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249300000048

第48章 归园札记(2)

不久,文化革命开始了。他是牛棚里的第一个成员,也是逍遥派。曾安排他看守柳青,有时给买饭、看病,有时作长夜谈。后来,“走资派”都解放了,仅剩他一人守牛棚,成为最后一个成员。七零年春节后,他被解放,十多天假期后,刚刚上班,却被带上手铐,用北京吉普押往监狱。一年之中,家人不知他的去向。“失踪”的他,这年冬天是在一堆麦草中蜷曲着捱过的。武斗时候,曾住院动过开腔手术,肺叶被截掉了;到监狱后伤口破裂,疼痛难耐。医生给治疗,往伤口泼半瓶酒精了事,险些没疼死他。病中的他被判处五年刑。庆幸的是有年冬天被抽出来写戏,同鱼闻诗一起,享受过几天特殊待遇。刑满后,从砖厂到机械厂当仓库保管,又是三年“自由犯”的生涯。

落实政策后,多年不白之冤逐步得以昭雪,于1979年六月回到省作协机关工作。不幸的是,患难与共的妻子就在他平反后的不长时间,离开了人世间。他们五二年结婚,婚后不久他害病,而后当****,坐监狱,她每两个月探监一次,受尽人间苦难。他回到了她身边,她却永远别他而去了。也就在此同时,他收到《文艺报》打来的电报,要他去北京,约他撰写谈长篇小说创作的论文《有益的探索》。王愚,又出现在文坛上。曾经失落的星,发出炽白炽白的光。二十三年过去,青春已逝,人却不死,文亦不死。马列主义信仰者的他,要求入党的夙愿愈加强烈。

1956年至今,王愚共发表论文百余万字,论文集《王愚文学评论选》、《新时期小说论》分别在湖南和陕西出版。现任《小说评论》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书记处书记。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祝福你,我们的文艺评论家!

富平见闻

在博客上认识关山牧,他约请我和子雍、广芩去一趟阎良。我问啥事,他说没事,就是瓜下来了,来尝尝。见了面,这才知道他叫冉学东,自称农民,在阎良关山镇开了一家书店,自己也出了几本书,与诸多名流多有交往,是当地的文化名片。

瓜是甜瓜,我小时候叫它梨瓜,又称小白兔,香而脆。在城里多年,很少能吃到香而脆的小白兔,多是那种瓷实的北京梨品种,皮厚实,没味气。阎良的甜瓜,让我找回了童年的滋味。我只知道阎良出飞机,这才明白这里还是甜瓜基地,田野上是瓜的海洋,道路旁甜瓜堆积如山,车水马龙,风也是甜的。广告上牌子叫“蜜霸”,霸气十足,可见是甜到家了。

生长甜瓜的这片土地,也生长过苦涩与悲壮。战争与和平,曾经在这里交替重复,是雄奇的历史,也是民族的记忆。关山、武屯、栎阳,一座座历史文化名镇,蕴藏着大秦帝国和大汉王朝的遗风。关山不见山,是取关隘要塞之意吧。倒是有北原,也叫荆山、荆原,桃园中的农家饭,有一种野餐的快活。武屯,无疑乃兵家必争之地,有商鞅塑像傲然屹立。车行过栎阳旧城,绿野阡陌,只能遥想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刘邦的传说。汉太上皇的墓碑与土冢,也是一个景观。在旧城西边尚有一座低矮的古桥,以为在沧桑中河床已淤塞,仔细看却依然有涓涓流水,历史一样似乎从来没有断流过。就象在关山中学看学子们表演民间蹩鼓,沙场之魂魄,遗风不减。

富平是个大县,上世纪五十年代曾划归铜川管辖。因为它邻近,我的亲切感却疏忽了对它的造访。在旧县城,那些柱础一类老石头,在诉说着已经灰飞烟灭的广厦曾经有过的辉煌。阿宫腔在颓败的旧院里一声声飘流,我似乎听到了宫女的哀号。出租车驶过砖铺的巷道,现代人也还没有完全与旧梦断绝关系。不忍登上望湖楼,因为那荷花掩映的湖水早已干涸。旅游开发,老县城潜力无限,随处都是宝啊。

到了陶艺村,让人开了一回眼。绿树丛中,有民间陶艺作坊,有美国、日本、澳洲等陶艺展馆。民间艺人在现场劳作,外国艺术家把他们的艺术主张用中国的泥土揉合在一起,民族的,外来的,传统的,现代的,在这里展示得琳琅满目。连同陶窑形的建筑,丰富多彩的陶艺作品,与脚下的土地贴得多么近,多么和谐。

太阳很热,我们一行沿绕关中高速公路回城。带了阎良甜瓜,还有当地精神土特产,关山牧写的书和野马的字。

黑头发白头发

在乡村班车上,遇见小时候的伙伴。我向他打招呼,他把我当成了在老家的我弟。

你哥快退了吧?

