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861500000031

第31章 追踪大清社会名流(1)

李自成的归宿

经过多年的争论,绝大多数学者接受了李自成遇害湖北通山说。为此,1988年国务院核定并公布湖北通山九宫山李自成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1997年5月底,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李自成结局课题组在北京召开了学术讨论会,使得李自成遇害通山说与禅隐石门说的争论又一次达到了高潮。

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在攻占北京,逼使崇祯皇帝朱由检自缢煤山后,仓促登基,组建大顺政权,年号“永昌”。由于在政治上,特别是军事上犯了一系列战略性错误,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先后在山海关、潼关被清军大败之后,只得于顺治二年(1645)正月撤出西安,向湖广转进。四月下旬九江西之战败后,李自成率领大约万余人的一支小部队,为清军八旗劲旅紧追不舍,在九宫山区被围,李自成仅率少数亲随突围,又遭到当地乡勇伏击,于五月上旬遇害于湖广兴国州通山县九宫山北麓,即今湖北省通山县九宫山北麓。

根据史实,不论是阿济格的清兵,还是南明奉弘光之命追剿的何腾蛟,还是具体下令各地方乡勇截击“闯贼”的咸宁知县陈鹤龄,都未能得到李自成的首级,于是自然有人生出种种疑问。关于其兵败后死于何时何地,因何而死,数百年来,官私史乘、谱牒、方志所记歧误错见,人各异词:有的说他是自杀,有的说他是遇害,有的说他是逃禅老死;死地也有湖北、湖南、山西、江西、贵州等几种说法。尽管湖北通山县已修闯王陵,但争论却一直没有停息。其中流传较久、影响较大的有两种:一是死于湖北通山九宫山;二是遁入湖南石门夹山寺为僧,以奉天玉和尚名义在幕后指挥联明抗清,至康熙十三年(1674)圆寂于该寺。由于两派学者都举出大量证据,因此至今尚无定论。

“禅隐说”论者认为,近年来所发现的关于奉天玉和尚的文物,进一步说明李自成晚年确实当和尚。首先,乾隆年间沣州知州何磷曾到夹山实地调查,见到一位服侍过奉天玉和尚、陕西口音的七十岁老和尚,他告诉何磷,奉天玉是顺治初年来寺,并取出其画像,观之“肖似史书所记李自成的模样”。因此何璘撰写的《书李自成传后》中推论道:“其曰‘奉天玉’和尚,盖以奉天王自寓,加点以讳之;而玉又玺质,为天子所重,殆讫死不去僭号”。这一说法被采入《沣州志林》,其后《楚南史赘》和《小腆纪年》等也都进行摘录。

其次,李自成在崇祯十六年(1642)称“奉天倡义大元帅”,后又称“新顺王”。自号“奉天玉”,即以“奉天王”加一点来隐讳。

其三,夹山新发现的《梅花百韵》木刻版中有一首《东阁梅》说:“徐听三公话政猷”,那口气与和尚迥然不同,而像皇帝听三公阁老论政。

其四,夹山现存的三块石碑:奉天玉弟子野拂立的“奉天玉”断碑、康熙十四年杨彝子写的《重修夹山灵泉院功德碑记》和道光三十年通州知州王大猷撰写的《重修夹山灵泉寺碑志》,都证明“奉天玉和尚”就是李自成。

章太炎先生在《再书李自成事》和《李自成遗诗存录》中支持何磷的“禅隐说”,其提供的理论依据是“道俗相传为李自成”,“以自成尝称奉天倡义大元帅”。阿英在《李闯王的死》一文中也支持此说,虽然他声明“我不是绝对的‘逃禅’论者,因为李闯王的被击毙,仍是有其可能性的”,但依然不排除“确有‘假死’和‘逃禅’的可能”。此说《直隶澧州志》、《石门县志》和《米脂县志》均已采用。

与“禅隐石门”说形成鲜明对照的“九宫殉难”说。比较前一种说法,“九宫殉难”以其丰富的第一手史料,众口一词地确证了李自成的最后殉难埋骨地点是湖北通山县九宫山麓小月山牛迹岭。

