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975100000056

第56章 三坊七巷与两岸关系

吴仪

一、简介

三坊七巷是福建省福州市历史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至今还保存相当一部分自唐宋以来形成的坊巷。三坊七巷街区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约有40公顷。

福州自汉始,先后建成了冶城、子城等六次城垣,城市由北向南扩展,整个布局,以屏山为屏障,于山、鸟山相对峙,以南街(八一七路)为中轴,两侧成坊成巷,讲究对称,逐步形成三坊七巷一条街(“街”指南后街)。

三坊七巷形成于唐王审知罗城,罗城南面以安泰河为界,政治中心与贵族居城北,平民居住区及商业区居城南,同时强调中轴对称,城南中轴两边,分段围墙,这些居民成为坊、巷之始,也就是形成了今日的三坊七巷。

在这个街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瓦屋,曲线山墙、布局严谨,匠艺奇巧;不少地方还缀以亭、台、楼、阁、花草、假山,融人文、自然景观于一体,正房、后房窗以双层通长排窗为多,底层为固定式,上层为撑开式或双开式。正房的主门朝大厅敞廊,多为四开式,门上雕有丰富的图案花饰,以增添大厅的气派。“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三坊七巷人杰地灵,出将入相的所在,历代众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从这里走向辉煌,有的坊名、巷名就可看出当年的风姿和荣耀。福州市三坊七巷,作为中国目前在都市中心保留的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街区,在首届“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评选”中,以高票获选“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2009年7月19日,“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福州三坊七巷”在福州南后街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

二、前言

福州自古人文荟萃,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而景物之盛更是自古称奇。三坊七巷于唐五代形成,到明清鼎盛,至今古坊巷、古建筑风貌基本得以传续,被誉为“中国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中国明清建筑博物馆”、“中国近代名人聚居地”。林则徐、沈葆桢、严复、林觉民等许多名垂青史的历史人物皆出于此。其博大精深、沉潜冲和的特质正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

三、近代坊巷名人简介

(一)概述

近代以后的重要历史事件,如虎门销烟、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卢沟桥事变等等,都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关节点。从三坊七巷中走出的人物都在这些事件中扮演了时代推手的角色。

(二)林则徐

林则徐:“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785年8月30日(乾隆五十年)至1850年11月22日(道光三十年),汉族,福建侯官(今福建省福州)人,字符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官至一品,曾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陜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国人的敬仰。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对西方文明成果采取积极的了解和吸收并为我所用的态度,故能成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和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之开风气者”。三坊七巷旁的澳门路有林则徐祠堂。

(三)沈葆桢

沈葆桢:中国“船政之父”。沈葆桢(1820~1879),字翰宇,又字幼丹。福建省侯官县(今福州市区)人,清末重臣,谥文肃。晚清“同治中兴”时洋务运动的重臣之一,先后曾任总理船政大臣及南洋通商大臣,对台湾近代史也有重要影响。葆桢妻林普晴是清朝著名大臣林则徐的女儿。在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运动中,沈葆桢被推向前台。他担任福建船政大臣,负责造船、练兵和人才培养,为组建福建水师、南洋水师而努力,成为早期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引进西方科技的先驱,我国近代教育和近代海军的创始人之一。他脚踏实地、不遗余力地将林则徐、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付诸实践。在台湾迄今尚有其后代侄子沈吕巡为台当局“外交部”政务次长职,表现杰出。

(四)曾宗彦

曾宗彦(1850~1912):“近代陆军之父”。曾宗彦居于安民巷。他甫任江南道监察御史,便于1898年5月,上书光绪皇帝《时艰孔迫,宜用洋操克期练军陆军折》。他主张:“为今之计,莫若先尽各省已有之饷,练各省洋操之兵,但求其精,不患其少。”即以新法精练陆军。他还提出必须“整顿军队,各省陆军一律政习洋操,尤以东三省为急”。光绪皇帝十分重视,立即下谕:“今日时势,练兵为第一大政,练洋操尤为操兵第一要着。惟须选教习以勤训课,核饷力以筹军实。”曾宗彦的奏折,引发清廷兵制改革,所以有人称其为“近代陆军之父”。

