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747000000002

第2章 总论二

真德秀大学衍义

帝王为治之序

尧典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

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

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

臣按此章纪尧之功德与其为治之次序也自洪

荒以来羲农黄帝数圣人作皆有功于生民而尧

之功为尤大故曰放勋亦犹孔子称尧曰巍巍乎

其有成功也钦明文思尧之德也钦谓无不敬明

谓无不照文谓英华之发见思谓意虑之深远安

安谓无所勉强之意言其德性之美出乎自然不

待用力所谓性之者也允恭克让尧之行也恭非

饰貌故曰允恭让非强为故曰克让所谓安而行

之者也积诸中者深厚则发乎外者光明故能覆

冒四表而昭格两间此所谓帝者之德也克明俊

德言能明其大德也钦明文思者众德之目大德

则其总名也明俊德者修身之事亲九族者齐家

之事所谓身修而家齐也九族既睦平章百姓所

谓家齐而国治也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

时雍所谓国治而天下平也明曰昭明明之至也

和曰协和和之极也曰于变则无民之不化无俗

之不美雍雍乎如岁之春此所谓帝者之治也先

言克明俊德谓尧能自明其德次言百姓昭明谓

民亦有以明其德也德者人之所同得本无智愚

之间凡民局于气禀蔽于私欲故其德不能自明

必赖神圣之君明德为天下倡然后各有以复其

初民德之明由君德之先明也夫五帝之治莫盛

于尧而其本则自克明俊德始故大学以明明德

为新民之端然则尧典者其大学宗祖欤

皋陶谟曰慎厥身修思永惇囗九族庶明励迩可远

在兹

臣按皋陶为帝陈谟未及他事而首以慎修其身

为言盖人君一身实天下国家之本而谨之一言

又修身之本也思永者欲其悠久而不息也为人

君者孰不知身之当修然此心一放则能暂而不

久必也当思所以致其慎者今日如是明日亦如

是以至无往而不如是夫然后谓之永不然则朝

勤而夕怠乍作而遽息果何益哉后世人主有初

而鲜终者由不知思永之义故也谨则常敬而无

忽思则常存而不放修身之道备于此矣然后以

亲亲贤贤二者继之九族吾之屏翰也必有以笃

囗之使均被其恩众贤吾之羽翼也必有以劝励

之使乐为吾助身为之本而二者又各尽其道焉

则自家可推之国自国可推天下其道在此而已

中庸九经之序其亦有所祖欤

伊尹作尹训曰今王嗣厥德罔不在初立爱惟亲立

敬惟长始于家邦终于四海

臣按此即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序也成汤盖躬行

之故伊尹举之以训太甲也欲继成汤之德当在

嗣位之初初焉不谨未有能终者也德者何爱亲

敬长是也人君之于天下当无所不爱而立爱则

自亲始当无所不敬而立敬则自长始二者爱敬

之本也本既立则自家而国以及于天下无不在

吾爱敬中者苟无其本而逆施焉则其爱为悖德

其敬为悖礼岂先王出治之道哉

诗思齐之二章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臣按此诗之序曰文王所以圣也说者谓文王世

有贤妃之助故能成其圣德然后妃之所以贤则

又本于文王之躬化故诗人歌之曰刑于寡妻言

文王之德仪于闺门也闺门正矣次及于兄弟以

至于家国无不正焉其本皆自文王之身始孟子

举此诗以告齐王而断之曰言举斯心加诸彼而

已文王非人人化之也修吾身于此而其效自形

于彼故当是时内而后妃有躬俭节用之德无险

诐私谒之心公子皆信厚王姬亦肃雍则化行于

家矣中林武夫莫不好德汝坟妇人勉夫以正则

化行于国矣视尧之言若出一揆此帝王所以同

道欤

易家人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

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

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象曰风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上九

威如吉象曰威如之吉反身之谓也

臣按家人一卦皆言治家之道二以阴爻居内卦

之中女正位乎内之象也五以阳爻居外卦之中

男正位乎外之象也古者为宫室辨内外男子居

外凡捆外之事属焉女子居内凡捆内之事属焉

各有攸主不相侵紊自庶人以上皆然而人君之

所系为尢重故礼有之曰天子听男教后听女顺

天子听外治后听内职古者于男女内外之辨其

严如此岂私意为之哉天阳为健主生覆于上地

阴为顺主形载于下此天地之正理也男以刚健

为德而所职者断制女以柔顺为德而所职者奉

承男女各得其正则合乎天地之理矣一失其正

则悖乎天地之理矣治家以严肃为本父母者一

家之君严则家政举不严则家政坏然所谓严者

非猛暴之谓也父尽父之道子尽子之道推之兄

弟夫妇莫不尽其道上下肃然无或少紊如此则

家道正人君之家正推之于天下无不正者故曰

正家而天下定矣卦体内离外巽故言风自火出

君子观此卦之象知天下之事莫不由内而出以

家与国言则国之治乱自家而出以身与家言则

家之正否自身而出故治国在于正家而正家又

在于反身吾身言行一有不谨则无以律其家矣

故言必有物物谓有其实也行必有常常谓有常

度也言行必谨吾身修矣推之家国无不可者上

九一爻复言治家之道严威则吉圣人虑后世昧

其本旨或以猛暴为威不知治身弗严以威加人

未有能服之者故以反身言之欲人君自反其身

一言一动凛然不苟是则所谓威如也合彖象而

观则家为天下之本身又为家之本盖断断乎有

不可易者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

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

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

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

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

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

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

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

薄者厚未之有也

臣按尧典诸书皆自身而推之天下至于先之以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而后次之以修其身则自大