首先看追歼李自成的清廷靖远大将军和硕英亲王阿济格于顺治二年(1645)闰六月的奏报:“贼兵尽力穷,窜入九宫山,随于山中遍索李自成不得,又四处搜缉,有降将及被擒贼兵俱言自成窜走时,携随身步卒仅二十人,为村民所困,不能脱,遂自缢死。因遣素识李自成者往认其尸,尸朽莫辨,或存或亡,俟就彼再行察访”。过后不久,事实基本上就弄清楚了。如顺治二年冬,大顺军叛徒、清荆州总兵郑四维在给皇帝上的奏议中抱怨说:“皇上只知闯逆已除,不知余孽尚在”。

再看南明总督湖广、川、贵、广东、广西五省军务兵部尚书何腾蛟的《逆闯伏诛疏》:“(闯王)以二十八骑登九宫山为窥伺计,不意伏兵四起,截杀于乱刃之下……而闯逆刘伴当飞骑追呼曰,‘李万岁爷被乡兵杀死马下,二十八骑无一存者’。一时贼党闻之,满营聚哭”。

费密的《荒书》对李自成殉难及确认经过描写可谓详尽之至:“自成亲随十八骑,由通山县过九宫山岭即江西界。山民闻有贼至,群登山击石,将十八骑打败。自成独行至小月山牛迹岭,会大雨,自成拉马登岭。山民程九伯者,下与自成手搏,遂辗转泥泽中。自成坐九伯臀下,抽刀欲杀之。刀血渍又经泥水,不可出。九伯呼救甚急,其甥金氏以铲杀自成,不知其为闯贼也。武昌已系大清总督,自成之亲随十八骑有至武昌出首者。行查到县,九伯不敢出认。县官亲入山,谕以所杀者流贼李自成,奖其有功。九伯始往见总督,委九伯以德安府经历”。而在《钟祥县志》“武官”条“经历”栏中,还真找到了程九伯的名字,以此足可断定《荒书》史料的可靠性。

李自成墓另据通山县博物馆毛彦斗《通山金石铭李闯》一文称,通山各地发现了不少足以印证李自成殉难九宫山的金石铭文。其一为双龙首鎏金马镫,1955年征集于通山县横石镇,现存通山县“李自成博物馆”,1994年四月经国家鉴定为国家二级保护文物。据光绪八年《九宫山志》记载:“道光年间,牛迹岭居民锄地得马镫二。江北人胡某营肩贸易于其地,先后出钱数百换得之,洗刷细视作黄金色,上有‘永昌’年号,闯物无疑也”。其二为“李延碑志”。1982年三月,县文管所调查反映,说在1950年以前九宫山九一宫前曾竖有一块“李延碑志”,1959年扩修云中湖水库时将此碑砌筑了水库大坝。据找到当时参加施工的民工回忆,大略记得“李延碑志”和“顺治丙戌岁仲冬吉旦立”十来个字。其三为东台寺寺钟、石碑铭文。东台寺寺钟上有铭文280余字,其中有“崇祯十七年,闯贼踞庵”字样。东台寺石碑刻于道光甲辰十二月初八,碑题为《东台寺孙家庵恒阳禅寺海龙春会序》,碑文470余字,文中亦有“崇祯之末,毒遭闯踞”字样。

自从1980年湖南石门县李自成调查组挖掘奉天玉和尚墓,发现并征集到一批文物,对文物做出种种解释以论证“禅隐说”之后,两派争论一直不休。经过多年的争论,绝大多数学者接受了李自成遇害湖北通山说。但1997年5月底,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李自成结局课题组在北京召开了学术讨论会,使得李自成“遇害通山”说与“禅隐石门”说的争论又一次达到了高潮。

洪承畴降清

洪承畴叛明降清,并为清王朝立下汗马功劳,成为开清重臣。明朝的遗老遗少却恨之入骨,制造种种流言蜚语,谩骂攻击洪承畴。特别是辛亥革命时期,出于反清的政治需要,大造舆论,大骂明末清初投降的汉官为“民族败类”、“叛徒”、汉奸”等。洪承畴首当其冲,成为“众矢之的”。其中“庄妃色诱洪承畴”就是一个根据民间传说而加以塑造的所谓“历史”,那么这个传说是真是伪,至今仍然是一个谜。

