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975100000032

第32章 从三坊七巷走出的清朝三大治台幕僚

刘琳、史玄之

在清朝不同时期,三坊七巷走出了一批治台领导人的重要幕僚,其中代表人物即是被乾隆皇帝称为“筹台之宗匠”的台湾镇总兵蓝廷珍的幕僚——蓝鼎元、船政大臣沈葆桢的幕僚——梁鸣谦、船政大臣兼福建巡抚丁日昌的幕僚——张亨嘉,他们为保卫、开发和建设台湾做出重要贡献,在台湾历史上占有重要一席。

一、蓝廷珍平台幕僚——蓝鼎元

蓝鼎元(1680~1733),字玉霖,别字任庵,号鹿州,汉族,福建漳浦人。清朝知名学者、官吏,曾佐理戍台名将蓝廷珍并曾任广东普宁知县兼署潮阳知县、署广州知府,对治理台湾提出系列极其宝贵的建议,被乾隆皇帝称为“筹台之宗匠”。

蓝鼎元就读于鳌峰书院期间居于郎官巷蓝氏宗祠旁的宅院,受知于福建学政沈涵、福建巡抚张伯行时也居于此,晚年曾在三坊七巷借居过。

(一)刻苦自励巡抚赏识

蓝鼎元出身书香门第,其祖父、父亲皆是当地颇有名气的儒士。父亲蓝斌精通理学,但屡科不进。蓝鼎元10岁丧父,家境艰苦,靠母以女红度日。

蓝鼎元自幼聪颖,生性好学,勤苦自励。年少名列童子试榜首,颇得当地督学赏识。17岁时,他先观海厦门,后再游历浙江、福建、广东沿海,眼界由此大开,见识愈增,但屡次赴试不第。曾入邑庠,也曾就读于当时全闽最知名书院——福州鳌峰书院。后来,曾先后受知于福建学政沈涵、福建巡抚张伯行,巡抚张伯行称赞蓝鼎元是“经世之良材”。

康熙四十六年(1707),蓝鼎元应张伯行之聘,到福州鳌峰书院担任讲学并与同乡蔡世远共同纂订先儒诸书。两年后,蓝鼎元辞聘归家,在家乡教书和著述,因“念祖父母春秋高,母亦渐衰,辞归侍养”。自此,在家闭门苦读11年。

(二)上书护疆总兵奇之

康熙五十八年(1719)夏秋间,时任澎湖水师副将的蓝鼎元族兄蓝廷珍升任南澳镇总兵,上任途中便道返乡,与蓝鼎元等族人论及镇守南澳事宜。

蓝鼎元上书数千言,直指“南澳一镇,为天南第一重地,是闽、粤两省门户”,“镇南之法,以搜捕贼艘为先”,如果“上偷安则下怠惰,营伍废弛则士卒弱,将帅素尸则盗贼恣”,“愿兄无以开府满盈……抖擞精神,勤劳哨缉,一洗向来镇弁积玩逡巡畏缩之习”,又于书中条陈七大要务以供参酌。

(三)辅佐族兄赴台平乱

康熙六十年(1721),台湾朱一贵起事,蓝廷珍奉令平台,蓝鼎元受邀随行,于是到台参与戎幕。留台年余,蓝廷珍倚其为左右手,凡军中往来文书手札,皆出其手。军务备防诸事,蓝鼎元无不参与,史称:“出入风涛戎马间,羽檄纷驰,下笔千万言立就。”

佐幕期间,蓝鼎元为治理台湾出谋划策,曾上言南、北路文武驻扎要害,官兵营汛添设更置,台镇不可移澎湖,哨船之舵缭斗碇各兵必不可换,罗汉门、郎娇、槟榔林、阿猴林不可弃等,均受闽浙总督觉罗满保的允行。巨细靡遗,“洞若观火”,令蓝廷珍“大奇之”。

戎马之中,蓝鼎元撰《东征集》3卷,又遍历台湾西部各地,对全台地理情形了然于胸,且能协助蓝廷珍调度指挥,确保迅速平定全台。

由于在台期间,无所不用其心,常与蓝廷珍“兄弟相对,竟日念念地方,不知其苦也”,因此蓝廷珍称赞他:“昔范文正公做秀才,以天下为己任,予弟玉霖,其庶几乎!”事平后,撰《平台纪略》。

