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751700000001

第1章 北大“温州学派”的沉浮

一九一七年初,蔡元培上任北京大学校长不久,即邀请马叙伦返校任教。六月下旬,马叙伦获悉张勋复辟的阴谋,便离京南下度假。不料,盛夏之时的七月三十一日,他的恩师陈介石在瑞安故去。这个消息着实太突然了。马叙伦从杭州匆匆赶往瑞安吊唁。

“忆我有志,始从门下,行兮我范,文兮我治,行则不称,文能河泻。……三千之中,视我犹子,父事未能,亦吐肝肺。今也何如,浩浩江水。呜呼哀哉!忆我从师,于兹廿祀,南北东西,无往不侍。中或相雏,日月焉耳。”展读祭文,马叙伦泣不成声。

两个月前,陈介石得知弟弟醉石病危,“兼程驰归”老家探望。七月七日,醉石辞世。相距不过二十余日,“以恸致疾”、伤心过度的陈介石竟追随而去,享年五十九岁。陈介石离京,马叙伦来不及送别。想不到,这却是永诀,怎不令人痛心。

陈介石,名黼宸,一八五九年生,瑞安一代名儒,与宋恕、陈虬并称“东瓯三先生”。陈介石弱冠,“即意气不可一世”,曾与宋恕、陈虬、许启畴、金晦等人结求志社,提倡经世之学。二十一岁开始,在家设颍川学塾。后又执掌乐清梅溪、平阳龙湖、永嘉三溪等书院,“四方从学者几千人”。三十五岁时,考中举人。陈介石与宋恕、陈虬等人言行常不同于孙诒让、黄体芳等地方名流,颇多开先河之举。如一八八五年,陈介石与陈虬等人创办利济学堂、利济医院。利济学堂系全国最早的一所新式中医学校。一八九七年,两人又共同出版《利济学堂报》,这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学报之一。因此,孙宝琦在津创办育才馆,托其弟宝瑄请宋恕赴津任教。宋恕致函孙宝瑄转荐陈介石:“品行极优,胜恕十倍。志大识超,恕心中上五名人物。学宗阳明、梨洲,博古通今,不屑章句;文似黄河、长江,不饰门面;素业授徒,帖括、市井二气全无。”

一九〇〇年,四十二岁的陈介石受聘为杭州养正学堂史学教习,并一度担任总教习,马叙伦正是此时起与陈介石相处。“他老的古文也做得好,我们当初并不晓得”,马叙伦后来在《我在六十岁以前》中回忆道。“我听了他老对历史的议论,很感兴趣。……他老不但‘循循善诱’,还真懂得‘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法。我们经他老几次的启发,无不五体投地地归依他老了”。

不过,陈介石在养正学堂只两年,便因一场学潮愤而辞职了,马叙伦也遭开除。之后,陈介石到上海主持《新世界学报》,马叙伦随师为该学报撰稿。一九〇六年,两广总督岑春煊奏调陈介石到广东办理学务,陈介石即召唤马叙伦来粤,先在两广师范学堂任教。次年春,陈介石接办两广方言学堂,马叙伦改任该学堂教员。一九〇九年,陈介石当选为浙江谘议局议长,又把马叙伦召回到身边,任浙江谘议局书记。一九一三年,陈介石当选为众议院议员,并兼任北京大学文科史学教授。一九一四年,陈介石专任北京大学文科史学教授。不久,马叙伦也到了北大任文科教授。袁世凯称帝,马叙伦毅然辞职以示反对。蔡元培到任,他再次回到北大,与陈介石共事。

从杭州到上海,再从广东到杭州,乃至到北京,马叙伦与陈介石形影不离。对于马叙伦来说,陈介石是一位亦师亦父的长者,可敬可爱。而对陈介石来说,马叙伦是他的得意门生,一路提携。难怪胡适要把马叙伦划入北大的“温州学派”。胡适晚年曾对他的秘书,也是温州人的胡颂平说:“你不要以为北大全是新的,那时还有‘温州学派’,你知道吗?陈介石、林损都是。后来,还有马叙伦。”关于北大“温州学派”之说,目前只有胡适提及,似无他旁证,也许只是胡适的泛泛而谈,这是需要注意的。但胡适的这个说法,起码说明了当时北大中温州人有一些影响力。

