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975100000033

第33章 著述教化余泽两岸

——追记南后街董炳章、董执谊父子

董骏

旧时南后街书肆林立。如今走近新修南后街置立的刻书铜像,缕缕书香依稀可闻。两座毗连的院落,错落有致。主座门楣“贞吉居”匾,出自宣统帝师陈宝琛旧题;副座门楣的“董执谊故居”匾,则为当代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新题。老态龙钟的石榴树,仿佛总在诉说曾经卜居于此的父子举人董炳章、董执谊的故事。

在人文荟萃、科甲鼎盛的三坊七巷,父子举人并不稀罕。只因董炳章、董执谊著述教化,余泽海峡两岸,媒体舆论一直有所关注。早在1993年8月31日、9月2日,《新民晚报》和《长江日报》就分别以“福州保护古建筑”和“三坊七巷新貌”为题,特别介绍此故居。2002年作为《福州民俗文化丛书》之一的《福州古厝》初版,特选董家亭池为封面、封底。2012年3月22日《福建日报》刊登《一部书与一个城市的记忆——纪念〈闽都别记〉正式出版100周年》。4月1日海峡都市报刊登《文章千古事,百年身后名——〈闽都别记〉背后的故事》。8月30日福州晚报刊登《闽都文化的璀璨明珠——纪念〈闽都别记〉刊行100周年》。贞吉居的文化底蕴,于此可见。地契标明房产原为寓此先祖董炳章所置,如今的格局是董执谊光绪壬辰(1892)扩建完成的。

董炳章(1828~1877)祖籍长乐,同治壬戌(1862)举人;又名道行、炳昌,字琅山,号纫兰,取意《离骚》“纫秋兰以为佩”,生前担任台湾淡水厅学教谕。

据《长乐县志.循绩》,董炳章初“授(福建)上杭学教谕,修学宫、置祭器、捐俸复月课”。任职多年,为人师表,讲授仁义经,奉行仁义事。董炳章“岁舍絮衣百袭”。《长乐县志》又载“士绅延主讲邑(长乐)琴江书院,严课程,增膏火(生员津贴),文风日盛”。

1874年正值日军侵台,钦差大臣沈葆桢奉旨统管台湾并交涉日军撤兵、防卫、开山抚番、教化等全盘政事。董炳章是幸运的,因为多年执掌教政功绩卓著,深得上司赏识,因此此时他荣调百废待兴的台湾淡水厅担任学教谕,其辖区大致涵盖如今台北大都市圈在内的整个北台湾。董炳章是改制后的淡水厅新履任的首任学教谕。此前“淡厅初辟,土虽沃衍,民多杂处;革故鼎新,责在贤吏”。淡水既为要地,亟待开化。“故今之筹台者自当以淡水为枢要,势使然也,地薄边陲为沿海七省藩卫”。又“淡水居其北,辟治甫百余年,抑更荒矣”。

当然,董炳章专司淡水厅“立教设养”,只是沈葆桢统管诸政局部之一环节。董炳章既庆幸从此大有可为,又深感履新责任重大。此地“文献无徵,冠裳初著”,为兴教化、开民智,董炳章当然只有兢兢业业,勉为其难。董炳章还致力于培训社学骨干,鼓励门人到义塾服务,以使淡水厅多层次教育,均有起色。董炳章结合教学,精研经义,著有“《经义解纷》四卷、《屈蠖斋集》”。明志书院为台湾著名书院。据《长乐县志》记载,董炳章“兼主讲(淡水厅)明志书院,兴学教士如上杭,时台民素好讼,炳章力革之,士习为之一变。”孔子在《论语.颜渊第十二》中倡导的是“必也使无讼乎”,大儒谢章铤后来为董炳章陈夫人写的七十寿序,就赞扬后居黄巷的“(陈)惕园(寿祺)既不以一字入公门,其族党亦累世无控案”。上文“炳章力革之”发扬的就是三坊七巷一以贯之的儒教传统。榜样就是力量。文化人“士习一变”,台民之风自然随之渐变。董炳章为辖区教化、进步、安定、民族团结做出应有的贡献。