(五)严复

严复(1854~1921)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人,是清末很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严复出生在一个医生家庭里。1866年,严复考入了家乡的福州船政学堂,学习英文及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五年后以优等成绩毕业。1877年到1879年,严复等被公派到英国留学,先入普茨茅斯大学,后转到格林尼治海军学院。留学期间,严复对英国的社会政治发生兴趣,涉猎了大量政治、经济学术理论,并且尤为赞赏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

(六)林旭

林旭(1875~1898):“戊戌六君子”之一。少年即颖绝秀出,为一奇才。他追随康有为参与维新变法,历时百日,被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守旧派杀害,年仅24岁,其英名永载史册。

(七)林长民

林长民(1876~1925),福建闽侯(今福州)人,五四运动引发者。1919年5月2日北京《晨报》与《国民公报》上出现《外交警报告国民》的文章,作者林长民惊呼:“山东亡矣,国将不国,愿四方万众誓死图之。”言辞恳切而沉痛。事情缘于1918年的巴黎和会:彼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外交总长陆征祥奉命出使巴黎和会,总统徐世昌特设外交委员会,聘林长民为委员会主任兼事务主任。日本与英法三国秘密约定,战后由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既得侵略利益并同曹汝霖约定,由日本出资建设“济顺”、“高徐”两条铁路,借此进一步控制中国。林长民知后气愤难平,决定向国人披露曹汝霖的外交黑幕与卖国行径,遂于1919年5月2日发表文章并由蔡元培校长告知北大学生及北京各高校学生。一石激起千层浪,1919年5月4日下午,北京12所学校的3000多名爱国学生群情激昂地举行游行示威,五四运动就此爆发。林长民女儿林徽因,为建筑学大家,在诗歌、戏剧、散文方面颇有造诣,被誉为“一代才女”,女婿为梁启超之子梁思成。

(八)林觉民

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汉族。福建福州人。1900年入福建高等学堂,开始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1905年自费去日本留学,专攻日语。翌年补为官费生,入庆应大学文科,攻读哲学,兼习英文、德文。此间他积极从事革命活动并加入同盟会。1911年春,得知黄兴、赵声等在香港建立统筹部,筹划广州起义,遂赴香港,后回福建召集革命志士。4月24日夜,在香港他给父亲及妻子写下绝命书,情真意切地表达了对亲人的爱及为国捐躯的决心。4月27日,陈更新等率福建志士进入广州。下午5时30分,他随黄兴勇猛地攻入总督衙门,纵火焚烧督署。冲出督署后,转攻督练所,途中与清巡防营大队人马相遇,展开激烈巷战,受伤力尽被俘。清两广总督张鸣岐、水师提督李准亲自在提督衙门内审讯,他毫无惧色,在大堂上侃侃而谈,综论世界大势和各国时事,宣传革命道理。他又在堂上发表演说,谈到时局险恶的地方,捶胸顿足,愤激之情,不可扼抑。最后他奉劝清吏洗心革面,献身为国,革除暴政,建立共和。被关押几天,他滴水粒米不进,泰然自若地迈进刑场,从容就义。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九)冰心

冰心(1900~1999),人称“世纪老人”,福建长乐人,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作家,儿童文学家,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她非常爱小孩,把小孩看做“最神圣的人”。她深受人民的敬仰。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在南后街与杨桥巷交界处有她的故居,在她的散文名篇《我的故乡》中,留下了她对故居情真意切的描述:“我记得在我11岁那年(1911),从山东烟台回到福州的时候,那时我们的家是住在‘福州城内南后街杨桥巷口万兴桶石店后’。这个住址,现在我写起来还是非常地熟悉、亲切,因为自从我学会写字起,我的父母亲就时常督促我给祖父写信,信封也要自己写。这所房子很大,住着我们大家庭的四房人。祖父和我们这一房,就住在大厅堂的两边,我们这边前后房,住着我们一家6口,祖父的前、后房只有他一个人和满屋满架的书。那里就成了我的乐园……”

