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280100000032

第32章 书人书话(4)

在同邓拓交往甚密的人中,丁阿姨曾几次带我上门采访。大约是在1984年秋,我从邓拓的资料中了解到他对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十分熟悉,与当代不少著名的书画家过从甚密。他还给一些书画家的作品和藏画作过题款,交往较多的是以画葡萄为名的北京画院画家周怀民先生。丁阿姨知道我想去采访周怀民先生后,她约我一道去周先生家。记得是一个秋日的晴天,我按地址找到了住在后海一个僻静的小院子里的周先生家时,丁阿姨已先我一步到了。那次,两位老人兴致很高,谈了不少邓拓当年书画研究的故事。周先生一口无锡普通话,因他心脏也不太好,说话时又有气喘的毛病,但丁阿姨十分耐心地听周老先生讲过去的事,多年后两位老人在阳光下,在周先生长满葡萄藤的院子里,十分亲切握手交谈的镜头,常常在我心中浮现,让人时时怀念两位已过世的老人。因邓拓的关系,我同周怀民先生成了忘年交。也记不清,我去那幽静的后海七号小院多少次了,每次蹬着自行车,从什刹海岸边静静的路旁,穿行在这闹市中的静谧处,想起自建国初期,周老先生就置下这份家产的小院子,曾有一个大报的总编辑、著名的新闻家,一位党内的高级干部,多次在这逼仄的院子里,切磋艺术,论画品文,那是一种多么清雅的君子之交呵。周先生早年家贫,当学徒时习画为生,并开始收藏古画,40年代定居北京,曾在国立艺术师专开始了教书生涯。他收藏的明清古画,有文徵明、董其昌、朱耷等人的真迹一百余件,可谓价值连城。当年,作为同好,邓拓在周先生收藏的珍品中,或诗或文,有不少的题识,这在邓拓诗文集中有记载。因为同邓拓的关系,“****”中周先生没少受罪,有人说他是“邓黑帮”,说他收藏是贩卖“封资修”,他很是狼狈地藏着这些名画,但还是没有逃脱被收缴的命运。“****”后发还本人,周先生曾在《光明日报》上发文章介绍自己的收藏和同邓拓的交往。我在周先生的家中曾多次看到老先生把这些珍贵的文物拿出来展示,摩挲浏览,爱不释手,无奈中,他也感叹他家中局促,流露出想把这些藏品上交国家之意。后来,他联系到家乡无锡,专门修建了一个“周怀民藏画博物馆”,遂了心愿。其中邓拓题款的藏品,周先生引以为荣,为了纪念老友,他把有关的藏品放在最醒目处。周老先生以他的正直谦和,在画界颇有口碑,而有幸因为邓拓的研究成为周先生家中的常客,我受益不浅。可惜的是,我写本文时,周先生也已作古多年。呜呼,谨以此文遥祭丁、周二先生在天之灵。

也是在上述不久,丁阿姨带我去见“三家村”唯一幸存者廖沫沙先生。廖沫沙老人住在前三门公寓,离丁阿姨家不太远。在廖老先生家,我看到两位老人回忆过去的交往。丁阿姨说,廖先生同邓拓文字交往较多,他们写作《三家村札记》有过愉快的合作。廖沫沙老人是一个老报人,1938年参加湖南的《抗日战报》,后在桂林办《救亡日报》、重庆办《新华日报》、香港办《华商报》。

早在30年代初,他就参加了党的地下工作,发表过抨击时政的大量杂文,得罪了国民党当局,曾先后两次坐过监狱。“****”前,他的一篇杂文《有鬼无害论》被诬为有政治问题,“****”中因“三家村”,与邓拓、吴晗共陷文网。他被关在秦城监狱,却拒不承认以“文字****”的罪名,以致惨遭非人迫害。他是个乐观派,关在牛棚仍写作不辍,写了一些悼念诗,平反后集成《余烬集》名世。他悼念邓拓、吴晗的诗被传诵一时,最著名的就是“岂有文章倾社稷,从来奸佞覆乾坤……”他的《忆邓拓》写道:“每见遗容肠欲断,遗篇一读一份情;多才自古终为累,屈贾于今岂独吟”,可见“三家村”的战友深情。在廖沫沙老人家,丁阿姨把我介绍给廖老,还特别说到,在研究邓拓的文学方面,我做了一些工作。她说这话时,指着我带去的发表在1981年第四期《新文学史料》上的文章《邓拓的生平和他的文学活动》一文,那是应丁阿姨所托,我把一些资料整理后,发表的一篇研究邓拓的文章。因为是第一篇研究邓拓的文学方面成就的论文,受到编辑部和一些读者的关注。这当然是丁阿姨的举荐之功。在廖沫沙老人面前,丁阿姨提到了,我想她是出于对年轻人的奖掖和关心。廖沫沙老人也赞同对邓拓的文学活动进行整理研究。后来,这本研究现当代文艺史料的刊物,一直是我所关注的,廖沫沙老人也曾有不少回忆文学活动的文字刊发在该刊,因此我们也有了共同的话题。