自1874年赴任淡水厅教谕起,在3年的时间里董炳章不懈努力,全然不顾精力透支。本当3年任满,即可依例荣升,不料差不了几天他却“卒于任所”。清代居台英年早逝的闽籍教谕,知名的还有台湾府教谕刘家谋(40岁卒于任上)等多人。今人难以想象,为什么当年有那么多闽籍赴台教谕的官员卒于任上。且看关于1885年赴任台湾巡抚的刘铭传的记述——“初到台湾,台北府城无合适的住房,刘铭传只得暂住淡水县署。其时城内尽是水田,房屋很少,大路不通。‘所居县署,半系草房,将佐幕僚,仅堪容膝’”。又1888年布政司邵友濂报告“……台湾知县一班,本年春季病没数人,三次请调闽员,仅来李承诸一人,近又病没……查台地烟瘴横生,水土恶劣,两年间病没厅县十余员”又刘铭传奏称“……加以水土恶劣,人人视为畏途”。而如今台湾繁荣,我们对当年前仆后继献身于台的闽籍清代百官、士民先驱,不禁肃然起敬。

上文提及的淡水城、淡水县署景况尚且如此,再前推约10年(1874~1877)董炳章任职淡水厅教谕期间的艰难困苦,就可想而知。董炳章安息了,“上杭、淡水同祀名师祠”——海峡两岸依然桃李芬芳,恩师英年鞠躬尽瘁,台湾学子痛心入骨,于是结伴不辞山海险阻,扶护董炳章灵柩返乡,“门人归其丧”也。董炳章安葬在福州郊外文山里山腰。或许是台湾门人赤子真情感化天公,“十年动乱”中这里因有地下油库,戒备森严。此墓居然躲过浩劫。

董炳章中举次年,夫人才有了独子董执谊,夫妇俩对独子自是关爱有加,让其自幼侍奉父母在闽台教谕署中,学习诗书礼仪。董炳章逝世,陈夫人独撑家门。夫人知书达理,是乡贤陈芷亭(兰泰,林则徐四舅)曾孙女,江苏按察使陈少希长胞妹。董执谊有此家学渊源,当然长而得从名师,学识日进。

董执谊(1863~1942年)名藻翔,号藕根居士。光绪丁酉(1897)举人,博学多才,诗文、联语、书法俱佳。曾短期就任盐官和省咨议局议员,辞归后专心治学。董执谊一生留意乡事,继前辈王应山、陈寿祺、郭柏苍之后,为传承、传播三坊七巷乃至闽台文化做出贡献,是福建省近代文化名人。

董执谊毕生最大的功绩是搜集、联缀包括《闽都佳话》在内的多种民间话本、传抄本,深度加工整理编纂成书。董执谊于宣统辛亥(1911),把自己整理编定本题名为《闽都别记》,并以“里人何求”为笔名,初刊油印25部传世。董执谊1927年又再版石印此书600部。后来闽台多次重版此书,当然无一例外均以董执谊定本为蓝本。《闽都别记》401回,150万言,既是福建乡土文学的瑰宝,又是福建有史以来影响最深远的一部民俗文化鸿篇巨制。

台湾先由台北福州十邑同乡会委托成文书局于1979年影印董执谊石印本,1500页,精装,分订3册;继有罗星塔月刊社1986年根据影印的董执谊石印本修订点校出版铅印繁体本,分装两巨册。台湾影印本出资方为台北福州十邑同乡会,“海内外乡亲均可人手一部”。

《闽都别记》至第242回始着墨台湾的传说,其后还有多回涉及台湾风情故事、地名传说。台湾“议员”张立中称《闽都别记》“如嚼橄榄,回味无穷”。台湾“中央图书馆”原馆长杨崇森撰文《介绍一本奇书——〈闽都别记〉》。杨先生等台湾人士一行三人,还应邀参加了今年8月25日福建省文史馆、福州市闽都文化研究会主办的“纪念《闽都别记》刊行百年暨闽都文化传播研讨会”,并将会议论文结集《〈闽都别记〉与闽都文化研究文集》,带回台湾交流。

以下分述《闽都别记》成书始末、署名寓意、文化价值。《闽都别记》雏形起于清代乾嘉年间,故事源于说书人口传笔录的话本。两百年来,虽然其中故事,盛传不衰,可是传世底本、抄本零落,“讹脱殊甚”,直至清末未能成书,令人遗憾。董执谊慧眼识珠,从福州望族世家借得抄本,对照参考家藏善本钞本及福建方志,呕心沥血整理、点校、勘误、润饰字句,同时中将大量相关诗文,补充编入《闽都记》最后请人抄正,1911年终于完成这部完整的大型民间文学总集定本。