我就是他哥。

他惊讶地端详着我,说,你咋成这样了?电视上看见你还年轻着哩么。

我说,你是说我头发白了?其实过了五十就白了,染的。坐在办公室,怕人家年轻人(比我儿子还小的多)说,这老家伙还不回家抱孙子?我想说,我的美国孙子快十岁了。提前退了,再没染过发,白是本色,黑是伪装的。退了可以不要装年轻了,老了就是老了,岁月不饶人,谁都一样。也开玩笑说,是染白的。

他说,我的头发也是染黑的,我都过六十了。

你当农民也注意形象。

打工不要白头发,染黑了我可以冒充十岁。

你当过兵,吃劳保,还去打工?

农村兵,没补贴,按说我当兵还进过原子弹基地呢。如今不打工,吃啥喝啥?

我不知说啥好。

黑头发,白头发。

在自己的老家生老病死

“我们一定要在自己的家园里生活,栖身在自己的一席之地,远远离开一切的一切,如莫泊桑说的那样:‘在自己的的老家生老病死’。”

蒲宁的短篇《新年》里有这么一段话。

文中的我接着妻子的话说:“这是圣伯沃说的。”

谁说的不重要,我只记得蒲宁说过。

问题在于,那么热爱自己家园的人,在1901年(时年31岁)写这篇文章之后,于1920年逃亡巴黎。1933年获诺贝尔奖,二战前写信给托尔斯泰期望回国,未果,1953年在巴黎逝世,终年83岁。

也就是说,他没有完全实现自己的愿望。

他迷恋乡土,贵族气质不减,文字花团锦簇,充满挽歌情调。

他是属于自己的祖国和人民的俄国的大作家。

我的这本藏书,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赵洵译,系中短篇小说选,名《故园》。1981年版,印数4万余,定价7毛9分。

在30年的时间里,我在西安,在海南岛,重返又10年,这本书始终在我的书架上,不至读过三五遍。因为好读,没其他原因。

苦苣诗画

天很热。我在园子里拔刺荆,洋花种了不少,没出多少苗,杂草却旺盛地长了一地。

母亲来了,掐了一围裙的苦苣菜,说是煮了冰了好吃。我说,小时候老师带我们去对岸红崖底下捡过苦菜,一晃五十年过去了。

我打开屋子,拉开窗帘,午后的阳光黄亮亮地照进来。铺开宣纸,我开始临写中国书法大字典里自己看着舒服的字。窗外有鸟儿喳喳叫,很寂静。

突然有什么动静,是一男二女三个小孩子溜了进来。

是隔壁的孩子青、艳、英,十岁左右,按班辈我是他们的大哥,这么老的大哥。他们看我写字,很新奇的样子。

我问,你们写字不?回答说,不写毛笔字。老师有时写毛笔字。

我想,他们老师也许是众多业余书法家中的一员。

他们的父母可能在这屋顶下念过书,现在三十来岁,我不大熟悉。我离开这里时,他们的父母还不曾出生。二十年前有一次回来,我到这里为小学生教过歌儿,一边吹口琴一边教,记得是一首朝鲜歌曲,“蓝蓝的天上飘着白云,我们的心里是多么欢乐。”

当初学唱歌的孩子长大了,成了我面前这孩子们的父母。我知道,他们开着农用五轮车长途贩炭,或者做凉皮子给城里小吃店送,以养家糊口。艳大一点,不上学了。英和青在三四里外的小学念书,学校只剩下八个孩子了。各自然村的小学废弃多年了,行政村的孩子也不多,大多孩子随打工的父母进城念书,或者是父母专门租了房子陪读。

年前的一个大雪天,我见英是由她婆引着冒雪去上学的,而青是一个人在大雪里雄纠纠气昂昂行进的。

艳不上学了,要上应该是初一了。

我一边写字,一边和他们聊天儿。我又写了一张少小离家老大回的字,他们会背出来这首诗。贺知章老头儿,在唐朝官当的够大了,诗才出众,还提携过李白,终了也是落了个笑问客从哪里来的尴尬人生。

