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495500000074

第74章

第二依論。約相諦分別釋中。三段內。初門名成答相差別。於中。門別有四相。相從為三。要攝為二。總別為一。四者。一舉彼解惑顯成無我門。二論經愚痴下。經本凡夫無智下。責情顯理門。三依論經無智下。依經本行邪道下。名辨相顯實門。四不知第一義下明依實辨相門。二相從為三者。四中。初一名成。謂釋成無我。以二名答。顯無我。後一名相。謂依諸諦理。立緣生相。要攝為二者。前之三門宗顯無我故。一處舉釋。後之一門宗顯緣生依真起相故。別舉別釋。總為一者。謂第一成答相差別也。論云五道中所有生死等者。釋世間所有生處等。下開三門。就初釋成中四句。一總釋成無我。二一切世門下牒舉。經即無我義成者。但攝經即見顯成無我義。三若第一義下即事顯成無我三義有二句。一若實有我不成凡夫過。二若我實有不成聖人過。何者若第一義中。實有我者。定其所取著我之心即為第一義。智者辨定能取也。不應世間生者。正出過。謂若第一義中實有我相者。凡應是聖。此為立宗。以有能證第一義中實我智故。此出因。如諸凡夫者。同法喻。此則凡同聖智過。應無凡夫。現見不爾。明知無我。又二聖應同凡。立宗。以理實有我。聖證為無違理。倒或非聖智故出因。如諸凡夫。應生世間。舉同喻。此則聖同凡倒過。應無聖人。理既不爾。明知無我。此境失中准前。此文欠一句。應云離著我心即應非是第一義智。無我既非第一義諦。離我之心豈可得名第一義智。言應常生世間者。以理正徵。謂若離我。以非勝義智。應不證涅槃。常生世間故。別句中凡者。既有第一義智。屬道諦攝。應得涅槃。不在世間。此文顯於無我真理。顯然可見。四顯示下舉經對顯。第二釋答中。謂難在文外。故云答也。此有兩難二答。初執情徵理難。情乖正理答。難云。若理實無我。云何著我。既著於我。不著無我。明知有我。如虗空無人。豈有計人。立量亦可知下答。以痴所盲故。於無我處。而執為我。如目有翳。空中見華。豈可空中實有華也。比量可知。二如是實無有我下。執相徵實難。相不依我答。難云。若當有我可令無明作緣行次第。既云無我。我誰為次第。乃至老死。此示現下舉經正答。由痴造業業行起識。乃至老死。如世種植相生次第。何用我耶。答意如此。於中。希常為有。求斷為無。希求是愛。無知是癩。煩惱雖廣。以此二種是有支根本故。偏舉爾。次釋行中三句。一釋邪念。二邪道。三妄行。以菩薩行有不妄行故。以釋識支等。先儀舉經文。是中下釋。以異熟賴耶正是報體故。云示生老死體。又釋。種子識為彼因故。云體也。又釋。如來藏賴耶為生死性故。謂此識體。復能隨順攝持餘支種子。令得成就能所引生故。云隨順攝取等也。罪福等業為地。遠釋云。以如是住者是色。如是生心者是名色支。結所生名色也。本疏云。今更釋。如是住者。是識種業地。如是生心者。是癡覆愛潤。此結上四文。又釋。此物標經中我心灌等。謂作如是安住。生如是心我。是我所等。謂見已為我。如男子受生見父精為己有故為我所。又見母為己妻。亦是我所。女人反此。言我我想是慢者。牒前我及我所二想為慢。自見與父共競女色。謂己得勝。便起想慢。女人反此亦爾。言我生等。釋見網。遠云見己唯在此處生不餘處生故云我生不生。又云。見常為我生。見斷為不生。本疏云。今釋。見己正報以為我生見所遊戲依報名為不生。以受胎時。或見遊華林。或居殿堂等。異見非一故。云種種。以見執難捨。如網網覆也。下遊逆觀。以緣起法無性故滅。非是智力斷故名滅。下結前生後。若緣無我。更依何法。緣相得住。下舉經對顯。明緣起相。依真而空。論中無明作業稱名色者。遠引婆沙云。名色有二種。一方便名色。二報名色。若言名色緣識。是方便名色。若說識緣名色。報名色。今既說行以為名色故。知是彼方便名色。言彼依止者。阿賴耶識是彼名色等所依止故。此約依持門說。二名色與識共生者。是相生義。三相依義。謂色由名色得起。名色由識得起。下釋逆觀作者作事人法皆空。是名結。前云何云彼證此真諦得解脫。答今舉緣生以辨彼觀故。