(十)王冷斋

王冷斋(1891~1960),福建福州人,家住黄巷,保定军官学校毕业,“七七事变”见证者,抗日英雄。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时,他任河北省第三行政区督察专员兼宛平县长。在日军攻击宛平城前,他转移民众,避免了更大的伤亡。事变中,王冷斋调动城内警察积极配合驻军,坚决反击敌人,保住了城池。他还专门举行了一次记者会,向公众说明日军首先发动攻击卢沟桥的情形。自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爆发。抗战胜利后,王冷斋作为“七七事变”的重要见证者出席审判日本战犯法庭,被称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王牌证人”。新中国成立后,他任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民革成员、北京市文史馆副馆长,1960年在北京逝世。

(十一)郑孝胥

郑孝胥(1860~1938),字苏龛,号海藏,福建省闽县(今福州)人。他是清朝的改革派政治家,抗战初期沦落为“汉奸”,是伪满洲国建国的参与者之一。郑孝胥的故居在衣锦坊洗银营2~3号。

(十二)陈宝琛

陈宝琛(1849~1935),字伯潜,号弥庵、陶庵,又号听水老人。福建闽县螺洲人。曾祖父陈若霖官至刑部尚书。同治七年(1868)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陈宝琛兄弟6人,3人进士,3人举人,人称“兄弟六科甲”。光绪元年(1875)擢翰林侍读,与学士张佩纶、通政使黄体芳、侍郎宝廷等好论时政,合称“清流四谏”。光绪六年(1880),充武英殿提调官。翌年,授翰林院侍读学士,纂修《穆宗本纪》。光绪八年(1882)任江西学政,重修白鹿洞书院。光绪十年(1884),上疏《请募勇参用西法教练》,主张“变化以尽利,任人以责实,筹饷以持久”,中法战争失利,受牵连,被降五级,回乡闭门读书,修葺先祖“赐书楼”,构筑“沧趣楼”。光绪二十五年(1899),任鳌峰院山长。光绪三十一年(1905),任福建铁路总办,修漳厦铁路。光绪三十三年(1907)创立全闽师范学堂(今福建师范大学)。宣统元年(1909)奉召入京,担任礼学馆总纂大臣,宣统三年(1911),陈宝琛任溥仪老师,赐紫禁城骑马,1912年2月12日,清帝逊位,追随溥仪,被命修《德宗实录》。1921年,修成《德宗本纪》,授太傅。1923年,引荐郑孝胥入宫。张勋复辟时,被推举为议政大臣。1925年随溥仪移居天津。1923年,成立满洲国,宝琛专程赴长春探望溥仪。后病逝于天津,谥文忠。有藏书10万册,“清末陈氏私家藏书之多,冠于全闽”。著有《陈文忠公奏议》、《沧趣楼文存》、《沧趣楼诗集》、《沧趣楼律赋》、《南游草》等。

(十三)甘国宝

甘国宝(1709~1776),字继赵,号和庵,为中国清朝武官官员,出生于福建福州府古田县二十六郡(今福建宁德市屏南县小梨洋村)。雍正元年(1723)武进士。乾隆二十四年(1759)奉旨接任黄士俊担任台湾镇总兵,后辗转担任两任该官职。是台湾清治时期,受台湾道制约的台湾地区最高军事首长。擅山水画,尤工于画虎。今福州市三坊七巷的文儒坊中有甘国宝故居。

