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303700000119

第119章 史家绝唱,无韵离骚

“原文”

(一)

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夫子遗风,乡射邹峄;困蕃、薛、彭城,过梁楚以归。于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略邛、筰、昆明,还报命。

(二)

于是论次其文。十年而遭李陵之祸,幽于纍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夫!身亏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三)

惟汉继五帝末流,接三代绝业。周道既废,秦拨去古文,焚灭《诗》《书》,故明堂石室金馈玉版图籍散乱。汉兴,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为章程,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诗》《书》往往间出。自曹参荐盖公言黄老,而贾谊、韩错明申韩,公孙弘以儒显,百年之间,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仍父子相继籑其职,曰:“於戏!余维先人尝掌斯事,显于唐虞。至于周,复典之。故司马氏世主天官,至于余乎,钦念哉!”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略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著十二本纪,既科条之矣,并时异世,年差不明,作十表。礼乐损益,律历改易,兵权山川鬼神,天人之际,承敝通变,作八书。二十八宿环北辰,三十辐共一毂,运行无穷,辅弼股肱之臣配焉,忠信行道以奉主上,作三十世家。扶义俶傥,不令己失时,立功名于天下,作七十列传。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为《太史公书》。序略,以拾遗补蓺,成一家言,协《六经》异传,齐百家杂语,臧之名山,副在京师,以竢后圣君子。第七十,迁之自叙云尔。而十篇缺,有录无书。

迁既被刑之后,为中书令,尊宠任职。……

“译文”

(一)

司马迁出生在龙门,在龙门山南麓过着农耕放牧生活。十岁时已能识读古文著作。二十岁南游江淮,他登上会稽山,探访禹居住的洞穴,到九疑山,考察舜的遗迹,泛舟沅、湘水间。北渡汶水、泅水,在齐、鲁之都研讨学业,观察孔子教化的遗风,还在邹峄学习乡射礼节;在游历蕃、薛、彭城等地的时候,一度遭受危困,经过梁、楚之地后回到长安。于是司马迁做了郎中,奉朝廷之命出使西征巴蜀以南的地区,略定了邛、筰、昆明之后,回到长安向朝廷复命。

(二)

于是按次序论述和编写其书。写作的第十年,遭受李陵之祸,被关进了监狱。在狱中长叹道:“这是我的罪过啊!身体残废没有用了。”事后仔细思量道:“《诗》《书》的文义之所以含蓄隐约,是作者借以更好地表现自己的深沉思想。”他终于着手记述从黄帝开始,直到武帝获麟为止的历史。(至于麟止:汉武帝元狩元年,猎获白麟一只,《史记》记事即止于此年。)

(三)

汉朝继承了五帝遗业,接续被中断了的三代事业。周朝王道衰微,秦朝毁弃了古代文化典籍,焚毁了《诗》《书》,所以造成明堂石室金柜中的玉版图籍散乱了。汉朝建立,萧何颁布了律令,韩信整顿了军法,张苍制定了章程,叔孙通制定了礼仪。于是品学兼优的文入学者逐渐被起用,《诗》《书》之类的典籍,在各地不断被发现。自从曹参荐用盖公,提倡黄老学说,贾谊、晁错通晓申不害、韩非的法家学说,公孙弘因儒学而显达,一百年来,天下的遗文旧事无不汇集于太史公处。太史公父子相继担任这一职务,太史公说:“啊!我的祖先曾担任这一官职,扬名于唐尧虞舜之际,到了周朝再次主管这一工作。所以司马氏世世代代主管文史星历,直到我啊,这一传统我一定恭敬不忘啊!”于是搜集天下散失的历史故事和传说,对帝王兴起的业绩,追本溯源,探究始终,观察朝代盛衰的原因,依据事实进行论述考订。略述三代,详录秦汉,从黄帝写起,直到当朝皇帝,共十二篇本纪,已经列出大纲了。同一时代或不同时代的纷繁历史事件,年代交叉难以明辨,因此做了十表。礼乐增减,律历改革,兵法权谋、山川形势、鬼神问题,天人之间的关系,经济的变通,做了八书。像二十八宿围绕着北斗、三十根辐条共聚一毂而运行无穷一样,辅佐得力的大臣和帝王相配合,忠诚行道,奉卫皇上,因此为他们做了三十世家。扶持正义,慷慨超群之士,他们不使自己失去时机,而立功名于天下,为他们做了七十列传。全书总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这就是《太史公书》。本篇《自序》概括地阐明述作宗旨,就是拾取遗失的史事以补充六艺之缺,成为一家之言。它协调了有关《六经》的各种不同解释,整齐了百家杂说。把正本藏在名山,副本留在京师,以等待后世的圣人君子观览。列传的第七十篇,是司马迁的自叙。然而在一百三十篇中缺少了十篇,有目录而无内容。

