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136100000018

第18章

甘草(四两炙) 干姜(二两炮)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按此方系因误用桂枝。阳越于上。致有厥逆咽中干。烦躁吐逆谵语诸变。特出此复阳救逆之法。观方中甘草倍干姜。专任其甘缓之性。特微加干姜为向导。引阳还返于下。并非资干姜之辛热以复阳也。用者须识此意。

芍药甘草汤

芍药(四两) 甘草(四两炙)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按阳越于上。既用甘草干姜汤以复其阳。而挛急未解。明是津液不荣经脉。但以芍药甘草和之。而脚即伸。亦正所以救桂枝之逆也。此法试之颇验。不可以其平易而忽之。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麻黄(二两去节) 赤小豆(一升) 连轺(二两) 杏仁(四十枚去皮尖) 生姜(二两切)生梓白皮(一升) 甘草(一两炙) 大枣(十二枚)上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半日服尽。

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按瘀热在里。则伤寒之表邪。亦瘀而不行。内外合邪。因致发黄。治亦当内外并解。伤寒解外。仍不离麻黄杏仁甘草之成法。热瘀则不宜桂枝而改用连轺。以散在经之热。更用赤小豆梓白皮以清在里之热。而复以姜枣和之。

以其发黄从伤寒而来。犹兼半表。亦麻黄汤之变制也。

茵陈蒿汤

茵陈蒿(六两) 栀子(十四枚擘) 大黄(三两)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茵陈。减六升。纳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小盒饭利。尿如皂角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饮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按发黄证若小便自利而发黄者。属蓄血。小便不利而发黄者。

属瘀热。小便不利而至渴欲饮水。湿从火化也。腹微满热瘀不行也。茵陈利湿。山栀降热。

大黄行瘀。导在里之湿热。从小便而解。而身黄自除。

麻黄升麻汤

麻黄(二两半去节) 升麻(一两一分) 当归(一两一分) 知母 黄芩 葳蕤(各十八铢)白术 石膏 干姜 芍药 天冬(去心) 桂枝 茯苓 甘草(各六铢炙)上十四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相去如炊三斗米顷。令尽。汗出愈。

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唾脓血。泄利下重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按此条伤寒六七日。阴液已伤也。复经大下。阳津重竭也。下后阳气陷入阴中。而阴气亦复衰竭。故寸脉沉而迟。阳气既已下陷。将随下利而亡。故下部脉不至。以致咽喉不利唾脓血。手足厥逆。泄利不止。种种见证。皆因阳去入阴。上征下夺。最为危候。故称难治。本方用一派甘寒清热之药。不嫌重复。独任麻黄升麻二味。从阴分提出阳气。复以桂枝干姜佐诸阴药化气生津。盖热不清则津不复。阳不升则津不固。错杂之邪。以错杂之药解之。先圣立方之精如此。

吴茱萸汤

吴茱萸(一升洗) 人参(三两) 生姜(六两) 大枣(十二枚)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此本温胃之方。而亦以通治厥少二阴吐利垂绝之证。盖阳明居中土。食谷欲呕。土受木克。

胃气垂败。按吴萸本厥阴药。兹以人参甘草大枣。奠安中土。而主吴萸温中散寒。以泄土中之木。则呕吐而谷可纳。至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此因上下交征。胃气随吐利而将败。而厥阴更得侮其所不胜。病本在肾。病机在肺。而主治则在胃。得此剂补火生土。

而浊阴自退矣。

黄连阿胶汤

黄连(四两) 黄芩(一两) 芍药(二两) 阿胶(三两) 鸡子黄(二枚生用)上四味。以水五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内胶烊尽。小冷。内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此真阴为邪热煎熬。故以育阴清热为治。芩连泻热也。胶黄养阴也。再佐以芍药敛阴复液。则热清而烦自除。

按此条之不得卧。乃热伤阴而心肾不交也。鸡子黄入心。阿胶入肾。病本少阴。自宜心肾同治。

桃花汤

赤石脂(一升一半全用一半筛末) 干姜(一两) 粳米(一升)上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纳赤石脂末。方寸匕。温服七合。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少阴便脓血。是感君火热化。奔迫太过。闭藏失职。关闸尽撤。不急治则亡阴。故取石脂干姜之辛涩。以散邪固脱。加梗米以益中虚。先使中气不下坠。而复以一半石脂末调服。俾粘着大肠。拦截谷道。方以桃花名者。非特色相似。亦取 谷春回之意也。

半夏散(并汤)

半夏(洗) 桂枝(去皮) 甘草(炙)上三味等分。各别捣筛已。合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散服者。以水一升。煎七沸。内散两方寸匕。更煎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