这之后,丁阿姨还给我介绍几位身居高位的老同志,或是邓拓当年的战友,或与邓拓一个时期有过较多的交往,或是对有关史料较熟悉的知情者。为了了解邓拓当年做党的地下工作的情况,丁阿姨引见我先后去找了30年代在河南大学当系主任的罗章龙、河南大学地下党的负责人刘子厚等同志,她还介绍我去当年晋察冀时期同邓拓有过交往的老将军舒同在北京西山的家中,舒同老谈他对邓拓的了解,说邓拓的书法和收藏,颇以引为同好而自得。这些名人政要的回忆,得益于丁阿姨的介绍,也使我的研究有了较多的史料基础。

为了让我更多地了解邓拓的资料,感觉当年办晋察冀边区报纸的历史情况,她推荐我参加晋察冀报史写作工作。记得是在1981年的夏天,学校放了暑假,在北京崇文门一个单元楼借租的一套房子里,有一批人在这里为报史写作收集资料,撰写大事记,进行先期的准备工作。参加的人员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历史学家张侠,有石家庄来的党史工作者,还有像我这样的门外研究者。依稀觉得丁一岚先生是这个活动的顾问,不论是什么角色,她应当是这个活动的中心,是这个活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

她是国际电台一台之长,工作千头万绪,只能利用星期天的休息时间过问这些琐细的资料搜集工作。有几次,在大热的暑天,房屋的天花板上吊着吱吱作响的电风扇,大家挥汗如雨,丁阿姨身着短袖衫,亲临这临时办公点,同大家商讨写作方案等有关事宜。大家找查史料,登录复印有些缺损的资料,编辑内部资料等,工作很有条理。后因学校上课,我没有坚持下去,可在这里的短暂时间,却感受到了她对过去工作过的这张报纸的那份感情。后因种种原因,工作进展很慢,大约在十年以后才得以见成果,可那个时候,几位临时参与的专家,几位像丁阿姨这样公务繁忙的领导者,都是临时来帮忙,可是,并没有因当时条件的简陋和困难而萌生退意,或敷衍或伸手。完完全全是凭着对解放区报纸的一腔热情,是志愿者的义举。作为主要发起人和组织者,丁阿姨的功劳不可忽视。当然,那时候她联系一些当年的老同志,以抢救史料的态度,用她的话说,是为了党的新闻事业留下点有用的东西,她才那样专注,事必躬亲。

1986年5月,是邓拓过世的20周年,福州市有关部门为了纪念他,主办了一个学术讨论会。人民日报社很重视,去了庞大的阵营,社领导胡继伟、李庄、范荣康三位出席。丁阿姨、邓壮也参加了。与会者从不同的侧面对邓拓的文化成就、思想生平等作了研讨,是邓拓平反后的一次有意义的纪念会。会议期间,家乡人们组织了一场有特色的纪念诗会。在诗会上,几天来一直神情凝重沉浸在对故人怀念的丁阿姨,十分激动地对与会者表达了对战友、同志、夫妻的深情。看到在座的一些白发老人,看到那些操着闽语乡音的诗会成员,吟诵着自己填写的纪念诗和邓拓的诗作,看到邓拓孩童时代十分爱好的一种文字游戏,又成为祭奠他的最好的方式,看到邓拓家乡的人们对他的那火热真情,看到来自各界的研究人员们的专心致志,看到那天绵绵细雨和款款晚风,也怀着一丝沉重和深幽,此情此景,丁阿姨的情怀怎能不百感交集、思绪绵绵、深受感动呢!她说,虽然是几次到过福州,可是这一次的意义大为不同,她是借这次来还愿的。邓拓少小离家,为革命奔波,在“****”中惨遭不幸。在家乡人面前,邓拓曾是“天使”,也曾是“魔鬼”,家乡人曾因“****反社会主义黑帮三家村头子”受过一些牵连,世道清明,拨乱反正。在“****”结束后,在邓拓的家乡第一次隆重地举行这样的纪念活动,丁一岚要向关心邓拓的人们介绍一个完整的邓拓,也表达老邓对家乡的感情。我当时看到向来凝重矜持的丁阿姨的激情是被感动的,也是我平时所不曾见到过的。在她的记忆里,邓拓对家乡的感情是很深的,他在1929年的一首《别家》诗中,对故园深情和对时局的忧思,幽怀绵长。邓拓参加革命后,很少回家,但他对福州,对第一山房老屋的情怀,曾在他的文章中时有表露。他的笔名左海,也是取义为纪念家乡的民族英雄林则徐的。有这样一个优秀的儿女,家乡的人民自然忘不了,在他逝世20周年举行了有意义的纪念,也还了作为夫人、战友的丁阿姨的愿望。

