘景是南朝着名的思想家、医学家、茅山派的创始人,号华阳真人。在南齐的时候,曾经出任高官后来隐居起来潜心专攻道教。梁武帝萧衍曾经屡次邀请他出山,但是陶弘景一直拒绝,但梁武帝一有国家大事便会找陶弘景咨询。故而陶弘景又有“山中宰相”的称号。之所以说是陶弘景所书,一方面是因为陶弘景的书法也非常有名,字的风格直接来源于王羲之。另外还有一件萧梁天监年间的题字间接证明了《瘗鹤铭》是由陶弘景所书。虽说有这些证据,但是到目前为止,瘗鹤铭摩崖的作者仍然是一个谜,一个还无法完全解决的问题。

郑文公碑书家未载史册之谜

名人的一举一动都受人关注,他们生活在社会的聚光灯下,小小的一个细节都会被人广为流传。北朝着名书法家郑道昭有“书中之圣”的称号,他的摩崖刻石《郑文公碑》得到历代书法家的称颂。但我们却无法在史籍中找到他精通书法的任何记载。是嫌书法雕虫小技不值得记录?还是生不逢时,没有得到当时人的承认?抑或另有隐情?何以在史书上找不到一点痕迹?

山东云峰山摩崖刻石号称北魏书法艺术的三大宝库之一。整个云峰山总共有大小刻石35处,其中北朝刻石17处,宋代刻石10处,明清刻石各2处,不知道具体时代的刻石有4处。在这些摩崖石刻中,最为后人所推崇的,当属被清朝人称作“书中之圣”的郑道昭的《郑文公碑》。

说到南北朝时期的书法艺术,人们会习惯性的将目光投到南朝,因为那里有南北朝时期最着名的书法家。但是在当时的北朝同样有一大批有名的书法家,郑道昭便是其中之一。

郑道昭是北魏荥阳开封人,郑家与北方的崔、卢、王家一起被称作四大名门望族。郑家从西汉时期的大司马郑当时开始一直绵延不断,一直在朝廷出任高官。

郑道昭的父亲叫郑羲,是北魏孝文帝的岳父,死后议定谥号为“文灵”。《郑文公碑》中的郑文公指的就是郑羲。《郑文公碑》是郑道昭出任光州刺史的时候所撰写的。《郑文公碑》有两块,分别被称为上下碑。云峰山的这块是下碑,上碑在天柱山上。两块碑刻的内容基本相同,都是歌颂自己父亲品德的文章。

为什么说《郑文公碑》最受后人推崇呢?

一方面是因为它的书法艺术境界的高超。《郑文公碑》在魏体书法艺术上或圆或方的用笔,圆转有致、浑厚强劲,康有为称此碑是圆笔的极致。而且郑道昭也不满足于传统圆笔追求秀美圆润的风格,在圆笔中融入了苍劲的涩笔,为圆笔作书开创了新路。整个碑刻浑然天成,在规矩中充满趣味,在结构上又分毫不差,结合了多种碑刻的特点。另一方面,在乾隆嘉庆年间,为了纠正书法界书风萎靡不振的情况,阮元与包世臣等纷纷大力提倡碑学,把研习北朝的碑刻作为一种时尚,对包括《郑文公碑》在内的北朝碑刻推崇备至。包世臣在《艺舟双辑》中谈到“北碑体多旁出,《郑文公碑》字独真正,而篆势,分韵,草情毕具。”得到了他的赞誉,郑道昭和《郑文公碑》从此名声大振。

郑道昭的《郑文公碑》既然如此艺境高妙,但是在《魏书》、《北史》上均没有为他列专传,仅附在《魏书》、《北史》的其父郑羲的传记中,但也没有提到郑道昭的书法。后人对此有很多议论,也有不少猜测。

有人认为,书法在当时北朝被认为是雕虫小技,不值得一提,但是关于这一点,有人用史书进行反驳,认为魏晋时期的许多书法家在史书上都有记载,与郑道昭同时代的一些善于书法的人在史书上也多有记载,比方说崔浩、崔光和卢玄等人。

另外有人认为,北朝善于书法的人,最初称道的是卢氏、崔氏两大士族。北朝书法深受崔、卢两家的影响。两家练习书法的传统和渊源都非常深厚,他们都师承名家,如以锺繇、卫索靖为师,经过数代人的薪火相传,一直以书法闻名。而荥阳郑氏以文章名闻天下,郑家在东汉时期还出了一个着名的经学家郑众。同时又因为郑家一向在政治上名声更大,所以郑道昭父子善书都不见于史书之中。

还有人认为,郑道昭父子善书的不闻名在于他们的书法艺术不受当时时尚的喜爱。历史的发展和当时历史情况的不一样,决定了人们对于同一艺术的不同的审美标准。郑道昭的书法以篆隶并重,方圆并用,行笔涩重,在实用的简便流利上不及当时其他的碑刻。从艺术气质上来看,郑道昭的书法比较质朴,少有精巧,细致的气息。处在像南北朝热衷艺术美,倡导玄学的年代,朴实的郑道昭的书法自然无法像同时代的其他书法家那样有名。这也是为什么到了后来,郑道昭的字又被人极为推崇的原因,他的书法未得当时书法的风气之先,落后于发展的时代潮流,自然难以得到当时的喜爱。