三約論大悲隨順。四段之內。此名第一愚癡顛倒者。不解無我名曰愚痴。謬執有我。稱為顛倒。論中總釋。謂菩薩觀此第一門十二有支想是痴倒。隨順菩薩大悲之心故。云此事觀也。下別釋中。先解愚痴。後一切凡夫下釋顛倒。前中先辨痴相。謂著我故生。離我故不生。舉離不生。顯著是痴。次釋痴名。云何問也。無明闇者。先無慧明體是闇故。名為愚痴。經帖可知。二釋倒中。痴盲著我如是倒者。是取我之倒。有相支中疑惑倒者。是取我所倒。此釋經中無智求等。乃至盡此一門皆是顛倒。菩薩觀此。於諸眾生。深起大悲。

四約一切相智分別者。明此十二有支。總是一切種智所知之法。攝十為九。此初門中。前半名染淨分別觀。謂著我為染。離我為淨。然此一文具含多意。且舉四釋。謂經中明是妄取我故。知此緣生次第之相。二論家初意。舉此解惑。以顯無我。成無我觀。三舉離我不生。顯我是痴。順成悲觀。四取此解惑。以為所知染淨之法。下半門以是依真起故。屬彼依止觀攝。釋初門竟。

第二就一心所攝中。亦四門同前。初約經文釋。分為三段。初總標。二何以故徵。三隨事下釋。總中二。先顯義。後如來於此下引說證義。前中云三界所有唯是一心者。謂十二緣起是三界所有。此無別體。唯是一心。此一心言。通有二種。一者同類一。謂八識心品。同能積集。熏變種子。成因感果。此則所變現境。依能變心起。攝境從心。名一心故。二者一性一。謂即前所明八識心品。及所變現三界所有。總是生滅虗妄緣集。緣集無性。即是一心。此則會妄歸真。攝相從性。名一心故。若爾世諦云何差別。若無差別。一心亦無。要由俗諦得證真故。論云隨順觀世諦。即入第一義諦故。云何隨順觀。觀世緣生故。云何即入第一義諦。觀世緣成時。便顯無性故。後引說中。云如來於此者。於此緣生門中故。皆依一心者。真心隨緣成有支故。前云唯是一心。則約會事歸理。後云皆依一心。則為以理從事。其義是一。言左右爾。二徵。意云十二有支既作一心。則有支皆無自性。既爾何有前後相緣。三釋。意云一心不壞世諦緣生相故。論云。此是二諦差別一心雜和合因緣集觀。謂二諦差別一心等者。是生滅與不生滅和合。非一非異。為阿賴耶識。故云二諦雜和合因緣集也。隨事者。隨其行業。於何趣中。從中陰內。起求生愛心故。云生欲心。此心起時。與本識中識支種子。同時起。至生陰時。此求生心滅。唯本識託哥羅邏等。如外種依牙生等故。云心是識。論經云貪欲心生者。謂第六識中求生時。貪欲共阿賴耶識。同時起故。於中陰末。貪惑心續。名為受生。彼所造行。變為境界。謂殿堂等。名為誑心。以不知故。雖取之為實。名曰無明。此是受生無明。非發業無明。此中大意。明受生時。行事是能引。欲心是能潤。此二於識支前故名誑心。無明亦是能引心。誑故令取亦是能潤。此二居後。引潤本識中五果等種。生所生果。現起分位有次第故。說名色等。是故十二有支。皆唯是識。

二約厭離有為。就相諦分別者。論釋。此是染依止觀。言二諦差別者。論主意。將所依心體是真諦能依有支是俗諦故。此一文名為二諦。此釋總標文也。言一心雜和合因緣集觀者。釋所以者何下文。如別釋竟。

三約大悲隨順分別者。論名餘處求解脫。是諸凡夫。如是愚痴顛倒。常應於阿賴耶識及阿陀耶識中求解脫者。此是舉正顯耶。言乃於餘處我我所中求解脫者。此顯邪乖正。以諸愚夫背正從邪。深為可愍故。此對治下舉經顯治可知。

四約一切智分別者。論名依止觀。謂分別有支依止有二種。謂真性及依止識。此中二諦通為二緣。明是大智所了之法。

第三自業差別中。亦四門同前。初約相用分別。此十二有支。皆有二義。一明自行相。二助成彼用。謂令眾生迷於所緣故。是無明自相。與行作生死因。是助成業用。論經名自業成。問此十二支。於四緣中。具有幾緣。

