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280100000031

第31章 书人书话(3)

当然,邓拓的随笔不仅是针砭时弊,思考重要的社会问题,有相当的篇数是他以一个学识广博的杂家,对一些知识性、趣味性的问题,发表了很有见地的看法。他不是正襟危坐地向社会和读者布道说教,或者耳提面命,故作高深,而是对一些身边事、生活事,娓娓道来,如同夏夜树阴下乘凉谈天,这些内容和话题,见微知著,包罗万象,有文史掌故、天文地理、读书求学、农桑医术、军事棋艺、花鸟虫鱼……就题材而言,这些论题的总和,是一个富有的精神世界和知识天地,是作者以丰富的知识绘就的一幅趣味盎然、启迪人智的长卷。

把文史知识和文献资料引入他的散文随笔中,增加了文章的可谈性和厚实感,而做到这一点没有广博宏富的知识作底蕴,是不可能的;邓拓因在30年代研究过中国古代的经济史,发表过明清两代的经济历史的专著,所以他在文章中关于读书学问、农事生产、明清历史涉猎居多。无论是《贾岛的创作态度》、《杨大眼的耳读法》、《宛平大小米》、《北京劳动群众最早的游行》、《北京的古海港》等中的有关文化史的掌故,还是考证一些文字学、民俗学的典籍,他博学多识,信手拈来,辨真识伪,自然熨帖,他对农事生产的格外兴趣,是他对劳动和劳动人民的平民情感体现。他甚至像一个专家在谈论某方面的知识:“养牛的好处”、“椿树的用途”、“甘薯的来历”、“围田的教训”等都是他所关心的;他还提倡“多养蚕”、“种晚菘”……一些生产和生活的内容成为他的文章主题,他并不显示作者的高明,把自己摆在了同读者平等的位置。

邓拓的“夜话”引用大量的史实典故,粗略地统计,他的153篇文章共引述古书、典籍达470处之多,不少的文章引用文史知识和背景材料达十多处。当然不在于引证多少,而重要的是作者在引述中活化史料,进行分析和辨析,并且创造性地将这些历史知识和传统文化,向读者推荐和宣介。周扬在《邓拓文集.序言》中说,邓拓的文章“旁征博引,议论横生,把知识和思想熔于一炉,写得引人人胜,发人深省,富有知识性、文艺性”。这指出了邓拓随笔的一个显著特色,他把丰富的历史知识熔铸在散文艺术的构造中,广征博引、生发时见、娓娓而谈,形成了独特的政论中见情趣,知识中出思想,融史实、识见、情致和理趣于一体。