青出去玩了,我为艳和英画了一张画。憾于我的素描太次,画得不像。点了唇和花衣裳,剩点红颜料,我说画点什么,她们说,画太阳,红红的太阳。

我画了太阳,又染了一大片彩霞,是早霞,象老家人说的,红得要命。脚下画了几簇苦苣菜,黄花开得很鲜亮。

锄头与鼠标

春天又来了,我扛着锄头走在故园的土路上,在苹果园耕耘。

挖了一棵碗口壮的核桃树,移栽到小学堂住舍的门前。

阳光很暖,风很暖,土味很暖。

找在屏幕上偷菜的侄子,我用新茧手按动鼠标,手有点疼,后背上的汗凉凉的,打开邮箱和博客,我又进入刚刚逃出的都市,忘却了身在桃花源里。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锄头与鼠标,现代耕读生活,平静如春天的柳芽。

锄头是最后的守望,而乡下老鼠已极少见,猫仍然妩媚,鼠标却在庄稼人后代的手指间窜来窜去,闪着诡异的眸子。

人不要说树的坏话

有人说,院子里前不栽柳,后不栽桑。槐树是木字旁一个鬼字,柿树招惹是非,杨树是鬼拍手,松柏是坟里栽的,桃树是驱鬼上身的。

我说,柳树是留,童年时桑葚充过饥,桑叶喂过蚕,旧居老槐树是保护神,柿子香甜,杨树挺拔,松柏高洁,桃花绚烂,桃是寿桃。

我见过一个面善的人,在一个单位打扫院子,偷偷剥桐树的皮,说这树太讨厌,有扫不完的落叶,切断了给养,让树慢慢死去。

人非草木,人不及草木,一种树是一种人,人掌握树的命运,一个人却活不过一棵树。

树是守望的人,最忠诚于土地,人不要说树的坏话,树也听不懂人的话。

争光来电

我在老家,突然接到杨争光从深圳打来的电话。

和谷你在哪里?

我在老家。

你在老家弄啥哩?

我在老家种玉麦哩。

种玉麦弄啥哩?

熬玉麦糁喝哩。

你胡说哩吧?

真的,告老还乡了。不过我在网上看见你的《少年张冲六章》消息。

他说,甭提了,我年前夕乎死了。

啊,咋哩?

心脏搭桥哩么。

多保重,命要紧。

是的,活人要紧。

文章写不完,钱挣不完,人有寿数哩。

是的,咱都多珍重。

致玉树

你轰然倒地的一瞬间,我老家土原上的桃花纷纷落地。

玉树,多么诗意的名字。玉色的树,高高树立在心的高原。玉碎了,震中在玉树的根部,震波使多少遥远的心感到疼痛。大河之水从你的脚下流来,亲人的血液顿时逆流而上。

玉树,有大唐公主的遗韵,有蓝天白云骏马和羊群,有纯美的歌声和琴弦,是大地上一轴圣洁的锦缎。

我曾从诗人的咏叹中结识你,多少年来心向往之,情所系之,却憾于未能亲吻你的土地,只是在梦中把你赞美。

如今,玉树在流鲜红的血,亲人输送你洁白的乳汁,玉树的冷风吹过广阔的原野,玉树的根与每一棵树的根相连,如同手与手相挽,心与心牵挂。冰雪已经在阳光下消融,玉树在重新发芽开花,祖国处处呈现大爱的春天。

月光夜归人

土原苍茫,沟壑幽深,小路蜿延,月光下我又回老家。

一阵大风起兮,沙尘暴朝我扑来,是我的春天的故土,站了起来,飞舞了起来,迎迓她的游子回家。

没有灯光,没有人声鼎沸,老家疲倦地睡着了。我把脚步放得轻轻,怎么狗也不叫了?噢,是它的鼻子已经嗅熟了主人的气味,一位少小离家老大回的主人。

推开家门,年迈的父母未眠,牵动了风筝似的灯绳,拥抱我的是宁静的光明,一颗心终于停泊了。

辣子回来了

在老家住舍,拾掇从城里搬回来的物什,发现了一瓶辣子,腥红的守在它的住舍里。

辣子是母亲种的,几年前捎到城里,没有吃完,或是舍不得吃完。曾经的八年海南岛生涯,也没少了老家地里长的辣子。油泼的睁眼辣子,胜过世界上任何滋味。

母亲听我说,怎么夹带着把辣子弄回来了,又把石头背回了山里,有点完璧归赵或物归原主。

母亲说,辣子惜惶的,从城里逛了一圈儿,又回来了。

收麦子

庄稼人说,清明过后60天搭镰收麦,应该是6月5号。节气不饶人,但今年收麦的日子,在老家晚了10天。

过去,收麦子是龙口夺食,是庄稼人的头等大事。今天,粮食不值钱,收麦已经成为庄稼汉打工挣钱之外的一个捎带。尽管如此,收麦子仍是一件大事。更多的是庄稼汉对于粮食的固有情感,一粒粒麦子比日益膨胀的钱币更可靠。磨成面,就可以吃捞面蒸白蒸馍,过上幸福的日子了。但如今用大钱的地方太多,没钱也是寸步难行。