现代还有人进一步指出,南北朝时期,正逢中国书法界字体的改革,向真书改革。而写真书的技法,直到南朝齐梁之际,北朝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实行汉化之后,才为广大执笔者所掌握,所以在东晋“二王”之后,能传授“二王”法,推广新字体的使用者,能拥有真正的名气。而可惜的是到了郑道昭的时代,南北两地已经普遍通用了真书。他虽然工于书法,但对于推广使用新生字体已无法做出重要的贡献,所以没有被人所注意。

郑道昭的善书之所以不见于史书,各人研究有各人的道理。但现在看起来仍然是一个不解之谜。但是虽然郑道昭的书法名气没有在史书上流传下来,但是他的作品仍然得到无数书法家的敬仰,着名当代书法家沈尹默就曾经盛赞《郑文公下碑》:“后来书家,唯登善《伊阙》,颜鲁公诸碑版差堪承接。”

昭陵六骏碎身之谜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英武皇帝,18岁出征,29岁登上帝位。11年的戎马生涯造就了唐太宗不朽的武功,同时也让他骑过的战马名声大噪。为了纪念它们,唐太宗特别请工匠根据马的画稿雕刻了赫赫有名的“昭陵六骏”。但时至今日,“六骏”的身上却布满了裂痕。西安从没有受到外敌占领,也没有重大战乱,何以会有人对“六骏”横加破坏?“六骏”的命运又为何多舛呢?

在陕西唐太宗的昭陵中,有六块造型不同的战马石碑总是吸引着最多人的眼光和闪光灯的“关照”,这便是天下闻名的“昭陵六骏”。石碑上雕刻着唐太宗李世民曾经骑过的6匹战马。但这六块石碑的表面却布满了一道道的裂痕,像敲碎了一样,坏得很严重,究竟这六块石碑经历过怎样的身世呢?为什么碑石上会有如此多的裂痕呢?

西安有句话说的好:“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作为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的城市,这里埋葬了众多的帝王将相,流传着诸多的英雄史诗。而在这些众多的君主中,唐太宗李世民无疑是最受人们尊敬的一位帝王,他在位23年,开创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兴盛的“贞观之治”,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伟大的皇帝,他所受到的赞誉在众多帝王中是少有的,或者说是独有的。

同类推荐
  • 三国重兵

    三国重兵

    三国小人物的崛起之路,坚持与努力,一步步改变与成长。
  • 出山医缘录

    出山医缘录

    大明朝天启元年,并州府西山里的陈守田,出山拜师学医,谁知一路奇遇!在太谷城拜师无果,却被富商钱茂盛看中,他和大哥去看守钱家闹鬼的四合院。夜里的忽现的火球,却发现了神秘的银窖,也让陈守田与钱府,和锦衣卫有了交集。马帮里的老乡王富成,准备带守田到江南拜师。不料计划有变,他和王富成却到了漠南的包头去考察业务。草原上的风光、狡猾的独狼、有趣的庙会、那达慕大会上的救助、神秘的宝山······终于要到江南去拜师了,却又发生了变故。金陵城遭遇了骗子,陈守田陷入了绝境。强迫入洞房,竟是害命的阴谋!被迫去四川拜师,谁知困难重重。幽暗的岩洞里,遇千年前的将军遗体。千年疑案?谁知意外得宝!恐怖的幽灵船,诡秘的铁索桥,最终死里逃生!深山学医二年,终成正果,知晓了法师的爱情悲剧。土匪窝里,姑娘舍命救守田。武家坡夜半听棋声,离奇变苦的泉水!无良的郎中、悲壮的祈雨与瞒天过海之计!小妾私奔,老爷气晕!谁知病因是账簿,无人知晓的天书······桃花运来挡不住、二女争夫!本书中有缠绵的爱情,富不过三代的悲剧、猖狂的土匪、无耻的贪官污吏、投奔锦衣卫的无良之辈,东厂锦衣卫的官商勾结,多种势力的暗斗,银窖的结局·····
  • 首败:甲午年的中日决战

    首败:甲午年的中日决战

    甲午年,1894年。写下这个坐标式的年代,可以顺着历史的灰烬找到那些消失的人和事。更多的人熟悉这个年份是因为一支庞大海军的覆灭。一支名义上称之为世界第七,或者世界第八,总之世界排名靠前的海军悲剧性的毁灭了。闭上眼总能想象到那艘庞大豪华的泰坦尼克号,一八九四年的中国正如那艘出海的巨轮,刚刚醒来就迎面撞上了冰山。这是致命的一击,比1840年来自西方白人的枪炮声更为沉重。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接连不断的打击都像重重的敲门声,槌在帝国即将崩溃的门楣上。但最重的一击,来自东方。
  • 多魔雄