办《新世界学报》和到广东办理学务中间这三年,马叙伦没有跟随陈介石左右。如果说北大真有所谓的“温州学派”,那么这三年,可以说是陈介石为“温州学派”埋下了伏笔。

一九〇三年,陈介石考中进士,官户部主事。主考官孙家鼐、张百熙、荣庆一致奏派陈介石为京师大学堂师范科教习。京师大学堂即是北京大学的前身,创立于多难兴邦的一八九八年,当时戊戌变法失败,维新力量受挫,唯有京师大学堂获幸免,未予废除。八国联军入侵,京师大学堂遭破坏,一度停办。一九〇二年,京师大学堂恢复,吏部尚书张百熙任管学大臣。“兴学伊始,教育未易得人”,而“品学纯粹”的陈介石为张百熙等人赏识,得以被延为大学堂师范科教习。

一九〇四年一月十六日,陈介石到大学堂报到,十九日开讲。因为到迟了,大学堂已请了一福建人讲经学,陈介石只教史学。“每礼拜仅上堂三次,每次只一点钟。束减去二分之一,每月仅得洋百元。张治初(即张百熙)极好,而大权尽归监督,而监督又全无主张,教科大可整顿,所用惟一二日本人而已。”在大学堂教书没几天,陈介石给弟弟醉石汇报所见所闻,还发了一顿牢骚:“京城官场气习臭不可耐。孙仲玙常与兄言:‘京都有三无——无言可说,无事可做,无人可交。’信然!”次年三月,性格耿直的陈介石看不惯这种作风,与日本教习大争了一场。他在致醉石的家书中说:“中国官场人均袒日人,我大怒,厉声争辩,几至闹到公使馆。后以国事调和而止。我气盛时乃有贲、育之勇。日人名服部宇之吉,权力甚大,全学堂事务均在他掌握,监督、提调但画诺耳!自我与之争,各学生见之无不壮气,但同事必不喜,未免相形见绌耳!”

京师大学堂初仿日本学制,所以请了不少的日本教习。而且这所某种意义上的皇家大学一定程度沿袭了科举那一套。因此,尝试“新教育”必有阻力。就拿陈介石来说,他在京师大学堂所编教材《中国史讲义》,曾因“提倡民权”而遭到焚毁。

一九〇四年十一月,张百熙奏派陈介石兼任学部京师编译局编纂。一九〇五年六月,户部又派充他为京师大学堂译学馆教习。身兼数职,陈介石“益忙无暇”,连温州知府锡纶、温处学务分处总理孙诒让请他来温商量整顿中学,亦不能分身。

一九〇六年夏秋之交,陈介石被派往广东办理学务,暂别京师,直至辛亥革命成功后的第二年才复适京,重执教鞭。此时,京师大学堂已改名为北京大学。

一九一五年入北大读书的冯友兰,对深受同学们尊敬的陈介石印象犹深:“他给我们讲中国哲学史、诸子哲学,还在中国历史门讲中国通史。据说,他是继承浙江永嘉学派的人,讲历史为韩侂胄翻案。他说,到了南宋末年,一般人都忘记了君父之仇,只有韩侂胄还想到北伐,恢复失地。他讲的是温州那一带的土话,一般人都听不懂,连浙江人也听不懂。他就以笔代口,先把讲稿印出来,当时称为发讲义。他上课的时候,登上讲台,一言不发,就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写得非常快,学生们抄都来不及。下堂铃一响,他把粉笔一扔就走了。妙在他写的跟讲义上所写的,虽然大意相同,但是各成一套,不相重复,而且在下课铃响的时候,他恰好写到一个段落。最难得的是,他有一番诚恳之意,溢于颜色,学生感觉到,他虽不说话,却是诚心诚意地为学生讲课。真是像《庄子》所说的‘目击而道存矣’的那种情况,说话倒成为多余的了。”陈钟凡也有相似的回忆:“介石先生授温州语,非吾辈所能尽了,而先生每至教室,挥粉急书,累千百言,一闻钟声,戛然而止,录出读之,洋洋洒洒,韩潮苏海,无以为过。”