学始发前圣未言之蕴示学者以从入之涂厥功

大矣

中庸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

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

也怀诸侯也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

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

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

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

身也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

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劝大

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劝百姓

也日省月试既禀称事所以劝百工也送往迎来嘉

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

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凡为天下

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

或问九经之说奈何朱熹曰不一其内则无以制

其外不齐其外则无以养其中静而不存则无以

立其本动而不察则无以胜其私故齐明盛服非

礼不动则内外交养而动静不违所以为修身之

要也信谗邪则任贤不专徇货色则好贤不笃贾

捐之所谓后宫盛色则贤者隐微佞人用事则诤

臣杜口盖持衡之势此重则彼轻理固然也故去

谗远色贱货而一于贵德所以为劝贤之道也亲

之欲其贵爱之欲其富兄弟婚姻欲其无相远故

尊位重禄同其好恶所以为劝亲亲之道也大臣

不亲细事则以道事君者得以自尽故官属众盛

足任使令所以为劝大臣之道也尽其诚而恤其

私则士无仰事俯育之累而乐趋事功故忠信重

禄所以劝士之道也人情莫不欲逸亦莫不欲富

故时使薄敛所以为劝百姓之道也日省月试以

程其能既禀称事以偿其劳则不信度作淫巧者

无所容惰者勉而能者劝矣为之授节以送往待

以委积以迎其来因能授任以嘉其善不强其所

不欲以矜其不能则天下之旅皆悦而愿出于其

涂矣无后者继之已灭者封之治其乱使天下相

安持其危使天下相恤朝聘有时而不劳其力贡

赐有度而不匮其财则天下诸侯皆竭其力以蕃

卫王室而无倍畔之心矣凡此九经其事不同然

总其实不出乎修身尊贤亲亲而已矣敬大臣体

群臣则自尊贤之等而推之也子庶民来百工柔

远人怀诸侯则自亲亲之杀而推之也至于所以

尊贤而亲亲亦曰修身之至然后有以各当其理

而无所悖耳曰亲亲而不言任之以事者何也曰

此亲亲尊贤并行不悖之道也苟以亲亲之故不

问贤否而轻属任之不幸而或不胜焉治之则伤

恩不治则废法是以富之贵之亲之厚之而不曰

任之以事是乃所以亲爱而保全之也若亲而贤

则自当置之大臣之位而尊之敬之矣岂但富贵

之而已哉观于管蔡监商而周公不免于有过及

其致辟之后则惟康叔季相与夹辅王室而五

叔者有土而无官焉则圣人之意亦可见矣曰信

任大臣而无以间之故临事而不眩使大臣而贤

也则可其或不幸而赵高朱异虞世基李林甫之

徒焉则邹阳所谓偏听生奸独任成乱范雎所谓

妒贤嫉能御下蔽上以成其私而主不觉悟者亦

安得而不虑耶曰不然也彼其所以至此正坐不

知九经之义而然耳使其明于此义而以修身为

本则固视明听聪而不可欺以贤否矣能以尊贤

为先则所置以为大臣者必不杂以如是之人矣

不幸而或失之则亦亟求其人以易之而已岂有

知其能为奸以败国顾犹置之大臣之位使之姑

以奉行文书为职业而又恃小臣之察以防之哉

夫劳于进贤而逸于得人任则不疑而疑则不任

此古之圣君贤相所以诚意交孚两尽其道而有

以共成正大光明之业也如其不然将恐上之所

以猜防畏备者愈密而其为眩愈甚下之所以欺

罔蒙蔽者愈巧而其为害愈深不幸而臣之奸遂

则其祸固有不可胜言者幸而主威胜则夫所谓

偏听独任御下蔽上之奸将不在于大臣而在于

左右其为国之祸尤有不可胜言者矣呜呼危哉

臣按九经之说朱熹尽之矣或谓大学先言诚意

正心而后修身中庸九经之序乃自修身始何耶

曰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此所谓敬也敬则意诚心

正在其中矣熹之以一为诚何也曰天下之理一

则纯二则杂纯则诚杂则妄修身不一善恶杂矣

尊贤不一邪正杂矣不二不杂非诚而何故舜曰

惟一伊尹曰克一中庸曰行之者一

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

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臣按孟子谓天下国家乃世人常常称道之言而

不知国乃天下之本家乃国之本身又家之本其

言盖有序也本犹木之根本根固而后枝叶盛为

治本末亦犹是也然大学言心而此不言心者盖

诚意正心皆修身之事言身则心在其中矣

孟子曰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亲

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臣按战国之时学道者不求之近而求之远不知

尧舜之道不离于徐行后长之际而仁义之实止

在乎尊亲敬长之间图事者不求之易而求之难

不知辟土地朝秦楚有甚于缘木求鱼而老吾老

幼吾幼则天下可运之掌上故孟子切切以告时

君欲其反求之吾身而不责效于天下盖人君能

亲其亲则人亦莫不亲其亲能长其长则人亦莫

不长其长举天下之人而各亲亲各长长则和顺

辑睦之风行而乖争陵犯之俗息天下其有不平

者乎是亦由一家以达天下之意

荀子请问为国曰闻修身矣而未闻国也君者盘也

盘圆而水圆君者盂也盂方而水方君者源也源清

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臣按荀况之意谓君身正则臣民亦正故多为之

喻如此亦有指哉

董仲舒曰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

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四方正远近

莫敢不一于正而亡有邪气奸其间者是以阴阳和

而风雨时群生和而万民殖

臣按仲舒之论自孟子之后未有及之者盖朝廷

者天下之本人君者朝廷之本而心者人君之本

也人君能正其心湛然清明物莫能惑则发号施

令罔有不臧而朝廷正矣朝廷正则贤不肖有别

君子小人不相易位而百官正矣自此而下特举

而措之耳夫天之与人本同一气人事正则正气

应之此善祥之所由集也人事不正则邪气应之

此灾异之所由臻其本在人君之一心而已呜呼

可不谨欤

扬子或问大曰小问远曰迩未达曰天下虽大治之

在道不亦小乎四海虽远治之在心不亦迩乎

臣按道即理也天下虽大同此一理人君所为循

理则治悖理则乱故曰治之在道四海虽远同此

一心人君心正则治心不正则乱故曰治之在心

一理可以贯万事治大不在小乎一心可以宰万

物治远不在迩乎

周惇颐曰治天下有本身之谓也治天下有则家之

谓也本必端端本诚心而已矣则必善善则和亲而

已矣家难而天下易家亲而天下囗家人离必起于

妇人故暌次家人以二女同居而志不同行也尧所

以厘降二女于沩汭舜可禅乎吾兹试矣是治天下

观于家治家观于身而已矣身端心诚之谓也诚心

复其不善之动而已矣不善之动妄也妄复则囗妄

矣囗妄则诚焉故囗妄次复而曰先王以茂对时育

万物深哉

臣按惇颐之言与前王实相符契盖心不诚则私

意邪念纷纭交作欲身之修得乎亲不和则闺门

乖戾情意隔绝欲家之正得乎夫治家之难所以

甚于治国者门内尚恩易于揜义世之人固有勉

于治外者至其处家则或狃于妻妾之私或牵于

骨肉之爱鲜克以正自检者而人君尤甚焉汉高

帝能诛秦灭项而不能割戚姬如意之宠唐太宗

能取孤隋攘群盗而闺门囗德顾不免焉盖囗则

公道易行亲则私情易溺此其所以难也不先其

难未有能其易者汉唐之君立本作则既已如此

何怪其治天下不及三代哉夫女子阴柔之性鲜

不妒忌而险诐者故二女同居则猜间易生尧欲

试舜必降以二女者能处二女则能处天下矣舜

之身正则刑家如此故尧禅以天下而不疑也身

之所以正者由其心之诚诚者无他不善之萌动

于中则亟反之而已诚者天理之真妄者人为之

伪妄去则诚存诚存则身正身正则家治推之天

下犹运之掌也惇颐之言渊乎旨哉

丘浚大学衍义补

总论朝廷之政

臣按宋儒真德秀大学衍义格物致知之要既有

所谓审治体者矣而此治国平天下之要又有总

论朝廷之政何也盖前之所审者治平之体言其

理也此之所论者治平之政言其事也一主于知

一主于行盖必知于前而后能行于后后之行者

即所以实其前之知者也理与事知与行其实互

相资焉

易曰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

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则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臣按人君所居之位极崇高而至贵重天下臣民