丁阿姨是一个十分严谨认真的人,她对我的研究选题一般不作什么评价,只是对有关的史实却十分认真地审校。我在接触了一些史料,把毕业论文的研究完成后,着手写邓拓的评传。初稿完成后,我曾向丁阿姨核实一些史料,并把自己写作的事向她报告,因为她太忙,我没有请她校审初稿,可是出版后,她仔细审读,给我在史实上做了认真的订正。她在我送的书上,密密麻麻地作了一些眉批,尤其是对书中《邓拓生平年表》,除了对史料进行了校改外,对一些提法也作了必要的纠正。但凡我送她审校的有关文章,她都很仔细地批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翻出一些资料,看到丁阿姨送我的有关邓拓的资料(那时,只要有了邓拓的资料,她都热情地向我推荐),其中有杂文家严秀(曾彦修)为邓拓《燕山夜话》重版写的《代序》一文初稿。这篇写于1997年的文章,她也作了一些批改,有的不仅是史实的订正,还有误植的字句修正,我想,这是一份电脑打印件,丁阿姨不会不知晓还要经过校订和检查的,她自己就在原稿上注明了“初稿”字样,可是,她仍然不厌其烦地进行批改,作认真的核校,这是她的习惯,对史实和原始材料,她一定不放过任何可能的纰漏。

为写这篇纪念文字,我又翻出她十多年来给我的一些信件和材料,她每次或托人或寄信给我及时地推荐有关文章,推荐同好者们的研究文字,以及一些邓拓的再版或新出书籍。除了邓拓本人的大量原始资料外,一些同好者的研究成果,她也及时地给我推荐。澳大利亚的齐慕石先生、日本的和丽女士的专著,中国的广西一电大学生和福建师范大学一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初稿,湖南张家界地区一作者的很不成熟的“邓拓电视连续剧”的脚本等,她都推荐给我,而且,介绍齐慕石先生、和丽女士同我切磋研究心得。不敢说对邓拓的研究我做得多么深入,但对邓拓的有关史料掌握,我做了大量的工作。故此,作为家属的丁阿姨对我十分信任,从开始我找她借材料,到后来她把一些约稿委托我完成,再到后来,她向我提供不少研究者们的手稿和文字。我的邓拓研究大大小小有十数篇文章,有不少是丁阿姨在接受了有关编辑部的约稿后,把它交给我完成的。曾经问过几位与我相同的研究者,他们都有同感。丁阿姨对每一位研究者都热情无私地给予帮助和关心,应当说又是超出了一般家属的。

在多年的交往中,我几乎没有专门地向她了解身世和经历。

这是因为,我同她的交谈多是关于邓拓的,是一位战友和爱妻心目中的邓拓,是一个有着多方面成就、历经坎坷的文化人不平凡的人生,而作为我研究对象的亲人和家属,我只是想从有关资料中去了解,去侧面地感受同样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新闻前辈。而她,对自己的过去,也不愿多谈,尤其是个人的荣辱得失,她总是很低调。她曾作为开国大典上直播的播音员,一个时期在一些媒介上集中介绍,我曾问她有关情况,她却不愿多说,认为那都是组织上的安排,自己偶然有了这么个机会。她依然看得很淡。从邓拓屈死到平反昭雪的四千多个日日夜夜,她惨遭屈辱,遭人白眼,问她,也只是轻描淡写地说说。梁怡在一篇文章说,前些年,有美国记者要为中国的帼国英雄立传,要为她写一本传记,被她婉拒。