司马迁受刑以后,做了中书令,职高位尊。……

“点评”

两千多年前,一位文人遭受了莫大的屈辱,却“不坠凌云之志”,以血做墨,心灵为纸,完成了堪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历史巨作。这就是司马迁和他的《史记》。

《史记》记载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约两千多年的历史,开创了中国史传文学的先河。在《史记》之前,中国的历史书只有两类,一类是编年体,按年代来记述历史,其中最有名的,像《春秋》《左传》;另一类是国别体,按国家来记载历史,比如《国语》《战国策》。所谓纪传体就是以人物为中心来记述历史,《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从《史记》以后,中国所有的正史,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二十四史”都是纪传体。《史记》是纪传体通史,而其他诸史都是纪传体断代史,就是一个朝代一个朝代、各自独立的历史。

《史记》是一部无与伦比的通史巨著。它为二十四史之首,它与其他各史相比明显高出一筹。重要差别有三点:

第一,《史记》饱含爱憎。

实录难,饱含爱憎的实录更难。本来,一个史学家面对历史,只需客观公正地记述,不要求抒发感情;但是《史记》往往饱含作者强烈的爱憎之情,特别对一些悲剧人物,像《项羽本纪》中的项羽,《李将军列传》中的李广,司马迁都写得悲歌慷慨,荡气回肠;而对他憎恶的人物,像《平津侯主父列传》里的公孙弘,则不惜笔墨,从不同的侧面给予揭露抨击。

值得一提的是,司马迁在《史记》中批判最尖锐的两个人:一个是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刘邦,一个是和他同时代的君主汉武帝。司马迁写刘邦广招贤才,最终成就大业;更写他心胸狭隘,杀戮功臣,语言粗俗等诸多不良行为。对汉武帝的揭露,更是毫不留情。批判开国皇帝,指斥当朝君王,如此书写,往还千年,也鲜有听闻。

第二,《史记》文采斐然。

《史记》片段之一《鸿门宴》,被选为我国高中语文课本的传统教材长达半个多世纪,大家津津乐道的就是它的文学魅力。文章一开始,写项羽“大怒”,表现了项羽在秦亡之后,看不清自己和刘邦的关系已由并肩作战的友军,转为互争天下的敌人,政治上的幼稚令人扼腕。全篇纤毫毕现、栩栩如生,俨然一部小说,竟令很多人怀疑它的历史真实性。其实,鸿门宴在历史上确有其事。纵观《史记》洋洋洒洒五十三万言,此类描述,比比皆是。对于人物的刻画、场景的描写、事件的记述,司马迁都显示出高超、多样的文学技艺。

第三,《史记》平民视角。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平头百姓不入史,这是《史记》之前的一定之规。但是,到了司马迁这里,“鸡鸣狗盗”之徒也有了一席之地。《刺客列传》《游侠列传》《滑稽列传》《货殖列传》写的都是社会底层的人物,或忠义,或智慧,五彩斑斓,妙趣横生,以至于有学者认为这些篇目就是中国通俗文学的鼻祖。

司马迁非常善于寻找一般史家忽略了的、而普通平民喜闻乐见的传主。正是《史记》的不拘一格,填补了我国古代人物史上的许多空白。随手举两个例子。《论语》记载孔子的言行,司马迁在《史记》里专门写了一个《孔子世家》,第一次完整地勾画了孔子的一生,这是迄今为止有关孔子第一篇、也是最权威的一篇人物传记。中国人历来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今天要读《论语》,首先要读《孔子世家》,了解孔子的生平,才能正确地解读《论语》。再比如屈原,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但是,在《史记》之前,先秦的所有典籍中,都没有屈原的记载,有些人竟以此否认屈原的存在。幸而有《史记》的《屈原贾生列传》,才印证了中国历史确有一个忠直爱国、九死不悔的屈原。

司马迁自视甚高,自称写作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什么给了平凡文弱的司马迁如此强大的自信心,完成这样一部著作?

司马迁出生于一个普通史官家庭,父亲司马谈曾有志于撰写一部通史。司马迁继承父志,为写作《史记》做过充分准备:行万里路,师从名家,大量阅读宫廷藏书。不过,这些经历,在中国封建社会为数众多的史官之中并无特别之处。

一次突发事件改变了司马迁的一生,让他真正懂得了何为“死而后生”,并从此完成了由一位普通史官到伟大史家的根本性转变。

天汉二年(前99年),汉武帝派李广利率兵三万出征匈奴,同时命李陵为李广利的军队担任后勤保障(将辎重)。但李陵提出,愿意率领五千步兵单独出征,以分匈奴之兵。汉武帝看到李陵不愿为李广利做后勤保障,就对李陵交代:我可没有那么多骑兵派给你!言外之意,你只能带你那五千步兵出征。李陵毫不犹豫:我就带下属五千步兵出征!