(四)建言献策治台方略

蓝鼎元之所以被称为“筹台宗匠”,就在于他提出的很多治理台湾策略,一直是后来台湾官员的治台依据。

清领台湾后,行政建置的一府三县都集中于西部和南部,而北部和东部却未建署设官。这与康熙末年闽粤移民大量迁台,北部、中部土地已拓垦的现实情况不相适应。尤其是土番居住的广大山区,汉番往来日多,而朝廷中却有人竟提出将山区列为“弃土”。

蓝鼎元建言:“台湾海外天险,较内地更不可缓,因此日之台湾,较十年二十年以前,又更不可缓。前此台湾仅府治百余里,凤山、诸罗皆毒恶瘴地,令其邑者尚不敢至。今则南尽琅桥,比穷淡水,鹦笼以上千五百里,人民趋之若鹜矣。前此大山之麓,人莫敢近,以为野番嗜杀。今则群入深山,杂耕番地,虽杀不畏。甚至傀儡、内地、哈仔难、崇爻、卑南觅等社,亦有汉人敢至其地,与之贸易。生聚日繁,渐开渐远,虽屡禁不能使止也。”

同时蓝鼎元还提出增设县制的设想:北路地方辽阔,自昔空虚,分诸罗县地为二,在半线以上另置一县,拟名“彰化”;淡水地势重要,人口日增,置淡水厅。蓝鼎元呼吁台湾山地万万不可抛弃,特别强调山地之重要。他说:“台湾山高土肥,最利垦辟,利之所在,人所必趋。不归之民,则归之番与贼。即使内乱不生,寇自外来,将有日本、荷兰之患,不可不早为措置。”蓝鼎元的意见,多被朝廷采纳;有关置县的设想及文武官员驻扎、营汛布防、哨船挨班等建议,一一得以实现。关于不能废弃山地的呼吁,也为朝廷大官要员所接受。

康熙四十一年(1702),清政府对移民实行禁止携眷赴台的政策,造成台湾男多女少,青壮年成家难,出现了严重的社会问题,蓝鼎元对此给予极大关注。在《论台湾事宜书》、《东征集》中,他列举了移民“皆丁壮力农,无妻室,无老耆幼稚”,“一庄有家室者百不得一”等大量严酷事实,建议:“欲赴台耕种者必带有眷口,方许给照载渡,编甲安插。台民有家属在内地,愿搬取波台完聚者,许县呈给照赴内地搬取,文武汛口不得留难。”雍正九年(1731),清政府实行凭照携眷入台政策,就是出自蓝鼎元等官员的建议。

蓝鼎元最早提出对台湾进行综合治理的具体措施,即十九事:信赏罚,惩讼师,除草窃,治客民,禁恶欲,儆吏胥,革规例,崇节俭,正婚嫁,兴学校,修武备,严守御,教树畜,宽租赋,行垦日,复官庄,恤澎民,抚士番,招生番,等等。这些,一直是后来台湾官员的治台依据。

蓝鼎元之所以“大声疾呼,不啻舌敝颖秃”,是因为他提出的全百而系统的治理、经营台湾的理论体系被当时及其后的治台者所借鉴采用。

《平台纪略》是蓝鼎元在台一年后返乡撰写的。直到乾隆五十二年(1787),乾隆还下手谕:“朕披阅蓝鼎元所著《东征集》,其言大有可采,着常青、李侍尧购取详闽,于办理善后时,将该处情形细加查核。如其书内所讨论各条,有与见在《事宜》确中利弊者,不妨参酌采择,俾经理海疆,事事悉归尽善。”因此蓝鼎元被乾隆誉为“筹台宗匠”。

(五)官至知府百姓皆颂

雍正继位后(1723),下诏选拔全国品学才干兼优者入太学,蓝鼎元以优贡生被选进京。清廷也在该年采纳他的建议增设彰化县于半线,同时设置淡水厅稽查大甲溪以北防务、兼管彰化捕务,使其主张终得实现。雍正三年(1725),蓝鼎元奉派校书内廷,分修《大清一统志》,其史才为朝廷所重。

雍正五年(1727),经大学士朱轼荐引,蓝鼎元觐见雍正皇帝。蓝鼎元面奏经理台湾、河漕、兼资、海运、凤阳民俗土田、黔蜀疆域6件时务,深得雍正赏识,授予广东普宁县知县,再兼署潮阳知县。