陈介石的普通话很蹩脚。当年宋恕致函孙宝瑄时就曾直言陈介石短处有二:一是不会普通话,二是书法极劣。徐志摩笔下记录了陈介石说普通话的一段趣闻:“两人客北地者,往往苦于言语;初学京语,其荒谬有足捧腹者,陈介石先生是也。先生以南人所称之面布面水,北人概称脸布脸水,遂据说文通假之例,以为面食之面,当读亦如若脸。一日,入饭舍,昂然谓佣保曰:‘要鸡丝炒脸,’佣保辞不省,先生顿足曰:‘焉有北京人不懂鸡丝炒脸者。’一时传为笑谈。”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温州人说温州话。真难为了这些学生。马叙伦小时候曾在温州生活,所以他不无得意地说,“他老一口温州话,我们初初也真不懂得,可是我占便宜了”。在粤时期,陈介石应黄节之邀在南武公学讲学,前后五期,听者数千。此次讲演,“阐明躬行实践的经世致用思想,在广东学界产生深远影响”。可惜陈介石的温州话难懂,只好边讲边录,印成《南武讲学录》发给到会人员。第一期,即是马叙伦所录。陈介石的温州腔,固然难懂甚至令人发笑,但这也恰恰构成了老北大的某种独特魅力。而且这并不影响他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比冯友兰、陈钟凡早几届的学生宋琮说:“闻诸同学曰:我国自有大学以来,讲师将千人,未有瑞安陈先生右者。先生学通古今,旷代一人。每当讲画,批却道窾,循循然善诱人,故门弟子受化最深,感慕亦最切,当冬夏假日,先生归省,门弟子必来送别,先生与处一室,欢若家人。”

陈介石病逝,接替他史学教授位置的是陈怀。

陈怀,字启明,后改字孟冲,也作孟聪,号辛白,一八七七年生,是陈介石的侄子。他天资聪慧,深为陈介石器重,尽传平生所学。据说,陈介石在温时,向他求教的弟子很多,经常忙不过来,都嘱先向陈怀求解。从陈介石家书来看,陈怀还参与过陈介石某些著作的编撰。从在上海办《新世界学报》开始,陈怀就跟在陈介石的身边,历任学部编译局分纂、两广方言学堂文科教习等。一九一三年,他以考选知县,被派至山西。在晋五年,安定社会秩序、兴办学校,深得人心。陈介石去世,陈怀辞职回家守丧。蔡元培闻讯,即聘请他为北大教授。“在校六年,士仰其学,一如介石先生”。陈怀是清史学科开创性人物,其史学讲义《清史要略》《中国近百年史要》不仅是较早的清史断代史,而且所论“在政治立场、指导思想、学术内容、体例形式等方面都与传统史学不同”。陈怀在北大编撰讲义过勤,得了眼病,后来又患了软脚病,但他却是个敬业的人,绝不请假,一日晕倒在讲台上,从此一病不起。一九二二年六月二十二日,陈怀去世,享年四十六岁。次年一月,蔡元培与朱希祖、马裕藻、马叙伦等联名发起追悼会。

陈怀的表弟林损,比陈怀早几年就在北大教书了。一九一四年,林损任北大预科讲师,一九一八年升为教授。陈介石故去后,所授诸子等课由林损代之。林损一八九〇年生,自小从舅舅陈介石学习,陈介石去广东时,也把他带在身边,深得真传。林损比陈怀小十多岁,他们虽是表兄弟,但是从学术传承上讲,却有师徒关系。因此,林损自称“受业外弟”。陈介石与林损曾同时在北大任教,此后,陈怀与林损同在一校。甥舅、叔侄、表兄弟,构成了“温州学派”的核心链。