(十四)左宗棠

左宗棠(1812~1885),汉族,字季高,一名朴存,号湘上农人,谥文襄,湖南湘阴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领,洋务派首领。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镇压陜甘回变和收复新疆(清收复新疆之战)等重要历史事件。左宗棠1865年升任闽浙总督。1866年上疏奏请设局监造轮船,获准试行,即于福州马尾择址办船厂,派员出国购买机器、船槽并创办求是堂艺局(又称船政学堂),培养造船技术和海军人才。旋改任陜甘总督,推荐原江西巡抚沈葆桢任总理船政大臣。一年后,福州船政局(又称马尾船政局)正式开工,成为中国第一个新式造船厂。1884年6月,奉召入京,再任军机大臣。时值中法战争,法国舰队在福州马尾发动突然袭击,福建水师全军覆灭,左宗棠奉命督办福建军务。11月抵福州后,积极布防并组成“恪靖援台军”东渡台湾。1885年病故于福建。

(十五)郁达夫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字达夫,幼名阿风,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沉沦》、小说《迟桂花》等。1936年春,郁达夫来福州,住南台基督教福州青年会宿舍。稍后,因他兼任省政府公报室主任,公务繁忙,从南台到省府路都很不方便,就在光禄坊早题巷1号赁屋居住。1937年岁首,郁达夫访问日本、台湾归来,因夫人王映霞来福州,在光禄坊刘宅(刘家大院)赁屋居住。1938年,郁达夫离开福州,赴武汉参加军委政治部第三厅的抗日宣传工作。1938年12月,郁达夫流亡南洋。1945年9月17日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于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

四、三坊七巷与两岸关系发展

台湾福建一衣带水,隔海相望,自古以来,文化交流,唇齿相依。而福州三坊七巷,保持唐宋明清古制,有坊巷制度活化石之誉。其历史文化之内涵,无异于中华文化之缩影。其近代所孕育之人物,多才又多艺,优质又优量。岂非地灵人杰,天锡纯碬。上述14位人物,包括民族英雄、革命烈士、帝王师傅、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翻译家等,皆有其特殊成就,虽不能涵盖各类人物,然卓然一体,当可盖全。

当前两岸关系,形同水乳交融,民族感情之契洽,同胞相爱之温暖正如先贤子夏所谓:“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如今九州一统,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起飞,工商百业发达,国家转弱为强,人民转贫为富。当务之急,在弘扬传统文化之时,以儒家伦理为基础,以科学技术为利器,以现代化、国际化为目标,促进经济发展,加强文化交流,发展观光旅游事业,进而创造两岸双赢、文化一统与民族复兴,那么,和谐社会当可到来。

同类推荐
  • 临安变

    临安变

    重回古代,从垂髫童子到青衫少年!从升官发财,到执掌权势,从艰难求生活,到活跃于战场,现代少年一步步影响着历史的巨大变革…………
  • 环宇大陆

    环宇大陆

    环宇大陆,帝国争锋,两大帝国的争斗,让姬氏一族险遭灭族,姬氏一族后辈姬玄为给父母亲人报仇,从此踏上了一条艰难的奋斗历程。
  • 大宋忠魂

    大宋忠魂

    历史上有很被丑化的功臣,最著名的恐怕就算是潘美了,也就是潘仁美。面对南汉军队,潘美没有强攻,而是暂时退兵,利用南汉军队的松懈,派人化装成百姓混入韶关,然后轻骑一天一夜疾驰四百里。像这样一个智勇双全,功绩显赫的人,怎么会嫉妒一个投降过来的杨继业呢?
  • 赵尸王朝

    赵尸王朝

    大宋丰隆六年七月,暴雨,黄河决堤,东京大水,周边县村皆无所幸,水漫开封府,死难者不计其数。同年八月,瘟疫大起,染病者横尸街头。当是时有蓬莱居士进献仙丹无数,以无名黑草辅之,有起死回生之效,遂上贡兴宗,下治百姓……这本是件好事,可是禁军殿前司宣武上军指挥使唐琦在一次调查中发现这一切并不是表面那么简单。读者群(112964454)
  • 回到大明当奸臣