莫不尊戴譬则至大之宝也人君居圣人大宝之

位当体天地生生之大德以育天地所生之人民

使之得所生聚然后有以保守其莫大之位焉然

人之所以生必有所以养而后可以聚之又在乎

生天下之财使百物足以给其用有以为聚居衣

食之资而无离散失所之患则吾大宝之位可以

长保而有之矣然有财而不能理****亦不得而

有之所谓理财者制其田里教之树畜各有其有

而不相侵夺各用其用而无有亏欠则财得其理

而聚矣所谓正辞者辨其名实明其等级是是非

非而有所分别上上下下而无有混淆则辞得其

顺而正矣既理财正辞而民有趋于利而背于义

者又必宪法令致刑罚以禁之使其于财也彼此

有无之间不得以非义相侵夺其于辞也名号称

谓之际不得以非义相紊乱与凡贵践长幼多寡

取予之类莫不各得其宜焉是则所谓义也吁圣

人体天地生生之仁尽教养斯民之义孰有加于

此哉先儒谓易之事业尽于此三言者臣愚以为

人君受天地之命居君师之位所以体天地而施

仁立义以守其位者诚不外乎此三者而已谨载

大易此言于总论朝廷之政之首以为大宝之献

书舜典询于四岳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

臣按人君以一人之身居四方之中东西南北咸

于此焉取正者也一人之精神有限耳目之见闻

不周人不能尽识也事不能尽知也故必择大臣

而信任之俾其搜访人才疏通壅蔽时加询谋以

求治焉夫朝廷之政其弊端之最大者莫大乎壅

蔽所谓壅蔽者贤才无路以自达下情不能以上

通是也贤才无路以自达则国家政事无与共理

天下之民无与共治下情不能以上通则民间利

病无由而知官吏臧否无由而闻天下日趋于乱

矣昔唐元宗用李林甫为相天下举人至京师者

林甫恐其攻已短请试之一无所取乃以野无遗

贤为贺杨国忠为相南诏用兵败死者数万人更

以捷闻此后世人主用非其人不能辟四门明四

目达四聪之明效也遂致天宝之乱唐室自此不

振以至于亡臣愚窃以谓治乱之原固在乎壅蔽

而所以致壅蔽者尤以委任之非其人也谚有之

曰一指在前泰山不见奸臣在天子之左右其所

以蒙蔽之者岂但一指若哉有一于此则凡布列

之在近见闻之可及者且不能以自通矣况夫囗

远之侧微遐僻之幽隐而欲自通于九重之上难

矣噫帝舜此四言真万世帝王治天下之药石也

循之则治违之则乱惟明主留神省察

舜曰咨四岳有能奋庸熙帝之载使宅百揆亮采惠

畴佥曰伯禹作司空帝曰俞咨禹汝平水土惟时懋

帝曰弃黎民阻饥汝后稷播时百谷帝曰契百姓不

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

帝曰皋陶蛮夷猾夏寇贼奸宄汝作士

帝曰畴若予工佥曰垂哉帝曰俞咨垂汝共工

帝曰畴若予上下草木鸟兽佥曰益哉帝曰俞咨益

汝作朕虞

帝曰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礼佥曰伯夷帝曰俞咨伯

汝作秩宗

帝曰夔命汝典乐教冑子

帝曰龙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惟允

帝曰咨汝二十有二人钦哉惟时亮天功

臣按朝廷之上有百揆以统内之庶官有四岳以

统外之州牧既分命之又总命之人必称其官官

必尽其职此帝世之治所以后世不能及也诚以

帝世之用人也或帝心之简在或公庭之佥举或

询之大臣或得之推让非若后世有由旁蹊奥援

阿私而幸进者也不问其人之能与否不论其职

之称与否是以用各违其才人不称其官官既不

称则朝廷之政何由而举政既不举则天下之民

何由得安此后世所以不古若也臣尝因是而论

之帝舜初咨四岳以求宅百揆也不曰熙舜之载

而曰熙尧之载盖以我今日所治之事非我之事

尧之事也总咨二十二人以各敬其职也不曰亮

舜之功而曰亮天之功盖以我今日所治之功非

我之功天之功也为人君者诚知人臣所熙之事

皆祖宗之事所亮之功皆上天之功则决不肯徇

私意以用人用匪人以废事则朝廷之政得人修

举天下之民由是乂安矣噫彼其以祖宗之官爵

为己之私物以上天之事功行人之私意岂不有

以负祖宗之付托上天之建立哉识治体者尚鉴

于兹

大禹谟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咸宁

臣按朝廷为治之道固非一端而其要在取人之

善用人之能而已夫人莫不各有所知亦莫不各

有所能心有所知也发以为言身有所能也用以

为才言有善否人君则惟其善而取之不使有所

伏藏于下才有大小人君则随其才而用之不使

有所遗漏于外则凡朝廷之上见于施行者无非

嘉善之言列于庶位者无非贤俊之士天下其有

不安也哉苟或不然所闻者皆卑冗顺旨之言言

之善者以为不善不善者反以为善所用者皆庸

下谄谀之人人之贤者以为不贤不贤者反以为

贤如是则善言不闻贤才远遁欲事之理民之安

难矣是以古之圣帝明王必广开言路包容以纳

之大辟贤门多方以来之虽以帝舜之为君大禹

之为臣犹必以此为君臣克艰之效后世君臣可

不以之为法则乎