既然成派,必定有一定势力。除陈介石、陈怀、林损外,当时至少还有林次公、章献猷、孙诒棫、许璇等温州人在北大或任职或执教,而陈介石弟子除马叙伦外,还有伦明、陈宝骐等。其中,林辛,字次公,是林损的哥哥,与林损同年到北大任教,其子林尹是黄侃高足;前清举人章献猷,字味三,号士荃,曾任民国第一届国会议员,时为北京大学职员;早年留学日本的孙诒棫是孙诒让的堂弟,曾任清史馆编纂;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的许璇是农科教授;京师大学堂毕业的伦明是法科教授;陈宝骐在两广方言学堂从陈介石学,以广东高材生补为北大法科教员。一九一八年初,蔡元培为改善校风发起进德会,马叙伦、陈怀、林损、章献猷、孙诒棫都是甲种会员;六月,章献猷还当选为进德会纠察员。其实,这个阵容早在陈介石主政两广方言学堂时就已基本形成。当时,除了马叙伦毕业于养正学堂外,还有周继善,龚寿康,他们分教英文和美术;伦明担任教务长兼经济科教程,陈怀、章献猷是文科教员,另有高谊、林公任、黄公起、林涛等,共十多位温州人。

无疑,陈介石是“温州学派”的核心人物。老师到了哪里,弟子就跟到哪里,乡里乡亲也带到哪里,同一学术观点的朋友就站在哪里。这种同门、同里、同派系的圈子文化极富中国特色,沿袭至今仍不乏市场。就连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与国会里的浙江同乡、教育部内的改革派的积极策划不无关系。所以,蔡元培任期前后,浙江籍教员占“半壁江山”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蔡元培与温州人的关系也非同一般,与陈介石早有交往,章献猷则与他同年中试,交往甚深,蔡元培尊称其妻、画家张光为“年嫂”。

但胡适对“温州学派”印象深刻,还有个原因是相对余杭章太炎派职员而言的。马裕藻、钱玄同、黄侃、康宝忠、沈兼士等章门弟子济济一堂。与陈介石差不多时候进北大教书的沈尹默也是沾了章太炎的光,他回忆:“当时,太炎先生负重名,他的门生都已陆续回国,由于我弟兼士是太炎门生,何、胡等以此推论我必然也是太炎门下。其实,我在日本九个月就即回国,未从太炎先生受业。”何、胡分指何燏时、胡仁源,是当时北大的负责人,章门弟子来北大大多是他们所邀。为什么他们要对沈尹默们伸出橄榄枝?沈尹默毫不讳言这是“新旧之争”。京师大学堂复办到严复出任北大校长,文科素是桐城派古文家的势力范围。而随着章门弟子的相继到来,逐渐为推崇魏晋文风、注重训诂考据的学风取代。毋庸置疑,在这场推陈出新的运动中,“温州学派”也是其中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蔡元培到任,以章门弟子为代表的新派势力已经很大。蔡元培向汤尔和问北大情形。汤尔和说:“文科预科的情形,可问沈尹默君;理工科的情形,可问夏浮筠君。”可见一斑。

汤尔和还对蔡元培说:“文科学长如未定,可请陈仲甫;陈君现改名独秀,主编《新青年》杂志,确可为青年的指导者。”接下来北大发生的故事,即如大家都了解的新文化运动的崛起。蔡元培《我在教育界的经验》曾述及这场改革:“旧教员中如沈尹默、沈兼士、钱玄同诸君,本已启革新的端绪;自陈独秀君来任学长,胡适之、刘半农、周豫才、周启明诸君来任教员,而文学革命、思想自由的风气,遂大流行。”

一九一九年一月,深受陈独秀、胡适等影响的北大学生傅斯年、罗家伦等发起新潮社,出版《新潮》杂志,为新文化运动鼓与呼。而另一些学生俞士镇、张煊等,“慨然于国学之沦夷,欲发起学报,以图挽救”,在刘师培、黄侃等人指导下,组织了国故月刊社。三月,《国故》月刊出版,林损、马叙伦、黄节等赫然名列编辑。成员中还有一位北大学生伍一比,即伍叔傥,是温州人。