诚然,此书最终是由董执谊集大成编纂而成,不过原抄本、话本却成于诸人。“里人何求”署名,以“里人”扣合“闽都”,以“何求”寓意纂者“何可求”、“何用求”。这只是创自于董执谊的笔名而已,并非另有何求其人。《闽都别记》初版跋文后署藕根居士识。根据《说文解字》,“董”之本义即藕根;藕根居士实为董居士雅称。于是自然联想,“里人何求”既出于董执谊创意,是否也与“董”姓关联呢?其实“董”字草头之下可拆解为“一俚(里人)”。可见“董”可解作“草(野)一里人”。果然“里人”也出之于“董”。

《闽都别记》以福州方言土语叙述闽中故事,展现了上自唐末黄巢起义军入闽、下至清初福州地区风土人情、朝代变迁画卷。其中记录了大量神话传说、风尚掌故、生活习俗、俚语等,不少传说故事发生地延及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东南地区,保存了相关地区的许多历史资料,可补正史、方志之不足,是研究闽越台湾地方史、社会学、民俗学及语言学的重要资料。《闽都别记》故事在闽台和南洋侨胞中世代流传,深入人心。翻开此书,人们不禁陶醉在温馨的乡音、美妙的乡土故事中。《闽都别记》书中的陈靖姑传说,洋洋洒洒二十万言,为两岸信众激赏。事实上《闽都别记》连同从中不断派生、二次创作出的不同形式的文艺作品已成为团结隔海同胞的文化纽带,是维系、激发海峡两岸同胞和海外侨胞无尽乡思、乡情和爱国情怀的精神食粮。

董执谊是闽都著名藏书家、出版家,自幼醉心于乡邦文化,迷恋地方文献,多年“广搜博览”,潜心研究、著述。董执谊另一大贡献是不惜重金,辗转购得明代王应山纂辑的《闽都记》雕版(道光辛卯重镌,书共33卷),全面勘订补版珍藏、刊行,让这一部难得而珍贵的文献得以流传。董执谊曾将手辑《近人荣哀文件汇订》、善本《三山志》等珍贵文献捐赠省图书馆。在南后街经营“味芸庐”书坊,广交各路文友,收集善本古书,精雕精校刊行一批实用书籍行世,如“味芸庐”版《四书体注》、《陈修园公余医录四种合刻》等适合社会需要的教材、医书。董执谊还亲临实地考察出土碑碣、文物;“郡邑修志,皆礼为顾问”。董执谊厚积薄发,才使他既能胜任《闽都别记》的编纂,又能协助陈衍、何振岱编纂《福建通志》、《福州西湖志》,分修《长乐县志》。此外他还著有《榕城名胜古今考略》、《闽故别录》、《藕根斋摭拾》。劫后余存,至今还有手辑《近人荣哀文件汇订》12卷、《藕根斋存稿》4卷,《惜昔室丛抄》、《藕根斋格言丛抄》、《藕根斋联语丛抄》、《龚易图海防条陈书禀》等20余卷,为福建省图书馆、福建师大图书馆等多家藏馆收藏。

董执谊素研考据之学,精鉴、收藏,保护文物,不遗余力。如已为台湾“中央图书馆”收藏的(宋)“陈万卿墓志”拓片(章专1338),篆额间有董执谊题刻跋语;还有嵌于其自家斋壁的两块宋碑(见于《福建通志.福建金石志.石十》),台湾学者对此有深入研究。

清末以降,社会动乱,文物古迹多有损毁。有鉴于此,民国十九年,董执谊会同陈衍等人发起组织“闽侯古迹保存会”,历时数年修复自汉迄清诸多古迹,如冶山(泉山)、于山戚公祠等。此外,董执谊主持重修福州文庙,“三年寒暑不懈”,还协修福建冶山都城隍庙。当年董执谊撰写的呼吁保护“都城隍庙”诸文,如今于《藕根斋存稿》中还可见到。

明代名臣董应举,是董执谊引以为荣的同宗、敬仰的偶像。董应举为民兴利除患,并曾两度回里御倭、剿寇。董执谊奉母命勉力修复董应举祠一事,谢章铤记述如下:“明贤董崇相有专祠,在府学明伦堂右将圮,藻翔议复之力不能举,太宜人(执谊母)曰是尔之所当为也,费钱末也,即称贷可也”。

