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495500000073

第73章

第六現前地中二。先料簡。後釋文。

前中略顯二門。一釋名。二次第。

初釋名者。攝論云。由緣起智。能令般若波羅蜜多現在前故。名現前地。世親釋云。謂此地中。住緣起智。由此智力。令無分別智而得現前。悟一切法。無染無淨。無性論師亦同此釋。謂由加行智。觀察緣起。引根本智。證無染淨法界現在前故。解深密云。現前觀察諸行流轉。又於無相。多脩作意。方得現前地名現前。莊嚴論云。不住生死涅槃。觀慧現前。名現前地。十住論云。除魔事已。菩薩道法。皆現在前。成唯識論同攝大乘。瑜伽同深密。

二次第者。有三義。一前地寄聲聞。此地寄緣覺。約寄超前故。二四地雖顯出世。不能隨世。五地能隨。而不能破染淨見。此地觀察無染淨法界。破見故。三無相觀者。成唯識云。前五地中。有為觀多。無相觀少。第六地中。無相觀多。有相觀少。第七已去。純無相。令此地中於無相觀進少入多故。諸門分別。廣如別章。

後釋文中三分同前。

初讚請分中有九頌分五。初一頌。菩薩聞法歡喜雨華等供佛。二次有一頌。天眾歡喜散寶等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天王等。以寶雲供佛。四次五頌。天女歌樂讚佛說法益。初一頌除惑。次一頌半顯法性。後二頌半明說法所為。五末後一頌。結前請後。

第二正說分中。論說三分。一勝慢對治。二佛子此菩薩摩訶薩如是觀已下。明不住道行勝。三佛子菩薩摩訶薩以如是十種下。明彼果勝。此與四地何別者。四地以趣地方便及初住地。同名勝慢對治。此中初住地入不住道行勝攝。以漸勝故。論云四地中說眾生我慢解法慢對治。五地中說身淨分別慢對治。此六地說所染淨法分別慢對治。初勝慢對治者。以前五地觀四諦法染淨相故名取染得障。是故十平等通一切法平等。

文中三。初牒前起後。二何等唯正顯十門行。三菩薩如是下。結行入地。

就正顯中三。初八句約無破有。次一句約有破無。後一句有無雙破。又初一句總。後九句別。總云一切法無相者。論云。一切法謂十二入。釋曰。入是識所依緣。今但言入。即已攝界及蘊。下皆准此。

言無相者。一切法自性無相平等故。謂相是妄想所作。無別自性。由此十二入差別之相即是無相故。云平等。後中九句。論主立九種相對治。以顯無相故。說相無。然既想能現相想應是有。論破云。十二入自相想故。謂十二入之相。從自相起。無別自體故。

二無生者。外轉立云。想從相起。可夫無體念別追憶。豈非有生。破云。展轉行相故。謂念因前想。後方得記。但是想之展轉行相。無別有生故。

三無成去。外轉云。既念因前想後起非有亦可者。因集起之應不成。何故現見成就。論破云。生展轉行相故。謂苦是集果。集從念念從想。如是展轉行相成故。

四本來清淨者。外轉救云。若由展轉等乃至無成者。世俗因果。豈斷壞耶。論破云。淨相故。謂彼因果相。本來性淨。非待斷懷說為不成故。此文准論經。是第六句。

五無戲論者。外轉立者。雜染因果可從相想等無體。本來清淨因果應是實有。論破云。分別相故。謂清淨因果非分別相。由分別心取之為有。還非實有故。

六無取捨者。外轉立云。若染淨名義皆空。何故菩薩捨染求淨。論破云。出沒相故。謂淨法可取名出。染法可捨名沒。妄法即空。無可捨却。真性離念。不可取得。無捨求但約出沒相爾。理實無取捨故。攝論云。於生死非捨非不捨。於涅槃非得非不得。維摩云。若達生死性即是涅槃。於其中不取捨者。是為入不二法門中。皆此義也。