在邓拓的“夜话”文章出来后不久,作家老舍先生曾说,这是大手笔写小文章。这种小大由之、以小见大,由小处人手大处落笔,使邓拓这一时期的随笔散文有着知识的弘富和情感的力度,有着论辩的逻辑力量和叙述的清新活泼。在杂文和随笔的创作中,邓拓继承我国杂文的传统而有所创造和发展。杂文作为一种活泼灵巧的文学样式,在鲁迅手中得到了创造性的发展,形成了一种针砭时弊、文风犀利真切,熔描写、议论、抒情、引证于一炉的文学样式,在现代文学史上别开生面,有“鲁迅风”的美称。虽然鲁迅认为杂文是“古已有之”的,但作为一种完全意义上的文学体裁,是鲁迅的创获。鲁迅用他精湛的笔力,把思想和知识冶为一炉,使杂文创作获得鼎盛,鲁迅杂文论辩的犀利明快和思想的逻辑力量、引证的知识性等,启迪了大批后来者。邓拓正是从这几方面继承了鲁迅及一些杂文先辈们的风格。但是,邓拓的写作是在一个新的时期,他的读者、论辩对象和阐述的事理,都迥异于前。作者自己曾说他的杂文是“为工农兵服务的”,这就同鲁迅时代杂文的服务对象不同,同鲁迅杂文的功用大相径庭,从而要求作者在继承鲁迅风格时有所变化,不是“论时事不留面子,砭固弊常取类型”般的尖锐和冷峻,而是以朋友式的交谈、分析、论述,有如叙述家常,娓娓道来,如春风化雨。即使是批评一种思想倾向,鞭挞一种丑恶的现象,作者也以明快而犀利的语言,和风细雨似地展开。用杂文大量地反映人民内部的思想问题,持之以恒地剔除思想上不健康杂质,引导读者从历史的知识中激发对社会主义美好事物的赞颂,这只有在新时代新的人际关系上才有可能。这种服务的目的性和论辩的需要,使邓拓的随笔杂感不是致力于“类型”的创造,而是串联故事史实,从容的引证、明晰的说理,把思想浸入到知识情趣中。作者目光所及,虽然是那一时期重要的社会思潮和道德问题、精神文明以及读书学习等等,但作者谈政治思想、工作学习,不是用教训人的口气,而是有如春风拂面,给人以亲切和蔼之感。严肃的政治命题都是通过平等式的交换意见,阐发作者的爱憎好恶,作者与读者是朋友,是平等的关系。邓拓在同编者一次谈话中说,写文章反对以教训人的口吻,不能采取老子教训儿子的口气,引申典故,谈天说地,让人们在接受知识中获得对美和丑的鉴赏、对照,比作者大篇说教更能使读者接受。邓拓曾批评埋头读书,不关心政治问题的倾向。他写的《事事关心》一文,只是以明代东林党人的一副对联作引子,生发如何处理好读书和关心政治的关系。在《专治“健忘症”》一文中,先讲述一个历史上的健忘症“典型病例”,然后又从古代医书对这类疾病的医治,通过风趣的史实发掘和引述,讽谕说话办事不负责任的官僚主义。在有些谈读书学习的文章中,邓拓把自己读书的心得体会摆出来,加深了文章的生动性,又让人感到亲切可信,领略到作者那份真诚。

读邓拓60年代的散文随笔,同那个梦魇般的时代记忆不可分割,联系到中国当代历史的风风雨雨,联系到思想意识的曲曲折折,政治生活的坎坷崎岖,这些作品的出现是弥足珍贵的,是渗透着生命和心血的。邓拓的这些对社会人生的感悟和思想道德的札记随笔,虽是大处着眼,但对于那个时期严峻的政治形势,他只是曲折地表达了一个精神世界不断求索者的心曲。一方面,他显示了一个老布尔什维克的磊落忠心和赤诚,如同神话中的英雄丹柯,他用自己的手,掏出的是那颗热忱而滚烫的心。另一方面,他又是以这些饱含着情感甚至蘸着血泪的文字,为当代文化史涂上最为沉重的一笔。就是这些流布渐远的杂文随笔,表达了一位正直的新闻家和学者韧性而执著的求索,也奠定了他在文化史上的历史地位。今天,读这些特殊年代里的文字,仿佛看到一个正直的作家用生命和智慧凝结的精神花朵在绽放,她将永远为当代文学史册添彩增光。

在杂感随笔写作的历史长河中,新的时代,社会民主的新型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给这门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邓拓以他的辛勤耕耘和坚实的劳绩,在继承传统、适应时代发展、探索新的表现方法方面作出了贡献。20世纪50年代以后,当代文学创作园地里,杂文作为一枝奇异的艺术之花,曾兴盛一时,马铁丁、龚同文等笔名撰写的杂文,以及后来的《人民日报》上的《长短录》等,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了这个艺术品种繁荣发展的趋势。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在这个艺术园地里辛勤劳作、坚守执著、成绩卓著者寥寥。然而,邓拓以他的智越和勇气,以他刚毅的探索精神,向社会和文坛交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2.怀念丁一岚先生

丁一岚先生过世已四年有余,早就想写一篇文章,在她去世后不几天,我曾写过一篇短文发表在《人民日报》上,限于篇幅,没有完全表达我多年来对她的感激之情。后来一直想写,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再动笔。这几天,翻阅她给我的一些信函,不禁想起了这位慈祥的老人,这位令人尊敬的老新闻工作者。