洪承畴,字彦演,号亨九,福建泉州府南安人。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1)中进士,入仕后屡经升迁,神宗末年官至陕西布致使参政。思宗即位后,明末农民大起义爆发,洪承畴因善于用兵,先后被升为延绥巡抚、陕西三边总督,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督河南、山西、陕西、四川、湖广军务,领兵镇压农民起义,俘杀了闯王高迎祥。1631年,又在渣关设伏,使李自成大败后带着十八骑逃入商洛山,关中的农民军一时被镇压殆尽。

同年,清皇太极率军进攻北京,洪承畴应征入卫京城。次年春天,被调任总督蓟、辽军务,赴关外指挥十七万明军与清军作战。1641年,清兵围攻锦州时,洪承畴率大军十三万增援,被打得大败,退守松山。次年二月,清军攻陷松山,俘虏了洪承畴,并关押其于故宫里边的三关庙内。

洪承畴起初还抱定忠于明朝不惜一死的决心,拒绝了不少满汉大臣的劝降,即使在满族官员举刀威胁时,他也没有屈服。皇太极又以囚禁和虐待的方法迫使他屈服,他也以绝食相对抗,并经绝食七天而不死。皇太极再派范文程去劝降,他仍痛加斥责,表示决不投降,要以身殉国。范文程则仍和颜悦色并引经据典劝他归附大清。谈话间,范文程见梁上有灰尘落在洪承畴的衣服上后,洪承畴几次小心地将灰尘拂去,于是范回去告诉皇太极,说洪承畴“必不死”。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洪承畴最终放弃尽忠的思想而投清的呢?长篇小说《李自成》中有一段生动而传奇的描写:正当群臣无计可施之时,庄妃自告奋勇,亲自出场上阵了。这位三十岁的少妇,装扮成汉女侍婢,格外俏俊。她手捧参汤进入囚所,极尽温柔,晓以利害,洪承畴在她婉言相劝之下,终于降了清朝,为清朝主中原神器、定九州风雨立下功劳。

而更有野史绘声绘色地记载:据说在洪承畴绝食的第四天,屈辱痛苦恍惚之间,忽然一位汉族打扮的俏丽女子推门而入,呜呜咽咽地陪坐在洪承畴的身边,竟使洪承畴丧失了戒心,视其为同病相怜之人,攀谈起来。洪联想起自己的娇妻爱子,百感交集,也泪如泉涌。那女子一面为他拭泪,一面悄声劝道:“将军啊,人生求死容易,活下去才难。明朝比如一座大厦,将军你就是明朝的栋梁,如果栋摧梁折,明朝还靠什么来支撑?当前,明清两国势均力敌,战则两败俱伤,和则共同兴旺。以将军的威望,若能保全性命,从中调停,把弄僵的局面扭转过来,达成协议,岂不是报效了朝廷和天下生民么?”

洪承畴沉吟不语。那女子又乘机娓娓道来:

“将军纵使不念及家人和我小女子的私情,也应念及生民和社稷”。

“但是……”洪承畴已然心动,欲言又止。

那女子忙接口道:“清主仁慈宽宏,决不会为难将军的”。

洪承畴刚刚点头,门就立刻打开了,原来大清皇帝皇太极“恰巧”来了,他正盼望这个结果!

此后,洪承畴跟随多尔衮入关,攻城掠地,灭明辅清,平定江南,扫荡云贵,败李定国,除明桂王,为清王朝驰骋疆场二十余年,真正成为了满清扫平中原的先锋。

这是庄妃第一次露了峥嵘。

其实关于庄妃“以色诱洪”的故事在清初就产生了。从近人所著的各种史籍中,比如萧一山《清代通史》以及印鸾章《清鉴》可以看到这个传说的“近代形态”,已经是在流传过程中不断被添枝加叶的结果了。

那么清早期众多史籍中对此有怎样的描述呢?据昭梿《啸亭杂录》卷一《洪文襄》条云:“松山既破,擒洪文襄归。洪感明帝之遇,誓死不屈,日夜蓬头跣足,骂詈不休,文皇(皇太极)命文臣劝勉,洪不答一语。上乃亲至洪馆,解貂裘与之服,徐曰,‘先生得无冷乎?’洪茫然视上久之,叹曰,‘真命世之主也!’因叩头请降。上大悦,即日赏赉无算,陈百戏以作贺”。《清史稿·洪承畴传》也有类似的描述:范文程前去劝降,云:“上(皇太极)欲收承畴为用,命范文程谕降。承畴方科跣谩骂,文程徐与语,泛及古今事,梁间尘偶落,著承畴衣,承畴拂之去。文程遽归,告上曰:‘承畴必不死,惜其衣,况其身乎?’”