李陵出兵之初,非常顺利,没有遇到匈奴的主力,一路势如破竹;还派人回到朝中,画出战地图,向武帝汇报胜况。但是,后来的形势急转直下,李陵的五千步兵与匈奴单于的三万骑兵正面遭遇。面对三万强敌,李陵毫不胆怯,沉着应战,杀敌甚众。关键时刻,意外发生。李陵的一个部下,因为被上司羞辱,只身逃往匈奴,向大单于透露了绝密军情。最终,李陵投降,仅四百多人逃归。

满朝文武听说李陵投降,震惊无比。你李陵不是别人,是名将李广的孙子,是大汉的象征!战败就应“杀身成仁”!

此时,脸上已经挂不住的汉武帝强忍羞愤,询问身边的史官司马迁,该如何看待这件事。司马迁算不得大官,一个太史令,吏禄只有六百石,却直言以谏:

首先,李陵是一位国士!他一心想的就是报效国家。

另外,李陵率领五千步兵深入匈奴腹地,与数万匈奴军队奋战多日,虽然战败了,但是,他立下的战功足以告慰天下。

再有,李陵这次迫于形势“诈降”,他是留得一命,日后见机报答汉朝。

司马迁还未说完,逆耳之言已让汉武帝怒不可遏,立即将司马迁投入监狱,定为死罪。

本来这场朝议是商量李陵之事,为什么汉武帝要迁怒于司马迁呢?

原来,汉武帝任命李广利出征匈奴,本就怀有私心,想让李广利立功封侯,自己好向爱妃李夫人卖个人情。可是,李广利这次率三万军队出兵,杀敌一万多,损失近两万,这样的战果让汉武帝无从加封。司马迁此时盛赞李陵,在汉武帝看来,就是借李陵之功指责李广利无能,讽刺他误用李广利。

司马迁被捕入狱,定罪“诬上”。诬陷皇上,这是非常严重的罪名,当处死刑。司马迁秉性耿直,贸然为李陵开脱,招来劫难。

汉武帝时代,触犯死刑的犯人,有三种选择:一是“伏法受诛”;二是拿钱免死;三是自请“宫刑”(指阉割男子的生殖器)。拿钱免死需要五十万,司马迁“家贫,财赂不足以自赎”,拿不出五十万为自己赎罪免死。因此,只剩下两条路可供选择:一是死刑,二是“宫刑”。如果选择死刑,已经开始著述的《史记》必将夭折;如果接受“宫刑”,一个“刑余之人”,必将被天下人耻笑为贪生怕死。

司马迁却最终选择了宫刑。

西汉时期,很多人甘愿一死也不愿接受宫刑。司马迁也深知,屈辱的生比惨烈的死更加可怕。因为身份另类,终身受辱。接受宫刑之后,就成为不是太监的太监,再不能入士大夫之列,这对于一个血性男人、一位饱读诗书的文人,是奇耻大辱!

司马迁最为可敬的一点是,为了撰写《史记》,决然选择宫刑,去承受人生屈辱的极限。“自宫”(自请宫刑)不仅仅是身体的伤残,更是心灵深处永远的伤痛。从此之后,羞辱与难堪将伴司马迁一生。

司马迁自视甚高,抱负极大。但是,“自宫”之后,即使有珠玉般的才华,圣贤般的品行,也因为戴罪之身、刑余之人,再不能以此为荣耀了(虽材怀随和,行若由夷,终不可以为荣)。司马迁的“才”和“命”形成了极大的反差,让他深感锥痛,以至于“动而见尤,欲益反损”。动不动就受到无端指责;不做事则已,做了事反而更糟糕。可以想见,司马迁后半生背负着“自宫”的重负,如何孤苦飘零,无所适从!

“自宫”之后,作为男人的司马迁死了,作为士大夫的司马迁也死了,而激扬文字的太史公新生了。“新生”的太史公突然具备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认识,开始以饱受歧视的、社会最底层的眼光,去看待事物,看待人生,看待历史。对那些是非成败、灰飞烟灭、否泰强弱、日月盈亏,司马迁难免生出一种悲天悯人的感喟和智慧。从此,在他的笔下,不论是儿女情长的项羽,还是老谋深算的刘邦;不论是出使西域的张骞,还是抗匈建功的卫青;不论是工于心计的王美人,还是不露痕迹的汉景帝;都因融入了自己的理解而血肉丰满,这就是所谓“成一家之言”。

司马迁刻画历史人物,入木三分,原因在于,司马迁从自己的经历中读懂了许多历史人物,读懂了许多他过去认识不深刻的东西。

唐人刘知己说,写史要具备“三才”:史才、史学、史识。其中,最重要的是史识。史识是史书的灵魂,没有灵魂的史书只是材料的堆砌。《史记》固然离不开司马迁之父司马谈的开创之功,离不开司马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博闻强识;但是,所有这一切都不足以铸就司马迁修史的伟大灵魂。真正让司马迁区别于其他所有史家,让《史记》有别于其他所有史书的关键,是司马迁的不幸遭遇。正是这种不幸遭遇,造就了司马迁的史识,铸就了司马迁的伟大。