德惟善政政在养民

臣按朝廷之上人君修德以善其政不过为养民

而已诚以民之为民也有血气之躯不可以无所

养有心知之性不可以无所养有血属之亲不可

以无所养有衣食之资不可以无所养有用度之

费不可以无所养一失其养则无以为生矣是以

自古圣帝明王知天为民以立君也必奉天以养

民凡其所以修德以为政立政以为治孜孜焉一

以养民为务诚以一物不修****失一物之用一

物失其用则凡所以养民之具缺其一矣是故修

水之政以疏凿修火之政以钻灼修金木之政以

锻铸刻削修土谷之政以耕垦播种使民于日用

之间得以为生养之具然犹未也又必设学校明

伦理以正其德作什器通货财以利其用足衣食

备盖藏以厚其生何者非养民之政乎吁自古帝

王莫不以养民为先务秦汉以来世主但知厉民

以养己而不知立政以养民此其所以治不古若

也欤

洪范次三曰农用八政

三八政一曰食二曰货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

六曰司寇七曰宾八曰师

臣按洪范九畴次三曰农用八政其目凡八所谓

食所谓货谓之农可也而祀以行礼宾以待客师

以用兵与夫三官所掌之事皆谓之农何哉盖天

之立君凡以为民而已而民之中农以业稼穑乃

人所以生生之本尤为重焉故凡朝廷之上政之

所行建官以莅事行礼以报本怀柔以通远人兴

师以禁暴乱何者而非为民使之得以安其居尽

其力足其食而厚其所生哉是则上天所以立君

而俾之立政之本意而为治者不可不知者也后

世朝廷之所施行宫闱之事则有之国都之事则

有之官府之事则有之边鄙之事则有之而颛顼

及于农民之事者盖鲜矣间虽有之而不知其本

意之出于为农泛然而施之漫然而处之往往反

因之以戕民生废农业是皆昧于洪范农用八政

之本旨也

周礼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

民极

太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一曰治典

以经邦国以治官府以纪万民二曰教典以安邦国

以教官府以扰万民三曰礼典以和邦国以统百官

以和万民四曰政典以平邦国以正百官以均万民

五曰刑典以诘邦国以刑百官以纠万民六曰事典

以富邦国以任百官以生万民

臣按上天立君使之统邦国建官府以安民庶所

以纲维于上而颁布于下者有六典焉治也教也

礼也政也刑也事也分之虽有六名合之则归一

治故曰太宰掌建六典以佐王治邦国吁散之有

统操之有要朝廷之政无不举矣

乃立天官冢宰使帅其属而掌邦治以佐王均邦国

乃立地官司徒使帅其属而掌邦教以佐王扰邦国

乃立春官宗伯使帅其属而掌邦礼以佐王和邦国

乃立夏官司马使帅其属而掌邦政以佐王平邦国

乃立秋官司寇使帅其属而掌邦禁以佐王刑邦国

乃立冬官司空使帅其属而掌邦事以佐王富邦国

臣按此即周官六卿所分之职也唐虞之世有九

官至周始分职为六卿周公作周礼以此为大宰

建邦之六典至成王训迪百官又复申明焉盖天

下之事统于朝廷朝廷之政统于六典所谓治所

谓教与夫礼政刑事天下事尽于此矣洪惟我太

祖高皇帝革前代之中书省而设六部罢丞相而

设尚书侍郎以分掌朝廷之政盖得周公之心于

千载而下举明王之典于三代之前可谓卓冠百

王而足以垂法于万世矣臣故举此为总论朝廷

之政盖遵圣祖之制以见今日朝廷为政之大要

其纲在此也伏愿皇上重六部之职简卿佐之任

以为朝廷出政之本其未用也慎于选择不胜任

也亟罢之其既任也专于委注能举职也久任之

则古之治不难复矣臣不胜惓惓

礼记先王慎所以感之者故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

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

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

又曰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礼乐

刑政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

臣按礼乐者刑政之本刑政者礼乐之辅古之帝

王所以同民心出洽道使天下如一家中国如一

人者不过举此四者措之而已是则所谓修道之

教王者之道治天下之大经大法者也夫有大中

之制以节民之心志有至和之节以和民之声音

行此礼乐之道则有法制禁令防此礼乐之失则

有刑罚宪度始也治道由此而出终也王道因此

而备礼也乐也政与刑也其用在天下其本在朝

廷后之有天下国家者其尚端出治之本备王道

之制而又为维持防范之具使之四达于当时通

行于天下其为治也孰加焉

论语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