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按少阴咽痛。大都上热下寒。不宜寒凉直折。本方用半夏开痰。桂枝散邪。复甘草以缓其急。使无劫液之虞。能咽者用散。不能咽者用汤。须令小冷。少少咽之。此病在上者。但治其上。不欲其犯及中下也。

猪肤汤

猪肤(一斤)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五合。熬香和令相得。温分六服。

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者。猪肤汤主之。按下利咽痛。有阴盛而阳格于上者。治以驱阴复阳。若通脉四逆加桔梗是也。有阴虚而液不上蒸者。治宜育阴复液。若本方猪肤汤是也。

肾液既从下溜而不上蒸。则阴火充斥。因致烦满。故以猪肤滋肾脏之液。而缓以白蜜****。留恋中焦。输精布液。以解其上征下夺之危。

喻嘉言曰。猪肤与用黑驴皮之意颇同。若以 猪皮外毛根薄肤。则 劣无力。且与熬香之说不符。但用外皮。去其内层之肥白为是。

甘草汤

甘草(二两)上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

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按咽痛而不下利。得病只二三日。是邪热客于少阴之标也。少阴咽痛。总不宜苦寒。直折。故但取甘草之甘。以缓肾急而制火邪也。

桔梗汤

桔梗(一两) 甘草(二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与甘草汤不瘥。既得甘缓之力。而经气尚阻而不通。仍用本方加桔梗一两。载药上浮。成开邪利咽之功。

苦酒汤

半夏(十四枚) 鸡子(一枚去黄)上二味。纳半夏着苦酒中。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

少少含咽之。不瘥更作三剂。

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谛实咽痛之属少阴病。始而痛者。继且咽中伤生疮矣。不能语言声不出。则阴火沸腾。并舌本亦强矣。半夏鸡子。消痰利咽。二味并用。俾半夏无燥液劫津之虑。鸡子得通声利窍之功。而消肿敛疮。更有藉于苦酒之敛降。其煎法服法。总使其逗遛病所。妙义天开。真令人不可思议。

乌梅丸

乌梅(三百个) 人参(六两) 当归(四两) 黄连(一斤) 黄柏(六两) 蜀椒(四两炒去汁) 桂枝(六两) 干姜(十两) 附子(八两炮) 细辛(六两)上十味。各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浸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升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纳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

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经云。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

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按此方主治蛔厥。其妙处全在米饭和蜜。先诱蛔喜。及蛔得之。而乌梅及醋之酸。椒姜桂附及细辛之辛。黄柏黄连之苦。则蛔不堪而伏矣。但厥后气血不免扰乱。故加人参当归奠安气血。此方虽寒热错杂。但温藏之力居多。又得乌梅之酸涩以固脱。故又主久利。

白头翁汤

白头翁(二两) 黄连 黄柏 秦皮(各三两)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再服一升。

按此方寒以胜热。苦以坚阴。用治热利下重欲饮水者。盖下重则热邪奔迫。欲饮水则津液为热所伤矣。或通或涩。皆所不宜。但清其热而利自止。

竹叶石膏汤

竹叶(二把) 石膏(一斤) 半夏(半升洗) 人参(三两) 麦冬(一升去心) 甘草(二两炙) 粳米(半升)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纳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者。竹叶石膏汤主之。按此系肺胃之津液。因病热而受伤。故主此方。滋养肺胃。以复阴气而清余热。石膏竹叶之辛凉。得人参麦冬甘草粳米以相辅。便为益胃生津之品。因气逆欲吐。微加半夏。以平逆气。此愈得调理之法。其灵警有如此者。

牡蛎泽泻汤

牡蛎(熬) 泽泻 蜀漆(洗尽腥) 栝蒌根 葶苈子(熬) 海藻(洗去盐) 商陆根(熬)以上各等分上七味。异捣下筛为散。更入臼中杵之。白饮和方寸匕。小便处。止后服。

大病瘥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牡蛎泽泻散主之。按大病瘥后。津液已伤。而从腰以下有水气。是水蓄于阴分也。水蓄阴分。非咸不降。故以牡蛎泽泻海藻咸寒之性。入阴软坚。而加蜀漆以通经隧。葶苈商陆以逐水邪。复以栝蒌根。于润下导滞之中。回护津液。为散服者。

