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665300000003

第3章 以政治论为主题的先秦诸子哲学(1)

春秋战国时期哲学的流变与哲学论争

殷周以来的传统天命神学在春秋时期开始全面崩溃,同时传统的“学在官府”的情况也已被打破,不仅学术下移,而且出现了“道术将为天下裂”(《庄子·天下》)的局面,这就为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创造了条件。百家之学的兴起,为哲学思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哲学进入了创立体系的时代。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从绝对时间上说,中国哲学与古希腊哲学基本上是在同一时期发生的。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前535~前475)、巴门尼德(前500~前475)、普罗泰哥拉(前490~前400)、德谟克利特(前460~前370)和苏格拉底(前469~前399)等人生活的时代,与中国最初创立体系的哲学家老子(约前571~前480)、孔子(前551~前479)、墨子(约前480~前420)的活动年代十分接近。这从一个方面印证了当代西方学者雅斯尔贝斯在他1949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所说“轴心时代”的观点。他认为,在前800至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前600至前300年间,人类文明出现了一个“轴心时代”。这一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这些文明如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隔着千山万水,但它们的文化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轴心时代”存在的事实,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思维发展进程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轴心时代”的出现,除了与人类思维能力本身发展的因素有关之外,重要的还与下面两个因素有关:一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变革加剧,社会向各阶层的人们提出了迫切需要思考和回答的问题。春秋战国时期,在“礼坏乐崩”的情况下,“何以为治”正是当时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所面临的问题,从而也促使他们进行理论的创造。二是社会思想出现了相对自由的条件。就中国先秦时期来说,在此之前,“学在官府”,精神生产和文化知识由巫、史、祝、卜等专门的神职人员和卿大夫所掌握,在这种情况下,很难产生相对独立和自成体系的哲学思想。而在春秋末战国初,“学在官府”的局面开始被打破,“士”阶层逐步分化开来,“私人”讲学之风兴盛起来,加之人们的思维能力也有所提升,于是哲学到了创立体系的时代。

从春秋末到战国末(先秦)的二百五十余年间,中国古代哲学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春秋末战国初。这是理性与信仰、哲学与神学艰苦斗争和哲学体系脱颖而出的伟大时期,对此后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的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家学派、老子及其创立的道家学派,就是在这一时期孕育和产生的。他们生活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大体相同,但致思方向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其思想体系也就很不同。孔子建立了以“礼”和“仁”为核心,以政治伦理为特征的哲学体系,而老子则建立了以“道”为核心,以“自然”为中心观念的哲学体系。墨子曾“习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淮南子·要略》),但因其特定阶层的精神需要和文化指向,后与儒家分道扬镳,建立了另一个仍以政治伦理为特征的哲学体系。其后继者在相互争论、相互补充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对后世有极大影响的儒家学派、道家学派和墨家学派。

一个值得注意的情况是,也许受先秦时期特定历史条件的影响,被韩非称为“显学”的孔、墨之学从总体上说没有直接上承殷周以来曾出现的阴阳、五行学说,走向自然哲学,而是走上了以社会政治伦理为思考重点,以人生哲学为致思取向的哲学向度。虽然老子哲学重在讲“自然”,并对早期的阴阳说有过某种理论的提升,但是其立论的重心仍然是政治与人生,所以最终不免带有“君人南面之术”(《汉书·艺文志》)的嫌疑。孔、老、墨基本上是以西周以来的天命神学和“礼”的思想为出发点:孔子继承、重构和充实它,墨子继承、批评和改造它,而老子则极力批判它。这也说明,哲学家在创立体系的时候,固然要以先前的思想资料作为基础,但是先前的思想资料在新的条件下如何发展,与当时人们关注的社会和人生问题有重大的关联。正如恩格斯所说:“对哲学发生最大的直接影响的,则是政治的、法律的和道德的反映”。同时,也与哲学家独特的生活经历、交往背景和文化传承乃至个人气质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仅仅从时代背景作出一般性地分析,是无法说明其同一时代哲学家的思想差异性及其个性化特征的。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活动的时代正是春秋末这一社会的转型期,“礼坏乐崩”(《汉书·艺文志》)是当时社会的基本状况。作为“士”阶层的代言人,在政治倾向上,孔子的立场是保守的。由于他从小生活在礼乐文化传统浓厚的鲁国,并受到周礼文化的深刻熏陶,“克己复礼”是他终生奋斗的目标。在担任鲁国中都宰一职时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整顿丧葬礼仪。