蓝鼎元到任后,励精图治,革除吏弊,兴学校、正风俗、秉公办案,深获百姓爱戴。特别是他平反冤狱,严惩歹徒,令行禁止,更是体现了吏治的严明。蓝鼎元还致力于复兴学校,亲自课经书,取缔邪教,在潮阳改邪教场所为棉阳书院,尽力改善民俗风尚,百姓皆赞。

蓝鼎元秉性亢直,刚正不阿。雍正六年(1728),因“豁免渔船例金”,以仵上官“违忤监司”,被革职入狱。幸得当地士民为其奔走鸣冤,潮州知府和总督郝玉麟、巡抚鄂弥达等多方协调、努力,才被保释出狱。

蓝鼎元请求归休,鄂弥达更为他上书申明受冤始末,遂于雍正十一年(1733)奉诏进京为雍正召见,命其署理广州知府并聘请他编纂《潮州府志》。

雍正十一年(1733)五月,蓝鼎元到任广州知府。可惜仅月余,便因病去世。蓝鼎元一生清廉,过世时家中贫困,鄂弥达及上官、同僚等“怜其贫”,集资以助,才得归葬家乡。《清史稿》为蓝鼎元立传。

蓝鼎元一生著述颇丰,除参与纂修《大清一统志》外,还有《蓝鹿洲集》、《修史试笔》、《东征集》6卷、《平台纪略》1卷、《鹿洲初集》20卷、《女学》6卷、《棉阳学准》5卷、《鹿洲公案》2卷、《潮州府志》等书传世。《四库全书》收录蓝鼎元专著。

蓝鼎元随蓝廷珍赴台时,一些族人也先后赴台,后多留在台湾拓荒垦殖。蓝鼎元生有六子,其中长子蓝云锦当时也留台开垦,后定居屏东阿里港(现称里港乡)一带。

二、沈葆桢治台幕僚——梁鸣谦

梁鸣谦(1826~1877),字礼堂,号庆璋,汉族,福建福州人。清朝著名学者,沈葆桢兴办船政、赴台驱日和领导台湾开发建设的重要助手,中国近代西洋机器汉语定名的先驱,对船政的创办与发展、对保卫和开发台湾做出了重要贡献。居闽山巷。

(一)进士出身佐幕巡抚

梁鸣谦老家福州仓山区梁厝乡。其祖梁孟豪,父事渊,均务农。梁鸣谦自幼学习刻苦,品学俱佳,被荐闽县附生,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丙午科第三十六名举人。咸丰九年(1859)已末科第一百四十一名进士。钦受吏部考功司主事,以四品衔,原官充军机处稽司行走。在京城前景看好。

梁鸣谦是个孝子。任京官不久,就因为母老多病,他为孝母宁愿放弃大好前程,辞官归里,奉祀孀母。

归闽后,梁鸣谦以教授生徒自给。梁鸣谦少年时就颇有文名,中进士后,声望更隆。

同治五年(1866),周开锡署福建巡抚,四处寻找拟章奏者,有人就推荐了梁鸣谦。遂入抚署任文案(秘书)。所拟文牍,颇合周意,甚得周之器重。

(二)力助沈公兴办船政

1866年,闽浙总督左宗棠为强国强军,选定马尾,奏请朝廷创办福建船政,获准。左宗棠着手筹办,机械设备购自外国,技术力量依靠洋人。第二年,左宗棠奉命赴西北平乱,沈葆桢从左宗棠手中接过船政重担后,就请梁鸣谦做自己的幕僚。

在永盛梁《梁氏族谱》中有这样记载:梁鸣谦在船政创办之初,就力主沈葆桢办船政不能全靠洋人,还需自力更生。“梁鸣谦见事属创兴,百事繁兴,回望洋人居太上皇地位之权威,有感后患。鸣谦力倡奋发自力,摆脱洋人。但外购机械设备机械性能虽有案明载,奈洋文不通,无法一时行之。鸣谦只得亲自组织有识之士,不辞劳苦,朝夕深入机械车间,附和洋匠,解剖机械,逐一见习,记录在案,再一一合拢安装。”也正是因此,梁鸣谦被称为“中国近代西洋机器汉语定名的先驱”。

(三)抚台有功升任二品

1874年,日寇出兵占领了台湾恒春半岛,调兵屯台,声称要攻打高山族。台湾告急,清朝廷命船政大臣沈葆桢作为钦差大臣带兵巡台,调理各国事务,整顿海防,沈葆桢携梁鸣谦赴台。