认识丁一岚先生,是在1980年的冬天。当时,我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读书,作为新闻专业的学生,又是借人民日报社的院子里学习的我们,对自己所学专业里的一些名人、大事,常有所关心,当时,思想解放的运动,有如潮涌,一些“****”中受迫害的老干部,一些冤假错案,先后得到平反,特别是一些文化名人的研究,正方兴未艾,人们对过去的文化现象进行研究,成了一时的话题。为了毕业论文的写作,我在同原广播学院的教授田本相先生说及到选题的时候,他让我去研究原《人民日报》总编辑、著名的杂文家邓拓,田教授是一位颇有成就的现代文学专家,以研究鲁迅、郭沫若、曹禺和中国现代话剧而闻名,他对当代文化也很有研究。他视我为自己的学生,当年在广播学院的时候,我常到他家去既聆听他在学业方面的教诲,又可饱享口福。那时我是刚来京的单身,星期天常被一些熟悉的老师叫去改善伙食。田老师的夫人刘师母是湖南人,她既热情又有一手好厨艺,我到她家时常常不客气要吃要喝,想来一直心存感激。多年了再也没有品尝刘老师的手艺了,可那份甘甜,至今不忘。我上研究生以后,常常因学业的事找田老师,他也不吝指教,这个毕业论文的选题,就是他点拨的。

不久,我开始着手研究邓拓的工作,田老师让我找一下邓拓夫人丁一岚,于是我打听到她的电话后,自报家门地找去了。记得那是一次公事公办的会面,是在她的办公室里。记不清第一次怎么找去的,因我原来工作单位同丁一岚先生是一个大的系统,原来的同事和老师们对丁先生都有些熟悉,就很容易地找上门了。依稀地记得,那天丁先生在她的办公室同我简单地谈了谈,她说关于邓拓的研究没有人去做,也没有太多的现成资料,她建议我多收集资料,也抓紧时间去找邓拓当年办《抗敌报》(后改为《晋察冀日报》)的同事和战友,一些新闻界的老报人采访。

初次见面,丁先生给人感觉十分的和蔼可亲,虽然她当时是国际广播电台的台长,有着解放区老新闻工作的资历,可给我的感觉好像邻家一位慈祥的老妈妈,说话不紧不慢,可能是早年从事过播音工作有关,她一口纯正的普通话让人觉得可敬可亲。初次与她见面,她的和蔼、亲切,让人难以想到眼前的她是一位名人和一位名人的夫人,又是一位在那个年代里实属凤毛麟角的女性新闻界的“高官”。初次见面,她对我表示出前辈的关心,说我同她的儿子同龄,她还很细致地问到了我有没有女朋友等。我当面称她为丁老,那时候,人们还不习惯于称先生,她十分认真地说,不合适,你就叫我丁阿姨。我接受了她的建议,这样地称呼也拉近了我们的距离。

这以后没几天,我打电话找她,丁阿姨就约我去她家。那时,她住在前三门的一栋在当时算得上较好的干部楼里。我刚去她家时,还有些拘束,后来去的次数多了,也就很随意,她把我当成家人似的,在她家吃饭,也是常事。她把儿子邓壮、女儿小虹等都介绍给我,以后邓壮夫妇、小虹还有当时在外地的小岚等我们都很熟。她还将邓拓远在武汉的姐姐介绍给我。大约在1981年初,我回武汉父母家过春节,大年初三,我坐郊区车经过一番周折,找到了当时在武昌县蔡店的邓拓姐姐邓淑彬老人,从她那里了解到邓拓的家世,以及早年的一些生活和学习经历。以后不久,邓拓的姐姐搬到武汉市内中南路住,我也曾去看望过,还帮助丁阿姨一家给邓淑彬老人带去礼物什么的。