七寂靜者。此文准義次第。及論經應在第四句。謂外轉立云。苦是所生可說為空。集是能生。豈非是有。論破云。染相故。謂惑業與苦。皆是妄法緣起。無性本寂。非實有故。

八如幻等者。前來於真妄法起有見故。以無破之。今於二諦見竝非有。應無過失。論破云。我非有相故。謂二諦因果離有。眾生之我離無。我體亦爾。如幻夢。若一向無。便是斷也。問此非有我。豈不正理。何故以為所治相耶。答此我非有相。若即是我非無相。不一不異。則非所治。由執一向非有。便為斷見故。是所謂。

九有無不二者。外轉立云。前既有無各別。不得今有無並立。應無過失。論破云。成壞相故謂成之與壞。是相違法。不得同時。有無亦爾。謂有是無之有。無是有之無。有無無有非一非異故。名不二平等。問法非一異。今云不二。非異何在。

答但解非一。即解非異。以將非一作非異非異作非一故。又有與無非一異。無與有。非一異。相望無別故。云無二平等。

三結行入地中二。先總結入位。後自性下別結。前總中。牒前所觀十******觀。後別中五。一自性淨者。遠離障垢故。二隨順平等真如法故。三無違等者。不生分別想違無生故。四得明利者。微細慢對治故。前四五二地同。此地得順忍。除障未細。不名明利。以四地解法慢最麤故。得耎品忍。五地除身淨慢障中庸故。得中品忍。此地取染淨所分別慢故。得上品忍。故名明利。下品能治對上品所治。乃至上品能治對下品所治。障治相翻。理必然故。五隨順忍者。耎中忍故。順者隨順無生法忍故。未得無生忍者。以七地已上是無生忍位。此非彼地故。云未得。然此順彼名為隨順。理實初地即得無生。為寄五忍配諸地故。分滿異故。謂仁王經說。三賢法中名伏忍。初二三地名信忍。七八九地故名無生忍。十地及佛地名寂滅忍。若瓔珞經。寂滅忍位。亦有三聖。謂別前二加等覺故。又於初地。分得非滿。七地已上圓滿得故。勝幔對治竟。

第二大段。不住道行勝中二。先約初住地。明不住行。二作是念下。就正住地。以明不住。前地劣故。唯正住地。方名不住。此地勝故。初住地時。即明不住。

就初住中二。初牒前起後。二大悲等正顯不住。於中四句。初三明能觀之心。後一明觀所觀生滅。然此三以作六重釋。一辨相者。愍心創起故云悲首。論意釋以殊勝大悲攝三世眾生故。二求果慇至稱為增上。又上求佛果故。論意釋於所知緣起令知淨智。為佛果本故。三厭離有為心。論意釋觀一切種微細因緣。以生厭離。緣觀細極故云滿足。二次第者。我前觀空。須念眾生虗妄所纏故。先起悲。以悲念故。求佛果智。以益眾生。以起增上。佛智必由離果而成。是故末後起觀緣生過患終極。三約二利者。初一利他。後二自利。四約二護者。前二護小乘。一護狹心。二護小心。後一護煩惱。五約因果者。初後攝因中一求果。六約不住者。初一不住涅槃。後一不住生死。中一俱無所住。就所觀生滅中。十二緣生順生逆滅故。云觀世間生滅。此是總觀。亦以十門。別觀彼法。

二就正住地。明不住中。廣顯緣起。於中有二。先以義分別。後依文正釋。

前中總有二十八門。於中。前一十八門。引餘教別說。後之十門。隨當部文便釋前一十八門義。具如別章。

後依文正釋中二先。料簡其文。後正釋文。

前中有三。一就經本。二依釋論。三經論相對。

初中。本經內二重。先別明十觀。後顯名重結。前中十觀者。一有支相續。二一心所攝。三自業差別。四不相捨離。五三道不斷。六分別三際。七三苦分別。八因緣起。九生滅。十隨無所有盡觀。於中各有順逆觀。以為不住行故。

二依釋論者。論以三門。一就有為門中。釋此十番。此即是前大悲滿足觀。二就深念眾生心中。釋此十番。名大悲隨順觀。此即是前大悲為首觀。三約求佛心中。釋此十番。名一切相智分別觀。此即是前大悲增上觀。此與前三。次第少異者。謂前約生心次第。今據正行次第。謂先自利過。次念眾生。後求大果。故與前別。於此三門。各觀十番。成三十門。復各有逆順。成六十門分別緣起觀。