董应举所著《崇相集》中,有“严海禁疏”、“筹倭、防寇”各议,并多诸如“倭垂涎鸡笼(今台湾基隆)久矣”、“倭得鸡笼,则闽患不可测”警世告诫。此书至可宝重,董执谊当年费尽周折觅得一部,“为辗转劝人”才如愿重版;台湾于1997年由大通书局有限公司出版此书(《崇相集选录》,列入台湾文献史料丛刊)。传播文化遗产,海峡两岸同胞,可谓同心同德。

董执谊爱国爱乡,1932年5月9日,董藻翔(执谊)同陈衍等爱国绅士同集于山戚公祠,拜谒戚继光英灵,声讨当局对日妥协并题名录刻于厅前。董执谊垂垂老矣,还赋诗高歌“一例歼仇志待伸”,可谓苍凉悲壮。董执谊热心文化事业之余,曾主持省会育婴堂、冶山善社、民国八年长乐海啸善后等多项善事。何振岱称其“为善于乡数十年有如一日”。

董执谊一生继承父亲未竟的文化、慈善事业,逝世后与其父合葬于其父寿域。

福建台湾一衣带水,同胞自古血浓于水。董炳章、董执谊谢世后,后人故事还在继续。1945年日本投降,董执谊四孙董碧辰赴台参与接收与清理“日产”,翌年次子董琨生于台北。董琨后来成为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副所长、博导、国家语委咨询委员,曾多次应邀赴台湾讲学或参加学术会议,参与搭建两岸文化交流桥梁。董碧辰全家夫妻子女八人从教,被市政府评为福州首批“教育世家”。“十年动乱”后,一位承董执谊资助的台胞后人,专程回榕瞻仰董执谊故居并回馈董家一张董执谊长髯遗照,包括《三坊七巷志》、《长乐人杰》在内,所有书刊刊用的董执谊相片都本于此。“贞吉居”大厅原有6面文魁匾,是先人及董炳章、董执谊中举相继制作的,毁于“十年动乱”。其后长乐乡亲在祠堂又挂起新制的董炳章、董执谊文魁匾。如今董炳章、董执谊父子故居、合葬墓均列为福州涉台文物,得以保护。

闽台文化百代传承,人们永远铭记先贤!

参考书目

[1][3][8][14]民国《长乐县志》李驹主纂,董藻翔等三人分修。

[2][9][18]谢章铤:《赌棋山庄集.余集.董母陈太宜人七十寿序》,福建省文史馆藏。

[4][7]杨浚纂:《淡水厅志.卷4.学校志》。

[5][6]杨浚纂:《淡水厅志.序言》。

[10]徐万民、周兆利:《刘铭传与台湾建省》,福建人民出版社版,第242页。刘铭传:《台北建造衙署庙宇动用地价银两折》,《刘壮肃公奏议》,第290页。

[11][12]徐万民、周兆利著《刘铭传与台湾建省》,福建人民出版社版,第203页。刘铭传:《台湾水土恶劣知县员缺请饬部暂宽例章变通补署折》,《刘壮肃公奏议》,第401页。

[15][16]徐杰主编:《〈闽都别记〉与闽都文化研究文集》,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内收台湾杨崇森等人论文。

[17]董执谊:《藕根斋存稿.卷4》,福建省图书馆地方文献室藏。

[19]何振岱:《执谊同年七十寿序》,《福建文史》2007年第4期,第34页。

同类推荐
  • 三国美男战纪

    三国美男战纪

    画戟雕弓,宝马佳人,战神吕布,轻描淡写独步天下;风流俊美,神勇盖世,枪神赵云,匹马单枪纵横沙场;锦袍银甲,勇冠天下,骑神马超,西凉铁骑笑傲中原;史册上的他们,并没有太多的重叠,只有简单的擦肩而过,但在我的笔下,他们却并肩作战,称雄天下……
  • 一骑定江山