每每去丁阿姨家,听她聊天,很放松,有时像是同她合作完成一件事似的。她对邓拓的那份感情让我深深体会到我所从事的工作的责任。我不敢怠懈,紧张地收集资料,跑了不少图书馆,并把我的研究情况向她汇报,向她求教。可以说,我的邓拓研究是从她的书房里聆听她谈话,采访她开始的。坐在她那宽敞的书房里,参观当年的邓拓藏书,看那些收藏的古董名画,寻找邓拓过去的一些印迹。她的书房是一间向阳朝南的房子,一张相当大的书桌,向着窗子摆放着,书房内还有一些古色古香的木制家具,有的据说是邓拓当年悉心收藏的明清红木制品。我就坐在她的对面同她聊天。较多的时候我是带着问题找她,少则一两个小时,多则小半天,她很耐心地与我谈她所知道的资料、她觉得我应当了解的史料,以及她心中的邓拓。有时候,我临时想到点事,就利用休息日去找她,只是打过去一个电话,只要她有空,我就可以到她那安静亮敞的书房里向她请教。那时,“****”查抄的邓拓资料刚刚开始退还,没有整理,她就找一些对我研究有用的资料给我。在整理的过程中,我又发现一些可以采访的对象,她又不厌其烦地为我联系,当时,我先后找了邓拓的老同事、老战友。这些在晋察冀时期的老新闻工作者,都已届离休之年,有的远在外地,但丁阿姨还是帮我联系了侯薪、周明、陈春森等人。

与邓拓当年一道跋山涉水到晋察冀的侯薪先生住在北京,可地址不详,丁阿姨多次帮助查问,终于让我采访到了他。对这些活资料,丁阿姨总是不放过,让我尽量多找一些,充实一些。有的采访对象不在北京,当她知道他们来京后,就通知我去找。大连的周明老,每到北京一次,丁阿姨就通知我去同他见面,周明老是个健谈的人,记忆力好,又很风趣,从他那里我获得了不少的史料。

同类推荐
  • 北大学子美文·博雅之思

    北大学子美文·博雅之思

    本书是《清华学子美文丛书》中的一本,共收录40余位作者的近50篇作品。作品以刚柔的审美意识,以细腻优美的笔调,抒发了相思之委婉,情意之缠绵,失意之感悟,理智之潜流等多维多味的心之情结,情理深处蕴含着温馨之感,给人以情的启迪和美的陶冶。书中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全方位理性的展示了当代高等学府学子的高层次的情感阅历和深层次的人生感悟。
  • 沉浮录

    沉浮录

    本书为作者陈勉哉(1909.5-1999.8),几十年革命、工作、生活的回顾和总结,较为系统地叙写了一生的经历和心路历程。主要内容有回忆家乡、童年趣事、投身革命、八一风云、回忆革命前辈、投身教育事业、抗日逃亡、迎接解决、再展红旗、攀登书山等。
  • 诗人兴会:毛泽东以诗会友记趣

    诗人兴会:毛泽东以诗会友记趣

    作为一位伟人,毛泽东有他严肃、认真、原则的一面;同时,作为一位诗人,他又有潇洒、浪漫、幽默、灵活的一面。这才是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毛泽东。本书以诗词曲赋为一条主线,将毛泽东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趣闻逸事汇编成书。在诗的世界里,他与人们长河同泳,共唱心曲,铸就了一篇篇雄奇瑰丽的诗篇。现在,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诗人的世界里吧,让我们共同感受诗人的浪漫、潇洒、雄奇。
  • 笔墨人寰

    笔墨人寰

    尽管收入的文章都是近20年的,也不能说作品就有多么成熟。原因在于,我一直想保持青涩的风貌。我以为作品的成熟和果实的成熟不乏同理,成熟了不是糜烂,就是坠落,惟有青涩才能永葆生机。因之,近年来我不断谋求散文的多样性,简单地说就是贴近要表现的客体对象的形和神。这等于说,写质朴的物事,用质朴的语言;写绚丽的物事,用绚丽的语言。这个愿望,说起来容易,行起来很难。难就难在,一个作家的成熟,往往是语言的成熟,成熟即风格,形成风格后基本就固定不变了。所以,大凡阅读名家的作品,不看名字也知道出自谁的手笔。我这样要求自己未免苛刻,然而,如不这样就是跻身文坛也没价值。于是,下定决心这么做了。
  • 爱你,爱人间烟火

    爱你,爱人间烟火

    本书属于亲情类随笔,内容从父亲的坚忍担当、母亲的容忍宽怀,到孩子的成长故事……温婉细腻的笔触娓娓道出跨越三代人的家族记忆,也浸润着作者对于亲情的无比眷恋和热爱。这些记忆又常常是一个时代的记忆和所有那个年代过来人的记忆,所以时时会引发阅读者的共鸣。文章感人至深,切人之痛。唯有读过,才有体味。
热门推荐
  • 潆溪传