三經論對攝者。有二門。一相對。二相攝。前中。論但取經初住地處三心分別十門緣起。各各具逆順。成六十門。若將下文。彼果分中三解脫門觀因緣集。歷前六十門。乃有一百八十門。顯緣生觀。論主更依初住地三心。一一各通。有此十觀。是故經論合舉。物為四重釋。此緣生一一各十。即為四十門。又各有逆順。即為八十門。以三空觀之。總成二百四十門分別緣生法。二相攝者。論初門內。開為三段。一名成答相差別。此攝經中初一有支相續觀。二名第一義差別。此攝經中第二一心所攝中半門觀。三名世諦差別。此攝經中後八門半。於此三中。初一顯於妄我非有。二真俗非無義理圓脩。第二大悲隨順觀中。攝十為四。一名觀眾生愚癡顛倒。攝十中第一門。二名餘處求解脫。攝第二門。三名異道求解脫。攝次後四門。四名求異解脫。攝後四門。第三一切相智分別中。攝十為九。一名染淨分別觀。攝初半門。二名依止觀。攝初中後半門及第二門。三名方便觀。攝第三門。四名因緣相觀。攝第四門。五入諦觀攝第五門。六力無力入依觀。攝第六門。七增上慢非增上慢信入觀。攝第七門。八無始觀。攝第八第九門。九種種觀。攝第十門。釋相可知。

後釋文中。釋此十門。即為十段。一一段中。皆四門釋。一依經別釋。二約論厭離有為釋。三約大悲隨順釋。四約一切相起分別釋。如是四重。依經及論。收攝方盡了。

就第一段中四門之內。先約經文。名有支相續觀者。此中正顯有支無我觀。於中二。初明倒執有我妄起緣分。後佛子菩薩摩訶薩復作是念下。約迷諸諦理起緣次第。前中三。一明無我。二復作是念下成緣起。三菩薩如是結依位行。初中二。先云世間受生皆由著我者。反舉惑情執我非理。若理有我。則起我者。應得出世。既生世間。明知執我非理。復云若離著我。則無生處者。此順舉。若理有我。則離我。理應生世間。既得出世。明理無我。二迷諦起緣者。迷於無我勝義。起彼有我。於中二。先順觀緣起。後此因緣故集下逆觀緣起。前中。初云凡夫無知等者。此無明支體用。謂無知即是無明體。餘是業用。求有無。愛斷常故。二不正思下明行支。謂不正思者。示無明因故。起妄行者。於解脫處不正行故。行邪道者。示菩薩勝義故。菩薩雖行於有。不名妄行。由迷隨無明故。起罪行。由迷真實義無明故。起福不動行。謂感三惡道業及人天別報苦業皆是惡行。感欲界人天業名福行。感色無色界業名不動行。三積集下明識支。餘論說此識支。有二種。一是所引。本識中異熟識種子。二是能引。謂五果種所依。本識名為識支。即現行第八。今此說後。不論其前。以行支。為能引。引起識中五果種子令至有故。云積集增長。乃至復起後有順義。此文應云。於諸行中。植心種子。積集增長有漏有取。復起後有。謂隨三行種植識中。五果種子積集漸增。乃至令熟至有故。此是能引所引一對言有漏有取復起後有有生老死者。謂由愛取有故。生生老死。此是能生所生一對。以五果是名言種子通無漏位。今行所引。明非無漏故云有漏也。無愛字者略故。四所謂下明識生名色等。然有六緣。如世福田種植。一業為田者。望所生根。為增上緣故。二識為種者。五果種子。為彼親因故。如種子。但以能依種子不離所依之識故。云識如種子。此舉所依。通取能依故也。三無明闇覆者。謂受生時無明迷父母。如世種植。地中雖有種子。要上有土覆。四愛水潤者。於父母。起染愛心。潤其受生。如種植雖有土要須濕潤。五我慢溉灌者。計有己身能有所依。如雖濕潤須人溉灌。六見網增長者。以我我所及慢我生不生等種種見網蓋覆。夫無漏法不能侵損。如種子入土以網覆護不令眾鳥侵奪。五生名色身者。次上六緣了。自下明識緣名色。此即顯所生果隨識入胎時。五果種子。為無明業引愛水潤故。並熟生果。雖同潤同熟。然現起則有前後。皆前引後起故。云名色增長生五根等。此但增上。非謂名色是諸根親因。餘亦如是。後六緣起。及憂悲等。文易可知。後逆觀中。以因緣集即無集故顯無我。此非對治性自滅故。三結位所行相顯。後約迷諦理起緣次第中二。先順觀。後如是但有下逆觀。前中。云於第一義諦不了故名無明者。此有二義。一通舉。第一義諦是十二有支所依之本。明依真起妄。顯有支無體。以無明最初故。無明依起。餘支類皆依真起。二別顯。此是無明所迷。謂此無明。由二諦。造於三行。是故論經名諸諦第一義。前段明所造三行。此中顯所迷二諦。文綺互爾。由各為增上緣力。所前起後。令相續成立故生。四取蘊者。能引所引諸教四說。一此經以二支為能引。四蘊名色等五種為所引。此約識支。有二義故。一若賴耶為識支。餘識即屬名色支中。名支者攝也。若通第六識。亦入識支者。即色受想行四蘊為名色支。今依後義。或同集論。故作是說。二依成唯識說。能引二支。謂無明行。所引五支。謂五果種者。以本識內親生五果。名言種子是因緣性。為曾業種是增上緣故。三集論所說。三支能引。五支所引者。依本識中有二種說。一以業種為識支故。二異熟識種是名色攝故。四緣起經上卷云。於諸分中。無明與行。及識一分。名為能引。後一分識及名色六處觸受。名所引者。此異所說。通取二種。為識支。非如集論偏取。問彼經亦用業種為識。如何種非名色攝。論主為通此難故。出彼經意說。識是名色依。非名色攝故。後逆觀中。無作者。是人空。無作事。是法空。依經釋了。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火之意志由我继承