这一回的“新旧之争”,章门弟子阵营出现分化瓦解,黄侃从原来新派人物沦为旧的势力。由于林损、马叙伦等加入国故社,“温州学派”也被陈独秀、胡适们视为旧派人物。

黄侃曾说:“化之文野,不以强弱判也;道之非韪,不以新旧殊也。”国故派对陈独秀、胡适们强分新旧最为不满。对此,蔡元培虽然认为:“我素信学术上的派别,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所以每一种学科的教员,即使主张不同,若都是‘言之成理持之有故’的,就让他们并存,令学生有自由选择的余地”,但旧学大势已去,尽管刘师培、黄侃、林损、马叙伦等极力论争,无奈落花无情,随着刘师培的病故,《国故》杂志只匆匆出版四期,即告停刊。

直到晚年,胡适还想起“温州学派”,恐怕是因为林损。陈介石、陈怀相继离世,林损撑起了北大“温州学派”的局面,当然还有马叙伦。“五四”前后,林损曾与黄离明等组织汉学研究会,创办《唯是学报》,倡言复古,与新文学运动论战,《汉学存废问题》洋洋洒洒数万言,指出白话文不可行,共二十五事。一九二七年,林损为东北大学所聘。一九二九年,重返北大。此时,林损在新文化的天地里已近乎“怪人”。他对学生说:“考试时你们必须用文言文答卷,白话文我一概不看。”终于,一九三四年,北大内部调整,他与许之衡被解聘,奏响了这场“新旧之争”的尾音,也给北大“温州学派”划上了一个句号。此前,朱希祖、马裕藻也黯然离去。凑巧的是,那一年,农科教授许璇也去世了,次年,马叙伦为这位交往了二十年的好友撰《故北京大学教授瑞安许叔玑先生之碑》。“温州学派”成员接连凋落。而马叙伦多次进出北大,时间最长,胡适自然要在“温州学派”加上一个“后来,还有马叙伦”。但马叙伦一个人的力量,已难再支持“温州学派”的气候。

林损去辞,引起轩然大波。他写信给胡适有“尊拳毒手,其寓于文字者微矣”之句,怎不令胡适印象深刻呢。然而北大“温州学派”的沉沉浮浮,怎一个“新旧之争”能囊括。正如陈平原所言:“北大校园里的改朝换代,如何牵涉政治潮流、学术思想、教育体制,以及同门同乡等具体的人事关系,远非‘新旧’二字所能涵盖。”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历史潮流吧。

同类推荐
  • 曼德拉彼得大帝

    曼德拉彼得大帝

    本书主要是对曼德拉和彼得大帝两位名人的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做了详细介绍,尤其探究了中外名人之所以成功的主客观因素。而且此书对名人成功前的鲜为人知的事件也有详细的介绍。
  • 布衣天子——刘邦

    布衣天子——刘邦

    《布衣天子:刘邦》将为广大读者重现历史的风云际会,再现一个历史上真真切切、鲜活生动的刘邦。阐释帝王的是非功过,为读者呈现一幅壮美的传奇画卷。
  • 尼克松传

    尼克松传

    理查德·尼克松,美国第37位总统,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位每股总统,登上《时代周刊》封面次数最多的人物。他的政治生涯因水门事件被迫画上句号,而在此之前,他带领的这代美国,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本书为您一一呈现。本书是美国最佳历史类图书奖获得者里克·伯尔斯坦所著,他以惊人的研究和非凡的叙述才能,为我们分析美国分裂的政治局面是如何形成的。里克·伯尔斯坦以引人入胜的笔法、凭着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再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早期,美国动荡不安的政治局面;披露了尼克松是如何从政治困境中突围,获得总统要职的。
  • 随心飞翔:苹果教父乔布斯的22条成功心经