包括“隳三都之城”的举措,也是为了“强公室,弱私家,尊君卑臣”的复礼目的。

他周游列国时向诸侯国君所宣传的基本主张就是复礼。不过,他认为周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三代之礼也是相因相革即“损益”的结果,所以,他主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礼亦应有所“损益”,说明他对之采取了理智和务实的态度。如果说原来的“礼”更多的是指宗教祭祀礼仪和社会典章制度,而在孔子这里则更多的是指向人的行为规范。所以,“礼”的实现最终要落脚到内在道德自觉方面,于是孔子在晚年更提出“仁”的学说以充实礼。他认为周礼要得以恢复和实行,关键在于要尽可能做到“仁”:“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相对于“礼”重点追求外在行为的规范来说,“仁”学更多地强调内在道德的自觉。从一定意义上说,孔子学说的全部基点就在于要求人们把外在的规范转化为内在的自觉,在现实生活中通过道德修养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其重礼的一面是济世的外王品格,而崇仁的一面则是自省的内圣取向。孔子思想中这种固有的二重架构,此后终于导致了儒学内部“务外”派与“主内”派的分野。从超越层面上说,孔子哲学中的最高范畴仍然是殷周以来的“天”,不过其含义已不同于此前主要是意志的、主宰的天,而表征着自然内在的不可改易的必然性,他叫这种天为“命”或“天命”。在天道观方面其内在的矛盾是显而易见的:既相信和敬畏天命,却又怀疑鬼神;既主张“尊天”、“知命”,却又强调人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其命运。所以他对人生采取了积极而乐观的态度,强调人应该“立志”,特别是要“志于道”(《论语·里仁》),为道德理想而奋斗乃至献身。所以孔子更注重在现实中严格要求自己、塑造自己,致力于人格的完善。表现在认识论和修养论方面,就是仁知双修,学行并重,并在知识论和教育方法上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孔子首次提出并运用了“中庸”的观点和方法,这在儒学发展中产生了重大影响。孔子的哲学思想体系,可视为“礼—仁—知”相统一的体系,其中“仁”是其哲学思想的核心,也是孔子的核心价值。在孔子思想中也有自身理论难以克服的冲突与对立,尤其是孔子关于天与命、仁与性、仁与知、仁与礼问题上的相互对立与冲突较为明显。《论语·子罕》篇所载“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论语·公冶长》篇所载“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及《论语·阳货》篇所载孔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等理论命题,成为此后儒学分化、哲学论争的重要契机。

墨子,名翟,是春秋时期受社会急速转型冲击最甚的下层劳动者特别是手工业劳动者的代言人。他创立的墨家学派是一个有着共同理想和严密组织的团体。据说,墨子曾“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淮南子·要略》),后来又与儒家分道扬镳,创立了墨家学派,世称“儒墨显学”。墨子学说有所谓的“墨者十事”,最主要的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四大要点,而以“兼爱”说为主旨,其思想的基本倾向是“尊天事鬼,爱人节用”(《墨子·公孟》)。其中反映出在政治理想、传统礼仪、天命鬼神、人生态度、义利取向等方面都与儒家存在着明显的分歧。如:儒家维护传统宗法制度,强调“亲亲”的原则,墨子则否定宗法制,反对“亲亲”先于“尚贤”的原则;儒家保持和维护传统的礼法制度和一系列繁文缛节,墨家则“以为其礼烦而不说”(《淮南子·要略》),主张“节用”、“节葬”;儒家推崇周公的宗法道德,墨家则推崇大禹的社会献身精神,主张“背周道而用夏政”(《淮南子·要略》);儒家主张“爱有差等”,墨家则主张“爱无差等”;儒家以道德为价值取向,墨家则以功利为价值取向。儒家对传统的天命论有所保留,墨家则提出了一个“尊天事鬼”而又“非命”的矛盾的体系:一面“尚力”、“非命”,主张“强力从事”,批判儒家“天命”论;一面又承认“天志”,相信殷周以来的主宰之天,并且承认鬼神世界,走向迷信。郭沫若因此而称墨子“根本是一个宗教家”。不过相对于孔子,墨子既有前进,也有倒退。导致墨子思想中这些矛盾的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则是:一方面,是时代的矛盾的反映;另一方面,是与墨子思想认识方法有关。墨子是一个典型的经验论者。经验论既是他“非命”的武器,同时也为他承认“天志”、“鬼神”提供了虚假的依据。