    火之意志由我继承

    只要有树叶飞舞的地方,就会有火燃烧,火的影子会照耀村子,并且让新的树叶发芽。
  • 魔法为上

    魔法为上

    这是一个只有魔法的世界,靠的是魔法,没有斗气和武魂。
  • 刘家有男初长成

    刘家有男初长成

    一觉醒来,穿越到东晋义熙十四年,成了太尉刘裕的次子。匈奴赫连勃勃趁火打劫,磨刀霍霍正准备南下。鲜卑拓跋氏雄踞北方,虎视眈眈黄雀再后。其他诸如氐、羌等异族也各怀鬼胎。刘裕僭位在即,看我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收复华夏旧地,不必再等三百年!!!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醒掌天下权醉卧美男膝

    醒掌天下权醉卧美男膝

    她放诞不拘,桀骜不驯,英姿飒爽,风流倜傥,一切事物都是她的过客,身穿异世。她狂妄不羁,冷酷无情,暴虐成性,妖艳邪肆,一切都是她手中的猎物,魂穿异世。俩人共用一具身体,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手段,身中双生劫,且看她们如何在异世强抢美男,称霸江湖天下。
  • 贵宁

    贵宁

    年幼母丧,寿宁从此掌家,昔日安稳的生活瞬间成为镜中花。亲密无间的挚友意外惨死,朝中局势危如累卵喂!还有你,那个半夜爬到我家房顶的锦衣卫,你给我下来!且看世家贵女寿宁,如何拨开重重迷雾,揭露其中的魑魅魍魉!锦衣卫:嫁给我,什么杀手真凶都不在话下。寿宁一脸娇羞,捂脸遁走~
  • 重生再斗极品

    重生再斗极品

    前世里她毁我名声,抢我老公,害我孩子,这一世看我如何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灭掉小三,甩掉负心男,看我如何成为新一代女强人!!!新书求支持!!!
  • 帝国总裁的软萌甜妻

    帝国总裁的软萌甜妻

    半年前在酒吧邂逅的男人居然找上门来!什么?结婚?不不不!我才不要跟你回家呢!
  • 时空事务所见闻录

    时空事务所见闻录

    在这个泰坦陨落的废墟上我们建立了新的据点,而这次各个世界将不再孤军奋战。但,这本身就是一个永恒的战争,它们在疯狂,在侵略,而他们却只能想办法使战火远离自己的世界,然而现在这份触之及碎的平衡还将持续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