    回到大明当奸臣

    明正德年初,正值大明朝新旧龙气接替的过度时期,老龙已死,雏儿不足为惧,于是各方势力蠢蠢欲动……。朝野党羽纷争不断,各地暗流翻涌不息,“八虎”闹京,南昌宁王举兵谋反,东厂,锦衣卫处处秘密刺杀当朝忠良,北边鞑靼王挥军南下……秦陌,一头栽进了这个纷纷扰扰,变幻莫测的天下,阴差阳错一朝得势,踏入庙堂,不思匡扶正义,救国救民,却是亲近佞臣,私会乱匪。从此他成了一个清流眼中的奸臣,奸臣眼中的同党,乱匪心中的‘自己人’。
热门推荐
  • 神起三国

    神起三国

    呼风唤雨,撒豆成兵,搬山蹈海,点石成金。东汉末年,黄巾之乱,天师张角一身修为通天贯地,扰乱天下。各大隐世门派纷纷而出,英雄豪杰竞相争锋。关羽一刀三山而开,吕布单骑独闯仙门。且看唐轩如何凭借神秘系统,超人眼识,颠覆三国格局。风流人物尽在神起三国.......
  • 天才博士闯古代

    天才博士闯古代

    机器故障,闯入异世,怕什么,照闯。被人催眠失忆,反正还有十八般武艺,不怕,冲冲冲。可穿越最悲催就是遇到坏男人,他一面说爱她,一面利用她,还把她推下山崖!哼,当她这个天才博士是吃素的吗!看她变成另一个人回宫怎么折磨他,把你这狗皇帝踩脚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逍遥仙父

    逍遥仙父

    这是一个强者为尊的世界。没有实力?没有财力?没有权力?那只能任人宰割。只有自身强大,才能不受掌控脱离束缚。从而万界逍遥,唯吾独尊!
  • 茑萝行

    茑萝行

    郁达夫,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1896年12月7日出生于浙江富阳满洲弄(今达夫弄)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幼年贫困的生活促使发愤读书,成绩斐然。1911年起开始创作旧体诗,并向报刊投稿。1912年考入之江大学预科,因参加学潮被校方开除。1914年7月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后开始尝试小说创作。1919年入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1921年6月,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在东京酝酿成立了新文学团体创造社。7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沉沦》问世,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
  • 美人骨

    美人骨

    十三个故事,构建离魅整个时代,她是梦妖,以梦为食,迷惘的活了三千年想要的不过是复活一个人,一个她欠下太多的人。钱塘蛇潮,又是海潮兴起,不过今年钱塘的大潮却是异象连连,水面弥久未散的大雾,潮起之时大雾却愈发的浓厚。完全涨潮的时候,拍起的浪花之下竟然隐藏着大大小小的尽皆为白色的海蛇,钱塘蛇潮究竟是为哪般,这其中掩藏下的真相又是为何?更多的故事还在上演,这里是美人骨,一家不大的小店,主人是离魅,她是一只梦妖,以梦为食,最爱美梦,能够发动她交易的酬劳也只有美梦。嘘!不要说话,美人骨的招牌已经被黑色的鳞血素染,白蛇兴起的蛇潮要开始啦……
  • 伏灵录

    伏灵录

    一个被历史遗忘的职业,一群少年不应该肩负的使命,一个正在人们心中淡忘的故事......
  • 人皇轩辕决

    人皇轩辕决

    曾经的他是乌托城中的天才,可是一夜之间,又成了乌托城中人人看不起的废物,他看尽世间的人情世故,天才归来,吊打曾经欺负过他的人
  • 真正与绑定

    真正与绑定

    女主必须配上总裁?这是绑定?故事才刚刚开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逝年记

    逝年记

    那些年很迷幻,饮一杯透红烈酒,看一看夜景繁华,细细回忆开来,影影绰绰却又清清楚楚:初恋的女友傍大款,曾恋的大款是小三。恋我的萝莉是千金,结婚的老婆是女汉。那曾经爱情,都在灯红酒绿间化作云烟。青春易碎,逝年难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