当孔、墨直面人生,从社会的政治、伦理、道德理想出发建立其政治—伦理哲学体系的时候,老子开创的道家学派则从社会、伦理、道德价值的否定方面建构自己的哲学体系。

老子究为何人?老子与《老子》(《道德经》)的关系如何?《老子》写作于何时?这些是长期争论、至今迄无定论的问题。不过,据学者的考证,老子谥号为聃,比孔子大20岁左右,曾为周守藏室史,孔子曾多次向老子请教周礼。但从《老子》书的内容看,其时间却较晚,大约出现于孔墨之后、孟庄之前,是春秋末战国初的作品,其中主要记叙的是老聃的思想。《老子》代表了那些对社会变革持冷眼旁观态度的“隐者”的思想。

老子的哲学思想,概括地说:一是“道论”。在中国哲学史上老子第一次以哲学的方式探讨了世界万物的本根,提出了以“道”为核心、以天道自然无为为旨趣的哲学体系。“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道”既有万物本原的意义,又有普遍规律、人们活动的内在根据和行为最高准则的意义,同时又是其追求的人生境界,这就使“道”具有了明显的多义性和模糊性。同时,老子哲学内涵了一种宇宙生成论和宇宙本体论的矛盾。一方面,老子认为“道”“先天地生”,是“天地之始”、“万物之母”,并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四十二章)的宇宙生成论。在生成论的思维路径下,“道”被规定为“有物”、“有象”、“有精”的物质混沌。另一方面,“道”又是万物存在的根据,是“万物之宗”,万物只有“抱一”、“守道”才能保持自己的本性和存在状态,这又是本体论的思维路径。在本体论的思维路径中,“道”成了具有超越性的、形而上的实体。

这种内在矛盾的存在,正是人们对它的哲学性质发生争论的重要原因之一。老子力求对宇宙万物作本体的说明,从而追求天地万物的“本根”即最后根据,这从理性思维上说无疑是一重大突破。二是“体道”论。老子怀疑和否定人的理性对“道”的认识和把握,认为对道的把握既不能通过感性,也不必借助理性,他提出要借助一种“静观”、“玄览”的直觉方法来对其整体地加以把握,从而开创了中国哲学史上的直觉认识论传统。三是自然无为论。“道”的本性是“自然”,这种自然本性外在化为人生理想和政治实践就是“无为”。“无为”之“无”带有某种否定性,即要否定那种违背自然之道、自然本性、自然规律之“为”。其最深刻的思想基础就是人的自然性和个体价值,这和儒家的重社会、重群体价值、重人的主观努力的观念形成鲜明的对照。四是自然的社会观。老子认为,社会文化的所谓进步,都可能导致人性的异化,甚至造成人性的扭曲。因此,他主张回到原始的自然状态去,人应保持着质朴的本性,过一种没有人际交往、没有物质享受、没有理想追求的“小国寡民”生活,并提倡一种“守柔”、“不争”、“寡欲”的人生态度,其消极性是显而易见的。五是辩证法思想。老子看到了矛盾的对立、依存和转化,提出了“反者道之动”的辩证命题。但其辩证法的倾向性特点则是“贵柔”。不过其“贵柔”的更为深刻的意蕴,则在于承认转化并设法促成转化:

“柔弱胜刚强”、“无为而无不为”,代表了那种既想改变现实又无力达到,既想放弃理想,又不甘苟安于世的矛盾心理和愤世嫉俗的人们的心态。这是动荡时代无力自救自保的小生产者的心态反映。

春秋末战国初创立的这三种主要的思想体系之间,有着或隐或显的理论冲突、哲学对立和思想交锋。例如,墨子批判了孔子的天命论和先验论;老子又批判了儒、墨的有为政治和天命鬼神观。百家争鸣的帷幕徐徐拉开。