梁鸣谦巡台功在何处?主要有3点:提出巡台驱日主张,被沈葆桢采纳,成功驱日;积极支持为郑成功建祠供奉,以团结台湾民心,那副肯定郑成功的著名对联即出自梁鸣谦之手;驱日之后,梁鸣谦提议对台政制疏陈十二便,为台湾近代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梁氏族谱》中有这样记载——鸣谦巡台提出以“民族为重,国土为要,民心为安,处事为稳”为宗旨的处事主张,“并着手选将练兵,严防警备,扩张声势,威胁利诱,扼制日军为策略。在战术上分析:大兵未至,兵力悬殊,干戈一动,台地战场,胜败莫测,万物必失,败者损兵辱国,胜者得不偿失,动武不宜,议和为善,行者急办,事不宜迟。此议沈钦差采纳,授命鸣谦速办……避免了一场战争,为国分忧,为台民排除灾难”。

“提议对台湾政制疏陈十二便,改制台湾道,令福建巡抚驻台湾,兼理学政,建三府,立十县,调清兵,筑碉堡,增炮台于要塞,对内屯兵镇压高山族滋事叛乱之顽民,对外防御外来入侵之敌,牢守孤悬海外之国土,此议表朝廷得准允行。”

“由于沈钦差、梁鸣谦以郑成功盖棺论断,应予谥祠于台祀之,以感台民忠义之气……沈钦差授命鸣谦拟本章奏帝……幸得穆宗同治帝谕旨准于谥郑成功祠于台南。建祠中沈钦差委鸣谦拟题祠楹联句,梁鸣谦挥笔亲书予联云:开万古得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作遗民世界;极一生无可如何之遇,缺憾还诸天地,是创格完人。”

台湾事定后,光绪元年(1875),梁鸣谦以船政功升三品衔,又以抚台湾功,晋加二品衔,以候补道任用。他回家乡,修《梁氏族谱》。

(四)执教鳌峰积劳病卒

沈葆桢出任两江总督,因政务繁重,再聘梁鸣谦为助。事无巨细,皆与谘商。沈夫人去世后,沈葆桢身体也不好,就请梁鸣谦兼理家事,由此也可见沈葆桢对梁鸣谦非常信任。

光绪二年(1876)八月,梁鸣谦请假回闽嫁女,期间受福州鳌峰书院之聘,任教识,他严格执教,教导有方,亲自批改学生习作,深获学生敬重。

光绪三年(1877)五月初五日,梁鸣谦因积劳病卒于闽山巷,年仅52岁。

三、丁日昌巡台幕僚——张亨嘉

张亨嘉(1847~1911),字燮钧,一作燮君,又字铁君、铁军,汉族,福建福州人。清朝著名教育家、名臣,曾任湖南学政、广西乡试正考官、国子监司业、司经局洗马、翰林院侍讲、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少卿、浙江学政、京师大学堂总监督、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兵部右侍郎、礼部左侍郎,充玉牒馆副总裁、经筵讲官。为海峡两岸教育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曾住杨桥巷。

(一)赴台兴教亲任山长

张亨嘉,同治四年(1865)中举。光绪二年(1876)秋,与吴曾祺同为福建巡抚丁日昌幕僚,并随丁日昌渡海赴台。

抵台后,张亨嘉跟随丁日昌巡视南北番社,教民耕种并开设义学。

光绪五年(1879年)八月,台北学海书院重新竣工,陈维英力荐张亨嘉。不久,张亨嘉出任学海书院山长。后台湾北部学者出其门者数百人。

(二)辗转南北入国子监

光绪六年(1880),张亨嘉任知县并升同知,分发河南东河总督府任职,参与审理清代四大奇案之一——王树汶案并为其平反。

王树汶案,为清末名臣赵舒翘平反的著名冤案之一。光绪五年(1879),河南镇平县发生了一起抢劫案,主犯胡体学用重金收买县役刘学汰后逃走,却以年仅15岁、并未实施抢劫的王树汶冒名顶替,致使王树汶被判处死刑。王树汶临刑前大呼冤屈。上奏朝廷后,朝廷下令河南巡抚李鹤年、东河总督梅启照等人复查审理。李、梅等人官官相护,维持原判。时任刑部员外郎的赵舒翘顶着压力,力主详查,终使冤案得以平反。真凶胡体学被严厉制裁,王树汶被释放,李鹤年、梅启照等参与此案审理的官吏多人以失职罪被判刑。