清史专家佟悦介绍说,关于庄妃美人计劝降洪承畴只是野史中的传说,没有文字作证。历史资料记载,皇太极亲自到三关庙看望洪承畴,并亲手将貂皮大衣披在洪承畴身上,洪承畴于是跪地称臣。佟悦分析,在皇太极劝降之前,可能已经有美女做好了招降的前期工作,但是否派遣庄妃前去劝降已无从考证。

对于“庄妃劝降”,学者多认为不可能。其原因有三:(1)洪承畴是个饱受儒学熏陶的大学士,知识渊博,深知“礼仪廉耻”,绝不可能在兵败被俘,生命垂危之际,心生邪念,被一个少妇所迷,拜倒在其石榴裙下。(2)洪承畴官位显赫,在当时的社会,三妻四妾也不为过。何愁没有美女做伴。但其只有一妻一妾,发妻李氏又是长期留在英都老家侍奉母亲(顺治六年才进京团聚)。只有侧室刘氏在所。洪承畴不是好色之徒,绝不会在生命垂危之际为女色所动而降清。(3)庄妃为皇太极妃子,皇权至高无上,皇太极不可能也不会允许庄妃色诱洪承畴。

洪承畴降清的原因,恐怕还需要做进一步的考证。

史可法殉难

扬州城破之后,有关史可法的下落成为一个千古不解之谜。当时人洪承畴就曾发问:“果死耶?抑未死耶?”此后关于史可法去向的记载、传说颇多。

“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这是扬州史公祠里的一副著名的对联。梅花、明月、亡国、故臣,这些苍凉悲切的词藻,使人油然想起三百多年前以身殉国的那位民族英雄。史可法,字宪之,号道郐,明万历三十年(1602)生于河南祥符,即今开封。他的先人在明太祖时做过锦衣百户,官虽不高,却是皇帝近臣。祖父是万历间举人,做过知州,为官清廉。父亲没有什么功名,是个本分人。史可法的祖父曾说过:“我家必昌!”可知家人对于史可法的出生是充满了期望的。然而在史可法出生之际,不仅家运不昌,国运更糟。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八日,李自成率领农民军攻破北京,崇祯帝次日凌晨吊死在煤山的一棵槐树上。史可法一心想苦苦支撑的明王朝大厦,一夜之间哗啦啦倒塌下来。

顺治二年(1645)初,摄政王多尔衮命令豫亲王多铎,按原定计划,由西安掉转兵锋,直下东南,往取南京以消灭南明弘光政权。弘光政权是南方的明朝官僚勋贵,得悉北京沦陷、崇祯帝殉国的消息后,在南京拥立福王朱由菘政权,接续明朝正统,年号弘光。

是年七月,多尔衮致书南明“领袖名流”、东阁大学士、督师扬州的史可法,责怪其拥立福王称尊为非法,应立即削号归藩,则“永绥福禄”。并引诱说如“南州群彦翩然来仪”,即南明臣僚投降我清朝,则像对待降清的吴三桂那样,“列爵分土”。警告史可法“取舍从违,应早审定”,而“南国安危,在此一举”。这是劝降书,史可法虽然不为其所动,却仍然天真地幻想着能“坚同仇之谊,全始终之德,合师进讨,问罪秦中”。但同时也表示了忠心报国的态度:“法处今日,鞠躬致命,克尽臣节”。

顺治二年(1645)正月,被清收买的明总兵许定国诱杀了明江北四镇将之一的兴平伯高杰。史可法痛失一位收复失地之志甚坚的抗敌将领,深感清兵会随时南下,必须加强河防。乃紧急调兵遣将,部署堵御事宜,不料行动神速的多铎已率兵杀来。多铎于二月初八日奉旨往取南京,分兵三路挺进,三月二十二日取归德(今商丘市南),二十九日下颖州(今阜阳)。