答成唯識第八云。諸支相望增上定有。所餘三緣。有無不定。契經依定。唯說有一。愛望於取有望於生有因緣義。若說識支是業種者。行望於識。亦作因緣。餘支相望。無因緣義。而集論說。無明望行。有因緣者。依無明時業習氣說。無明俱故。假說無明。實是行種。瑜伽論說。諸支相望無因緣者。依現愛取唯業有說。無明望行。愛望於取。生望老死。有餘二緣。有望於生。受望於愛。無等無間緣。有所緣緣。餘支相望。二俱非有。此中且依隣近順次不相雜亂。實緣起說異此相望為緣不定。本疏解云。緣起經說。唯增上緣。一切定有因緣。有四位。謂二是實。一但增愛為取。無別種故。二有支中望五果種。望生。有親生義。若說業以為有支。則無因緣。二是假說。無明時行種。識為業種。等無間緣四位。謂無明行愛取生老死。所緣緣有六位。於前四。加有望生受望愛。所餘六支。總無所緣及等無間。

二約厭有為分別者。於染因觀內。名他因觀。以前支望後。異故名他。前能起後。與他為因。故云他因。若辨行相顯他義名能生。後顯因義。論釋死支以不見知。令相續者。此是無明。何故屬死。釋此是死時無明因死而起故。

三約大悲分別中。四門內。此當第三異道求解脫。於顛倒因中。求解脫。倒因三種中。此文治彼自性因故。云不應如是求。何以故者。將欲廣釋故徵也。謂我佛法中。因前支起後支。斷前因故後果不生。即得解脫。汝說冥性為因。縱知之何由可脫。故云不應。言因緣有支等者。總舉經文。

四約一切相智分別中九門之內。此當第三名方便觀。因緣有支二種業能起因緣事者。略釋顯。謂前巧起。後名方便等。餘文可知。

第四不相捨離觀中。亦四門同前。初約不相離者。謂前能起後。離前無別。後依前起。離前無後。不相離故。各無自性。無性緣起。如心現前。此為順觀逆成一真理平等觀經文可知。

二約厭有為分別。論名自因觀。無相等自生因。觀緣事故者。謂無明生行是自生因。問無明行異。云何名自。答以行賴無明。無自體故。緣力全攝。非是分故。前明不即故說他因。此顯不離名為自因。有人引此子果之文。證無明支有種子現行者。非此文意。又遠法師。以五義釋此文。明子時是前無明。能生後無明令行不斷。與行別時。果時是後無明。從前生助成行故。與行同時等。本疏云。今尋此文意。只發行無明為子時。所發之行為果時。以行是無明果故說無明有二時。問無明望行。無親因義。云何說行即是無明果時。

答無明是行增上緣故。名為子時。行是無明增上果故。名為果時。文中有四。初開義門。二自因下釋不相離義。三若不離下釋不即義。四自生下總類結。初中。先開。後是中下釋。言子時令行不斷者。以無明為行因故。二種義緣事示現者。以子時為緣。果時為事故。餘文二義。類此可知。故云餘因緣分等。二釋不相離義中三句展轉釋成。初自因者不相離故。二云何不離以現見離前支無後支故。此顯離子無果故。說果為子果。三云不離無明則成行者。此順釋不離子無明成果故名離三釋。不即義中無明二種過失。後引中論頌釋成。言不即因以是所生非能生故。不異因者。從於能生生所生故。以果不即因故。果不斷因不常。以不異因故。果不常因不斷。又以不即因果俱不斷不異故。因果俱不常。又亦反此思之。又以不離是不即故。即不常為不斷。四總類結可知。

三約大悲分別者。謂邪見眾生執顛倒因內自在天。為眾生因。為可傷愍。今此文中。顯無明行等故。對治彼執。故為因觀。

四約一切相智分別者。當第四因緣相觀。有支無作故者。明此有支非直後依前故後無性。亦乃前能作後前亦無作故。諸緣起是種智境界。

第五三道不斷中四門同前。初約經為三道不斷者。此中煩惱有二。謂能發能潤。雖諸煩惱皆能發潤。然發業位無明力增。潤業受生愛取力勝。是故偏說。由元熏發。立一無明。數數溉灌故。分相顯名。行業立生因。愛取已潤近生當果。立名為有。此約唯業有說。在名有二。謂在因及果。識等五種唯是報因。生等二位但是報果。以就所引因位難。去差別相故。據當果位。別顯立支。謂續生時因識相顯。次根未滿名色相增。次根滿時六處明盛。依斯發觸。因觸起受。爾時乃名受果究竟。依此位立因。為五支。果位易了。差別相故。總立二支。以顯三者然所生若在未來。為生厭故。說生老死。若至現在。為令了知分位相生。說識等五。具如成唯識第八卷顯。又此惑業苦三。為流轉之相。如淨意菩薩所造十二因緣論頌云。煩惱初八九。業二及與十。餘七說為苦。三現十二法。從三故生二。從二故生七。從七復生三。是故如輪轉。一切世間法。唯因果無人。但從諸空法。遂生於空法。此依三道顯二無我也。