光绪九年(1883),张亨嘉考中进士,因擅长文学、书法,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

光绪十四年(1888),张亨嘉出任湖南学政。他主试湖南,亲拟题目,分二三十门,发题百数十道,以考查学生的才、学、识为主。他为人正直,办事认真,每临考试,都是白日监场,夜间阅卷;尤慎于排列名次,反复斟酌,不使稍有颠倒;取舍人才,更兢较于毫厘。因其考试公平,应试者达一万七八千人。

张亨嘉曾刊行《湖南校士录》一书,命题宏博,学子争购,士习为之一变。其时他崇儒尊经,敦尚朴学,主张“先之以训诂,本之以义理,广之以兵谋、舆地、农政、河渫”,反对“以空疏为义理者”,后任民国总理的熊希龄即出自张亨嘉门下。

光绪十九年(1893),张亨嘉典试广西,充正考官。任上,他提出:“惟古今论国是者,曰富强,曰形势,曰人材。”“而人材非培养不成,非历试不见。”广西一行,他遍稽诸卷,拔取数十人。

光绪二十三年(1897),张亨嘉由编修入直南书房,升任国子监司业。

(三)创闽学会力倡变法

光绪二十四年(1898)正月,时任国子监司业的张亨嘉与林旭等集合在京闽籍人士,创建闽学会,以宣传变法维新。八月政变发生,林旭等六君子被杀害,闽学会亦遭取缔。

张亨嘉后迁詹事府右春坊右中允,升授司经局洗马,迁翰林院侍讲,擢太常寺少卿,一岁五迁,传为佳话。

光绪二十六年(1900),宫廷亲贵都相信义和团有“神术”,能攘外,便饰词入告。皇上命张亨嘉察视。张亨嘉即洞察其非,向上条陈,揭露所谓“神术”,均系愚昧之举,而真正保国救民,应靠清醒的头脑处理国事。

八国联军入京后,慈禧携光绪帝西窜,张亨嘉写下著名的《奏请回銮折》,指出:由于外敌入侵,“今千里之内,田庐榛莽,市里为墟,盗贼纵横,商贾断绝”。“故以维系人心言之,则回銮不得不亟者。”他深忧边疆危机,呼吁要保边疆,保民族。他分析古今形势之异,指出“今日之患,备海而陆已危,备陆而海又急”,故须采取措施,海陆并防。他认为:“外洋入寇,必借沿海岛屿,以为屯守之基,而后能反客为主,以与中国相持。”故提出要固守台湾,以防日本侵略。他强调要防备俄国侵略,指出:“终为中国大患者,夫人而知其为俄也。”因此,主张加强边防,增兵固守,以保卫满洲、新疆和内外蒙古一带。”他还谆谆告诫:“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莫甚于以因循为宽大;委靡为老成,销锋铸鐻,粉饰太平。及至祸迫眉睫,仓皇无所措。”他痛切地指出:“清谈不可以却敌,理学不可以济变。”他分析中肯,抨击时弊,持论峻切,常令闻者色变。

光绪二十七年(1901)帝后回京,张亨嘉被任命为大理寺少卿。

八国联军侵华,张亨嘉深受震动而警醒,开始注重新学,注重新技术。

庚子年末,张亨嘉出任浙江学政,任上着手改经史为西国政教,重视考生中有特识者,对有新学特长者,荐举于经济特科学习,不少人被选送于京师大学堂为师范生。

杭州旧有藏书楼,因兵燹被毁,邵章等重建之,唯规模甚小,藏书仅七百余种九千余册,张亨嘉乃扩而新建为浙江藏书楼,购书七万余卷,并制定章程,提供民众阅览。

由浙返京后,张亨嘉仍在南书房行走,被授光禄寺卿,迁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升兵部右侍郎,后调补礼部左侍郎,充玉牒馆副总裁、经筵讲师。

(四)北大校长办学有方

光绪二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1904年2月6日),张亨嘉被任为京师大学堂(国立北京大学前身)总监督,为我国首位国立大学校长。

京师大学堂,创办于1898年,是“戊戌变法”的产物。在庚子事变中,因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学校被迫停办。