从有关资料中,我们知道,丁一岚原籍天津,出生于一个铁路工人家庭,1941年,高中毕业后到了延安,后来到了晋察冀,在平山县妇女救国委员会工作,常给边区的报纸投稿,因一篇文章与当时的晋察冀日报社社长邓拓有了接触,有了较多的交往,后了解、相恋,邓拓有诗说是“滹沱河旁订心盟”。最令她难忘的是,在紧张的抗战时期,在边区简陋的“新房”里,时任晋察冀军区司令的聂荣臻做了他们的主婚人。后来,报社扩大,她调到《晋察冀日报》成为一名编辑。解放战争时,她随大部队到张家口,担任了晋察冀新华广播电台的播音工作。1949年月10月1日,她站在天安门城楼,有幸成为开国大典上同齐越一道直播盛会的播音员。这以后,她先后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任职,总离不了新闻岗位。她原名刘孝思,丁一岚是邓拓为她取的笔名,她很喜欢,一直沿用下来。

她生于1922年,卒于1998年。

同类推荐
  • 银水换神泉

    银水换神泉

    民间文学是中华民族文化之根,是一座绚丽的文学宝库,珍藏着浩如烟海的内容健康、纯朴乐观、形式丰富多彩的文学瑰宝。它植根于民间,融幽黙、风趣、机智、巧合等元素于一体,以其通俗易懂上口易记而得以广泛流传。它源远流长,在某种程度上,它给正史以弥补,给名著的孕育奉献了营养,如《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基本上都是先有零散传说而后成书。民间文学作品的内容大多以扬善惩恶为主,催人奋进,积极向上,并以古朴纯真的艺术手段,反映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理想和追求。如果没有了它,人类将失去多少童真的回忆;爱祖国爱家乡将会缺少实际可感的具体内容;人类的欢乐、悲伤也将变得平淡……
  • 脚步,是文化的刻度:费孝通文化随笔

    脚步,是文化的刻度:费孝通文化随笔

    从《脚步,是文化的刻度:费孝通文化随笔》中,读者可以了解费孝通如何通过“人人可以看到的事”,表达自己对厚重的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思考;可以感受作者对亲友、师长一往情深的思念。可以领会一个社会学家眼里观察到的,对社会生活多姿多彩的描述。作者长期从事社会学、人类学研究,常常能从生活细节中发现闪光点,选篇范围从青少年时代到老年时代,内容丰富,文字质朴。
  • 顾城作品精选

    顾城作品精选

    《顾城作品精选》收录了当代诗人顾城的诗歌、诗论和文摘。顾城的哲学思想集中地体现在他的作品《没有目的的“我”:自然哲学纲要》中,他认为哲学使人自在,并不使人存在。“自然”是中国哲学的最高境界,是一种没有预设目的的和顺状态。美是顾城的终身信仰,贯穿在他所有的作品和整个的人生道路中。顾城曾将自己的诗创作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自然的我(:1974)作者以《生命幻想曲》为代表作;文化的我(1977:1982)作者以《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为代表作;反文化的我(1982:1986)作者以《布林的档案》为代表作;无我(1986:1993)作者以《颂歌世界》《水银》为代表作。
  • 发现唐诗之美

    发现唐诗之美

    作者通读全唐诗后,对唐朝诗人和诗作进行了整体的评价,并根据其艺术成就进行了排行和解析。本书对唐诗的艺术特点、写作方法、诸如格律、气韵、气象、意象、境界、意境、物象、词性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分析,对炼字等具体写作方法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讲解,以期读者能学到一些写作的方法。本书对五绝、五律进行了总体的分类、排序、讲解,尝试用一种新的角度和方法,对全唐诗进行了一次新的归类和总结。
  • 徐志摩文学精品选

    徐志摩文学精品选

    本书收录了民国著名诗人徐志摩的文学作品,与目前市面上所销售的大部分单一类型文集不同,本书所收录的作品涵盖了徐志摩的诗歌、散文和小说等三个文体的作品。内容更是涉及到徐志摩一生中的不同时期,可谓贯穿了徐志摩的一生。
热门推荐
  • 万域大能

    万域大能

    人、龙、妖……,天道之下,皆为刍狗!浩渺宇宙,泛人类和其他智慧生物之战争永未停止,人类的进化却扑朔迷离起来,神功、异能、变异、妖化、改造……哪条进化之路才是正道?
  • 洪荒科技大仙

    洪荒科技大仙

    方浩穿越到洪荒,他发现天赋和神通无论哪一方面都远远无法和先天生灵相比,为了活下来,走上了科技证道之路。
  • 求爱急先锋

    求爱急先锋

    在设计界颇有名气的「约瑟夫」,和科幻小说界的知名作家「日烈」,其实是同一个狂野不羁的性感男人——焉家老二,焉日烈。这一次他受大哥所托,前来花莲收购一间屋龄已久的透天厝,但是当他见到了女屋主之后,所有的工作和任务都被他远远抛在脑后——像她这样一个遗世独立、心思像谜一样的女人,的确很难亲近,不过他却一点也不以为意。因为他有绝对的自信,追她到手!自从二十岁那年,继承了外公的这间房子之后,原本就极力疏远人群的何菱,个性变得更加孤僻。当她第一次见到这个浑身散发惑人魅力的新房客时,她曾因为他能够轻易看穿自己的心思而感到反感,但她怎么也没料到,这男人竟然就是她所崇拜的偶像?!而且他还在不知不觉中,逐渐融入她的生活……
  • 为囚