二約厭離有為分別者。論名攝過觀。所謂三道攝苦因苦果深厭離故。

三約大悲分別者。論名異道求解脫內對治苦行因。謂邪苦行但是煩惱業妄想因故。非樂因故。如經無明愛等。

同类推荐
  • 坊记

    坊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洪恩灵济真君礼愿文

    洪恩灵济真君礼愿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清微丹诀

    清微丹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回波辞

    回波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天涯何处不霄晨

    天涯何处不霄晨

    自从当年一抬头,天涯何处不霄晨?步萧城!不消沉。。。
  • 浅笑的樱花落

    浅笑的樱花落

    她们的浅笑,天地赐予的樱花,他们的守护,天地赐予的爱情,八人的爱恋最终能否走到完美结局......
  • 芦笙舞的传承

    芦笙舞的传承

    民族的即是世界的。在商业浪潮、全民经济的冲击下,民族文化的传承正在艰难地进行着------祈年节上,芦笙舞比赛的胜利,在十里八乡,是一个寨子的集体荣誉和自豪;‘锦鸡王’的称谓,是任何一个芦笙人一生中至高无上的荣耀。仰亚、亚金(杨啸)、金禾(杨小艺)三代人对于芦笙舞的痴迷、执着、迷茫和振兴,在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和他们的命运一起,走过了无数的风雨和坎坎坷坷——欢迎阅读:《乡野》第一部《建设大时代》(第二届网络原创文学现实主义题材征文大赛获奖作品)《乡野》第二部《高路情歌》
  • 我真的是大老板

    我真的是大老板

    一个悲催的产品经理,挨了暴躁的程序员老哥一拳,意外重生2012年,开发独立游戏赚取第一桶金,抢占短视频赛道,进军AI人工智能行业,打造出一个万众瞩目的民族企业。他的绰号在媒体上疯传:翘课小王子,终极学霸,南大吴彦祖,技术大牛,投资鬼才,最爱读书的企业家……上班是不可能上班的,还不如自己当大老板!日常水群:976170247~
  • 爱上飞轮海

    爱上飞轮海

    《爱上飞轮海》准备了很多飞轮海台前幕后的照片,还有很多飞轮海鲜为人知的小秘密、小故事。本书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飞轮海团队的成长经历;在第二部分分别介绍了飞轮海四个大男孩;第三部分介绍了飞轮海出道以来有代表性的作品,包括电视剧和唱片。
  • 娇女倾城

    娇女倾城

    我叫陈阿娇,我的母亲是馆陶大长公主,我的父亲是一品堂邑侯,我的夫君,也是我的表弟。幼年时,他一句“若能得阿娇为妻,必贮一金屋藏之。”于是,我陪上了一生。可阿娇终究没能等来他的金屋……巫蛊之祸,长门一赋,她孤注一掷,终是郎君负妾身。再醒来,她是另一个陈阿娇,这一次,她要活成真正的陈阿娇……若阿娇不再爱刘彻,这若大汉宫又是否会有不同?这一次,这若大汉宫,将只有陈阿娇的时代……
  • 网游之永生十道

    网游之永生十道

    越级杀怪有木有?这个必须有!极品装备有木有?这个自然是有!萝莉,御姐有木有?这个,敢没有吗?炫丽的个人PK技术,浩大的帮战以及国战!
  • 时空操作神

    时空操作神

    撕裂了空间,扭曲了时间,组合出魔法,创造了伟大。一个时空魔法的继承者与开拓者,怎样游弋天下?怎样拯救世界?你的魔法,你的灵魂,我所主宰,所有美女入我怀,时空之神,无所不能。
  • 文言小说选

    文言小说选

    与《聊斋》立异的代表作是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他不学唐传奇而力追晋宋,“尚质黜华,叙述雍容淡雅,天趣盎然”(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二篇)。在艺术上独具一格,又引发了一股仿作之风。清代的杂俎类小说颇多,兼具知识性、趣味性、社会性,富有时代特色。如专记妇女言行的《女世说》严蘅撰)、记有西方新科技的《壶天录》等(百一居士撰)。清末林纾以文言翻译的西方小说如《黑奴吁天录》等,当时影响很大。本书所选文言小说,上起汉魏,下讫清末,主要选优秀的传奇和志怪作品,酌收少量杂俎。
  • 不死教师

    不死教师

    我二十岁是一个记忆的断层,我总不记得发生了什么,可从那个时候起,我就有了不死之身。为了生计我去私立女高做了教师,可我发现事情远远没有那么简单,仿佛从那个时候起,一张大网就网住了我,我无法挣脱开来,阴阳玉佩,似真似幻,魑魅魍魉,千年诅咒……我所遇见的事情一个接一个,仿佛没有完结……有人告诉我,不死之身不是偶然,不是唯一,因为不死之身,不是赐福,而是诅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