张亨嘉上任时,京师大学堂因新遭八国联军之乱,百废待举。他上任仅一月,即积极为大学堂扩充校舍,派出留学生,改进招生制度,增建操场和医学馆。与之同时,张亨嘉吸取东西文化之精华加以认真研究,广揽俊秀,类别学科,优厚礼聘学有专长的学者及外籍教授。

张亨嘉身教重于言教,处处以身作则,一丝不苟。他对师生既严格要求,又关怀备至,深受师生的爱戴,一时学风颇盛。张亨嘉开创的优良学风,为该学堂以后成为闻名于世的“北京大学”打下牢固的根基。

光绪三十二年(1906)正月,张亨嘉辞京师大学堂总监督职,后又任礼部左侍郎,充经筵讲官、玉牒馆副总裁。

宣统三年正月二十日(1911年2月18日)张亨嘉无疾而终,谥“文厚”。张亨嘉为官清正,立朝20余年,空无所傍,毕生多从事教育工作。好读书,学识渊博,癖嗜书画,收藏近百件清代名家作品。

他一生著述颇丰,有《张文厚公文集》4卷、《张文厚公赋抄》2卷、《盘那室诗存》1卷存世。

同类推荐
  • 唐朝工科生

    唐朝工科生

    玄武门发生了点小事情,没过多久,大唐就换了一个新皇帝。而一只野生的工科生,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来到了此刻的长安。原本因为和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大牛沾亲带故,想要混吃等死,但没想到大牛不要几年就会嗝屁。于是,这只闯入大唐的野生工科生,决定发奋图强,争取有生之年做一台小霸王学习机出来,好名留青史。他已经想好了,他的墓志铭上会这么写:小霸王其乐无穷啊!
  • 图说中国通史-辽金元卷

    图说中国通史-辽金元卷

    在中国历史上,继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政权,统治北部中国以后,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又相继兴起,先后建立了辽、金、元三个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北方少数民族竞相迭起、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三个少数民族在政权的建立与巩固、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文化的交流与进步、王朝的衰败与灭亡等方面有许多相同之处,也有各自的特点。
  • 掉入尘埃的神话

    掉入尘埃的神话

    神话与历史,在字里行间到底有多少重影?创新与传承,长大的我们丢失了多少“童年的玩具”?每常读《山海经》,便为其奇崛瑰丽的想象、逶迤壮阔的山河、栩栩如生的人物如痴如醉,然而亦未尝不为其只言片语、晦涩艰深扼腕叹息。它原本是否是一个长篇累牍的故事,一部恢弘磅礴的史诗,一块纪录文明草创的“甲骨”?它到底要向我们讲述怎样的一个上古世界?我们无法断言。我心里有个关于她的故事,犹豫着是否将它写下来,恐惧着遭到你们的嗤笑,然而突然有一天想起曹先生的一句话,除《四书》外,杜撰的多了,偏只我杜撰的不成?愿穷尽所知,以荒诞不经的幻想,为你们解读最为传统的神话故事,和捕捉藏在这些故事背后,历史促狭的尾巴!
  • 汉魂:冰与火

    汉魂:冰与火

    “汉”,天河、宇宙银河之意也,《诗经》云:“维天有汉,监亦有光。”曾被击败,曾被凌辱,曾被屠杀,从不曾屈服,也不曾毁灭,繁荣至今
  • 极品厨丁

    极品厨丁

    PS:简介在现代军队做了伙食长,演习时救了人穿越了,结果还是做厨子。人家做的酒楼大厨,拿的薪水是白银百两。秦天做的是邱府后厨兼打杂的,薪水只有几两银。争夺天下第一厨,名声自然扬在外。看到美女会轻功,秦天爬墙也用功。脑子要不使点坏,美女岂能来的快。美女翻墙是显摆,秦天爬墙是偷窥。想看主角秦天的好戏,一切尽在书中。。。。。本书书友群34672492推荐朋友仙侠题材作品《魔兽全职者仙界纵横》书号1173414
热门推荐
  • 快穿之情歌两三首

    快穿之情歌两三首

    作为三千繁华谋略组的组长的叶容素,不断穿越一个又一个世界,完成着不同人物的心愿。她能忍受无数次的离别,然而却无法忘记他的容貌。穿越无数个世界,只为寻得与他的永恒。喜欢他吗?或许是吧,经过那么多离别和悲欢,有个结局也是极好的。
  • 神探狄仁杰之月满悬案