    一骑定江山

    东晋时期的北方,战乱频发,独守荒山的小道童迟迟等不到归来的老师父,无奈之下加入了前秦军,自此开启了传奇的一生!
  • 谷中有明月

    谷中有明月

    人嘛,终究会老,这似乎是法则。那么,一个国家呢,当他已经老朽,还能重焕生机吗,不知道,但要试一试……
  • 不再彷徨

    不再彷徨

    梦想,对于你来说,是什么?以梦想作为目的,将自身推入深渊,换取他人的幸福?还是以梦想为手段,用正义的名号,将所有人推向苦难?
  • 史上第一驸马爷

    史上第一驸马爷

    穿越平行时空,来到一个陌生的时代。这个时代变了,但这盛世之景也如同烟花般璀璨。英雄辈出,小人横行,光与火的交织,血与泪的挣扎。盲肠古道,有傲骨嶙峋者,悲鸣挽歌,负重前行;阳光大道,有策马扬蹄者,惩奸除恶,仗剑江湖。浪淘沙,英雄魂,千古愁,万代忧。惊雷过后,身为咸鱼驸马的他,如梦初醒,誓要撕裂这个时代,踏入滚滚洪流,重塑这个时代的英魂……(背景全架空,轻松,和谐~,喜欢的收藏一下)
热门推荐
  • 游戏天才:十二星宫

    游戏天才:十二星宫

    自很久以前,我出生在希尔卡拉。那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有着和我一样的人,还有一些不一样的生物。现在,我穿越到了一个叫地球的异世界,我便开始在这里生存突然有一天,一个金发女生叫我回到另一个异世界,也就是我的故乡。所以,你懂了吗?这个游戏的世界,所以,COMEGAME
  • 微光旅店

    微光旅店

    为什么要拒绝和排斥看似负面的东西呢?要知道再闪亮的星辰,也只有在黑夜里才能被看清,因此在我们认为负面的事情中,往往都藏着正面的答案。生活里的很多记忆便犹如栈栈旅店,而我们则正乘着一匹不停向前奔跑的驿马,每每回头,过去的事物就永远成为了残片。所有的欢乐与悲痛,所有的沉淀与激情,甚至所有的成功与失败皆定格在了那些旅店中。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他把他家小狐狸拐回家啦

    他把他家小狐狸拐回家啦

    姜辞第一次看见许幼离,是在大年初六的公交车上。当时的她因为叛逆去看演唱会。然后,他慢慢的了解到许幼离,成绩好,长得好看,很多人追。他想:她是不是瞧不上我们这种人啊?有一天,姜辞约她出去玩,许幼离微微歪着脑袋,微笑,冲着他甜甜的笑:“姜辞,你是不是喜欢我呀?”姜辞:老子的小心脏……【职高·占有欲强·大佬×叛逆·单纯·追星少女】【注:不喜勿喷,因为我还是学生,也是个宝宝~】
  • 漫漫至尊路

    漫漫至尊路

    人界、仙界、神界,谓之三界……引气入体,锻造根基,凝结金丹,丹破成婴,再进一步,便为化神,此乃人界修炼法门之大纲……面对漫漫至尊之路,主角坚守道心,毅然说道:“至尊之路,绝非一马平川,定是艰难险阻、危机四伏之路,然,纵使其长漫漫,吾也——毅然踏上。”这是一个残酷却理想的世界,弱肉强食、实力至尊是这里的不二法则。
  • 总裁大人要闪婚

    总裁大人要闪婚

    “老公,我喜欢包包,你会给我买么!”“要什么包?整个店都送给你!”“老公,我想看书,你会给我买么?”“买什么书?整个图书馆直接搬回家!”“老公,我整去旅游,你会定机票么?”“定什么机票,整个飞机都是你的!”“老公,我喜欢饺子,你会陪我吃么?”“吃什么饺子,我要的,是直接吃你!”啊!忍了那么久,终于本性大暴露!
  • 仇爱总裁:我要报复你

    仇爱总裁:我要报复你

    单纯美丽的外表,内心却埋藏着复仇的种子。复仇的背后隐瞒着什么!复仇之后又怎样呢!
  • 不灭次元

    不灭次元

    我若重生,他日必为王,我若重生他日必踏刀归来,神界第一狂人穆橙风两百年前兄弟剑圣与沐雨橙背叛只为夺取狂人之戒,获取关于成仙的秘密……
  • 无敌从弃少开始

    无敌从弃少开始

    凌天仙帝萧云,为求登上至极,问鼎掌控,勇度九世轮回,要将自己的三魂七魄全部修到巅峰。而这最后一世轮回,他的身份竟然是一位被家族抛弃,被未婚妻厌恶的废柴弃少,令他哭笑不得!一代仙帝的无敌神话,将从弃少开始!
  • 暗武纵横

    暗武纵横

    带着游戏人物技能穿越异界,一代游戏王在DNF比赛后离奇穿越异界,且看游戏技能对异界神魔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