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臣按德礼政刑四者凡经书所论为治之道皆不

外乎此孔子分政刑德礼以为二而言其效有浅

深朱熹则合德礼政刑为一而言其事相为终始

要之圣贤之言互相发也夫人君为治固在修德

以为化民之本然人非一人地非一地人所禀有

偏全地所至有远近既化以德而有不一者必须

有礼以一之然后吾之德化可行焉苟导之而不

从化之而不齐非有法制禁令又不可也法制以

示之于前禁令以约之于后彼犹悖理而梗化则

刑罚之加乌可少哉孟子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

法不能以自行有政刑而无德礼是谓徒法有德

礼而无政刑是谓徒善为政之道于斯四者诚不

可缺一者也孔子论治之言散见于经籍者多矣

总论为治之要皆莫出于斯

宋朱熹告其君曰四海之利病系斯民之休戚斯民

之休戚系守令之贤否然而监司者守令之纲也朝

廷者监司之本也欲斯民之皆得其所本原之地亦

在乎朝廷而已人君欲监司之皆得其人事之利病

所以为民之休戚者皆得上闻惟以正朝廷为先务

而正朝廷之具岂有大于用贤才也然其才之所长

者不同则任之所宜者亦异愿陛下于其大者使之

赞元经体以亮天工于其细者使之居官任职以熙

庶绩能外事者使任典戎干方之责明治体者使备

拾遗补过之官又使之各举其所知布之列位以共

图天下之事使疏而贤者虽远不遗亲而否者虽迩

必弃毋主先入以致偏听独任之讥毋笃私恩以犯

示人不广之戒进退取舍惟公论之所在是稽则朝

廷正而内外远近莫敢不一于正矣监司得其人而

后列郡之得失可得而知郡守得其人而后属县之

治否可得而察重其任以责其成举其善而惩其恶

夫如是则事之所谓利民之所谓休将无所不举事

之所谓病民之所谓戚将无所不除

臣按朱熹此言虽为当时人君而发然其所谓欲

斯民之得所本原之地在乎朝廷而以用贤才为

正朝廷之具必使内外大小之职进退取舍惟公

论之所在是稽则朝廷正而内外远近莫敢不一

于正其言详悉周备其间所谓稽公论一语尤为

切要伏惟圣明留意

性理大全

治道总论

程子曰论治者贵识体

治身齐家以至平天下者治之道也建立纲纪分正

百职顺天揆事创制立度以尽天下之务治之法也

法者道之用也

圣王为治修刑罚以齐众明教化以善俗刑罚立则

教化行矣教化成而刑罚措矣虽曰尚德而不尚刑

顾岂偏废哉

治必有为治之因乱必有致乱之因在人而已矣

立治有体施治有序酌而应之临时之宜也

治道之要有三曰立志责任求贤

必井田必肉刑必封建而后天下可为非圣人之达

道也善治者放井田而行之而民不病放封建而行

之而民不劳放肉刑而行之而民不怨得圣人之意

而不胶其迹迹者圣人因一时之利而行焉者耳

天地之生万物之成合而后遂天下国家至于事为

之末所以不遂者由不合也所以不合者由有间也

故间隔者天下之大害圣王之所必去也

事事物物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

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惟止之各于

其所而已止之不得其所则无可止之理养民者以

爱其力为本民力足则生养遂然后教化可行风俗

可美是故善为政者必重民力

教人者养其善心则恶自消治民者导以敬逊则争

自止

圣人为戒必于方盛之时方盛虑衰则可以防其满

极而图其永久至于既衰而后戒则无及矣自古天

下之治未有久而不乱者盖不能戒于其盛也狃安

富则骄侈生乐舒肆则纪纲坏忘祸乱则衅孽萌是

以浸淫滋蔓而不知乱亡之相寻也

守国者必设险山河之固城郭沟洫之阻特莫大端

耳若夫尊卑贵贱之分明之以等威异之以物采凡

所以杜绝陵替限隔上下皆险之大用也

治道亦有从本而言亦有从事而言从本而言惟从

格君心之非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若从

事而言不救则已若须救之必须变大变则大益小

变则小益

为天下安可求近效才计较着利害便不是

王者高拱于穆清之上而化行于四海之外何修何

饰而致哉以纯王之心行纯王之政尔老吾老以及

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此纯王之心也使老者

得其养幼者得其所此纯王之政也尚虑其未也则

又尊国老而躬事之优庶老而时养之风行海流民

陶其化孰有怠于亲而慢于长者哉虞夏商周之盛

王由是道也人伦以正风俗以厚鳏寡孤独无不得

其养焉后世礼废法坏教化不明播弃耆老饥寒转

死者往往如是呜呼率是而行而欲王道之成犹却

行而求及前抑有甚焉尔

安危之本在乎人情治乱之几系乎事始众心睽乖

则有言不信万邦协和则所为必成

先王之世以道治天下后世只是以法把持天下

天下之事无一定之理不进则退不退则进时极道

穷理当必变惟圣人为能通其变于未穷使其不至

于极尧舜时也

识变知化为难古今风气不同故器用亦异宜是以