多年前,是用镰刀收割,近年用收割机。三年前收割一亩麦子20元工钱,今年是50元,人都说,啥都涨了。毕竟,人出力少了,人均一二亩麦子,三几天就完事。听说哪里还是用镰刀收割,甚至于还养牛种地,老家人嘲笑说,那里咋还是原始社会?其实应该说是农耕社会,农业机械化在老家早早实现了。

《人民日报》2010年5月31日、7月28日

《秦岭》2010年春之卷

《西安晚报》2010年7月7日

同类推荐
  • 季风讲资治通鉴里的智慧

    季风讲资治通鉴里的智慧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写给皇帝,教皇帝治国理政的教科书,但他所记录的这些往事所反映的做人做事的方法放在现代也毫不落伍。除了对领导者与管理者有借鉴意义之外,于我们每个人的修身处世也大有裨益。历史就像一盘巨大的棋局,虽然弈棋之人已经远离,所幸有司马光这样的人记录下他们所走的每一步,我们坐在棋枰旁,就可以在变化万端的棋势之中通晓棋理,明白胜是如何胜、负是如何负。当我们自己步入棋局之时,便不会再感到一片茫然,不会不知从何处落子。
  • 光阴的渡口

    光阴的渡口

    在这本书里,作者呈现的是豫东平原的风土人情,这里是一个与草木对话的世界,每一棵树,每一朵花,每一阵风,每一场雨,都是有生命的。这本书,从四个方面来讲述故乡:自然的草书,与故乡同眠,安静的草木,二十四节气书。这四个方面侧重点不同,“自然的草书”,主要写风、云、雨、雪等自然现象;“与故乡同眠”显现的是乡村趣事以及乡愁情趣;“安静的草木”书写的是故乡的草、故乡的树等风物;“二十四节气书”,写的是节气与人、与草木的隐喻。
  • 新版家庭藏书-名家选集卷-李贽集

    新版家庭藏书-名家选集卷-李贽集

    李贽(1527—1602),中国明代后期思想家。号卓吾,又号宏甫,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原姓林,名载贽,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中举后,改姓李,嘉靖三十五年为避穆宗载垕(同“厚”)讳,取名贽。其家是世代巨商,至祖父辈家境渐衰。嘉靖三十五年任河南共城(今河南辉县)教谕,三十九年任南京国子监博士,四十三年复任北京国子监博士,四十五年任礼部司务,隆庆四年(1570年)任南京刑部员外郎,万历五年(1577年)任云南姚安知府,万历八年辞官归隐。他的著作,曾多次遭到禁止和焚毁,但仍继续流传于世。本书择其诗、文、小说之精者加以解评。
  • 晓说2

    晓说2

    《晓说》是一档为高晓松量身定制的视频脱口秀节目,也是中国第一档全自由发挥的知识类名人脱口秀。由高晓松即兴说历史、评人物、论文化、谈热点、看世界。《晓说》第一季共播出52期,总播放量突破1.3亿,最新更新至56期,创下网络播放奇迹。本书收录了《晓说》最精彩、点击率最多的12期节目,囊括了美国的民族文化、古代科举的奇闻趣事、印度的风土人情,等等。并由张发财、破破的桥、郝舫、邵夷贝、文冤阁大学士、叶扬(独眼)火辣点评,精彩纷呈。
  • 茴香

    茴香

    茴,草头底下一个“回”。孔乙己说“回字有四样写法”,小凌由此联想开去,把《茴香》分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风和日丽聚集“凌”家,和风习习,温温暖暖。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可在小凌那里,她总能排除负面信息负面影响,像一棵向日葵,向着光明,要么在风和日丽中,要么等待日丽风和,显示着正能量。但这一部分,不仅仅是正能量,还有趣味,还有生活的味道。孩子小时,趣味在夫妻的争执上,《孩子像谁》,孩子哪点好,夫妻各说孩子继承的是自己的基因。到了《女儿的作家梦》《想当小队长》,再到《给90后的小棉袄@正能量》,无疑,女儿是小凌心中的宝。
热门推荐
  • 把如果放在梦中