亦以病后当从缓治也。

烧散

上取妇人中 近隐处。剪烧灰。以水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即利。阴头微肿即愈。

妇人病。取男子 当烧灰。

经云。伤寒阴阳易之为病。其人身体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胸。

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膝胫拘急者。此方主之。按大病新瘥。余邪未尽。强合阴阳。二气交感。互易为病。推其病本。感从前阴而入。仍当导其邪。使驱从前阴而出。故必小便利而始愈。方中单用烧 一味。取其气之所感。以类相从。古所传禁方。有令人不可思议者。大率类是。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创世神契

    创世神契

    传创世神卡尔创世。怡异世、邪魔现、天地崩、苍生乱、帅众族、灭魔乱、封诸神、天地换、创四素、平四陆、神之墓、化万物、遗神谕:众邪见、天地乱、邪魔出、神契现公布一个书迷群:102259244
  • 绝世魔女:逆天七小姐

    绝世魔女:逆天七小姐

    废柴又如何?天才又如何?只不过是一步之遥,又何须挂齿!控人心理,同魔生活,一夜变天,将世间所有人踩在脚下!她有着所有种族的血脉,她是万物的宠儿。而三人纠缠的爱情,她终会与谁看这万尽繁华的天下?被人背叛,沦邂心理,她终成一代魔神,受尽天下唾弃她毒,她是同鸩酒一般的毒,但她却又拥有罂栗般的风华,拨动着人心,却又致命她狠,这是她在被别欺辱之后学会的保身,她不狠,狠得便是别人但在强大的背后,承担的,经历的,却超乎世人的想象......亲情,友情,爱情,逐渐离她远去,而她,却只能静静看着这一切,无能为力...
  • 强盗领主

    强盗领主

    我的鼻子虽然像猪,但俺却有一颗高贵的心。——谭凯歌说。
  • 人间暖阳

    人间暖阳

    在人间,我们用亲情《守望幸福》,望着《远山》,《鹤舞重阳》,《荒野放歌》,感叹着似水《流年》!
  • 爱在千年

    爱在千年

    她是来自未来的一缕幽魂,带着未来女孩子的坚强勇敢,在千年前的这里继续活了下去。重生后的她——宋元儿,开朗率真,真诚勇敢,一朝圣旨她陪着姐姐远赴国都,却意外的掉入了他们的阴谋算计中。兜兜转转间爱与被爱,真心与伤害,暮然回首谁才是愿为她付出一切的人。他是当朝王爷亦是当朝贵妃的亲侄子,同样是全天下最美的男子,看似温润如玉温柔有背后实际上冷漠如冰,心机重重,他善于把一切都掌控在自己的手中,可是他却永远也预料不到生命中还有一个如天气变化一样的她。他是当朝太子是整个天下的继承人,他慎深善谋,志在天下,只要是能够利用的东西必定物尽其用,他在桃树下对她一见倾心,他爱宋元儿可是他更爱仅仅一步之遥的天下。
  • 穿梭动漫世界之旅

    穿梭动漫世界之旅

    这是一个主动漫的旅行,看主角是如何一步步成长起来,并如何去改变那些曾经的悲剧故事,首发斩!赤红之瞳。新篇章(圣杯之战)。
  • 走进科学·艺术走廊

    走进科学·艺术走廊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不断掌握开启人类世界的金钥匙,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
  • 树人文库-警示一生的成语故事

    树人文库-警示一生的成语故事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本套图片共分为:妙语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义勇故事、智慧故事、历史故事、知识故事、妙答故事、成败故事、中药故事、破案故事、成语故事、民间故事、名人故事、哲理故事、亲情故事、处世故事、战争故事、发现故事、伟人故事,在各方面论述了树人实践的内容和方法论。
  • 异界不死族

    异界不死族

    为荣耀而战的兽人,为保卫家园而战的人类,为守护森林的精灵以及一个宅男....看猪脚怎么从弱弱的“假亡灵”宅男变成冷酷无情的“真亡灵”王者。期间发生了怎样的蜕变和苦难?群雄割据的艾坦大陆将迎来黎明还是...毁灭。本书只是猪脚蜕变的记录而已......加一句....本人绝不太监,更新速度问题我会在作品相关告诉大家的.....算是任务吧?!
  • 中医天下

    中医天下

    医乃仁术,济世活人之本,入大道之门,主人公宋浩幼时被父母神秘抛弃,跟随一位老中医学习中医……失踪近千余年的绝世奇珍,医中至宝——宋天圣针灸铜人竟然在现代出世……真正的中医在民间,在江湖。宋浩开始了他人生的传奇。奇人、奇药、奇方。失传了的华佗麻沸散,以禁咒治病的祝由十三科……古老的文明,古老的医术,还有那神秘的少数民族医术……江湖恩怨,情感纠缠……江河草原,大漠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