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527000000013

第13章

缘境生怖非一。名为彼彼。以怖畏故则求归依者。正明须依。求依大力。防所畏也。如是下。第三合譬。如是罗汉。合前众生。有恐怖。合彼彼怖。以恐怖故依如来者。合以恐怖求归依也。世尊下。上来第一略释归怖。今第二广释归怖。就文为二。从初至无边不断。广释怖畏。如来无有齐限时住下。广解归依。初文又二。第一正明罗汉辟支有畏所以。第二不受后有智下。会小入大。以有畏故。终须入大。此与前会世间善法小异者。前世间善法但举以会入。今此会出世中。广夺非究竟。后方会入。所以然者。欲明二乘不执世间善法以为究竟。故不须夺显非究竟。故直举会入而已。二乘执出世间法以为究竟。故须夺显非究竟。然后会入也。又是互文现意。且显会义多。初言阿罗汉及辟支佛有怖畏者。牒前怖畏。是故阿罗汉下广释。何故须广。前言罗汉于一切无行怖畏想住。未知此等无何等行。故须广释。谓无智及涅槃行。无四智故。智行不成。无涅槃故。断行不足。又无四智。道行不圆。无涅槃故。灭行不足。又无四智。菩提不圆。无涅槃故。涅槃不极。又无四智故。有为功德不满。无涅槃故。无为功德不圆。又就文有二。第一正明二乘四智未圆。涅槃不满。第二何以故唯如来下。释彼二乘不得所以。以其不成一切德故。就初。前明四智不圆。后彰涅槃不满。今言是故罗汉辟支者。牒彼不具四智人也。问。上来何故不显辟支。唯显罗汉。今此二人并举耶。答。良以辟支出无佛世。现在不彰依佛。乃可过未有依。不同罗汉。一切时依佛。故上显依佛中。不彰辟支。但彰罗汉。今此四智涅槃。二人齐有。故并举此二人。夺非究竟。有余生法不尽故。我生已尽智不究竟也。于中先略释四智义相。然后释四智义。三门辨释。一释四智义缘不同。二约四谛智分别。三约尽智无生智分别。义缘不同者。若阿罗汉无学理观智慧。于念念中皆具此四种义能。我生已尽乃至不受后有。如似一念精进。则能勤断二恶勤修二善。然理观智慧具此四义能现时。而无四种缘心。后出观在事中。有其四种缘心。缘已智能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而无四种义能也。若论大乘中。佛及大菩萨。二谛并观。无入出观异。而义差别者。但真谛观。皆具此四种义能。而无四种缘心。俗谛观。有四种缘心。无四种义能。约四谛分别。若依婆沙论。我生已尽是集智。梵行已立是道智。所作已办是灭智。不受后有是苦智。彼论但随相别属四谛智异。据实一一谛皆具此我生已尽。乃至不受后有等四种义用也。约尽智无生智分别者。婆沙中诸师差别不同。说有四种。一说我生已尽是尽智。次余三智是无生智。二说我生已尽智。梵行已立智是尽智。余二是无生智。三说前三智是尽智。第四是无生智。彼论中问言。无有阿罗汉二刹那尽智后起无生智。何故我生已尽等三智是尽智。此问意云。罗汉唯一刹那照烦恼尽名尽智。第二刹那即是无生智。云何言尽智中具有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等三智耶。彼论答言。虽一刹那。而有三种义。故作是说也。四说我生已尽等四智。非尽无生智。亦非无与十正见智。此是赞叹罗汉辞。言阿罗汉我生已尽。乃至不受后有。此言非尽智无生智等者。非是前三家别相属对。故言非。不一向非也。然尽智无生智中。具此四种。若直言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如是说者。是尽智中四智。若言我生已尽不复更生。梵行已立不复更立。所作已办不复更办。不受后有不复更受。如此说者。是无生智中四智也。依毗婆沙。我生已尽是断集智。依此文者。是断苦智。所以然者。婆沙据集能招生。故我生已尽是断集智。此经言苦有二种。一分段生死苦。二变易生死苦。二乘虽断分段之苦变易犹在。故言有余。以不尽故。当更有生也。所以我生已尽智。是苦智。故当更有生也。有余梵行成故不纯者。梵行已立不究竟也。依毗婆沙梵行已立是修道智。依此文是证灭智。所以然者。梵名涅槃。证梵行名为梵行。是故说梵行已立是修道智。此经取梵行所证名为灭智。所证有二。一是有余。二是无余。分段尽处是其有余。变易尽处是其无余。罗汉辟支始证有余。虽有所成。而为变易因果所杂。名有余梵行成故不纯。故梵行已立是证灭智。事不究竟当有所作者。所作已办智不究竟也。依毗婆沙是证灭智。依此文是修道智。所以然者。依婆沙证得涅槃名所作已办。故所作已办是证灭智。此经明修道有二。一分段对治。二变易对治。二乘但修分段对治。余者未修。是故说言事不究竟。谓修道事不究竟故。当有所作。是故此经是修道智。不度彼故当有断者。不受后有智不究竟也。依毗婆沙是知苦智。若依此文是断集智。所以然者。苦果是后有。故婆沙不受后有是知苦智。此经明集有二种。一分段因。二变易因。二乘虽断分段之因。变易因在。名不度彼。故当必须断也。是故此经名断集智。若不须会。直依婆沙义且可尔。故诸胜鬘师有会不会者。上来夺其四智也。以不断故下。第二明涅槃不满。以不断故。牒前显后。理应具牒四智。但据后言之耳。去涅槃界远者。去大般涅槃。正明涅槃不满足也。又且得言夺四智。