第二阶段:战国前期。该时期学术思想的发展,以儒、墨之学的演进及其分化为主要内容。就儒学的发展来说,自孔子逝世之后,在孔门弟子中曾出现了对孔子学说理解上的分歧。有若比较推崇孔子关于礼的学说,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又说:“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有子认为“礼”是本,主张通过“礼”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子夏、子张等人尊有若为圣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孟子·滕文公上》),并强求曾子同意,却遭到了主张内省修养为主的曾子的反对,于是孔门弟子在思想上发生了分歧。按照子游的说法,“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论语·子张》)。这在子游看来仅是“末”事,而子夏则认为“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

(《论语·子张》),认为良好的道德必须以礼成之,而习礼须从小事做起。子夏在孔子去世后定居西河(济水、黄河之间,属魏国)讲学,序《诗》传《易》,并著有《礼志》,这些都是重礼学的表现,所以他推尊有若是情理之中的事。曾子小孔子46岁,是孔子晚年追随的弟子之一。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又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论语·学而》)认为仁德的培养,重在内省修养,重在精神境界的提升,并指出“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论语·泰伯》),以成仁作为人生的根本目标。子夏与曾子在思想上的分歧,乃成为后世儒家“外王”和“内圣”两系分化的契机。

需要说明的是,子夏的学生中有不少人后来成为法家人物,如李悝、吴起。

同类推荐
  • 庄子全书

    庄子全书

    本书除了介绍《庄子》原文中的一些经典寓言故事,还列举了古今中外很多富有借鉴意义的小故事或人生实例,几乎涵盖了职场、营销、教育、友情、爱情、婚姻、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等方方面面,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可读性,让您在轻松中获得智慧,愉悦中体味哲理!
  • 无为胜有为:老子究竟说什么?

    无为胜有为:老子究竟说什么?

    老子思想作为道家思想的源头,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也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其外儒内道、刚柔相济的观念,制约着中国文人的心理张力结构,规导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自身的完善。老子的思想不仅是中国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已经成为一种国际性的重要思想。老子的思想在当前全球的消费主义化和数字化生存浪潮中具有重要的警世意义。在生态平衡、竞争世界、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追求物欲等思潮面前,老子无疑是一座警世之钟,他告诉人们要以智慧之言看生命之道、社会之道和宇宙之道。
  • 《论语》与近代日本

    《论语》与近代日本

    作为一部传统文化典籍,《论语》不仅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就东亚特别是日本文化发展而言,《论语》也是一部不能被遗忘的文献。近代日本的《论语》研究,折射出日本民族自身近代化进程中所遭遇的挑战、做出的抉择。本书从梳理截至近代以前《论语》在日本的流布概况入手,进而选取近代日本中国学界在哲学、历史、文学等人文学科领域的若干研究成果以及近代日本文学创作领域的相关作品,就其源于各自不同的立场、视角、学养以及情感体认而完成的《论语》阐释,尝试做出相对客观的清理与解读。书后并附“近代日本《论语》研究著作目录”,以期为读者的深入阅读与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
  • 墨家的攻守之道

    墨家的攻守之道

    墨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完整版的辩证唯物主义及辩证唯物论。中华文化的特质是一种人伦文化,热爱自然科学、关心物质运动的人被划人”劳力者”阶层,这种近乎本能地看轻自然科学的意识是中华文化的主要弊端。所以,中国历史上,自然科学家很少有崇高的地位。墨子懂得太多的自然的道理,有那么多发明创造,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个奇迹。
  • 儒家思想与中国历史思维

    儒家思想与中国历史思维

    《儒家思想与中国历史思维》论述的核心是历史事实的特殊性与儒家道德理念所诉求的普遍性两者间的复杂关系。儒家思想与传统中国历史思维之间,有其互相渗透性,历史思维更是深刻地浸润在儒家人文精神之中;但是两者之间又有其内在紧张性。这种互相渗透性与内在紧张性尤其表现在“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之间,以及史家所研究的历史事实的“特殊性”(particularity)与儒家道德理念所诉求的“普遍性”(universality)之间。
热门推荐
  • 嫡女无双:腹黑小毒妃

    嫡女无双:腹黑小毒妃

    她是侯府嫡女,却遭胞妹陷害,婚前失贞,被父亲视为弃子。成婚当日,被夫君囚禁在暗无天日的牢房里,一碗堕胎药,一杯毒酒,了结一生。光阴往复,一朝重回当年侯府,她誓要将前世仇人亲手送上断头台,搅朝局个天翻地覆。他是朝中有名的冷面阎王,心狠手辣,手段残忍,对谁都不苟言笑,世人皆知他淡漠寡情,却鲜少人知道,当他遇到心仪之人,也能将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她本百毒不侵,却独独中了他的情毒……
  • 小心我会吃病毒