    多魔雄

    元栎穿越了,他要阻止G博士改变世界古代宋朝却冲击了他的世界观,难道神灵复生?新旧皇帝更替,想做个好臣子真的很难!命运之手将他们推向时代的浪头但落下后,又改变了谁。
  • 南亚顽疾:克什米尔冲突之谜

    南亚顽疾:克什米尔冲突之谜

    关于克什米尔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有多种解释路径。人们固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阐释克什米尔问题,但对其来龙去脉进行详细考查之后可以发现,它之所以产生和发展无不受亚洲地缘政治的影响。《南亚顽疾:克什米尔冲突之谜(1947-1974)》将运用地缘政治理论来对它进行阐释。
热门推荐
  • 秋叶飘零

    秋叶飘零

    献给那些从农村逃出奔向城市的那些70后兄弟们!浪漫与现实半步之遥的悲喜剧——保守与开放的碰撞、理想与现实的交融,真实、朴实的文字,土里土气的乡俗,爱情?事业?再现70后初入社会,融入改革大流的辛酸与泪水……林涛不相信只有上大学这一独木桥可成功,离家出走艰辛打拼。当初恋情人得到了上大学的机会,自己也遇到富贾之女……人变、事变、情变、社会变、时代变……是那样真切,却又那样抓不住,最终是时间洗濯了人生、成就了人生……
  • 臭奶酪佣兵团

    臭奶酪佣兵团

    东华一木道派的十大高手之一的离一幕在一次任务中遭到叛徒攻击,意外启动赤虹穿越到另一个世界。一个剑与魔法,一个战士与魔法师的世界,一身的武艺将在这个异世界里会有什么化学反应,东华的文化与异世界的文明将有怎么样的碰撞,故事已经开幕,尽在书中。
  • 武动天痕

    武动天痕

    一块梦石,代表着未来的预知,代表着命运的改变;夜枫家传之宝紫梦石的意外触发,到底会为他带来怎样的改变呢,尽请期待!
  • 风傲五行

    风傲五行

    五行修行之界,暗黑磅礴之势。五国同盟之义,万兽狂暴之血。拯救?毁灭?小镇深处走出的执着天才少年,如何在波澜坎坷中执着前行?如何在仇恨下揭开层层阴谋?又如何在兽界的狂暴冲击下风傲五行?携苍茫之风,怀万骨之恨,随守护之念,踏天道之义。他,有着怎样刻骨铭心的爱恨情仇,又有着怎样风起云涌的崛起之路?资深读者,十年追品,提笔从戎,铁血正气!
  • 青春回忆录:未开始便夭折的初恋

    青春回忆录:未开始便夭折的初恋

    青春,谁没有疯狂过?春天是美好的,爱情在这个时候萌发,女孩们的心渐渐开始有了归属。可这些,终究没有开花结果。如果说青春就是操场,而我们便是在操场上奔跑,永不停歇。那么爱情则是一场长跑赛,你若坚持,便能成功。可,我们注定输在起跑线上。但这场来自青春的爱情追逐赛,始终没有停歇……多愁善感的羽、高冷傲娇的茹、老实淡然的蝶、逗比搞笑的情、沉默不语的巧、小心翼翼的樱。六个性格截然不同的女孩成为了好朋友,每个女孩心中都埋藏着小秘密。她们怀着这些小秘密开始她们的爱情之路……【本文是由真实故事改编,为纪念我们逝去的青春,以及我们那段还未开始便夭折的初恋】
  • 倾城女将:邪魅王爷走着瞧

    倾城女将:邪魅王爷走着瞧

    他,东岚的御南王,唐家绝世天才,冷酷邪魅强势霸道,天赋卓绝。她,本是21世纪金牌杀手,却离奇穿越成唐家废材四小姐,却被迫女扮男装。世人皆知她是草包废材,任意欺压凌辱,唯他对她宠之又宠。他神秘至极,却真的是唐家之人?这是兄妹恋?还是另有隐情?霸气哥哥王爷大人,我们不约。“大哥,我是你妹妹……”“妹妹?你是男的我都不介意,又怎么会介意你是我的妹妹。”“……”
  • 青年必读-缺陷的超越

    青年必读-缺陷的超越

    想象困难做出的反应,不是逃避或绕开它们,而是面对它们,同它们打交道,以一种进取和明智的方式同它们奋斗
  • 迷神诀

    迷神诀

    不求无名,只求无心……打也好,杀也罢,我心无悔!
  • 末世狂欢系统

    末世狂欢系统

    青春无限,爱恨随意。你来我往,终是过客。
  • 娱乐风流

    娱乐风流

    三流电台主持人方宁穿越了,亲人还是那些亲人,可是他却发现自己身处平行世界。这里没有《暮光之城》,没有《星球大战》,没有《西游记》,没有《金瓶梅》,甚至于,居然还多了朝鲜省和东瀛省……从此,方宁过生了无比幸福的快乐生活。原因很简单,谁让他脑袋里装满了一大堆电影小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