夺其有余。夺涅槃。夺其无余。何以故下。上来明四智不圆。涅槃未满。此下第二解释二乘不得所以。何以故者问也。如来昔说二乘四智究竟涅槃满足。今何故言不满足耶。唯有如来者。此解问也。以其不成一切德故。是以二乘四智及涅槃皆不满足。就文为二。一前解涅槃不满。二从罗汉辟支观察解脱四智究竟得苏息下。释前四智不圆。就初约人有二。文有五对。言人二者。一明如来得般涅槃。二明罗汉辟支不得。此据佛得显彼不得。又欲显示二乘归依之处。故明佛得。言文五对者。下有五番。明如来得二乘不得。今前总释涅槃大意。所以然者。此中既明佛涅槃。宜就此文释涅槃大意。此中有一义二义三义四义无义。言四义者。即是此中四种功德。言三义者。摄受五义。以之为三。初三句明般若。第四句明解脱。第五句明法身。所以明此三者。摄三德成总涅槃故也。次摄三为二。解脱一德累无不尽。法身般若德无不圆。次摄二句归一句。累无不尽不可为有。德无不圆不可为无。非有非无名中道一句。一句归无句。如法华云。究竟涅槃。常寂灭法相。终归于空。终归于法者。言亡虑绝。不可说涅槃及不涅槃。如肇公涅槃论云。有无绝于内。称谓论于外。九流于是乎交归。群圣于是乎冥会。次从无句而起于句。如涅槃云。低罗婆夷。实不食油。强名食油。涅槃亦尔。实无名相。强名相说。此明至理不可说涅槃不涅槃。不知何以美之。故强叹为涅槃耳。若言实有涅槃常。生死无常。则成断常二见。如下章说。若成断常二见。则生死涅槃皆生死。又生死涅槃皆是。则生死涅槃皆涅槃家之彰。故不应定执言有涅槃也。今以五番为二。初四明四种功德。后一总结。初四番者。一广狭相对。二浅深相对。三粗细相对。四清净不清净相对。一一对中有二义三义四义。言二义者。约人论之。言佛有涅槃。言二乘无涅槃。言三义者。一明佛得涅槃。次明二乘不得涅槃。第三会教。言四义者。一明佛得。二释佛所以。三明二乘不得所以。四正明二乘不得。唯有如来应等正觉得般涅槃者。此明如来独得涅槃也。般之言入也。成就一切功德故者。独释成佛得涅槃所以。佛成就一切德故得涅槃也。阿罗汉下。第二句显二乘不得涅槃所以也。言得涅槃者。第三会昔教也。其实不得。但昔方便言其得耳。唯有如来下。此第二对亦有三。一明佛得。成就无量功德。释成佛得所以。罗汉下第二句。明二乘不得。言得涅槃者。第三会教。唯有如来下。第三对且有三句。初明佛得。次明二乘不得。言得涅槃者。第三会教。唯有如来下。第四对且有三句。一明佛得。次明二乘不得。第三会教。初言所应断过皆悉断灭者。谓方便净也。成就第一清净。谓性净也。又以断一切过故。所以一切清净也。佛性论中。约位辨此四德。一切功德在第八地。无量功德在第九地。不思议功德在十地。第一清净功德在佛地。故论云。一切功德即是第八不动地位。无分别。无穿漏。无中间。自然成。菩萨圣道恒相应故。诸佛如来无境界中。一切功德皆得成就。二无量功德者。是第九善慧地位。无数禅定陀罗尼门海能摄。无量智所依止故。无量功德皆成就。三不可思议功德。是第十法云地位。一切如来秘密法藏。证见明了。智慧所依故。故不思议皆得成就。四究竟清净者。一切惑及一切习气一切智障已灭尽故。由灭尽智彰故。究竟清净功德圆满成就。问。何故明此四功德。答。涅槃与此四功德相摄不相离故。故论云。对身见众生说名法身。对颠倒众生说名如来。对始行大乘菩萨说名真谛。此三后当释。对十地菩萨说名佛有涅槃。具四功德。独佛有四功德。前约四人具四。后独佛有四。今此中但就佛论也。问。此四功德云何浅深。答。一切止是该罗之名。其义犹通。无量是数极。过前一切。不思议绝于图度。又过无量。此三就德门。故有胜劣。第四就断门。对二乘不净明佛净也。江南人。明佛具有四功德。即是四智义。初是我生已尽智。第二梵行已立智。第三所作已办智。第四不受后有智也。对上二乘四智。故明佛有四智。唯有如来得涅槃下。第五。前结叹如来得涅槃。是故罗汉下。结二乘不得。文处易知。言瞻仰者。降金刚已还。是众生位。如来居宗体极。道出三乘十地行外。为三乘十地众生之所瞻仰也。言阿罗汉辟支佛观察解脱者。此下明四智不究竟。于中且合为二。离成四。合为二者。一明二乘不得四智。若知一切苦下。明如来得。问。但应明二乘不得。何故明佛得。答。凡有二义。一举佛得显其不得。二欲标示二乘所入故也。前涅槃中初明佛得。后辨二乘不得。今前明二乘不得。后明佛得者。互现也。言离成四者。一显二乘不得。二何以故有二死下。释二乘不得所以。三若知一切苦下。释如来得之所以。四如来正师子吼我生已尽下。释如来得。二乘前明不得。后明不得所以。如来前明得之所以。后明得者。皆且互现也。前涅槃中。前明佛得。后明得之所以。今四智中。前明得之所以。后明得者。且是互现也。二乘涅槃中。前明不得所以。后明不得。方便言得。今四智中。前明不得。后明不得所以。且是互现。明不得中有二。一牒如来昔言。从且是如来方便下。会佛教意也。牒昔言中有二。一明二乘四智究竟。二从得苏息处。明二乘涅槃究竟。阿罗汉辟支佛。此是得智人也。观察解脱四智究竟者。是四智相。无学圣智。有为解脱。解脱即是四智正体。二乘出现有中。观彼解脱生四智究竟之想。名观解脱四智究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元气武侠