    把如果放在梦中

    每个人都有如果未来……那么,如果梦境是你未来的结果,你的未来会不会更有方向……
  • 网游之每字成真

    网游之每字成真

    自己曾经写的“种马”小说变成现实?笔记本变身事件编辑器?这种好事突然发生在你身上,你会不会笑成面瘫?然而本书的主角不会,因为他写的主角是别人……我书中的主角和他书中的主角会发生怎么的碰撞?究竟谁才是真正的主角?
  • 冠心病知识问答

    冠心病知识问答

    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固定性(动脉粥样化硬化)或动力性(血管痉挛)病变,致使血管官腔狭窄甚至堵塞,引起心肌氧供需失衡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一种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 大漠王妃(丑妃续)

    大漠王妃(丑妃续)

    《丑妃》让太多的人感动,当拓达抱着丑丫头战死在城墙角落的时候,他们两许下了来生。来生他们会重逢吗?又会演绎出怎样的爱情传奇呢?休哲:大漠上的第一勇士,一名优秀的军事家。但是他只是昆邪王的一个侍卫。在他遇上她的时候,他的一生就注定改变了。妲尔:呼合头人的女儿,一位美丽的小姐。当她看到他的时候,她的心已经交给他了。冥冥中知道,那就是她一生等候的人。丽麼:昆邪王的女儿,任性,放肆。喜欢着休哲,是得不到的爱,让她变得更加的残忍起来。爱的坚持,爱的信念,爱的无奈,爱的守候回荡在字里行间。大家一起来看这支由休哲和妲尔演绎的大漠荒歌。
  • 自给

    自给

    这是光明与黑暗对大陆的争夺,突来横祸陆浅失去了家人,成了仇人的棋子,二度经历变换种族、跨地区的战争、和与挚爱的生死离别,最后家人会团聚吗?和平会到来吗?爱人还能与子偕老吗?在这个奇幻的世界,领略异养生物的传奇斗争,自养生物的魔幻城市,和深海战场的波澜壮阔,最后还你一个难醒的梦!
  • 巴别塔

    巴别塔

    《巴别塔》是追求独立的女性一生不可不读的成长史诗!A.S.拜厄特是当今世界文学泰斗,通过《巴别塔》写尽了独立女性的困境与觉醒。A.S.拜厄特被《泰晤士报》评为1945年以来英国50位伟大作家之一。拜厄特重新定义了英国小说的高度!——世界文学杂志《巴黎评论》我要世界都听见我的声音,我曾被压抑,但绝不沉默。“撑过去一天,再撑过去另一天,这究竟算什么样的人生?‘很多人的人生。’”弗雷德丽卡28岁,但她觉得人生已经快结束了。象牙塔里的思辨与诗意,在婚姻的巨塔里一文不值:昔日的机智雄辩,被认为是喋喋不休;曾经的骄傲笃定,被当作是轻浮愚蠢。所有的失落、痛苦与挣扎,如今逐渐归于沉寂,但只有她自己知道,它们正在安静的表象之下寻觅一个裂缝。一天深夜,丈夫向她砸来一把斧头,终于打破她内心长久的沉默:我曾是一个重要的人,我要让世界都听见我的声音!
  • 曾年少许我一生

    曾年少许我一生

    断肠断肠晴朗明快的少年爱恋终逃不过再后来碎落成灰她始终在等一人他始终在守着她……
  • 剩女修仙

    剩女修仙

    她明明只是一个大龄剩女,都不知道啥叫修炼,竟然莫名其妙成仙了!天上会掉馅饼吗?=================================================================主角们的属性:一个似仙非仙一个似人非人一个似鬼非鬼一个似喵非喵,喵~修仙种田两不误啦!Ps:亲们,打滚求推荐啦,求收藏啦,么么哒~
  • 你们陪我走过青春

    你们陪我走过青春

    我不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却常常听故事到哭.我听过很多让我感慨让我哭的故事.我没有想象力,也没有出人的文采,写不出天马行空的文字,也编不出波澜壮阔的指点江山.我只是在想说出我看见的事,说出我想说出的话
  • 早要死了

    早要死了

    何晳与杨浓浓一对没心没肺好姐妹,直到有一天拥有异能的何皙发现杨浓浓早该死了,可杨浓浓还活的好好的,而另一边何皙老爸决定把家产过继给杨浓浓,何皙哥哥何冬出国打拼此事全然不知,而何浓浓只想当一名相声演员,反正自己对钱无所谓,就在这些琐碎事情之间,却有大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