同类推荐
  • 崛起美洲

    崛起美洲

    21世纪著名特种兵王赵日天重生在1748年的平行世界美洲,讲述他如何从小兵崛起的故事......
  • 箸行传

    箸行传

    箸是古称,今天的筷子。筷子传承了数前面,你又是否真正懂得筷子的礼仪。传统筷子就只能是个夹菜吃饭的用具吗?不。没事还能按按摩,刮刮痧,有事就能当武器。借由这部传记的主角丘十三,带你领略五千年前的世界。寻找箸的正确用法。你,能学会吗?
  • 强汉以后是盛隋

    强汉以后是盛隋

    杨广:朕不是随便的人。恩,叶青云的问答。但心中想的却是:你随便起来不是人。穿越,这是好事啊!但成为隋杨帝的女婿…你让我以后把敬爱的李世民大大往那摆?要不?把他杀了?为了自己以后的安全着想。不是理科男,也不是文科男,这是一个工科男的故事
  • 纵横隋末的王牌特种兵

    纵横隋末的王牌特种兵

    为救美人独闯禁宫,搁置恩怨从军西征。揽文才,收猛将,逐鹿中原。平漠北,定波斯,扬帆海外。王牌特种兵刘子秋穿越隋末,逆袭乱世,开疆拓土,为您演绎一段不寻常的隋唐故事……
  • 日月再临

    日月再临

    三料博士朱海涛穿越到了1780年的南洋,面对着这个工业革命的前夜,他开启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吞并南洋,消灭满清,将华夏文明照耀于坤舆万国之间
热门推荐
  • 在漫长岁月里追忆

    在漫长岁月里追忆

    作品集,许许多多的小故事,或许能从中找到那个在漫长岁月里敢于独自拼搏的你!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异界拳皇之风云再起

    异界拳皇之风云再起

    一个普通高中生突然穿越到异界,拥有了拳皇02八神庵的能力,看他如何在异界混得风生水起。
  • 老于的故事(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老于的故事(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一个70末的男人,事业无成,人生狼狈,就像被扔进火锅里的一根葱。在这个人人都可以成为明星的时代里,他感觉自己也可以流行十五分钟……他的名字叫老于,你一定在哪里见过他。作者的话:成人以来,目击身边同龄朋友在生活里上演着一幕幕悲喜交加的荒诞戏剧,于是乎,鄙人学起蒲松龄和赫拉巴尔的创作方式,把这些耳濡目染的酒局段子整理成集,于是就有了我们熟悉的朋友——老于。
  • 化神为终

    化神为终

    开局一只兔,念力化物,寻求世间真相!念力化婴,纠正沧桑道路!念力化神.......
  • 日光菩萨月光菩萨陀罗尼

    日光菩萨月光菩萨陀罗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疯人愿

    疯人愿

    ——安望,我们终究要错过,不是吗?——齐柒,再见........再见吧,请记得这个时代有过一个叫做齐柒的女孩来过,并与一名叫安望的人相恋过........只不过,分道扬镳罢了........所以,我还是选择最愚蠢的方法——死!
  • 我的梦境启示录

    我的梦境启示录

    我每天都会做梦,各种各样无厘头的梦境,在这本书中我将记录我的梦境,并以此推理为什么我会做这样的梦。
  • 老婆投降吧

    老婆投降吧

    “桌子上有支票,拿钱走人!”邪魅的男人声音带着无限的不屑,唇角缓缓勾起笑意。“笑什么笑!”云朵天使不畏强权的瞪了他一眼,落荒而逃。云朵帮钓金龟婿的好友去会所领舞,误喝了一杯有猫腻的果汁,迷迷糊糊中错把他的车当成了出租车。果汁作用下,她是他的大餐,他是她的解药。无意中救了个老人,竟然是他的爷爷,更悲摧的是被老爷子以报恩为名,让那个该死的混蛋娶她。
  • 阿斯河

    阿斯河

    文明的交战,他们的终点在哪,用鲜血铺下的路,又能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