    元气武侠

    这里不是你所了解的武侠世界!这里是元气的世界!影子、幻术、身体、元气!心之所向,气之特性!深海之下的庞然大物!万里高空的巨鸟!进入影子!身体透明!天灾成为了我们的力量!元气武道的巅峰,一人敌国,不是梦!
  • 马驰风啸啸

    马驰风啸啸

    江湖拼武争王猴,结下多少恩怨仇!虽然夺取高尊位,难勉伤身血泪流。仅为了一柄宝物的争夺、和血海深仇能有个了解。以至于让岳步寻跌失在亲情与友情的两难决舍沧陷之中。引出了一场……
  • 通缉大小姐

    通缉大小姐

    作为时家的大小姐,她不仅是废物之人,还身残志坚,时家人眼里的不可理喻,外人眼里的瘸子大小姐。一朝重生,她与众人眼里的形象不大相同,说她是走后门,但是她凭实力吊打众人;嘲讽她废,也不想想谁连个身残志坚都打不过;说她虐待胞弟?她概不承认,她不是,她没有,不信打一架?明明她在宠弟弟,凭什么诬赖她?嫉妒她有弟弟?(众人:什么宠?你那分明就是在带坏小孩!某大小姐:罪名虚构,概不承认!)有时候低调惯了,总想着高调做事,所以她把某附属中学的宝地给搜刮了;不仅如此,她还将楚家宝贝偷走,还将某人给调戏了等等,惹的众人通缉!
  • 一起看日落吧

    一起看日落吧

    有人喜欢你只敢用余光看你你往前走,我一直在你身后我会瞒着所有人继续爱你你的每一条动态我都好像在做阅读理解面无表情的擦肩而过后低头窃喜才是真的喜欢你。
  • 题灞西骆隐士

    题灞西骆隐士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苍穹重启

    苍穹重启

    天无情,则天公天若有情,则天下不公万古大帝为何会消失不见。黑暗动乱是何人推起?
  • 昨日的天空

    昨日的天空

    故事讲的是一个出身特别的少年苏维大起大落热血的人生,也讲了这个男生经历追一个女生七年但是没有结果的悲剧和最后找到真心爱自己的人的爱情故事。
  • 爱玛大陆

    爱玛大陆

    巴格穿越到了召唤师纵横睥睨的爱玛大陆脑子里多出了一个莫名其妙的系统,他发现自己不仅能够召唤出神兽,更能无限契约魔兽而且,尼玛,本来只是一个兽域召唤师的他,通过啪啪啪不仅能够领悟到妹纸召唤师的所有召唤咒语,更能召唤出妹纸召唤位面的召唤兽哎嘛,这到底是什么和什么?一不小心成了大陆唯一的全能位面召唤师!
  • 我的桃子酒

    我的桃子酒

    陶嘉遇的童年幸福截止在她十岁的时候,一场车祸,一家三口,唯有她一个人逃离了死神的魔爪,她的世界,一片灰暗,所有人都说,陶嘉遇是一个孤星,克死了自己父母,陶嘉遇慢慢成为一个所有人口中的坏女孩。那年盛夏,男孩逆着光向她跑来,那一刻,陶嘉遇的世界里有了第一抹颜色。“我的阿遇,配得上世界上最好的。”两个人,在这原本已经浮躁灰暗的世界,互相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