圣人通其变使民不倦各随其时而已矣后世虽有

作者虞帝为不可及也盖当是时风气未开而虞帝

之德又如此故后世莫可及也若三代之治后世决

可复不以三代为治者终苟道也

自古圣人之救难而定乱也设施有未暇及焉者既

安之矣然后为可久可继之治自汉而下祸乱既除

则不复有为始随时维持而已所以不能仿囗于三

代与

三代而后有圣王者作必四三王而立制矣或曰夫

子云三重既备人事尽矣而可四乎曰三王之治以

宜乎今之世则四王之道也若夫建亥为正则事之

悖缪者也

张子曰大都君相以父母天下为王道不能推父母

之心于百姓谓之王道可乎所谓父母之心非徒见

于言必须视四海之民如己之子设使四海之内皆

为己之子则讲治之术必能为秦汉之少恩必不为

五霸之假名也秦为月令必取先王之法以成文字

未必实行之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

民以时此皆法外之意秦苟有爱民为惠心方能行

徒法不能以自行须实有其心也有其心而无其法

则是虽有仁心仁闻不行先王之道不能为政于天

华阳范氏曰治天下之繁者必以至简制天下之动

者必以至静是故号令简则民听不惑心虑静则事

变不挠此所以能成功也

民莫不恶危而欲安恶劳而欲息以仁义治之则顺

以刑罚治之则咈矣故治天下在顺之而已咈之而

能治者未之闻也

龟山杨氏曰书曰德惟善政孔子曰为政以德离道

德而为政事非先王之政事也

书曰德惟善政则以德为政也伯夷降典折民惟刑

则以礼用刑也有德礼则刑政在其中矣

政者正也王中心无为以守至正而天下从之

或谓经纶天下须有方法亦须才气运转得行曰天

保以上治内采薇以下治外先王经纶之迹也其效

博矣然观其作处岂尝费力本之诚意而已今鹿鸣

四牡诸诗皆在先王所歌以燕群臣劳使臣者也若

徒取而歌之其有效乎然则先王之用心盖有在矣

如书尧典序言克明俊德以至亲睦九族平章百姓

协和万邦法度盖未及也而其效已臻黎民于变时

雍然后乃命羲和以钦若昊天之事然则法度虽不

可废岂所宜先

正心一事人自未尝深知之若深知而体之自有其

效观后世治天下者皆未尝识此然此亦惟圣人力

做得彻盖心有所忿懥恐惧好乐忧患一毫少差则

不得其正自非圣人必须有不正处然有意乎此者

随其浅深必有见效但不如圣人之效着耳

上蔡谢氏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亲亲而尊尊所谓

民彝也为政之道保民而已不然人类几何其不相

噬啮也

五峰胡氏曰造车于室而可以通天下之险易铸鉴

于冶而可以定天下之妍丑盖得其道而握其要也

治天下者何独不观乎此反而求诸身乎是故一正

君心而天下定矣

下之于上德不待声色而后化人之于其类不待声

色而后从祸福于善恶不待声色而后应诗云民之

秉彝好是懿德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

事盛则极极则变物盈则倾倾则革圣人裁成其道

辅相其宜百姓于变而不知此尧舜之所以为圣

处之以义而理得则人不乱临之以敬而爱行则物

不争守之以正行之以中则事不悖而天下理矣

圣人尚贤使民知劝教不能使民不争明善恶之归

如月日之照白黑然民犹有惑于欲而陷于恶故孔

子观上世之化喟然而叹曰甚哉知之难也虽尧舜

之民比屋可封能使之由而已亦不能使之知也夫

人目于五色耳于五声口于五味其性固然非外来

也圣人因其性而道之由于至善故民之化之也易

马牛人畜也御之失道则奋其角踶虽有猛士莫之

敢撄得其道则三尺童子用之周旋无不如志焉天

下分裂兆民离散欲以一之固有其方患在人不仁

虽与言而不入也

井法行然后愚智可择学无滥士野无滥农人才各

得其所而游手鲜矣君临卿卿临大夫大夫临士士

临农与工商所受有分制多寡均而无贫苦者矣人

皆受地世世守之无交易之侵牟也无交易之侵牟

则无争夺之讼狱无争夺之讼狱则刑罚省而民安

刑罚省而民安则礼乐修而和气应天

养民唯恐不足此世之所以治安也取民惟恐不足

此世之所以败亡也

财出于九职兵起于乡遂学校起于乡行士选千庠

塾政令行乎世官然后政行乎百姓而仁覆天下矣

豫章罗氏曰三代之治在道而不在法三代之法贵

实而不贵名后世反之此享国与治安所以不同

天下之变不起于四方而起于朝廷譬如人之伤气

则寒暑易侵木之伤心则风雨易折故内有李林甫

之奸则外有禄山之乱内有卢杞之邪则外有朱泚

之叛易曰负且乘致寇至不虚言哉

延平李氏曰治道必以明天理正人心崇节义厉廉

耻为先本末备具可举而行

元城刘氏曰尝考礼记春夏月令所谓无聚大众无

置城郭掩胳埋胔毋起土工有以见圣人奉顺阴阳

取法天地力役之事不夺农时行道之墐以顺生气

是以风雨时若灾害不生天人和同上下交泰其或

赋政违道役使过中人力疲劳养气摇动则国有水

旱之变民罹疾疫之灾此继天奉元之君所以夙夜

恭敬而不敢忽也

朱子曰天下之事有本有末正其本者虽若迂缓而

实易为力救其末者虽若切至而实难为功是以昔