    随心飞翔:苹果教父乔布斯的22条成功心经

    本书有人说,人类史上有两个有名的苹果,一个“砸”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一个被史蒂夫?乔布斯玩得魅力乍泄,吸引玩家无数。的确,他身上承载了太多的辉煌。然而,对于完美有着近乎不可理喻的迷恋的乔布斯,一生却很难说得上完美。他一出生即遭亲生父母抛弃;仅上了半年大学,就辍学成为一家电视游戏机公司职员;被其亲手从百事可乐挖来的CEO约翰?斯库利赶出公司;过去的8年一直在和疾病相抗争。可以说,这个公众膜拜的天才和巨人真正在大众中的“脸谱”是一个集激情、完美主义、欲望、才华、艺术气质和暴脾气于一身的形象。他就是史蒂夫?乔布斯,这个全世界人心目中的英雄,苹果“粉丝”永远的偶像。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蔡锷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蔡锷

    蔡锷,原名艮寅,字松坡,生于1882年12月18日。湖南是近代中国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里曾涌现了一大批出类拔萃的英雄豪杰。蔡锷就出生在湖南中部略偏西南的宝庆(今邵阳)县城东的亲睦乡。这里山青水秀,潺潺的流水、密密的林丛、巍峨的山岭,如画的风景伴他度过幼年的时光。正像不平凡的人物大都是从平凡的家境中陶冶出来的一样,名垂青史的护国大将军蔡锷也是从旧中国一个极其普通和相当贫寒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
热门推荐
  • 异阵至尊

    异阵至尊

    踏遍百宗,宗宗皆无他,罢了罢了,屠了这宗。踏遍百城,城城皆无他,罢了罢了,屠了这城。他!痴儿叶枫!叶姓孤儿!为寻他!白衣十人屠了一切!当痴儿苏醒,便是天地,也要惧他三分!
  • 万世神途

    万世神途

    人间正道是沧桑,可何为正?何为邪。我要这世俗再也不随波逐流,我要这人看透所谓的正道,我要这心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归途。
  • 傲王狂宠废柴王妃逆天

    傲王狂宠废柴王妃逆天

    她,二十一世纪金牌杀手,却为了。。。。他,玩世不恭的逸王殿下,高冷腹黑。。。。两枚傲娇的男人,一个天赋绝艺的她。。。。
  • 艾德利亚

    艾德利亚

    原本橄榄枝繁茂的青翠绿叶已经逐渐枯黄凋落。洁白的鸽子也仅仅是拖着挂满伤痕的身躯勉强地徘徊在世界上空…………腐化蔓延,暴徒作乱,资源紧张,各国却又在这危难之际又都心怀叵测。天灾亦或阴谋……即使揭开了真相,又能如何?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守财驸马

    守财驸马

    [花雨授权]打下一道雷劈死自己或劈死他吧想她寿宁公主金枝玉叶、花容月貌怎么会配上这么个——没风度、没品位、没气质又小气刻薄成性且视钱如命的守财奴?!为了一辈子的幸福,她要休——夫!可是,怎么休着休着,她却开始吃醋?
  • 日界线

    日界线

    这个夏天,浓得流不动的暮色下,那个牵着你的手一路走过斑马线去的男生,他掌心的温暖和整个世界的燥热似乎有些不同。这个冬天,刺骨冷寂的冰雪中,这个写着华美文字动人青春故事的女生——夏茗悠,她字里行间流转的冰凉忧伤和这个城市的寒冷也似乎并不一样……
  • 逆命龙王

    逆命龙王

    谁说逆天而行要很严肃的,也可以搞笑好吧。在这片大陆中包含着无限的可能,什么带着系统的穿越者,拿着多兰棍的猴子,有着特殊异能的异能者,或者是另一位主角!?我是林逆,我注定逆天而行……
  • 糖果炒年糕

    糖果炒年糕

    许多年后,茹素媛的长篇小说完结,生命也走到了尽头。张敏月成为了戏曲艺术家唐依依当上了陈夫人还是一线巨星。苏林溪是优秀的娱乐记者之一丁宁宁在小城市当小学老师班主任夏雨欣是很棒的摄影师又是一个旅行家她们难得聚在一起想念着远在在天国的茹素媛她们都很幸福,唯独茹素媛。茹素媛不在了,她们的感情也不像以前了。_______《糖果炒年糕》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