    为囚

    混元界,诸天万界中的一方小世界。五百年前绝世大妖鳌与异界秦族天骄争锋,一战破碎混元界,导致天倾地覆,生灵涂炭。因痛惜当年玄女洛瑶,大鳌剥甲以补苍穹,斩足以立四极。自身沉入东海衍化禁区——厄难黄海。五百年后的今天,厄海村沈老村长在一处荃草盛开之地拾得一婴儿——沈荃。他的故事从这里开始……
  • 珊瑚海底的秘密

    珊瑚海底的秘密

    八岁的时候,她被带到他的身边。这就是你以后的主子了。“你以后就叫竹影吧,"一个好听的声音从她头顶响起,她抬起头,眼前是一个帅的像从漫画里走出来的少年,他的声音干净好听。"竹影这是雪儿,以后你就专门负责她的安全。”十四岁时他对她说,他脸上挂着淡淡的笑意。雪儿躺在血泊里,他悲痛欲绝,痛不欲生的朝她大喊"死的怎么不是你。"她被他设计掉入大海,在沉入海底的时候,她感到特别的温暖,死亡其实也并不可怕,她在胸膛的最后一口空气流出时想到。十八岁时,“你是谁,我们见过吗?,”她一副不解额的看着他。“对不起,如果我说让你留下了,你可以不走吗?”他含着泪哽咽的说。“先生你认错人了,我不是你要找的人。”十八岁相遇时,她步步设防,他步步紧逼。。
  • 老婆,吃了请负责

    老婆,吃了请负责

    重生前,她是楚公子同居了四年的临时情人,唯一的妹妹横刀夺爱,发生了空难。重生后,她拿了李家小姐的身份,成了杜家大少规规矩矩的少年妻子,偏偏明月光,却是那男人眼里食之无味的白米饭,忍气吞声只有被欺负的份。新的生活在招手,可是新的问题又来了。
  • 落英无声:忆父亲母亲罗烽白朗

    落英无声:忆父亲母亲罗烽白朗

    罗烽,原名傅乃琦。作家。曾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第一届主席、陕甘宁边区政府文化工作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中共中央东北局宣传部文委委员、东北文艺家协会代主任、中共旅大特区委员会文委书记。建国后,历任东北人民政府文化部副部长兼秘书长,东北文联、中国作协东北分会第一副主席,中国作协第一、二届理事,中国作协顾问。著有短篇小说集《呼兰河边》,中篇小说集《粮食》,剧本《台儿庄》、《总动员》。本书是罗烽与夫人白朗的传记。
  • 戎兵之帝王之路

    戎兵之帝王之路

    前世身为一个小农村出生的孩子.却意外到达错乱时空,成为下层平民。前世一样为生计发愁,今生一样还是为生计发愁奋斗,一不小心踏入由当今世界名士、地方豪强、朝中权宦、割据枭雄、边境强虏、东海凶盗等诸多势力参与的争夺逐色的旋涡中去。不甘心做太平犬,也不甘沦落为离乱人,且看两世为人的刘显如何从权力金字塔的最最底层开始翻云覆雨,在“哪识罗裙里、销魂别有香”的香艳生涯中开创有一平民成为一代帝王之路
  • 大陈帝国之一统天下

    大陈帝国之一统天下

    人的生命很短暂,但只要在有生之年,我也要风风火火、壮壮烈烈,在被尖刀和利刃的夹缝里,我率领着千军万马,谈笑风生,波澜不惊。这一切不管多么艰难,我都用最大的自信去面对,因为那个帝国,需要一个真正的王!
  • 你的人生我来设计

    你的人生我来设计

    钢铁科技直男尤长廷,人高马大样貌好,多才多艺还会玩科技,连“时尚穿搭”都由人工智能管家Anne一手包办。只是,Anne最近操心的事好像有点多……比如,他正准备告诉姚小葳那个顽固不化的女人,人工智能才是人类的未来,Anne就卖主求荣的将他的生活数据一并出卖给人家,连他处理私事的时间都偷偷记录在案?!这个吃里扒外的东西!他要的是姚小葳的仰视,而不是鄙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