之善论事者必深明夫本末之所在而先正其本本

正则末之不治非所忧也古圣贤之言治必以仁义

为先而不以功利为急

天下之事有缓急之势朝廷之政有缓急之宜当缓

而急则繁细苛察无以存大体而朝廷之气为之不

舒当急而缓则怠慢废弛无以赴事几而天下之事

日入于坏均之二者皆失也然愚以为当缓而急者

其害固不为小若当急而反缓则其害有不可胜言

者不可以不察也

天下国家之大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实在省赋

省赋之实在治军若夫治军省赋以为恤民之本则

又在夫人君正其心术以立纪纲而已矣董子所谓

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

正万民以正四方盖谓此也

天下岂有兼行正道邪术杂用君子小人而可以有

为者

人情不能皆正故古人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然则

固有不必皆顺之人情者若曰顺人心则气象差正

当耳井田肉刑二事尽有曲折恐亦未可遽以为非

欲整顿一时之弊譬如常洗澣不济事须是善洗者

一一折洗乃不枉了庶几有益

为政如无大利害不必议更张则所更一事未成必

哄然成纷扰卒未已也至于大家且假借之故子产

引郑书曰安定国家必大焉先

或问程子云论治便要识体这体字是事理合当做

处凡事皆有个体皆有个当然处问是体段之体否

曰也是如此又问如为朝廷有朝廷之体为一国有

一国之体为州县有州县之体否曰然是个大体有

格局当做处如作州县便合治告讦除盗贼劝农桑

抑末作如朝廷便须开言路通下情消朋党如为大

吏便须求贤才去赃吏除暴敛均力役这个都是定

底格局合当如此做

南轩张氏曰周家建国自后稷以农事为务历世相

传其君子则重稼穑之事其家室则躬织之勤相

与咨嗟叹息服习乎艰难歌咏其劳苦此实王业之

根本也如周公之告成王其见于诗有若七月皆言

农桑之候也其见于书有若无逸则欲其知稼穑之

艰难知小人之依也帝王所传心法之要端在乎此

夫治常生于敬而乱常起于骄肆使为国者而每念

乎稼穑之劳而其后妃又不忘乎织之事则心不

存焉寡矣何者其必严恭朝夕而不敢怠也其必怀

保小民而不敢康也其必思天下之饥寒若己饥寒

之也是心常存则骄矜放肆何自而生岂非治之所

由兴也与美哉周公之法也圣哲相继固不待论而

其后妃之贤见于简编太王之妃则姜女民而文王

之母则太妊妃则大姒而武王之后又邑姜也皆助

其君子焦劳于内以成风化之美观后妃则太王文

武之德可知矣以此垂世而其后世犹有若幽王者

惑褒姒而废正后以召犬戎之祸而诗人刺之曰妇

无公事休其蚕织盖推其祸端良由稼穑织之事

不闻于耳不动于心以至于此故诵服之无斁之章

则知周之所以兴诵休其蚕织之章则知周之所以

衰其得失所自岂不较着乎以是意而考秦汉以下

其治乱成坏之源皆可见矣

问三代治天下曰井田封建肉刑后世变井田为阡

陌变封建为郡县变肉刑为鞭笞而末流愈不胜其

弊今欲追复旧制于斯三者何先潜室陈氏曰复古

惟唐得之世业府兵六典建官分画措置最有法度

其不传远者非作法不善自是家法不正无贤子孙

耳先儒谓必有关睢麟趾之化而后可以行周官之

法度古人所以兢业寅畏左规右矩者正欲立个人

样以为守法之地耳

西山真氏曰世之言政者有曰宽以待良民而严以

驭奸民也或曰抚民当宽而束吏贵严也或曰始严

而终之以宽也然则治人之术其果尽于此乎如其

尽于此也夫人之所知也吾何庸思且世之能是者

亦众矣抑何其合于圣贤者寡也呜呼吾患不能存

吾心焉尔吾之心存则蕴之为仁义发之为恻隐羞

恶随物以应而无容心焉则宽与严在其中矣且独

不观诸天乎熙然而春物无不得其生者凛然而秋

物无不遂其成者是果孰为之哉曰阴与阳而已人

知天道之妙若是而不知吾之所谓仁义者即天之

阴阳也昔者圣人系易盖并言之以见夫人之与天

其本则一自夫汨之以私乱之以欲于是乎与天不

相似矣盍亦反其本而观之怵惕于情之所可矜颡

泚于事之所可愧此固有之良心而非由外铄者也

吾能存之使勿失养之亡以害则天理浑然随感辄

应于其当爱者悯恻施焉非吾爱之也仁发乎中而

不能不爱也于其当恶者惩艾加焉非吾恶之也义

动乎中而不能不恶也吾之爱恶以天下之人故虽

宽而宽之名不闻虽严而严之迹不立以之治人其

庶矣乎

尝观古今之变大抵盛衰强弱之分不在兵力而在

国势不在财用而在人心诚使国势奠安人心豫附

运掉伸缩惟所欲为以之治财则财可丰以之治兵

则兵可强其机易回而其事易察也惟吾之所恃者

国势也而操持不定无以遏其趋吾之所恃者人心

也而系属不加无以保其固百度抢攘众志涣散天

下之患方怅然未知底止之地虽兵财之画日计月

究何益哉

或者患国势未张而欲振以威刑患财用未丰而欲

益以聚敛谓诚信不如权谲谓忠厚不如刻深有一

于兹皆伐国之斧斨蠹民之螟螣也

鹤山魏氏曰自三代以还王政不明而天下无善治

寥寥千百载间岂无明君令辟修立法度讲明政刑

欲以挈其国于久安长治之域者哉然撑东而西倾