    神探狄仁杰之月满悬案

    大唐周年,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扬州惊现大案,一伙神秘之人陆续杀死扬州刺史赵寅,灭门山阳县县令黄氏一家。狄公奉命调查,中途救下一个小道士学徒,她带领狄公解开一环又一环的谜题,她究竟是谁?仅仅是个小道姑?她的养母也身上也充满谜团,狄公将会调查出怎样的真相呢?
  • 抗战之烽烟四起

    抗战之烽烟四起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了珍珠港。几乎同时,马来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缅甸等东南亚国家也都处于日军铁蹄践踏之下,故事由此展开。就是要打死这些狗日的,把狗日的从侵占的土地上赶回小日本去。天虎将衣服和外裤脱了下来,一把揽过龙芳兰的头,就狠狠地亲在她的嘴上。你……,你……你要干什么?龙芳兰挣扎着,用力要将天虎推开,然而她的力气相对于天虎来说太小了,小得根本就推不动天虎丝毫……山下奉文想:天虎啊天虎,难道你真是我这马来之虎的克星不成?……(本故事纯属虚构。)
  • 废柴逆天:腹黑来宠溺

    废柴逆天:腹黑来宠溺

    二十四世纪,金牌卧底,举世神医。现代就无人能敌。然而一朝穿越,却成废柴三小姐?谁说是废柴?元素法师,爆表灵力,她统统手到擒来!绝技在手,天下我有,岂容尔等放肆!进击强者的路上,唯有一人,默默守护。虽然身在异世,但心却在你那儿。
  • 拜师九叔

    拜师九叔

    不知道怎么写简介,就不写了吧,EMMMM.....................还是写一点吧,穿越民国年代,成为九叔的大弟子.....
  • 把灵魂的耳朵叫醒

    把灵魂的耳朵叫醒

    有一种快乐飘飘洒洒,有一种自在平平淡淡,有一种幸福安安静静,有一种美丽倾国倾城,有一种思绪万万千千……当你独处一偶时,飘逸的灵魂犹如精灵般在耳边欣然舞蹈着,把你从凡俗中叫醒,这样的感觉,快乐、灵动、惬意……那情感的热度、人性的闪光无不充盈着我们得内心世界。
  • 海贼王与正义之子

    海贼王与正义之子

    海圆历1495年,拥有财富、名声、权力,这世界上的一切的男人“海贼王”哥尔·D·罗杰,在伟大航路的某处看到了有关古代兵器造船史上最恶战舰“冥王”的下落。海圆历1497年,罗杰称霸了被喻为不可能完成的伟大航路,不久,依照罗杰的命令,罗杰海贼团秘密解散。海圆历1498年,能够一炮摧毁一座城市的战舰“冥王”通过无风带,沿着红土大陆一路炮击……这次惨剧被称为普鲁顿袭击。大海贼时代就此开启!致敬永远的《海贼王》!
  • 帝国美人志

    帝国美人志

    赵翎重生为被仇家追杀的大夏世族赵家少主,丹田被废,形同废人,在忠仆誓死保护下,逃出生天,遁入蒙金汗国高山之巅,经历地下王陵、海底世界、天上玄宫等种种奇遇,最终入学大陆著名的“巅峰学院”。五年之后,他学成归来,手刃父母之仇,振兴家族。京都之行,邂逅刁蛮公主。三年后,他集结重兵助公主登基为女皇,被封为摄政王,他是既是王朝的主宰,也是女皇的情人。女皇遗诏,他登基为帝。蒙金汗国、阿拔斯王朝、摩尼国、罗希王朝、英伦王国、西葡王朝、法兰克公国等大国,还有不计其数的小城堡和割据势力都将归于一统。雾战大陆上,不管人族,神兽,妖族,魔族,还是其他种族,都将服膺这个最强者!
  • 入梦心动

    入梦心动

    再一次大醉之后,醒来便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千方百计的想利用他回到原来的世界可是却爱上了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回到原来的世界之后,发现这一切不过就是我做的一场梦而已……可是这个梦却让我秃废了许久,这一场梦的感觉,是那么的真实……在梦里,我会感觉到心的疼痛,会感觉到身体的疼痛……所以让我很迷茫,这到底是不是一场梦……。
  • 回忆与河

    回忆与河

    以八十年代为背景,一起回忆少年时的无忧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