    小心我会吃病毒

    果然小说里说的穿越古代废材逆天成为绝世大佬都是骗人的!从古至今,人类病毒一直在不断的演变,而我体内的抗体已经变得十分强大,但是,古代人扛不住!于是我被迫绑定了一个系统,以防自己“核外泄”。但是为毛,那个叫洛鸣穿越没事儿!9494:“宿主,她是灵魂穿越,你是肉体穿越”。白安:“系统是不是你不行,为什么她看起来那么厉害”。9494默默的扫了一眼,看到对面还不成人形的系统。真是,恨不得跟对面换个宿主。9494:“人言否?”。穿越第一天,遇到杀手榜第一的杀手,因为空气过于新鲜,情不自禁地打了个喷嚏。第一杀手隋。白安:“??看什么看,我什么也没干!”不是吧,上来遇到碰瓷“江湖快报,第一杀手竟然被人一招解决!是何原因请关注快条”。江湖流传,那人隔空杀人,声波杀人,片语之间,便使人死于不明。9494:“你喜欢看尸如山海吗。”“我这种烧!!”。难道我要隔离世人,作为一个没人疼,没人爱的地里小白菜。9494:“任务解决穿越者带来的不良病毒!”“我要怎么做?”“吃!”???恭喜你获得:病毒食物转换器以后我再也不是个快乐的吃货了。黑颜:“……”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tfboys之奇妙的时光之旅

    tfboys之奇妙的时光之旅

    当来自另一个世界的苏韵与当红组织tfboys回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异世之匠神传奇

    异世之匠神传奇

    一部传奇晓天下,半壶清茶品人生。初读不识其中味,读懂已是其中人。凭一颗好奇之心,以炼器入手,剖析异世的本源。张浩从默默无闻,一路成长,探索这世界的终极秘密。灵力、阵法都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了诠释。战乱、武魂觉醒、宇宙空间、噩梦空间、无边炼狱,一次次重大历史变局的幕后推手,在张浩的探寻下,逐渐浮出水面。幕后推手这么做的目的,简单又残忍。最终的敌人,真正恐怖的存在却是……本书包含商业、格斗、军事、历史、科学、言情、悬疑、生物、异能、玄幻,节奏爽快,一章一事。
  • 一吻成瘾:夜少,别来无恙

    一吻成瘾:夜少,别来无恙

    “清风,我们要永远在一起玩捉迷藏”“好”那年他9岁,她5岁“清风,我们要永远在一起看下雪”“好”那年他13岁,她9岁“清风,我们要永远在一起演奏,你唱歌,我伴舞”“好”那年他18岁,她14岁“兮兮,等我回来”“好”那一次换了她说好。那年他22岁,她18岁可是等回来的却是........在她看来她说的每一次誓言他都不在乎,永远都只有一个字来敷衍她而在他的心里,他的那一句好却是饱含深情。
  • 启灵之书

    启灵之书

    这片大陆上的每一个人都有一页神奇的书页,书页的起源就是启灵之书。启灵之书分为召唤之书,契约之书,幻灵之书,植物之书,器物之书……还有比启灵之书低一级的启灵卷轴,卷轴分为很多种,种类更加繁多,在往下是书页,书页也就是启灵之书中分离出的,一般人都能承受住它的力量……这片大陆叫做天灵大陆,许炎,原本是南荒疆域天灵榜第一千名小有名气的人,但是天灵榜第一给了他一本书把他害死了,遭南域所有强者的追杀……
  • 烟云过眼亦春来

    烟云过眼亦春来

    不管未来怎样鸟展着双翼鱼摇着尾巴人永远向花儿一样带着美好走向远方
  • 和画风不同的少女恋爱,真刺激

    和画风不同的少女恋爱,真刺激

    海归精英的他看起来温文有礼不过其实是对所有人都保持距离。有点感情洁癖,万象全能~本以为自己的爱情全是理智的抉择,直到遇见了她!“你和那些想办法勾搭我的妖艳jian货不一样”(((纯粹心血来潮,无脑愉快的看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