捉衿而肘见治之形常浮于乱之意则亦未明乎纪

纲而已矣

鲁斋许氏曰革人之非不可革其事要当先革其心

其心既革其事有不言而自革者也

为天下国家有大规模规模既定循其序而行之使

无过焉无不及焉则治功可期否则心疑目眩变易

纷更日计有余而岁计不足未见其可也昔子产处

衰周之列国孔明用西蜀之一隅且有定论而终身

由之况堂堂天下可无一定之论而妄为之哉古今

立国规模虽各不同然其大要在得天下心得天下

心无他爱与公而已矣爱则民心顺公则民心服既

顺且服于为治也何有然开创之始重臣挟功而难

制有以害吾公小民杂属而未一有以梗吾爱于此

为计其亦难矣自非英睿之君贤良之佐未易处也

势虽难制必求其所以制众所未一必求其所以一

前虑却顾因时顺理予之夺之进之退之内主甚坚

日戛月摩周旋曲折必使吾之爱吾之公达于天下

而后已至是则纪纲法度施行有地天下虽大可不

劳而理也然其先后之序缓急之宜密有定则可以

意会而不可以言传也是之谓规模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凡尘破天

    凡尘破天

    天之殇,劫灭万世;人之情,毁灭心神……
  • 迷雾深究

    迷雾深究

    又名《亡鬼师》,棋局系列第一部 原简介 人死后被称为“魂”,“魂”会进入冥界,喝下孟婆汤,进入轮回。而一部分特殊的“魂”被称为“鬼”,“鬼”因为自身的种种原因选择不进入轮回,其中多数的“鬼”留在人间作恶多端。“亡鬼师”这个职业,就是为消灭坏鬼这一物种而产生...... 棋子?持棋者?团团迷雾背后的真相是什么?最恐怖的真的是“鬼”吗?一切看白无亲手揭开真相! 懒癌患者晚期霸道女王VS雷厉风行亡鬼师 (本书主剧情,顺带言情,可能出《迷雾追究Ⅱ》,以女主视角续写,主言情)
  • 守护甜心之泪色蝶影

    守护甜心之泪色蝶影

    “呜呜呜。。。为什么?为什么?你们会相信一个转校生纯岛美子的一面之词!她是陷害我的啊!我们的友谊就那么脆弱且不堪一击吗?呵呵,也对!那个Joker我才不在乎!守护者什么的,最不靠谱了,友谊?骗谁呢!”一位樱发少女在一个角落哭泣着。。。
  • 嫁江山

    嫁江山

    生而尘埃,却能直上云端!平凡婢女步步为营,脱奴籍,晋官身,做王妃,最终凌于顶峰傲视群雄,将前生不服她的,陷害她的,欺骗她的都一一斩尽,不留后患!
  • 老骥琐谈

    老骥琐谈

    仲冬时节,良金同志送来他的书稿——《老骥琐谈》。书稿收集了作者四十篇散文随笔。其中有赞赏故乡的风土人情,有异地他乡的旅行札记,有现实生活中的人生感悟。读罢掩卷之后,犹如一汪清泉,润泽着心田。
  • 空战英豪

    空战英豪

    王峰是个出色的战斗机飞行员,在一次例行的训练中战机出现故障坠毁,王峰的灵魂穿越时空来到了一万年之后的世界。一万年后的世界,人类和外星生物发生了战争。人类科技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无与伦比的高度,宇宙空战已经完全成了电脑为主体的战争,人类飞行员只是坐在驾驶室里随机应变的命令战机做出各种动作,根本没有技术可言。可是拥有高超空战技巧的主角来到了这个世界,和高科技电脑控制的战机完美配合,成为了这个时代无人能敌的空中死神。主角成为了全民英雄,权利、财富、名望如潮水般涌向主角,主角会会如何利用这些资源,使自己成为时代的标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江小姐再嫁我一次

    江小姐再嫁我一次

    江宁用尽心思嫁给韩修远,奈何白莲花手段高超,把她虐的死死的,连孩子都没有保住。好不容易重生,她决心换个男人爱,却不曾想同样带着记忆重生的前夫哥韩修远千里迢迢追过来,要和她复婚!
  • 千年情之桃花缘

    千年情之桃花缘

    她—为了一世情缘,苦等了一千年,她宁愿化为一枝桃,一直守护着他。痴人独醉,桃花树下。他—一切荣华富贵,终归最后属于他,但苦缠着他的记忆,那一道绝美的身影,是谁?那千年时,能否再见她一面?哪怕是一时幻影?幽幽的安魂曲啊,那是谁千年的等待,那是谁千年的期盼?原来,爱的深处是恨,恨的深处则是遗忘。奈何忘川,情字难书。妖族乱史与千年的爱恨,即将在这本书为您揭晓。
  • EXO之草莓忙内扑贤记

    EXO之草莓忙内扑贤记

    柳爱珊是很特殊的一个成员,她是EXO里唯一一个女生,是第五个中国成员,也是最小的一个孩子,出道时的她才15岁,在公司做了两年里练习生后出道于男团,以一个女生的样子出现在众人面前,她被定义为主唱、主舞、副RAP,虽然很小,但是在这种技能方面确是很强,是全能担当,她是队内十二个哥哥的团宠,她却唯独偏爱一个“边”姓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