遭受宫刑之前,司马迁一心要当一个皇帝的忠臣、宠儿(绝宾客之知,忘室家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材力,务一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但是,惨遭宫刑之后,他沦落到太监般的尴尬地步,被开除出社会正统之列。至此,他不再书生之见,不再人云亦云,而开始有所怀疑有所批判,拥有了充满个人意志的识见和胆略,千古不朽的《史记》横空出世。

汉武帝对司马迁的戕害,改变了司马迁一生的命运,也成就了一个伟大史学家和一部卓绝的史学著作。

§§第四十一章 《汉书》卷六十四上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第三十四

同类推荐
  • 无法重生

    无法重生

    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叫喊声,兵锋交错。嘶哑与狂吼在一瞬间从人群中迸发又被逐渐扩大,兵器之间的碰撞声随之而起。张斌在方阵的最后面,只能看到前面的士兵冲上去,紧接着就是一片又一片的血液混合着一具又一具尸体倒在地上。
  • 拯救大明朝

    拯救大明朝

    pS:大明小文人已经发布,求各位老书友跑过来给个支持,小白跪求了。
  • 郭奉孝

    郭奉孝

    鬼才郭嘉,如果让他久活下去那三国局势是否又不一样呢.....
  • 荣创三国志

    荣创三国志

    再一次飙车意外下,主角团5人意外穿越到东汉末年,搜遍全身只有几个打火机!!!看主角团如何在乱世之下血虐群雄,
  • 民国大盗传奇

    民国大盗传奇

    民国年间,一代大盗雷老虎烧杀掳掠无恶不作。谁知其祖上乃是太平天国天王。为报家仇,雷老虎搅的元城两大世家不得安稳。压力之下,元城县长用计招降雷老虎,而他这次能否逃过生天呢?
热门推荐
  • 关于咱俩的事儿

    关于咱俩的事儿

    那一年,遇见的那一个她,从此我的生活发生了改变
  • 重生之飘若惊鸿

    重生之飘若惊鸿

    我心有不甘,相识7年,结婚7年,为你孕育了两个可爱的孩子,你却出轨在外。我拖累了家人,为你众叛亲离,最后惨遭抛弃。既然上天给我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一定把你虐死。且看今生如何虐渣男,带领家人走向辛福生活。
  • 心里历程

    心里历程

    我努力过,并不是追求女神,而是经历过什么,自己希望宣泄和得到释怀。
  • 枪之勇者成名录

    枪之勇者成名录

    我一直坚信着,只要握紧心中的枪,便能守护自己想守护的东西——子夜
  • 地下城之旅

    地下城之旅

    阿拉德大陆,这里是一个剑与魔法的世界。由于屌丝张凡的穿越。一场奇幻的冒险之旅随着格斗家,神枪手,魔法师,圣职者。。。各种各样伙伴的增加而展开。
  • 我真不能出名

    我真不能出名

    李拓他真不能出名。一出名就必须回家继承亿万家产。重要的是,后来他还发现了大明星刘菲竟然是他的前女友,外带着一个亲生的三岁小绵袄。这下子好玩了!……
  • 与你共佟生

    与你共佟生

    身为D国有权有颜的顾墨绅,他觉得他这一辈子没有女人都值了,可他们家仝女士和顾先生每天变相秀恩爱,使他很烦恼,每天被迫被仝女士安排的相亲。可有权有颜的他已经被外界称为“不举”,原因竟然是没有绯闻????海外归来一无所有的安佟然,回国第一天就惹到了传说中心狠手辣的大佬,可为什么她觉得她走上了他们一家的套路??
  • 龙夜诀

    龙夜诀

    南宫陌,在正与邪之间徘徊。他知道,人必须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追求。但是,他更相信的是自己的思想与实力。
  • 美味因缘

    美味因缘

    一个特殊的年份,一场美食的比拼。一位奇怪的厨师,一段奇妙的缘分。
  • 都市剑仙奶爸

    都市剑仙奶爸

    因为一段身份地位不匹配的爱情,李君被人装进麻袋沉江。当他继承剑仙道统回归都市,发现当年女友,为他生下一儿一女龙凤胎。之前,岳母:“想让孩子改姓李?你配吗?”之后,岳母:“你是孩子父亲,你说了算。”女儿:“爸爸,人家想看花花~”李君起手一剑,斩尽瀛岛樱花,为她撒一场世间最徇烂的花雨!儿子:“爸爸,我要像苍鹰那样自由自在飞翔!”李君飞剑横空,带着儿子扶摇直上三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