    潆溪传

    景溪,原是云清宗天赋极好极为受宠的小师弟,师父眼中的最佳继承人。却被奸人所害,走投无路,自爆而死。景潆溪,小小国家中的丞相之女,天生丹田被毁,无法修炼,被人硬生生打死。当景溪成为她,修复丹田,契约神兽,且看她如何掀翻这天下!世人皆欺我辱我,那我就把这天下弄得个天翻地覆,我来称霸!“媳妇,媳妇,等等我!”一俊美男子在景潆溪回头之际,眼巴巴地瞅着她。景潆溪看着那幽怨的小眼神,无奈扶额,“怎么开了个锁,还被人给赖上了!”
  • 重生之反派驾到

    重生之反派驾到

    重生在抑郁自杀时。被怀疑炒作,被骂上热搜,撤代言赔违约费。处在黑红边缘,只会要钱的家庭,资源欠缺的负资产状态。再世为人,重洗这一手烂牌,就从反派角色开始。
  • 北京婚姻

    北京婚姻

    90后的草根大学生高网和富家乖乖女文小诺在结婚前,为了一套房子进行了一系列的无奈,心酸而又搞笑的斗智斗勇,最后高网靠自己,用实力和勤劳终于创业成功,给了“天敌”老岳父文武一个响亮的回击,给了爱妻一个幸福温暖的家。80后北漂剩女蓝美雀阴差阳错的嫁给了钻石王老五宋红军,一纸婚书把需要自己奋斗一辈子的财富一下子都划给了她。然而他们的婚姻,却因为孩子的事情一次次的在风雨飘摇中接受考验和洗礼;才华财富兼备的70后美女作家冷离婚后,爱上了自己的粉丝,事业有成的医学界男人蔡尧,隐离婚,两地分居,孩子问题??????人到中年,总有更多牵绊,尽管艰辛,两个人还是让爱做主!
  • Boss,请多关照

    Boss,请多关照

    他是神秘幕后掌管帝国的Boss帝少,冷然讳谟,拒人千里,疑心重,难伺候。她是失踪多年的叶家千金,清冷高雅,心思深沉。与他工作多年的同伴都认为他铁面无私,对女人没兴趣,要打一辈子光棍。可不知什么时候,他身边多了一个女孩,走哪儿带哪儿。“听说你想坐上我的位置?那位置不好坐,竞争大,要求高,难度也很大。”董梨絮下意识的躲到墙角,低垂眼眸不言一语。
  • 妖精十字会

    妖精十字会

    不得不说,苏沫妖,是个天才,名副其实的天才。但她也是个人才。。。。。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她做不到的任何事情,只要她想去做,就一定做得了,前提是不犯懒苏沫妖的多变让人眼花缭乱,苏沫妖的毒舌让人口吐白沫,苏沫妖的异想天开让人无奈,苏沫妖的可爱让人情不自禁的去迷恋……苏沫妖最擅长的就是扮猪吃老虎,谁叫她是狼?别跟我比懒,我懒得跟你比
  • 复仇公主之月下残泪

    复仇公主之月下残泪

    三个同龄女孩儿同样的遭遇,父亲外遇,小三陷害母亲。三女志同道合的在了一起,好朋友,好闺蜜,一起生活,一起复仇。当在复仇的途中遇见了王子们,那么,结局又将如何?
  • 重生之媚妖惑世

    重生之媚妖惑世

    【简介无能,请看正文。】她是叱诧风云的黑道女王,却在继位那天被自己的未婚夫和好姐妹追杀。一次意外,让她重生成在雪山即将化成人形的九尾火狐身上,因此还捡了一个便宜师傅。化成人形后,开始努力修炼法术,学习媚术,医术,毒术,潇潇洒洒的活在当下,偶尔接个单子赚个零花钱,小小的施个法术整整渣男渣女,那小日子过的可谓是滋润的很!可是天意如此,让她遇见了一个又一个的美男,重生后的她应当怎样选择?【本文属于现代NP,不喜勿入!】【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心懿

    心懿

    她是不是你爱的,如果是,请好好珍惜。如果不是,也别去伤害她。每个人都是天使派来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秦中岁时记

    秦中岁时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